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时间:2019-05-15 01:5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第一篇: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持续质量改进 的研究与实践

——“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一、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临床医生的培养既要注重基础理论, 更要注重临床综合技能”;“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以及“中国医学教育标准”更是对医学教育实施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出口的质量都提出了纲领性的建议与客观化的标准,而临床实践技能的标准与质量更是医学教育尤其临床医学教育的核心环节。教育部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反复强调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全力打造的系统质量工程的建设更是指导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我们实现有发展潜能、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点。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现状与挑战

目前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使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1.临床实践整体水平的下滑趋势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我国《执业医师法》等医疗法律法规的健全、医疗市场的规范、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局限性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标准日益增长的需求引发的医患矛盾都使得临床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实践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的冲击,医学生实践的机会逐年减少;医学生在有限的见实习时间内难以全面见到需要学习的病例,更难在临床实践中完成相应的操作训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实际价值也在逐年减少;我们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安排常常因为没有相应的政策法律的保护而呈现出不确定性,医学生因为过多地依靠讲课、观摩而无法真正获得与临床各项操作有关的技能,使得临床实践呈现弱化和下降的趋势,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显露。

2.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盲点

目前,临床教学改革的主流—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等,都对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各级教学人员对临床技能实践这一医学教育的核心环节的改革关注不够,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出现与整体教学改革的不匹配性。

3.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作用的单一性

目前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均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为了缓解临床技能实践面临的困境,各医学院校纷纷加强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的建设, 但是,大多数实验室的功能停留在弥补临床不能完成的实践训练上,而如何借助这个平台建设科学规范的临床模拟技能训练体系、如何与临床实践融合思考不足。在模拟技能训练过程中,没有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全面的评价,无法实现模拟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模拟技能实践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没有全面的总结评价与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使培养目标的实现出现虚化现象。

4.临床技能训练体系的不完整性

经过长期的临床教学改革,临床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总学时在明显下降,临床实践的比例在日益增长,但是我们临床技能训练的模式仍停留在阶段性与专业化层面上,缺乏临床阶段实践技能综合体系,缺乏临床实践与模拟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缺乏临床技能实践每一个环节质量的标准化。

二、顶层设计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教学工作紧紧围绕二十一世纪一流的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高能力、高质量这个核心,继续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教学改革,贯彻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整合优秀的教学及教师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强化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综合素质能力、终身学习与实践能力、多种发展潜质以及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创新的理念对临床技能实践进行顶层设计,探索新形势下“预习—模拟—临床”临床循环实践新模式,建立临床技能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客观化的评价体系,科学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全程的质量监控,将临床技能实践体系融入临床专业课程体系,实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1.顶层设计临床实践体系的理念

临床实践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临床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是科学化的并体现专业特点的,紧密贴近临床实践实景,能够覆盖临床医学教育技能训练全过程,实现临床实践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2.顶层设计临床技能课程设置模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建立以综合素质提高为基础的三系合一课程体系,包括以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蓝本的临床医学教育专业体系,涵盖培训、考核、认证三大体系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以及以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的职业精神实践体系,专业课程体系:职业精神课程体系:临床技能实践体系的比例为1:0.8:5,大大加强了以学生临床实践的能力。建立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体系,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3.顶层设计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创新的理念对临床技能实践进行顶层设计,探索新形势下“预习—模拟—临床”临床循环实践新模式,建立临床技能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客观化的评价体系,科学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全程的质量监控,将临床技能实践体系融入临床专业课程体系,实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有完善的临床技能训练综合培训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门诊实践、床旁实践、社区实践等多种平台,建立了以临床技能实践为主,以模拟技能训练为辅的新的架构,两个模块环环相扣,互相交叉,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目前已开设各种临床技能模拟训练120余种。根据这些训练所适合的人员,将其归纳为三个模块,包括: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模块、临床专业技能模拟训练模块和临床综合技能模拟训练模块。这些技能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耳鼻喉科、急救、护理等学科在临床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技能。

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中心,将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三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这个培养体系有以下特点:针对医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其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的有明确培训要求与认证标准,针对每项临床技能的培训流程采用阶段学习、阶段认证的制度,通过认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确保教学质量与患者利益。整个培训流程要经过:理论学习→理论考核认证→模拟训练→考核认证→临床见习→考核认证→临床实习→考核认证。这种培训模式是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但培训的流程是相同的,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将为医学生创建一个覆盖临床医学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教学环境,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临床技能评估体系以及临床技能认证体系。建立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 “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临床技能循环实践新模式,贯穿全学程,部分解决目前医学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包括:

(1)基于网络的临床技能相关的理论学习教学平台与测试题库建设

在我院前期基于网络的助学助教系统基础上(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完善硬件建设,同时针对开展的培训项目,完善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与考核测试题目,这些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料,是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的必要补充。

(2)建立模拟技能教学的培训、考核、认证三大体系 我们将制定每种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的具体培训方法、操作要求、需要的学时、考核的标准,它将包括针对每种技能的制作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介绍和考核标准。同时通过以下途径,完善、验证我们建立的培训、考核、认证体系。

① 通过学生分组接受技能模拟训练学习,与传统方式的教学对比,观察学生模拟技能近期与远期学习效果,分析如何通过模拟训练,真正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确定我们的培训方法真实有效。

② 摸索各项训练的学习曲线,确定每项模拟训练所需要的最佳培训时间与次数,使模拟训练用最短的时间达到其最佳效果,指导培训课程的安排与设计。

③ 通过针对接受模拟/虚拟的技能训练学习学生的反复测试,确定我们考核标准的信度与效度

(3)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体系与临床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模拟训练是临床技能学习的有效手段,是临床实践前的预演练,有助于医疗安全,有利于保护患者利益,但它不能代替临床实践。在确定其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重要地位,并发挥它的最大作用,最终回归床旁实践。

4.顶层设计并建设临床实践培训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广泛借鉴国内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先进设计理念,启动了现代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与模拟教学医院的建设,该中心建设体现示教、操作训练、考核、科研、评估五大功能,涉及临床所有专业,符合从基础到专业再到综合技能的培养过程。

5.顶层设计临床网络教学环境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是以“医学临床教学示范工程”为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医学临床教学模式的改进,在互联网上实现了自主学习、教学素材采集整理、教学效果考核及教学质量评估等功能,从而在医学临床教学领域中创新性的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和渠道,补充临床实践的不足。

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包括“基于网络环境的医学临床助学助教系统”、“医学临床教学素材采集系统”、“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临床医学网络模拟面试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6.全程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实施监控系统

教学质量实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系统(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应用网络技术,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全程、全员、实时评估的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估理念。不仅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生产实习、案例讨论等一切教学活动的教学质量实行量化、客观化及系统化地评估,而且也对教学改革实施的全过程与终期结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监控与评价。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教学管理新模式,使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7.可持续发展的临床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整体评价中,教师的理念、教师的临床操作标准化问题、教师临床能力的考核、现代临床技能实验室教学功能的体现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建立教师队伍长效发展机制,其中包括系统教师培训计划、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政策等等,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临床技能竞赛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文件)的总体规划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8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9‟7号文件)的具体要求,为加强医学生临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第一、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取得了巨大成功,教育部林蕙青部长助理,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教育教育部高教司石鹏建副司长,卫生部医管司周军副司长以及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都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分为全国六大分赛区的初赛与北京的总决赛,全国112所高等医学院校领导对此次竞赛给予高度重视和广泛的支持,广大教师和医学生根据竞赛的要求,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重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系统、严谨、规范的训练和选拔。广覆盖,多参与、勤训练已经成为此次竞赛最大的特点,为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增添了新的元素与动力。每一所参赛院校都在竞赛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训练中的不足,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规划未来的临床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竞赛的结果被逐渐淡化,而对临床技能实践的重视以及临床技能训练体系标准化的建设上升为主导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中临床技能训练,持续改进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形成的一种新的共识。从第一届的19所医学院校的参加到第二届覆盖全国高等西医医学院校94%的112所院校的广泛参与,将第一届的导向变成了成功的实践:

(1)重新确立了临床技能训练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启动临床医学教育教学示范工程。

(3)建立科学化标准化临床技能训练体系,规范临床模拟辅助教具的标准。

(4)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5)实现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持续发展。

(6)使长期以来日渐弱化的临床实践重新回归到质量保障体系下的培养轨道。

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是塑造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途径,也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探讨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学生临床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职业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医学教育研究与改革的趋势,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的必然。我们任重而道远,期待医学教育发展的春天。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探索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探索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教研师训中心 杨彬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力图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内容、评价的构建机制。作者组织调查研究,开展各类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举行专题研讨活动,指导基层学校开展县级现代远程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确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模式、内容、评价的一套运行方式,培养了一批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研究的骨干教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技能培训 信息素养

对于绝大多数处于21世纪的人来说,对“信息”这个名词是比较熟悉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信息。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获取、判断、运用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如果各门学科的教师不能在各个不同的年级水平上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功地结合到教学中去,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以至无法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信息素养亦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县2005年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已达442万元,硬件、软件的配备已经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但投资效益并不明显,其瓶颈就在于教师培训的滞后,尤其是学科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滞后。我们一直讲信息化过程中软硬件投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实际上最大的软肋在教师培训,这比硬件投入更直接,教师专业准备不足,势必造成投资效益的低下。因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作者通过近四年的研究、实践,从开展教师以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出发,多方法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理论探讨和实践模式研究,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结合,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所支撑的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新模式,研究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和促进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法,并在研究行动中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之成为21世纪合格的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一、探索符合我县特点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培训模式

(一)任务驱动,学用结合的培训模式(适合多学科教师的集中培训)

对教师培训也讲究“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员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强调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员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来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体的做法是:

(1)划分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为了培养学员的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根据学员已有的技术水平与各人的特长将分成组,并在开班典礼上宣布:如果小组中任何一位学员无法通过最终考核,则该小组的所有组员均不能通过考核。对各组任命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内的生活、卫生、考勤等问题进行统筹与分工,由班长对此统一进行登记,记入考核成绩。

(2)明确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学员们初进实验室时,放在他们面前的是“裸机”以及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操作系统。培训结束后,每组完成一个教学设计和课件,并借班上一节课,课后指导教师与其它组进行评价,提出改进见意。

(3)开设课程,学员自愿参加

按教学计划开足课程,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果自己认为能通过最终考核还可以申请免修。

(4)团结协作,以交流促提高

听完一门课程后,各小组可以一起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组内、组与组之间都允许进行充分的交流,授课的教师也一起参与讨论,以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直到每位学员完成任务为止。通过这种交流与碰撞,学员迅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同时,他们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三个人一起学比一个人学要快;三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比一个人做要方便。

(5)逐一严格考核,巩固学习成果

修完一门课程后,就对全体学员进行逐一考核,如小组内一人考核不过关,该小组则全体不及格,需重新学习。

(二)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行动研究培训模式(适合单学科教师集中培训)

将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教学思想以及学科知识的培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信息技术。就可开始一边学习信息技术,一边应用信息技术(即“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再不断发现不足,逐渐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课题组要根据受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与应用的当前需求与学科教学中的实

际问题,设计一些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学科主题,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专家引导=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行动研究。具体的做法是:

(1)按学科特点,讲授相关软件

语文: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汉字转拼音、学科符号王

英语: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

数学: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几何画板、学科符号王

物理: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

化学: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

生物:声音编辑软件、影视编辑软件、学科符号王

(2)培训者设计一些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学科主题

培训者要深入了解受训者的教学问题与需求,这是设计合适任务的前提与关键,针对性不强的任务设计不能引起受训教师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受训者的实际能力,更不能解决受训者的实际问题,所以,培训者与受训教师的协作与交流是必要的。具体任务的设计可以借鉴Intel公司正在推广的“Intel未来教育”培训时的任务设计方法:“Intel未来教育”培训时不寻求给受训教师很多时间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一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在具体任务中来消化这种方法,从培训一开始就要求受训教师以本学科内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解决一个自身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在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时,要根据培训内容的层次性和培训对象的复杂性,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参训对象学习的兴趣,增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受训教师在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互相交流完成教学设计

接受任务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授课的教师也一起参与讨论,以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直到每位学员完成任务为止。通过这种交流与碰撞,学员迅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逐一考核,巩固学习成果

所有课程修完以后,对全体学员进行逐一考核。考核方法可多种,如写一份教学设计、完成一件课的课件、上一节信息技术的示范课、对培训的反思等。

(三)研修一体化的渐进式网络教学模式(适合能上互联网的学校,学员带着任务巩固和发展学习的成果)

教师每2周集中培训1天,时间为10周108学时,培训形式包括讲授、自学与讨论、做中学活动。在两次集中培训之间布置辐射和课堂实践的后续活动,通过网络为后续活动提供在线课程和课程资源来支持学员的学习。应用网络作为交互工具,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的全部活动在网上发布,并开辟专题论坛。培训还强调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课件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把教师培训、教师研究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三者结合,形成基于网络的新型专业发展模式。培训大致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

1.确定培训主题

我们基本上每月安排一个培训主题,并在学科网站的论坛上进行公布,一个月的培训活动就围绕该主题展开。

2.组织理论学习

为每一个专题收集相应的理论资料,通过E-mail分发给每一位参训教师,要求他们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资料进行全面的预学。

3.设计教学片段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要求每位参加培训的教师结合所学理论对指定的教学内容设计两个以上的教学片段,发布到网站的“网上教研”论坛中。教师们可以在论坛中对各种教学片段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网上交流氛围。

4.组织教学实践

在前面的基础上推选出两位教师,选择同样的教学内容,结合研究专题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所有的教师集中观摩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并用摄像机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5.开展交互式评课

交互式评课由教研员主持,两名执教者担任嘉宾,采用谈话的形式。先组织所有教师围坐在一起再次观看教学录像,并就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协作以及两位执教者对专题内容的理解、把握和体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平等、充分的交流。交互式评课注重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对话氛围,以执教者的课堂教学过程为“靶子”,紧紧围绕研究主题,以引导教师积极地进行思想碰撞、深刻反思教学实践为主要目的,不以形成某种定论为最终目标。

6.网上交流

由于交互式评课的时间非常有限,交流不一定能深入,发言的面也不一定广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网上教研”论坛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每次进行交互式评课后发起有关专题研究的讨论,组织学科教师在论坛里进行充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网上教研,既加深了对各个专题的认识,又慢慢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辩论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每位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以课研究驱动学习的自主探究模式

要求教师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参加报告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可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方法。实行“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最好办法。大致通过以下步骤来展开:

1.课题组确定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纳入县级课题规划。

2.课题立项后,有的放矢地对立项课题的研究者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的专题培训.

3.个别辅导或在论坛、网站上答疑,解决、指导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在课题结题时,评出“精品课题”和“示范课题”,这样力图“以点带面”,以对立项课题的培训和支持带动全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

二、培训方式策略──四要+四宜

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本身与现代教育技术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例如,主讲者在讲台上大谈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以及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他的满堂灌、“人灌”加“机灌”的讲课方式却不知不觉地暴露出来,而全然不顾听讲人的状态,更没有任何互动的措施。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身教重于言教。如何在培训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使教师从培训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是值得每一位主讲者深思的。

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性别、学科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培训。我们总结出培训班的“四要四宜”:一要控制讲课节奏,宜慢不宜快;二要照顾到面,宜浅不宜深;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少讲多练;四要主讲与助教相结合,宜多配辅导老师。从培训后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我们的讲课和辅导是完全认可的,以后培训班还需增加实践时间和更多的操作指导。

三、培训时间策略──短期+论坛

考虑到教师平时又要上课,还要搞科研等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讲课时间,同期开设几个培训班是十分必要的,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保证教师尽可能不缺课。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时间上,平时以2~3个半天(一般为下午)以及双休日下午为宜,不太适宜安排在上午和晚上。

为使培训工作延续,我们还建立了“教育技术论坛”网站,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经验、体会,都可以通过论坛发表和交流,深受教师欢迎。

四、培训效果反馈──调查+总结

举办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把这个工作做的更好,培训班结束后应做一个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对主讲教师的满意度、教学时间的安排、对培训班的总体感觉及建议等等。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还要认真做好总结,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自觉地学习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来带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乐平.《在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研究》

[2]朱学增.《计算机智能的教学应用》.四川教育出版社

[3]师书恩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春蕾.《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光明日报出版社

[5]C.K金译等编著.《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春秋出版社

[6]严俊华主编.《教育技术主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中国电化教育》.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各年合订本

第三篇:甘露醇的临床应用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高旭光

在重症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由于缺血或出血后脑水肿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随时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降颅压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缺乏详细的降颅压治疗临床指南,基层医院的急诊科或神经科医生有时对选择何种降颅压药物?如何更合理地使用降颅压药物感到困惑。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是高渗脱水治疗,简单实用,其目的是使脑组织脱水,减少正常脑组织的容积,为成功治疗赢得时间。从开始用药到颅内压降低的潜伏期通常需要几分钟,往往在20~60分钟颅内压下降至最低限度。颅内压下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1)能够引起皱缩的剩余正常脑组织的容积;(2)血脑屏障破坏所占的比例;(3)用药前颅内的初压力;(4)使用的降颅压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甘露醇的药物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活动性脑出血者禁用”。换句话说,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禁用甘露醇。我们有多少位医生在抢救脑出血导致脑疝的危急时刻,先看一眼药物说明书?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我们需要立即降颅压,不用甘露醇用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比甘露醇来的更快!如果事后患者家属拿着甘露醇的说明书与医生对簿公堂的话,我们必输无疑!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动性脑出血不让使用甘露醇,一定是有据可循。但我个人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为了救命,不用死啃书本,还是要用的。约1/3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在24小时可能出现血肿扩大,临床症状恶化。但24小时后一般不再出血(血液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除外),可以根据病情变化大胆使用甘露醇,脑梗塞则不必考虑这一问题。

我个儿认为,使用一种没有适应证或禁忌证的药物,也要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做结肠镜检查的术前洗肠准备,多数医院已采用甘露醇口服代替肥皂水洗肠,说明书有这样一条适应证吗?临床医生不是也用了吗?为什么要用?因为它能方便有效的达到洗肠目的。如果病人告状,甘露醇有用于口服洗肠的药物说明书的问题,你会怎样迎辩?会打赢官司吗?在临床工作中学会自我保护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对临床医生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特殊时期,凡是药物就具有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你必须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到这种利弊关系。在一定的情况下,Zhengfu批准一种药物的应用范围,要远远滞后于药物实际可能具有一些用途的知识。在神经科医生当中可能会知道,普萘洛尔(心得安)预防或治疗偏头痛的效用要比批准使用以前早了许多年。在我们的实际临床活动中,并没有禁止内科医生使用一种批准的药物用于没有被批准的适应证,但是,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必须把情况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并把这些内容记录到病志中。如果使用的是一种试验性的或研究的药物,重要的一点是获得知情同意。甘露醇用于脑出血时也存在同样的境况,你把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药物的说明书交待都让病人及其家属,用大众话介绍,让他们完全听明白,用药不是强迫的,是双方在充分知晓药物的利弊关系后达成同意的,必须有病历记载。在病人或家属不知情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样在法庭上会有争议性的药物。活动期脑出血一般指得是发病24小时内的脑出血(这里仅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例),如果病人及家属不同意在这一时期使用,可以根据病情在24小时后再开始使用甘露醇,这也是脑出血后脑水肿开始加重的时期,有理由使用。对24小时内的脑出血病人,如果没有明显的脑水肿征象,可

以先给其它的、没有禁忌证的降颅压药物或其它降颅压的方法。

临床医生必须牢牢记住:甘露醇并不是万能的,医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治疗疾病单纯依赖于药物,那么就更是大错特错了。有人观察多次频繁应用甘露醇后可使其进入梗死的脑组织中,形成梗死区的高渗状态,渗透梯度将周围脑组织的水拉入脑梗死区,加重脑水肿、脑组织移位和脑疝形成。急性脑卒中的脑水肿一般在3~7天为高峰期,因此,甘露醇的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只要临床高颅压症状得到改善,即可停用,或改换成甘油果糖之类作用柔和的药物。任何药物都具有双韧剑,有毒副作用,一定要时刻警惕药物的不利因素(心脏负荷加重、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不要只考虑有利方面。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0.39小时颅内压开始下降,2小时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小时,比甘露醇约长2小时。治疗脑水肿时每次250ml(含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每日1~2次。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作用。甘油果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甘油果糖适用于有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伴有肾功损害、不需要立即获得降颅压挽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效果。

通过渗透性利尿药物降颅压是有一定限度的,临床医生不要机械地死搬硬套。降颅压还有许多办法,例如:抬高床头、过度呼吸都可能达到短暂的降低颅内压作用。速尿静脉注射、口服甘油合剂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反复应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降颅压目的,病人状况逐渐恶化、Glassgow昏迷量表评分在8分以下,就应想到尽早外科干预,例如:脑室外引流或开骨瓣减压,后者往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降颅压效果远远超过甘露醇。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源头病变,解除颅内压增高的原因,要主动出击,不要被动挨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高旭光)

第四篇: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探索论文

摘要:教学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技能。文章以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探讨了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策略,旨在提高小教专业学生的执教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教学技能;小学教育;教师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与教学有关的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可描述、可观察、可培训的具体教学行为。教学技能训练是融理论与训练为一体的教育专业课程,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教学行为技术的训练,突出了操作性、实践性特点,因此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的核心课程,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技术性行为训练,有效提高师范生实际执教水平和能力,体现师范性特色,是对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是于2008年为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课。当时通过教师带队实习所接触到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反思得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最大的弊病在于缺少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技能训练课程,实习学校反映一些学生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比如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不到位,教学节奏缺少变化,不善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等。因此学院决定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加强管理,保证正式的学习时间及训练质量。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重视练习和掌握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基本教学技能的类型、操作程序和要点,能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操作,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同时带实习的教师经过讨论,确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首先,要构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案,完善教师技能分步训练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学业评价等方面的考虑。其次,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充实教学实录库,为学生的观摩学习提供条件。

一、精选教学内容,自编教材

选择好教学内容,经过集思广益的筛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教师口语”、“书法”、“班级管理”,所以确定教学重点是进行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在使用过四本教材后,教师感到所用教材不够理想,于是自编教材《新编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程》,主编、副主编及编写者均为本院一线教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5月出版,后来该教材被评为2013年云南省优秀教材。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课程标准解读,目的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教师角色及教学行为的转变。第二,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目的是掌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够设计规范的教案。第三,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训练,目的是掌握导入、提问、讲解、板书、结课、课堂管理的基本技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工作。第四,说课、听课、评课技能,目前说课技能是考核教师常用的方法。第五,教学媒体的选用技能训练。第六,学习方法指导的技能训练。

二、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实际训练

本课程在理论上,要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技能的构成、特点、结构、类型、应用原则、主要适用范围。操作上,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去进一步体验、领悟、提高应用教学技能的自觉性和熟练性。在教学中我们综合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观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有1/4的课时用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保证学生教学技能的掌握,真正促进学生教师教学技能的形成。通过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试讲、教学评价等活动,切实训练学生的从教技能。

1。案例教学法。其优点在于它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技能提供了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用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程序是:首先由教师收集教学案例,从中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师生对案例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注意所选案例既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原理的优秀案例,也要有因违背教学原理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例,有利于引导学生吸取优秀经验,避免不良表现,防止走弯路。

2。练习法。课堂练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课堂上采取书面作业或口头问答方式进行练习,比如对一篇课文进行板书设计,判断某教师在讲解“果实”时运用了哪一种讲解方法等,此外布置课外作业对一些教学技能进行巩固,如评价某一节课的教案撰写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其中有一项练习是模拟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模拟中小学课堂情境,练习某一个环节的教学技能,比如,导入环节、提问环节、讲解环节、结课环节等等。教师随堂抽取几名学生上讲台模拟讲解个别知识点,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微格教室里进行教学。在模拟教学中,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去感受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亲身体验教学技能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3。观摩教学。观摩的形式主要有视频教学观摩和中小学实地教学观摩两种。基本程序:学生观摩教学视频或实际教学,做好听课记录,然后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写出评课稿。通过观摩学习,引发学生的教学反思,在对他人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炼过程中,提升对教学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向不同风格的优秀教师模仿学习,较快提高教学技能。比如看了窦桂梅教师的教学录像后,小学教育文科班的同学深受启发,感到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增强感染力,这样才能使一篇课文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目前。在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积累教学的感性经验,它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形成的重要途径。

三、采用单项与综合技能训练结合的程序

如果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是以一堂完整的课为单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指导的技能点比较多,容易使学生顾此失彼。针对这种情况,本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了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结合的教学程序,使训练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每一个教学具体的行为。具体分三步:首先观摩一节完整的课,初步理解教学的基本过程;其次将一堂课程中教师的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分成导入、提问、讲解、板书、体态语言等单项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最后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讲完整的一节课,将单项技能综合运用于教学过程当中。这种教学程序具体到教学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教学行为的缺陷,使他们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四、开发课程资源,创设观摩学习的平台

学习、观摩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基础,学院应为学生自发地进行观摩教学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我们购买了小学全套教材、相关教学书籍和两套中小学优秀教学录像,以及“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首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录像,建立了教学实录库,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外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带,进行观摩学习和评价,撰写心得体会,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特别是在观看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的视频时,由于录像上的参赛者就是同年龄的在校学生,因此学生常常发出会心的笑声,效果很好。此外,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人教网、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优酷网、土豆网等,查找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借鉴,尽量为学生提供观摩学习的平台。

五、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及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的平时成绩占20%,主要是对学生单项技能练习的态度、表现方面的评价,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中考试的方式是播放一堂小学教学录像,让学生看后写一篇评价,期末考试的方式是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讲课,并相互评价,然后教师抽取小组中的一个学生为代表面对全班讲课,再把教师评分、全班学生评分进行综合,得到小组成员的综合分数。这样考查的目的是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突出实践性特点。由于每位学生都要在其他同学面前讲课,因此自尊心会驱使他们自觉地加强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全班听课的过程是一种观摩学习,有强烈的现场感,气氛很好。此外,为了使教师技能训练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开辟训练园地,每年举办各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如普通话比赛、板书比赛、讲课比赛等,激发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师意识和教学基本功。几年的实践使对学生的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今后需要在以下方面改进:一是如何保证学生分小组练习时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尽力而为,防止走过场,敷衍了事。虽然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但的确有少数学生不认真对待,其他同学碍于面子也不好批评他们。二是如何激发和管理学生课外时间的教学技能练习,如自己上网观看教学视频,练习板书、普通话等,毕竟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每周两节课,所以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加强练习。三是学院的优秀教学录像还不够丰富,主要是购买渠道很少,网上购买,几乎没有满意的资料。在此呼吁相关教育部门多组织出版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师范学校能够用于对学生的训练,做到高起点,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圣河。对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

[2]赵春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张家口教育学院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2010。

[3]王明军。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王孝红。师范生中学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方法[D]。重庆:西南大学,2008。

第五篇:《临床护理带教技能》培训班学习心得——不断创新带教模式[范文]

《临床护理带教技能》培训班学习心得——不断创新带教模式 9月22---26日,我院选派6位护理骨干参加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临床护理带教技能》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主要由杨玉南教授讲授《高端智能模型在临床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翟惠敏老师讲授《护理教师教学媒体制作、网络教学和护理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史瑞芬老师负责《临床护理带教规范化管理和临床教学轮转计划的制定》《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的授课、王惠珍老师讲授《临床带教老师教学基本技能》《不同形式护理查房的教学设计、备课技能和护理目标教学》、张立力《临床护理查体技能规范和护理健康评估技能操作》、王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蓝宇涛《健康教学的的基本方法》,每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讲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通过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带教知识,令我感受身为一位带教老师的责任和压力,我在老年科有幸负责带教刚毕业新同事和刚转到老年科同事,在带教方面总结几点经验与各位带教老师分享:

1.注意她们的情绪、想法、感受、培养护士的职业情感、成就感。2.建立良好合关系,因为大家是相互学习的团队,自己并不是高在上。3.了解每位同事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学习理论和操作技能,减少带教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加强各种护理文书写作能力带教如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护理记录单、护理查房等。

5.学会观察病情,由于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大随时随地发生抢救情况。6.有良好沟通能力,与老年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由于护士每日接触患者时间长学会了解每位老年患者心情变化、喜好、生日等给她们一些惊喜会给你的工作带来意想不的收获。

我曾经听过一句话“你要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那你就要拥有一桶水知识”,所以知识海洋永远学不止境,在未来的日子我会加强基础学科和专科知识的学习,积极协助护长搞好科室管理,认真做好新同事的带教工作,不断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提高知识水平,为我院创建“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