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word

时间:2019-05-15 00:5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word》,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word》。

第一篇: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word

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

天》课题研究

在素质教育蓬勃实施的今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格局正在被逐渐打破,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成昨日黄花,代之而起的将是新型的、多元化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格局。说得最多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总以为探究教学让学生多讲多练就行,其实,在探究教学中也需要老师恰当的讲解。那么,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问题都应为我们所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下面我想通过案例《中彩那天》,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有关背景

1、关于教材:

《中彩那天》教学要求主要是通过学习课文的具体实例,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哲理,并学习父亲正直诚实的品质。其间首先必须讲清两点,第一,他生活拮据,第二,他梦寐以求需要汽车。他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表现出这种思想境界的,就更难能可贵了。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注意到父亲中彩后的矛盾心理,让学生体会父亲能正确对待这辆彩车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的力量。

2、关于教师、学生:

我是一位具有14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中、第 1 页 高年级语文教学。我还参加了本县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骨干研修班学习,本人曾多次承担县公开课教学任务,并能积极从事课题研究。

我执教学校属城镇小学,学生大都来自镇上,基础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我曾以这个班为实验班进行过课题研究,学生的能力在试验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目前我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喜欢讨论,发言积极,且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3、时间:

2018年4月1日上午第三节课,上课时间40分钟。

二、教学片段与分析

T: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中彩那天》(板书)。谁能够用上这几个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投影出示:拮据、梦寐以求、|彩车、道德难题、骨气)S1:我们家生活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有一辆车,当父亲中到一辆彩车后,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最后,他表现出了应有的骨气,将车子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

T:好,但如果把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也讲清楚将更出色,谁能试着说一说? S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父亲梦寐以求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当父亲中奖得到一辆彩车后,却遇到了一个道德难题,因为这张彩票是父亲代库伯买的。

第 2 页 最后,他表现出了应有的骨气,将车子还给了它真正的主人。T:说得真好,他不仅说清了事情的发生的原因,而且还注意交代了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清楚简洁的概括。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再试着说一说。以上是课题的导入部分,教师一开始便用五个词语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当生1连词成段讲好以后,教师似乎不经意地要求学生交代清楚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看似不经意,其实这是课文的中心所在,是学生了解父亲这一人物的关键。当有一学生完整的说出课文的内容后,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请学生再次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T:“梦寐以求”是什么意思?父亲“梦寐以求”的是什么?(经过一番默读思考,小组讨论)T:谁能先来说说什么叫“梦寐以求”? S1:“梦寐以求”就是睡梦中也想着要得到。S2:因为对一个东西很喜欢,所以在梦中也想着它。S3:“梦寐以求”就是很迫切的希望得到的一样东西。T:“梦寐以求”是指因为对某样事物很喜欢,所以在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并迫切的希望得到它。那课文中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的时候,他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S4:(读句)但他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S5:(读句)我兴奋得几次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第 3 页 却都被他赶了下来。最后一次,他甚至咆哮着要我滚开。T:找得真好,父亲在实现愿望时的反常表现说明了什么呢 ? S1:从中可以看出父亲肯定面临着心理矛盾,他也许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T:对呀,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时应该高兴才对呀,父亲为什么会有这样反常的表现呢?我们自读课文6到11节,一起从下文中找找答案吧。

(学生自读,随之面露欣喜之色,然后小组热烈讨论、交流。)T: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S6:原来父亲还替库伯先生买了一张彩票,而中彩得奖的就是这张彩票,也就是说是库伯得奖了。可这件事没人知道,父亲可以不说的,S7…… S8……

T:是呀,因为中彩号码是05102,而这张彩票是父亲替库伯先生捎来的,并已经做好了记号。显然,这辆彩车是属于库伯先生的。而大家都知道父亲梦寐以求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彩车,他也完全可以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把那辆彩车占为己有的。所以父亲心里会矛盾呀。让我们一起把刚才找到的反映父亲心理矛盾的句子再读一读。

第 4 页

第二篇:变色龙教学反思自主学习也需要恰当引导

自主学习也需要恰当引导

──《变色龙》教学反思

初一分校 黄晶

《变色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讽刺小说,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但主题非常深刻。这课书,我带动学生自主探讨,精心设计了教师的引导方法,极力追求以“新”吸引人,以“趣”激发人,以“浸”点染人,以“效”激励人。具体表现在:

一、两个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整节课教学,借助学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奴才性格,让学生顺理成章地把握人物性格。

2、掌握小说主题

小说是通过三要素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反映社会生活,是作家写成小说的目的。授课中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环境,从而归纳文章的主题。二、三个设计理念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做学习的主人

教育是一种唤醒。初三学生已经知晓了一些小说最基本的文学常识,让学生自主探讨,不仅能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筛选信息能力,赏析能力

让学生化身法官,感知案情。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小说情节,同时培养了学生梳理、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判决书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的问题较开放,可深可浅,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拓展延伸,使人物性格特征进一步发展深化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人物的性格,续写一段主人公离开后的故事描写,并提出要求,限制学生的思维范围,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这样设计,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更是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当然,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时间的设计超出预期,本来备课中涉及的写作点评环节,由于时间不够,只好放在课外解决,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呈现。

总之,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味放手,任学生盲人摸象。老师的精心设计、恰当引导,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关键。

第三篇:“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历程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历程

宝洪小学教务处语文教研组:陆泽先 赵庆江 向鸿斌 石 伟 李自华 马文娟 胡春琼 董水英 杨菊芬 黄玉明 杨树仙 赵东敏 黄琼仙 李 莉 苏雪凤

“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 是宜良县教育科学“五年”规划发展课题,近一年来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与人之间也渴望合作,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项基本诉求。脱离了这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人就免不了孤独和寂寞的侵袭,甚至会觉得生活丧失意义。因此,可以说,人活在沟通和交流之中。但沟通和交流并不是简单地几个人的谈话,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以强迫接受为目的,那也不是交流,而是一种强制。人与人之间渴望交流,但却不会交流,不懂交流之道。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戴维·伯姆在《论对话》中开篇所指出的:“过去几十年来,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广播、电视与飞机、卫星都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连通全球,使得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几乎可以在瞬时之间彼此相连。然而与此对应的,则是人与人之间感觉日渐隔阂,彼此间的沟通以空前的速度,变得每况愈下”(戴维·伯姆:《论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而干脆不再去寻求理解和信任,转而诉之于暴力与争斗。和平与民主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和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使我们放弃暴力和争斗,使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教育致力于人的培养,教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使学生学会沟通和交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在今天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而且认为是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使得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但每个学生却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重集体轻个人,重竞争轻合作,缺乏教育主体间有效的交流、沟通、合作。学生虽然在一个班级体中,但并不是一个“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学生实质上是集体生活中的“单干户”,处于一种孤立的生存状态。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班级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由于受儒家文化和封建专制的影响,中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压抑个人的主体性。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主体性的解放提供了外部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开始提倡和培养人的主体性,但由于对主体性的片面理解,使主体性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个人至高无上和个人中心的倾向,以个人的主体存在抹杀他人和社会的主体存在,主张个人权利的 绝对性和个人的绝对自由。这种过分膨胀的主体性在抬高个人的同时,重新导致了集体的丧失。其实,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绝对地自我中心,把其他人当作可以支配的客体,每个人的自我也都难以实现。中国当代的独生子女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课堂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自我中心现象日益严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这里所指出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在日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开展“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研究”,旨在通过对现实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同时发挥集体的合作作用,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研究目标。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学活动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各项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才能体现作用,收到效果。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通过社会交流而发展,应该将学习任务放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使学习者结合实际课题进行学习,并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新课程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探索——研讨——创造”,将老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5、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首要目的:(1)在于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策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乐与学习、互相帮助,善于学习。同时也相应的改进教师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开发和完善教学因素,优化促进学生问题探究学习的条件和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我校教学质量始终走在全县前列。(2)提高教师素质,是本课题研究的另一目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将会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深化对学生学习心理、学法的指导,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研究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扩展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通过营造问题探究的学习氛围,加强有效指导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和自学水平。

3、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特别注重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事实,重视进行对比研究和跟踪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步骤、初期结果。

(一)研究方法。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具体方法灵活多样,如调查方法、文献法、实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等。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设计和论证阶段。本阶段对课题专向研究,完成方案初稿,请专家论证。

第二阶段 :(2009年11月—2010年4月)开题和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完成研究成果,全面总结,实践推广。

(三)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实践成果

(1)按照研究目标,学生问题探究的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2)完成“问题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形成民主、和谐、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3)实现学习方法的科学化,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理论成果

教师论文、教案集(待编)。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

本课题研究三年时间里,教师从中收到实效,不仅理论素养有很大的提高,教学基本功也普遍加强。实验的过程,是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过程,而实践的本身极大地调动起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研究教学行动的积极性,使之能主动将教学实践中、教学实验中成功的方法、思想、过程记将载于“实验流程记载”上,为学校课题研究的实践向理论的上升积累了扎实的材料。而抽取骨干教师成立的课题组成员善钻乐学,精备多讲,以点带面,辐射全体,全员参与,学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许多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所撰写的 教学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日益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均获得校、镇级讲课能手称号,参加县三年课改成果展示受到良好评价。如:马文娟老师在宜良县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大赛课堂教学及论文评比中获三奖,向鸿斌老师获一等奖。去年学习还被评为宜良县“先进教研学校”。

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⑴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迅速提高。

自课题实验开展以来,学生的听、说、读、写、操作以及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敢想敢说,发言大胆,想象丰富,语言表达精炼,思维活跃,有较强的创造意识,而且在问题探究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养成善学、乐问、勤思、务实的学习习惯,学习成了一种需要。

⑵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发展良好。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表现欲望强烈,学会在学习中构建自我,发展自我。班级手抄报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其审美能力得以长足展示,创新精神得以张扬,班级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更是会令人惊叹,有目共赏。

3、构建了各学科的基本课堂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激趣质疑—以读促思—合作探究—交流总结—拓展延伸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质疑反思——尝试总结

4、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得到提高,办学品味得以提升。

近一年来,继续巩固普九成果,建成了标准化学校,2009年又实现了多媒体设备进校园。

5、通过课题研究实施,各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不断向课堂教学纵向、横向拓展、挖掘,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和风格,教师也从“经验型”“知识型”向“科研型”转变。学校期待科研兴校,更希望师生学无止境,钻研精深,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宜良县宝洪小学 2010年5月20日

第四篇:音乐教师学科教学课题研究

教师学科教学课题研究

教师:贾海峰

课题名称: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生活的大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凡是生活世界中的一切生活资源都可以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开设“音乐擂台”以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技能;通过改编歌词、节奏创编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如生活中的废旧报纸、空易拉罐,几只空瓶或者空塑料袋,甚至学生的文具,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还可把学生身边的游戏融入到学习中。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能很快的领悟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类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让学生明确音乐来自生活。教材中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我们应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和兴趣,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大纲强调: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对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诸如新教材中已经出现的《红蜻蜓》、《外婆的澎湖湾》、《让世界充满爱》。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研

录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

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

总之,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拓宽

曹理教授提出:“音乐学习成绩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应根据平时观察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性评语,使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 新《课标》也指出:要改变以往教师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教学评价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更应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比如歌曲学唱方面,课堂上可以借鉴生活中倍受大众喜欢的“音乐超级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让学生把学好的歌曲课后到家中唱给父母听,请他们做出评价;音乐欣赏教学中,对在学习中能做到认真聆听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做出相应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利用这种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阶

结、反

思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能力进行评价。总之,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音乐应贴近学生生活,参与学生生活,让学生走进广阔的音乐时空,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感悟音乐,做到心中有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在设计具体教学时,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利用生活资源,让音乐课“生活化”,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音乐。让音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使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音乐的存在,不必顾及“五音不全”,打开音响,充满生机的一切就开始了,因为音乐的一切就在你身边。

一、了解学生实际,把准教学要求准确、明了的教学要求是制约学生学习情趣和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要想上好音乐课,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一方面必须要反复地潜心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和意图;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情实际,在此基础上,视全班学生的基础和整体水平、教材的难易程度、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照音乐新课标的要求,设置出使学生 “ 跳一跳可够到 ” 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最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法,要想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趣,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确立新课标的理念,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根据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弊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真正着力抓好 “ 四个切实 ” 以求 “ 四个方面突破 ”。一是切实确立以生为本的 “ 人本观念 ”,变 “ 师本教育 ” 为 “ 生本教育 ”。教学中教师要站好自己的角色位置,坚持做到教为学服务,处理好 “ 教 ” 与 “ 学 ”、“ 主 ” 和 “ 导 ” 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切实确立 “ 教是为了不教 ” 的观念,冲破 “ 讲知识、教歌谱、唱歌词 ” 的 “ 简单化、程式化、刻板化 ” 教学方法和模式,努力创新、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方面又要真正做到四个善于: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情,进行有效的启发、点拨、引导,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地学;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学法和可行性,因势利导,积极倡导、弘扬;善于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主次和难易,该教的教好,该讲的讲好,不该教的不教,不该讲的不讲;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充分调动运用学生的已有实际和经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切实结合教学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形式、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脸、动口、动眼,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活泼起来。四是切实有机地运用现代

教学媒体和其他教学手段,通过生动、活泼、鲜明的直观形象,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把好知能关系,优化知能统一

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培养是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缺乏不可。教师要充分认识并摆正知能位置,确立二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科学辨证观,确立知识和技能都是教学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整体目标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度,既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把好知识教学内容之量和目标之度,从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知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学而有味。课堂教学重能轻知者,同样要把好技能教学之度,改变唱歌课不顾知识、技能和思想同等的有机统一做到二者的科学安排与组合。音乐教材经多次修改,虽有很大改进,但教材的内容及其知能方面的要求,在如何贴近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不同特点、实际等方面,并不是很完善,教学中常会涉及这样那样问题。这就是要求我们教者既要不违背音乐新课标理念要求,又要结合具体实际,通过精心地钻研设计,科学地活用教材,在知和能的内容之间及要求之度的把握上有机调适,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拓展的拓展,该压缩的压缩,切实攫求知能教学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第五篇:《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韩家园林业局育真学校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以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实施”为核心,在《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已取得的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上的学习更加深入地进行课题的探索与研究,继续以新基础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研究,实施有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科研促教意识,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虽然去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还没有完整的思路和做法,所以今年的课题研究也将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

二、重点工作:

首先,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扎实课题组教师的内功。

在本学期的研究探索中,和去年一样,加强理论学习必不可少,理论学习就象是一棵树的树干,所有研究都要以理论为根本,所以在原由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很有必要,而且要结合课题组成员的实践探索,要求每一个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发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探索的所得。要求每一个课题组成员至少发表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课题论文。

其次,继续坚持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堂的观摩和实践。本学期我们将结合教研室的布置继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其他年级班级参与并观摩课堂实践,另外如果有可能还将向学校申请课题阶段展示活动,并准备安排课题组成员上课题研究课。我们还将课题的研究实践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去,要求课题组成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极努力的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探索,并及时写好教育心得。

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积极性和课题阶段研究成果的实践操作性,我们还将向校长建议举行校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届时会有两名课题组老师上汇报课,为提高全校老师对于《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的认识做桥梁。

第三,在研究的着力点上,今年将注重在课堂实践中去探索有效实施教学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上。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有可能在实践运用上会出现一些不附的现象,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优劣,那么在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如何来把握这教学模式,和如何使教学模式“变身”有效地应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一年来研究的重点。

总的来说,今年是以课堂实践为主,着重针对具体内容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安排课堂观摩和阶段成果展示也是为了集思广益,避免我们的课题研究在中途偏向甚至误入歧途。进一步提高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能力。

三、2007年具体安排初定如下:

3月份:召开今年第一次课题组会议,认清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2007课题研究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安排。并安排一次理论学习。

4月份:安排课题组成员校级课题阶段成果展示,并认真听取其他领 导和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并积极局教委和学校对我校课题开展情况的调研 准备。

5月份:加强课题组理论业务学习,并要求课题组成员深入自己课堂,并进行优秀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的评选。

6月份: 组织课题组老师认真撰写课题论文、案例,参加课题征文比赛。做好这一学期课题研究的总结工作。

9月份:集中探讨上上半年课题进展情况,重点对课题研究的困惑与难点分析研讨,了解本学期课题组活动方案安排,明确本学期研究课题方向。

10月份:组织业务学习,教师进行实践操作,课题组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做好记录。

11月份:教研组成员完成研究论文 对教研活动的反思,以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及时写心得、随笔等。

12月份:集中交流课题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做法、经验,总结得失,提出问题。组长完成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阶段性总结

(2007.3--2007.12)

韩家园林业局育真小学课题组

这段期间,课题组在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加校本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推进教师教研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只务实、高效的课题研究小组,顺利地完成了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为今后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我们课题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加入了《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数学课题的实验研究活动中。在研究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努力学习网络技术,学习课件和网页的制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又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课题组的老师着重加强了课题实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地进行理论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教学需要怎样的质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焕发数学课堂魅力》、《让数学情境走向“草根化”》、《让情境拥有“数学”的脊梁》等。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纪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另外,实验老师把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实验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使自己成为一名位反思型的教师。

2、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是教研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学校教研工作的成败,同时也关系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好坏。课题成立之时,我们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定于每周三下午3:00---4:30为课题组教研活动时间,课题教学研讨活动的时间为星期三早上第一节课(8:50—9:30),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再组织评课交流。每次的活动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讨论。在互动研讨中我们将以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实验老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分析讨论,在各种观点的高峰中,集体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

在听课中发现老师坚持从教学内容入手,大胆废除一些呆板、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代之以趣味、开放、真实的教学情境,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家常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了 “问题情境”、“体态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使数学变得更鲜活、更有吸引力。

二、课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该课题已经研究实施了一个年多,由于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坚持不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课题组成员吴艳撰写的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在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第二十四次优秀科研成果(专题)评审会被评为贰等优秀科研成果,这也是对初步总结《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所给予的肯定。

(一)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围绕课题目标,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践”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获得发展。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教材,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识和思维等多方位的发展。

1、创设悬念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的《谁爬得快》中,一开始,教师与学生一起玩了猜谜语的游戏:

1、猜成语:“事物周而复始,来了一遍又一遍”、“绕一圈又重新开始”。

2、猜哑迷:“老师开电风扇”;“老师在讲台前绕行三圈”。在学生充满悬念“为什么数学科会与语文教学中的成语相关联时,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和这些成语有关。学生从猜到的成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词意中,感知某些事情会不断重复出现,初步体会“循环”这一概念,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整合到学科的联系中去,在语文科的“咬文嚼字”的逻辑中捕捉数学信息,实现学科之间的和谐统一。好奇心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能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想知道”的学习心态。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创设“疑”境,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创设与现实相联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有用”的数学。

如教师创设模拟生活中“超市聘请员工”情境,“同学们,如果你去找工作,最关心的是什么?”接着出示超市副经理为了聘请员工,贴出了公告“本超市聘请员工的月薪平均1000元”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这一情境的创设给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想主动去参与的想法,这就达到了教学目的。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趣、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创设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小小图书馆》中,可把将教材中枯燥的图书馆藏书的册数统计表改变成动态的活动情境:在课的开始,教师创设了学生拍皮球比赛的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有意识的选了几位学生汇报了拍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由此,让学生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学生感到数学既现实,又有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在解决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又可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摆学具、拨计数器、动手

计算等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在动手中思维,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产生了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教学中。

4、创设良好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师可首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课件出示小学生足球比赛情境图)。踢足球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进一步播放: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球,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了起来,思维也一下被拨动了,在这个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纷纷谈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教师又进一步指导了学生分析出应派哪名队员去罚点球,那就要看哪名队员罚球命中率高,即罚中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5、创设充满探究趣味的“游戏”,开启学生“乐学”的大门。

如教学《什么是面积》中,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后,我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游戏情境:男同学请先闭上眼睛,女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形,记住它的面积(有几个小方格)。接着,女同学闭上眼睛男同学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形(把刚才那个长方形反过来,用较大的方格来画),记住它的面积有及格方格。然后,男女同学各自汇报观察的结果,得出女同学看到的18个方格的长方形比男同学看到的6个方格的长方形大。这时候,故做神秘的问:“女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真的比男同学看到的大吗?”再出示真相让学生发现:两个图形原来是一样大的,也由此深刻体会到必须用统一的单位来计算图形的面积。而这个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被点燃了,那种认知上的冲突让他们迫切需要去探究新的知识。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趣味的游戏情境,能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道路。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转变。

教师们意识到不仅仅是看学生听课认不认真,作业做得如何,更主要的是看学生的心理活动怎样;看学生是否喜欢数学课;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完全调动起来;看是否增

强了学生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兴趣。现在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学生记忆,改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总结出概念,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实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平时的点滴思考、点滴积累,课题组成员人人参与,纷纷撰写了有关情境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进一步明确了 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课题的内含。

“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人的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生活—数学”、“数学—生活”观念,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探寻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规律和教学策略。它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诱发、创设求问题→启发、探究求思路→引导、探索求解决”。

“诱发、创设求问题”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启发、探究求思路”即:根据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主要指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并通过合作互动来探索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探索求解决”即主体的充分展现、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达成共识,形成数学问题结论。

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包含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即:

1、创设情境,主体准备;

2、目标导向,主体调动;

3、质疑问难,主体参与;

4、引导探索,合作互动;

5、形成共识,主体发展。

三、研究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在上数学课时,都能有意识地运用“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题实施中,个别课的设计不能很流畅地与教学模式想融合,把模式照搬地讲授,有时反而会使得学生在感觉 “浅尝则止”理解得不充分,或是已经很明了了却还是要继续学习,失去了对内容的探究的兴趣。我们逐渐地认识到,“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是可以通变的,可灵通地结合教学内容来运用。

2、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实践运用”中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的题所替代。有时学生沉醉在游戏引起的兴奋之中,而把相关的数学思考抛在了一边。面对生活情境,学生往往被丰富多彩的外在的一面所吸引,而数学思考却湮没其中,不为学生所关注了。

3、研究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的课题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情境教学的要求。

4、思考:

实践中出现的偏差让我们不禁思考,该如何有效地呈现“质疑”和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更得注意它的实效性。我们呼唤一种原始的、生活的、活动的教学,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让 “质疑、探究、实践”在“时尚”中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最终我们达成了共识: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最终是要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要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服务;要为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服务;要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眼光服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如何让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运用得更广泛”、“如何使小学数学“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

式让学生喜欢”、“如何 “质疑、探究、实践”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发展和谐统一”进行深入地研究。(执笔人:吴艳)

下载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word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教学也需要教师恰当的讲解──《中彩那天》课题研究-word.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