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不土——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

时间:2019-05-15 01: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土不土——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土不土——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

第一篇:本土不土——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

本土不土

——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

【摘要】 客家本土艺术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紫金的花朝戏、客家山歌以及采茶戏和龙川杂技等,这些被誉为岭南四大奇葩,其中紫金的花朝戏还是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本土的文化艺术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把它引入课堂,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通过了解客家本土艺术,也有机会让学生参加一些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对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本土艺术的传承都具有很大的好处。

【关键词】客家 本土艺术 情感

一、利用客家本土艺术资源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之策略

客家艺术是以粤东,赣南,闽南一带的地方艺术,河源地处粤东,这里的客家山歌、客家服饰、客家围屋木雕、花朝戏等都具有很浓郁的地方色彩。有句话,“美术从它形成那天起就注入了人类的情感,美术教育也正是在情感价值中得到最大的发挥。”[1]就以情感而言,客家本土艺术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情感载体。尽管梵高的《星空》固然绚丽和震撼,莫高窟的雕塑固然宏伟瑰丽和精彩,但他们已是遥远的过去。而客家本土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眼前,这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美术欣赏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更能有效地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引导。同时,也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用心去体会、去感知本土不土的传统艺术美。

(一)利用客家本土资源细心观察发现美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美是教学的第一要义,让学生拥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美不在缺乏,而在发现。例如客家妇女的荷包,客家风情饰品荷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以前,客家人不仅用它作为装饰佩带在身上,还有辟秽除邪、防虫灭菌和芳香怡人的功效。客家荷包最早是青春女子传送恋情的信物,一件精美的荷包,倾注了客家女子的情感和心血,从样式的千变万化,到刺绣配色的大胆和谐,反映出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念和客家女子的审美情趣。可以说心灵手巧的客家女子就是河源的民间艺术家,它们大多是农民出身,没有教育背景,风里来雨里去,磨练了她们的意志,铸就了她们的品格。她们创作的源泉是来源于生活、来自耕作,是基于传统概念之上并结合自身经验的体现,造型、色彩、空间等美学评价体系在她们看来并不重要。在欣赏她们的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来自乡村的纯朴。有了这一层面的认识,学生就比较容易找到欣赏这些作品的着眼点,进而发现美。

(二)利用客家本土艺术资源营造情境感受美

客家本土艺术只能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读,而且只有将他们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例如在欣赏紫金花朝戏时,便能充分感受到客家人的善良,纯朴,幽默以及他们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积极奋发的精神。花朝戏的开始是在“咚咚锵锵”的一通闹台锣鼓敲过之后进入正题的,音乐声活泼得好似红红绿绿的碎花布头。一男一女分由舞台两侧登场,边唱边舞,走着八字一进一退。男的睹女方美貌,见色起意,又是送礼又是卖乖,一柄扇子抖、搓、按、抛,波浪似的扇花下抛过来的是发痒的心思;女的将计就计,照单全收,正反手8字帕花,耍得不紧不慢,圆熟中透着一股端正。颇似东北的二人转,事实上这个正是粤东客家人的稀有剧种“花朝戏”——服饰上没有三镶五滚、掐丝织锦,乐谱上没有让人追慕古风的曲牌,只有小曲小调理直气壮的市井气,正是这朴实无华的戏曲歌词表达着客家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奋发的精神,传递着以农耕为生的人们的朴质情感。“一切艺术的伟大目的都是作用于想象与情感。艺术的目的,既是否使精神得到愉快和满足”,[2]让学生真正理解花朝戏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润泽学生的情感,传承祖国的文明。

(三)利用客家本土艺术资源点石成金创造美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而创造美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3]在客家的一些民间艺术作品如客家围屋的柱雕、门神画、客家服饰上的图案等,造型简洁、夸张、概括,表现内容常常跨越时空,将不同属性的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超现实性。学生在欣赏评述、感知体验和创造中易于产生亲近感,容易引发其创造表现欲望,又能使他们在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中探究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图像,让本土的文化艺术在新的思想表现下能得到升华。

二、利用客家本土艺术资源建构人文主题式的美术综合课程之模式

构建美术综合课程的模式是需要广大教师通力合作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创设生动有趣的艺术情境,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连接,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欣赏、绘画、制作、交流、探索等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趣、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艺术情景中,在充满审美快乐的体验活动中,形成感知、欣赏、创造、表现、交流、合作、知识和技能等综合艺术能力,初步学会从综合艺术的角度去观察、了解、感悟身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表现自我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用综合艺术的意识看待世界、表现世界,激发对客家艺术的兴趣。在充分利用客家本土艺术资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人文主题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一)凝练导入主题

这一步骤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导入方式。1.谈话导入

以口头语言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或精练直白,或引人入胜,从而进入本课的人文主题,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一个人文主题的范围。

2.故事导入

根据我们所选编的教学内容中许多相关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民间传说,进入深入浅出的导读,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感知丰富主题

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充分感知人文主题,得到审美愉悦,达到审美教育。常用的方式有: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

(三)深华拓展主题

用表现与创作深化主题,以多种艺术的方式创作人文主题的艺术作品,来深 化拓展主题。主要方式有两种:画一画、做一做。

三、利用客家本土艺术资源实施美术综合课程的教学之策略

(一)艺术情境综合化,凸现审美教育

运用游戏、语言、音乐、画面、表演、多媒体等手法,综合运用多门艺术 的沟通与融合,以达成目标。同时,多种形式融合,创设综合艺术情境。

(二)表现创作个性化,凸现审美教育

关注学生的特有感受,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创作,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表现出一个独特的、个人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尝试用综合艺术的手法来表现或创作富有客家本土文化特色的美术作品,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和认识进行艺术欣赏或创造,抛弃常规,脱离一切因袭,最终发现适合自己个性表现的形式语言。

(三)参与客家文化艺术文化交流,开展各类艺术探究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当地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学习与交流。结合美术综合课程的实施,带动学生外出考察探究,培养学生关注客家文化,从本土的有特色的艺术作品中去感悟文化的多种表达方式,感悟艺术综合的奥秘。

实践表明,客家本土艺术资源走入课堂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学生的情感比以往更丰富,对审美情感的认识与表达呈现出更大的整体性。从客观上讲,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了学校美术教师与社会生活的亲密接触,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平台。

【注释】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英)雷诺兹言、杨身源编著.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3](美)罗恩菲德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第二篇:新疆本土美术教案

课程简介

美术学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美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均是它的主要内容,归属艺术学门类的二级学科。新疆民族民间美术归属于美术学,同时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相交叉的一门课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脊梁。而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部分,是历代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乃至国家传统文化受到了挑战,在面临保持文化多元化和文化生态平衡的语境里,怎样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新疆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流要冲,地域幅员辽阔,独特的人文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传播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多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宗教的相互影响,深深地渗透在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中,形成新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美术。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蕴藏量丰富且种类繁多。本课程以绚丽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为对象,将新疆美术资源置于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宏观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分析,充分揭示新疆民族民间美术在世界民族艺术史中的应有地位与文化价值,同时以艺术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考察、诠释新疆民族民间美术中所涵括的文化传承主旨,同时也注意研究其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造型规律。“新疆民族民间美术概论” 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全面了解新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增强我们对新疆历史文化和当地知识的认识;二是学习民俗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新疆民俗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掌握一些从事民俗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民族民间美术的基本理论及其包括民间工艺在内的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课程它以新疆本地区的美术资源为依托,展现西域艺术的独特风貌,揭示丝绸之路文明新疆地区的丰富内涵。丰富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内容,增进有益的篇章。专门开设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的课程在国内各院校尚属首创。本课程将授课内容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增强各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与了解、维护新疆和谐与稳定联系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疆经济与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民族民间美术是一门新疆社会和谐和经济建设需要的课程,是了解目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备课程,是增强各民族相互了解和交流的课程,也是广大中外青年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课程。本课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应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是美术学研究生课程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第一讲

民间美术的概念和涵盖范围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要求及目的: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和主要涵盖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民间美术的概念;掌握新疆民间美术的的现状,学习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的涵盖范围

教学内容: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

二、民间美术的涵盖范围

三、新疆民间美术的现状

四、学习新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

(一)开发、利用独特多彩、富有创造力的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二)学习新疆民间美术是现代工业社会新疆本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学习新疆民间美术对现代设计有重要启示

思考题

1、什么是民间美术?

2、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讲

新疆的岩画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要求及目的:掌握运用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西域岩画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的主题及与内地岩画的不同和相同点。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域岩画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怎样看待新疆的各种主题的岩画;怎样看待西域岩画的艺术风格

教学内容:

一、岩画的种类

二、岩画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说法

三、我国新疆岩画的分布

四、西域岩画的主要内容

五、西域岩画的艺术风格

思考题

1、西域岩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西域岩画于中国内地岩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怎样看待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介入新疆岩画的研究?

4、西域岩画的艺术风格有哪些?

第三讲

新疆石雕艺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要求及目的:鹿石是原始先民创造的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雕刻艺术。鹿石的概念,鹿石的分布,鹿石是欧亚草原普遍的文化遗存,新疆发现的鹿石时代和族属,鹿石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鹿石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新疆发现的鹿石时代和族属。

教学内容:

一、神奇的鹿石雕刻

(一)什么是鹿石

鹿石是原始先民创造的一种独特而神秘的雕刻艺术。

(二)鹿石的分布

(三)新疆发现的鹿石时代和族属

(四)鹿石的文化内涵

思考题

1、什么是鹿石?

2、新疆鹿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对于鹿石文化的时代和族属,目前学术界有哪些主要观点。

4、鹿石文化有哪些内涵。

第三讲

新疆石雕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疆境内的石人雕像遍布阿尔泰山,伊犁河谷和天山北部、东部广大地区。石人雕像在新疆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阿勒泰地区,其次是天山北部伊犁地区、博乐、塔城及东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阜康、吉木萨尔、奇台、巴里坤等地。草原石人体现出的文化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疆石人分布及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草原石人的时代及族属。草原石人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征。

教学内容:

二、怪异的石人雕刻

新疆境内的石人雕像遍布阿尔泰山,伊犁河谷和天山北部、东部广大地区。

(一)藏匿深山草原的石人

1.阿勒泰石人雕像

2.伊犁石人雕像

伊犁地区石人雕像,主要集中在昭苏县境内。

3.博尔塔拉和塔城石人雕像

4.东部天山石人雕像

(二)草原部落人像写真

思考题

1、新疆草原石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新疆草原石人的主要特征?

3、草原石人如何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征?

第四讲

新疆陶器艺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疆陶器发现的大致时间,新疆彩陶的历史分布,陶器的造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疆彩陶的造型 教学难点:新疆彩陶与内地彩陶的对比

教学内容:

一、新疆陶器的历史

(一)新疆陶器发现的大致时间

(二)新疆彩陶的历史分布

(三)陶器的造型

思考题

1、新疆彩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新疆彩陶的主要特征?

3、新疆彩陶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四讲

新疆的陶器艺术

(二)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疆陶器的种类,新疆陶器的装饰方法,新疆陶器的主要用途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疆陶器的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新疆陶器的装饰特点

三、教学内容:

二、依据使用价值,现在陶器的种类

(一)大型容器

(二)中型容器

(三)小型容器

四、思考题

1、新疆陶器依据使用价值,划分为几类?

2、新疆小型陶器主要用途?

第五讲 新疆佛教美术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佛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主要包括佛塔、佛寺、石窟建筑、佛像雕塑、佛教故事绘画等造型艺术,以及佛教音乐和舞蹈,佛教戏剧和文学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佛教艺术的主要形式

教学难点:佛教在西域的传播

教学内容:

一、佛教的产生和传入中国

(一)佛教的产生

(二)佛教的传入中国

二、扣动心扉的艺术形式

思考题

1、佛教是怎样产生的?

2、佛教在西域早期的传播情况。

3、佛教艺术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第五讲 新疆佛教美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龟兹石窟群及石窟造型艺术的类型,龟兹佛教壁画体系,龟兹佛教壁画的种类、龟兹佛教壁画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龟兹佛教壁画体系;龟兹佛教壁画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龟兹佛教壁画体系;如何认识键陀罗艺术对西域佛教壁画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三、龟兹石窟群及石窟造型艺术的类型

(一)龟兹石窟群

(二)石窟造型艺术是宣扬佛教的基本思想的场所

(三)龟兹石窟群的基本类型

四、龟兹佛教壁画的艺术风格

(一)龟兹佛教壁画体系

(二)龟兹佛教壁画的种类

(三)龟兹佛教壁画艺术风格

五、龟兹石窟艺术历史地位

(一)公元4—6世纪克孜尔(龟兹)壁画的基本状况

(二)其他文明区域的造型艺术概况

(三)东西绘画与龟兹壁画之特点及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地位

思考题

1、简述龟兹石窟群及石窟造型艺术的类型。

2、龟兹佛教壁画形成怎样的体系?

3、龟兹佛教壁画的种类有哪些?

4、龟兹佛教壁画艺术风格是什么?

第六讲

伊斯兰建筑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疆是一个多种宗教传播、发展、并存的特殊地区。祆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佛教、萨满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新疆都留下了众多的宗教遗迹和宗教建筑。在天山南北,凡穆斯林聚居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按规模和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普通清真寺,加满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三种造型与风格,即土木、砖混结构的维吾尔族式装饰造型与风格,传统木质结构的中原殿宇式装饰造型与风格,使用现代综合材料方式的装饰造型与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疆伊斯兰建筑中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疆伊斯兰建筑中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

教学内容:

一、清真寺建筑

(一)南疆清真寺建筑

1、喀什艾提尕尔大寺

2、叶城加满清真寺

3、阿克苏买吾拉·乃姆清真寺

4、库车清真大寺

5、和田加满清真寺

6、于田艾提尕尔大清真寺

7、库尔勒加满清真大寺

8、库尔勒英霞路清真寺

9、阿图什大清真寺

(二)北疆清真寺建筑

1、乌鲁木齐汗腾格里清真寺

2、乌鲁木齐陕西清真大寺

3、伊宁拜图拉清真寺

4、伊宁花寺

(三)东疆清真寺建筑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新疆伊斯兰建筑中体现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

2、新疆的典型清真寺建筑有哪些?

第六讲 伊斯兰建筑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麻扎建筑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麻扎建筑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麻扎建筑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

二、麻扎建筑

1、阿帕·霍加麻扎

2.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扎

3.马赫穆德·喀什噶里麻扎

4.莎车县阿勒屯麻扎

5、哈密回王陵

思考题

1、什么是麻扎建筑?

2、麻扎建筑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第七讲 伊斯兰建筑的装饰

教学目的和要求:

新疆木雕装饰的处理方式,平绘的种类,釉面装饰的种类;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装饰,拼砖花装饰。

新疆的拼砖花装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疆建筑装饰的特点;新疆的拼砖花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新疆建筑装饰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木雕

二、平绘

三、琉璃釉面花砖装饰

四、石膏花装饰

五、拼砖花装饰

思考题

1、新疆木雕的种类有哪些?

2、新疆平绘的种类有哪些?

3、新疆玻璃釉面装饰的种类有哪些?

4、什么是石膏花装饰?

5、新疆拼砖花装饰的方法有哪些?

第八讲 维吾尔族首饰文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维吾尔族首饰的历史发展概况及其类别,掌握相关文化和审美背景知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艺术角度了解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各个种类的造型特点;从文化角度了解与之相应的民俗和审美文化。

3.通过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找到激活民间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点,思考以一定形式的再创造,同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在民族习俗、信仰、审美观念等体系之下,充分理解维吾尔族首饰的文化内涵。2.掌握维吾尔族首饰特有的造型和纹样。

教学难点:能够掌握维吾尔族首饰的造型特点与民族审美文化的一定关联。

教学内容:

一、新疆古代文物中的首饰

1.首饰简介

2.新疆出土古代首饰

二、维吾尔族首饰的种类

1.耳环2.戒指3.头冠 4.手镯5.项链

三、维吾尔族首饰的造型与纹样

1.造型与纹样

2.维吾尔族首饰与审美文化

四、维吾尔民俗文化中的首饰

1.日常生活中的首饰文化

2.各类重大礼仪中的首饰文化

思考题

1.请列出维吾尔族首饰的分类。

2.维吾尔族首饰主要使用的纹样有哪些?

3.请阐述与首饰相关的1-2个民俗文化。

4.请对你喜欢的某一类维吾尔族首饰作出审美评述。

第九讲 西域纺织品艺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介绍西域文化多样性在纺织物上的体现,结合出土文物照片和其它文献资料分析各种古代纺织品的工艺特点,引导学生对织物的题材和形式、服装样式、纺织技术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了解新疆民间纺织品艺术的产生背景和渊源。并要求学生对于丝绸之路的缘起及其主干道、沿线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变迁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探讨西域纺织品的题材和形式、服装样式、纺织技术,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了解新疆民间纺织品艺术的产生背景和渊源。其中核心内容为:织物图案的题材、形式与色彩,西域服装与织物饰品样式,西域纺织工艺技术的发展。

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本土古代纺织品的艺术特色同丝路沿线其它古代文明相联系,在介绍西域纺织品的同时让学生对古代粟特、萨珊、印度、罗马等异域文化有所了解和区分。

教学内容:

西域文化多样性在纺织物上的体现

一、织物图案

(一)题材方面

1.文字图案形象

2.植物形象

3.珍禽异兽形象

4.异域神祇的形象

(二)形式方面

1.团花连环型骨架

2.几何型骨架

(三)色彩方面

二、服装样式

三、纺织技术

(一)轻薄丝织品的开发

(二)西方纬锦的传入

(三)手绘丝绸

思考题

1.区分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明的文化艺术特点?

2.西域文化多样性出现的原因?

3.西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4.古代西域纺织品的题材和形式、服装样式、纺织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是否存在?

第十讲 维吾尔族的头饰——花帽、皮帽、头巾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维吾尔族的服饰文化中头饰的基本概况,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及功能,简单了解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的制作工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维吾尔族的服饰文化中头饰中帽类及头巾的分类、功能与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维吾尔族各种头饰的特点

教学内容:

1.维吾尔族头饰概况

1)

历史

2)

种类

3)

功能

2.花帽

4)

花帽的基本造型

5)

花帽分类

6)

花帽制作工艺

3.吐马克(皮帽)

4.若麻勒(头巾)(romal)

四、思考题

1.维吾尔族头饰的种类?

2.维吾尔族头饰的功能?

3.维吾尔族花帽的造型特点?

第十一讲 哈萨克民间刺绣图案(花毡)

教学目的:

本课程立足于新疆,继承、挖掘和发扬新疆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和民间图案设置的特色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装饰画设计、基本概论及表现技法等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祖国文化艺术和新疆民族装饰的了解和研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整个课程中注入民族传统元素,将装饰画创作设计中以新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传统图案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创作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各种表现技法,将文化的精华吸入于自己的创作当中,创作出具有当代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形式美感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及技法的装饰性、实用性、工艺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一、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方法,结合收集民间工艺,及风土人情资料、整理、以便在创作、制作设计中运用及借鉴。

二、结合观摩国内外优秀作品赏析,了解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间装饰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规律以及装饰画各种表现手法及风格特点,教学重点侧重于在装饰画构思创作阶段,将收集的资料,再进行艺术构思。在其阶段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多吸收和借鉴民族元素,再进行重新组合构成创作。课堂示范,理论指导,组织练习构图、设色、制作为基本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

教学难点:在四周内完成不同内容,不同技法时,碰到最大的难点就是,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兴趣是最关键。民、汉学生的语言、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高低影响,涉及到每单元的进程,这些方面处理时要侧重于认真耐心地进行理论与示范辅导相结合,每堂课都要进行讲评、鼓励学习差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辅导、不同内容的作业一定要控制好、引导好是关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热情,丰富学生视野和专业修养为主,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一、概论

(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装饰

(三)装饰性

(四)装饰画

二、装饰画的概念

三、装饰画的特征

四、装饰画构成方法

1、对称与均衡

2、调和与对比

3、节奏和韵律

4、比例与均衡

五、装饰画的色彩运用

(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二)色彩的情感与象征

(三)装饰色彩的配置

六、装饰画的构图

七、装饰画各种表现技法(绘画的、工艺的)

八、装饰画的材料特点与制作

九、辅助内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装饰图案及作品赏析(主要民族、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族等)

作业要求:设计两幅不同风格,采用不同材质的装饰画。

材料:

1、纸面(水粉纸、高丽纸、皮宣纸等)尺寸规格大小全开(自选)

材料:木雕材质、泣德粉、瓷盘、珠珠、铜丝、及其它综合材料,寸规格大小全开(自选)

纸张及材料:平面绘画纸张材料(水彩纸、水粉纸、高丽纸、国画宣纸)尺寸规格大小全开(自选)

绘画工具:各种毛笔、水墨、水粉色、国画色、丙稀颜料

制作工具:各种雕刻刀、乳胶、强力胶等其它工具。

课外作业一幅(自选),尺寸及材料(纸面材料或工艺材料)半开。

第三篇: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

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语文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文化,让本土文化资源走进教材,又要在课外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将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本土的热情。

【关键词】本土文化;语文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认为语文学科应使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由此可见《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民族性。越是地方性的就越是民族性的,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性的。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巧用各个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生于斯长于斯的学生们,面对熟悉的家乡,也许并未能真正领略家乡之美。注重本土文化的培植和熏陶,能激发学生对家乡人文的热爱之情。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本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对课文的分析和对本土文化的分析联系起来,将本土文化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课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是校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可以将本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是来,同时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彰显本土文化的魅力。比如我校对七年级新生入学开展的校本教材以“爱”为主题的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本土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第一、二周,“爱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顾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让学生了解我们学校的尊师传统,了解老师的职业特征,引导他们熟悉本校师生故事,给老师写祝福语,使学生学会感恩,尊重老师,加深师生感情。

第三、四周,“爱家乡”,“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回味家乡,体味家乡的情与味;为家乡做宣传,向家乡表达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皮影戏”、“长面”、“百合”等极其蕴含家乡特色的文化,最终让每一位学生收获一份幸福的感动。

第五、六周,“爱同学”,“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要求每个学生为同学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并把它写下来,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第七、八周,“爱自己”,“不可逆转的是时间,不可侮辱的是人格”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懂得珍惜; ?儆谧约旱牟灰?轻易放弃;已经失去的留着回忆;想要得到的必须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好好爱自己。

第九、十周,“爱学校”,“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治天下之本也。”学生从步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学校的一位主人,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总之,我们要利用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课堂外的语文教学应着意融入本土文化

仅靠课堂融入本土文化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贯穿本土文化的教学。

1.编写本土文化读本,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便,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渗透本土文化

学校课题组在2010年编写了《我爱我乡》,并推荐给学生,学生非常欢迎。该读本分为“皮影戏”、“百合文化”、“园子长面”、“园子史话”、“北山罐罐茶”、“北山窑洞”等几个方面,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形式灵活,特色突出,深得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喜爱。

2.校园、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渗入本土文化

比如每班可以以弘扬本土文化为主题办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耳濡目染,让本土文化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3.利用手抄报、广播站等宣传本土文化

手抄报可以成为开展本土文化教育的阵地,有利于展示老师、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我校的广播站每期开播“本土文化”专版,专门播报学生关于本土文化的习作,采风收集的本土谚语、谜语、格言、对联、诗歌,以及老师们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

4.其他各种形式的渗透

比如我们组织了实验学生参加了“本土文化教育读本朗读比赛”,由此,在全校掀起了一股读“读本”、读文化书籍的浪潮;我校多次组织了“本土文化手抄报、剪贴报”评比活动;组织了“我心中的本土文化”习作竞赛;组织学生开展了书法比赛,要求书写的内容为“我爱我乡”上的美文……

四、思考与总结

1.找准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

发掘、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使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使课程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让孩子们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2.明确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目标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纲要》的基本精神,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其次,校本课程必须是学校、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价值追求的课程。

开发特色园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当地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土特产等,培养幼儿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学习多途径收集信息的方法,养成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参与活动的乐趣,使他们能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乡土资源的认识。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在课程研究过程中,作为课程开发者的教师应该时时自问:课程目标是否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考虑到了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课程内容是否与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匹配,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自主探索等。

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巧用本土文化,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感悟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土文化源自身边,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如果能结合本土文化的核心要素,引导学生走进它们,就可以把他们带向更深远、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第四篇:本土旅游资源融入导游教学

本土旅游资源融入导游教学

《导游基础知识》是浙江省旅游局主编的导游考证教材,它融合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理、宗教、建筑等旅游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专业教学模式更注重应用性和实效性,并以此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使学生在了解当前旅游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的同时,有效获得参与实际工作岗位后的知识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依托学校地处朱家尖国家级旅游风景区的地域优势,将教材内容与本土旅游资源相结合,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本土资源的进行整理、挖掘、讲解,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以形成专业实践能力。

本土旅游资源的课程价值特征

本土旅游资源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具有深远意义。

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朱家尖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在旅游专业教学中,我们将教材内容和本地资源有机融入,深度拓展,让学生感到文化就在身边,化无形为有形。

具有热爱家乡、热爱专业的德育功能 学生在完成搜集、整编当地旅游资源的学习任务过程中,通过查找文献、实地体验和调研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浓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情操,激发了热爱家乡、热爱本专业的情感,增强了对旅游业的强大使命感和责任感。

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在搜集和整编朱家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当地历史、民俗和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乡土文化。在《导游基础知识》教材的民俗风情,我们就制作了《朱家尖民俗资源》这一专题板块,学生分组作了“渔业、农业”“婚礼”“节令习俗”及“造船”“剪纸”等传统工艺协作作业,全面展示了朱家尖的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相比较,既有亲切感,又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在接受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浸染与濡化中,唤起自豪感,同时也深感肩负继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组织形式及内容

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气氛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采用观看专题片、实物展示、学生PPT展示、情境演示等多种方式,融入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可以有效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例如:在学习饮食文化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特别学会某道菜肴进行推荐展示,结束后做成专辑《舌尖上的普陀――十大风味海鲜美食及鱼类民谣篇》。学生在课堂展示时,拿出生动直观的图片,讲解通俗幽默,以及用舟山方言演练的鱼类民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延伸到本地菜肴知识并学会推销,这恰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职业能力。

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夯实拓展专业知识 在实践探索环节,主要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置实训项目任务。学生们通过对本地的朱家尖旅游景区考察、调研,完成了项目任务,夯实和拓展了所学专业知识。

参与本地节庆活动,促进培育三维目标 朱家尖是著名旅游胜地,节庆活动众多,利用假期让学生作为义工参与本地节庆活动,促进学生培育三维目标。比如大型的朱家尖沙雕节活动,事先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要求了解朱家尖南沙景区,写好导游词;熟悉南沙景区线路、了解沙雕雕刻艺术和工艺品等;在节庆活动期间,学生义务为游客进行讲解服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开发校本教材,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朱家尖丰富的旅游资源,师生共同探索开发《朱家尖旅游一本通》校本课程,以此为任务载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个具体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本土资源进行整编,挖掘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

学生的专业品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利用有效的本土旅游资源,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共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通过整理和挖掘地方旅游资源,深化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推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在进行地方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中,能够考虑到朱家尖本土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本地地理、历史概况、旅游资源分布及介绍等多角度着眼,打开地方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就很有可能成功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在教材和本土旅游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不断学习提升;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五篇: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

《民族幼儿园本土艺术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天祝县幼儿园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接纳、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是来自于新《纲要》的“心声”。本土艺术是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特色最浓、流传最广、价值最高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功能既能实用又能教化,它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本土民族文化,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幼儿教育被称为是根的教育,作为幼儿园理应弘扬民族艺术文化,营造温馨良好的环境,培育出民族艺术修养较强的新苗。

二、课题的界定:家乡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也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本土的特产、本土的名胜、本土的饮食文化、本土的服饰文化都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从而让幼儿对家乡文化乃至祖国文化有一种自豪感。幼儿园可进行的本土艺术教育包括藏语、藏族舞蹈、藏族歌曲、服饰、藏族礼仪及藏族民间游戏

等。

三、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藏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洽,萌发幼儿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为幼儿从小形成民族认同感奠定基础。

②.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师民族素养,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实现幼儿和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

③.挖掘适合幼儿发展的本土艺术资源,探索藏族本土艺术资源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开发利用,从而为幼儿园艺术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及操作原则:

(一)、研究内容:座落在高原新城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幼儿园是以藏族幼儿为主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幼儿园,2002晋升为甘肃省一类幼儿园后始终以努力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教学为出发点,全面开展本土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课题的具体过程中,首先要对本土艺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使之成为适合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土文化资源。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体现浓郁的藏族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同时要合理地利用地区资源,将藏族本土艺术课程资源与幼儿园艺术活动相结合,创设有藏汉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

1、藏族民间音乐、歌舞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A、通过欣赏悠扬、流畅、激昂的藏族歌舞,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B、培养幼儿对藏族音乐、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C、通过学习藏族歌舞,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促进其艺术能力的发展。

2、藏民族工艺美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A、通过欣赏藏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萌发幼儿喜爱工艺美术作品的情感,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B、在艺术领域活动中,帮助幼儿学习绘画和制作具有藏族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操作原则:

1、方向性原则:这是实现民族文化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为幼儿选取积极向上的、美好的内容作为艺术教育的实施领域,力求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想效果。

2、整合性原则:各领域相互渗透,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达到和谐统一,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3、情趣性原则: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充满情趣的本土艺术教育活动中陶冶情趣,激发幼儿对藏族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4、发展性原则:在具体实施本土艺术教育活动时,以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全面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对本土艺术资源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与挖掘。

2、访谈调查法。通过找出我园在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本土艺术资源在我园艺术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现状,并对其进

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及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3、行动研究法。选定重点实验班进行课题研究实施,通过教师对本土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内容进行分类,探讨艺术教育活动中藏汉文化融合的最佳切合点,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本土艺术教育之花长期绽放的美好愿望。

六、课题研究状况。

幼儿教育在幼教界民间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民间艺术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等等。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幼儿园开设本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课程,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素质教育中本土艺术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保留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培养幼儿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总之,本土艺术文化在我园的教育教学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组,选择和确定实验班。

②、培训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利用教育资源的意识及能力,掌握研究的方向,明确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题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阶段:

①、了解教师、家长、幼儿对本土艺术文化转化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认识水平、资源利用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②、课题组内部明确分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各负其责,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③、收集和筛选藏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将实施方案转化为教育过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使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

3、总结阶段

①、撰写终端性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②、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案例、反思等。

八、课题组成员

1、课题组负责人:马珍秀

2、课题组主要成员:吴瑞娜、张尕照吉、张淑琴、闫登梅、郭登梅、牛莹、林岚、张金兰、罗红梅、阿永花、乔吉花。

下载本土不土——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土不土——浅谈客家本土艺术如何走向美术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发掘本土文化教育功能——下车中学客家文化育人

    大力发掘本土文化教育功能 ——和平县下车中学客家文化育人纪实 在践行文化育人过程中,下车镇下车中学独辟蹊径,立足客家文化,大力挖掘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发挥其积极地教育功能,......

    美术教学中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美术课堂应融入乡土文化的研究 陈小成 2014年5月 【摘要】:中国是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本地区和民族......

    让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让本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从一节语文课说起 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管仲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各地区都蕴藏着......

    浅谈本土民族民间美术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浅谈本土民族民间美术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榕江县民族中学李学辉 邮编557200 摘要:本土民族民间美术是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本土的各族人民所创造的,是地地道道的乡土文化,它以美化......

    本土美术教案七彩葫芦(共五则范文)

    本土美术课程 奶瓶创意七彩葫芦制作 一、 使用本土材料: 废旧爽歪歪瓶子 二、 所需工具: 水粉、水粉笔 三、 基本制作步骤: 1、 将爽歪歪瓶子上的包装纸减掉。 2、 将不同颜色......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定稿)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融入写作教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和长期形成的能代表大多数人民利......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联系单位:云南省华宁县宁州镇葫芦冲小学 联系教师:孔 蕾 联系电话:***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摘要】:本土......

    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云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公开课活动教案 时 间:2012年1月4日 班 级:大班 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 授课教师:赵芸琳 公开课活动教案 时间:2012年1月4日 班级:大班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