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摘要:激励机制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可以完善薪酬机制,增加员工安全感,可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危机意识。但是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的效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存在缺乏精神激励、领导者激励约束机制滞后等问题,因此,提出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建设建议,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激励机制;建设
激励机制被广泛运用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但是激励机制的效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出现部分事业单位的员工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低,极大的抑制了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和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急需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一)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员工是事业单位的主体,在此情况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可以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事业单位员工的发展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对其有利的条件可以促使员工朝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的方向来发展。因此,采取激励机制将使事业单位人员分层流动,并形成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可以完善薪酬机制,增加员工安全感
薪酬是事业单位对员工实施的最直接的物质激励。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基本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增加员工的福利,以及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员工为事业单位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可以为事业单位保留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的士气,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利益。
(三)可以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危机意识
无论事业单位采用哪种激励方式都不是无所依据的,而是建立在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基础之上的,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和工作特点不断调整考核机制,从而不断适应员工激励机制的需要,这样不断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奖优罚劣的机制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二、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激励机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但是,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采用绩效薪酬激励,这种激励方式是将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奖金等作为激励的主要方式,但缺乏必要的员工实现自我等方面的精神激励方式。另外,很多事业单位,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也没有很好的去分析员工的实际需求,没有从员工需求的角度来进行激励,而仅仅将员工的需求认定为物质需求。
(二)领导者激励约束机制滞后
事业单位经过改革后,实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并且行政首长的任用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事业单位的竞争激励机制。但是,由于事业单位未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明显存在滞后性,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并未完全消除。
(三)物质激励机制作用日益弱化
事业单位存在着工作人员定级调资熬年头现象,调整工资不论工作好差、一律升级。这说明,事业单位现行的奖金制度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奖金分配搞平均主义,奖金发放缺少科学依据或未经严格考核。工作人员习惯把奖金看作是工资的一部分,这种状况不仅不会产生激励效果,相反还会使工作人员胃口越来越大。
三、完善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健全完善的考核体系
应针对所设的岗位条件、工作职能、业绩效能,制定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事业单位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成果作出客观评价,把单位管理与发展建设的各项工作综合起来考虑,对任职员工进行量化考核,实行绩效评价,并依据考评结果施以奖罚,最终达到对岗位人员进行优化配制的管理目标。
(二)健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事业单位除了要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外,还应注重精神激励(评选先进)、工作激励(如晋升、赋予更重要的工作)和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应根据单位职工的不同素质和特点,结合工作任务和需要,定期和随机对职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单位建设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三)健全完善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可以比较好地体现出个体之间显现出的智能、技术、技能、贡献大小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和缓解“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在对员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个人需要以及职业发展愿望,尽量做到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契合,才能使员工有足够的动力为组织贡献力量。因此,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健全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核心,是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关键。
总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个人需求,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企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不断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唐山市陡河水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马磊.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06)
[2]矫利艳,陈明岩.试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11)
[3]蔡其明.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运行分析及改革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第二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且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型阶段,尤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地方还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对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阻碍影响,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也日趋成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相关理论概念的总结归纳,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然后探讨研究了如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进行重构设计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 激励机制 问题 优化
一、引言
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国的事业单位制度目前正处于一个日趋成熟的态势,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也在不断走向完善。然而,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型阶段,事业单位各项改革正在推进初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地方还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对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阻碍影响,激励机制的缺位也日趋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等等违法乱纪行为的重要动因之一。所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精神激励的形式主义大于实际意义。长时间以来相关机构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精神激励都是比较忠实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放在社会公仆的位置上,不便明确的进行个人利益的追求,更多的只能是少讲利益,多谈奉献。这样一种缺乏科学性的人性假设在某种层面上否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其实首先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物质而存在的,因此带来的政治宣传与教育和实际就出现了脱离,很难实现精神激励的初衷目的。形式化、表面化的精神激励在很大层面上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精神激励的实际认识产生了扭曲,甚至出现了很多的负面和消极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实际的精神面貌也很难得到较为显著的改观。
2.道德激励日趋弱化。强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道德建设不但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完善。然而,伴随我国逐渐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也遭遇很大的冲击影响,传统道德逐步出现变化,全社会的价格观念与评价标准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道德评价权威遭到挑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自身对所在岗位和工作的评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个人追求的具体价格观念存在差异,有关道德激励的作用也就受到了弱化。
3.考核激励存在缺陷。我国的事业单位制度发展起步较晚,当前仍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机制里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完善的、有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对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起到了制约作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一项任务,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考核出现误差,进而影响到对于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业绩表现的公正评定和反映,进而让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就考核方法看来,当前我国所实施推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基本上都是定性的考核,在具体考核内容上,绩、勤、能、德等几个主要标准让定性工作非常容易,但是在定量操作上就非常难。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措施建议
1.薪酬激励方面。在薪酬激励方面,笔者建议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全面薪酬管理的激励举措。全面薪酬包含了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个部分,外在报酬涵盖了福利、工资、奖金等内容,内在报酬通常指的是一些不能通过量化货币的形式来表现的激励手段,主要是培训、环境、职权等形式的酬劳。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目前需要做的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完善所在单位机构当前的福利制度,加强对单位内部每个工作人员所在岗位具体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合理性设计,定期设置表彰优秀职员和突出贡献职员等单项奖励,以完善激励效果的延续性,对于处在财政、能源等职能作用较为关键的岗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加大业绩在考核中的比例,推行和工作业绩架构相关联的激励方案。
2.文化激励方面。第一,构建符合所在单位或者地区特色情况的事业单位自身的文化。要构建围绕“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主要是指要通过对外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为本,对内是以职员发展为本,进而持续不断的提升社会大众和工作人员队伍对事业单位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第二,积极开展有益的培训工作。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非常期盼得到有益的培训,对于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所在的单位或机构而言,培训制度自然也是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3.组织激励方面。第一,组织激励要注重层级性和互动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应当有互动性,作为一种组织,各级单位机构的领导干部人员的激励和各级单位中普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二者保持良性互动对提升组织效率是非常有益的。第二,注重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在动机的激励。事业单位机构的工作人员队伍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应当在各级领导干部人员身上,而并不在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上,笔者建议各级行政单位做好下面一些工作: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实施全方位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进行,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充分的自主工作权,积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帮助普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进步。
4.工作激励方面。第一,创造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满意的岗位。作为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体,工作岗位的合理创建是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重要步骤,岗位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权利,然后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自我分析和鉴定,最终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为主的方法来让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得到和自身能力和喜好最为贴合的工作,继而得到最佳的工作模式。第二,制定清晰合理的发展计划。所在事业单位应当为每一名工作人员制定清晰明确的个人工作发展计划,让工作人员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单位里的工作发展机会和前景。具体来讲,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官本位理念下的职务等级体系,为每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身定做符合其个体特征和需求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而让每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单位发展目标能够有机结合在一处,规避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强化工作目标上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正逐渐上升,年轻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各级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好自身工作的关键因素,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也日趋成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最后,由于本人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难免存在相应的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向前.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与管理,2014(9)
[3]吉雷.浅谈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J].中国培训,2015(4)
[4]段保平.当前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3)
[5]冯仰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2015(2)
[6]黄晶梅.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现状分析[J].长白学刊,2014(1)
第三篇: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摘 要:作为行政管理激励机制中的一种制度,高薪养廉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不同的社会情况,不同的历史渊源。要求我们不能盲目跟从,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地看待这一制度是否适合我国国情。
关键词:公务员;激励制度;高薪养廉;方法对策;意见
近年来,高薪养廉成为我国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公务员的廉洁问题,是依靠高薪“养廉”,还是依靠法制“养廉”,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其实,对于杜绝管理的贪污腐化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吏治上的一大难题。而且也在养廉与治廉上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古人大多以“养廉”为本,认为贪官要贪的是钱财,“药方”自然该开在俸禄上。等到发现仅仅增加俸禄仍不足以养廉时,才急于在治廉上想办法,并没真正把以法治廉作为治本之策。
一、理论支持
(一)理性化的制度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只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诱导因素集合诱导因素就是用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必须建立在队员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设计各种奖酬形式。
2、行为导向制度
组织在员工中间培养统御性的主导价值观,对其成员所期望的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进行规定。勒波夫(M.Leboeuf)博士在《怎样
激励员工》一书中列出了企业应该奖励的10种行为方式:
(1)奖励彻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仅采取应急措施.
(2)奖励冒险,而不是躲避风险.
(3)奖励使用可行的创新,而不是盲目跟从。
(4)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无用的分析。
(5)奖励出色的工作而不忙忙碌碌的行为。
(6)奖励简单化,反对不必要的复杂化。
(7)奖励默默无声的有效行动,反对哗众取宠。
(8)奖励高质量的工作,而不是草率的行动。
(9)奖励忠诚,反对背叛。
(10)奖励合作,反对内讧。
3、行为幅度制度
将个人的努力水平调整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止一定奖酬对员工的激励
效率的快速下降。
4、行为失控制度
包括特定的外在性奖酬和特定的绩效相关联的时间限制,员工与一定的工作相结合的时间限制,以及有效行为的空间范围。
5、行为规划制度
行为规划是指对成员进行组织通话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
(二)观察发现
以上的五个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都是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激励机制是五个方面构成要素的综合。结合我国国情观察发现,我国当前所讨论的高薪养廉忽略了诱导因素中的实绩考核阶段,缺乏权威性;不符合行为导向制度中所强调的价值观和应该接受奖励的行为方式;不符合行为幅度制度、时空之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行为规划制度。然而,一个健全的激励制度应是完整的包括以上五个方面制度才能进入良性的运行状态。
二、国情思考
认为公务员们和领导干部贪污腐败是因为收入不高,提出高薪才能养廉是对我国当前的腐败根源缺乏正确认识的“皮相之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生活并不殷实,客观上还不具备大幅度工资的条件。当然,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并不反对逐步提高公务人员的待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报酬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薪金并不是廉政的绝对条件。
(一)制度缺陷
薪能促廉,却并不能养廉。高薪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无法把握。实施起来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就算有了一个确切内涵的“高薪”概念,也无法保证所有公务员对这种“高薪”的满足感。缺乏法制手段这个根本性举措座位后盾,没有“养廉”的保障机制依法治廉机构,任何理论上的好政策,都不可能产生理想的结局。如果说“以薪养廉”,并不是一种积极的措施,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构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腐败。在缺乏监督、严惩的环境下,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薪”,于“养廉”亦是无大补的。“治“廉,更应归为根源。
(二)自身修养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贪官污吏走上犯罪道路,并不是薪水比人低,生活待遇比人家差,如玉宝森,成克杰,胡长清等一大批蛀虫,囊中并不羞涩,却仍向人民向国家伸出贪婪之手,即使欧美及一些发达国家,也经常爆出各种腐败丑闻。只有在自我修养中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才能自觉地按照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来调整和约束自己,才能存正气,楚邪玉、拒腐防变,清正廉洁。
(三)多方协作
中央推行的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各级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根本制度保证。从工作时间看,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科学分解是关键,严格考核是保证,奖惩兑现是重点。同时要坚持标本廉治、综合治理方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手段,多管齐下,坚决把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遏制住。在保证廉洁制度落实的同时,还要加大监督力度,一时要完善监督网络,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党内监督与社会制度相结合,坚持多层次监督,与多角度监督相结合;二是要改进监督方法。实现“三个转变” :即由任期监督向人前、任期、离任前监督并重转变。诚勉、处分并重转变。铁的事实雄辩地告诫我们,只有自律与他律相互隔合,相得益彰,才能实现标本廉洁。
三、方法对策
低薪不是和谐社会的选择,高薪养廉低估了人性的阴暗面与社会的复杂程度。稳健的薪水制度是成熟理性社会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廉政建设,有利于人心稳定,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公务员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算高,而“养廉”至今尚未出现,再用增加收入的方式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并且根本问题不解决只会更增加贪官们的气焰。
(一)稳健的工资制度是成熟理性社会的标志
只有稳定、规范的工资制度才能得到大多数工薪阶层的信赖、以来。低薪不是和谐社会的选择,高薪养廉地低估了人性的阴暗面与社会的复杂程度,公务员稳薪养廉是理性社会的必然选择。这几年涨工资起不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小幅度,又平均主义,几乎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中央政府对工薪阶层的关心。涨工资步伐要稳健,要师出有名,要产生积极效果。
(二)同意薪金和津贴
对于公务员工资,全国统一的,地方补贴各有不同,由当地整付财政公开发放,一般不存在争议。各单位领导为了保证内部人心凝聚,必须广开门路增创增收,扩充“小金库”发放奖金。所谓靠山吃山,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单位权利私人化,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大量滋生。因此,必须往工资制度这个角度考虑。统一薪金和津贴各地陆续,为单位领导解套,是廉政建设一个重大的制度改革。
(三)稳薪养廉还要遵循“匀称、适度、公平”原则
这是工资制度所属的社会财富分配序列的原则决定。公务员工资属于第二次分配,必须讲解公平主义。行政人员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做大事上,决不是拿大钱。目前中国情况是:同一地区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不同单位、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同一部门不同身份,待遇悬殊。职务职称级别有差别是正常的,但不能太大。差别越大,引发的不平衡心理越厉害。
(四)工资待遇须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生活水平
当今中国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可以分成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发达地区收入高于另两类地区,后两类地区的公务员易产生攀比心理。官员攀比心理太强不利于反腐倡廉的开展。
(五)工资待遇与岗位贡献相符,要承认级别待遇的合理性
适当的差别反而能够被认可。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把不同级别公务员的待遇给足,这是务实稳健的作风。公职人员只是权利的管理者。是管理者就得有权威,待遇是权威象征,也是保证。
四、意见
(一)精简机构
机构臃肿、冗员繁多的国家根本无法实行高薪养廉,它只能导致国家财政耗尽,这就是当前的中国机构组成的最大问题。
(二)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强盛
一个贫穷的国家就不可能支付得起高薪给其公职人员以养其廉。
(三)恩威并施
如果其廉凭一己之力可保一家安康,如果其贪一经查出没收全部家产(包括其妻、子所得)并施以重处。
五、结束语
高薪可以养多数人的廉,毕竟人生不是赌博,很少有官员会把名誉和生命赌一把。只是一把,其中的利弊关系就十分明了,最大的问题是体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张一弛方可远行!
参考文献
[1]M.Leboeuf.《怎样激励员工》,台北丝路出版社,1990.10
[2] 张锡民 《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致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非常幸运能够成为您的学生,在这短短的两年里,聆听着你孜孜不倦的教会,感受这您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不仅体会到知识与研究的魅力,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谢您从本研究开始一路指导至论文的完成,正式因为您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学术态度清新而开放才使我毕业论文有了极大的写作空间。感谢老师的殷切指导!
第四篇:竞争激励机制研究
构建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它的内涵包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把人才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广阔天地,把每个人的潜力和价值都发挥出来;要切实抓好使用、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胡锦涛同志还要求,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对人才的使用,要力争用当其才。本来是一个人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庸才”、“蠢才”。用当其才,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用人原则。古今中外的伟人明君和有识之士,对如何使用人才都有精辟的论述。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君子用人,好象用不同的器具,各取所长。”清代诗人顾嗣协写有一首《杂兴》诗,诗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孙中山先生强调“人能尽其才同百事兴”。斯大林同志曾指出:“要了解干部,细心考查每个干部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究竟在什么岗位上他们才最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时要做到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感到自己是在适当的位置上,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给我们的共同事业最大限度地贡献出他个人所有的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推进党政机关竞争上岗,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推行竞争上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在逐步深化,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胡锦涛同志也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乘势而进,加快步伐,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都要求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党政机关特点的干部管理体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一种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在机关内部实行竞争上岗,正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特性,按照科学的程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机关干部人事工作中来,形成在竞争中定胜负、选人才的新机制;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原则,不仅为更多的干部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平等的机遇,而且为广大群众参与和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开辟了渠道。总之,推进竞争上岗,既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适应新形势的一项重要改革,又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服务和有力保证。
2、推行竞争上岗是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各级机关干部担负着管理国家和地方各方面事务的重要责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机关的建设,而且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长期以来,机关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还存在着缺乏竞争、熬年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以及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不称职或相形见绌的人员难以及时更换的问题。这与干部任用制度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迫切需要我们从制度和机制上寻找新的有效的突破口。在机关内部实行竞争上岗,由“关门点将”变为“比武选将”,经干部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这
就为优秀人才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干部是上是下,是去是留,取决于平等竞争的结果,从而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出者无怨,领导超脱,群众拥护。在机关内部推行竞争上岗,不但增强了广大机关干部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内在动力,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而且为干部的正常上下、进出开辟了渠道。
3、推行竞争上岗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纠正选人用人方面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防止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惩治和消除用人上的腐败现象,是我们党反腐败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上还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如,有的任用干部不讲党的原则,搞封官许愿;有的凭私人感情和个人好恶选人用人,拉帮结伙,编织关系网;有的热衷于拉关系、找门子、找靠山,四处活动,跑官要官;有的利用管理干部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甚至接受贿赂,公开勒索,买官卖官。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党内外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必须下决心纠正和惩治。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铲除腐败现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最关键的是要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严格的干部人事工作规则和强有力的监督制度。实行竞争上岗,不仅把竞争职位、任职条件、竞争办法、程序、决策过程等全部公开,而且把干部个人提职、竞岗、交流的愿望和竞争的成绩也公开化,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和评判之中,能够有效地遏制托人说情、跑官要官、近亲繁殖等不正之风。实行竞争上岗,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严密的工作程序和客观的考察评价方法,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干部的素质和群众的评价,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公平、公正的选拔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可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提高干部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克服消极应付的被动状况。推行竞争上岗也可以同任期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从体制上保证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
我厅是2000年省级机构改革时由原省地矿厅和原省土地局组建而成,该两单位都是正厅级单位,干部较多,处级干部都已超编,为有利于稳定与平稳过渡,机构改革时没有按照省里的要求进行竞争上岗。经过三年的运转,在人员结构和整体功能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调整、完善。对于人才资源应做到合理配置:从组织方面来讲,应做到“用其所长”,把干部放到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岗位上,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增强厅机关的整体功能;从个人方面来讲,应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程度的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
第五篇: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论文关键词:激励机制 人本管理 建立原则
论文摘要:文章从当前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功用、意义出发,利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对有效激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应抓住激励机制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站在战略高度从企业最基本的产权、管理机制等加以改革,与时俱进,打造制度化、结构化、人文化的激励机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立的意义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对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例如海尔集团鼓励每一位员工对产品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因此,平均4.2天开发一个新产品,这便是挖掘潜力非常成功的案例。可见,激励对企业员工能力的发挥有多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平合理的、一整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唤醒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员工自身潜能,从而不但实现个人价值目标,也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在全球化时代的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怎样的激励才是有效的激励
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之分,所谓正激励就是我们常说的赞美或鼓励,它使人注意于进步,负激励就是我们讲的批评和处罚,负激励使人注意于无错。“小功不奖则大功不立,小过不戒则大过必生”,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果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使激励无的放矢,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针,才会形成一种激励合力,真正发挥出激励的作用。
怎样才能使正激励与负激励的结合达到有效性?也就是说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才是有效的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知道何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于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人是激励的对象,人的需要是基础,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和通过满足需要达到预想的目标是激励的主要内容。从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Hertzberg)的“双因素理论”中可以看出,影响员工满意度及激励机制有效性的有以下六个原因:(1)报酬。因为报酬能直接满足员工的多种需要;(2)工作本身。工作本身多样化和对工作方法及工作进度的自主权是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3)提升机会。提升机会意味着管理权力、工作内容和报酬的积极变化;(4)管理。以员工为中心、从员工角度着想的管理,或让员工影响、参与决策管理方式无疑更受员工的欢迎;(5)工作群体。有友好和富于合作精神的同事,对员工来说,可以得到工作以外的慰藉和依靠感;
(6)工作条件。好的工作条件能带来较好生理上的舒适,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弹性直接影响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质量。
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原则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激励的有效性在于需要,只有立足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合乎员工的实际需要,激励才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激励也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并具有一定弹性的。如果激励方式单
一、僵化,对所有的人采用“一刀切”的激励手段,结果是优秀人才离开,而留在企业的多是非优秀人才,形成“逆向选择”。所以,要消除盲目、单
一、机械激励的现象,必须对员工需要做科学的调查分析,对不同的人必须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在人本管理理念下,物质激励制度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包括三大方面:经济型激励,主要有基本工资、年薪、年终激励、福利保险等;权利型激励,主要有工作职位授权、岗位普升、在职消费、持股等;责任型激励,主要有目标管理、合同约定、考核机制等。精神激励机制,通常是以一定的精神鼓励或压力为出发点,来改变经营者的效用函数和行为空间,以达到激励目的,包括员工参与、声誉与荣誉、学习培训、企业文化等。在具体工作中激励他们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视工作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并在观念上彻底打破靠金钱及惩罚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传统管理模式,不仅强调物质激励,也强调精神激励,从而达到有效激励。
(二)建立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原则,避免单一的、机械的激励
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于对员工的激励因素不仅包括工资、奖金,也包括机会、职权、信息分享、学习发展、沟通等多元要素,而且人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从生理的需要到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直至实现自我的价值,每个阶段的追求都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跑道的激励机制。运用参与激励、关爱激励、情感激励、上进激励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激励与约束并用原则
有效约束是激励机制的有益补充,企业仅仅建立激励机制是不够的,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对不好好发挥作用的人员进行约束的问题。企业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激励是约束中的激励,是基于责任的激励,激励与约束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约束机制具有权威性,全体员工必须人人遵守、自觉维护,谁违反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包括制度约束,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约束的依据和准则,是企业运行的规范和纲领,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和服从。合同约束,企业应与员工签订详尽的合同,约定员工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专利、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职责约束,采用科学手段,确定企业组织中每一岗位的责任及相关要求,让员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对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培训、晋升等各种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当然,企业还可以利用外部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法律约束、道德约束、市场约束等等。企业只有通过实行约束与激励并举,才能更好地体现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合理运用企业文化激励原则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建立和谐的沟通文化和人际关系。内部的小环境比较和谐,员工的人际关系就比较好。员工身处其中受到感染,具有执着的事业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把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连在一起,从而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那种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为权力、奖金、工资争斗的现象就比较少,工作绩效自然提高。在沟通方内,通过四条通道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即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员工意见调查、直言不讳和申诉。要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被全体员工所追求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追求。它把企业所有员工的不同价值观整合为企业的根本价值观,对于原本就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员工会产生
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于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同的员工就会产生巨大的同化作用。从而使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统一起来,提高员工绩效。培育良好的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是指企业内部调整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善与恶、诚实与虚伪等原则为标准来评价员工行为,对员工产生约束作用。这种激励作用是巨大的,主要是负激励,起着软约束的作用。总之,企业要营造一种人本价值观和文化,要认识人、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要打破常规,奖惩并举,公平竞争,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全面调查员工各种需要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绍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璞.人力资源咨询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刘秀荣.论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和激励机制[J].企业经济,2006(6)
4.苏燕.浅论企业人力资源中的激励机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2)
5.蔡丽萍.激励机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管理,2007(3)
6.关育德.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J].人才管理,2007(8)
7.杨伟强.基于人本管理的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金融经济,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