第一篇:黄编辑---高校体育开展武术散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体育开展武术散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武术运动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架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武术运动中,以竞技为显要特征的武术散打是彰显武术魅力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武术热潮的兴起,我国普通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意志品质,纷纷开设了武术散打课程,受到师生的广泛认同和青睐。本文就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展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梳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资参考。【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散打;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武术散打逐渐兴起发展,并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基于武术散打而举办的竞赛项目也盛极一时。在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的当代社会,通过在普通高校中开设武术散打课程,既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又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养成,其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较为深远。1.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展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武术散打历经几十年发展,其在理论知识建构及实践运用中都积累了众多经验,武术散打课程也成为众多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设及开展情况上看,在教学目标、教学硬件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环节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具体分析如下:首先,从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的受众上分析,多数学生能够对武术散打运动有所了解,对武术散打课程具有选修学习的意愿。但在对武术散打的概念理解上,多数学生对武术与散打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差,如认为武术具有一定的套路,散打的竞技性过强,与武术的套路属性不相匹配等,这都会对武术散打课程的深入推广造成阻碍。其次,从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的硬件设施配置上看,普通高校出于对武术及散打的固有认知,在武术散打课程的硬件设施,如场地,器材等资源的配置上不够理想,具备较为完整的沙包、拳袋、脚靶等必要教学设施的高校在数量上不多,一方面增大了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制约影响了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第三,从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的师资建设上看,一方面武术散打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各高校在配备武术散打课程教师人员时,普遍能够考虑到这一因素,具备本科学历的中低年龄层教师占据的比重较大,但从另一方面看,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师在实践经验及其对武术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认知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由此导致学生在进行武术散打课程内容学习时,更多地掌握基本的格斗技巧及动作套路,而在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基础知识及文化内涵的理解上不够深入透彻。
2.高校体育开展武术散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确立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目标,注重挖掘武术散打课程文化内涵
普通高校开设武术散打课程,相比于专业的武术院校,其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所侧重,应放大武术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追求,弱化武术散打运动的竞技性,使学生能够从武术散打课程中既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又对其个体意志品质有所增益。在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上,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色,吸收借鉴本区域的文化元素,对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武术散打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而针对学生对武术散打课程内涵理解较为模糊的问题,教师可借助体育文化及武术道德的讲解及串联,让学生深刻体会武术散打的文化内涵,端正其学习态度。
2.2提高武术散打课程硬件设施的配置水平,推广实施武术段位制
首先,作为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者而言,其在设置武术散打课程时,不能盲目跟风,要对武术散打课程加以全面认识,使其明白武术散打课程硬件设施资源基于武术散打课程教学效率及教学安全性的作用,然后在明确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条件及要求后,通过划拨教学资金及专项经费,对本校武术散打课程的硬件设施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武术散打教学的实效性和安全性。其次,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在内容上涉及众多环节,繁多的教学内容极易增大教学难度,高校可探索实施武术段位制,针对性地进行拳法、摔法、散打、防身术、腿法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各部分内容的逐级贯穿中,使学生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完成武术散打教学内容的学习。
2.3完善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跟进高校武术散打教师队伍建设
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上,原有的过于单一化的注重竞技格斗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普通高校对武术散打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及完善,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教学。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普通高校应本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性格个性培养的原则和目标,合理分配武术散打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对武术散打的训练及竞技规则加以改进及变化,以保障学生参与竞技训练的安全性。而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武术散打理论素养及实践技能,通过教学比武及后续培训的方式,使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为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做好保障。2.4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决策能力
加强相关部门决策者对武术散打的认识是促进青海省普通高校武术散打开展的重要保证,而普通高校的管理者是促进武术散打开展的直接因素。要改善武术散打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重视。领导者在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政策的制定者同时对工作的开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够对武术散打教学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他们就会把武术散打教学看成是开展大学生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武术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硬件设施,为青海省高等院校的武术散打教学进一步开展提供较好的环境,会加强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等,并督促落实。在这些管理制度执行中发现问题,就不断修改完善;促使青海省高等院校的武术散打教学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人治为法治,使武术散打的教学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3.结语
在全民健身热潮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开设武术散打课程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武术散打运动在高校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也发挥出了其应有作用。针对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课程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高校应注重从教学理念、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及教学人员等环节予以完善,以此确保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许益钻.高校体育散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思考[J].高考,2018(11):52-53.[2]宋江浩.探析普通高校武术散打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132-133.
第二篇:浅论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浅论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研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武术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军事斗争,其核心内容是技击;散打是武术的对抗形式,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和中华武术的精华。现代散打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作为一个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已趋于成熟,并在全世界迅猛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武术散打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体育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研究武术散打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普通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现状
自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已将散打列为公共体育选项课程。查阅有关资料及从互联网上搜索,从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到一般地方院校,全国共百余所普通高校开设有散打课。2005年5月8日,重庆首届高校散打争霸赛开幕,共有21所高校参加。2005年1O月28日,浙江举行“下沙高校武术散打互动晚会”,下沙地区14所高校参加了比赛。2006年成都举行了“首届成都高校武术散打比赛”,有8所高校参加。2006年5月2813,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了“广东高校散打交流比赛”,有六所高校参加。2006年10月1日,四川“全省高校武术散打邀请赛”在绵阳举行,有20多所高校参加比赛。高校校内比赛更是层出不穷,燕山大学已举行了2届散打比赛,2004年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王”比赛,2005年开封大学举行了“首届散打比赛”等。阜阳师范学院等许多高校制定了“公共体育武术散打教学大纲”,使散打教学进入正常轨道。
1.高校开展武术散打的有利条件
(1)大学生喜爱散打。随着武术散打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喜爱散打运动。据统计,已开设散打课的普通高校中喜爱散打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已占公共选修课的前几位。下表是我院200级学员公共体育选修课人数调查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散打的人数几乎占三分之一,居所有选修课的首位我院2008年选修散打的有150人,限报人数为50人,实际选修人数超出了限选人数的85%,而其它选修课的人数除网球外都没超出限报人数。这充分说明了武术散打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散打的重要基础。
(2)高校有较好的专业教师。每个高校都有专业武术教师,目前尽管部分高校有些武术教师是从其它专项改教散打课的,但相比而言高校开展散打课还是有比较好的师资条件。有了专业武术教师指导,能使学生得到正规、科学的训练,少走弯路。
(3)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业余时间较多,每周都可抽出足够时间进行散打训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能更好地促进专业课学习。
(4)高校可提供较好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大部分高校虽然不一定有专用武术散打馆(室),但大多有体育场馆。同时学校能提供散打专用护具,有较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2.存在问题
(1)学校领导对散打进入高校认识不足。全国普通高校有2000所,目前已经开展散打教学的学校约占6%。开办形式且大多为业余散打协会或散打队,进入公共体育课的很少。究其原因,校领导对高校开展散打认识不足,渝州大学阳亚雄对散打开展较好的重庆20所高校进行调查,有15所校级领导不支持散打的开展,其中有的领导持反对态度。而领导的态度肯定是个关键问题。
第三篇:高校武术教学如何适应学校体育现代化
高校武术教学如何适应学校体育现代化
摘要:随着学校教学的现代化进程,高校的武术教学也应紧跟步伐,适应现代化,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高校武术课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理念适应现代教学。本文将通过对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高校武术教学与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解决高校武术教学适应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问题。
体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都具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高层顶端,对体育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能小觑。体育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身体强健的优秀人才。在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的竞争、科技领域的竞争还是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竞争,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对人才的竞争。
一、高校武术教学与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关系
1.武术与学校体育的功能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学生体育锻炼、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健康娱乐和思想健康方面的职责,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发现和利用。武术除了强身健体还能激励精神,体现民族意志。在世界各大体育赛事中,体育和武术的项目收到极大重视,每当我国选手获奖拿到好的名次,国人无不为之欢呼雀跃,说明武术和体育还能增进民族团结,体育精神让爱国主义得到弘扬。
2.武术与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关系
现代体育包含的项目众多,对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质,增强学生意志品质,弘扬体育精神的体育项目都积极纳入了体育项目体系。武术类属于体育,是现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现代化,要求体育教学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沃土。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理所应当纳入现代体育教学体系。在各领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武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走向世界需要武术也能不断发展,需要在高校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体育与武术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现代化教育,并能够共同进步,不断适应现状,服务现代化教育的同时能使自身也不断发展,使中国武术走向世界。
二、高校武术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武术教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体现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表现为高校武术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一般情况下,高校所开设的武术课无非就是太极拳、军体拳或五步拳。内容单
一、枯燥,没有太大吸引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这一门课程在学生中间的受喜爱程度不高。
其次,高校武术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通常高校武术教学中更重视武术理论的学习而轻视武术实践。因为,理论的东西比较适合考试考查,所以很多教师更倾向于理论的东西,而实际的武术招式因为比较不容易考查所以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也是与我们开始武术课程的初衷相违背的。武术的精髓除了体现在那些变换莫测的招式,还体现在武德方面,只有真正在实践中学习使用武术,才能发挥武术道德,体现教育目的,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再次,是师资问题。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师资匮乏,表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一些传统武术的继承人因为自身文化水平或资质不够,是不能给大学生上课的,他们自身的武术基本功也无法传授给学生,而有资质给大学生上课的体育教师在武术方面的造诣却又不深,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怎样在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还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最后,因为武术是一个需要从小打下基本功的技能,所以,在高校开设武术课,面向形形色色,各自背景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本身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
三、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武术教学发展
1.加强武术课程建设
在学校体育教学不断现代化的背景下,武术教学人员应当不断开拓进取,加强武术课程更新建设,要能够与时俱进,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科学管理课程,仔细研读新课改关于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深化课程标准的精神,合理安排武术课程,使武术课程为体育教学添砖加瓦,使其科学合理,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武术课堂做法,使武术教学科学化。
利用学生对武术的好奇心和喜爱,使学生喜欢武术课,喜欢体育课。做到灵活多样的安排体育课程。
2.武术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
武术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适应武术教学的特殊性,体现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人员能够及时革新武术教学方法,找出最适合武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将武术教学的效用最大化,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择教学方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武术教学中。同时,教学方法的革新与选择要注重创新性。一方面,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另一方面,武术教学人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武术教学不仅仅使学生理解和练习武术,还要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武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3.武术教学评价方式注重综合评价
改变以往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学评价应体现出综合化的趋势,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改变过去对“分数”的过分关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强调学生在武术练习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武术教学的现代化也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努力学习新课改精神、素质教育理念,为教学现代化做贡献。教师还应不断适应社会变化,接受新鲜事物,掌握现代教学技能。
四、结语
高校武术教学应与体育教学现代化紧密联系,不断加强武术课程建设、武术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武术教学评价方式要注重综合评价,并且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篇:(改好)黄编辑----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与创新
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与创新
【摘要】拓展训练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以使教学目标多元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外相统一;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关键词】扩展训练;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创新
拓展训练本质上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也是终身教育活动的一项新时尚。我国高校开展拓展训练正处在多模式发展阶段,其中作为独立课程开课是发展的主流。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参与的个人或集体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困难的自信心、与他人沟通以及领导团队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对个人的人际信任,社会适应能力有正迁移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发掘潜能等方面的人格素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以及能动性。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调、师生交流阻隔等诸多问题。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情况,将拓展训练理念引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完善人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观念应折射出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与指导思想相映衬的新颖教学方法。而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运动技术”学习为中心,注重传统体育课程的“三基”,片面追求体育教学负荷强度来增强学生体质等传统教学观念哺1。另外,高校体育教学也多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普遍采用传习式、填鸭式、灌输式等单一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滞后制约了高校体育改革的纵深发展。
1.2体育教学项目设置不够丰富和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由于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建设或师资力量存在不足。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普遍以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球类项目以及武术、健美操等为主。对一些趣味性强、群众基础广的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进行合理设置,造成大学生在选修体育项目方面存在局限性,迫使部分大学生选修自己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而造成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1.3体育场地设施的缺失和滞后
据调查高校在体育建设方面投入经费不足,普遍存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缺失、滞后等现象。在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开发上不够完善,对管理现代化的体育设施缺乏必要的知识、意识和经验,造成许多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质量有不断下降趋势。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观念和态度正在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以及追求个性化方向转变,他们会根据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选择体育课项目,所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选修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情况也制约着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与实施。1.4课程评价体系不尽科学合理
据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单一化考核模式,主要包括考勤、技能考核和体育理论知识考核三方面内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考核也仅仅流于一种形式。因此,学生的体育考核成绩往往只由考勤和技能考核成绩决定。这种传统考核模式过分注重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评价,造成了学生体育成绩差异性较大的不利现象,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拓展训练理念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2.1制定多元化教学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技术传授为重点,以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情况为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存在单一性和局限性。而拓展训练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它既关注参与者的即时感受、精神、态度等主观意识,又关注参与者的心理感受与经验的获取。将拓展训练目标的多元化理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从描述性层面提升到程序性层面,把对学生技能的单纯传授扩展为对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社会协作能力以及对自己认知等方面的培养上,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2.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交流主要以教师的单方面交流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到其中,造成课堂氛围比较消极、沉闷。而拓展训练强调的是团队成员的互相沟通,给参与者提供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让参与者体会到在一个团队中与人和谐交流、愉快合作的益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活力,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提高状态,而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参与到教学中,协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2.3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以人为本”是拓展训练的理念之一,它以参与者为主体,有针对性的安排拓展训练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参与者体验到主角的感觉。同样,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开放性和现代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因大学生体育基础与能力不同在情感态度上存有偏见,而应以全部学生为授课主体,创造出丰富而有效的“动态统一体”,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调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的能动性。
2.4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相统一
高校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式”等封闭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构建拓展训练式的教学模式,把拓展训练的理念或一些拓展训练如游戏、障碍跑、跳跃等简易项目渗透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将游戏、娱乐、学习锻炼集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感悟,得到锻炼。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师应重视文化认同,将教学课程设置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再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使教学情境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堂,而是扩展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实现课堂内外的统一,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2.5改进学习评价模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拓展训练是自评、互评和教练评定三者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拓展训练考核不仅仅看结果,更多的是关注过程,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体。这种拓展训练评价体系,它可以考虑到学生的起点水平、参与意识、锻炼程度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情况等各方面因素。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借鉴这种评价模式,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项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和教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将拓展训练理念融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首先,它可以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是一个良好补充。其次,有利于高校学生运动潜能的挖掘和创造力的培养。再者,对培养高校大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沟通、心理素质、自信心、积极能动性以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琦.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7,7(8):79-79.[2]刘成.基于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新校园(阅读),2017(9):125-126.
第五篇: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开展及意义------体育论文之黄斌
体育舞蹈的价值
摘要:“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它 在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已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深受人们的青睐。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多方面论述,旨在为宣传推广这一新兴的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 价值 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舞蹈艺术居艺术之首,它随着人类的社会演变和文化进程而发展。研究表明,各种舞蹈都起源于原始舞蹈,体育舞蹈也不例外。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民间舞——宫廷舞——社交舞——新旧国际标准舞等发展阶段。体育舞蹈的前身就近来说是社交舞,也称交际舞、交谊舞。
学习体育舞蹈的原则
就体育舞蹈的艺术本质而言,“脚下功夫”是一切舞技的基础,一旦地板上的运步练好了,再跳各种花步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所说“学了50只步规范的花步,不如学好1只规范的舞步;学好了一只规范性的舞步,可以演化出500只花步”。
心灵和形体的统一体现了形体规律
体育舞蹈是一种表演性、竞技性舞蹈。为什么观众喜欢看体育舞蹈?因为舞蹈是美的化身。体育舞蹈艺术的本质,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情感的结晶,生命的象征。体育舞蹈艺术的特征是以人体动作作为表情达意、体现生命意识的手段,前者是魂,后者是体,魂依附于体,体展现着魂。
音乐节奏性规律
舞蹈的基本属性包括人体动作的表情、节奏、构图三大要素。体育舞蹈是一种有音乐节奏的舞蹈运动。对于体育舞蹈艺术高层次的追求,不能停留在“舞步要踏在音乐节拍上""动作要与音乐相一致”,而要不断的探索节奏的本质,把握节奏性规律,做到“借助音乐伴舞,并利用音乐为展现自身的舞姿服务”。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舞蹈为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她之所以能风靡世界、覆盖全球,比其独特的功能,除了教育性、锻炼性、竞技性、舞蹈的自娱性娱人性等特点之外,还可以将任何几种特点进行组合,从而显示出体育舞蹈的多功能特性。她是人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因此,体育舞蹈以他固有的娱乐和锻炼价值,载入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史册。其特点可归纳为:教育性、锻炼性、竞技性、社交性、国际性、自娱性、娱人性、群众性。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
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至此不难作结论,体育舞蹈是一项高价值、多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