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5篇]

时间:2019-05-15 00: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第一篇: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阎宗学: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读写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彻底地融入丰富的语言世界、语文生活,在自身的亲近、体验、感受和实践中,逐渐成长起自己的语文素养,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最近,笔者在不同地方三上《鞋匠的儿子》,一课三改,收获颇丰。

第一稿设计

一、理清文脉,感知“伟大”

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二、品词品句,感悟“伟大”

1.第一段话:我非常感激你 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读一读第一段话,你觉得这段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句?(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小结:这三个“永远“,层层递进,道出了感激之因。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耐人寻味,每一句每一字都重重地敲击在每一个参议员的身上。林肯对这种羞辱,报以感激,而且自豪,这是一位宽容、谦逊的总统。

(4)启发想象:当林肯说完这番话后,参议院一片静默,当然也包括那位态度傲慢无礼的参议员,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 2.第二三段话。

(1)读了这两段话,你关注了哪个词?(伟大)

(2)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伟大”这个词,“伟大”在这儿出现了两次,让我们读读这两段话。3.引读这三段文字。

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

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坦然地说——

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

小结:同学们,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鞋匠,给予了自己孩子仁爱、宽容、真诚、坦荡的胸怀,正是凭着这些,林肯总统领导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三、拓展延伸,升华“伟大”

1.学习第六节。林肯,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曾这样说过:“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段话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2.介绍南北战争。林肯一生最大的作为就是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民的心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3.小结:这是林肯生前的一段演说词,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的成就征服了世界。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林肯总统遇刺后说:“他的地位相当于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基督。即使他不曾当选总统,他也将无可争辩地和现在一样伟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林肯!他是鞋匠的儿子!一位伟大的总统!

【反思】

语文是言语化的思想,形式化的内容,同时也是思想化的言语,内容化的形式。这个“化”,就是语言形式与思想意念的相似匹配与互构。如果说其他各科教学都是以获取语言文字所载荷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话,语文课程则是立足于探寻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方法。也可以更加直截了当地说,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和研究对象是言语现象或言语事实,而不是思想品德;其任务是教人学会破解语言文字,体验和品评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或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意识中酝酿的“思想观念”表达清楚,以便与人交流;而不是撇开语言文字,让人去接受某种外加的思想感情,或先向人灌输某种“正确”(甚至“高尚”)的思想,然后让人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别人灌输的思想。

在课堂浓浓的“人文”氛围中,笔者总感觉有点“悬空”,离“语文实践”四个字仿佛远了一些,与品德社会课似乎也没有本质的区别。于是在第二次公开课前,我对第一次的教学设计几乎推倒重来,力求简省、务实。

第二稿设计

一、初读文本

1.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得对,不但做到朱熹所说的不错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还要做到不读破句。认读生字词,让学生描红生字。2.理解生词“羞辱”、“尴尬”。方法是读读查查。即一边读一边查。3.把这两个新词带入课文,联系课文谈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一位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

4.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羞辱”、“尴尬”,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这两个词语的后面可以续写哪三个词?

二、美读文本

1.启发学生读得好,即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要求是学生自己读得有滋有味。“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主要方法是读读比比,即一边读一边有选择有重点地通过对课文言语的增、减、换(包括字词、句子、短语等),与原文进行对比,以求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声音、分量,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2.导读,加深学生对林肯爱父亲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个“永远”所在的语句;抓住一个“好”字,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林肯父亲做鞋匠的“好”;在深入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三、熟读文本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抄写课文,自然而然烂熟于胸,使课文不知不觉间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四、课堂练笔

读题,如果你就是那位议员,一开始读课题,跟现在读课题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现在积淀在你内心的一句话是什么?动笔写写。

【反思】

教学时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给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空间和

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有序。语文课堂建立在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基础上的,纵观整堂课,老师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让学生畅游在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听、说、读、写、训练扎实到位,课堂成了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舞台。

但教学后我发现,许多学生把看起、看不起鞋匠看作议员与林肯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殊不知,“知人论世”的标准,即“价值观”的不同,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议员们看人的标准是出身和地位;林肯看人的标准是做事和奉献。教师的“引导”之功,就在于学生的功力未到之处,点破迷津,促其得到认识上的飞跃。只有让语文的“情”与“理”和谐相容的课堂才是美丽的——既有情趣之美、文字之妙,也不乏理趣之魅。

第三稿设计

一、说故事,知选材

1.讲。读了一节课,故事里有谁?能不能讲讲什么故事?快速浏览课文,按顺序讲一讲。哪些词是必不可少的?

2.评。主要故事情节,关键词语,做到简洁明了,说清来龙去脉。议员是羞辱,林肯用演讲来回应。

3.小结。写一个大总统的一件名人轶事,一次演讲中刹那间的小镜头。

二、找变化,理文脉

1.承上:议员在林肯演讲前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前:尴尬、羞辱、嘲笑——中:静默——后:赞叹)

2.点拨:表达顺序。在这个故事里有个针锋相对的矛盾,矛盾的双方一方是议员,一方是林肯;起因是“尴尬”,过程是一个“羞辱”,一个动员;一个挑事,一个回应;结果是化解矛盾,由羞辱变为赞叹。

3.林肯凭什么本事?说了什么大道理?让参议员的前后态度出现这么大的转变?我们还要细细品味课文。

三、悟原因,品词句

1.自主品味。这节课我们来讨论、研究矛盾双方这两种人的言行,看看是怎样造成的,如何发展的,最后怎样解决的?仔细读,抓住文中人物的言行,找到关键词,看看能透露出他们什么心理?这些话语什么意思?自己找一句话,一个关键词,哪些词句分量最重?我们待会交流。2.抓关键词,互动点拨。

(1)议员:是尴尬。“尴尬”懂多少?(字典意义)什么事使他“尴尬”?为什么“尴尬”?他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尴尬”的?

板书:

名门望族——优越标准

鞋匠的儿子——卑微

——出身、地位

(2)林肯:

A.指读第一段演讲词,读后评价。在这个特殊时间,重要场合,面对这么多人,听了议员的话,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态度?(勃然大怒)林肯呢?(感激)感激他羞辱自己?是真感激还是假感激?(感激他的提醒,不然的话真忘了,谁会把出身挂在心里呢?)“永远记住”参议员让他记住什么?(鞋匠的儿子)林肯“永远记住”什么?(鞋匠的儿子)

理解“忠告”:——你理解“忠告”了吗?什么是忠告?那么,参议员忠告林肯什么?这是忠告吗?(这不是忠告,是警告!是讽刺、挖苦、羞辱林肯的话!)

这段演讲林肯记住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做得好)最担心的是什么?(做不好)

B.是真伟大还是唱高调?理解“伟大”:一个鞋匠能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林肯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指生说。师据说的情况小结:对工作尽心尽责、有责任心、力所能及地服务大众,这就是伟大。

伟大:做得好——无人能比、自己做总统自叹不如。

C.流泪:为何?佩服什么?还有什么原因?(惭愧、鞭策、做总统诚恳、发自肺腑、真诚、深情)3.领悟内涵。

议员:卑微——(标准)出身、职业、工种——做什么。

林肯:伟大——(标准)工作的好坏——怎样做。

看来,感激是真实的,伟大也是真实的。到此为止,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做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做到最好才是伟大的。出身、职业也许我们无法选择,但干得最好才是衡量伟大卑微的试金石。)

所以,这简短的话语才有力量,才使傲慢的参议员改变了态度,发出由衷的赞叹。师生引读,齐读。

你觉得林肯用什么打动了参议员?(真情、诚恳、智慧——言语、生活、政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4.小结:同样说“鞋匠的儿子”,一个是卑微,一个说伟大,仅仅是用词不同吗?(知人论世的标准不一样。)

议员:出身 ——这是个人无法选择的。

林肯:做得好——这是个人可以努力达到的。

四、重朗读,巧内化

诵读体会。要想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就要必须把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去,一边读一边想,不光要注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注意每个人物角色的主要表现,言行态度,设身处地和他们面对面一起参加活动,这样才能打动自己。这就要集中精力抓住每一个关键词语,进行认真体会。

写文章的人,抓住人物的言行表现,动作、神态,就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读文章也要抓住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动作神态的关键词语,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同样必须处理好这些关键词语,让人听起来觉得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五、求验证,学表达

1.默读最后一段,写什么?演讲的故事叙述完了,可以结束了。不要行不行?(以上是口头上的,最后一段是行动上的。说明林肯不光是能言善辩,他做总统也是做得最好;不在于当不当总统,在于能不能做得最好。)2.最有用的是哪句话?(维护了国家统一)

3.最后一句话的作用:事实证明,决定一个人伟大的不在出身,没有因为鞋匠的儿子,而是做得好,成为有名的总统。

六、扣文本,促历练 1.“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你听到了什么?光有赞叹的掌声,但没有赞叹的话语。如果你就是那些议员,此时此刻你会写些什么?(可以忏悔,可以写一二句林肯的评语,联系最后一段的

林肯。)

2.小结:人不在于选择什么职业,关键在于选择的路怎么走。

【反思】

在语文课程诸多的矛盾关系中,最突出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或者说,在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多种教育功能中,哪一种才是它所特有的、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功能?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成功从事人际交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或“言语”能力)。教课文,就要扣紧字词句。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只有扣紧了字词句,语言因素的教学才会落到实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从语言的角度看,就是要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离开了经典课文,离开了典范语言,离开了具体的字词句,谈何感受?谈何理解?谈何运用?因此,字词句是教一篇课文的“总抓手”,离开了它,语文教学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成为“空中楼阁”。比如:“记住”一词,议员和林肯“记住”的是不一样的。“尴尬”:学生能懂多少?它的本义是下不了台,两难境地,情态不自然。他为什么尴尬?什么事让他尴尬?尴尬的是否有道理?究竟是什么使他尴尬?(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原因是出身?出身有什么尴尬的?总之,语文的“思想”、“人文”之魂,必须附于言语实践之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特征所在。语文教学的关注重点本来就当是语言文字,重视精神感染,也要由文字来引发,由文字来贯穿,最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语文老师首先应是语言文字之师。他们应当有本事让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能在孩子的心灵中活起来、具体起来、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在于要关注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对象”是:关注学习对象——学生,关注言语现象,关注语文事实。《鞋匠的儿子》的语文事实(事件)是要宣讲一个名人轶事,从名人轶事中汲取怎样对待人生、树立信仰和担当责任。它的语文手段就是借名人轶事对人产生喻示。学语文,究竟学什么?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接触这一语文成品。要抓住两个核心:(1)课文写什么故事?写什么人?(2)这个角色是怎样言说的?言语行为是什么?由说什么转到怎样说是一个语文学习的飞跃。既要把握文中人物是怎样言说的?也要关注作者是怎样言说的?这才是与语文有关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教育局教研室)

第二篇:关注言语形式 滋养人文精神

关注言语形式 滋养人文精神

近年来,常常深入到中学听课调研,或听一些随堂课,或听一些观摩课,发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重言语内容领会轻言语形式品味,重人文精神教育轻言语形式模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阅读教学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呢?

一、正确理解语文性质,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言语形式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一定的言语内容通过一定的言语形式来呈现,所以语文教学向来讲究文道统一,即言语形式跟内容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

语文教学凭借文本的言语形式,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要人文,更要语文。从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以语言实践的手段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精选教学内容,关注言语形式

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性质的是带着语言内容的语言形式教育。如果专注于语言内容,往往有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形式(文本)而抽象的解说,忽略或完全忘记语言形式,导致“得意忘言”。如果专注于具体的语言形式,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语言内容的。语言形式总是带着语言内容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语言形式,只能结合语言内容来教。

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在《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一文中指出:仅仅关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言语形式来表达的。

因此,对课文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言语形式,诸如关键的字词标点、精美的句段、精巧的谋篇布局、精彩的描述手法等,我们都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表达技巧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用经验,存盘言语养料,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

1.精妙的字词

首先要对课文中精妙的字词高度关注,关注那些高度凝炼、表现力极强的字,关注那些准确、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及词性的活用。

《紫藤萝瀑布》一文开头写道,“我”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这个“盛”字就是高度凝炼、富有表现力的字。既是对紫藤萝盛景的概括:花的茂盛、色彩的繁盛、生长力的旺盛,也是对生命盛意的赞美。一个“盛”字,境界全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绘“雪地捕鸟”的过程,把雪地捕鸟的系列动作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百草园景色”描写片段中使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准确地写出了各种景物的特征,使读者如同置身于美丽的百草园,不仅看到了它们的色彩、形状、体态,还尝到了它们的滋味。句中的动词准确地写出了这些景物的另一些特征,使读者如同置身于生机盎然的百草园,不仅看到了这些小生命的动作,而且还听到了声音。这些词语鲜明、生动,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抓住并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对不同的事物从多方面作了准确而形象的描绘。

对这些字词,要有“较真”之功,有“纠缠”之术,通过对字词的仔细品析,含英咀华,想像作者脑中景、心中情、胸中境、笔中意,丰富作者的精神世界,鲜活作者深刻的思想,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体会作者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更高处,从而丰富学生语言,涵养学生人格。

2.精美的句段

精美的句段往往是文章言语形式上的亮点,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教学内容。句段之所以精美,或是用了恰切的修辞手法,如《安塞腰鼓》表现出磅礴的气势和跃动的生命力的语言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了恰切的排比、比喻、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教学要抓住这一点来设计,品味《安塞腰鼓》句子的表达效果,以文章的语句理解文意,以文意认识安塞腰鼓的特点,以安塞腰鼓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阳刚的一面,进而体会感受“感情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或是塑造了生动的形象,使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使人物生动形象,呼之欲出。如孙犁在《荷花淀》中对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描写,《故乡》中,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或是有着细腻的描摹,如《故都的秋》对秋声、秋色、秋味的细腻的描摹。

这些句段,往往是学生学习语言、滋养人文精神的最好材料,值得细细玩味。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忽视这些内容。

3.精巧的谋篇

精巧的谋篇布局,这是语言形式综合体现。或是讲究首尾的呼应,或是运用巧妙的伏笔,或是有着严谨的结构。这些内容,是最具语文性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收获语文体验,进行语言实践的好素材。

《旅鼠之谜》谋篇布局精巧: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通过对话的详略,行文显出波澜。一问一答之间,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亦庄亦谐。

《项链》整个故事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用省略号给作品设置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艺术空白”,让人拍案叫绝。三处伏笔的运用,使得这一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如此精巧的谋篇布局,老师教师应该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复体味。

4.特殊的标点

标点也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各种标点符号在文章中都能参与情感表达。问号的情绪急切,感叹号的情思奔放,冒号的情味蕴蓄、省略号的情感舒张„„各种标点符号都是一种情感载体。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使用巧妙的标点符号,对表情达意具有特殊作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标点的作用。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有这么一段:

天气愈冷了,„„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结尾处用了一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号。感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省略号中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

由此看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品味某些标点符号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课文语言的寓意才能令学生真正、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

5.文体的特点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的确,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一般议论文的主要特征往往体现在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上。而杂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容的针对性、议论的形象性、语言的讽刺性等。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文体的特征。

如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是“诗意、幽默、丰富、含蓄”。在《丑小鸭》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根据孩子的特点,抓住童话语言的画面、知觉、声音、形象等特点,体会安徒生童话的诗意、幽默、丰富和含蓄等特点。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特点,新闻的特点是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对主题的把握上,要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特点。首先应让学生体味真实性。体味文中运用大量真实数据的作用。其次要让学生感受形象性。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大大地增强了感情色彩,使文章生动形象。第三要让学生体会抒情性。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在行文中直接抒发的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

三、注重品味赏析,滋养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的本位是对言语形式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言语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因此,选择了恰当的教学内容后,在课堂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言语形式,品味言语形式,赏析言语形式,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1.在诵读中感悟

“诵读”的要义,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感情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朱熹)。优美的典范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全文,甚至熟读成诵。如朱自清的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还具有一种自然朴素的和谐美。“朱先生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这样的文章,必须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一般的课文,教师可要求学生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劝心”(司空图)。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从而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2.在想像中感受

怎样让学生透过语言符号感受到作品丰厚的形象呢?这就要靠想像。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春酒》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喝春酒的场面,欣赏民间风情画卷,感受其中的乐趣;学习王维《山居秋暝》引导学生想像,体会山中之美,进入诗境,看看诗作是怎样扣紧环境和季节特点来写雨后山中之景的;学习《琵琶行》,让学生想像“秋江月夜送客画面”;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想像月下荷塘的景象。

3.在模拟中体验

语言文字反映生活,它使生活更富色彩;语言文字记载、传承人类的文化,有深厚的社会色彩和鲜明的个性。体验是用从生活中得来的知识、经验、情感感受语言的过程。经过模拟体验,学生可以体会出语言的准确、生动、凝练等特点。经过体验式语言品味,学生的自身体验便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成问题了。文中写“我”在大人们喝春酒时,“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品味这一句中的几个动词“靠”、“点”、“舔”时,教师用的是体验法,他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如何“靠”、如何“点”、如何“舔”,体会出语言的准确、生动,感受母女深情与浓郁的童趣。

文中写母亲请人喝春酒时,“母亲给我也在小酒杯底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品读这一句时,教师自己模拟动作“端着、闻着,走来走去”,也要求学生模拟,体会“我”珍惜、炫耀、喜悦等情感。

4.在比较中领悟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在言语形式品味中的运用对学生形成语感、发展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字词的比较。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一句(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个“送”字,再寻常不过了。但我们不能放过看似寻常的字,可以点拨学生:为什么作者不用更自然化的“吹”、“带”等词呢?经过比较,学生明确,此时作者正满心愉悦地“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呢,所以将“微风”拟人化,让微风殷勤地“送”来清风。

句子的比较。《春酒》一文中写“我”喝春酒后的形态用了一个比喻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有学生说这一比喻用得好,至于好在哪里,学生并不了了。只是说,这说明“我”吃得饱。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说:吃得饱,为什么不用“像皮球”来比喻呢?这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师生共同品味、比较,最后达成共识:蜜蜂更小巧,更灵活,更能表现孩子的可爱;同时,还能表达孩子的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如同蜜蜂采完蜜后的喜悦与满足。

标点的比较。如“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和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原句“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比较,只不过少了三个逗号,但是鲁迅先生强烈的悲愤之情却几乎全不见了。从而体会这三个逗号的表达效果。

5.在联系中品味

学习、品味语言,解读文本,要联系生活经验。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茅盾语),理解其义,晓悟情趣,诱发语感,让学生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的、独特的体验。

例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品味“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和“青雾”的表达效果。有来自农村的学生说:“我们家里没池塘,但是有稻田,每天清晨、晚上,都会有一层白雾贴着稻田飘在那里,要过很久,才会慢慢弥漫开。我觉得这里用‘浮’最形象不过了。”关于“青雾”,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是:“雾是很薄的,所以是透明的,当时荷塘满是绿色的荷叶,所以雾也像是有了青色。”可以看出,通过联系生活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学生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6.在讨论中揣摩

品味语言,尤其是一些饱含深意,使用精当的语言,须引导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思考与揣摩,破解语言密码,洞悉语言的妙处与语言背后的深意。

学习《长亭送别》,当学生得知,“碧云天,黄花地”这两句并不是王实甫的首创,而是化用了宋代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时,就有学生问:既然是化用,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经过第一次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两个都好。既然两个都好,为什么能互换呢?由此引发第二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王实甫是元代“文采派”代表剧作家,用“花”符合他“花间美人”的词曲风格,而范仲淹作为一代名相自有广阔的胸襟,用“叶”字更能体现词作阔远的意境。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但还可以开掘。于是有了第三次讨论:从意象入手,体悟意境,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图。通过一番讨论,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端正好》主要表达了离别相思之情,而《苏幕遮》主要抒发了羁旅漂泊的思乡之情,“黄花”的意象适合抒发相思之情,而“黄叶”的意象便于表现思乡之苦。可见,在讨论中,学生认真思考、悉心揣摩,一步步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精妙,一步步走近作者,和作者进行交流对话进而产生了情感共鸣。

7.在模仿中内化

对课文的言语形式,尤其是精美的语段,恰切的修辞手法,精巧的谋篇,可要求学生作局部或全篇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迁移、内化这种言语形式,同时深化。

如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模仿有关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熟悉的人物。学习《珍珠鸟》,模仿第八自然段,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动作。学习《春》,模仿春雨图的写法,写一写秋天的雨。模仿《爸爸的花儿落了》写《童年琐事》。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高度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言语形式进行玩味与感悟,从而使获得言语智慧,感知和悦纳言语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

(责任编辑:赖一郎)

第三篇:言语治疗的训练形式

一、言语治疗的训练形式

(一)个人训练

在安静稳定的环境中由治疗师以刺激法为中心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患者注意力集中、心理稳定且可以控制刺激条件。

(二)自主训练

通过个人训练,在患者已充分了解语言训练的方法与要求后进行。训练内容由治疗师设计制定,可选择图片、文字、卡片、书写练习,利用录音机复述、听写及电脑训练系统等。

(三)集体训练

是个人训练效果实用化的训练。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患者分成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活动。

(四)家庭训练

治疗师把有关的治疗计划、训练技术等教会患者家属,在家属帮助下在家庭进行训练,治疗师定期评价指导。

二、言语治疗常用的方法

言语训练室的温度、通风及照明应适宜,能隔音保持安静。最好做到一人一室,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以防止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室内应配备口形纠正及表情模仿用的大镜子、录音机、秒表、节拍器、呼吸训练用品、压舌板、各种字词卡片和图片、人物和情景图片及训练用实物等。训练时间以上午为宜,每次在30min以内,以免患者疲劳。训练内容要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生活情趣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一)呼吸训练

目的是改善呼气的气流量和气流的控制。气流的控制训练包括鼻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尽可能长地发“S”、“F”等摩擦音并变换摩擦音的强度、长短。尽可能长时间交替地发元音、摩擦音。低声一口气数1、2、3„,进一步改变数数时发音强度等。

(二)发音训练

目的是改善声带和软腭等的运动。例如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咳嗽,然后将这一发音动作改为发元音“O”,大声叹气,促进发音启动;一口气尽可能长地发元音,由发单元音逐渐过渡到一口气发2~3个元音,进行持续发音训练;数数、发元音并不断变化音量来练习音量控制;按3~8个音度(音阶)唱“ma-ma-ma”等,练习音调控制;深吸气,鼓腮维持数秒,然后呼出或发双唇音及摩擦音练习控制鼻音。

(三)发音器官锻炼

舌头运动(向前伸出、舌向左右侧运动、卷舌,舌在口内旋转),以克服舌尖、舌根运动不灵活;鼓气练习,声带震动练习。下颌的上下左右运动;口唇的前突、收拢、左右运动,鼓腮;重复发元音、爆破音使软腭抬高等,可配合应用冰、毛刷快速刺激、压力、牵拉与抵抗等。

(四)韵律训练

目的是改善说话时的速度、抑扬顿挫、重音等韵律,使言语更自然更清晰。强调关键词前后停顿,关键词重读,保持正常的间歇。练习各种语调的语句,如疑问句、命令句、感叹句等及表示不同感情的语句。重读句子中的一个词,使语义改变,如“他今天去北京”,“他今天去北京”,“他今天去北京”。

(五)言语训练

1.听理解训练

⑴单词的辨认:出示一定数量的实物、图片或词卡,让患者在听到简单指令后指认,如在患者面前放3张图片(茶杯、勺子、叉子),先后说“请指出我说的东西”,如“茶杯”,让患者指认相应的图片。

口令指令由易到难,即物品名称(如茶杯)à物品功能(如你用什么喝水?)à物品的属性特征(如什么是玻璃的,可以摔碎?)à增加刺激的数量(摆出物品的数量及听理解单词的数量)。

⑵执行指令:治疗师发出口头指令,让患者执行。如“把书合上”,“闭上眼睛”,“把笔放在书上”。逐渐增加指令的难度。

⑶回答是与否问题:如问:“这是茶杯吗?”,“7月份下雪吗?”要求患者回答“是”或“不是”。不能口头回答者,可用字卡或手势。让患者听一小段短文,根据其内容提问,回答方式同上。

2.阅读理解训练

⑴视知觉障碍的训练:重点放在视觉输入与大脑语言中枢的联系上,不涉及语义理解。用于视野缺损及认知障碍者的视知觉和图形辨别训练。在患者面前摆出数张图片或字卡,让患者把图片和字卡分别放在一起,或把相同的图片或字卡放在一起,逐渐增加卡片数量。

⑵单词、句子理解训练:采用单词、句子和图画匹配的方式,患者阅读单词或句子找出相应的图画。也可要求患者阅读句子,找出语义和语法错误。

⑶短文理解:患者阅读短文后,从多项选择问题中选择正确答案,或者提问,让患者用“是”或“不是”进行回答。

3.口语表达训练

⑴用自动语训练:治疗者与患者同时或先后朗读患者熟知的歌词、诗歌、格言及问候语等。

⑵用正反义词、关联词训练:如男—女,好—坏,大—小,正—反,黑—白;面和米,丈夫和妻子等。治疗者先和患者同时练习,随后治疗者说出一个词,患者说对应的词。

⑶单词的表达训练:①复述练习:治疗者先出示对应的图片和字卡,并反复地让患者听数次,让患者复述。②词组完成练习:治疗者说“丈夫和„”,患者接着说“妻子”。选择回答:出示妇女头像图片,治疗者问“是妻子还是丈夫?”回答“妻子”。期待反应为选择词中的第一个词,以抑制复述。③视物(或图)呼名:出示物品或图片,让患者说出其名称。可辅以语音暗示(说出起始音),语义暗示(告诉词义或同义词、反义词):类别、功能、描述暗示及手势暗示。④找词练习: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说出某一类别内的名称,如水果名称、地名,或以某一字的刺激(如火),让患者找出与火有关的词,如“热、暖和、红色、火焰”。

⑷句子表达训练:①语法训练,即把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词性的图片的名词、动词、形容系字卡,按一定顺序排列,先练习复述,让患者记住正确的语法结构。然后出示3张图片(表示主语、谓语和宾语),让患者说出完整地句子,再后出示两张图片,如一张是一男子站立的图片表示主语,另一张是一辆汽车的图片,表示宾语,而谓语用一箭头(à)代替,让患者说出任何一有关的动作使句子完整,如“他在修理汽车”或“他在开汽车”等。②语义联系训练,即治疗者说出一核心词,让患者说出与其有关的词。如核心词为“工人”,关联词为“工厂、机器、上班、城市、产品”等,然后将核心词与关联词联系起来,完成句子,如“工人上班”、“工人生产产品”等。

⑸实用化训练:与患者讨论一些身边的人、事件、物品,让患者发表意见,并自由叙述。

4.书写训练

⑴抄写:先按词性进行分类抄写,有助于患者理解语义。然后然患者进行完形练习,给出一个不完整地词组或句子,让患者从多项选择答案中选出合适的词或词组,填入使其完整。如一杯„(果汁);学生在„(上课)。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难度。

⑵听写练习:出示匹配的字卡与图片10~20张,患者一边听一边看,让患者写出听写的单词。然后增加难度先后移去字卡和图片,听写单词。随着听写能力的提高,进一步练习听写不同难度的句子和短文。

⑶自发书写练习:患者看图片、物品写出单词。给出一些名词,让患者在前面写出适当的动词。给出一些不完整的句子,填写适当的词,使句子完整。看动作图片,写出叙述短句。描写朋友、家人的外貌特征,去过的旅游胜地的景色,发生的事件。写日记、信件等。

5.朗读练习

⑴朗读单词:出示单词卡,治疗者朗读数遍,然后和患者一起朗读,最后让患者自己朗读。

⑵朗读句子、短文:方法同上。朗读速度先慢速,然后逐渐接近正常速度。

⑶朗读篇章:从报纸、杂志等中选出感兴趣的内容,反复练习朗诵。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探讨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深入人心,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开始改革。原先小学语文教学重言语内容而轻言语形式,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逐渐以言语形式为核心。从以课文内容理解为主,到课文言语形式为主转变,体现当下语文教学的改革思路。对于如何将此理论运用于实践,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例为基础,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言语形式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定义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实际上就是说,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要学习言语形式。所以,现今小学语文课程在阅读教学上应关注言语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更好的语言运用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想达成言语形式的学习,需要老师帮助学生了解教学文本中言语形式的内容。此外还要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言语模仿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使其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增强。下面,笔者就此类问题,依据教学实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

一、立足文本特点来关注言语形式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文体多样,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也不能例外。老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到言语形式上面来。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小诗,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诗意的语言。当老师出示小诗的第五节“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当教到这里,老师让学生先齐读,接着让学生体会“星星困得眨眼”是什么样的,这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丰富的语言魅力。然后询问学生老师的梦此刻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依据诗歌回答“又香又甜”。这里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又„又„”的造词方式,点学生起来回答很有什么别的说法,学生通过阅读这首小诗,学会相关词语的运用。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体会诗歌的隽永特点及语言特色。

又如叙事类文章,《木兰从军》来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本。课文从木兰从军的背景开始讲述,再到木兰告别家人从军,最后木兰胜利回乡。

结尾写道“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在里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安排?作者是怎样描写花木兰的?这些是课文教学应体现的。

在教学中,老师把握课文的文本特点,帮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布局谋篇,造句用词等等,才能将学生引入言语形式的学习上。

二、立足特殊词句来关注言语形式的教学

特殊词句并不是指这些词句有多难写,实际上是指课文中表达效果独特的句子与词语。这一类词句形式新颖,效果特殊,却不是原先语文教师课堂上常教的“中心句”、“关键词”等等。对这类词句的学习,应关注它们的表现手法,这正是有价值的言语形式。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法,到词语的妙用,再到整组词或修辞的使用,再到句子句群的写作,都体现言语形式的学习价值。

如苏教版的《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这篇课文在教学中,要学生朗读多遍,体会文章的情感。

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海睡觉了”便是拟人的手法的巧妙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让物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大海在深夜里的寂静美丽,并显出大自然的美丽、美好与可爱。接着,老师就点学生起来改写句子,这里学生通过言语模仿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这时,让全班同学一起评析。比如某学生造句写道“鸟儿不闹了,蜂儿不笑了,深夜里,森林睡觉了”。该学生能将课文内容消化,并能学会该篇课文所要学习的言语形式,且能很好地当堂运用。因此,老师对此学生予以言语上的鼓励,从而加深了该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对拟人句的学习。

然后老师让学生依照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调动自己思维的水平,在笔记本中再写几个比喻句或拟人句,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得最多。这类学习,强化了学生对拟人这种言语形式的运用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里言语形式变成教学内容后,就不只是对言语内容的体会了,还有对言语形式的技巧和效果的体验。

三、结语

重视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并不是指不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其实是在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条件下,要注重语文课程的价值,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言语形式的形式当然是不能脱离内容理解的。反过来,言语形式能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有利。故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时不仅要能理解文章还要提高语用能力,那么,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只有这样,才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谢玲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2.11(2):123

[2]孙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4(17):59

[3]徐国荣.以“言语形式”为核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35(4):34-36

[4]唐建军.语文阅读教学“言语体验”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4.13(16):147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城小学)

第五篇:质 量 标 语

质 量 标 语

1.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2.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3.让高质量的产品乘着远征之帆、踏着正和大道驶向全国、走向世界!

4.质量为先,信誉为重,管理为本,服务为诚。

5.重视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

6.优质产品是打开市场的金钥匙。

7.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信誉是质量的体现。

8.坚持不懈抓产皮质量,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

9.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来保证。

10.杜绝一切不合格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11.优质精神,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提高质量。

12.自我检验不放松,质量标准记心中。

13.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明天迈进。

14.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15.质量就是资源,保证不了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16.产品质量是通向市场的基石,适应的用户信赖的关键。

17.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生产不合格产品,不交付不合格产品,我们才能睡一个安稳觉。

18.居安思危,提高责任心,坚持不懈严抓产品质量。

19.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明天。

20.质量上,成本降,开拓市场有保障。

21.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质量强。

22.宁愿事前多验一遍,不可事后返修一件。

23.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24.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25.制造须靠低成本,竞争依赖高品质。

26.优质的产品——企业良好形象的体现。

27.信誉来源于质量,质量来源于素养。

28.质量观念把握好,产品出货无烦恼。

29.质量是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30.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优势。

下载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言语形式才能逼近语文本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语言语(共5篇)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一面官司---不好打一块硬骨头---不好啃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人心隔......

    关注“三量”,提质增效

    关注“三量”,提质增效 摘 要: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追求教学效益,使学生爱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小学数......

    德育形式生活化,才能潜移默化提素养-德育

    德育形式生活化,才能潜移默化提素养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导向和保......

    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基于言语形式学习的说明性文章教学策略 言语形式是指文本中承载作品主题、思想感情的具体的内容形式。作为编进教材的选文,每篇都凝聚着编者的智慧,每篇都有其独特的、典范的......

    语文论文语言训练不容忽视的“言语形式”_4674

    语言训练不容忽视的“言语形式” 覃章俊 (湖北松滋县农牧教研组 覃章俊) “语言训练”虽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而言,重谁、 轻谁,......

    寓关注语言形式于教学内容选择之中

    指向提升语用能力的阅读教学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郑晔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才能让他们习得语言。因此,笔者认......

    初中作文教学须关注三种形式指导[★]

    摆脱作文辅导书倡导作文个性化 ——作文辅导书调查及反思内容提要: 作文书是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主打“产品”。学生期盼有一套启迪他们写作心智的作文辅导书;教师盼望能有一......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小编整理)

    □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