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学生思想教育必要性与教育者角色分析论文(最终版)
对社会角色的认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是做好留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认识到自己在留学生思想教育中担负的组织管理者、服务者、引领者、纠偏者的角色有助于使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达到更好的效果。
角色,原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在中国的戏曲理论中也指演员的专业分工,如京剧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美国人类学家林顿于1936年在其所著的《人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社会角色”概念。他将社会角色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胡荣,2009)。
社会为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提供了一个“剧本”,指导着不同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不同社会角色行为要符合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或规范(戴维·波普诺,2007)。如果说,解决社会角色问题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充分认识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解决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社会角色问题,则有助于解决当前留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对留学生个体发展和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国家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来华留学生规模呈迅猛发展之势。一是,随着中国政治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呈现出持续增强的趋势,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我国深造;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在宣传和招收留学生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将采取措施,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以预见,相关国家的留学生来华规模将呈现跨越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管理上以一般日常行政管理为主,生活上尽可能为留学生提供较好的食宿条件,但在思想教育方面近乎空白,少有关注。在中国知网以“留学生思想教育”为关键词搜索,搜到论文仅有59篇,相关的只有52篇。我国开展留学生教育这么多年,理论探索尚且如此,实际工作中对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关注更可想而知。这与我国当前的留学生教育事业现状不相符,与我国向留学生教育大国、强国发展的趋势不相符。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是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
教育的本义在“教”在“育”,教育之义应大于、高于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的留学生教育主动放弃了思想上育人的“阵地”,使留学生教育成了留学生“教学”,也大大削弱了我国留学生教育应有的国际社会效益。
实际上,留学生远离故乡亲人来到中国学习,面对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大部分留学生都非常年轻,虽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但在思想与心理上与我国初入校门的年轻大学生类似,对周围纷繁复杂的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需要通过一定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解除疑惑,做出符合留学生社会角色身份的行为选择。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益补充
生源的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高校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各国留学生必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校园里。文化背景多元、个体差异明显的众多留学生成为校园独特风景线,但同时,留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之分、良莠之别也客观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师生之间、中外学生之间、留学生之间的文化分歧和矛盾频繁出现。
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平等尊重、求同存异前提下,在化解文化分歧与矛盾、提升留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环境、营造友好氛围的重要手段,也为高校走向世界、走向一流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的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王思斌,2002)
留学生思想教育者是指具备一定素质,能用积极的思想观念、优良的道德规范对留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留学生形成符合国家、社会和校园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者。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对留学生在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及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员,都是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者,除了对留学生直接进行管理教育的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外,还有对留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教师、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工作者、能够对留学生产生影响的中外同学,甚至食堂宿舍的后勤保障人员、在日常生活曾对留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的校外人士,以及留学生自己。
从狭义上说,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应是类似班主任、辅导员岗位等对留学生直接进行管理教育的人员,以及对留学生有直接影响的教师。因为这类教育者都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留学生施加影响,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效率和效果一般远高于其他类型人员。国家和院校应从留学生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选择业务能力强、道德修养高、作风素质硬、热爱留学生思想教育事业的人员组成留学生思想教育队伍。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者的角色
(一)思想教育的组织管理者
留学生思想教育者是思想教育的主导,制订各种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思想教育计划,合理协调思想教育资源,组织各类思想教育活动。教育者既有良好的大局观,又能对具体的过程环节进行控制;既有丰富的常规思想教育的组织管理经验,又有较强的临场处置能力。
思想教育主体的组织管理者角色相比思想教育客体角色——留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优势地位,相应的,对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思想教育工作素质与能力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方能胜任角色要求。另外,教育影响不仅发生在具体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留学生产生影响。所谓言传身教,身教比言传影响更深远。
(二)思想教育活动的服务者
思想教育者是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活动从规模上来说有大小之分。一些规模较大、参与人员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思想教育活动,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够突出教育者的优势社会角色地位。特别是有留学生参与的活动,因为往往与“国际”结合起来,更受到一些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与青睐。
但在实践中,对留学生思想教育产生积极深远影响的却大多是在一些日常小事、琐事中,比如思想教育者耐心细致的关怀、疏导。在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传统的思想教育强调灌输,强调令行禁止,渐渐忽略了思想教育塑造人、引导人的社会功能,思想教育者也渐渐淡忘了自身思想服务者的社会角色。
在新时期,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进入新局面,应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方法,强化思想教育者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服务为切入点,引导留学生达到对思想教育的共识,提高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善于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积累思想教育经验,创新思想教育方法,以服务者的角色帮助留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对其留学生学业与在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三)思想道德倾向的引领者
当前,世界正面临全球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中国也正处于社会转型、改革深化历史阶段,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激荡,思想教育面临的形势复杂艰巨,加上留学生自身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标准、价值倾向呈现多元复杂局面,针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更大。
首先,教育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论文化修养,深入学习掌握思想教育的理论方法,特别是要熟悉有关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国家政策法规,在留学生思想教育中要有理论高度和思想深度。其次,深入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了解文化宗教背景,了解道德价值取向,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消除误解,善于沟通,使教育对象认同教育者传达的内容,理解教育者的善意。第三,在方法论上以国家法律学校制度为底线教育,将留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到中国社会传统美德上来,引导到留学生完成学业的最终目标上来,以厚德载物、包容并蓄的中华文化胸襟教育留学生和谐融入中国社会。
关于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大多数学者都指出应当本着尊重友好的原则,不能将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强加于留学生。这种态度当然是正确的,但只是做到不强加于人,对思想教育者来说显得过于保守了。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应当更为积极地成为留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引领者。
比如,结合留学生日常具体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适时向留学生介绍我们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无须刻意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只需具体介绍词语的意思,赢得他们的价值认同,理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留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倾向。
(四)不良思想道德的纠偏者
来华留学生在对外交往中因为不了解中国的法律,不了解中国社会的风俗习惯,不了解其他留学生的宗教信仰与习俗,可能在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思想教育者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及时向留学生介绍相关法律知识与宗教习俗知识,及时纠偏,消除误会,化解矛盾。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扩大,来华留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一是少数留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不知法律的界线,甚至有的无视法律,认为法律会对外国人网开一面;二是缺少对彼此的了解,对他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缺少了解,产生不尊重的现象;三是有的留学生道德素质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不尊重学习的国度、人民以及其他留学生(王春刚,2012)。
思想教育者必须及时向留学生宣讲中国的法律、学校的管理制度,引导留学生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帮助留学生纠正不当言行,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将留学生的认识引导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来。
总之,留学生思想教育者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强角色意识,提高角色素养,在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篇:国外留学生学历认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国外留学生学历学位认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留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学位认证?何谓学历学位认证?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没有留/服/中/心的学历认证,在国内大型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大型外企以及公务员、升学都不承认你的外国学历,别人不承认就相当于出国留学白读了;此外,留学生出国读书回国后落户问题以及回国发展无论创业或者工作国家会给与相关优惠政策,这些前提都是必须需要提供学历认证的书面证明;因而留学生国外学历认证必须申请办理。
所谓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是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根据归国留学生提出的申请
1.鉴别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颁发机构的合法性; 2.甄别国(境)外/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或具有学位效用的高等教育文凭的真实性;
3.对国(境)外学历学位与我国学历学位的对应关系提出认证咨询意见; 4.为通过认证评估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出具书面认证证明(简称“认证书”)。
总的来说就是“合法性、真实性、对应关系、认证证明”,也就是说办理留学生国外学历认证是对您出国留学学成归来这个留学过程及结果给予一个肯定与证明。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留学生为什么需要这个肯定与证明,也就是为什么需要在留/服/中/心/办/理留学生学历认证?
详细来说就是教育/部/留/学/服/Wu/中/心是唯一权威的认证机构,而办理留学生国外学历认证主要的三个作用就是:
一、验证留学生身份,即上面提到的对留学生留学经历及结果的肯定,确定留学生所或者证书是合法、真实以及被教育部所认可的。
二、报考公务员,进入国家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银行、外企必备的证明材料,司法考试、医师考试等各类职业资格证报考必须提供的国外学历的证明文件,职位升迁和调整也必须向人事部门提供国外学历认证。
三、留学生回国发展落户问题的解决必须提供国外学历认,创业、科研国家都有优惠政策也必须国外学历认证,海归子女户籍解决升学也必须要有国外学历认证。
而一般留学生在认证的时候常遇到问题有: 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常见的几大问题?
1.所有材料真实.但资料不全,无法提供完全齐整的原件
2.获得真实国外最终学历学位,但国外本科学历就读经历存在问题或缺陷。3.获得真实国外最终学历学位,并取得使馆回国证明.但国内学历经历存在问题
4.A.学分转移,联合办学等情况无法认证的。
B.在海外没有正常毕业的,想取得真实的学历认证书。C.个人时间紧急,需要加急办理的。
5.A.专升硕,英国Diploma想认证成硕士
B.国外取得certificate或diploma想认证degree;没能顺利毕业等问题 6.I-20表格、DS-2019表格丢失无法认证的。7.study permit丢失无法认证的。
以上这几种情况正常的流程是办理不了的,如有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看我用hu/名,jia我Q/Q949,610,045,我详细了解情况以后,看能否帮助到你。
第三篇:班主任论文角色与态度
角色与态度:开启班主任工作的钥匙
钱轶群
高校班主任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其重要性不仅体现为学校文件精神、规章制度的下达和学生信息的上传,具体安排学院、系部布置的各种活动,更主要的是在同学生打交道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那么班主任在这个工作中具体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起码要求。通过这一年的切身工作实践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我对班主任角色的理解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
一、班主任是学生的朋友
做学生的“挚友”。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年龄与学生相仿的优势,在和学生的沟通中,首先以朋友的心态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机制。学期初,在全面了解班上学生总体情况和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我开始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工作。为了更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及为了更好地鼓励他们勇于表现自己,我在开学之初就让每个同学同都写了一份“自我介绍”,主要介绍家庭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之前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期望等等。通过整理归档,我发现,班上学生总体是活跃向上的,个人能力比较强,于是我通过建立系统的班级学生个人档案,肯定他们的优势和潜力,同时充分利用院系、班上开展的各种活动为契机,为他们提供施展个人能力的空间,鼓励他们积极发掘自身的潜能,定位大学生活坐标。以这样的方式去吸收他们所了解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消除视野上的代沟,尝试从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当然在这种换位中,必须坚持班主任自己应有的原则。
做学生的“诤友”。要能够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诤友”,只有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真诚地进行沟通,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班主任其他角色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每周查宿舍即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在利用这个机会的过程中避免让学生认为老师仅仅是在完成工作任务。要认真的坐下来和宿舍同学交流,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从聊天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此时,班主任是以真正平等和真诚的态度与学生沟通生活点滴的。
老师毕竟多几年的社会经验,作为“诤友”,应当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所走过的学习和生活的道路和所见闻的生活百态传递给学生朋友。
二、班主任是学生的服务者。
从接手新班级开始,班主任最先担任的便是服务者的角色。在新生刚开学时,帮助他们安顿下来,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渐渐融入大学生活,这个过程中,服务者的角色是贯穿于班主任工作始终的。对于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采取认真听认真做的态度。特别是学生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学生能够把他的真实愿望和想法告诉你,这首先就证明了他对你的一种信任和希望。班主任如果在这时及时给以帮助和关爱,将很容易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如果能够取得他们的信任,互相从陌生变为熟悉,成为彼此可以信任的人,那么这将为班主任日后开展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班主任扮演服务者的角色,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琐事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很多情况下都离不开班主任的帮助,尽管学生应当自立自强,但不意味着班主任不该在学生极度困难时伸出援手。二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督促和引导学生完成三年的课程学习,培养他们学习职业技巧的能力。三是服务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当具有基本的心理知识,并且经常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具体的心理帮助。四是服务于学生的未来职业。高职院校的职业目标性要求老师不仅在教学和实训计划内提供职业指导,而且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职业意识。
对于班主任来说,为学生服务,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有的时候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另外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避免让学生形成依赖的心理。
三、班主任是学生和班级的管理者
班主任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班主任要直接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一对多”的直接管理,即对学生的管理,这是班主任管理的具体性和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直接影响性所决定的;二是为了更好的扮演管理者角色,班主任应当充分运用各种组织形式,通过多层次网络化的管理整体意义上的班级,实现对学生的立体管理。这是由班主任的个人化管理的有限性(有限的时间精力、亲历亲为导致的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于接近学生带来的可能偏听偏信等)以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和集体协调的能力、发挥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所决定的。
第一,班主任是学生的管理者。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如何既让学生愿意接受管理,同时又使管理不至于限制了学生个人的发展是问题的关键。在管理的实践中,很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学生先入为主的或者说不自觉的把班主任认为是学校制度管理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误会,我觉得需要老师在以下几方面掌握工作主动性。一方面,能否改变管理者生硬的形象取决于前期服务者角色扮演的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学生将支持、理解、配合班主任工作,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的服务者角色是对其管理者角色的柔性平衡。另一方面,能否改变管理者生硬的管理工具形象取决于班级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是否规范。班级管理不光是要求学生行为合乎规范,自觉遵守校规校纪,不犯错误,还在于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引导学生向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规范化管理既可能是压抑学生个性的,也可能是为学生自由发挥的创造空间和平台的。作为班主任必须通过具体的规范操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争取规范化管理向好的可能性方向发展。此外,班主任应当掌握沟通艺术。与学生的谈话沟通着眼于具体问题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与学生一般性的谈心,则关注学生的切身生活,力争发现和理解每个学生所最关心的问题,这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一般化的谈心中,老师没有必要指正或者解决什么,主要是倾听、发现和理解。
第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建设一支得力的班级管理干部队伍,以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等等都为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了不少思路,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充分运用各种班级的组织形式,从多层次多角度丰富班集体概念的内涵,使学生从充当班集体成员、寝室室友、共青团组织的团员当中,锻炼扮演多种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能力,为学生以后正式走入社会创造条件。班主任运用班级组织形式管理班级既能够克服单一的个人管理缺陷,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参与和热爱。因此,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作用,培养自我治理的意识,以班主任的引导带动学生个体及整个班级的全面发展。
概言之,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立足于整个班级工作之上,可以实施分层管理、重点管理的方式。组建得力班委,下放班主任权力,甚至以宿舍为单位,具体到
寝室长负责汇报班级情况。深入了解同学情况,找出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将学校的重要、紧急工作也列入重点管理的的范围。这样一来,管教结合,以管促教,整个班级秩序井井有条。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力不囿于这些管理,班主任还应适时的引导大家开展一些活动,让班委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如何组织活动,也让其他同学在活动中发掘拓展能力。今年我所带的班承办了我院文秘专业第二届秘书节晚会,全班同学集体动员,全员参与,力图让每个同学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理念,在充实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树立信心,实现理想。实践的经验也证明了开展适时适当的活动是推动班级建设的重要法宝。
四、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
班主任是服务者,不是保姆;是管理者,不是领导,这是因为班主任始终担任着教育者的角色。班主任的一席话有可能影响一个同学的一生。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是无时不在的,对班主任而言,提高自身修养,注意日常行为中的微小细节,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一定要确保自己也能做到,时刻以教育者的角色要求自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佳境界。
班主任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精神教育、兴趣教育等方面。经常透过国内为形势的介绍、讨论和分析,传递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意识,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受到的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挑战;教育学生树立人类生活的精神境界,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有干劲、韧劲;培养学生自己在拓展自己视野的同时用真正纯净的、平静的心去感受自己的兴趣所在,因为那才是人一生享用不尽的快乐源泉。
五、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塑造者
班级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管理方式。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将有力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班上成员的个人发展。自接手班级以来,就下决心努力倡导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打造具有文秘一班特色的班风学风。在这一过程中,广泛搜集班上同学的意见,鼓励自由创意。在学生的精心准备和民主评选的基础之上,最后确定了班训“尽心尽力、尽善尽美、释放个性、张扬自我”;而且还有属于班级的一首诗——“班集凝聚力,团结便无敌,人人争向上,经管做第一”。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创作的,也充分体现了班级整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这一学年的表现中,大部分同学也都能践行这一誓言,塑造了一种整体积极向上,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精神风貌。
以上总结了班主任工作中角色定位的五种表现形态。角色定位是指班主任工作中的普遍性角色,所谓角色是指一种稳定的表现形态,角色定位需要相应的正确态度来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是融于角色定位中的。但是班主任除了在相应的角色定位中有专门的态度要求外,还应当结合高职高专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确立全局性的正确态度。
在总体的态度方面来看,职业学院班主任的工作特点与角色定位是由高职大专的学生特点及培养特点决定的。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以失败或无奈的心态来到职校,对他们来说,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活动能力强,重感情。这些特点决定了班主任需要更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热情心,也说明了要对学生以爱心、信心、耐心和真心等。另外从职业学院培养特点来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后能否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职业院校办学成败的关键。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者和引领人,因此要在班级管理模式要改变传统的保姆式或老黄牛式的角色,而是通过强调就业导向理念,强调通过企业质量管理理念、职业生涯规划等抓手或载体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自律、自省,强调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并把自己的真心、爱心与事业心落到实处。
第四篇:内迁留学生与抗战时期民众教育的中国化分析论文
抗战时期,由于东部地区陷入敌手,东部人目大批内迁,出现了中国现代人目的“西进运动”。
一、内迁留学生大力发展后方民众教育
1大批有留学经历的民众教育专家内迁
在内迁的民众教育专家中,俞庆棠、高阳、童润之、陈礼江、李蒸、董渭川等人可谓佼佼者。
俞庆棠,祖籍江苏太仓,1919年赴美留学。1928年,创办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学校并兼任校长。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并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之后,到欧美考察民众教育。由于贡献突出,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抗战爆发后,她偕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师生迁校桂林,后在四川创办纺织、蚕丝实验区。高阳,江苏无锡人,1914年赴美留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17年回国任教。1928年,他“接任中央大学区民众教育院”,后长期担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他还主办《教育与民众》杂志,竭力倡导民众教育。1933年,他草拟的《推行民众教育办法草案》提交教育部民教专家会议通过,对民众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37年,他率领学院师生西迁桂林,后长期在广西从事民众教育。童润之,江苏南京人。1926年赴美攻读教育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29年,到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院劳农学院任教。1933年,参加南京市赴日参观团,回国后与人合写一本赴日考察教育的报告,由商务出版发行①。1934年,回院担任教务主任。1938年,他一度任代理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院长。1943年去重庆,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系主任。陈礼江,江西九江人,1922年留学美国攻读教育学、心理学,获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曾任江西省教育厅长。1932年,任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务主任,创办了民众教育实验区,开展亦工亦农亦学的综合教育,成效显著。1936年,他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抗战爆发后,内迁后方发展民众教育。李蒸,河北唐山人,1923年赴美留学,主修乡村教育,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江苏教育学院等校任教,并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抗战爆发后,率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内迁至西安、城固、兰州等地。董渭川,山东邹城人,1931年起任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长,6年间将山东乡村民众教育搞得有声有色。1934年至1935年,曾被派往欧洲十国学习民众教育。回国后,将近一年来“发表之欧洲各国民教设施情况,汇集成书,名曰《欧洲民众教育概观护。1937年,济南沦陷后他内迁四川、广西等地开展民众教育。
内迁的民众教育专家既具有高深的民众教育理论素养,又兼备丰富的民众教育实践经验,既系统学习了外国民众教育的理论知识,又比较熟悉中国民众教育的实际情况。他们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民众教育的实践,致力于推动后方民众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
2内迁留学生大力发展后方民众教育
内迁留学生都认识到民众教育在“抗战建国”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呼吁大力发展“战时民众教育”。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留学生明确地指出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俞庆棠明确指出后方是实施民众教育的主要地带,她还从民众教育与抗战工作、民众教育与建国工作的角度大力论证了后方民众教育的重要性。陈礼江号召知识分子大力开展后方民众教育“前线将士,浴血抗战,都可以干得,我们化这点点力气时间,算的什么?前线的将士,亲矢石,冒锋摘的苦都吃得,我们为了教民抗战建国,要耐一些心,耐一点烦,又算得什么?我们要化的力,未必见得比前线的将士为多,我们要吃的苦,未必见得比前线的将士为甚,然而我们工作本身意义的重大、则不仅和前线将士的杀敌并无二致,而且前线将士杀敌的有无意义,还要与我们教育民众成绩的多寡来决定。”②
内迁留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大力发展战时后方民众教育。李蒸组织成立了邯留乡社会教育施教区,在兰州的孔家崖成立了社会教育实验区③。1938年,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的陈礼江在武汉主持召开各省社教督导员会议,鼓励发展战时民众教育。为救济从沦陷区逃出的社教人员,陈礼江提倡组建社会教育工作团。第一团驻重庆,第二团驻西康,第三团驻贵阳,每团约200余人。1940年,他还提倡创办青木美国立音乐院,代管院务工作,并邀请留美声乐家应尚能为教务长,试图以音乐激发民众爱国抗日热情。教育部迁重庆后,陈在四川各县设立民众教育馆,开展抗战救亡民众教育。内迁后,董渭川曾任四川省立南充民众教育馆主任,在南充地区大力推进民众教育。1938年5-12月,董渭川“复出四川至武汉,负责接收各地民众教育馆因避敌至武汉的职工组成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并率该团经常德、汉寿、淑浦至贵州省内,沿途宣传抗日,破除迷信,普及教育”。
内迁的民众教育专家很多都有留学经历,他们声气相通,互为奥援。1944年,董渭川由童润之推荐至四川省璧山县,担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教育行政学系教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入迁桂林,就是内迁留学生与回迁留学生通力合作的结果。雷沛鸿是广西南人,早年留学英美学习民众教育知识,并曾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任过教授和研究实验部主任。战时,他回到广西,第四次担任广西省教育厅长。当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内迁时,俞庆棠、高阳等人,积极与雷沛鸿联系,他们一拍即合,顺利迁校。
二、内迁留学生发展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的特点
内迁留学生知识广博,既深谙外国民众教育理论,又比较熟悉中国民众教育的实际,有把外国民众教育的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强烈倾向。俞庆棠主张“中国的民众教育,要在我们自己的国情中开拓、发展,外国的经验有它们各自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我们对之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盲目照搬’,④。董渭川在对中外民众教育梳理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民众教育“中国化”的问题。他认为,民众教育“中国化”,必须注意“时代与环境已绝对不允许我们的教育再是专供少数人享受的教育,“时代与环境已绝对不允许我们的教育再孤立下去,“时代与环境已绝对不允许我们的教育仅以人为对象而忽视了社会”……⑤。内迁留学生普遍认为:对于后方民众,应“灌输他们民族意识及国家观念,使其反抗楼奴。“应唤醒他们自动组织起来,实行保乡卫国。“应促其加紧生产,供应战时的需要’。他们结合战争实际、在后方大力开展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努力实现民众教育的“中国化”。
1力主大力开展后方民众的爱国教育
由于诸多原因,后方民众缺乏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针对这一情况,内迁留学生对症下药,大力开展后方民众的爱国教育。
内迁留学生认为,必须提高后方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提出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目标之一是“提高政治意识”。他们指出:对于战时的后方民众“明耻”非常重要“‘明耻’的方法,不但要教人民明白国耻的史实,尤其要明白这是不能忍受的耻辱。“我们要有决心,不惜流血以争取光荣和自由。这是‘明耻’第一要义。“我们要纪念的‘耻’是国耻,非一家人的耻。“教大家能牺牲个人利益,而争取民族利益。这是‘明耻’第二要义’,⑦。与此同时,强调开展战时后方民众教育必须特别注意提高民族自信,“时代与环境已绝对不允许我们办教育而忘记了自己,而造就出一些崇拜外洋蔑视本国的人,在当前为了企求抗战的胜利,固然非以教育加强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可,往远大处想,为企求见建国的成功,更非以教育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可,非一点一滴塑造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可”⑧。
内迁留学生往往利用讲座、演讲等方式,鼓励知识分子献身后方民众教育。他们甚至深入基层,鼓励后方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抗战。
2力主大力开展后方民众的生产教育
教育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早为知识分子所熟知,内迁留学生更清醒地看到这一点。1939年,陈礼江在《现代读物》发表《教育与生产》一文。他在对教育与生产脱离造成了“种种的流弊”分析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教育与生产相结合。他认为“教育机美与产业界必须切实联络,一起谋得更实际有效的合作”,这是“教育生产化”的先决条件。他还指出“现今虽然已经有职业教育的提倡和实施,但其程度和分量显然的还是不够”,应特别注意“加重职业训练”。俞庆棠则明确指出:“长期抗战的进行,除了前方武装将士奋勇杀敌以外,后方民众努力生产,乃是争取抗战胜利的主要元素’。内迁留学生认为,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增进职业智能,“使教育与生产真正打成一片”⑩。
针对当时“有几千万无家可归的同胞,流落在后方各地”的实际情况,内迁留学生精心设训一了战时后方难民生产教育方案。他们分析了后方难民生产教育的重要比“各种外在的和内具的条件,大都因为抗战而已经有有利改变。譬如敌人把我们的海目封锁住了,这正是免除经济侵略的一个时候,要树立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这正是千载一时的机会;再有国内政治机构的逐渐改进,以及经济建设的在一个方针下而迈进,都是发展内地生产事业的有利条件,也是实施生产教育的有利条件……所以,实施难民生产教育,化消费者为生产者,使人尽其才,人尽其力,增强抗战力量,这是一个值得大家重视的工作”。他们认为,难民生产教育的宗旨就是“增加抗战时期的生产力量。“虽然一切的设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但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还提出难民生产教育的原则,如“要政治经济合一的训练。实施难民生产教育,一方而要替难民本身设想,一方而要为抗战前途着想。希望难民受了生产教育以后,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并且改变他们逃难的心理。要养成他们自力更生的信念,并且要提高他们为国家民族效忠的决心。所以,需要政治经济合一的训练,也就是要施行公民和生计合一的教育”。再如主张“要因地制宜,且在生产场所中施教。要注意环境的情形,要顾到原料的供给及产品的运销,并且要与当地固有的生产事业相联系,不然便会失去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在生产活动上教,生产活动上学,这才是真正的生产教育”。他们还对难民生产教育的实施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如“要有策动实施难民生产教育的机构,“要规定训练项日,、“要设置实施单位,“要加以相当地考选’,“要举办首场合作事业”。
为给后方民众生产教育进行示范,内迁留学生还创办了一些生产教育实验区。抗战之初,俞庆棠创办了松溉纺织实验区和乐山蚕丝实验区。这两个实验区都办得有声有色,得到社会各界好评。1939年3月,在重庆妇指委举行的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场上,举办了松溉纺织实验区和乐山蚕丝实验区展览,展出了两个实验区的图表、照片和师生们生产劳动的成果,如大匹白布和供给前方及伤兵医院的纱布、毛巾、军毯等,还有松溉军人家属现场表演纺织技术“宋美龄去看过两次,极表满意。国际友人及社会各界人士也有许多人去参观'《新华日报》记者范元甄参观了展览会和学生的现场操作表演后,写了一篇题为《动员妇女参加生产—进展中的纺织实验区》的特写在该报刊登。1939年10月1日,宋美龄亲自飞抵松溉视察纺织实验区,并高度评价了实验区的成就。
内迁留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大力呼吁发展战时后方民众教育,致力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的发展,并力主将抗战与爱国教育、生产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民众教育的“中国化”,为战时后方民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五篇: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分析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境外学生来华求学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医学教育在留学土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2010年来华学习医学的留学生己经达到3万多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3.6%其中学习西医的学生两万五千多人,学习中医的学生1万多人,医学己成为来华留学生除语言类别外的第一大令业选择。目前,我国大部分西医院校都将中医作为西医临床令业留学生的必修课。如何将中医理论知识教授给西医院校留学生,使其在西医思维下接受中医传统思维,并能在以后行医过程中科学运用中医治疗相关疾病,从而传播中医文化,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
1合理设置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课程
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中医课程设置有别十中医院校,课程学时一少,课程分类不细,一般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任课教师则需在有限的学时一中将中医经典理论和思维方法教授给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甚至与中国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外国人,让他们能够在短时一间理解并接受中医传统理论,这样的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西医院校应重点安排中医基础理论讲解,详细介绍中医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有较深理解,再引入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理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理论结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整体中医理论思维。鉴十西医院校临床医学留学生的令业方向不是中医,中医教学要求只需达到让学生了解中医诊疗基本理论,特色及优势即可。对十中药、方剂等比较具体内容,由十学时一限制,只向学生概述中药和方剂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运用的方法,不必具体介绍每味中药或每个方剂的功效和用法,可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有兴趣深入学习中医的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十针灸部分,则应加重教学内容,因为相对十中草药来说,针灸在国外的应用率和接受度比较高,大部分留学生对针灸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所以在授课时一,对十基本理论,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经络的作用、十二经脉主要愉穴的定位及功效、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等内容,对留学生要进行重点讲授。通过以上中医课程讲授,在留学生己掌握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部分中医内科课程,选择有中医诊疗特色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失眠等,通过介绍相关的中医诊疗过程,让学生对中医诊治疾病有更直观的认识。
2重视西医学科与中医学科思维的差异性
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的完全不同,西医思维的逻辑建构十“原子论一构成论一还原论”,从低层次构成高层次的角度来把复杂因素分解为简单因子加以研究,形成了还原论模式。西医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量子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0。而中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属十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作为生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易导致西医留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出现思维混淆,并且会习惯性用西医思维理解中医,如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中医没有经过西医式客观的实验检验;没有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的具体观察指标;也没有病理生理或解剖作为支撑。针对此,教师在讲授中医课程时一,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让学生了解到中医是一门哲学思维指导的整体医学,不能像西医一样单纯用“客观存在”来解释中医,学生应多了解中医哲学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特色教学
大部分留学生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们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不喜欢填充式教学,习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自己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在中医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以讲授方式将中医理论介绍给学生,而应采取引导及分析式方法。如阴阳五行理论,若单纯讲其理论,多数留学生很难理解,可举例分析,女为阴,男为阳,让学生从“男”“女”自己特性上分析寻找阴和阳两者一的区别,这样学生易十理解并加以发挥运用。同时一,由十临床医学留学生的西医令业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惯用西医思维解释中医,比如经常将中医心、肝、脾、肺、’肾等同十西医的脏器,而未从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角度去理解;此外,许多学生会希望探究经络的本质,会将经络和西医的神经系统进行对应联系。所以在介绍中医和西医概念区别的同时一,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医学的现代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中医。在授课时一,教师还应随时一结合中医临床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给学生进行中医理论探讨,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中医。
4灵活运用英文解释中医知识
目前,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方式越来越成为留学生中医教学的趋势,我国己有50多个西医院校开展了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其中就包括了中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这有利十推动中医国际化。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将回国或到其他国家从医或继续深造,英语是他们在实际医疗土作中运用最多的语言,若从他们接受中医教育时一即用英语授课,可避免学生在日后土作中因语言转换造成的困扰。中医本身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运用很多令业词汇时一需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所以将中医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后,应运用更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诊释,如“五行”翻译为thefiveelements(Wuxing),应重点解释包括“木、火、土、金、水”代表的事物特性及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同时一介绍其与中医诊病之间的联系[fz7。在介绍针灸穴位时一,穴位都是以其拼音命名,为帮助学生记忆,可结合穴位名称或功能特点给子相应解释,如足阳明胃经的“承泣(Chengqi)”穴,将其汉语字面意思解释给学生,‘承”中文代表接住的意思,英文即为“catch“泣”中文意为眼泪,英文即为‘rtears“,两字放一起“承泣”,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接住眼泪”的穴位,英文含义为“catchtears”,这样学生通过名称就能直观地了解承泣穴原来位十瞳孔直下,眼泪流出经过的部位,同时一根据其位置也可想象到承泣穴可用十治疗眼部疾患。可见,在为留学生进行全英文中医授课时一,教师采取活跃生动、易理解的教学方法,有利十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有助十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
5结语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在我国医疗系统占一有重要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对西医院校留学生进行中医课程教学时一,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在中西医思维方式差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全英文开展特色中医教学对十传播和发扬中医这一宝贵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