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析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策略论文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综合计算机能力。本文就以信息技术课程为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动发展能力培养进行几点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学生;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就非常强,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学生必须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是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1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为自主学习明确方向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自由学习,而是按照学习的目标为核心,以知识、方法和价值观为三个基本点进行学习,只有这种方式的学习才是自主学习,最终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老师在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讲解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在这个三个基本点的把握不准确的现象,进而使得学生对于每一个点中应该掌握的学习程度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最后导致整个自主学习的失败,使得探究任务不能被完成,进而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弱。信息技术的老师想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取得一个好结果,那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先将整个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确定,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清晰自己在这个学习目标的核心下,需要在哪个点上进行哪些具体的学习,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最终能够按照学习的要求进行学习,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老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
2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丰富学习资源
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任务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只有将任务设计好,才能够实现最终自主学习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应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任务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在接受任务之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资料,使得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特有的思维进行发现和探索,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对新的知识进行构建,进而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如何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个课程的时候,老师在进行讲课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得整个课程的内容被提出来。学生在面对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进行自主的学习对问题进行探究。老师针对学生进行探究的表现,还可以设置相关的任务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可以分为基础和拔高型,在学生对这个检测任务进行回答的时候,老师自然就能够知道学生进行的整个自主学习是否取得了一定的有效性。同时老师在给学生设计任务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还应该将一些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探究的时候有一定的资料依托。学生在学习的目标的驱使下,能够从一些教学资料中选择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不断地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设置多元化自主学习模式
3.1以任务或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考虑问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自主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在自主学生中找准方向,理清思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3.2课题研究式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研究,比如:如高淳小吃研究、高淳建筑特色等一系列课题,要求学生上交的作品必须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多媒体要素,可自由选择集成软件,在学期末时进行综合展示,并让学生组成评价小组对各组进行打分。通过这种课题研究的探索,学生掌握了如何去寻找合适的软件制作作品、如何使用软件等,从而真正让信息技术课程从工具教学提高到素养培养上,学生在做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软件学习,课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4结束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中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进行分析,从中能够发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
引用:
[1]张廷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2]杨金玲.中专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职业.2013.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在初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进行了探讨,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激发起创新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才能应对现代化的教学,才能从中真正体会到“做主人”的乐趣,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
(一)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自主学习与探究,兴趣非常重要。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查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通过描述、展示、对比、实践操作和联系实际等方法来实现,如在教学Frontpage中设计网页的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精美的网页,或者展示一些优秀的个人网页,说明Frontpage软件的功能特点;在介绍Acdsee软件功能时,用一组处理前,与处理后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明了的向学生显示出ACDSee处理图片的能力;在教学Excel软件中,先给一组数据,要求手工进行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让学生利用Execl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前后的工作量和速度,展示出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等。通过上述这些教学方法上的处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了,也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即手可以实现的结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将信息技术学科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强、方法多样等特点与中学生敏感而好学、争强又好胜的特点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讲授 Windows98 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可能是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并从中享受到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探索时间和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的好参谋、好帮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创设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获得探索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探索的本领。如在教学ACDSee软件处理图片功能时,我在课堂中对书本要求的的四个操作技能点作简单的介绍,点到为止,然后由学生自主操作,完成任务,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引导,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地探索,从而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经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探索ACDsee软件还有其他的功能,看看会发现什么,再试试,看还会发现什么。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不停地去尝试、探知。在自己的感知过程中,在与新内容、新材料、新操作环境的互动中,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的学习态度,而是自信地说:“我发现了„„;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怎么做„„”。可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学生探索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3、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
小组协作学习能同时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我们将学生每4-6人分成1组,让他们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进行调控或指导。其基本教学流程是:分组——定位——自我探索——小组协作——组际评价。为此,教学FrongPage中,在网页中增加网页特效,从网上能找到许多特效的代码,复制过来后加入到自己的网页上来实现,由学生自己相互讨论尝试探索,操作成功的同学向不会的同学传授成功经验,有基础的学生以尝试改动特效代码一些细节,如文字和色彩等,这个操作对于没有学过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让大部分学生来完成这个操作。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添加一些有创意的,符合主题的设计,然后组内同学推出最优的作品,最后进行组间的评比。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可以照顾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监控或个别指导,有利于发挥最大的潜能。
4、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形式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中心发言人陈词,围绕某一议题的讨论、比赛、游戏、创造性设计等。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学生不懂的知识教给学生,演示给学生看,接着就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进行练习。确实,这样的方法可以教会学生很多知识,但可能会扼杀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还可通过变化无穷的画面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区,激发探索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探索是兴趣走向成功的关键。例如,针对《Windows98控制面板》这一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①如何打开控制面板?②如何设置屏幕背景和屏幕保护?③如何设置桌面主题?④如何让输入法指示器在任务栏上显示或隐去?⑤如何安装打印机?⑥如何添加、删除“桌面主题” ?如果学生能够在操作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对控制面板的其他一些内容的操作也就能融会贯通了。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同时系列化问题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真正收到良好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学习的效果也差异很大。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基本的操作都很不熟练,但也有部分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对于Windows98操作系统、Word、Excel等早已滚瓜烂熟。教师如果对他们提出相同的要求,难免会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因人施教,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小组协作,完善自主学习的行为。
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可改善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差异互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试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通过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获得的认识开展思索、交流、讨论、操作,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在完成学习目标后,可允许进入“练一练”、“技能挑战”、“日积月累”等资料库中扩阔视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例如,要求学生利用Word制作题为《只有一个地球》板报时,规定时间为20分钟。20分钟完成,对个别学生来说要求有些太高,所以请学生6人一组,自己分工。分别担任组长、美工、编辑,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各自的任务。组长要协调好组内的工作;编辑要确定本组的主要内容;美工指导组员如何布局、搭配颜色,等等。他们各司其职,群策群力,互相学习,取长补,共同进步。学生们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很快学生就融入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非常轻松地就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五)、运用网络与课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由于网络教学的环境,赋予了学生更多的灵活性、自由度和控制权,因而也增加了学习的复杂性、难度和挑战性,从而提高了对认知过程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我在教授《制作精美的网页》一课时,把教学内容做成一个网页,并建立相关的链接,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自己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主动学习。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积极进行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很快学生就融入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从而非常轻松地就掌握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活动时间占了整节课的三分之二以上,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六)、与其他课程整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更好的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每学一个内容,我都尽量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精心设计课堂任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学会这些技术。也就是说,让学生明确计算机是学习的工具。如学习画图时,我与美术相结合;学习Word时与语文相结合;学习PowerPoint时,让学生制作史、地、政、生等学科的演示文稿,进行自我学习。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化静为动的功能,做到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揭示事物发展过程及内在的联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单纯地看作是计算机课,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是要学会用这个工具去处理信息。应把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合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才能应对现代化的教学,才能从中真正体会到“做主人”的乐趣,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与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可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强烈求知欲,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力。本文从激情引趣、巧妙设疑、鼓励表扬、任务驱动、分组学习、趣味作业等方面分析了培养兴趣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和实践意义,尤其注重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兴趣;激情引趣;任务驱动;开放作业
不少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都发现,学生往往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兴趣也逐步降低,那是为什么呢?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愉悦、有趣的教学形式,比如:游戏、实验、讲故事、播放一段音乐、动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耳、动口、动脑、动眼,调动各个感官。这样会使学生学得快,掌握得好,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于探索,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最大程度上挖掘他们的潜力。
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想要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参加各项活动的强烈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轻松,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激情引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情,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在信息技术课中,对于键盘、鼠标的基本功训练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情境,就可以取点成面,一石激起千层浪。
例:在键盘指法[1]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一幅画面:一只只手中举着字母牌的老鼠不断出现在屏幕上,好象在向我们示威。“这些老鼠也太嚣张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我们眼前晃动,同学们都知道老鼠是害虫,那么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打鼠英雄呢?”老师这样一问,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高涨起来。“那好,现在就请你运用正确的指法,准确快速地击打与老鼠手中对应的字母键,一个个消灭它们吧。”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练指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疑问,往往是伟大发明和创造的开始,是创新的源泉。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推向了高潮,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讲清有关概念及知识点,学生就能通过思考,比较轻易地
解除疑问,得出正确答案。
例:在讲解“信息技术”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获取过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法获取的?学生们积极思考,认真发言,进而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总结、归纳,自然得出“信息技术”这个概念。这样不仅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对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表扬,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表扬,通过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进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树立起自尊、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认知活动的改善。
例: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中,将同学们创作的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进行演示放映,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这样做往往会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潜力;而对那些稍差点的作品,不要完全否定,甚至训斥,教师可以就学生作品中的某一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如:“你的这张幻灯片动画效果校好,很有艺术性”;“你的那张幻灯片较有审美观点”;“如果你们小组的同学能够齐心协力,老师相信这幅作品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这样定会使学生的信心倍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任务驱动”适合于教授操作类知识、技能与实践探究式教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要讲的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层次,将其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例: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讲授的内容琐碎繁杂,学生很容易失去耐性。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做墙报、宣传材料、写书信、编辑图文并茂的个人档案,制作个人简历表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word的积极性,能够亲自动手上机实践,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五、分组活动,在协作中学习
心理学实验表明:多人合作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例:在学习Excel数据计算这节课时,涉及到公式、函数等内容比较多,这样不便于学生去理解记忆,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几部分,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每一小组讨论学习一部分内容。如:有的小组讨论怎样求和;有的小组讨论求平均分;有的小组讨论求优秀率等,然后让每个小组出
一个代表,把讨论的结果讲解给其他同学,我借机提问这名发言同学:“你是怎样想到这样操作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最后,我对整节课进行了总结,通过评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趣味作业,延伸课堂
针对学生把做作业视为负担的问题,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开放式的作业,彻底改变每道题都确定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把作业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例:在学习完成演示文稿制作[2]后,我让学生自选一个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制作一组幻灯片,结果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以保护环境为主题,有的谈中国足球,有的选择了“传递奥运精神”等,甚至还有的学生制作出了“2008——我的奥运”的演示文稿。学生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即掌握了知识,又加强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最终起到了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第四篇:浅谈技术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技术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致远中学吴凯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开发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中学信息技术课是国家教育部面向新世纪,为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而定的新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总结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的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就会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听课,主动探讨学习内容,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形式把知识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中,应重视挖掘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以趣味和娱乐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组织学生们就某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烈争论。当学生们都能自由地表达见解,思想就会互相激荡,思维高度活跃,热情不断高涨,不断刺激学生继续探究的激情,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出创新的产物。
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产生创造的火花。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中,具有无限丰富的网络资源、多种媒体的强大表现力、虚拟现实和超媒体的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此外,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可以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畅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扩展视野,开拓思路。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扎实的知识为想象做准备,使再造想象有了丰富的来源,从而促进和激发创造想象的产生。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可以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实现开放性和实时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实践的过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实践的教学环节,努力改善学生的实践条件,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实践促进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学生的探究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以及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创新的能力的前提
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教学中,使教师的观念定位与职能定位发生深刻变化。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其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营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参与,充分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创造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围。总之,教师
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3)、激发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份创造的信心、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并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地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各种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责任。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作者:陈文 教育科研来源:河口中小学 点击数:
227 更新时间:2009-6-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越来越新颖,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课堂上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对电脑特感兴趣,一看到它就来劲,开始动手操作前,老师刚说:“下面,我们准备„„”就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动手操作了;当教师在电脑房里耐心地讲解、分析时,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自顾自地敲击着键盘、移动鼠标,完全听不进老师在讲什么;有的学生虽坐得端端正正,像在听课,其实任何声音都没听进去,当被老师提问时,就答非所问;有的学生在学习讨论时,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热闹的讨论便开始了。当别人发言时,他们又缺乏耐心地去听,而是急着举手、插嘴、代替别人回答等等。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了,参与讨论的机会多了,可耐心倾听、仔细倾听的现象却少了一些。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方面的养成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倾听习惯没有完全地养成。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甚至是一种能力。它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在交往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学会倾听,从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不是以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很多时间和途径来培养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值得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去探索的。
一、晓之以理,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地倾听教师的讲话,不能耐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不愿听、不会听,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而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培养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和交往中的重要性,告诉他们学会“倾听”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目标,在“倾听”中我们能发现更多的问题,能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在“倾听”中还能激起我们思维的火花,触发灵感。能够学会倾听的人,必是一个专心致志的人,也是一个会受到别人尊重的人。我们要用虚心的态度来倾听,会用耐心的心态来倾听,学用商讨的方法来倾听,在倾听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进步。
例如,笔者在每次新接到一个班级时,会先向学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堂上有关倾听的具体要求,并通过《电脑房公约》让每一个学生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倾听。然后,再与学生们共同商定信息课上有关倾听的评价方法,由每个班级的小组长记录填写,两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今后的信息课上更好的按照要求去做。这样,通过理论的疏导和制度的完善,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到了倾听的重要性,从评价中体会到了倾听后的快乐。
二、创设氛围,引起倾听的渴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给予学生轻松愉悦的倾听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巧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倾听的欲望,进而享受到倾听的魅力。
1、布置温馨而富有情趣的教室氛围。如在电脑房里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关于倾听的名言:“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卡耐基”、“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伏尔泰”„„并且,每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出“金听筒”、“倾听小能手”等等,将它们张贴在电脑房的光荣榜里,还利用校园网展出一些有关纪律优胜班级的课堂情景图片以及学生个人上课片断,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倾听意识就更浓了。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小学生在轻松、幽默、富有挑战性的情境里会更乐于倾听。一个好的导入往往是一节课成功的铺垫,是教师对教学设计巧妙安排的集中体现,也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教师应该不断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例如,在教学《丰富多彩的节日》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节日猜猜猜”的闯关题,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节日猜法,同学们都瞪大眼睛纷纷地举手要参与。在一次次闯关情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学习意境。再如,在教学《竖排文本框的使用》一课时,创设我国古人看书是边看边点头而外国人是边看边摇头的动画故事情境,通过这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乐于倾听。
3、巧用儿童化的语言吸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理论性和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常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儿童化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枯燥化为轻松,并因此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如在“认识计算机”这一单元,教师在介绍计算机的认识时,把它比喻为一个人,主机箱就像人的大脑,各个部件都要听它使唤;音箱就像人的嘴巴,可以唱歌给我们听;显示器就像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精彩的世界;鼠标和键盘就像是人的手和脚可以做很多事。还通过编一些顺口溜加强记忆,如:小小鼠标真神奇!单击双击和右击,按住不放能拖动,就像一根指挥棒。这样,学生沉浸在老师的讲演中,不用过多地强化记忆就轻轻松松地记住了电脑各个部件及它们的功用,深切地感受到了认真倾听的魅力。
三、学会倾听,教于倾听的方法。
在课堂中,我经常对学生讲:“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使别人听是一种艺术!”。让学生们大胆去说,并要求学生在发言时,一定要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听你讲。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发言的对象不只是让老师听,更是要让同学们听。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最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这样,慢慢地培养了学生会听、乐听、善听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强化倾听的意识以外,还需要细化训练,注重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倾听、学会倾听。平时,经常指导学生正确的倾听姿势,要让学生尽量学会做到“四心”:一要“耐心”,当听到同学的发言有错误时,一定要耐心地等他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二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仔细听、听完整,并努力学会抓关键词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三要“用心”,在听取同学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用心想一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做到有选择地接受。四要“虚心”,当同学提出的意见与自己不同时,能虚心地接受,一边听一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美。还要让学生懂得学会倾听不仅是尊重了对方,更是尊重了自己。因此,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自己理应专心听,那么,到自己发言时,别人也会认真地听你说。
例如,在教学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个人名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为什么要用“PowerPoint工具”来制作名片呢?一学生说:“因为这个工具制作又简单又快!”我接着问:“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又有同学提出来了:“我不太同意他的说法,我觉得这个工具能制作出动画效果,而word工具制作后是没有动画效果。”于是,我又问:“谁能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呢?还是我们自己亲自来尝试一下吧!”在这里,通过不断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他人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倾听意识就养成了,学生也会愿意倾听,善于倾听,从倾听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激发兴趣,形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枯燥乏味地讲解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倾听”带来的乐趣。
1、用游戏强化倾听的意识。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倾听虽然枯燥,但只要我们在课堂中加入一点游戏成分,学生的兴趣就骤然增加了。如在教学《键盘一家》时,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游戏,通过游戏的导入让学生激起对键盘的学习。教师先宣布游戏规则只说一遍,没有听清游戏规则的,取消游戏资格。几遍下来,学生深知不仔细倾听造成的后果,只得认真地听讲。再指名交流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玩好这个游戏,学生通过倾听他人的操作,学会了键盘操作的指法和打法。这样,学生对于指法的学习能够更投入、更积极、更主动。再如《接龙游戏》这课,让学生通过输完一个词组就进入下一个游戏中,这样不断地变换词组内容就会出现不同的游戏。在这些快乐的游戏中,学生倾听的准确性、判断力会逐渐提高,倾听的愉悦感也会随之而来。
2、让赞赏调动倾听的积极性。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往往一声普通的赞扬就能让我们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例如“这位同学的小耳朵真灵啊!那么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真棒!”、“你看xxx同学的眼睛一直在看着老师,他听得多认真啊!”、“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这就是认真倾听的魅力!”、“你的操作真娴熟!老师也佩服你!”、“你的打字速度真快,什么时候和老师一起来pk一下吧!”、“这位同学能认真、仔细地听别人的发言,并找出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啊!” „„除了用语言来赞赏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的手势、赞许的目光、安抚的动作、微笑的表情等来告诉学生,要去倾听,要学会倾听。此外,给予学生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也是十分有效,如倾听章、倾听卡或加分卡等等。长期合理地、适时地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定能使学生养成爱“倾听”的好习惯。
有位名人说得好:“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对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还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去提醒、督促、训练学生,使其在每时每刻、每堂课、每个活动中坚持不懈。让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倾听中质疑,在倾听中解惑,在倾听中积累,在倾听中成长吧
谈谈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做法
你还在为学生不愿意上信息技术课而烦恼吗?还在为学生在课堂上沉迷于游戏而忽略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束手无策吗?那么,让我来为你支几招。
我觉得,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多少编程的方法、学会多少计算机内部原理,而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创新学习、辅助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转变传统观念,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魔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魅力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学生们面前。玩游戏、上网冲浪等成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一种期待,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想当然地就有这样的一个等式,那就是“信息技术课=上网+玩游戏”。这一现象的存在,加上许多活生生的“网瘾”案例,让我们很多教师比较担心,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发展下去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信息技术课绝对不可以“玩”。正因如此,现如今很多教师在讲授信息技术课时,要求学生们正襟危痤、按部就班,事先为学生设计好了所有的步骤,俨然成了一堂“在微机室上的语文课”。
很显然,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这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更不用提知识的学习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惊慌,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玩”。
(一)设定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平时的授课当中,我们可以穿插这样的环节,就是在不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的前提下,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事先设置几个动手操作题目,题目可以是知识的巩固,可以是对知识的深入,但有一点,就是要有趣味性,让学生有“玩”的兴趣,以实现在“玩”中学习的目的。例如,当我们讲授鼠标的操作--单击、双击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脑自带的“空当接龙”游戏来进行巩固练习,用左键点击一下扑克牌,颜色会变深,表明被选中了,这就是“单击”,用鼠标连续点击两下扑克牌,扑克牌会到左上的空白处,这就是“双击”。另外,网上flash小游戏中,有许多就只是单纯地利用鼠标来操作的,“单击、双击、右击”等都对应着不同的功能,这也非常有利于对鼠标操作的掌握。当然,这只是举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多的操作是可以在“玩”练习巩固的,只要我们设定好了要求,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在“玩”中掌握。这样一来,教师讲课感觉轻松,学生感觉学习愉快、掌握起来还简单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二)劳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休息。往往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在整节课都十分地集中,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短暂的休息来进行调整。这时候,信息技术课所特有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让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吧: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出一组历史人物名字,规定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上网搜索人物生活历史年代、主要贡献等,看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确;或者干脆就让学生自由上网冲浪几分钟,这样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再听起课来,精神倍感振奋,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循循善诱,让学生在“玩”中培养并保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必须培养并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持久兴趣。我在教学中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是全部的学生都会有非常高的上课热情,但时间一久,有些学生就会感到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繁琐难学,产生了一种应付的心理,这就是失去兴趣的一种讯号。这时,只要把握好尺度,让学生适当地“玩”一下,诱使学生学习,不失为一条保持积极兴趣的好方法,让那些感觉信息技术知识琐碎、无聊的学生也能在“玩”中慢慢调动起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二、创新授课模式,教学方法要“活”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还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出发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一)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过去,我们往往不重视课堂内容的导入,喜欢“直奔主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知识的接受上出现无选择性。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把知识细分为一个个的具体而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操作,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而实现“过关斩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学习之初,根据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设计出有一定难度,但又并非遥不可及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反复练习,最终获得好奇心与学习愿意的满足。比如,在讲授word文字编辑的问题时,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制作一张小简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word提供的字体、色彩、样式、插图等多样功能,进行设计制作并进行评比,对优胜小组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演示”。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针对某个问题,我们可以提前制作出一个专门的课件,让所学知识点都得以直观的呈现,这种形象、生动、清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在讲授计算机基本组成的时候,我制作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及相关的操作视频都非常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紧接着进行实物的操作练习,比起我们单纯地照着书本的样子讲,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容易的多。
(四)为学生提供“互动空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提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创设讨论、争论的情境,在讨论、争论中,每个同学既要考虑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又要考虑他人的见解对不对,这是一种由论题和对同学发言的评价共同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要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得到及时的关怀帮助和鼓励表扬,注意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
三、提供舞台,让学生能够“展现自我”
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当充分运用这一点,来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例如,每当讲授完一个知识点,我们都可以让一个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一方面可以敦促学生在听课时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对学生的身心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爱好计算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于探究、发展个性。课本知识已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这时就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形式来巩固他们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让他们在兴趣小组中互相讨论,形成知识的共享,增强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比赛组装电脑,看谁组装的又快又正确;也可以让他们设计贺卡,在节日时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为同学们送上祝福;能力高的可以选拔进行奥赛辅导,参加比赛等。近几年的信息技术竞赛当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活动是分不开的。
总之,要让学生都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高招、妙招,但相信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就要努力把信息技术课变成学生培养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海洋中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