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孙 武》
电大入学测试
语文复习资料
《孙 武》
【考试要求】解词、翻译、掌握写作特点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司马迁开创了历史传记文学,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人。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的军事学说和战争经验,所概括的军事理论及用兵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其中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集中优势兵力,灵活机动作战等许多基本准则,历来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的重视。有曹操等十一家的注本。并有英、日、俄等多种文字译本。
课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1]。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2]?”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3] ?”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4],乃设忉钺[5],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6],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7],吏士之罪也[8]。”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9],大骇。趣使使下令曰[10]:“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11]。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12],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13],虽赴水火犹可也[14]。”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15],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16],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17]。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18];孙子与有力焉[19]。
【注释】
[1]吴王阖(he)庐:吴,周太王之子太伯之后,姬姓封国,传至寿梦,始称王。吴王阖庐即寿梦之孙,初名光。
[2]勒:约束,统帅。
[3]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汝:你们。而:你们的。
[4]约束:纪律。既:已经。布:宣布。
[5]忉(fu):通“斧”。钺(yue):大斧。都是军中行刑之具。
[6]鼓之右:击鼓传令使向右看。
[7]如:依照。
[8]吏士:任官职者,这里为什伍之长,指两个女队长。
[9]且:将要。电大入学测试
[10]趣:同“促”,急忙。使使:派遣使者。
[11]徇(xun):巡行示众。
[12]中(zhong):符合。规矩绳墨:木工画方、圆,取直的工具,这里比喻军令要求。
[13]唯王所欲用之:只要是您想用到他们的地方。唯:只,但凡。
[14]虽:即使。
[15]将军罢休就舍:你算了回屋吧。罢、休:停止。这里是同意连用。
[16]徒:只,仅仅。
[17]卒:最终。
[18]显名诸候:实为显名于诸候。省略介词“于”。
[19]伐楚入郢在阖庐时,北威齐、晋在夫差时,《春秋》俱不见孙武为将。此处以“与有力焉”结尾,是说吴国国势之强,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赐予。【简析】
《史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典范,主要在于司马迁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创作的。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蕴蓄于人物的刻画之中。本文的主旨亦是通过孙子训练女兵的故事,表现出了孙武作为一位军事家的胆识和才能。
孙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司马迁并没有描写他如何指挥战斗,而是避开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写他对宫庭女子的训练,其选材可谓独具匠心。
本篇描写人物的特色,是运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对话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当时的神情状态。“小试勒兵乎?”表现吴王的傲慢,高高在上。“可试以妇人乎?”则更带有轻视戏弄的意味,就等着作壁上观了。孙子只回答一个“可”字,斩钉截铁,成竹在胸。宣布军令时,不厌其详,“三令五申之”,“复三令五申”,显示出孙子教而后诛的态度。爱姬将斩,吴王大骇求情的那段话,显示出吴王慌乱狼狈的心态,与前面的傲慢威风形成鲜明对照。孙子“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语出《孙子?九变》,表现他贯彻自己军事理论的坚决态度。吴王最后的“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流露出无可奈何的口气。孙子“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是用吴王自己的话来批评吴王“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你接见我的时候是要考察我能不能用兵法操练阵势,现在我做到了,你却不高兴,说明你是个叶公好龙式的人物。几句对话把吴王、孙子的不同身份、性格、心理变化表现得充分、鲜明,惟妙惟肖。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考试要求】精读课文,掌握强烈的感情色彩。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诗集《惩罚集》《静观集》等。
1860年上尉巴特雷随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烧,后来他写信给雨果,征求雨果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虽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圆明园十分了解,他在给巴特雷的回信中,以一个伟大的心灵痛斥了英法统治者的强盗行径。课文: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破仑皇 电大入学测试
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作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字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们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学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自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冶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哈姆雷特》
【考试要求】精读课文,掌握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他有37部剧作流传下来,其中以《罗蜜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亨利四世》以及被誉为四大悲剧的《哈姆雷特》、《奥塞罗》、《李耳王》《麦克白》最为 电大入学测试
著名,这些作品都以情节的丰富性、语言的生动性而“超越时代”,成为不可企及的戏剧典范。莎士比亚的创作标志着近代戏剧的成熟。
《哈姆雷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本篇为《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
在前一、二幕中,王子陷入精神危机,叔叔克牢迪斯害死父王,篡夺王位,诱娶母后,继而又妄图除掉王子。王子决意复仇,却势孤力单,为麻痹对方,不得不伪装疯癫,暗中寻找时机,此举,引起奸王怀疑。
第三幕第一场,紧接前幕。奸王贼心不死,又进一步安排王子的情人奥菲丽娅继续窥探,波澜再起。在此幕中,哈姆雷特的独白,显示了主人公非同一般的内心痛苦,即到底是“生存还是毁灭”的精神搏斗,它一直被 公认为是“莎文”中最精彩的篇章。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考试要求】默写并翻译
课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 我而去的一个个昨天,难以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更给我增添忧愁。
在这长空万里远送秋雁的时候,方可畅饮高楼,一醉方休。
你蓬莱阁的文章,独具建安的风骨,我小谢般的诗篇,更为优美清秀。
我们怀着共同的幻想,要脱离尘世而远远飞走,多想直上青天,怀揽明月一起遨游。
可抽刀断水啊水更奔流,借酒浇愁啊更是愁上加愁。
今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明晨只好迎风散发,驾起漂流的小舟。
第二篇:感受孙武
感受孙武
大王实验中学
荣子军
第一部分
活动设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2005年9月6日,由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山东省侨联、东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饶县人民政府、东营市侨联承办的首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在广饶县城拉开帷幕。
2、我们现在的初三中学生对中国历史已经略有了解,而《孙子兵法》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巨著也深深的留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此书的作者——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则是我们的家乡人,我们要了解曾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历史伟人。
3、孙武,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所撰写的《孙子兵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被誉为“兵经”,身为孙武故里的后人,我们应该珍惜和了解这份珍贵的文化财产,使孙武精神发扬光大,所以孙武就是我们研究的好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研究孙武可以使我们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体会家乡丰厚的文化底蕴。回顾这段历史,更会让我们全面了解家乡广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广饶人民勤劳勇敢和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激发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壮志豪情。
2、研究中了解孙武的生平事迹,感受孙武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
3、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孙武有关的资料,培养自己的整理、分析与处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我们的团结协作、合作与探究、创新能力。
三、兴趣小组分析
我们这个小组有10名对孙武感兴趣的同学组成,聘请3名历史教师作指导。这个小组已经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获取历史人物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多,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比较强,确定这一家乡的历史人物,更能激发我们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感受孙武,了解、掌握孙武更加激发我们的自豪感,更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相信这一课题的研究定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课题实施过程
阶段一:分组确定研究目标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这个兴趣小组提出了《孙子兵法》话题,指出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齐乐安人(现广饶人),激发同学们兴趣,确定课题为《触摸历史脉搏 感受孙武思想》。
(二)确定研究子课题
1、兴趣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兴趣,成立研究小组
(1)学生甲提出:孙武是广饶人吗?他的事迹有哪些?除《孙子兵法》外,还有其他作品吗?孙武与孙膑有关系吗?
(2)根据教师建议我们确定了研究子课题:“孙武生平事迹”“孙武故里考证”“《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等三个课题。
(3)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我主持和协调个小组的工作。(4)时间安排为两周。
2、聘请指导教师,制定计划。
(1)各小组研究内容,聘请一名指导教师。(2)指导教师与小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阶段二:各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1、孙武生平事迹组:到图书馆、上网,搜集资料,如:《广饶县志》、《文博研究集粹》等。
2、孙武故里考证组: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考察,请有关研究人员讲解,到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中心等地搜集资料。
3、《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组:上网搜集,乐安商贸城有关企业进行调查,想尽办法了解《孙子兵法》对国内外各方面的影响。阶段三:成果交流。
(一)交流实践成果
1、各小组交流资料,实现资料共享,汇报实践成果。
1、各小组交流在搜集材料中的真切感受,分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2、个小组在研究中的疑问、困惑等。
(二)课题延伸
在成果交流中进一步激励学生合作、探究、求知的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展开想象的空间,同时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 课堂实录
一、活动引入
师:我们已经用了两周的时间,针对我们确定的课堂进行了调查研究,相信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各自的任务。现在,让我们一块儿走近历史,触摸历史脉搏 感受孙武思想,好吗? 生:好!
师:那么让我们一块儿分享我们的收获,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在讨论中了解、掌握孙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活动过程
1、交流孙武的生平事迹
师:首先让我们交流一下孙武的生平事迹,孙武生活在哪一个时代? 生:春秋末期齐国人。
师:你们了解他的生平吗?他是否一直生活在齐国?
生:他青年时代生活在齐国,后来又投奔到吴国,他的军事才能在吴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吴国生活了四十年。
师: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生:他写成了《孙子兵法》这部巨著。师:这部书是怎么完成的呢? 生:《孙子兵法》的最终完成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它是在不到而立之年的孙武手中初步完成的。后来在到吴国领兵打仗的过程中,他为吴国称霸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兵法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战争间隙,孙武对兵法的内容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使其达到了日臻完美的境界,最终完成了这部军事巨著。师:孙武生活在春秋末期的齐国,青年时代为什么会对军事感兴趣,并完成了《孙子兵法》的初稿? 生:孙武出生于军事世家,受家族尚武之风的熏陶,刻苦学习,在青年时期就已经逐步成长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军事人才.孙武出世时,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为“武”,就寄希望他长大后成为兵家武将。他广泛涉猎兵书,对先人军事理论,战争案例进行了总结、分析,这为写作《孙子兵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不到而立之年就初步完成了这部巨著。
师:在这一时期,是哪些条件促使孙武完成这部宏篇巨著?
生:有三个条件:其一,在春秋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列国纷争,战争不断。剧烈的社会变革,形成了著书立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在向腐朽的奴隶主阶级夺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指导时代斗争。所以创立新的兵家学说,成了时代的需要。其二,孙子的出生地在齐国。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兵尚武的国家,各种军事著作,孙武广泛涉猎,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三,孙武出生于军事世家,家庭对他的影响和熏陶,也造就了孙武这位军事奇才。
师:历史上,孙武与孙膑是同一个人吗?如果不是,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生:曾经有过他们是同一个人的说法,但是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孙膑兵法》的竹简,并且加上马陵之战遗址的考察,充分证明孙膑生活在战国时期,所以他们不是同一个人,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师:孙武青年时期在齐国,什么原因使他到了吴国?
生:齐景公时,齐国内乱,战争不断,为避战乱,到了吴国。师:在吴国,孙武如何辅佐吴王称霸中原,展示其军事才能的?
生: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孙武由伍子胥举荐,以兵法见于吴王。吴王对孙武的兵法尤为赞佩,亲自观看了孙武操练宫女演阵的场面。孙武的军事才能折服了吴王。不久被任命为将军,统率吴军。从公元前512年至前506年,孙武采取“扰楚、疲楚”的战略,派三支兵力轮番与楚军作战,削弱了楚国的实力。公元前506年冬,吴国大举伐楚。以孙武为将军,统兵3万,千里奔袭,楚军以20万兵马迎战。孙武指挥吴军从侧面攻楚虚弱之地,与楚军激战5次,重创楚军。其中最后一次在柏举大获全胜,一直攻入楚都郢,自此,吴国声威大震,显名诸侯。之后,向北打败齐国和晋国,奠定了称霸中原的基础。
师:你们这一组同学了解的孙武生平事迹如此详尽,我很想知道,你们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这些知识的?
生:我们分头到图书馆查阅了石油大学出版的《孙武、乐安、广饶》一书,上网查阅了有关孙武的知识,请教了有关的教师。
师:很好。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多,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注意善于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生:对!
师:通过这一组的交流,我们应该学习孙武的什么精神?
生:学习他刻苦勤奋、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有关《孙子兵法》的内容,我们也进行了整理,现在,发给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仔细的读一读。
师:你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如果谁有疑问,可以请教我们这一组的同学。有关孙武的知识,我们需要向你们学习。
2、交流孙武故里之争
师:孙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齐国。随着历史的变迁,地理名称的不断变换,现在对孙武的出生地在学术界有不同的争论。现在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请孙武故里考证组的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生:好!
师:哪一个同学先讲?
生:有一种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就是现在的广饶。师:有何证据?
生:我们到东营市博物馆查阅了《文博研究集粹》,听取了研究人员的介绍,认为有十四种证据证明齐乐安即现在的广饶。我选择一种介绍,其余的当作资料发给同学们传阅一下吧。师:可以。生: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载:“济水又东北迳高昌县故城西„„又东北迳乐安县故城南„„乐安与博昌、薄姑分水俱同西北,薄姑去齐城六十里,乐安越水差远,验非尤明。„„又东北迳狼牙固西而东北流也。又东北过利县西,„„东北至甲下邑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按《水经注》济水流经的方向、先后县份和路程推算,乐安故城应在今广饶县城北25里处与今地理位置对照,恰好在我们广饶县花官乡草桥村。师:还有另两种说法是什么?
生:一种是惠民说,一种是博兴说。师:他们有何证据?
生:支持惠民说的有四种,我只讲其中一种,其他当作资料传阅。清《惠民县志·沿革》也明载:“(惠民)邑自秦逮元多存厌次之名,特或因或革,迁移无常,辖境所至,无从细考。”既如此,我们认为公元742年在惠民县地才开始出现还不到20年的‘乐安’地名,更不能证明是12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乐安)故地。
师:另一种博兴说呢?
生:证据有三种,我们也只讲一种,其他当作资料传阅。唐骆宾王《摹博昌父老书》的记载。舒荣先、牛万政先生在《孙武里籍考辨》千云:“《续山东考古录》和清《博兴县志》均载:‘唐总章三年(669年)博昌县移治所于乐安故城。’又骆宾王《致博昌父老书》‘又闻移县就乐安故城’,这证明乐安故城存在。古博昌与乐安相邻,西汉时皆在今博兴县境内,说明乐安城就在今博兴县境。严对此,逄振镐先生在同篇文章中指出:“然而,此乐安故城实际上仍然是指今博兴县境内的汉乐安故城而言,并未解决此乐安故城是否是先秦春秋时之‘乐安’故城的问题。”
师:这么详实的资料,一般很难查到,你们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难吧?到了专门研究孙子与齐文化的地方,还到市博物馆查资料,做调查。
3、《孙子兵法》对后世的影响
师:这部军事著作在战争中得到实践与验证,到现在也是军事家们研究的对象,并在现代战争中也得到充分的应用,难道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应用到《孙子兵法》吗? 生:不是。
师:那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影响。尤其在军事领域影响更深。
师:你能在军事方面举一例子吗?
生:战国时期的孙膑受孙武影响比较大,他是孙武的后裔,他参与指挥了齐魏两国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的战术使其军事思想得到较高诠释。师:在其它领域呢?
生:我们采访了几位企业的老总,他们对这部兵法也有研究,如把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运用到商业中取得了好的效益,说明在其他领域同样也得到了灵活运用。师:《孙子兵法》对世界有何影响?
生:对世界影响极大。如: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列为必读课程。在1991年美国攻击伊拉克的“沙漠行动”中,官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干部学校把这本书作为必读教材。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战争失败被废黜后,阅读德文本《孙子兵法》,读后曾发出“倘若早二十年读到这本书,就决不会遭此亡国”。师: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 生:据统计,《孙子兵法》在世界上已有日、英等19种文字和近800种版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为传播,被誉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孙武也被世界各国兵学家认为是“东方兵学鼻祖”。师:很好。这些资料你们是如何整理的?
生:我们到图书馆查阅的,也走访了部分企业老总。
师:在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世界给了我们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但图书馆永远是我们获得知识最好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关于孙武的事迹,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们也走访了很多普通人,知道孙武知识的也不少,但是真正了解孙武的故里是广饶的却不多。为什么?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说明我们在宣传历史人物方面做的不够,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份文化财产,为现在的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我们以后要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4、总结发言
师:好吧!现在我总结你们在这次活动中的得与失:回顾这次活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
1、这个活动课题的提出是从同学们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入手,你们积极参与,兴趣高涨,不怕困难,取得了可喜得成果。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能积极与指导教师交流和沟通,培养了你们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品质,对成功的渴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
2、在活动中,参加人员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你们能团结一致度过了难关,这样的实践在课堂上无法体会。成功后的喜悦更让你们体会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实践着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处理信息、统计分析等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和与人交往地能力,在当今社会让你们亲身体验到团结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如果离开群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很难有所作为。只要团结一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真切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性。从搜集资料到整理分析无不在困难中前进,这种活动体现了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体验丰富了你们的人生阅历,会让你们认识到成功是如何取得的,感受到团队的重要,对自己、班级、学校的发展都是有益的,对这样的学习方式要加强引导。
3、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你们的主体能动性,张扬了你们的个性,全面放手,让你在和谐、健康、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4、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当地课程资源的丰富,从活动中也可以看到你们的要求与渴望。你们的热情参与、较高的期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虽然处于实践活动的探索阶段,但我们相信只有坚持不懈的实践下去,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果。
5、希望同学们学习孙武的探索与发现精神,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我们祖国、为我们的家乡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作出自己的努力。
第三篇:孙武名言精选
1.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2.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3.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
4.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5.上下同欲者胜。
6.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7.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8.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9.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10.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11.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乎意料。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12.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输赢见矣。
13.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14.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15.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
16.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17.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18.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19.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20.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21.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22.九地之变,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2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4.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25.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26.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27.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28.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29.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30.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31.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32.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33.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34.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35.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36.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37.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38.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39.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40.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41.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42.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
43.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44.掠乡分众,廓地分守,悬权而动。
45.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46.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47.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8.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49.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50.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1.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52.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53.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54.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55.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56.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57.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并计谋,为不可测。
58.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逝世地。
5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60.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61.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泛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62.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63.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64.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65.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6.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67.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68.凡为客之道:深刻则专,主人不克。
69.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回生。
70.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71.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72.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73.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萁、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74.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75.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
76.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罢了。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77.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78.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79.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弊。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80.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81.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82.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83.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84.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85.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8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四篇:孙武名言18条
1、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2、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3、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5、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中原、内虚于家,...7、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
8、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9、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0、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
11、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12、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13、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4、兵者,诡道也。
15、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16、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7、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今四境无忧,王恃其强盛,骄乐必生。
18、吾非欲自全,并欲全子。
第五篇:孙武街道办事处十百千总结
孙武街道办事处
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
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根据县纪委《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进一步推动全县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惠办发【2012】6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工作,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我街道会议结束后,响应号召,高度重视,积极宣传发动,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召集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学习,有效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将我街道前期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层层签订责任书
今年,根据县委、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进一步推动全县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县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我街道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使责任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考核更加具体。此外还与企业、单位签订了201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为较好的落实责任制,做好“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示范点创建工作,我办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并对班子成员进行了责任划分,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目标,落实了职责和要求,做到党风廉政建设有章可循,遵章而行。我街道还就财务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整顿周边环境和学校安全卫生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安排和督查,并形成专门材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把党风廉政建设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每月一次的民主议政日经常下单位的机会,我办及时对单位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了指导和督促。
二、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树立干部勤政务实的工作新风
我们根据县纪委下达的《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及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工作责任书要求,积极组织单位学习县委、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进一步推动全县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精神,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抓好本单位,本街道干部职工的廉政执政教育培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办事程序。在单位都设立了举报箱与举报电话,严格按照服务承诺开展工作,强化了工作程序规范化与透明度,使各项工作都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今年我办把求真务实做为考核检查的重要内容,把入户调查中群众的满意率做为专项指标和先决考核条件。所有的学习、制度、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工作,只有端正的思想才能指导崇高的行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此,我办把“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创建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相互贯穿,相互促进,岗位责任追究制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给群众方便,让群众满意。
三、深化“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在党员干部中的带动作用,提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
街道办认真贯彻落实上惠民县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的精神要求,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全街道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各支部紧紧围绕“清廉、为民、务实”的工作目标,坚持从干部教育、制度建设和公开监督上寻求突破,把廉政建设与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的要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党风廉政主题教育,全面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了财务公开力度,完善了公开的内容,并将行政审批权、财务管理、一事一议、涉农问题等情况予以公开,增加村干部工作透明度;二是对社区、站所、村街“两委”干部工作建立评议制,由党员、干部与村(街民)代表对村“两委”干部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自律、依法行政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议,每年至少评议一次。今年通过民主测评,社区、站所、村(街)干部优秀率达90%,称职干部为100%。
四、加强对实施觉廉政建设“十百千工程”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廉政建设氛围
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提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立足工作实际,本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党纪政纪条规、法律法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做到经常抓、反复抓。我们通过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强化廉洁自律行为;以查处的典型案例事件为教材,解剖典型,深挖根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一是加强党对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教育。利用村广场廉政宣传栏、村务公开栏、法制宣传栏,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宣传,使他们及时了解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宣传、教育、培训作用,设讲座,办专栏,写标语,广泛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共举办专题讲座1场,受教育群众达150余人,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7幅,办新农村建设宣传专栏2期,召开各种会议20余次,进一步统一了全村党员干部及村民的思想认识,烘托了建设新农村的氛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三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多村农家书屋和阅览室的作用,每室都设有反映反腐倡廉、争做廉政为民拒腐的好典型。也有违纪犯法贪官的警示资料,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学习增强约束力,提高抵抗力,加大监督力,通过学习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五、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创建单位工作满足于正常化、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特色工作不明显。
2、部分领导干部和村干部执行意识不够强;工作不够主动。
3、贯彻落实“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暨农村干部廉洁履职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纪委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学习“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活动,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简报、板报等,宣传开展“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典型,积极进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总之,自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十百千示范带动工程”活动以来,我街道举办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1场,受教育群众达150余人,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27幅,举办党风廉政建设宣传专栏2期,召开各种会议5次,进一步统一了街道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烘托了建设新农村的氛围,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今后,我街道将在县委、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惠发【2012】6号文件要求,强化学习、严肃履职,为我街道经济和谐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孙武街道党工委
201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