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案合集
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一课时
过生日
学习目标、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誰说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
2、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
学习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大方法和结果。
学具准备
电脑
杯子
水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生日是怎么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比较大小。
师:如果有的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配?
师:同学们真聪明,虽然分配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已经比较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师: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们是不是也能比较它的大小呢?
2、比较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在分蛋糕时说得都很清楚,理由也都很合理,我都挺佩服你们的。下面我来给他们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来看一看我这样分配你们能不能接受?
师:第一杯我给妈妈喝,第二杯我让爸爸喝,第三杯我让小男孩喝。你觉得我这样分合理吗?生思考后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我还发现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这两瓶饮料哪瓶多,哪瓶少呢?你们能比较吗?
师:同学们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的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了,刚才你们说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猜测的,有时候不太准确。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学生动手操作
3、再观察。
师:出示生日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的物品?
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点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下课啦
教学目标:、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薄厚)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生1:跳绳生2:抓人„„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修凳子。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想不想要?
第一关: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生1:他们一样高。
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老师演示并小结。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第三关:选钉子
老师要修凳子,有三个钉子,请同学们认真想想选哪个钉子合适?为什么?生:第二个。因为木板很厚,第一个太短了,第三个太长了。只有第二个刚好合适。
出示另外两个不同厚度的木板,选钉子。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厚薄”。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等到了老师的奖品,每人一朵小红花,下课找老师领。
三、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
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
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同样是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引导数线段。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比长短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第三课时
跷跷板
【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说一说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
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动手操作
②操作2:
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活动: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
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和图画的辨认和叙述,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这些知识对今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质量的多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能力目标: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例如,“给挥汗劳动在田间的父母端茶水”、“搀扶老奶奶过街”、等,都体现了人文情怀、行为规范或伦理道德的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较,更不会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叙述。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叙述。
单元教学重点
经历比“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单元教学难点、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2、三个量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
2、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模仿、有利于他们对概念及方法的掌握。
3、用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比较方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课题
过生日(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问题引入
、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2、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3、汇报交流
4、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5、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1、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4、学生聆听。
5、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7、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8、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p21“练一练”2—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6、学生猜测并讨论。
7、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讨论交流第2、正。
4题,在集体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比较 教案
第二单元 比较
总第9课时 过生日(比大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内检测:填一填
2>□ 6>□
6=□
□>8
□<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1)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3)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教师演示,比较多少
(1)用两个不同的瓶子装水;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水多?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一些东西。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
1、出示教材p19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2、出示教材p19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4、出示教材p19第4题
(1)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图中小朋友学习什么。(2)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5、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课堂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布置作业:完成数学配套练习册 P13-14 1-6题 课后反思:
总课第10课时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有长有短。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学过程: 课内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个子高?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师随便找出两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请学生判断高矮,并说一说为什么?(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
(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强调:比两个人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给甲乙丙丁四个学生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其方法
(1)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2)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四人一组活动,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并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4、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学生活动,比绳长短,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教师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再比另一端。)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课本p21“练一练” 第1、2、3、4题
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
总第11课时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内检测】参见课件
一、引入新课,感受重量: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提问1: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1.说一说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②看第二图
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册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册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动手操作 ②操作2:
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活动: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电子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第四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较
第二单元
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高矮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2)同桌交流。(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1)学生观察,(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1)学生观察,(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1)掂一掂,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2)书上练习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小结: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本子、图片【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各样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将本子分类。3、学生分好类,进行汇报。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活动二1、教学例题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忙呢!(出示图片)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2)按上衣和下衣分开,(3)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三、活动三1、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3、师: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帮妈妈做这些家务。谁愿意帮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四、自主练习1、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圈起来。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指生说一说,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师:你还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教师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介绍分法。
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六、课外活动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4-26页【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教学准备】实物【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教师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丁丁和妈妈把衣服怎样分类的?你有什么感受?提问:谁的衣服长?谁的衣服短?还可以比什么?
二、自主练习
1、哪本书最厚,画“对号”;哪本书最多,画圆圈。教师出示三摞书,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重的画对号,轻的画圆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教师出示天平和水果,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纠正正确答案
3、哪团线长些?你还能比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事物进行比较,不但可以比大小,还可以比较出厚薄、轻重、多少。
三、课外练习回家和妈妈、弟弟比比手,看看你的手比妈妈的手长还是短?你比弟弟的手长还是短?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科27页【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2、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重点难点】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利用不同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东西整理的干净整齐。今天,丁丁的妈妈要带丁丁郊游,出发之前,他们来到超市买东西。瞧,满满一大筐,他们都买了什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些东西的图片,打开看看都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学生分小组学习
1、指生回答:有牙膏、香蕉、毛巾、铅笔„„
2、师:现在售货员要把这些东西分别装在袋子里,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办?分几袋?好,请同学们当售货员,各组同学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
4、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5、小结: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分类的时候积极讨论,用了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正是一名称职的售货员。
三、我学会了么?师:丁丁带着大家帮助他分好类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来到草地上。你们看!(教师出示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有树、丁丁在树上荡秋千。师: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生回答)是的,丁丁不应该在树上荡秋千,这样小树会受不了的。我们大家可要爱护树木!
(二)现在,同学们来比一比,这两棵树哪棵树高,哪棵树矮,高的树涂上深绿色,矮的树涂浅绿色。学生独立完成(三)图中你观察到还有什么可以比一比?同桌互相说一说指生说。
四、教师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但知道怎样分类,还帮助丁丁解决了问题,改正了缺点,希望大家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