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是我们当前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我认为这其中最值得和必须强调是阅读,阅读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善于读书,通过读书必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且将终身受益。

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阅读动机的稳定性与深刻性。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们现用的阅读课程来看,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旨在为了愉悦、为了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阅读机会。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充分顾及了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课程,按照设定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心愉悦,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充实。

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在我国已全面实施,广大语文工作者对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创出了一条条有效的路径。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因而,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阅读课程,严格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充分利用各种心理因素加以培养,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心力”,在“相机诱导”下,“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相融了”,这样,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阅读,自然会充满热情,增强读的欲望,从而增强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并进而去自我发现、自我充实。而在阅读中不断感受愉悦,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充实,必将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种“稳定兴趣”,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里“语文能力”即“语文素养”中所说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可让学生感悟并学会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让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充满自主性,并在强化个性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简言之,就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自由读书、有目的地读书”;其次,阅读教学中也渗透了对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得到的体验感受,产生的看法、联想,作出的评价等均可直接作用于写作,阅读美文中生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高尚的情操等等的熏陶感染无疑也会对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无疑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何况,现在的阅读教学普遍都重视“读”与“练”结合,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与阅读是密切相关的。

另外,阅读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同样起重要作用。一方面,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信息可以丰富说话的内容,增大说话的厚度;另一方面,所阅读的人物说话技巧、语言逻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谈,有条有理,大方得体;而阅读在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口语能力的训练。还有,阅读教学也包含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的训练。如在阅读中对生字的识记,形似字的辨别,字的笔顺笔画的掌握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识字和写字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活动过程。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学生从阅读课程中积累字词句篇,获得一定的语感,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但更多的愉悦、自我发现、自我充实在课外等待着他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文笔精华,犹如浩瀚的海洋无边无际,让他们尽情地去遨游吧!那是一座无比巨大的宝藏,如果说阅读课程已经引领学生来到了宝藏的大门前,阅读教学又交给了他们一把开启这大门的钥匙,那就让他们立即扑进去,尽情地获取吧!多读书,读好书,开卷有益,这无疑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也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营养还不足,亟需不断地通过阅读吸取营养来补充自己,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阅读。而大量的、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又对课程的阅读予以补充,形成帮助,促进对课程的阅读。

这样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循环往复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还能使学生培养并建立起稳固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等语文能力,并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熏陶出高尚的情操,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显然,这种阅读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先生一语中的,为我们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点明了突破重点的方向。让我们去努力实践吧!

参考资料

1、叶圣陶教育论文

2、巢宗祺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

第二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木棠中心学校李娟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

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平等对话

以往的我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大百尺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1、给学生机会。比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朋友介绍世纪宝鼎。学生也以游客的身份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考查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变老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自主地我想说,我能演。再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世纪宝鼎。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师生、生生、生文对话达到融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学习。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发散学生思维。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铁路。学生说出很多S型、T型、直线等等。追问詹天佑为什么用了“人”字形线路呢?进一步分析人字形线路的优点。平等对话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自己想说的,能说的都说出来,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2、虚心请教。教师不是万能之人。作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白,不管是谁都要学习,不管是谁,只要会就能成为别人的老师。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五、创设情境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六、展示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2013年1月25日

第三篇: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

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读写结合,培养语感。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

“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二、在语文实践中领悟、分析,培养语感。

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精思,分析琢磨”。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我让学生分析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两句话与注解的顺序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了结论:这是强调作用,表示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时心情会是何等欣慰!这种乐趣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又怎么体会得到?从而体现了这首词的旨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三、对积累的语文素材吸收、加工、运用,培养语感

这是培养语感的高级层次。积累如吸气,运用如吐气,只有吸够了气,才能吐出气,因此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的知识来获得。除此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鉴赏,从而惬意地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这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沟通,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情感上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意义,还会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而抒发读完文本后独特的情感体验。

第四篇:借力国学经典诵读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借力国学经典诵读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德兴市海口中学 昌国朝

从2011年秋季开学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配备了《国学教育读本》。这是对当今社会如火如荼的国学诵读热潮的肯定,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每一位语文学科教师的更多思考。

从国学诵读的意义看,国学经典蕴含了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歌赋,浓缩了汉语韵律、词章之美,主旨上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闪烁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光辉,展现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高尚情怀。用雅言即用普通话诵读经典,让学生从中体味、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砥砺心志,受到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是学生治学、修身最好途径。诵读这些经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保证了材料的质量,从优秀诗文中获得的一流的语言材料,会在学生的言语活动中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看来,国学诵读不仅利于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而且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国学诵读这片天地里,我们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大有作为。那语文教师如何落实、推进国学诵读,进而打开语文教学的新思路呢? 首先,了解学情,使选择的经典适时而降,春风化雨。

结合我市各校阅读现状,语文教师可帮助选择具有代表性、篇幅文字适合学生的内容诵读。国家语委主任郝平也说“我们今天诵读的经典,应该包括从古至今中华的诗文精品,既要有经典的古诗古文,也要有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脍炙人口的现当代经典名

篇。”笔者了解了?江西省语文课外教材在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教材,不仅有《大学》、《中庸》,唐诗宋词,也加入现代的诗歌、散文名篇。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书后附录诗,语文单元活动,根据不同学段特点选编经典篇目作为校本教材。

其次,培养一种好习惯,把握好一个“度”。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硬记不是背诵,背诵像唱歌一样,不用动脑筋。现在的教育,是用脑筋强记,把脑筋都记坏了,这不是背诵。背诵,是小孩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内涵,并不知道的,就是会唱、会念、这个叫背诵。背诵是是脑子表层的作用,比如一个小孩子学普通流行的歌曲,随便一听就背来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远记得了。”

追溯传统的教育方法,语文的诵读是轻松愉快的,古人所说“弦歌不绝”,是让儿童们在歌唱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配乐高声“朗诵”,那更是最高明的方法,让儿童不用绞尽脑汁去背记,自然而然地进入记忆,一生到老也不容易忘掉。

我们要创设高声朗诵这种记诵的氛围,老师可以领背,以自己明朗的音调感染学生的情绪,还可齐读和接力读、个人自读、男女生交替读,配乐朗读等,但都要高声朗诵。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高声朗诵,读的时候有了起伏感、节奏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语感。

读背中要把握好“度”。因为国学经典中的一些篇章在大学语文中还会出现,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诵读中不必强求记诵,对于低年

级的学生,也不必要求他认得每个生僻字。有时,徜徉在那种美妙的语境与语感中,孩子就会得到极大的启发与愉悦,等他大之后,重读这些典籍,会有“回到外婆家”的亲切感,他在文化传承上开始的寻根之旅,自然就是收获。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就说:“我本人10岁左右时背诵了不少诗文,直到40岁能够较深地回味这些诗文的含义时,禁不住以万里漫游来寻找这些诗文的述实地和写作地,真实感受无限。”

第三,随文解读,探究收获写作知识技能。

国学是博大精深的,它不仅能给我们以心灵上的抚慰与精神上的支持,更重要的,篇篇都是文章中的精华,它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对写作大有裨益。我们要有国学赏析课,对经典的主旨、内容和表达特点,进行学习欣赏借鉴,让学生探究收获到写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我市已有教师在这方面做过有益的尝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见到一位初中七年级语文老师,曾引导学生赏析国学经典中的写作的手法,学生的发言颇为精彩:

“《孝经》的‘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运用了排比法,使句子富有气势。”

“《孝经》的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运用关联词,是关联法。”

“《三字经》中的‘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是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三字经》中的‘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是举例法。”

在一堂课中,学生找到的写作上可借鉴的方法有十八种之多,多是自己起名字,提倡自悟。常做这样的赏析训练,学生的诵读之余就多了份冷静,多了份思考,写作时不再盲目,而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则功不可没。

第四,创设环境氛围,营造诗意人生。

我们可以在书香长廊,墙壁,黑板报,每日格言,课前活动,课间音乐,校园广播,语文单元活动等方面,以绘画、书法、歌曲、游戏、短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渗透经典的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每日诵读的经典亲近。要保证诵读时间,还要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多种多样的诵读比赛,会大大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推动国学诵读,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早有学者说得透彻: “语言能力的提高,取决于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语言材料的丰富。一个人语言贫乏,必然带来思维的贫乏;而随着思想的丰富,必然伴随着语言的丰富。不论思想还是语言,都要靠积累才能丰富起来。思想和语言的积累都是终生的事,积累的途径也是各式各样的。诵读优秀的书面言语作品,无疑是语言与思想同步积累的最好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配备的国学教材读本,借力于经典国学诵读,优化学生人格,重振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同时,这也是我们乡村语文教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有效途径。

第五篇:如何全面提高中专生的语文素养(定稿)

如何全面提高中专生的语文素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制度实行了较大的改革。这一变化无疑给各地中专带来了办学活力,同时,一批批文化素养各异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跨入了中专的门,给各校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十分突出。

针对目前中专生语文程度不一的间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前提目标的诊测。就新生而言,前提目标是指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具备的语文能力,而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而言,则应包括入学后的内容。学校有必要组织力量,建立语文题库,搞好入学的摸底测试。测试中注意各类语文知识的覆盖面,加强指向性针对性,并作好学生考试反馈的评价。同时应使师生达成共识,明确这种测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改善教学。学生语文能力情况的了解,则须教师做更加细致的工作,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学生听话和说话、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定期分类排队,建立教学档案,并且形成制度。

二、改进课堂教学,落实基层目标的导达。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开展双边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不少学生进入中专后,由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原因,一般由活跃外显转向沉静内隐,也有些学校课堂教学出现教师单边活动的情况,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当然,中专语文课堂并不需象基础教育那样频繁提问,但学生应积极思维,外静内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每课的学习任务。

为了便于操作,我校于去年春天初步制订了各年级语文教学的双基目标,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应知应会提出了较明确的要求。实践证明,这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初步体会到要实现这些目标可分四步去完成:一是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搞好每学期、各单元和每课时的备课,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尽可能地用行为动词来取代传统的体验动词,如用“会读”、“能讲”、“运用”等词,而尽量不用“体会”、“了解”、“感受”等词,用以增强达标的可见性和可测性。二是在课堂教学之初及时用板书或口述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目标。将过去仅仅教师心中有数变为师生目标一改,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去开展生动活一40一泼的双边活动。三是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达标,并随时注意通过学生情绪、答问、讨论等反馈形式来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从而实现当堂达标。四是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和检验课堂教学的成果。对少数未达标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而基本上消灭负积累,使95%以上的学生实现阶段性的同步达标。

三、注意分类指导,强化高层目标的助达。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高层目标的制订也应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对于前提目标完成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出拓宽文学知识面,加深语文知识涵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创编方面的目标。对于前提目标完成中出现不同问题的学生,则要制订相应的具体目标,如为部分存在知识缺陷的学生制订补缺目标;为部分读写能力偏低的学生制订出分类强化训练的目标等等,用以消除过去的负积累形成的某些障碍。

这类目标主要应通过选修课和http:///课外活动来实现。过去一些学校比较注重培优,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不可否认地加大了学生语文程度的两极分化。从我校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看,必须培优补差两头抓,这样才能使优者更优,让程度较差的学生都能不断进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坚持面向全体,促进发展目标和到达。中专的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应为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积累更多的能量,因此还应面向未来设计一些发展性目标。我校语文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落实目标的同时,就增设了一

些辅助性的发展目标。如将不同类型的文学精品,包括诗歌、散文、寓言、童话,介绍名家名篇及文学流派的文章等,选编为辅助教材,引导学生更多地涉猎古今中外的文化瑰宝,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还具体规定各年级学生的必读、必背的篇目,提出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如校内广播、闭路电视等宣传媒介,开展各类竞赛评优,组织汇报演出等,来展示学生达标的成果,及时给予奖励,使得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更高的层次。.

下载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学论文

    摘要:当前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也是主要的。特别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种渗透需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与人合......

    求同存异,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范文)

    摘要:几十年来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转移了我们对语文教育根本任务所应有的关注,许多与如何提高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直接相关的重要课题却未能......

    面向未来,学生核心素养论文

    湖北省校长协会论文评比论文 面向未来 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黄陂区姚集中学张德书 在全球化、知识时代、科技信息时代、经济增长、职业需求、教育质量提升等因素的共同推......

    切实加强写字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今天,我们发现小学生一项最基本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力——写字能力普遍较差: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形不规范,笔顺不正确,结构不合理,书写速度慢,错......

    抓基础 抓阅读 抓写作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精选五篇)

    抓基础 抓阅读 抓写作 全 面 提 高 语 文 素 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地球家庭”教材解说灵宝市川口乡中心小学 任晓革 2011年9月28日抓基础 抓阅读 抓写作 全面提高......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篇【篇一】【摘要】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模式中,严重地影响儿童对文学作......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论文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要如何来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呢?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各有各的见解,我汲取众人之观点,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

    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德的发展。这是当前教育追求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