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苦难的精神价值的阅读答案
周国平
①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
②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③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并因此而放弃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④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⑤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当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B.人只有通过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C.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他仍有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D.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因为苦难的生活是虚幻的生活。
E.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即在立足现世人生的立场上使人得以救赎原罪。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处于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一定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B.人陷入绝境的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C.宗教把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让人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D.当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更有深刻的底蕴。
14.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4分)
15.廖智是一名美丽的舞蹈教师,有着和睦的家庭和热爱的事业。汶川地震,她在废墟被埋30多小时,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之后又遭受了失去幼女和肉体截肢的痛楚,最终还被丈夫离弃,但她积极治疗,坚强地活下来并舞出精彩人生。依据文意,试对苦难在廖智不幸生活中所发挥的精神价值作简要解析。(4分)
参考答案
12.(5分)AC(本题考查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的能力 B绝对化,原文是: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创造,体验,肯定苦难本生在人生中的意义;D强加因果E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于引人出世。)
13.(3分)D(A 绝对化; B曲解文意,原文是“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错;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此种说法。)
14.(4分)
答案要点:①人拥有的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2分)②既显示个人品质,又展示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2分)
15.(4分)
答案要点:①遭遇苦难,当个人失去了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有必要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以尊严的形式承受苦难,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廖智遭遇身体的残缺和情感的缺失,积极治疗,以尊严的形式承受苦难。
②个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带着承受苦难带来的精神价值,廖智找到了人生目标,舞出人生,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获得体验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文中观点2分,结合廖智事例分析2分。)
第二篇:阅读理解苦难的价值习题及答案解析(模版)
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
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诉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为什么?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依然杳然,于是他们万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而这种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假如一个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记得一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名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仅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和觉悟,却在烈火中冶炼出了真金。这位精神医学家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经过观察研究,终于写出了揭示人类命运的这部精神产品。山东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疾病缠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门去济南捡破烂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腊月蜷缩街头也是常有的事。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研究生,他竟然将自己每天的生活标准控制在一元以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体重下降到45公斤。然而,硬是靠着对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挣钱,一面勤奋学习,先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作家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个人诗歌专集,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
可见苦难与不幸是人生的伴侣。轻易得到的幸福,人们往往不知珍惜;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贵。苦难的意义正在于此。
生命科学家告诉我们,时间与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过客。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从容面对苦难,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1.为了充分说明“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这个观点,作者用什么作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然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请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其含义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从反面列举了哪个事例?从正面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1.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了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
2.一种是面对人生的苦难,懂得为何而活着,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一种是面对人生的苦难,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向苦难妥协。
3.苦难与不幸是人生的伴侣。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与此答案相似的答案均可给全分)
4.从反面举的例子是:圣诞节到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从正面举的例子是:弗兰克博士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写出了揭示人灯命运的精神产品-《活出意义来》;山东聊城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走出家门,奋斗八年,终圆大学梦。
5.举例 对比 引用
第三篇:读《苦难的价值》有感
苦难
——读《苦难的价值》有感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路障碍重重,扪心自问,你是否有直面的勇气?是否能领略苦难的真谛?是否能品味出其中的价值?再者,苦难是什么?苦难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面对苦难,各人又会有何种表现和态度?„„
人之于苦难因其受苦者的素质不同而迥然相异,有人因苦难带来的消极阴暗而丧失斗志,一蹶不振,有人却因苦难所带来的磨砺而越挫越勇,一步一步执着地向成功迈近„„苦难既可激发生机,又可扼杀生机;既可磨炼意志,又可摧垮意志;既可启迪智慧,又可蒙蔽智慧;既可高扬人格,又可贬抑人格„„苦难的价值如何大都因受苦者的素质而决定。
《苦难的价值》探讨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并认为苦难和幸福一样都与灵魂有关,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周国平先生认为,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悲惨的外部世界,并且震撼了灵魂使之上升为一个精神事件,这样就构成了苦难。而司马迁正是经受了这样的苦难,才使苦难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身陷牢狱之中,又遭受宫刑,对于一个文人,他的境遇已变得悲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但这种遭遇却震撼了他的灵魂,让他顿悟“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坚定了他要死有所值的信念。他纵观古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一切都成为司马迁效仿的榜样。他发愤著书,震醒的灵魂坚持着他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钜制——《史记》,这不仅让他名垂千朽,被世人所铭记,还用他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苦难之于人的价值,并成为性格的催化剂,使强者更强,使智者更智。
世间充满着偶然性,并不能仅希冀自己成为幸运儿而免于苦难,且在毫无阻碍中成功,这样,不仅实现的概率小,而且即使实现了也会失去一份经历磨难后深刻体验的幸福。真正的成功者必定要经历过苦难、挫折和逆境,在这样的境遇下获得的成功,才会让人倍感珍惜,并且铭记于心,化为记忆最深处的一片温暖。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正因懂得其中的艰辛,才更加执着的坚守,即使是短暂而亡的秦朝也没有在秦始皇的手中覆灭。苦难的磨炼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的意义,坚持并努力着,最终收获幸福。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苦难与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交织的。
人们在苦难中大多感觉到的是生命意义的受挫,但即使是这样,只要没有被苦难彻底击败,苦难仍会深化一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在那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里,他的思想并不被诸国重视和采用。他失意而归,转而从事教育,首创了私学,收了许多学生教授六义等,并向学生讲授自己的儒家思想,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成人甚至君子。孔子虽然其治国主张不受重视和采用,但他在遭受苦难的磨炼后并没有放弃,转而教学并且首创私学。他的坚持和不放弃使他成为历史上的儒学第一人。他是中国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其思想至今仍影响深远。苦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孔子,正是因为苦难,他才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所以他在晚年仍执着于教学,于是有了弟子三千的盛况。他因为苦难而学会改变,改变了一种方式让他的思想得以传播和发扬,这使他生命的意义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这也正是苦难对于一个人的价值,使懦者退却,使强者发愤图强。
苦难是觉悟的起点,领悟悲剧需要有深刻的心灵,人生的险难关心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现实生活中的祸福得失已经降为次要的东西,命运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了补偿。史铁生在青年时期就双腿瘫痪,后又因肾病发展到尿毒症,并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接二连三的苦难并没有将他打倒,坐在轮椅上的他思考人生,反省自身,并将他的写作生涯推向巅峰,他的《我与地坛》感染和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他是生命的打击因心灵的收获而得到补偿的现实见证,他的人生是直面苦难并收获生命意义的印证。
苦难因受难者素质的不同而展现着不同的价值,苦难是性格的催化剂,是强者的垫脚石,是能者的一笔财富,是懦弱者的万丈深渊„„
苦难,也许,我们会畏惧于它的可怖,惊异于它的难以应付,但我们应该保有一份自己的勇敢与执着,不被它的表面所迷惑,勇敢地直面苦难,不惶惑,不
犹豫,不逃避,坚定地走下去,直到收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依然与淡定。
苦难,让我们懂得要将脸投向灿烂的阳光,与阳光一起微笑、烂漫;让我们相信希望在哪里搁浅,就会在哪里扬帆起航;让我们顿悟生命在哪里受困,就会在哪里凤凰涅槃!
第四篇:周国平《论苦难》阅读答案
《论苦难》(周国平)①日本大地震,感想万千,最强烈的是两条:
一、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多么渺小;
二、在灾难面前,日本民族多么伟大。②事实上意外事件常有发生。“天有不测风云”——不测风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把自己独独看作例外。③人生的本质决非享乐,而是苦难,是要在无情宇宙的一个小小角落里奏响生命的凯歌。④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www.⑤面对社会悲剧,我们有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演给我们心目中绝对清醒公正的观众看,我们称这观众为历史、上帝或良心。⑥可是,面对自然悲剧,我们有什么呢?这里没有舞台,只有空漠无际的苍穹。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任何人间理想都抚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当史前人类遭受大洪水的灭顶之灾时,当庞贝城居民被维苏威火山的岩浆吞没时,他们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啸,车祸,空难,瘟疫,绝症„„大自然的恶势力轻而易举地把我们或我们的亲人毁灭。我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的敌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优越自慰,却愈发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没有上帝来拯救我们,因为这灾难正是上帝亲手降下。我们愤怒,但无处泄愤。我们冤屈,但永无伸冤之日。我们反抗,但我们的反抗孤立无助,注定失败。⑦然而我们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许,没有浪漫气息的悲剧是我们最本质的悲剧,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⑧我们不是英雄。做英雄是轻松的,因为他有净化和升华。做英雄又是沉重的,因为他要演戏。我们只是忍受着人间寻常苦难的普通人。⑨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我为接受找到的唯一理由是,人生在总体上就是悲剧,因此就不必追究细节的悲惨了。塞涅卡在相似意义上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⑩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祸福都是过眼烟云。
(选自周国平新浪博客,有删改)5.文章以“日本大地震”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6.在作者看来,我们应该如何承受苦难?为什么要这样承受苦难?(4分)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6分)⑪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⑫人生中有的遭遇是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只能全盘接受。8.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60字)(5分)链接材料: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后,在停电、交通中断、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看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常见的大量人群聚集、骚乱的情景;没有人声鼎沸、夺路而逃的慌乱景象,连候车回家的人们都是默默地排队。几百人在一处广场避难,无一人抽烟,听不到有人抱怨,更听不到大声喧哗。看到有人在奔跑,那是热心人在拿毯子和食物,帮助老人、妇女和孩子。几小时后避难者离去,地上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垃圾,也没有从报道中耳闻有人趁火打劫的暴力犯罪现象。参考答案: 5.⑪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⑫引出本文的论题—苦难(1分);⑬作为论据,为下文进一步论证论点服务,增强论点的说服力(1分)。(意思对即可)6.⑪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2分);⑫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2分)。(意思对即可)7.⑪不能删(1分)。“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强调这里维护的尊严既是人性的尊严,又是生命的尊严,去掉就没有这层意思(1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www.的准确严密性(1分)。(意思对即可)⑫不能删(1分)。“有的”表明人生中没有安慰也没有补偿的遭遇只是部分,去掉就成了全部,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1分)。(意思对即可)8.在大地震面前,日本国民秩序井然,他们守法、镇定的文明素质让人钦佩。其实,每一次自然灾难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考验,面对自然灾难我们要维护人的尊严,要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感悟2分,链接材料1分,结合上文1分,语言流畅1分)
第五篇:苦难的价值优秀作文_学生作文
苦难的价值优秀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苦难的价值优秀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个人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一切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义仅是灵魂的对象,对它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灵魂在出场。外部的事件再悲惨,如果它没有震撼灵魂,不成为一个精神事件,就称不上是苦难。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多数时候,我们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们忙于琐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厄运时,我们忙碌的身子停了下来。厄运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眼光。古罗马哲学家认为逆境启迪智慧,佛教把对苦难的认识看做觉悟的起点,都自有其深刻之处。人生固有悲剧的一面,对之视而不见未免肤浅。当然,我们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红尘。我相信,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譬如失恋,只要失恋者真心爱那个弃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极大的痛苦。但是,同为失恋,有的人因此自暴自弃,委靡不振,有的人为之反目为仇,甚至行凶报复,有的人则怀着自尊和对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间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异。当然,每个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变的,他对痛苦的态度本身也在铸造着他的人格。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着他拥有采取何种态度的自由,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
凡苦难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质。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丧失了某种重要的价值,但同时人生中毕竟还存在着别的一些价值,它们鼓舞着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难。譬如说,一个失恋者即使已经对爱情根本失望,他仍然会为了事业或为了爱他的亲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种苦难,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着其余一切价值的毁灭,因而不可能从别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