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课例百分数预习
【教学现场】
课前谈话
师:四月下旬已经到了,今天我们谈论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大屏幕上出现“考试”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紧张。
生2:我也是紧张,我怕考不好家长批评我。
生3:我很兴奋,通过考试我可以检验自己到底学得怎么样。
师:看得出,你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孩子。
生4:我看到考试两个字,既紧张又高兴,紧张的是怕考不好挨老师和家长批评,高兴的是如果是期末,考完试就可以放假了。
(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学生都笑了。)
师:有没有不让人紧张的考试呢?有!同学们看,我们人大附小去年一年级期末就进行了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
(教师播放北京电视台关于人大附小一年级考试改革的报道,随后又向学生介绍了人大附小对学生平时作业评价、单元免考、期中期末免考的一些新举措。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改革羡慕不已。)
师:为了了解学生和家长对我校这一系列改革的态度和意见,我们还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
(大屏幕显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家长对这种评价方式非常满意的占86%,比较满意的占12%,认为一般的仅占2%;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评价方式的占94%,比较喜欢这种评价方式的占5%,不喜欢的仅占1%。)
师:随着这组数据的出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也就出现了。好!我们开始上课。新课教学
1.汇报预习后的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师:刚才我们谈到了我们学校考试和学生作业的改革。我们今天这节课实际上也是一项大胆的改革。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和你们以往上课有什么不同?
生1:以前上课老师不让我们预习,您这次让我们预习了。
生2:以前上课我们不知道课上老师要讲什么,今天我知道我们要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师:那你们认为预习后这节课我们该怎么上呢?
生1:老师,您可以先让我们汇报一下预习后的收获,再来解答我们没有看懂的问题。
生2:老师,最后您应该出一些练习题目,检验一下我们学习的效果。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办。谁来汇报一下,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我知道了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了。
生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大谁小。
生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预习后,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生2:人们为什么特别喜欢使用百分数呢?
生3:百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2.百分数的读写
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课前确实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预习了。那老师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效果。(教师出示课前谈话中出现的一组数据,见上。)谁来读一读我校的这一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读完后,教师结合86%认识百分号,说明百分数的写法,进一步强调写百分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3.感受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及优越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拿出来,我们一同分享。
(学生汇报自己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从教科书、杂志、商标、电视、报纸上收集到的百分数。特别是《中国教育报》上《2006年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一文,正文中有44处用到了百分数,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应用之广泛。)
师: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使用百分数呢?使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来看一看。(教师出示《2006年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一文中的一段: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房屋倒塌占0.89%,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师:如果我们将里面的百分数换成分数(教师边说边操作),给你的感觉会怎么样?
生:比较起来非常麻烦,版面也不好看。
师: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从下面10名篮球爱好者中选出3名参加篮球比赛,假如你是教练,你会选谁去参加比赛?
(命中率一栏中的数据教师分三次出示:1.用最简分数来表示每个人的命中率,学生发现不好比较;2.把这些分数通分,虽然可以比较大小,但感觉非常繁琐;3.变成百分数比较,简捷快速,一目了然。教师通过上面的两个实际例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数分母固定为100,便于比较的优越性。)4.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师板书这句话)对于这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生:百分数是两个数进行比较的结果。
师:回答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某校五一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有22人,女生有18人。请你用百分数描述男女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成分。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教师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 22÷40= = =55% 18÷40= = =45%)
师:55%和45%是怎样得到的?
生:55%是用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进行比较,用男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45%是用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进行比较,用女生人数除以全班人数。
师:如果反过来,用全班人数除以男生人数,用全班人数除以女生人数可以吗?
生:不可以,那样得到的就不是所求的百分数了。
师:同学们再看一个罚点球的例子。
(出示材料: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这三名队员的命中情况是小军罚20次,中18次;小刚罚10次,中7次;小强罚25次,中21次。请你用百分数描述每个队员罚球的命中率。)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提问:这三个百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如果你是教练你会让谁去罚点球?
(2)结合图表解读百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2006年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一文中的两个统计图,让学生理解其中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图略)
学生在解释“学生安全意识不强44%”时是这样说的:“在100起事故中,有44起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教师进一步追问:“那在200起事故中,可能有多少起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在1000起事故中,可能有多少起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在学生解释“上下学路上32%”的意义时,教师追问:你认为32%这个数据统计人员是怎样得到的?
(3)结合生活中真实的百分数解读百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是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你是怎样解读这些百分数的。
资料1:北京2008年奥运会共有700余万张票可出售。向国内公众公开发售的门票数量将不低于总票量的50%。
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最低价为200元,最高价为5000元;闭幕式门票最低价为150元,最高价为3000元。在全部可售票中,定价等于或低于100元的票数占58%。
14%的门票仅售5元10元,专供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资料2:《北京晚报》2007年4月16日报道,据“链家地产”在多所重点中小学周边的店面提供的客户资料分析,在出售的二手房中,70%以上的房产被为了孩子上学的家长们购买。
资料3:我们班有50%的同学会游泳。(配有情境图)在回答资料3的问题时,教师追问:如果这个班有40人,有多少人会游泳?如果这个班有44人呢?36人呢?
资料4: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是95%。(配有情境图)
教师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和()比;
()占()的95%。
资料5: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49.8%。(配有情境图)
教师提出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和()比;
()占()的49.8%。5.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一堆煤 吨,运走了它的。米相当于 的。
(练习部分略)【学生访谈】
生1:我觉得今天的课很有意思,特别是老师让我们课前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百分数,我觉得对我们学习这节课很有帮助。
生2:我觉得预习后的数学课学起来更轻松一些。通过课前的预习,我可以对今天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上课时接受起来就更快了。今天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听我们说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样我们上课发言的机会更多了。
生3:以前上课我就怕老师提问题,因为老师一提问题我就紧张。预习后老师再提问题,我基本上能够答得差不多。这样我上课时心情就比较放松,感觉下课后心里挺舒服的。
生4:我觉得今天这种上课方式很适合我,希望下节课老师还这样上。这节课我特别注意听了我预习后还不明白的地方,感觉收获非常大。我认为这样上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生5:我喜欢这种上课的方式。以前上课同学之间交流不多,今天老师让我们互相交流对百分数的理解,让我们看到别人的思考方法,我觉得非常好。今天老师让我们用百分数描述男女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成分时,我刚开始只知道怎么用分数表示,但不知道怎样写成百分数。后来老师找同学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写在了黑板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接下来的那道题我很快就写出来了。
生6:我觉得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非常大。除了教材中的例子,同学们还找了大量的百分数,老师也让我们看了电视、报纸、商标中的百分数,使我们对百分数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很多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我对百分数的意义真正理解了。【教师观点】
我自己上过这节课,也听过不少老师讲这节课,好像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得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这句话。可一节课下来,好像学生对百分数并没有真正理解。结果到了后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问题非常大。我认为今天这节课学生对百分数才真正理解了。——赵俊强老师
以前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对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优越性往往是教师一带而过,没有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材料令学生信服。本节课,钱老师从课前谈话开始,就紧紧围绕百分数的认识,问卷调查中的百分数,体现了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教师课上所选的《中国教育报》上《2006年中小学生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一文中的数据和从10名篮球爱好者中选出3名参加篮球比赛的事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百分数的优越性。——贾海林老师
以前我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对于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总是处理不好。今天听了钱老师的课,茅塞顿开。原来我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是两个数比较的结果,没有真正让孩子们理解到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宋世红老师
以前我们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师牵得太死,学生们总是顺着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路径一步步往前走,满足于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直到课快要结束时,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还局限于原来对分数的理解。他们总是这样解释百分数:把()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份;或100份中的()份。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到位。学生最后应该理解到百分数是()和()比,表示()占()的百分之几。钱老师的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也水到渠成。——石秀荣老师 【自我反思】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课前对学生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百分数产生的价值。
2.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结合相关数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节课,我没有仅仅局限于得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这句话,而是通过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达到了真理解、真明白的程度。特别是增加了联系生活实际对百分数进行解读的内容,为学生今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这时学生是活动的独立主体。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材具有简练、概括、逻辑性强的特点。预习时要求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教材,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较强,学习也更主动、高效。三是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这类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利于教学深入开展。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动态调整自己的课前预设。【专家观点】
钱老师这节课理念新,设计巧,有层次,有深度,有后劲。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落俗套,突破了原有的设计思路,预习后再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教师对教材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占位高,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教师深厚的数学功底。
2.课堂上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循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反映出教师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3.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素材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无处不在。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比较大小时的优越性。特别是围绕谁和谁比的问题做足了文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教师所选的题目典型具有针对性、现实性。
“认识百分数”一课为例谈预习后的教学
发布人:许琴/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发布时间:2010-12-10 点击/评论:299/0 内容来源:原创
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我们提倡数学课前预习。然而,走进课堂,如何演绎“预习后的数学课”常常成为我们争辩的焦点。前阶段我们以“认识百分数”一课为例进行了尝试,且思且行,留下些许痕迹。
思考一:课,从哪里开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页例1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引导学生由异分母分数比较到同分母分数比较,自然引出百分数。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价值,这是教材的编写意图。但是,如果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学生已经看到了百分数这个概念,那么是否还需要所谓的“引入”,是否可以跳过或“淡妆”例题情境,直奔教学重点或难点?翻阅学生的课前预习本后,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看来,课还是得从教材例题开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顾名思义,它是一个数。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负数)这些都是“数”,可是你知道吗,咱们人类最初是没有数的。幻灯片出示: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古代的人逐渐产生数的概念,又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创造了自然数;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有自然数是不够的,如5个人分4件东西,于是聪明的人们又发明了分数;再看负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智慧的人类就发明了负数。
师:看来,“数”因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那么,百分数又是应什么的需要而产生的呢? 出示教材例题情境,师生共同理解、感受百分数存在的价值。
例题,还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例题。不同的是,预习后不再是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转,转到最后“哦,原来如此”,而是教师直白地告诉学生任何数的产生都有其必需性,让学生带着一份理性的思考再次进入似曾相识的生活情境。相信,此时的学生学习更有目标,对例题的阅读更主动、更有方向。
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体验到百分数的价值,也隐约感觉到数甚至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需性。
思考二:重点,如何突出? 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通常,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概括、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即通过对一组例子的观察,以学生自己的切身体验,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概念,然后抽象概括,水到渠成地形成数学概念。
但是,学生预习时分明已经看到了书上这样一句话:“像上面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几乎每个同学的预习本上都摘录了这一重点句)那么,我们的课是否还应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即理解具体情境中百分数的意义上? 课前,教师布置了如下的预习作业。摘录生活中有百分数的句子
这个百分数是?()和()比较结果 这个句子中,单位“1”是 看到这个百分数,我想到了:
让学生课前收集并记录生活中的百分数,从预习反馈来看,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如“果汁含量56%”之类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百分数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两个量的比较则表述不清。这也就说明学生对教材文本语言的阅读,只是看见,未能“看透”;只是模仿,不善运用。所以,这一环节一开始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初步阅读汇报对生活中的百分数的认识。这里的交流汇报,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进一步反馈与把脉,也是百分数意义的初步教学与指导。
师:你在哪里找到了百分数,是百分之几?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找到的百分数,知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老师也收集了几条,你知道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出示三句话,依次是: 1.张泾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女生约占40%。(还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离学生生活较近,作一过渡,不至于把学生一下子“吓跑”)2.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残疾儿童入学率已超过60%。(两个百分数单位“1”不同)3.200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全国造林面积比上一年增长53.7%。(增加百分之几)在学生已经“有概念”的基础上如何展开教学?笔者觉得,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矫正、规范、深化和巩固数学概念。因此,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学生提供素材,扩大视野,让学生自己来体会、表述和感悟。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逐步增加其抽象性,让学生在逐步复杂的形式中不断地体会、感受这些基本概念,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这一过程不是演绎,而是在这不断表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概念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指导学生如何深入阅读教材。
思考三:难点,如何突破?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隐隐约约的感觉。经过上述几个环节的交流之后,学生是否能解答自己的困惑或者对自己课前预习时的观点作更清晰的表述?我们认为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来说一说、辩一辩,以期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争辩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故这一环节一开始就出示学生关于百分数的预习反馈。
反馈1:百分数后面可以写单位名称吗? 反馈2:我知道了百分数和之前学的分数差不多,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反馈3:百分数又叫百分比,那么百分数是一个数还是一个比,它和比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可以写成比吗? 反馈4:我知道了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关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学生针对以上的反馈信息进行和辩论。
辩论环节预设两种可能性:情况一,学生无从辨析,如果是这样,那么教师就提供具体的素材,并在学生间挑起对立的观点进行碰撞,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争辩;情况二,如果有学生能辨析清楚,那么教师就面向全体学生,再次出示题目,来考查学生是否已真的明白,把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教师的指导留给可能有困难的学生。
题目如下。
题组一: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1.一堆煤有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 2.23/100米才目当于4/1006米的50/100。
题组二:判断。
1.1根绳子长30%米。()2.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5:100。()3.今天参加会议的人数是座位数的106%,说明开会时有人要自己搬椅子进会场。()思考四:课,走向哪里? 课尾如何进行小结也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课尾小结,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概括、整理,是小结不是结束,是从一个结点走向另一个起点。我们设计课尾小结的视角是“这节课,哪些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服务”。因为学生概括的程度越高,其运用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还是按照惯例,让学生来说说本节课的收获。预设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共同研习后,我比预习时更„„”教师可以帮助其适当提炼并板书,如“百分数产生的必需性、意义、读法、写法、运用”等,从而教师指出“认数,一般都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研究„„”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一节课的内容,也为未来学习提供基本的自学方法。
课后反思:从概念教学的一般规律来看这节课,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的引入,“需要性”不够强烈。
2.概念的意义出示过早,学生感知材料不充分。
3.辩论环节,四个预习题出示过早。学生“空对空”地辩论缺乏材料支撑。
从执教者的设计意图来讲,是希望把整堂课的展开、深入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基础之上,在需要教师“出手”的时候,适当地提供材料,帮助矫正、辨析和提升。当然,最后给听课者“演绎味过重”的感觉似也说明执教者的意图尚未能完全充分地表达。
第二篇:一节预习指导课
一节预习指导课—《北大荒的秋天》预习指导及教学反思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预习不应放任自流,而应教会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的养成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目的的指导,有计划的落实,有细致的督促,有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坚持不懈地去指导和督促,才会促使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提高。
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我尝试着给学生上了一节预习指导课。上课伊始,我出示了几张有关北大荒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大家:同学们北大荒的秋天这么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朗读这篇课文吧!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来预习这篇课文,看哪位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强。
为了让大家有目的的预习,以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我引导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层层深入的预习这篇课文。
一、指导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初次朗读课文。
① 我出示初读要求: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你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请你把它圈出来,做出标记。
② 请你借助工具书、拼音、同学的帮助,扫清阅读障碍。给你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
2、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影响我们阅读的拦路虎给打败了,扫清了我们阅读的障碍,现在请你们再一次朗读课文,试一试把课文读通顺。
我出示阅读此阶段的预习要求:①在读文过程中,请你把课文中你不太会读的长句、容易读破句的句子画下来。
②请你们把画下来的句子多朗读几遍,读通读顺。
③再次朗读全文。巡视指导。
二、指导感悟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篇优美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预习提示:①把你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圈画出来。同学们可以A:借助工具书理解 B: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C: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理解 D:根据生活经验理解 整体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
北大荒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感受北大荒的美景。
3、尝试着给课文分段
我给学生出示提纲,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结构。①北大荒秋天的到来 ②北大荒秋天美丽的景色 ③北大荒物产丰富 ④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
三、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同学们,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有那些不明白之处,譬如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在文中做上自己的记录,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注意听讲,解决困惑。我出示相关预习提示: ① 把你的困惑在文中画出来。
② 在你不明白的句子、段落旁边,写出自己的疑惑。
③ 尝试着提议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四、给学生搭建扩展知识的舞台。
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方法,这样不仅会对学生新课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极大地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给出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哪些和课文相关的知识,现在咱们来学习几种课外知识积累的方法;我出示以下几种方法: ①上网查询有关北大荒的介绍,并做好摘抄笔记。在百度里面搜寻“北大荒”就会出现许多相关的页面,点击页面,阅读相关知识。②阅读有关“北大荒”的书籍,做好摘抄笔记 ③向父母、长辈询问,了解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④ 上课时,尝试给你的同学介绍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资料、图片等。
教学反思:通过一节课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预习指导,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收获了不小的成果,心里由衷的高兴。我暗暗下定决心,努力培养学生这样的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与加强,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越来越好。
1、收到的成效
上课伊始,我几句激情导入之后,我开始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我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没有读错字、漏字、添字、回读、读破句的现象,读得很是通顺流利。我出示一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容易写错的生字词,让学生读,学生们读得很正确。对于词语的理解,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理解的也很到位,准确。例如,我故意出示北大荒这个词,让学生给我解释。我说:“北大荒,北大荒,荒就是荒芜、萧条的意思,那肯定就是那个地方不好,怎么课文会写的这样生机勃勃,一派丰收的景象呢?学生七嘴八舌,开始给我解释起来。那情景,真是让人难忘。他们从北大荒名字的由来、过去的北大荒、现在的北大荒等方面给同学们津津有味的讲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对于这篇课文的指导朗读大有裨益。学生们对北大荒不再陌生,对北大荒充满感情,在朗读时,我们不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做无效的启发,这种由衷的感情表达会在读文章时释放出来。
2、存在的问题
① 还有个别的学生预习时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② 学生知识的搜集与整理缺少有效的途径。③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差
3、改进的方法
1、对个别学困生加强预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与检查
2、加强对学生预习课文的实践,力求熟练地掌握有效预习的方法,并使之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3、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4、坚持因人而异的预习效果检查机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
第三篇: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
《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创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数学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交融,重视教法与学法的互化,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乐学、会学、生动活泼地学,尽可能地凸现其人文精神放手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注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复习内容:百分数应用题 复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关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知识系统化。
2、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系统化知识解题,提高学生解决有关百分数时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复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复习重难点:
辨认四种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对解百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复习准备:有关课件
复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 老师请同学们提供一些情况,你们愿意吗?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学生分别回答自己的身高、体重。)
师:你们知道自己体内大约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动吗?(学生一片茫然)师:你们称过吗?又能称吗?
学生议论纷纷,拿血液出来称,会死人的。老师乘胜追击,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老师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一个研究结果:人体中血液的重量约占体重的7%,12岁左右的少年,从头顶到下巴的高度约占自己身高的14.28%.(出示同步课件)根据这条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现在你能知道你的血液重量了吗?(课件出示)
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体重来计算体内的血液质量。从头顶到下巴的高度。(很有兴趣的)学生反馈
生:我的体内有2.45千克的血液。从头顶到下巴的高度是21.42厘米。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用自己的体重乘7%;身高乘14.28%.师:你们都是这样算吗? 生:是
师:对了!用这么简单的一条百分数知识就可以解决体内血液的重量问题。同学们,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百分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
二、复习整理。回顾交流。
1、回顾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结构
昨天老师布置你们自己整理一下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谁整理好了,请展示一下好吗?(生回答,师随堂展示)①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③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④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2、复习这些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你能说一说这几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 生答,老师同步出示方法
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相差量÷单位“1”的量=相差百分率
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对应数量
对应数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的量
3、利用百分数应用题的延伸来复习四类应用题(课件出示)勇者闯关
第一关
牛刀初试
母牛:我的体重是200千克 小牛:我的体重是50千克
① 小牛的体重是母牛的体重的百分之几? ② 母牛的体重是小牛的体重的百分之几?
快速计算出这两个问题,并且说一说它是哪一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
50÷200=25% 200÷50=400%
方法: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出示:③ 母牛的体重比小牛的体重多百分之几? ④小牛的体重比母牛的体重少百分之几?
解决两个问题,说说计算方法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200—50)÷50=300%(200-50)÷200=75%
方法:相差量÷单位“1”的量=相差百分率
⑤ 母牛:我的体重300千克,小牛的体重是我的50%,小牛的体重是多少? 学生解决问题,老师板书:
300×50%=150(千克)方法: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对应数量 ⑥ 母牛:我体重的30%是90千克,你知道我的体重是多少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90÷30%=300(千克)方法:对应数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的量 同学们,真厉害,都能顺利的闯过关,还有勇气闯关吗? 生:有!
三、回归生活,巩固深化 第二关
激流勇进
1、六(1)班的班长准备组织他们班的同学进行一项有趣的体育活动,但他发现本班32名同学中,今天有两名同学因病请假没有来,请问: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① 学生独立解答
② 师引导:要求出勤率该怎么求呢?这道题实际上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百分数应用题?为什么? 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出示方法:
出勤人数÷全班人数=出勤率
2、李叔叔今天很高兴,原来他购买彩票中了大奖!按照规定中奖金额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他再从这些奖金中抽取12万元资助部分贫困生,这时还剩下20万元。请你算一算,李叔叔中奖的金额是多少万元? ① 学生不理解答 ② 学生汇报,说方法。
同学们,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历年的初考题目也体现出来,例如: 第三关:考题回放 2011年考题
1、“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墫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中的“一”字占全诗字数的()%(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010年考题
2、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国家出台了第二套房价购买政策。在某市李叔叔购买一套25万元的商品房(第二套),首付(即除贷款外个人需交的房款)比新政策实施前要多交5万元,新政策实施后,首付比例(首付占房款的百分数)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百分之几?
教师点秘方:
新政策实施前的首付+多交5万元=新政策实施后的首付
新政策实施后的首付÷总房款=首付比例
(25×30%+5)÷25 =50% 第四关 :(再现方法)勇登高峰
(一)您认为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1、找准单位“1”的量
2、选对百分率的对应量
3、确定解题方法
(二)拓展延伸
小明说:“一律八折与满100减20是一样的道理。”你同意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同学们,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本时间存折,但是,这本存折里的时间不是愈来愈多,而是愈来愈少了,有人曾经计算过,人生的有效时间只占一生的时间的14.5%,那么,就请同学们好好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了,好吗!
板书设计
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的分类:
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方法: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相差量÷单位“1”的量=相差百分率 已知一个数,求它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单位“1”的量×对应百分率=对应数量 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对应数量÷对应百分率=单位“1”的量
解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找准单位“1”的量 选对百分率的对应量 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长期受着传统教育影响,教学的题材往往缺乏应用味、生活化和开放性,人为编造痕迹很浓,教师也往往拘泥于教材,复习课更是如此。而一旦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本课一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对人体血液怎么得了,来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使学生对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枯燥,变成求知欲望。应用题源于生活,每一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本课的复习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激趣导入,复习方法,层层深入,紧靠百分数解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应用题,从中我把这几年来的初考中出现的百分数应用题回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诗歌,买房子,旅游,还有逛商场卖商品 等。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学生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经历到的实际情境。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其说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件事情。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毫无倦意,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这就是应用题生活化所带来的变化。课末,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说:百分数的应用真广,百分数真有趣,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无处不在的百分数……,正是本课成功有益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内容稍微多了点。
第四篇:《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百分数的认识》观课报告 总体评价:
本节课宋老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较好。学生探究程度高,学生的参与度高。
优点:
1、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节课宋老师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主要采用讨论法和操作法,学生通过看、想、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并且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取讨论法,使各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把生活引进课堂
《数学课程标题》明确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的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而课堂上,宋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百分数的例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利用学生已有分数知识的基础与生活中对百分数的认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应用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不足:
宋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学生在交流反馈环节中没留给学生充足的反馈质疑的机会,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进行研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感情态度价值观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仍然是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对我的启发:
以后,我将进一步关注他们,不断地去挖掘、探讨、创新。也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融入教学团队,参与分享与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学教师。
第五篇:如何上好语文预习课
来源:陈湾中心小学作者:924047232944 发表的文章发布时间: 2010 5-20 13:52:52阅读: 12 次
课堂的主要课型有三个: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要想展示课堂精彩,预习课堂的充分则至关重要。只要在预习课上充分准备,预习到位,学生才能展示课。下面是我的一节的预习课安排记录,请各位师生指正点评。
生预习语文的方法:
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
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心到、眼到、口到还不够,手也必须到。边读边用笔在文中用符号做圈点批注,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记下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如作者、作者的其它作品、本文的写作背景等。
人云:“学者先要会疑。”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课上,通过师生的互动,你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在,及时补自己的不足。
点,关键在于坚持运用养成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语文学习轻松起来。
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做好“备课”和“备学生”这两项工作,设计好导学案。备课首先是就是阅读课文、教材、教参、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重其次是“备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动活动等相关教学设计,并要对在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要有所预测和准备充分的应对措施与方法。最后就是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生实际、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诱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进行拓展创作的导学案。这是上好“杜郎口模式”实验课堂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基础。
论:主要完成本组内存在的问题,小组长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对学”或“群学”,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部记下来。
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杜郎口模式”实验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教师退居“二线”,课堂学生由过去的满堂灌的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人,由过去的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接受了六年、甚教学模式后,一下转到“杜郎口模式”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难免有些不适应,说白了,就是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学才行。在这个时候失,必须为学生释疑解难。绝不能在预习课中,在发下了导学案之后,教师就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及题。特别是在目前,在“杜郎口模式”实验的初期,师生都对这种教学模式掌握得还是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我们更应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所述,上好语文预习课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前,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学生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导学案,做到有的放矢;在上课时,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抓好知识的落实和展示拓展的准备,为展示课作好足够的准备,构和基本能力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