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毕业后,你想留在城市嘛杂文随笔
01昨天回到家里,在晚饭的餐桌上,我爸突然很严肃地冒出一句话:“接下来的一年里,是打算待在外面,还是准备回家发展呢?”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候,我显得有点不知所措。正准备夹菜的手,瞬间停留在半空中,眼神转向我爸的脸,尴尬地笑了笑,告诉他这个问题,暂时还没想好。我爸听了我的回答后,也没说太多话语,只是简短回了句:“我们还是希望你回到县城发展的。”接着,只见他又埋头吃起了饭。不知道是不是对于我的回答,感到不那么开心。“做父母的,没有哪一个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
02饭后回到房间,一个人躺在床上,回想起我爸刚才问的那个问题。我突然间才意识到,对于这个问题,我似乎从来没有放在心上认真思考过。我脑海里每次想的就是:我要干嘛,我想怎样。而从来没有出现过,我爸妈他们,希望我如何?好像在我的潜意识里,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不去大城市拼搏一番,而是直接回到小县城过起慢悠悠的生活,是一种没有年轻人朝气的表现,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尽情出去闯,去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其实不仅仅是我,身边的许多朋友,当被人问及,毕业后,是否愿意回到故乡发展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回答不愿意,说想到大城市去看一看。然而,当我再次问他们,你爸妈希望你们毕业后去哪里的时候。答案只有两种,要么是父母不强求,在哪里都可以,只要记得经常回家就行;要么是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别跑得太远了。当然,后者的比重更大。那一刻,我才发现,年轻的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单单要考虑到自己,更多的时候,也要想想家中的父母。爸妈是最希望你留下来的那一个,同时,也是最不愿开口劝你留下的那一个。
03记得大学某次寒假回家,当全家人在准备晚饭的时候,我姐自己炒了一盘爆炒青椒,特别辣的那种。菜刚出锅的那一刻,我正夹着筷子,将热气腾腾的青椒往嘴里送的时候,我爸突然走进厨房,看到我在吃青椒,显得特别惊讶地说了一句:“你从前不是最讨厌吃青椒的嘛?怎么今天一出锅就吃了起来呀?你姐要买青椒的时候,我还一直说你不喜欢吃,别买。”听完我爸的话后,我才突然回想起,原来出门在外上大学的这四年里,我连喜欢吃的菜品都变了。从前讨厌吃辣,到如今顿顿饭菜都得有点辣椒,才能开饭。而这一切,我爸他们却一无所知。我爸说,你读了四年的大学,每年就回来那一两个月,要是碰上暑假实习干嘛的,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如今毕业后,还选择一个人到城市去生活,我们对你的了解,越来越少了。“我们还是希望,你回到县城发展。”这句话,是我这段时间回家,听到家里人对我说过的,最多的话语。
04我不知道从什么起,身边越来越多人,毕业后选择了留在大城市发展。他们说大城市有丰富的资源,有优秀的公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房价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每天上班还要挤一两个小时的地铁,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我们想远离故乡的心。我们到底是想远离故乡,还是想远离父母的束缚呢?有时候,连自己都说不清。记得表哥表姐当年毕业后,一个选择留在上海,一个则待在杭州。当时我很羡慕他们,能到大城市生活,完全摆脱故乡,逃脱父母的约束。然而,直到前两年,他们两人纷纷拖着行李,回到故乡的小县城,找了份看起来不那么好的工作,跟家里人过起了安稳的日子。记得某次我很疑惑,问表哥说:“哥,你一开始在上海,不是工作得很好吗?怎么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小县城呀?”我哥听完我的话后,沉思了许久,缓缓地说:“当时也是想留在大城市的,但是看到父母都老了,想留在身边多陪陪他们,于是就选择了回来。”听完我哥的话后,我显得非常无法理解,只是带点儿反感地回了句:“我以后肯定要留在大城市,才不回来呢。我家里人都还年轻,不需要我照顾。”然而,直到如今,我才懂得我哥当时那番话的意义。很多事,只有自己经历了,才懂。年轻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请先考虑一下,那个多年以来,一直站在你身前,帮你遮风挡雨的人;如今他们走不动了,站在你身后,别只顾着前方的理想,而把他们弄丢了。
05其实,对于大学毕业后,到底是选择留在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到故乡生活。我始终觉得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与理由。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小县城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比较。你可以选择到大城市过着紧张充实的生活,同样也可以,选择留在小县城,过起节奏不那么快,且足够稳定的生活。每一种选择,都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希望,你在倾听自己内心需要的那一刻,能够试着去询问一下父母的意见,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计划也考虑在内。我想,这样做出的决定,结果会让所有人更加满意。
第二篇:浮游城市杂文随笔
“我太年轻了,甚至不懂怎么去爱她。”
我讨厌红枣,却喜欢伊利牧场红枣味雪糕。喜欢蜜雪冰城四块一杯的红枣牛奶。我讨厌你对我忽冷忽热的态度,讨厌去揣测你的所思所想,却喜欢你。
说实话,我这个人真的挺奇怪的。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所有的困难和委屈都能够在夜里溶解。但是如果有人愿意倾听,就似乎一点委屈都受不了,无由生出许多消极情绪和负能量来,张牙舞爪地暴露自己隐藏在绿叶里的尖刺,迫不及待地暴露自己最最不堪的一面。
仿佛在说“你看,我这么糟糕,不要陪着我了,不要喜欢我了,你快走开。”真正逼走了那些可能真的愿意陪着我的人,又在心里哀求,哀求大家不要走。
永远希望在难过的时候有人陪在身边,希望能有人包容我,将我拉出泥沼,保护我,鼓励我,偏爱我。却忘记了没人会喜欢一个习惯躲在黑暗里的人。我现在在改了,能不能请你不要走。
自你之后,一切都定下基调。说话声音软软的、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或者爱穿素色衬衫的男孩子,我总忍不住多看几眼。会钦慕的男孩子应该也是像你一样,比我优秀很多很多的人吧。
我现在完全凭借着你带给我的某些东西,走在一条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上,甚至都不确定我现在为之努力的,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以前,无论是看书、练字、抄诗、画画,都是我所热爱的并且出于本心去做的。现在,我早就弄丢了自己。
想和你在四月的结尾,坐在蔷薇花丛下,讨论北极星和金星,同喝一杯不加糖的薄荷柠檬茶,或者追逐一只蝴蝶,其实以上都不重要,我只想和你虚度好景。
其实还是你最懂我,一看到我手上的《维庸之妻》就知道我又不开心了,却也不拆穿我“只是随便从书架上拿来看”的小谎话。你怎么还不结婚啊。还不让我死心,还不让我谅解自己。
第三篇:痛苦的时候你想到了谁杂文随笔
春天到,风也到,又是一季沙尘到。
一早起来,向窗外望去,灰蒙蒙的天空。沙尘天气,令人沮丧的天气。
新疆人命苦,在最该欢乐的季节却要过最悲催的日子。
从我记事起,年年如此。就如一根甘蔗,还没沾手,就被人把最甜的一段掰走了。
就这鬼天气,足够让你天天做逃离这里的打算。
亏在昨天早上是个艳阳天,出去散了半天步。就这样,回来的时候,已经有点变天了,微风卷着沙尘,已经开始往行人的身上、脸上挥洒开了。就如被一个无赖纠缠上了似的,心里晦气得要死。
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跑回家中。关紧门窗,做好了两天不再出门的准备。
最近心情不好,本打算在野外的田埂上走一走散散心,没想到心没散成,反被袭了一脸沙尘,丧气到极点。真有点祸不单行,打击接二连三来光顾了的感觉。
古人最会说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说只二三。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总以为动人的风景都在后面。于是就低着头,只顾风雨兼程,来不及多看路边的花花草草一眼。专注地不敢怠慢地诚惶诚恐地打发着经手的每一件事,唯恐稍不留神就弄个满盘皆输,在人生的赌场上输得片甲不留。
可是,当今的社会越来越让人有点看不懂了。底层的人,不论怎么努力,好像都逃不出你居于下层的宿命。
家里有位亲戚的孩子,自小学习成绩优秀,是全家人的众望所归。高中毕业后考进了沿海地区的211国家重点大学,买不起房子,在魔都混了一阵后,又回到了这里。给人的感觉,仿佛他在做无用功。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做的工作还不如那些没考上学的学生。让人觉得他多年寒窗苦读的付出都打了水漂。
当然了,谁也没提前许愿你读好了书就要给你一个好前程。但是,看了后,心里就是堵得慌,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诉说。而且现在这个社会变得也太快,我是真的有点跟不上了。人和人好像都跟有仇似的,谁都不屑和谁多说句话。仿佛说句话,就把一单大生意给黄了,就把一个发大财的机会给错过了似的。但到头来,大多数人到死也没见他做成一单大生意,发一回大财。
没办法,时势造英雄。谁让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的呢。
尽管大多数人最终没有成为英雄,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揣着个“英雄梦想”,都有种“英雄情结”在作怪,把我们都撩拨得人不人鬼不鬼。
人到中年,精神变得疲惫了,脚步也就有些凌乱了,少了些年轻人的闯劲和意气风发。对事物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些消极的情绪。
我年轻时特别喜欢出门,越远越有兴致,仿佛一切风景皆在远方,恨不插翅远走高飞。无奈最终也没有走出出生地。有时也感觉自己混得很失败。但是,衡量成功失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谁也说不清。
毛主席他老人家,一生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中国穷苦人民的幸福,同万恶的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一家七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千秋功过又由谁来评说?
我有时在想,我们现在比起那时候的人,生活已经好了上千倍了。我们有什么资格再唉声叹气呢!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毛主席的这句诗足以鼓励我们遇见不痛快的事的时候化解愁云,用百般豪迈之情去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
人有时候遇见不平事时,可能会钻进逼仄的死胡同里去,别人进不去,自己也出不来。多看看伟人的诗词、传记,会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发和鼓励,获取一种前进的力量。
我想,一些青少年崇拜明星和偶像,大概也有类似的原因吧。
仰视伟人也好,崇拜明星也罢,只要人家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时候能给我们力量,那都是无可厚非的。
愿我们都能在未来的岁月中被生活温柔对待,现世安稳。
第四篇:你想知道世界的本质吗的杂文随笔
“你想知道世界的本质吗?”
是 / 否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我面前的显示器蹦出了这么一个弹窗。
然后我点下了“否” 的选项。
没有人能阻挡我刷网络爽文。
刷爆那么多网文,看了那么多日本动画片,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我就懂得了这种东西不能瞎几把乱按。
按照套路来说,如果点“是” 的话,我就会被传送到某个(版权保护)空间,然后遇到各路神仙,跑上几百个能要我小命的剧本,在砥砺奋斗中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中国。
我没有那种好奇心,也不想成为什么祝觉,更不想在别人成为祝觉的路上,以自我牺牲换取那么短暂的几章出场演出。
但是既然你在看这行文字了,拉一下右边进度条就能知道,之后还有事情发生。
是的,过了短暂的几秒,弹窗再次弹出。
“你想知道世界的本质吗?”
是 / 是
行了,这种关掉弹窗又蹦出来多次阻挠的套路我受够了。在上一个迭代里我和弹窗斗智斗勇的故事我不想讲了——但我还是挺喜欢所有电子屏幕都出现弹窗的场景。
反正答应就对了。
随后我看着以上文字从屏幕上蹦出来。
文字在和我的思想同步运作,这是故事。
我后来听别人说,这种玩意被称作混沌。
正如其名,要解释也很简单,所有人类不能理解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混沌,比如高等数学。
我点下的这个弹窗,是我的第一个混沌。正如替身使者会相互吸引,学到的新骚话下一秒就会有人说,一旦你接触了混沌,他们就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在你的视野里。
总之,因为这件事,我就算是意料之中的再也回不到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世界了。
弹窗是一切的开端。
第五篇:城市的烟味杂文随笔
1
以为被尘烟淹没久了,丢了自己。
直到这座城市中一条曾经那么熟悉的街道见到一家“菜合店”,很快苏醒一种遗忘在内心的欢腾。
这家“菜合店”离我家很近。
它很正统的接待四面八方的食客,食客大都小巧,不掏老头票,小毛钱吃个舒坦,我想便是这样。
食客,丝毫没作秀意思,来去舒乐。
奶奶的小脚,也光顾过这家店,店主儿瞧奶奶的眼神都变了:小脚老太能吃两个菜合子,一碗绿豆稀饭。
那时做活比较简单:豆腐脑,油茶,稀饭,统统在一家卖。
母亲喜欢叫油茶,父亲喜欢喝牛肉汤,而牛肉汤锅在另一条街道上。我母亲常常给我一口锅,让我买来汤和肉混拌的“牛肉汤”一步一趔趄端回家,父亲吃肉喝汤没半点考究的意思,哪怕看我一眼也算是慰藉,他没有。
我时时一个人摸着去那家店吃菜合子。
吃菜合子的小钱来自母亲,奶奶偶尔给三毛五毛的,不大方那种,每次我闹腾她摸扭半天才从里边衣服里摸得出来,等的肚子都扁了。
那家“菜合店”做的菜合没以前做的鲜嫩,油也不纯正。
许多年不在这座城市,也就不谈论菜合好吃与否。如今回转记忆,这家菜合子重新抵达内心但不是儿时的味儿,油一股歪味,盐还是当年咸味儿!
“喝红茶吧。”
“好哩。”
遇一漂亮女子成为朋友出乎意料,有时交友有定数,随缘的浮萍朋友待之如泛泛开花。
这女子则不同,研究生学历,又是高等院校的主干力量,对她的欣赏是内在的表达。
红茶热烈,奔放。
我这么解释红茶,她接上说:“没想你还懂茶道?”
我面红耳赤,忙摇头说:“不懂,胡诌的。”她一脸媚媚的笑意,显然我说的跑调,实则是一种谦卑。
茶艺不到,是先天和后天加一起的无术。
只见她扭动圆润如葱杯的手,在茶具间晃动摇曳,觉得茶生古香,澜意不可挡,一个慧心的女子。
谈笑风生中不知不觉改换了主客的角色,成了她泡茶我喝的反串了。
我告诉她这里有北京茶,台湾茶,还有信阳毛尖等七八种茶,她根本没加思考的说:喝红茶,女人多喝点红茶,延年益寿。
其中一个朋友送来的茶是北京老字号“张一元”茶,她居然很喜欢。
茶在我俩的举杯交流中突出一种精神,富含它的深刻含义时,觉得茶亮了内心的禅思,不用描述的意象勾勒。
你愿做盲流!?
这是我送某人走问的一句话,那人回答的斩钉截铁:嗯。
他下边没在说什么,但我知道他是特别想离开这里。
他登上飞机悬梯时,觉得远了。
回来,我余音绕梁的念还有,但我不是制造他离开的那一位,而是另一个女子。
那女子既没送,更没说过什么,大概是他感觉绝望的基点,曾经那么深爱的一个火魂女子,竟成了繁华别离不说当年。
临走前一晚,他说想见我。
我说为什么不想见她?再好好的聊一下,能否深挖一下她的留恋度?!
他说:不了。
我不再说什么。
根据他说的宾馆,乘电梯上到18楼。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我市的招牌酒店。
酒店里,他的门虚掩而就。
我进去后,门“啪”的一下就关上了,他就顺势上来了,一手按我肩膀示意坐下。
我安静的坐下,眼神不离他。
我希望他说点什么,关于那个女子的一些讯息,而不是我的扭捏作态制造的尴尬。
他咬了一下厚厚的唇说:“想听你说句话。”
“你想听我说话?!”
“不管芳子的事,你看我怎么样?”
“你,你,你很好呀。”
“那我再问你,喜欢我吗?你若说喜欢我,我就带你去我的家!”
“怎么可能?你和芳子那么多年,说不成就不成了,不知道你俩到底闹的哪门子气儿?!”
“她和她的老板在一起,且说还要结婚,老板有钱,她的车就是那个老板给她买的……”
“哦”。
“那你走吧。”他撂下这么一句话。
“不,我送你。”
他走了,我回来了。
不知我们还能相遇否?相遇后是否再谈到那个令他伤感的女子,还有我的不肯跟他走?
十年后他又回国,回到我赖以生存的小城,但我不会再问他:“你愿意做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