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姬生长12月份教案
职工培训教案
授 课 人: 姬生长 授课对象: 机运队职工 授课日期: 2014.12.10 授课内容: 井下接地装置安装管理规范
为加强电气保护接地管理工作,按《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根据我公司井下保护接地情况,特制定《井下接地装置安装管理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装设局部接地极地点: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10米范围内)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二、接地装置的安装: 主接地极 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中各埋设1块。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局部接地极
1、局部接地极可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
2、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3、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也可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入深度不得小于0.75m。
4、高压金属连接器必须安装接地极,冷缩管连接器、环氧树脂连接器不需要安装接地极,新安装设备接地保护不满足要求不得通电使用。
5、设置在巷道一侧的接地极应加装金属护盖,护盖使用直径200mm钢管封堵制作,高度应在300mm以下,刷银色油漆,并标记接地符号。
6、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辅助接地极
辅助接地极的敷设按《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第11条规定执行。检漏保护装置、煤电钻、照明综合保护装置必须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m。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规格要求与局部接地极相同,辅助接地线应用芯线总断面不小于10mm2的橡套电缆。煤电钻、照明综合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不小于500mm的钢管垂直敷设,辅助接地线应用芯线总断面不小于6mm的橡套电缆。
三、接地连线安装规范
1、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的扁钢。
2、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的铜线,或截面不小于50mm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mm的扁钢。
第二篇:《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优秀教案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二、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五、作业设计
选择题: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A、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 C、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2绿豆芽的要会朝着哪个方向生长?()A、有水的方向性 B、没有水的方向 C、生长的方向与有水没水无关
3我们小组做的是种子发芽与()有关的实验。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4把两组生长良好的绿豆芽放在同一个温室里,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接受光照,另一组用不透明的东西罩住。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A、温度 B、水 C、光
问答
1、设计绿豆芽生长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
2、能解释水分问答:绿豆芽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的多少、方向对植物根的生长的影响。
六、课外补充
植物对生长环境适应
植物的叶子同当地降水量有绝对关系。降水充足叶子会很宽很大;反之,叶子会又窄又小。因为窄小的叶子会控制水分蒸发,减少水分流失。比如,寒冷的北方,叶子不仅象针一样细,而且叶子表面还会生出一些油份,以防水分蒸发。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南方生长着阔叶林,北方生长着针叶林。
例如:
香蕉属于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单子叶植物,无主根。叶片长圆形,亮绿色。分布在东、西、南半球南北纬度30°以内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叶子宽大。因此可反映出当地的降水量是比较丰富的。
松树叶针形。生长于较干旱的环境,减少叶片的蒸腾,故叶进化成针形。
仙人掌上的针状物是它的叶,由于他的叶片面积小,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就慢,所以在干燥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保持水分,生存下去。为了适应沙漠的气候,为保持体内水分,叶片退化成了叶刺。常说的仙人掌大多生长在干旱的环境里。但也有附生型仙人掌科植物,于传统的仙人掌不同,叶片不是退化成叶刺的。
在常温环境中也可以,但浇水水不能太频繁。差不多一个月浇两次水就可以了。
香蕉和芭蕉的差别
“香蕉和芭蕉同属芭蕉科,在形、色、味上都很相近”。从外观上看,香蕉棱少,形体长圆,果柄短,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金黄色,果肉为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而芭蕉比香蕉长、粗大、棱多,一头略大,另一头略小,果柄较长,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果肉是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从味道上分辨,香蕉味道浓甜,而芭蕉果肉细致油滑,但回味中略带一些酸涩。
“芭蕉和香蕉相比,营养价值差别不大,都属于高钾食物,镁的含量也很丰富。现代医学证实,钾能维持正常的血压与心跳,防止血压上升及肌肉痉挛,而镁则具有消除疲劳的效果,而且,香蕉中的糖分可迅速转化为葡萄糖,立刻被人体吸收,是一种快速的能量来源,这也是很多运动员喜欢在比赛期间食用香蕉的原因。”此外,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芭蕉更温性一些,含有更为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大量的水溶性植物纤维,所以,其润肠通便的功效,因此吃芭蕉不会便秘,香蕉反而更偏凉性。因此,芭蕉更适合胃寒的人以及老年人。
第三篇:12月份业务培训教案
业务培训教案
授课时间:2011年12月1日 授课地点:通安队会议室 授 课 人:马培洋
授课课题:矿井通风防尘基本知识 授课时间:90分钟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什么是巷道风流及其划分要求,掌握规程对井下各地点风速的规定,掌握煤层注水的减尘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及煤尘爆炸浓度的范围,掌握什么情况下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掌握煤炭自燃的初期特征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什么情况下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煤层注水的减尘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及煤尘爆炸浓度的范围,煤炭自燃的初期特征
三、授课方法:讲述和讨论
四、授课内容:
矿井通风防尘基本知识
1、什么叫巷道风流,其范围是怎样划分的?答:巷道风流就是指距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一定距离的巷道空间内的风流。巷道风流范围划分要求是:有支架的巷道,距支架和巷道底各为50mm的巷道空间的风流,无支架或用锚喷,砌碹支护的巷道,距巷道顶、底各为200mm的巷道空间内的风流。
2、煤尘的爆炸下限为45g/m3,煤尘的爆炸上限可达2000 g/m3。爆炸威力最强烈在300~400 g/m3。
3、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程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h内封闭完毕。
4、规程对采区的巷道和工作面的风速有何规定。运输机巷、采区进、回风巷的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6m/s;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为4m/s;掘进中的岩巷最低风速为0.15m/s,最高4m/s,其他通风人行巷道最低风为0.15m/s.5、煤层注水的减尘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煤体内的裂隙中存在着原生煤尘,水进入后,可将原生煤尘湿润并粘结,使其在破碎时失去飞扬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消除这一尘源。(2)水进入煤体内部,并使之均匀湿润。当煤体在开采过程中受到破碎时,绝大多数破碎煤均有水存在,从而消除了细粒煤尘的飞扬,预防了浮尘的产生。(3)水进入煤体后使其塑性增强,脆性减弱,改变了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当煤体因开采而破碎时,脆性破碎变为塑性变形,从而减少了煤尘的产生量。
6、掘进巷道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7、“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是指哪些情形? 答:⑴矿井总风量不足的;⑵主井、回风井同时出煤的;⑶没有备用主要通风机或者两台主要通风机能力不匹配的;⑷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⑸没有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 ⑹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的; ⑺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 ⑻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合标准、设置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的; ⑼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未装备甲烷风电闭锁装置或者甲烷断电仪和风电闭锁装置的。
8、煤炭自燃的初期特征有哪些?
(1)现雾气或巷道壁出现挂汗现象。(2)能嗅到汽油味、煤气味、焦油味等。(3)从煤炭自燃处流出的水和空气比正常温度高。(4)人体有不适的感觉,如头疼、疲劳、精神不振等。
业务培训教案
授课时间:2011年12月8日 授课地点:通安队会议室 授 课 人:杨广威
授课课题:矿井瓦斯防治基本知识及井下防灭火基本知识 授课时间:90分钟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井下瓦斯涌出的来源及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应遵循的原则,掌握井下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时怎样避灾,掌握什么是瓦斯超限及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前对瓦斯和二氧化碳的要求,掌握什么是煤炭自燃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井下发生瓦斯和煤尘爆炸时怎样避灾,井下瓦斯涌出的来源及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应遵循的原则
三、授课方法:讲述和讨论
四、授课内容:
矿井瓦斯防治基本知识
1.瓦斯涌出的来源按其来源可分为煤壁涌出的瓦斯、邻近煤层通过裂隙涌出的瓦斯、采落煤炭放散的瓦斯、采空区涌出的瓦斯。2.瓦斯超限作业指瓦斯检查员配备不足、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漏检假检、井下瓦斯超限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的。
3.局部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在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时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4.排放瓦斯后,经检查证实,独头巷道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氧气浓度不低于2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稳定30分钟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才可以恢复局部通风的正常通风。5.煤与瓦斯突出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激发、展和稳定阶段。
6.防突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井下防灭火基本知识
1.煤炭自燃的初期特征有哪些?
(1)现雾气或巷道壁出现挂汗现象。(2)能嗅到汽油味、煤气味、焦油味等。(3)从煤炭自燃处流出的水和空气比正常温度高。(4)人体有不适的感觉,如头疼、疲劳、精神不振等。2.煤炭自然发火指什么?答:矿井某一区域或采掘工作面出现如下现象之一时,定为自然发火:⑴、由于煤炭自然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现象;⑵、由于煤炭自然出现环境空气、煤炭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3)煤炭自然而导致在采空区或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浓度已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值之指标,并有上升趋势。3.发生煤炭自燃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点有易燃的浮煤存在。(2)发火地点有含氧量较高的空气流过。(3)发火地点的风速必须适中,以利氧化热不断积累,使温度逐渐升高。
4.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控制烟雾的蔓延,不致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2)防止火灾扩大。(3)防止引起瓦斯、煤尘爆炸,防止火风压引起风流逆转而造成危害。(4)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5)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
业务培训教案
授课时间:2011年12月15日 授课地点:通安队会议室 授 课 人:杨广威
授课课题:煤矿井下爆破知识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
授课时间:90分钟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规程对爆破装药前后的规定及发配起爆药卷时的规定,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及综合防突措施,掌握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预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规程对爆破装药前后的规定及发配起爆药卷时的规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及综合防突措施
三、授课方法:讲述和讨论
四、授课内容:
煤矿井下爆破知识
1.爆破时爆破母线必须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果必须挂在同一侧,爆破母线必须挂在电缆的下方,应保持0.3米以上的距离。
2.发配起爆药卷时应遵守哪些规定?答:《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发配起爆药卷必须防止电雷管受到震动、冲击、折断脚线和损伤脚线绝缘层。电雷管必须由药卷的顶部装入,严禁用电雷管代替竹、木棍扎眼。电雷管必须全部插入药卷内,严禁将电雷管斜插在药卷的中部或捆在药卷上。电雷管插入药卷后,必须用脚线将药卷缠住,并将电雷管脚线扭结成短路。用爆破方法贯通井巷时,当贯通的两个工作面相距40m前,地测部门必须事先下达通知书,并且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前接通。
3.《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存放炸药、雷管规定:井下爆炸材料库的最大贮存量,不得超过该矿井3天的炸药需要量和10天电雷管需要量。
4.规程中对装药前和装药后有何规定?答:装药前首先必须清除炮眼内的煤粉或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有水的炮眼,应使用抗水型炸药。装药后,必须把电雷管脚线悬挂,严禁电雷管脚线、爆破母线与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以及采掘机械等导电体相接触。
5.防止炮火的措施有:(1)使用安全炸药,不准将药卷内的消烟粉倒掉;(2)不准放明炮、糊炮,不准用明火、动力线爆破;(3)炮眼封泥要装满,并使用水炮泥;(4)严格按爆破作业规程规定装药、连线和爆破。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
6.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预兆是什么?答(1)有声预兆:地压活动剧烈、顶板来压、不断发生掉渣和支架断裂声;煤层产生震动、手扶煤壁感到震动和冲击;听到煤炮声或闷雷声,一般是先远后近、先小后大、先单响后连响,突出时伴有巨雷般响声。(2)无声预兆:工作面遇到地质变化、煤层厚度不一,尤其是煤层中软分层变化;瓦斯涌出量增大或忽大忽小;气温降低、煤层层理紊乱、硬度降低、光泽暗淡、煤体干燥、煤尘飞扬、有时煤体碎片从煤壁上弹出;打钻时严重顶钻、夹钻或喷孔等。
7.什么是“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答:(1)突出危险性预测;(2)防治突出措施;(3)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4)安全防护措施。
8.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1)开采深度增加,突出危险性增大;(2)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区;
(3)煤体破坏程度越严重,煤的强度越小,煤层越厚,特别是软分层厚度增加,突出危险越大。(4)采掘应力集中区容易发生突出。(5)围岩的透气性越差,致密岩层越厚,突出危险越大。(6)突出常发生在外力冲击作用下,如放炮、割煤等;(7)绝大多数突出发生在煤巷掘进工作面。石门突出危险性最大。(8)煤层突出危险区常呈带状分布
9.煤与瓦斯突出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激发、展和稳定阶段。
10.排放瓦斯后,经检查证实,独头巷道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氧气浓度不低于2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稳定30分钟后瓦斯浓度没有变化,才可以恢复局部通风的正常通风。
业务培训教案
授课时间:2011年12月22日 授课地点:通安队会议室 授 课 人:杨广威
授课课题: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基本知识及现场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授课时间:90分钟
一、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井下监控系统的作用,掌握判断井下电气设备失爆的方法,掌握现场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判断井下电气设备失爆的方法授课方法
三、讲述和讨论
四、授课内容:
监测监控基本知识
1、使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气设备的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以下 时,方可人工复电。
2、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3、井下使用的矿灯必须具有防爆标志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失爆:(1)灯头破裂、灯头圈松动、玻璃破裂、灯头密封不严、灯锁失效。(2)灯线破损露芯线、灯线引入装置损坏密封不严、灯线窜动。
4、掘进工作面乏风串入采煤工作面时,按规定应在采面3—5米处增设 1台甲烷传感器,其报警点应为0.5%CH4,复电点应为0.5%CH4,断电范围为 工作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现场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5、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被伤害
6、、现场互救必须遵守哪些“三先三后”的原则?
答:(1)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动。
7、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压迫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
8、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人员受伤害后,2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70%,4-5分钟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15分钟以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则较低。
第四篇:12月份--少先队活动课教案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文明伴我行
一、文明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它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
二、观看视频,《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三、“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1)升国旗时,你能肃立,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2)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
(3)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上前问好吗? A.是
B.有时
C.不(4)你有过破坏公物、乱扔粉笔的行为吗?
A.没有
B.有过
C.经常(5)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互相帮助吗?
A.是的B.很少
C.没有(6)你会乱扔垃圾吗?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7)看见校园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8)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做小动作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10)参加各种集会能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分数为30-24 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系一定很差,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要注意咯。
四、校园不文明行为
文明,让你举止文雅;让你受到尊重;为你赢得掌声。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仍然存在个别不文明的行为,你能为他们指出来吗? 照片展示。
五、做文明小学生
结束语:文明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它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发芽、开花、结果,指导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让我们把文明之花播撒到生活中、校园中!
知书达礼现在起,文明礼貌要发扬。学习礼仪善交往,团结同学敬师长。主动帮助老弱残,孝顺长辈问暖寒。言行举止见精神,日日勤修成素养。
生命在你手中—— 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主题队会
一、课题导入
1、播放路面一连串因为不安注意交通安全而导致的悲剧,教师讲述: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们大地球母亲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
2、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息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隐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同学们你想说什么呢?
3、教师小结:面对这一幕幕悲剧,我们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要求同学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讲授新课(24分钟)
(一)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及事故原因分析
(二)我国道路的车道划分、通行原则和路权
我国道路的车道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道三类。
(三)学生如何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安全乘车
●安全骑车
●安全走路
三、集体讨论(分组讨论、抢答)(10分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交通讯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红灯亮时行人该怎样?
3、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4、什么灯亮时才可以走?
5、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6、骑自行车要怎 样注意交通安全?
7、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同学们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意义。*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四、总结(5分钟)交通安全警句朗读:
饮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讲解
1、很多小商小贩在食品加工工程中使用地沟油,“过菜油”,“泔水油”。地沟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据介绍,国对食用油卫生质量均有相应的标准,对相关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那么,如果食用油中的有关成分含量超标,将会给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卫生部门食品卫生专对此作了详尽解释。
黄曲霉素:“泔水油”中剧毒的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动物长期低剂量摄入黄曲霉素,100%会患肝癌。黄曲霉素还可能引发胃腺癌、肾癌及、小肠等部位癌肿。
砷:属于重金属,如体内残留过量,将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
铅:重金属的一种,如体内吸收过量,会导致溶血,铅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此外,重复加工的泔水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甲苯丙醛和磷(来源于餐具洗涤剂)。人体一旦食用,将会破坏白血球、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2、苏丹红的危害
1、漂白剂
漂白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种类有氧化漂白及还原漂白两类,前者如双氧水,后者包括亚硫酸盐类等。
行业黑幕:(1)某厂用病死母猪肉做肉松,为改变肉制品的色泽,就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死猪肉变色。(2)某厂在制造椰果时,加入大量双氧水,使椰果晶莹透亮。(3)用氧化漂白剂掩盖肉类、海产的腐败变质外观。(4)将含甲醛成分的致癌的工业用品“吊白块”添加到米粉、腐竹等食品中去。
2、着色剂
3、防腐剂
行杀菌。某些腐竹、米面制品曾被揭发存在这种严重违法行为。
4、香精香料
能使食品增香的物质,如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调味液体香精、微胶囊粉末香精和拌和型粉末香精;按香型分为:奶类香精、甜橙香精、香芋香精等。
(二)学生讨论
1、那些小食品中有有害物质
2、小摊的食品为什么不能吃
3、今后应该怎样注意食品安全
(三)学生回答题
(四)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几天我们知道了,我们以前吃进多少有毒的食品,为了我们的健康,请远离有害食品。学校的食堂从原料,到加工都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一定不能随便到校外吃些不健康
第五篇:微生物的生长 教案
微生物的生长
教案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2、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识记)。
3、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
能力目标
1.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的图表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细菌生长曲线与种群生长曲线的对比,培养学生归纳与演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微生物的一般生长规律与种群的生长规律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教学重点】
(1)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
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知道了微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代谢,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微生物将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生长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呢,我们一般是如何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微生物的生长。【推进新课】
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微生物细胞体积的扩大与细胞数目的增多,由于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体积较小,个体质量较轻,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不易观察;同时由于微生物繁殖速度一般较快,因而通常以微生物的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那么,微生物的群体生长会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群体生长状况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假如有的话,这是怎样一种规律?研究这一规律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习目标一: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
教师分析:由于在自然环境下微生物群体生长受到非生物影响、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群体生长的状况多变而复杂,往往难以描述,因而,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状况的研究一般是置于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那么,我们如何来描述 细菌的生长曲线呢?
师生共同总结:从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开始到培养基中的细菌群体死亡的动态变化,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四个重要时期。
教师强调: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是种群内个体生长的一个频率统计,反应的是微生物种群概念上的数量变化特征,因而并非是该时期的所有个体均具有相应的特征。
教师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生长曲线是运用数学模型研究群体生长规律的一种方法。那么,我们一般是按怎样的标准来划分各区段的?具体而言,不同区段究竟蕴涵了怎样的生物学含义呢?
师生互动,教师利用投影,呈示下述表格,使学生明确需要研究的问题。
(1)调整期
细菌刚被接种到培养基上时,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的调整或适应的过程,一般不立即进行分离的情景,同时反映细菌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教师对调整期的时间、群体生长速率、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实践意义等方面的问题总结如下:
①时间:从细菌刚被接种到培养基上开始,到细菌开始进入快速分裂为止。②生长速率:几乎为零,细胞数目几乎不变。③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菌细胞体积增长较快。
④细胞的生理特点:细菌代谢活跃,是合成初级代谢产物量最多的时期;细菌细胞内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ATP及其他细胞成分,为下一阶段的细胞分裂作准备。
⑤影响该阶段长短的相关因素:
Ⅰ菌种:若把对数期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时,可相对缩短调整期;若把稳定期或其他时期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时,则调整期相对较长。
Ⅱ培养基:若培养基的理化性质与原先菌种的培养基比较相似,则调整期时间较短;若培养基的理化性质与原先菌种的培养基相差比较大,则调整期时间较长。
(2)对数期
学生分析观察、讨论: ①时间
教师提问:我们一般把哪一个阶段称为细菌群体生长的对数期呢?
学生回答:从细菌开始快速分裂开始,到培养基中细菌的群体数目不再增加,保持动态稳定为止。
②生长速率
教师提问:在细菌群体生长的对数期阶段,群体生长速率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速率最快,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可以用Bn总=Bn×2来描述。③细胞的形态结构 教师提问:那么,大多数细菌的细胞在这一阶段具有怎样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呢?
学生回答:形态特征最为稳定,细菌生理特征比较稳定,代谢旺盛,细菌细胞内各种组分,特别是核糖体数量剧增,此阶段的代谢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
④影响阶段长短的相关因素
教师提问:影响这一阶段时间长短的相关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Ⅰ菌种:该种细菌的遗传特性;
Ⅱ培养基:培养基的各种理化性质(如培养基化学成分与PH、T、氧气)是否适宜; Ⅲ温度: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速率,从而影响对数期的长短。
⑤造成该阶段特征的主要原因 学生讨论:略。
教师提问:从生态学角度来看,造成细菌群体生长的对数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略。
总结: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充分,空间充裕,种内斗争不剧烈;培养基中的PH、T、氧气等条件适宜,微生物新陈代谢旺盛,能量供应充足,培养基中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尚未开始积累;微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
⑥实践意义
教师讲述:这一阶段在生产实践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例如控制对数期。那么,为何要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控制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对数期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分析:以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而言,如果对数期过长,营养物质量消耗过多,会导致下一个阶段微生物积累的代谢产物减少;如果对数期过短,培养基中的菌体数目比较少,也会导致下一个阶段微生物积累的代谢产物减少。
(3)稳定期
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对稳定期的时间、群体生长速率、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总结如下:
①时间:从培养基中细菌的群体数目不再增加,保持动态稳定开始,到培养基中细菌群体数目开始减少为止。②生长速率:分裂速率相对对数期下降,死亡速率上升,细胞数目动态平衡,活细菌数目达到最高峰。
③细胞的形态结构:某些产芽孢细菌在这个时期开始产生芽孢。
细胞的生理特点:细菌细胞内开始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④影响该阶段长短的相关因素:菌种、培养基理化性质、温度等因素。⑤造成原因:
Ⅰ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在对数期被大量消耗,同时由于培养基中细菌的种群数目达到最你 大,种内斗争剧烈,导致个体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
Ⅱ因为微生物长时间代谢,导致培养基中的PH、T、氧气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微生物新陈代谢速率下降,能量供应不足,细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下降。
Ⅲ培养基中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开始积累,影响微生物生长。⑥实践意义——延长稳定期:
教师提问:为什么延长稳定期可以提高发酵工程的产量呢?生产中该如何来进行合理控制,以延长稳定期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Ⅰ进入稳定期以后,包括抗生素在内的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开始大量积累,如果适时补充营养物质,排出有害的代谢产物,则可延长稳定期,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Ⅱ延长稳定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办法。
在稳定期后,细菌群体生长将进入什么时期呢?(4)衰亡期
教师提问:什么叫衰亡期?
学生回答:在稳定期之后,随着培养的继续进行,细菌群体的死亡速率大于繁殖速率,培养基中细菌群体的数目开始急剧下降,这一阶段称为衰亡期。
教师提问:该时期的微生物群体、微生物细胞个体有怎样的特点?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
学生总结:
时间:从培养基中细菌的群体数据急剧减少开始,到培养基中细菌种群消亡为止。生长速率:死亡速率超过繁殖速率,导致培养基中细菌群体的活细胞数目不断下降。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出现了多种形态,甚至畸形。细胞的生理特点:有些细菌开始解体,释放出代谢产物。影响该阶段长短的相关因素:1菌种:产芽孢的细菌其芽孢比代谢活跃的营养细胞更易于存活。2培养基梨花性质、温度等因素
造成该阶段特征的原因:1.培养基中营养物质进一步被大量消耗,同时由于培养基中细菌的种内斗争进一步加剧,导致个体死亡率急剧上升,出生率急剧下降。
2.因为微生物长时间代谢,导致培养基中的PH、T、氧气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微生物
微生物新陈代谢速率下降,能量供应不足,细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下降 3.随着部分细菌细胞的裂解,培养基中一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影响微生物生长。
实践意义:延长衰亡期
通过补充营养和能源、中和环境毒性,可以减缓细胞死亡速率,延长细菌群体的存活时间。
学习目标二: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应用
1.酒精生产中,设法缩短调整期,控制对数期,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产量。2.医学上,要通过细菌染色来鉴定细菌,通常采用对数期的菌体,因为这一阶段的细菌细胞生理特征最稳定
3.工业上产生酵母,通常在稳定期收集菌体,因为这一时期菌体数目最大。学习目标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1.温度:
微生物生长最旺盛时的温度叫最适生长温度。
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超过最适生长温度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急剧下降,这是由于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2.pH:
超过最适pH范围以后,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等,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6.5~7.5,真菌的最适pH为5.0~6.0。3.氧:
环境中氧含量的状况,对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群体的生长,具有不同的影响。按照微生物对氧含量的要求可分为好氧型微生物、厌氧型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反馈练习】
1.(2004广东生物)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统计细菌的数目。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细菌的生长曲线。曲线中,细菌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A.衰亡期和调整期 B.调整期和稳定期 C.对数期和衰亡期 D.稳定期和对数期
2、(2005北京春理综)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____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之前处于____期,20h-40h处于_____期。(2)d呈现_______型增长,在100h-200h,d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_____。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___________。(A增多 B减少)
(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_________,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不足和__________的积累。
【答案】(1)J 调整 对数
(2)S 0(或零)B(或减小)
(3)降低(或减小)营养
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板书设计】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的的群体生长规律
1.调整期 2.对数期 3.稳定期 4.衰亡期
二、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应用
三、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1.温度 2.PH 3.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