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基因的发展以及对其的观点
转基因的发展以及对其的观点
袁舒琦 2009040449 管理学院
摘要:在生物技术研发的早期,消费者较多地对转基因抱乐观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否定态度开始滋长。不可否认,转基因的发展是个极其曲折的过程,它的曲折性融入了太多的利弊。无论效果是怎样,在不同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化劣为优,才是对付转基因最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转基因
争论
利弊
环境安全性
发展前景
The Development And Opinion Of Transgene Abstract: Ear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biotechnology, consumers of transgene more on optimism.However, over time, their negative attitude starts to grow.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development is a genetically very tortuous process, it twists and turns into too man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No matter how effective, in different contexts, targeted measures for the superior of inferior, is to deal with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genetically modified.Key words: transgene
debate
effect
environmental safety
future
基因是生物体的遗传功能单位,也是一个物理单位,因为它在细胞核染色体上占据特定的位置,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生物体全套基因决定个体所有性状,并负责将这些性状传递给后代。我国古代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对生物遗传现象朴素的认识。比较高等的生物,如人类中,其实有两套染色体,所以含有两套基因,一套来自卵子(母本),另一套来自精子(父本)。转基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离的某一种或几种确定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个体的基因组中,而且新获得的基因能够遗传到后代。所产生的这些个体称为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由转基因动植物制作的食品,就称为“转基因食品”。
据报道,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些改良品种有毒,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这种毒素的积累是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它确实可能正在进行中,因此目前谁也不能确保这些改良品种没有毒。英国科学家普斯陶教授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仍可提示人们转基因食品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其次是过敏反应问题,对于1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1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原因就在于这种食品中含有了导致过敏的蛋白质。例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则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
然而,不可否认,转基因作为一门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它可以更为有效地解决威胁人类生存的粮食安全问题。过去改变植物的品种主要是通过育种,这种传统的育种方式需要的时间长,杂交出的品种不易控制,目的性差,其后代可能高产但不抗病,也可能抗病但不高产,也许是高产但品质差,所以必需一次一次地进行选育。而转基因技术就不同了,可以选择任何1个目的基因转进去,就可得到1个相应的新品种,不用再花那么长的时间筛选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以减少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从而缓解世界粮食短缺的矛盾。
从1995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美国商业化种植,随后几年很快又扩大到加拿大和阿根廷。最初这些转基因作物在欧洲和日本也通过了政府的审批,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岂料转基因作物在欧洲登录却如此之“生不逢时”。在此期间,欧洲食品安全的问题频频发生,如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事件,大大削弱了欧洲人对食品安全法的信心。这些毫不相干的事件竟然株连到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上,欧洲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地址这些作物和食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苏格兰一位科学家在戴女士媒体上公布了他关于转基因马铃薯对实验鼠存在毒性的研究结果,这个爆炸新闻对欧洲正在兴起的反对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浪潮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接着大辩论蔓延到世界各地。十分有意思的是,欧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一直将其拒之门外。而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在家庭餐桌和快餐店里却在漫不经心地咀嚼并消化这欧洲人所恐惧的这种所谓的“弗兰肯食物”,却从未发现有任何健康问题。难道美国人的肠胃道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当然不是。有一种观点认为欧洲人比较传统和保守,而且食物已然富足充裕,用不着冒风险改来改去,加上欧洲人对食物安全问题又特别敏感。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转基因食物在美国之所以能得以顺利推广,并非美国人对转基因食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而是得益于美国的食物一向管理得很严格,没有发生过严重的食物安全危机,得到公众的信任。
从美国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东西都有利弊,关键是你如何去利用它,将它的利发挥到最大值,将弊降到最低。例如,联合国FAO对转基因环境安全性问题的意见的基本观点是: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取决于人们使用的方式和地点。FAO和WHO曾组织过一批来自各国的专家专门讨论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问题。在2003年和2005年先后发表了两份文件,即《遗传工程作物对环境的作用》和《遗传工程作物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检测的方法学和展望》。委员会会取得这样的共识,就是认为在引入任何一种转基因作物到一个特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时,需要考虑它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也应逐例进行评估。
当然在扬长避短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地发展它的“长”,这样转基因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鉴于现在的转基因技术本身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之处,促使科学家们正在从方法学上努力研究以图改进。正在研究的技术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研发出有效防止基因漂流的方法,提出多种策略,并适用于不同条件;提高转基因效率,特别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等等。
参考文献 马述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战略选择、政策设计与规则构建。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章第三节.2003 2 薛达元。转基因生物风险与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专题一。2005。沈孝宙。转基因之争。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九节、第十章。2008。4 北达,申悟。跨入基因时代——生命的起源、革命与人类前景。安徽教育出版社。第十一章第二节。2003。周雪平樊龙江 舒庆尧。破译生命密码——基因工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十六章第一节。2002。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影响 摘要
序言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可见性
三、以耐克为例
参考文献
摘要
成功的企业文化可以成就一个企业,失败的企业文化也可以毁灭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摆设,而是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备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耐克公司的企业文化,提出了在企业文化对其自身的发展与影响。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发展 耐克
企业文化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影响
序言
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管理文化,即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并也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行为产生了深渊的影响。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时间,人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败,归根到底是因为载其经营时间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从某种角度说,企业就是一个组织,组织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组织文化是对组织中个人、群体以及团体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协同实现组织目标构成影响的一系列价值观、规范、行为标准和共同的期望。它是通过创始人的价值观、群体化过程、组织典礼和仪式以及故事和语言传递给员工。组织文化是一类规范和塑造组织成员态度与行为的控制系统。文化为组织成员提供了一种组织认知,并使他们对高于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产生认同。住址文化不是一个从外部施加压力的系统,相反,员工首先要吸收并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和规范,然后由这些价值观和规范指导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正如整个社会中的人们通常按照可以为社会所接受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事一样,一个组织内的个人也要注意到组织价值观和规范的影响力。
组织文化之所以是一类重要的控制员,其原因:首先,在管理者无法运用产出控制和行为控制的情况下,组织文化便使控制成为可能。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当一组强有力并具有内聚力的组织价值观和规范发挥作用时,员工重点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哪些事情最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旨在帮助组织取得优异的绩效。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艾德佳·沙因认为,文化是有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的,分别为人工制品、信仰与价值、基本隐形假设与价值。并且把他们分为五个维度:综合前人对文化比较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层的处于组织根底的文化分成以下五个维度:
1.自然和人的关系:指组织的中心人物如何看待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认为是可支配的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或者是协调关系等。组织持有什么样的假定毫无疑问会影响到组织的战略方向,而且组织的健全性要求组织对于当初的组织/环境假定的适当与否具有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检查的能力。
2.现实和真实的本质:组织中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现实的,判断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论证真实和现实,以及真实是否可以被发现等等一系列假定。同时包括行动上的规律、时间和空间上的基本概念。他指出在现实层面上包括客观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个人的现实。在判断真实时可以采用道德主义或现实主义的尺度。
3.人性的本质:包含着哪些行为是属于人性的,而哪些行为是非人性,这一关于人的本质假定和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等等假定。
4.人类活动的本质:包含着哪些人类行为是正确的,人的行为是主动或被动的,人是由自由意志所支配的还是被命运所支配的,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娱乐等一系列假定。
5.人际关系的本质:包含着什么是权威的基础,权力的正确分配方法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应有态势等假定。沙因认为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价值观以及在此价值观之下的组织行为,而且深刻地隐含在组织深层的东西,要了解它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对组织构造、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组织发表的目标、典章以及组织中的传说等物质层面的分析,能够推论得到的文化信息是有限的。在论证中他举出两个组织结构完全相同的企业,他们的文化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
企业文化的功能有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的功能在于,他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生存,使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与组织总体目标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使员工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使组织整体得到可持续发展。文化在企业中发挥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整合组织成员,使他们知道该怎么如何相处;二是帮助组织适应外部环境。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
面是产品层,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是制度层,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文化层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员工会产生归
属感、使命感,对企业及领导人、企业形象产生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
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2.企业文化五大功能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
产经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管理思想、广利方式、团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
合,大致可以分为核心层,包括企业的价值观、愿景、理念等;中间层,包
括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最外层,包括企业行为导向、企业工作环境。
企业文化是一种更高层的企业管理理论,是企业强化管理、塑造形象的有效
手段,通过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1.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
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企业经营
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对企业目标的一致认同,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具体表
现为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
式等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
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4.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经营
过程中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
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耐克公司
耐克公司创建于60年代,当时公司首席执行官菲尔·奈特断定高档优质跑鞋定会有销路,于是发动了一场制鞋业的革命。到80年代,他又把红红火火的运动鞋公司变成了一部营销机器。自1986年以来,该公司的股票收益率每年平均增长47%,在1986—1996年期间,《财富》杂志排出全美1000家公司中,该公司排在前10名之内。
Just do it.体现了耐克企业文化中注重个性化的特点,不管是工作,生活,运动,想到就做。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是耐克追求的个性化的公司文化。耐克鲜明的企业文化,吸引大批年轻人,40%的耐克员工不到30岁,他们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安排的;中午时间在“校园”里的运动休闲中心运动两小时,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他们对公司都非常忠诚,耐克公司的管理并不严谨,但是必须打破阿迪达斯的强烈信念把整个队伍团结在一起。公司的营销人员说:“我们本能地就能判断,什么事是耐克公司要做的,什么事是耐克公司不做的。”由于阿迪达斯属于正统派,耐克能够非常重视认可那些对正统派深恶痛绝的运动员,如史蒂夫、普雷方汀——田径世界里的詹姆·迪安,对业余运动员联合会嗤之以鼻;“爱闹别扭”的伊蕾·纳斯塔斯,则是网球界的一位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物。这些反传统的运动员经耐克资助后,使耐克公司充满挑战正统、进取活力的形象。耐克凭着自己的企业精神最后在美国市场打败阿迪达斯,成为美国运动产业巨头。
参考文献:Edgar H.Schein《组织文化与领导》
F•卡斯特 《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
第三篇:发展的观点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
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
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
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
冲突,激活思维。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荆人的失败在于,没有将事物看成是一个始终发展的过程,未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师:是的,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及预测它的未来。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以实诱思:读图评价老师的做法,理解来龙。
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理解“去脉”)(3)以境诱思: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走进新时代,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板书)(1)以诗引入,知识迁移:冰心的《繁星》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确定我们的态度。
(2)以议诱思: 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
应该怎样度过这个阶段?(3)以境诱思: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开放时代——全面建设小康时代。
3.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成新事物的成长(板书)
(1)以智引入,知识迁移:考考你:有十个人,要求他们站成五排,每排四人。应该怎样站?
(2)以议诱思:研究一个课题:去和尚庙推销梳子
(3)以境诱思: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创新。我的中国心 计算机、手机、DVD、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没有一颗中国芯。科技创新。
小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两个推销员。
刻舟求剑。反面说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第二,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第三,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总而言之,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的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巩固练习(5分钟)2005北京高考题。
九、作业布置:
故事“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
结束: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指导——讨论”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师生间双向沟通和学生的横向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架设思维的阶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
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发展观点大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共识,“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从2013年7月27日至8月15日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举行。中俄两军举行这次联演不针对第三方,主要目的是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两国战略协作水平;加强中俄两军战略互信,深化两军务实合作;演练两国军队遂行联合反恐任务的组织指挥、协作和联合行动保障,提高两国军队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的能力。这次联演是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共识,增进政治互信、加强两军友好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维护和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成熟牢固,两军友好合作和务实交流不断深化。此次联合军演必将在两军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两军务实交流合作注入强大活力,成为中俄两军友好交往历史上的里程碑。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俄两军友好交往的历程。(10分)【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俄两军友好合作和务实交流不断深化,说明这种合作是不断发展的。(3分)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俄反恐军演属于新事物,注定为两军务实交流合作注入新的强大活力。(3分)(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种合作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反恐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前途是光明的。此次联演必将在两军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中俄两军友好交往历史上的里程碑。(4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中俄两军交往的历程。该题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发展观相关知识的记忆。“中俄两国关系成熟牢固,两军友好合作和务实交流不断深化”,启示学生可以从发展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这是两国交往史上的新的内容,启示学生可以从发展的实质来思考回答;中俄两军举行这次联演的过程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最后总会取得圆满成功,“必将在两军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启示学生可以从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角度来进行回答。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发展普遍性、实质、状态和趋势
2.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此次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并且包括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内的全过程。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一观点的辩证唯物主义依据。(12分)【答案】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引领和推动作用。(4分)(2)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必须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4分)
试卷第1页,总9页(3)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先解决立法这一主要矛盾,坚持立法先行。(4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题目类型是原因类,主要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回答时抓住关键词“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先行”,调动运用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中认识的反作用、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主要矛盾的知识,然后分析这样做的意义,实现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
考点:辩证唯物主义
3.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陷进图一所示的哭泣曲线的怪圈(图一)。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优势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也有专家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描绘为微笑曲线(图二)。图一:
注: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处于较弱的地位。图二:
注: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12分)【答案】
(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做出科学的发展决策。(3分)
(2)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把我国制造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利润分布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认清当前我国制造业所处的位置,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努力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3分)
(3)要优化系统内部的结构,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产业内部的各个要素,积极促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3分)
(4)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市场和品牌能力,不断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的发展。(3分)【解析】
试卷第2页,总9页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限定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题型是“分析”型试题。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因此回答本题,就要从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型答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答题,其答题的要求先摆出理论依据,然后进行分析原因、影响或作用等,最后根据题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首先,联系的观点,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把制造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优化系统内部结构的方式来推动其发展;其次,发展的观点,要看到我国制造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要认清形势,同时,为了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考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4.(14分)材料一: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自2004年启动改革方案起草工作起,历时9年,从部门调研到专家讨论、从官员表态到民众发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不断被提及,又不断“回炉重炼”。最终明确了我国收入分配的路线目标。有关专家称,收入分配改革经历了“难产”的过程。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建设“美丽中国”、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社会管理,让人们“共享尊严荣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历经9年艰难修改方才出台。(8分)(2)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说说国家应该如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人民共同富裕。(6分)【答案】
(1)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历经八年方获出台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 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终获出台。(3分)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新事物,总会遇到旧事物顽强抵抗,其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所以要经历9年的反复修改。(3分)
(2)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2分)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2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满分6分)【解析】 试题分析:
(1)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有关知识,答题指向非常明确,答题落脚点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难产的原因,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
(2)解答本题时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答题的落脚点是“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措施,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可以从我国的分配制度提供制度保证,提高两个“比
试卷第3页,总9页 重”,实现两个“同步”,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角度进行作答,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本题考查事物发展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5.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但近几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重振本国制造业、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6分)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答案】
(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2分)
②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它们对传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2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上升。要求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欧美国家虽然在“去工业化”过程中处于劣势,他们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将有可能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2分)(2)①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 特定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而不适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但不容混淆。(3分)
②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对于文化体制改革要反对歪曲的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3分)【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以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为背景,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策。本题知识指向性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属于中观知识的建构题,要从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以及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观)等不同角度展开,要回答全面的确有一定难度,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对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
(2)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真理条件性、具体性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阅读材料,思考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和要求,如材料中“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突出了限制对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改革。在组织答案时,要遵循首先阐述原理的内容,其次结合材料分析,最后指出正确做法的步骤。
试卷第4页,总9页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山东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在发展绿色现代农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上世纪80年代,寿光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深冬生产成为现实,“寿光蔬菜”随之迅速发展。90年代,寿光周边地区的蔬菜需求日趋饱和,面对挑战,寿光加强批发市场建设,促进蔬菜外销。市场打开了,交通运输却成了新问题,寿光扩大投资修建公路,努力克服这一困难。“中国蔬菜之乡”的日益兴盛,离不开寿光人的勤劳智慧,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各种惠农、扶农政策的大力支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0分)【答案】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寿光一直用发展的眼光引领自己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2分)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绿色现代农业最终要取代传统落后农业。(2分)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我们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寿光人在迈向绿色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是经过长期积累发展而成。(3分)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以我们既要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又要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寿光农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寿光人充满信心,战胜困难,促进了寿光农业的发展。(3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方面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本题的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发展观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发展观点所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关键性语句,在进一步明确答题的突破点。本题材料中“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寿光一直用发展的眼光发展蔬菜绿色农业,使得绿色现代农业最终取代了传统落后农业”,启示学生可从发展的普遍性以及发展的实质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寿光人在迈向绿色现代农业的道路上经过了长期积累”,启示学生可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寿光人在迈向绿色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启示学生可从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以及发展的趋势等相关知识。7.1952年12月上旬爆发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而连同随后接连发生的几次类似灾害,共夺去了近13000人的生命。这一震动英伦的事件是伦敦城市发展历史中的一场梦魇,同时也是伦敦开始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原点。为了还公众蓝天。这座“雾都”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同时,治理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日本、巴西、美国的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材料中世界各国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1分)【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治理雾霾耗时长,阻力大。说明雾霾治理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3分)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各国雾霾治理工作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3分)(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雾霾的形成和治理是个长期过程,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分步骤和环节进行,每一
试卷第5页,总9页 步骤的完成又为下一步工作开辟了道路,使工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最终取得这一工作的胜利。(5分)【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审题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题型为“体现类”试题,侧重于回答哲学原理(世界观部分)。然后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回忆发展观包括哪些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道路、发展的状态等,我们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切入。第三步,分析和解读材料,提取材料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正确选择和调用原理。治理雾霾耗费70年,需要克服重重阻力,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雾霾治理工作在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环保革命的胜利,表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表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组织答案时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8.(26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实现2l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13分)
材料二: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3分)【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2分),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分)。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2分),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分)。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2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
(2)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或答“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亦可得2分)(2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连的(1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1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2分)。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分)。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1分),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2分)。【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
试卷第6页,总9页 首先要调动知识,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趋势等知识点。然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用发展的观点加以分析即可。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以及发展的实质;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发展的趋势,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共产党人带领我们一步一步事项中国梦体现了发展的途径,即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知识指向明确。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9.网络的普及,为公民自由表达意愿提供了方便的渠道,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也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请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12分)
【答案】辩证法总的观点和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张普遍联系之网,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4分)现代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联系得更紧了,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3分)互联网是人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互联网将而更加完善发达,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更加巨大的促进作用。(3分)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互联网在方便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建设,优化网络氛围,净化网络空间,使互联网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生活服务。(2分)【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首先明确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代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联系得更紧了,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互联网是人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互联网将而更加完善发达,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更加巨大的促进作用。考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0.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家庭矛盾,邻里间争吵,误解引起的口角,无理挑起的“战火”等每一件小事都要管,而且要管到底。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大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26分)【答案】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告诉我们,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只有每个人做到了和谐共处,才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试卷第7页,总9页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就是量的积累的过程,通过每个人的自觉努力,每一件小事的积累,最终能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个主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也就是重视量的积累,坚持从点滴小事抓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体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鸡毛蒜皮”抓起,这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从难度来看,层级较低,考查的知识点较单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就强调了部分影响整体。故分析其原因,应重点分析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同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2)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就强调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故分析其原因,应重点分析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同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相关知识,主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1.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需要不断探索,稳中求进。国务院机构改革相应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
2013年3月10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打出了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同步进行的“组合拳”。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出的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的第七次机构改革。
2013年3月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机构改革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2分)【答案】
(1)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体现了这一点。(3分)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会很痛,但不能止步不前体现了这一点。(3分)
(3)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改革是革命,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体现了这一点。(3分)
(4)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改革是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体现了这一点。(3分)【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从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状态等角度具体分析。要把错装的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革会很痛,但不能止步不前,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改革是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体现了发展是有规律的。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2.2013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开通,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历经2011年的洗礼,2012年的井喷,2013年中国政务微博步入成熟。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腾讯、新浪两大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高达24.3万余个。从信息发布到务实应用,从单打独斗到矩阵合力,“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正成为许多政务微博努力的方向。但是部分“官微”也存在自说
试卷第8页,总9页 自话等问题。“官微”开启网络问政的新时代,同时“官微”也需要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部门积极运用包括微博、论坛在内的网络媒体,加强信息披露,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以坦诚的姿态促进双方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一定能够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树立正面的政府形象。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如何看待“微博问政”现象。(10分)【答案】
(1)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官微”开启网络问政的新时代,是一种发展。
(2)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官微”也需要在运行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
(3)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要对新事物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发展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对于“微博问政”现象,作为政府利用新媒体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新举措,我们要积极支持,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指正,监督政府,让其以坦诚的姿态促进双方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打造阳光政府。【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微博问政”时代的来临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发展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等角度回答,不仅要准确表述原理,还要对材料内容正确理解和概括,对应原理分析材料。回答时,遵循原理、方法论和联系材料的步骤组织答案。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试卷第9页,总9页
第五篇:转基因食品安全及发展综述
转基因食品安全及发展综述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随着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转基因作物以其高产、抗虫、抗病等优良性能的出现,是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其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本文通过介绍转基因食品的基本特点、检测方法和一些国际国内的不同观点,使人们能更全面的了解转基因食品.科学的去对待转基因食品,给予其最大的支持,使它真正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好处,使它的价值真正的体现,以便我们更好的利用好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作为一种利用新技术生产的食品,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过。研究发现,转基因技术是有助于解决粮食危机、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食品结构和功能、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应在确保安全和消费者自主选择的前提下,积极开发转基因食品。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现状;安全性
一、引言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ood)是指利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我国规定的转基因食品还包括添加剂。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发展远远领先于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两种转基因产品。随着全世界人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而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一方面加速了耕地面积沙漠化速度,另一方面,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病虫害逐渐产生抗性、亩产下降,使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要,具有抗虫、抗病、高产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势在必然。但是到目前未知,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也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国内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充分理解这种争议和制定出合适的公共政策所需要的一个关键信息是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需求意愿随着全世界人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而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一方面加速了耕地面积沙漠化速度,另一方面,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病虫害逐渐产生抗性、亩产下降,使环境进一步恶化。为了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要,具有抗虫、抗病、高产转基因作物的出现势在必然。但是到目前未知,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无定论,也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二、主要内容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1.1 转基因作物种植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1983 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Crops,GMC)———烟草问世,标志着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 年,首批转基因作物—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1992 年,中国种植了抗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双价转基因烟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开创了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的先河。1993 年,转基因农作物—延熟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种植,1994 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 FDA)批准进入市场[1][2]。此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研究转基因作物,并将通过试种审核的品种应用于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迄今为止,全世界己分离出植物目的基因百余个,转基因研究在多达35 科,200 余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已有近千例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现己批准了48 个转基因农作物品种进行商业化生产。目前,全球种植的主要转基因农作物有4 种:即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其它转基因农作物包括烟草、番木瓜、土豆、西红柿、亚麻、向日葵、香蕉和一些瓜菜类植物。这些转基因植物所涉及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境、品质改良,以及为提高产量潜力而对生长发育的调控等方面。
1.2 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1983 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在美国成功培植,标志着转基因技术的正式诞生。1996 年,基因改良农作物商业化动作的第一年,约有430 万公顷农作物采用生物技术育种,在随后近20 年时间里,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迅猛发展,2001 年全球转基因(GM-
geneticallymodified)作物种植面积超过5000 万公顷,2002 年更是创出了历史新高,达5867 万公顷。自转基因作物中获益的农民数量从2000 年的350 万增加到了2001 年的550 万。2001 从GM 作物中获益的农民有3/4 以上是资源贫乏地区的种植者。据报告,2006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了1200 万公顷,增幅为13%,达到了1.02 亿公顷;其中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700 万公顷,增长率为21%,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9%的增长率。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的40%。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首次超过1000 万户,从2005 年的850 万户增加到1030 万户。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SAAA)估计,在今后10 年的商业化过程中,由于采用“基因叠加”,并且扩大了具有农艺学、改善品质和抗旱性等重要特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范围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25 年将有40 多个国家的2000 多万户农户种植2 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
1.3转基因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目前,全球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主要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土豆、烟草、番茄、南瓜和木瓜等。其中,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占主导地位,其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较小。2000 年与2001 年相比,转基因大豆面积增加了320 万公顷,增长
9.6%;转基因玉米面积增加260 万公顷,增长26.5%;转基因油菜面积增加30 万公顷,增长11.1%;转基因棉花面积持平。从2002 年全球四种主要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当年该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例来看,转基因大豆为最高,占51%,比2001 年提高了5 个百分点;棉花次之,占20%;油菜第三,占12%,比2001 年增加了1 个百分点;玉米最低,占9%,比2001 年提高了2 个百分点。以2006 年为例,全球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分别为5860 万公顷、2520 万公顷、1340 万公顷和480 万公顷,各占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 57%、25%、13%和5%。在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多。2002 年全球有16 个国家的550 万~600 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而2001 年和1996 年分别只有13 个和6 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2002 年,9 个发展中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总面积达1600万公顷,约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27%,其中转基因作物种植面达百万公顷以上的国家共有4 个。1997 年以来,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1997 年为14%,1998 年为16%,1999 年为18%,2000 年为24%,2001年为26%,2002 年为27%。依次为美国3900 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66.4%;阿根廷1350 万公顷,占23%;加拿大350 万公顷,占6%;中国210 万公顷,占
3.6%。这四个国家的转基因作物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99%,另外12 个国家(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罗马尼亚、西班牙、乌拉圭、墨西哥、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洪都拉斯、法国)的转基因作物面积之和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1%。2006 年,美国以及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和中国依然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22 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包括11 个发展中国家和11 个工业化国家[3][4],前8 个国家的种植面积都超过了100万公顷———这为全球转基因作物在未来实现增长奠定了广泛、稳定的基础。
1.3 转基因作物的性状分布
自从转基因农作物商品化以来,抗除草剂一直是转基因作物主要的性状,其次是抗虫。2003 年全球抗除草剂作物大豆、玉米、棉花的种植面积(4970 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73%;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全球共1220 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18%;抗虫兼抗除草剂的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8%。值得注意的是,从2002 年到200
3年,抗除草剂兼抗虫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有所增加,从2002 年的440 万公顷增加到580 万公顷并且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上多抗性状基因作物面积增长的趋势将会持续下去。2.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目前各国科学家们讨论的重点是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内是否会发生突变而有害人体健康,也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的主要方面。转基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毒性、食物过敏物质以及抗生素标记基因等经人体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肠道微生物中,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应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抗生素 抗性标记基因是否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以及营养成分是否改变等。
2.1.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所谓转基因食品的毒性,主要是指以下两方面而言:首先,提供外源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转入作为食品的生物后,产生有毒物质;其次,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5]
2.2.抗生素的抗性
由于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虽然抗生素标记基因对人体的健康是否会造成小利的影响,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抗生素抗性通过转移或遗传转入物而进入食物链
[2],是否会进入人和动物体内的微生物中,从而产生耐药的细菌或病毒,使其具有对某一种抗生素的抗性,从而影响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2.3.引起自然界生物链的变化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苏格兰带凝集素(Lectin)基因的改良马铃薯事件[6];美国的转基因Bt 玉米花粉能导致非目标害虫黑麦金斑蝶;由于基因漂流,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1~3 种除草剂,被人们称为为“超级杂草”;全球范围的禽流感等均引起世界范围的震惊。由此可见,转基因作物并非能够完全以人们的意愿进行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是科学家们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的难题之一
3.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制度
3. 1 欧盟模式: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认为重组DNA 技术有潜在危险,提出对于转基因产品管理的两大原则: 安全预防和事先知情同意。其规定转基因食品不得: 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②误导消费者;③与其取代的食品存在差异,即正常消费导致消费者营养不良。如果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存在差异,则需说明其组成成分、营养价值、对特定人群的健康影响等。所有食品的转基因成分超过1%,必须进行标识[7]。
3. 2 美国模式: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流通和监管较宽松,采用以产品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对转基因食品采“可靠科学原则”,任何食品都只考察其本身是否危害人类健康,而不论其是否为转基因技术产品,其指导思想是认为转基因技术和生产普通食品技术并无本质区别。
3. 3 日本模式: 日本采取了基于生产过程的管理措施。关于转基因产品立法主要是在“对于在农业和工业中应用重组DNA 生物的框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2001 年制定了《转基因食品标识法》,目前已经建立了两个关于重组DNA 生物体试验的指南和6 个关于重组DNA 物体产业应用的指南,其管理模式是对转基因食品既不过分严格也不过于宽松[8]。
3. 4 中国模式: 我国转基因食品政策十分严格和谨慎。1993 年国家科委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从技术角度对转基因生物研究进行宏观管理。1996 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从保护我国农业遗传资源和农业生产安全角度对转基因生物的实验研究、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进行管理。2001 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 年卫生部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就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申报与批准、标识、监督等进行了管理。2006 年,农业部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根据上述法规,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实施全面监管。2010 年,我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三次政协会议期间,农业部宣布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9]农业部将本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应用。
4. 对转基因食品应采取的对策
4. 1 加快有关立法工作。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制定和发布实施有关管理法规,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法规,建立审批制度和标识制度,防止进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对我国的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4. 2 重视风险评估。在投放市场之前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评估转基因生物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以推动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同时确保非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顺利出口[10]。转基因食品究竟有无安全问题,有多大风险,现在没有定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均是经过国家相关质检部门检测的,但非转基因食品肯定更安全。所以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应有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
结语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土地沙漠化的程度不断增加,人口也在不断则增加,因此转基因食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饱受争议,但在未来并未影响其发展,在21 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解决其安全问题。总之,在当前粮食形势严峻的形势下,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解决粮食问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毕竟转基因作物具有高产、抗虫、抗病等特点;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做好安全性评价并建立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
考文献
[1] 聂凌鸿,宁正祥.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J]. 食物安全,2004,(2): 16 - 18.
[2] 方辉,等.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J].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4): 688 - 692.
[3] Jin H. Romano G,Marshall C,Donaldson AE,et al. Tyrosinehydroxylasegene regulation in human neuronal progenitor cells doesnot depend on Nurr1as in t he murine and rat systems[J]. Journalof Cellulary Physiology,2006,207(1): 49 - 57.
[4] 王海花.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安全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09,7(3): 21 - 23.
[5] Zheng K,Heydari B,Simon D K. A common NURR1 polymorphism associatedwit h Parkinson disease and 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J]. Archives ofNeurology,2003,60(5): 722 - 725.
[6] 陈思礼. 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4):662 - 665. [7] Nichols WC,Uniacke SK,Pankratz N,et al. Evaluation of t herole of Nurr1in a large sample of familial Parkinson’s disease[J]. Movement Disorders,2004,19(6): 649 - 655.
[8] 刘旭霞,欧阳邓亚. 日本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法治研究,2009(7): 42 - 45.
[9] 危朝. 国内无转基因粮食种植[M]. 京华时报,2010,3: 6 - 7.
[10] 霍飞,等.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 1132 -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