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

时间:2019-05-15 01: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

第一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2005年11月,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在企业展开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认真科学分析(报告见1.1-2)。2006年初昆山召开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与会的校内外专家经过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宝贵的建议(资料见7.1-2)。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和与会专家们的建议,对2005年制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合理处提出如下调整:

一、专业方向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以及03级的就业情况和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招生情况,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单一培养目标以及不明确的就业方向须调整,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们的意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分为:

(1)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

(2)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3)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

二、《机械制图》

现在的机械设计和加工编程基本上在计算机上完成,我们以前执行的教学计划中的《机械制图》课名称已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建议改为《工程制图》,与传统的教学重点不一样,才能符合培养现在模具技能人才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国内模具行业,特别是广东、浙江、福建、上海、昆山等发达地区的台资港资企业当中运用的看图角法(第三角法)与国内《机械制图》传统教学的第一角法有一定的差别,致使很多初学者在应聘和实际工作的一二个月内不太适应,故我们结合实际当中的常见的看图问题重点去讲如何运用第三角法/第一角法看图、画图。

在授课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具体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特点,针对传统机械制图内容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适当的组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画法几何内容进行了压缩和调整。同时,将组合体和机件表达方法合为一章,强调对机件内外结构的整体表达,将零件和部件的表达合为一章,以求给学生一个整体观念,即零件图与装配图表达有密切关系,两者都是机电一体化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文件。加强了零件几何量公差内容的编写,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学习这一章后,不需要再单独学习几何公差课程。增加了模具图样识读。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在《机械制图》最后一章增加AutoCAD的内容(后续对AutoCAD有另外需求的,如高级技巧、二次开发等在三年级另组班讲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AutoCAD绘图软件的功能、绘图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上机实践,同学们可以学会和掌握该软件,满足将来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图形要求。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融为一体上课的需要,又便于计算机绘图单独和集中开课的需要。同时编写《工程制图习题集》与教材配套使用,习题集的编排顺序与教材完全一致。习题集的内容不应以单一的画图为主的作业模式,应该适当增加了选择和判断的题型,增加学生的识图能力。

结论:调整《机械制图》为《工程制图》,课时由100调整到150;增加测绘训练和绘图实训。

三、《机械零件与材料》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这是4门专业基础课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学生来讲很重要,但企业对于专科的学生要求并不很高,只要有一定的掌握了解就可以,因此我们要根据这4门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合并成《机械设计与材料》一门课。

结论:合《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这是4门专业基础课为《机械设计与材料》一门课。

四、综合练习实训课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实训课程按学生的就业方向分开进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练习实训课按其所说选的“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分开进行。

结论:该综合实训课分为方向:“数控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自动化设备维护与售后服务方向”、“数控编程技术与应用方向”。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训练。

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增加《C语言》课程。提高学生的编程和对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和维护能力。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增加《CAD中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书》考证要求。

通过调整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详见2006年教学计划(2.2-1)和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图表(1.4)。

机械与汽车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2006.4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2008-11-24 21:04:45【大 中 小】阅读次数:45

5摘 要:文章从学前教育专业改革背景入手,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同时对学前教育教材改革、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改革背景;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在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中,学前师范教育有高师教育与中师教育两个办学层次。高师教育主要是为中师培养师资,而中师教育则是培养一线幼儿教师。从原有的课程体系来看,中师课程体系属于“技能型”,艺术类课、师范技能课三年不间断,重视未来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有人认为中专的幼儿师范学校准确地应叫艺术师范学校,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薄弱,教育理论知识也浮浅。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容易陷入“工匠式”的就事论事甚至照猫画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的后发能力不足。

早在1983年,舍恩(Sehon,D)在《反思性实践——专家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就提出了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的专家形象转变。从目前的的学前教育现状分析,传统的以“技术理性”为支撑的“技术熟练者”的教师职业形象正逐渐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以“行动者”为支撑的“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职业形象。根据我们对毕业生反馈信息的调查,目前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正是这些具有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娴熟的、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人才。由此可见,原有中师的“技能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原有的培养体系进行新的结构凋整。结合本地区人才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以教育部专家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方案为指导,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紧贴“以人为本,突出教育能力,注重整体,加强人文”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素质、能力为主线增加人文知识,加大专业课比重,突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的系统定位、统筹安排。

从整个布局来看,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一个原则,二个阶段,三个技能块,四个理论平台”的特点:

(1)一个原则是与时俱进原则,即课程内容紧贴岗位要求,反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教育方法”;

(2)二个阶段为前一年的“宽基础教学阶段”,主要开设:职业道德与指导、法律基础、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历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文化基础课程和教师口语、乐理、唱歌、舞蹈、琴法、美术等技能基础课程;后一年的专业教学阶段,主要开设:幼儿卫生学、幼师英语、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活动指导、幼儿文学、幼儿园科学管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及幼儿专业艺体技能课、音乐综合课、美术综合课、幼儿园五大领域综合课等专业方向课程;

(3)三个技能块,贯穿于专业能力培养主体的“基本技能(弹、唱、跳、说、画)、专业技能

(活动设计与学科教学)、综合技能(主题活动及特色课程)”模块;

(4)职业文化公共课,专业必备技术课,专业方向特设课和“相关知识选修课”则构成了四个理论平台。

2、改革实施方案

1.1 教材改革

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多元化办学或受地区经济制约的特征,在教材建设中,应认真把握好其针对性、实用性、应用性、实践性等原则。

(1)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打基础的,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我们在第一学年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普通话口语交际》这门课,安排普通话正音、口语表达、儿歌朗诵及故事讲述等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选用上充分体现实用性原则。

(2)技能训练课程应针对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要求,组织开展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课程内容要强调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唱歌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改革后的唱歌课第一学年打基础,教学内容基本维持不变,第二学年安排儿歌演唱、创编及唱游、歌表演等综合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3)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教材的配套建设,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总之,教材建设应立足于本校,保持教材的主基调的相对稳定,针对地区或行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及时对部分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体现教材建设的“求新、求异、求变”。

1.2 师资建设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提升对实施课程教学的教师也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技能课教师只注重技能训练,不懂幼儿园上课的方式方法,不能身体力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缺乏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更谈不上掌握一技之长。因此,教师必须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实践的示范者,具备“双师型”能力。形象的说,不仅是能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型教师,更是技艺高超能问能武的教练和师傅。

1.3 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笛卡尔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合理的教学方法不再单纯地被看做是指导学生的方法或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方法。我们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1.1“问题式”教学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

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在文化基础课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可以解释性地回答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听赏一提问一假设一推理一验证” 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1.1.2 “互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包含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往活动,学科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唱歌》教学,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讲故事、情景创设等方式导入新课,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1.1.3 “小课题研究” 教学法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如:幼儿教育学内容《如何指导幼儿结构游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下列环节获得知识:

(1)确立课题:“调查我区幼儿园开展结构游戏的情况”、“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方法”、“模拟结构游戏教育活动计划《飞机》(中班)设计一个幼儿结构游戏教育活动计划”(以上方向任选两个);

(2)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包括搜集并观看一些以往幼儿园开展结构游戏的录像资料,利用网络查资料,阅读有关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关于游戏指导的有关理论,拍摄实践活动照片,收集幼儿结构游戏的录像资料,搜集有关积木游戏的儿歌和有关童年游戏歌曲等;

(3)总结汇报:采用小组提交结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师生归纳的策略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小课题研究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探究来开展活动,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还应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是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科学有效的方法。

1.4 实践教学

原有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课与学科课是并行独立的,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将实践环节安排在学程中期和后期。实践课(实习、见习)、技能课与文化课相互脱节,特别是学科课程多

数不重视实践环节或没有针对性。学生的技能训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学校、任课教师的诸多要求,是一种工具性、技艺性、程序性的操练,这样的趋向很难将“实践教学”中的操作纳入幼儿教师课堂、幼儿教师的行为、幼儿教师的生活等生命意义中去。

借鉴“全实践” 课程理念,改革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中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随堂实训),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集中实训),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我们力求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实践整合,使学生在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塑造富有主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幼儿教师新形象。

第三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 “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院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形成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CAI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探讨实行学分制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六是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充分发挥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家督导组的职能作用,于2007年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工作,都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系列课程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

2006年29门课程遴选为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其中《数据结构》等10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数据结构、光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三门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的称号,到目前为止,我校公有4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各门课程主动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积极编写和选用高水平教材,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了课程体系,形成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专业方向模块+综合素质课+实践环节课”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加强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立项、教研立项以及教学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旅游业概论》等8门校级双语为建设立项课程,其中,《旅游业概论》撇确定为首批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能开出全院公共选修课279门。

第四篇: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教 学 时 数 总 学 时 讲 课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30 上 机 学 时 1 13 一 2 16 3 16 开 课 学 期 二 4 16 5 16 三 6 1 5 课 程 名 称 必 修 必 修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 体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语文 英语 礼仪 52 126 78 95 94 96 84 26 64 96 64 96 96 52 48 80 64 26 48 96 64 96 96 专业基础课程 素描 色彩 中外美术设计史 图案 装饰基础 图形创意 构成基础 字体与板式设计 专业及专业特色课程 VI设计 电脑室内设计 电脑广告设计 色彩构成 设计概论 手绘POP 卡通 手工 书法 摄影 1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军事训练 入学教育 工艺制作1 工艺制作2 风景写生 艺术考察 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

第五篇: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该课程的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工作、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地建设与区域旅游开发工作等,打下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基础。在近年来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探索中,我们在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与认识。

一、合理定位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在旅游地理学理论指导下关于区域旅游地理研究的学问。就这门学问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由旅游地理学的部分原理和方法,与中国这个特定区域有关旅游的地理知识结合而成的实用知识领域。它综合了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不仅对教师,而且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按照国际国内当代大学课程发展的趋向、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现代信息社会对旅游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确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科学地解释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旅游素养;(3)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

二、合理规划和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内容应特别注意向自然、人文兼容,文化性与专业性兼具;向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际应用性特征的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在内容体系上除主要研究中国的旅游实际外,还可适当引入一些理论旅游地理和应用旅游地理方面的理论和

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具体来说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避免重复,重点突出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客流规律,旅游市场需求,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在旅游管理专业或专业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中均有专门的讲授;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是一国、一地区发展旅游的基本前提。在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中,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旅游资源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突出重点,该课程应把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划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中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成因、地域分布特点、主要代表性景区景点以及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特征、主要旅游路线等。

(二)明确学习目标,扩大知识面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强调学以致用。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生除了要系统学习旅游管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外,导游资格证的考取也是学生明确的目标之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应结合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加强内容深度,提高旅游素养

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可以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风采的自然、人文景观,并揭示它们形成、发展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树立旅游意识。对于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要加深涉及到的地理、历史、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能力,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环境,爱护旅游设施,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知识。

(四)引入旅游地理研究的新理论,关注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动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出现新的趋势。为了适应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目的地会不断地进行再次开发,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我们应把旅游地理研究的新理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动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时刻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

三、改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6]16号)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

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要有利于加强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这就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本课程我通过图文、动画、背景音乐等多媒体效果来营造与传统课堂截然相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探索知识。当然,要想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光靠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教法相配合,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自主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调查考察法、演练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能为主轴”的教学原则。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语言、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综合讲解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旅游景点,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利用照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黄山、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的特征、成因等状况时,就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旅游地理的某些教学内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到花岗岩地貌景观时,坚硬的花岗岩岩石在球状风化和差别性风化的作用下会分别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和各种维妙维肖的象形峰石,这时可以结合青岛崂山的“石蛋”、海南的“天涯海角”、黄山的“老人峰”、“猴子观海”等景点的图片进行讲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这些奇特造型的形成原因,而且容易记忆这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并茂、调用方便,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放到课堂上操作的、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很容易的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课堂讲授法虽然因为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比较多的信息而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但是其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及创新。针对课堂讲授法的不足,我在课堂上引进了引导发现法、自主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调查考察法、演练式教学法、讨论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

所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将某一课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成过程进行工作。其工作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验成果和评估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改变教师单项传播的呆板,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旅游地旅游资源情况,分析旅游价值与特色,进行导游讲解等。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了与劳动组织近似的工作小组,并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因此,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模仿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由于采用工作小组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也是考察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的方法。如在讲授旅游线路设计时,通过多个旅游路线实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讨、总结、表达的能力。

3、模拟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人为的特定的环境下,让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处理过程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实操教学可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软件模拟真实可操作环境。

如本课程的景点实游软件,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操控鼠标,进入景区景点3D立体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可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

4、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如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模拟工作情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如扮演导游与游客,如何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旅游景点,了解服务过程,灵活掌握主要的服务用语与规范。

5、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法

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相关理论、实验、实训等内容,设计由浅入深、前后连贯的学习情境及学习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融合。

由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典型工作任务既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又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要围绕此目标展开。

无论何种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均应该突出其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及职业操守的培养。

6、讨论分析法

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旅游热点问题,展开有针对性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资料,提高表达能力和管理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教师和其它学生的知识面。

(三)重视野外实践教学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其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此外实践教学可把旅游地理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并选择典型的、且开发较

成功的旅游景区作为实习地点,也可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到丹霞山实习后,不仅加深了对山岳旅游资源、丹霞地貌形成原因、景观特征的认识,而且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有直观的认识,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业务素质。

(四)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上注重突出高职特色,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相关考试改革,重视课程过程性考核,重点强化技能考核的比重。在考试内容上以操作技能测试为主,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在考试方法上,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采取笔试、操作技能考核、操作技能与应用能力结合考核、笔试与操作技能相测试相结合考核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既考查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平时成绩和现场实习、实验等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期末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通过加大过程性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考核更能体现学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下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合理性的说明- 关于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 辅修标识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建议修读学期 课程信息 专业方向 组代码 模块代码 05000251 06300031 21000022 22000081 23000201 230......

    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计划[精选合集]

    汽修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计划 课程 类别 序号 1 2 3 课程名称 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普通话 计算机 就业指导 公关礼仪 体育 授课 时数 160 240 120 120 40 80 40 40 160......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一、课程标准:建设重点专业核心课程4—5门、群内其它专业核心课程2—3门(共计8—10课)。具体要求如下: 1、60%精品课程教材正式出......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范文大全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1.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

    试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论文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应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养成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意义上,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电路与系统专业课程计划

    电路与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电路与系统 研究方向:数模混合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 课程设置 公共课(2):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基础课(2):工程矩阵理论......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计划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计划 专业介绍培养目标 本专业包括金融数学、应用数学两个培养方向。金融数学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与金融数学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