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论文

时间:2019-05-15 12:3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论文》。

第一篇: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论文

摘要:元代汉水流域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是因为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商品流转,庞大约水陆交通网为全国大小城镇之间的商品流转、贸通有无以至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与此同时,世祖忽必烈用汉人,行汉法,在进攻南宋时,告诫统帅伯颜不“杀人”,并诏谕士农工商“各安己业”。其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为汉水流域地区的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使之达到“一方安之”。

关键词:元代;汉水流域;经济发展

汉水(亦称汉江)发源于陕西行省兴元路沔州(今勉县)以西(今宁强县),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河南行省的襄阳路(治今湖北襄樊市)而达湖广行省的汉阳府(治今湖北武汉市)。它的两岸还有不少支流和众多的湖泊网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汉水自古以来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物产众多,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富饶地带之一。历来,对元代经济发展的研究,史学界已作过深入研究.但对元代汉水流域一带经济领域的考祭,迄今为止,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有学者认为,元朝统治期间,破坏性很大,诸多方面(包括经济)不可能发展很快。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元统治期间,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元世祖忽必烈用汉人,行汉法,在进攻南宋时,告诫统帅伯颜不“杀人”,并诏谕士农工商“各安己业”。其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为汉水流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安居乐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拟就元代农业和工商业发展情况谈一些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重农措施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宋元之际,战祸频仍,北方和两淮地区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荒芜,荆棘丛生。饥饿的农民无力耕垦。到处流窜,所幸江南农业生产还没有遭受大的破坏。元朝建立后。开始重视农业,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巩固新政权的紧迫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汉水流域一带的主要作法是:

1.广置屯田。元代屯田规模之大,分布地区之广,在中国古代史上是首屈一指的。在蒙古灭金。元灭南宋之时,屯田起了重要的作用。元人王恽说:“南北之势,我可以取彼,此必然理也。然馈饷转输,古无良法,正有屯田待以岁月,为古今上策耳”①。蒙金、宋元战争使正常的农业生产无法进行,而只有屯田这种方式才能在战争的条件下从事生产。因此可以说,没有襄阳路和南阳府等地的屯田,伯颜由汉江而下灭亡南宋几乎是不可能的。元朝建国后,广置屯田,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在屯田中,朝廷经常抽调一些习农之入前往屯田地区指导屯田人员耕种,为那些地方的农业发展输入了技术力量。在经营屯田的同时,朝廷还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水利建设,不少地方的水利渠道因屯田而修建起来。

早在定宗贵由时,大将夹谷龙古带行省事于兴元路(治今陕西汉中市)。夹谷龙古带令部下“垦田数千顷,灌以龙江之水”②。宪宗时,忽必烈遣汪德臣、汪良臣等在利州(即广元路,治今四川广元县)附近白水等地辟置屯田③。利州路治曾一度徙治于南郑(今汉中)。

元朝建立后,广泛屯田。至元六年(1269年),立唐州(河南唐河)、邓州(河南邓县)、申州(即南阳府,治今河南南阳市)、裕州(治今河南方城县)屯田④。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克襄樊之后,元朝政府充分利用“江淮在宋为边陲,故多闲田”⑤。“黄河迤南,大江迤北。汉水东南,两淮地面,在前南北边徼中间,歇闲岁久,膏肥有余,虽有居民耕种,甚是稀少”⑥。两淮“兵革之余,荆棘蔽野”,若将“上自钧(今钧县)、光(今光化。都临汉水边)。下至蔡(今新蔡县)、息(今息县)”的荒地给边民屯种,不数年即可“剪去荒恶,荡为耕野”⑦。同年,宋将吕文焕投降后。又于襄阳府(即襄阳路,治今湖北襄樊市)留“熟券军”置屯田⑧。至元十八年(1281年),以汉军、新附军兵士及昆一万五千余户在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陆县)境立屯⑨。大德元年(1297年)十二月,朝廷徙襄阳屯田合刺鲁军于南阳,户受田百五十亩,并授给种子、耕牛等必要生产物资⑩。皇庆元年(1312年)。遣户部尚书马儿经理河南屯田⑾。同时,把武昌等地的人移往西北一带屯田。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签发旧贯鄂州(即武昌路,治今湖北武汉市)、随州(治今湖北随州市)的“降民”一千一百零七户迁往中兴路(即宁夏府路,治今宁夏银川市)居住,“计丁给地,立三屯”⑿。

2.鼓励垦荒。如何把流亡的农民安置好。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起来,重新生产粮食,蒙荣农村,开拓租税来源,从而巩固新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元政府的一项当务之急。元政府允许农民开垦荒地。规定:“凡是荒地,俱是在官之数,若有余力,所其再开”⒀。“凡荒闲之地,悉以付民,先给贫者,次及余户”⒁。把荒闲之地用法令形式规定为封建皇朝所有,只要农民有劳力的都允许报官开垦。大规模的垦荒,使农民缺乏耕地的问题得以缓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一月,朝廷因“以江淮间自襄阳至于东海多荒田,命司农司立屯田法,募人开耕,免其六年租税并一切杂役”⒂。政府并从牛、种、农具、衣、粮上资助垦荒农民,从赋税差役上优待垦荒农民,“官授之卷,俾为永业,三年后征租”,从产权上鼓励垦荒农民⒃。王祯主张开荒,一再强凋“坐贾行商,不如开荒”。他谈及汉沔(今湖北汉水流域一带)、淮颖(皖北一带)等地多刨开荒地,当年种芝麻,收获良好,有的“盈溢仓箱”以至“速富者”⒄。河南在金亡时“民疏土旷”,是时(世祖后期)“民生日集,地窄人稠,与江南无异”⒅。“汉中之田,辟已十七”⒆。优惠的垦荒措施在汉水流域一带得到了施行,不仅有力促进了汉水流域一带的垦荒进程,而且大大扩展了垦荒面积。

3.兴修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灌溉,既能扩大拼地面积,又能防止水旱灾害,促进作物增产。元朝政府认为“农桑之术,以备旱暵为先”⒇,把兴修水利摆在重要位置。廉希宪在江汉“泻蓄水于江,得田数万亩,为贫民业”[21]。游显在襄阳,“复堰铁拘壅湍水为渠,溉稻田千数百顷,人赖其利”[22]。襄阳城濒临汉水,岁有水患。至顺元年(1330年)任襄阳路达鲁花赤的谙都刺串民为筑堤城外,遂以无虞[23]。

汉水流域一带土质肥沃。在宋代,知荆州军陆九渊说:“荆襄之间,沿汉沔上下。膏腴之地七百余里,土宜麻麦”[24]。七百余里的膏腴之地出产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极其丰富。苏轼在武昌一带所见的情况是:“对岸武昌,山水极佳,柑橘,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25]。欧阳修诗云:襄阳“罗縠纤丽药物珍,枇杷柑橘荐清樽”。“锦苞玉笋味争新,风林花发南山春”[26]。柑橘、枇杷、芋头、椑柿已是常见之物。

到元代,汉水流域一带,粮食作物和蔬菜果品如马可.波罗所记的兴元路(今汉中)“彼筹收获麦稻及其他诸谷,量多而价贱。缘土地肥沃,宜于一切种植也”[27]。经过夹谷龙古带“垦田败千顷,灌以龙江之水”后,“收皆亩钟,敖庾盈衍”[28]。当马氏由华州起程到京兆府城(陕西西安市)见到该地“工商发达,树木园林既美且众,田野桑树遍布,此即蚕食其叶而吐丝之树也”。其注一云:“陕西气候在马可,波罗以后大有变化。天气甚寒,已不复种植桑竹,须至西安府东南三百公里汉水上之老河口。始见有纺丝者也”[29]。

二、整治和保护政策与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元代汉水流域的工商业頗为发达。其重要因素在于,一是流动人口的增加,促进了手工业品和商业服务需求的增长。二是元政府曾把北方一些地区的工匠迁到汉水流域一带。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徙甘、凉御匠五百余户于襄阳”[30]。如此多的御匠来到襄阳,对促进当地手工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是元代汉水流域交通线路的开发比前代有了新进展,遍及各地的驿站构成了一幅密集的交通网。便利的水陆交通带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1]。

1、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交通工具和商品与市场。元代汉水流域的手工业发展一方面因农业发展为其提供了原材料,同时也是在前代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而不断发展的。

造船业。鄂州、襄阳历来都是造船的重要基地。在武昌,两宋时期、由于造船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船舶体积不断增长增高,可以看出造船工场规摸在不断扩大。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平定江南,曾遣使前往荆湖地区“造大舰及政黑龙船数千艘”[32]。南宋时,由于鄂州一带造船业发展很快,屯驻于此的军船数以千计。陆游在描述鄂州江面上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时,有过这样的精彩描述:“大舰七百艘,皆氏二三十丈,上设城壁楼橹,旗帜精明,金鼓镗鞈,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船舶规模之宏,航行速度之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可观的。后来虽在庆元六年(1200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嘉定十七年(1224年)的三次暴风中被损毁800多艘,但直至宋末,常驻此地的战船仍达数千艘之多。咸淳十年(1274年),元军在攻拔汉阳的战斗中,一次就焚毁宋军战舰3000艘。当然,这些船舶并不全由鄂州承造,但由鄂州承造一部分完全可能,否则,对于元末陈友谅大造樓船之举,便无法作出圆满的解释。

到元代,鄂州造船具有相当雄厚的基础。贾居贞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即于武昌路“造船百效(十)艘,驾以水军”[33]以增强武昌路的社会秩序。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廷欲东征日本.大造海舟,时镇戍鄂州的郑制宜“造楼船何家洲”[34]。次年,为利用济州河运粮京师,又命江南三省(指江浙,江西、湖广)造船3000艘。元末。南方红巾军倪文俊在鄂、汉“联巨舟为阵,楼船高十余丈,绵互数十里,望之如山”[35]。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建都武昌的陈友谅在江州一战中被朱元璋打败,为与朱元璋决战,大造楼船战舰,加紧训练水师。未及两年。便造成楼船数百艘,练就水军号称60万。

对陈友谅所造战舰,史料中是这样介绍的:陈友谅“大作舟舰,高数丈,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自谓必胜,载其家属百官,空国而来。兵号六十万,攻南昌”[36]。船高达数丈,其长至少也在几十丈以上。船的设计也颇见匠心,通船分为三层,而且层层置有走马棚,并有相当坚实的夹层,以便上下层之间,人马各不相扰。为使如此庞大的船体能迅速前进,船上置有几十只橹,并以铁裹之,暗藏船腹之中,装饰也很漂亮,全是丹漆饰之。若以600艘计,每船平均载1000人,包括马匹及各种辎重在内,净载重量大约在1500吨左右。没有相当水平的造船技术和一批精通于设计、绳墨,锻造、油漆等技术的各种造船工匠,要造出如此众多、如此规模的战船,是不可能的。为承造这批战舰,当时汇集于此的造船工匠可能数以万计。

在襄阳.至元十年(1273年).綦公直行荆南等处招讨司事,时元军正进攻襄阳,“枢密院命(綦公直)督造战舰,运舟”[37]。同年六月,“敕襄阳造战船千艘”[38]。就这两次造船来看,第一次命其督造“战舰、运舟”,说明规模不会小.攻下襄阳的当年,元朝又命其“造战船千艘”,可见襄阳路地区其打造船舶的能力及造船作坊的规模都不会小。

丝织业。元代的丝绸生产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元史·立智理威传》记载:“湖广岁织币上供,以省臣领工作,50使买丝他郡,多为奸利,工官又为刻剥,故匠户日贫,造币益恶。立智理威不遣使,令工视贾人有藏丝者择买之,工不告病,岁省费数万贯。他郡推用之,皆便”[39]。从元代官手工业所置局院有“鄂州诸色人匠”“提举从五”(官名及品级)。又“诸色人匠”中有“武昌”“同提举正七”[40]。说明武昌路有元朝官府经营的丝织业作坊,匠户为数不少。上供织币,本应因地所产,在任贪吏,为了从中渔利,上下其手,使织品质量下降。同时。工官对织工匠户过于“刻剥”,挫伤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所以织币“益恶”。立智理威从大德十年(1306年)调任湖广行省左丞,改善经营管理,择优购买本地所产丝原料,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织布质量。立智理威堪称封建官吏中之难能可贵者。马可·波罗在南京(今河南开封市)见到该地“有丝甚饶,以织极美金锦及种种绸绢”。抵襄阳,盛赞襄阳是“一种繁盛工商业之中区.……产丝多,而以制造美丽织物”[41]。棉织业是汉水流域元代新兴的手工业项目。据《元典章》载,至元四年(1267年)七月,樊城的棉布200多匹经过山西运往山东货卖[42]。王祯说:“非丝非管声咿轧,村南村北响相答”。反映了当时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比较发达。丝棉副业,一方面满足农家全家的衣着之需,另一方面把产品作为赋税交给国家。

瓷器和建筑。元代的瓷器产地遍及全国。无论数量、质量上都很可观。武昌湖泗一带古瓷窑址堆积瓷品渣滓不少。宋、元两代是湖泗民营瓷窑生产和“灵泉古市”(覃庙)最繁盛的时期,这里人烟稠密,聚集着张、沈、邹、李、樊、曾、杜、董等大姓氏。号称灵泉“八大名家”,载入明、清地方志书。至今覃庙还有一个名叫“窑咀”的滨湖地带,想必是昔日与瓷器的运输有关而得名[43]。兴元(今汉中)经过兵灾之后,夹谷龙古带行省兴元。“官舍居第,皆高榱巨栋,重棄牡瓦,宏壮奇丽,可在承乎旧宇之上,亦志不苟然也”[44]。

手工业的发展最能反映地方经济的特色。汉水流域手工业以当地资源为原料,发挥各自的优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手工业促进了工业繁荣,它不仅提供了交通工具(船、车).还提供了商品与市场。就市场而言,船工需要粮食、薪炭、制船工具,制瓷工人需要粮食、薪柴、铁、木工具等等。各个手工业行业之间互为市场、加上与邻州的经济交流,商品交换必然发达。

2、繁华的港区和便利的水陆交通带动了商贸的繁荣。元代汉水流域的商业是比较繁荣的。这与南北大统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水陆交通的发达以及元统治者对发展商业贸易予以重视和保护都有密切的关系。元军攻占襄阳,鄂州等商业城市后,都实行了“通商贩”,“商者就途”政策,禁止军民剽夺商贩,保护商贩正常贸易。另外,元代实行三十税一,甚至四十税一,六十税一的商税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业的发展[45]。同时.元代汉水流域的商业也是在宋代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宋代,鄂州(即今武昌)对岸有汉阳(今武汉市汉阳区)军。当时鄂州港埠在经济、军事上地位都十分重要。这里为”荆襄之肘腋,吴蜀之腰脊,淮南江西为其腹背.四通五达……城内外生齿繁盛……兵民错居,商旅辐辏……”[46]。宋时在鄂州设有铸造铜币的宝泉监。南宋时鄂州是长江中游著名的军商合一大港。此时,鄂州、汉阳港区,上起鹦鹉洲、刘公洲,下至阳罗洑、青山矶,码头互相毗邻,已成为港口整体[47]。乾道至淳熙年间,港区最为繁华。陆游在此泊舟于税务亭,见到在港船舶“不可胜记”[48]。范成大在《吴船录》卷下中记述船泊鄂州时的情景:”鹦鹉洲前南市沿江数万家,廛閈甚盛,列肆如栉,……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元代初年,南市的繁华商业及众多舟船有一部分向鹦鹉洲上转移,大批船只也有一部分在汉水口集中、转运。元人揭傒斯吟诗说,当时鹦鹉洲“参差连舫出,散漫群鸥远”[49]。“千帆落山巅,万樯拥舟辑”[50]。这是郝经在登黄鹤楼时所见到的船舶往来的情景。威顺王在武昌“起广乐园,多萃名倡巨贾以网大利,有司莫敢忤”[51]。武昌路在当时繁荣情况可见一斑。如此众多的船,不论是商船,还是客船,都反映了当时武昌路、汉阳府一带商业的繁荣。

襄阳南带长江,汉江自西北斜贯其间,北扼唐、邓,与汴梁相邻;西北溯汉江而上,直抵兴元(汉中)盆地。自古以来即为重地。马可·波罗说:“襄阳府是一极重要之大城,所辖富裕大城十有二所,并为一种繁盛工商业之中区。……凡大城应有之物,此城皆饶有之”[52]。这说明襄阳在元代是一个较大的工商业城市,这个城市的物资供应和一切生产,生活用品都是极丰富的。大都大护国仁王寺在襄阳、江淮等地有酒馆一百多所以经营酒馆业[53]。马可·波罗又说:“从襄阳城发足,向东南骑行十五哩,抵一城,名日新州,城不甚大,然寓业繁盛,舟船往来不绝。……此城商业甚盛,董世界各州之商货皆由此江往来,故甚富庶,面大汗赖之获有收入甚丰。此江甚氏。经过土地城市甚众。其运载之船舶货物财富,虽合基督敦民之一切江流海洋之数,尚不逮焉”[54]。从本章注中所言之“扬州”、“郢州”、“鄂州”当然都不是。是否为襄阳路附近之“新城”[55]。因为:(1)“从襄阳城发足,向东南行十五哩”,从方向,里程有点像。(2)自1235年春窝阔台大举攻宋后,襄阳路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这就给密迩襄阳路附近的地区以发展的机遇。(3)“汉水”,有时人们亦称之谓“汉江”。

兴元路(今汉中),《马可·波罗行记》第112章《蛮子境内之阿黑八堕大州》载:阿黑八里“州境全处平原中,糟有环墙之城村甚众。隶属大汗。居民恃工商为活。此地出产生姜甚多,输住契丹全境,此州之人恃此而获大利”。《元史》卷94《食货志》载汉中姜课127锭279两。兴元路的人把姜运住全国各地出售,因此而获利甚丰。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工商业人口的增加,商品粮食也在不断增长。若值丰年,“黍禾余及亿秭,仓箱累万千”,“岁汁仍有余,牙商许懋迁,补添他郡食,贩人外江船”[56]。经过商贾将米粮贩至缺粮地区。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年),安州举子吴某:“自汉江贩米至汉阳,而耶遣县令陈当至汉口私籴”[57]。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武昌路一带,米价上涨,豪族官僚囤积居奇,米商把米关在仓里不出卖,武昌“城中斗米至万钱”。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守中“杖其党与七十令人,米大贱”[58]。这一方面说明汉水流域物资贩运活跃。城市居民食粮全靠商贩供应。“来的多呵贱,来的少呵贵”[59]。另一方面也说明粮食商品化的程度加深和商业的日趋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疆域空前扩大,举凡军队的输送,政令的传达,物资的供给,商品的流转。漕粮的北运,以及进一步控制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巩固统一局面。无不迫切需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元朝水陆交通都有重大的发展,特别是汉水流域的航运和以大都为中心的驿站的建置,构成一个庞大的水陆交通网,为全国大小城镇之间的商品流转,贸遇有无以至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结语

1、“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虽然只是一句古语,但也说明了一个真理。至元十一年(1274年)七月,当元军将要对南宋发动全面进攻时,伯颜等陛辞,忽必烈诫道:“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吾曹彬也”[60]。九月,伯颜自率主力由襄阳沿汉水而下,郢州(湖北钟祥),沙洋,复州(湖北沔阳)等地基本未经过大战归降。随之径下鄂、汉,直至灭亡南宋。全国统一。

元政府安民措施是得力的.至元十二年(1275年)二月,“诏逾江、黄、鄂、岳、汉阳、安庆等处归附官吏士民军匠僧道人等,令农者就耒,育者就涂,士庶缁黄,各安己业,如或镇守官吏妄有搔扰。诣行中书省陈告”[61]。这是一张安民布告,晓谕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当阿里海牙“集鄂民,宣上德惠,禁将士毋侵掠。其下恐惧,无敢取民之菜者,民大悦”[62]。至元十二年春。贾居贞以佥荆湖行省事留鄂,“发仓廉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廉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槽币。东南未下州耶,商旅留滞者,给引以归之。免括商税并湖获禁。造舟百效十艘,驾以水军,不至痛民,一方安之”[63]。鄂地兵革之后,民庶流离,人心浮动,贾居贞开仓赈济流亡;宋室子孙流寓鄂州的。给以廪饩;不强制汉人变服;通行宋时楮币;对东南未被元军占领地区的商人滞留鄂州的发给路引使归;免括商税;驰湖泽之禁;派遣水军巡逻,以维治安。不失为利民德政。

2.汉水的乳汁哺育着汉水两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人民,同时也促使汉水两岸及其附近地区的城镇迅速地发展起来。汉水流域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元代水陆交通发达,汉水流域地区经过元朝政府的屯田、设置驿站和通商往来,直接联系州县各小市镇,间接联系全国各大城市。这些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有利于全国物资文流与经济的发展。

虞集在《南平楼记》中写道:“令夫襄之为城,额额千里。北出方城,渡沔水,达乎周郑晋卫之交;东出平皋,仿徨乎陈蔡齐宋之野。大车之彭彭,驷马之洋洋,攘攘纷纷,为利禄而往来者尘相及而袂相接,则昔者戈甲之所趋,刍饷之所输也。汤汤汉江之流,布缕漆革禾麻菽麦,衣被子东南湖海之间者,则又皆昔日竭其民赋、疲于奔命以自救之徒也。原田亩亩,十千其耦、林木邑屋、参差鳞次、比邻婚姻、饱食以嬉、燕息而歌者,则皆前日高城深墉、昼战夕备不能一朝居之地也”[64]。此楼原造于至元五年(1268年),当时姚燧为之作序,经过70余年的“风雨旋转,岁久不支”。至元六年(1340年)重修,虞集为之作记。虞集因襄阳形胜,沃野千里,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稳定,“驷马洋洋”。美衣玉食,只是赖有昔日人们浴血争战,苦心经营。虞集抚今思昔。无限感慨,其用意是唤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珍惜现实。这时,虞集已经退隐归田。

值得指出的是:汉水流域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潜在生产力是很大的,而如何将汉水流域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则是我们目前应该关注的问题。当前,旅游业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兴旺发达的新兴事业。汉水流域山川奇丽。江河多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蕴藏着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汉水流域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生产是促进汉水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进汉水流域人民与全国以至世界各民族交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⑦王恽:《秋涧集》卷86《论屯田五利事状》。

②姚燧:《牧魔集》卷16《夹谷龙古带神道碑》。

③《元史》卷3《宪宗纪》;卷155《汪良臣传》。

④⑨《元史》卷100《兵志》。

⑤《元史》卷173《燕公楠传》。

⑥王恽:《秋涧集》卷91《开垦两淮地土事故》。

⑧《元史》卷5《世祖纪二》。

⑩《元史》卷19《皮宗纪二》。

⑾《元史》卷24《仁宗纪》;卷169《王伯胜传》。

⑿《元史》卷170《袁裕传》。

⒀《元典章》巷19《户部五·荒田》。

⒁《元史》卷93《食货志·农桑》。

⒂《元史》卷13《世祖纪十》。

⒃《元史》卷16《世祖纪十三》。

⒄《王祯农书·农桑通诀·垦耕篇》。

⒅许有壬:《至正集》卷74《农桑文册》。

⒆[28][44]姚燧:《兴元行省夹谷公神遭碑》,《元文类》卷62。

⒇《元史》卷93《食货志·农桑》。

[21]《廉希宪神道碑》,《元文类》卷65。

[22]姚燧:《牧庵集》卷22《江淮行省游公神道碑》。

[23]《元史》卷192《谙都刺传》。

[24]《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6《屯田》。

[25]《经事东坡文集事略》卷25《答秦太虚书》。

[26]《欧文忠公文集》卷7《乐故襄阳人送刘太尉从广赴襄阳》。

[27]《马可·波罗行记》第112章《阿黑八里大州》。

[29]《马可·波罗行记》第110章《京兆府城》。

[30]《元史》卷18《成宗纪一》。

[31][45]王瑞明、雷家宏:《湖北通史·宋元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8《宋纪八》。

[33][63]《元史》卷153《贾居贞传》。

[34]《元史》卷154《郑鼎传》。

[35]《明史》卷1《太祖纪一》。

[36][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3《太祖平汉》。

[37](元史)卷165《綦公直传》。

[38][60][61]《元史》卷8《世祖纪五》。

[39]《元史》卷120《立智理威传》。

[40]参见李干《元代社会经济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42页。

[41][52]《马可·波罗行记》第145章《襄阳府大城及其被城下炮机夺取之事》。

[42]《元典章》卷22《户部·入门不调引者同匿税》。

[43]傅钧烈:《灵泉古市》,《武汉春秋》1983年2期。

[46][47][宋]罗瑞良:《鄂州小集》卷5《野州到任五事答剳子》。

[48]陆游:《人蜀记》卷4。

[49]揭傒斯:《揭文安公文集》巷1《正月十二日寻卢学士至汉口留诗为别》。

[50]郝经:《陵川集》卷3《黄鹤楼》。

[51]《无史》卷144《星吉传》。

[53]《雪楼集》卷9《大护国仁王寺恒产之碑》。

[54]《马可·波罗行记》第146章《新州城》。

[55]《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河南行省》,中国地图学社1975年版,第34-35页。

[56]《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围田》。

[57][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1。

[58]揭傒斯:《揭文安公文集》卷12《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

[59]《通制条格》卷27《拘滞车船》。

[62]《元史》卷128《阿里海牙传》。

[64]虞集:《道园学古录·至元六年南平楼记》。

第二篇:农业发展论文

一、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的全面导入和不断创新

(一)在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地位和产业化经营目的的认识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而从微观角度上看,则是农业产业的微观组织拓展其经营范围,利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部的市场机制的结合方式,更加有效也更加低成本地满足目标市场需求的业务扩张方式和经营模式。因此,农业产业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完善,也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而是通过农业产业经营系统内部的整合,使得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与服务更好地符合目标市场需求,从而获得组织的壮大和利润的实现。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主体都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不是政府的行为也不是分散农户的个体行为,而是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业务的需要进行的一种市场行为。这个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生产环节的企业,也可以是供应或销售环节的企业;既可以是农民个人或合伙办的企业,也可以是外部的其他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化”到什么程度,不能依据政府的主观意愿而应该取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龙头企业自身的因素。

(二)在于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活力问题一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经营效率如何,主要取决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多元经济复合体的活力。而一个企业或一个多元经济复合体的活力则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的定义,创新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3)开辟新市场;(4)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由此可见,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不仅包括狭义的技术创新,而且包括与之相伴而生的组织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不断追求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创新工程,不仅包括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必然客观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进行管理创新、生产创新和营销创新。但在目前的实践中,农产品营销创新尚处于萌动状态,缺乏理论准备和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力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不是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而是营销创新问题。

所谓营销创新是指企业或企业经营系统在经营思想与营销理念、营销战略与策略、营销方式与营销手段等方面的不断变革与重新组合。营销创新是组织创新成果得以巩固的重要保证,是技术创新成果得以推广和市场实现的根本前提,是管理创新和生产创新的先导。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没有不断的营销创新就没有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谈不上企业活力的提高。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而言,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意义尤为重大,不仅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进一步健康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能否经得起“入世”的严峻考验,事关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时代责任感的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各地正在进行的“订单农业”、“市场农业”、“农产品名牌战略”等实践就是农业产业化组织进行营销创新的有力例证。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客观上迫切要求产业化经营系统全面审视自己的经营思想和营销理念,彻底地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农产品运销观念的桎梏中摆脱出来,全面导入现代市场营销创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内容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生产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二)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即营销组合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公务员之家http://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

第一,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PS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4PS”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如产品策略中就包括诸如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第三,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战后日本在发展奶牛业时就曾经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政治口号。泰国王室也曾致力于劝少年儿童多喝牛奶。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关键和集中体现农产品品牌决策包括:(1)是否给农产品设计品牌即品牌化决策;(2)决定用谁的品牌即品牌使用者决策;(3)决定品牌的质量水平即品牌质量决策;(4)使用多少个品牌即家族品牌决策;(5)品牌扩展决策与

品牌重新定位决策。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农产品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联想及其他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品牌资产主要体现在:(1)品牌是高价格的基础,驰名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2)品牌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驰名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3)品牌是吸引新消费者,留住老消费者的有利武器;(4)品牌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效率;(5)品牌是促进产品扩张,促进贸易的有力杠杆。

创驰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营销专家LarryLight曾经说过:“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短长的战争。商界和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农产品经营而言,品牌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大宗农产品实行的是无品牌决策,即便有品牌也只是诸如“安徽大米”、“东北大米”等产地品牌,农业生产经营的品牌意识不强。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龙头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驰名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以及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的矛盾。

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和醒目易识的品牌标志,应该体现在几个方面:要与农产品特性相符,具有产品联想功能,如“珍珠米”、“金牛”畜牧;要具有独特性;能够清楚地传达产品;易读、醒目易记,给人印象深刻;尽量少用笼统的产地品牌。(2)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龙头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3)加强品牌推广和扩展,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龙头企业在宣传推广品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品牌形象的一致性,树立品牌的独特性,形成强势品牌,提高品牌资产。

参考资料: http://.cn

第三篇:农业发展论文

农村发展研究所2002年论文题录

论 文 题 目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挑战的应对

作 者 杜晓山

发 表 刊 物

俄罗斯、中俄经济学家研讨会 “中国农村经济”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 《科技导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发表时间 2002.6.20 2002.8 2002.6 2002.1 2002.4

农村金融体系框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小额信贷 杜晓山 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森林的变迁及其影响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 总论:迎接国际化的挑战 改革以来的中国农村发展 资源与环境差异 中国农村的发展与改革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 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缺口 乡镇财政:制度框架与政策改革

李 周 李 周 李 周 李 周 李 周 李 周 党国英 党国英 朱 钢 朱 钢

载《中国国情报告》解放军文艺

2002.11

出版社

《2002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村经济

2002.2 2002.4

农村问题减负比增收重要 中国大米政策分析

中国农村工业化研究理论评述 中国粮食安全与国际贸易 中国农村市场化改革评价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研究 农民增收重在体制创新 关于粮改的认识与建议 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001:中国农村改革评述 关于大跃进的理解

谭秋成 谭秋成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李成贵

中国农村观察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农村观察 国际经济评论 改革 调研世界 河北学刊 中国经济快迅 南京社会科学 可持续发展研究 载于本所《绿皮书》 载于本所《发展报告》 China and word economy China daily China daily 《2002年绿皮书》

2002.2 2002.9 2002.6 2002.3 2002.3 2002.11 2002.1 2002.5 2002.11 2002.4 2002.4 2002.4 2002.4 2002.6.4 2002.6.14 2002.4 China food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made 李成贵 Amorican farmbill threnten Chinese forms 李成贵 Flexibce grain pllicy needed 入世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调整

李成贵 李国祥

强化政府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美国农业管制及其启示

调整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分析 应关注农业收入增长 放开粮食市场扩大国内需求

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标准壁垒的发生及对策

李国祥 李国祥 李国祥 李国祥 李国祥 李国祥 李国祥 王秀杰

《2002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 《广东财政》 《农业经济问题》 《调研世界》 《中国财政信息资料》 《调研世界》 《广东财政》

2002.4 2002.3 2002.4 2002.3 2002.11 2002.7 2002.10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

2001-2002年

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调研世界》 粮油市场报 国际贸易消息报 《中国市场报》 农村工作通讯 重大课题中间成果 国际研讨会发表

2002.11.29 2002.1.16 2002.5 2002.9 2002.7 农民收入对农民消费及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

王秀杰

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对1998年以来粮食收

王秀杰

购条例的变化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形势严峻 农民收入增长不容乐观 农村户籍制度改革需加大力度 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扫描

翁 鸣 翁 鸣 杜志雄 杜志雄 杜志雄

China’s Auession to WTO and Agriculbrury

杜志雄

Restruduriy

“”

从合作基金会事件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农村金融创新现状与建议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细羊毛生产将何去何从 加入WTO挑战西部牧区的细羊毛生产 入世与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牧区的细羊毛生产意味着什么

财政体制 与农民负担 休闲渔业的兴趣与发展 渔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实施渔业的现代化 海洋捕捞与渔水养殖 水产品精深加工前途广阔

调整海洋渔业结构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兼论我国海洋渔民转产转业及其容量研究 我国海洋部分渔业劳动力转产转业势在必行 增收富民前途广阔一对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分析

杜志雄 杜志雄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快迅》 泰国国家散文理事会

2002 2002.8 2002.6 2002.3.31 2002.7.3 2002.10 2002.4

张元红、张

中国农村经济

军、李静 张元红 刘玉满 刘玉满 刘玉满 张 军 储英奂 储英奂 储英奂 储英奂 储英奂 储英奂 储英奂 储英奂

学术动态 东方畜牧 中国纺织报 调研世界 中国农村观察 待发 待发 待发 待发 待发 待发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 待发

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城市化发展与房地产开发

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农村扶贫及其对策 中国

中国非政府组织扶贫的作用和机制 中国农业劳动力是年是否绝对数量回升 农村经济绿皮书

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研究综述 农业技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流域治理的“双赢”策略 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

西北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

耕作制度变革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储英奂 苑鹏 齐莉梅 常永青 吴国宝 吴国宝 吴国宝 刘建进 李 静 李 静 包晓斌 包晓斌 包晓斌 于法稳 于法稳 于法稳 于法稳

待发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2绿皮书 “中国房地产” 绿皮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提交ILO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社科文献出版社 社科文献出版社 《中国农村观察》 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环境报 科技导报 中国软科学 中国畜牧杂志 生态经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4 2002 2002.4

2002.4 2002.4 2002.6 2002.3 2002.10.28 2002.4 2002(2)2002(2)2002(5)2002(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雨水集蓄利用问题研究 上海——云南对口帮扶协作的调查报告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研究 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农牧交错带亟需凸现优势 中国二熟制地区耕作制度衍变

于法稳 于法稳 于法稳 于法稳 于法稳 于法稳 王利文 王利文 王利文

科技导报 生态经济通讯 生态经济 云南经济研究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农村经济

2002(3)2002(1)2002(12)2002(1)2002 2002(9)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兰州年会论文

2002.8

集 中国畜牧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畜牧报 中国农村经济 生态经济通讯 第二届国际防洪研讨会 中国管理科学院上海分院 咨询与决策

2002.10 2002.3 2002.6 2002.11 2002.10 2002.9 9月10-13日北京

2002.6 生态恢复重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优化模式 王利文 国内外草产品市场浅析

《我国水灾防治对策的经济机制设计》 《社区林业与我国的林业建设》

王利文 张玉环 张玉环

Lmprovement of flood risk management in

张玉环

China 《可持续发展中的探讨》(摘要)《全球化与中国步骤》

贲克平贲克平

贲克平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农村经济与技术 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社科院院报 要报 领导参阅 《战略与管理》

2002.2 2002.5 2002.5 2002.6 2002.1 02.12.5 02.12.15 2002年12月第6期 《积极培育渔民协会增强渔民市场主体地位》 操建华 《发挥非正式部门在农村地区旅游业中的地位》 操建华 《天津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森林的变迁及其影响》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实现农村小康 孟加拉乡村银行业务创新和新发展

操建华 操建华 杜晓山 杜晓山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村政治发

于建嵘

展为线索

第四篇:农业发展原理论文

农业发展原理课程论文

业的未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以农业立国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历程,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丰富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特别是在20世纪,世界科学技术诸多的领域大发展又强劲地推动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宏伟事业。其中,最突出的一大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新型农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三农”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始终都不容放松,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农业起源、发展进程、存在问题、未来趋势

一. 关于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

农事起本:神农把木头削成耜,把木条煣曲了做成了耱,把楺和耙使用方法教给广大民众,这才开始教人们耕种。神农尝百草,辨别谷类,百姓才吃到谷米。神话传说中关于五谷的来源,主要是上天所赐。古籍述之:“神农之时,天雨粟、诞降嘉种、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丹雀衔九穂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等。说的就是粟、黍、麦等种籽从天而降,人们加以种植才成为今天的主粮。从此,人类由采摘野果,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了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耕时代。为人类的繁衍生存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基础,使人类得以进化和发展。

二. 中国农业发展的进程

(1)由原始农业推进到传统农业

大约在5000年前,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具的出现,以及后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应用,由此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修整、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将原始农业推进到了传统农业时代,从而创造了四千年辉煌的农业文明。

(2)工业化农业时代

十八世纪英国成功设计了农业机械用具,种子条播机,脱谷机和收割机等。十九世纪,内燃拖拉机的产生使畜力牵引为机械动力所代替。德国学者李比希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发展了土壤学科。二十世纪合成氨、尿素、六六

六、化肥农药工业长足发展。由于农业的良种化、化学化、机械化的使用,使农业的面貌焕然一新。由此将四千年的传统农业推进到近代农业,带来了20世纪农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的破坏,能源的过度消耗,困扰着社会发展与农业进步,于是人们提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现代农业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如转基因育种、脱毒马铃薯的推广等。把遥感遥测技术、全球定位卫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进到农业生产中实现“3S”技术与农业技术的对接,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三.农业未来发展模式,核心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建立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

必须根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时空局限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经营管理,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改变过去的满负荷、超负荷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损

坏水、土、生物的能量流程和物质循环再生机制。只顾眼前收益,违反客观规律的不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因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创新与发挥必将成为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主要体现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新型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在中国大部分农区发现,务农群体老龄化严重(主要以“386199”部队为主),文化水平、生产技能、市场应变等方面多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受人才瓶颈制约明显,令人忧虑。

如何壮大新型农民群体:

1.加强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提高技能;

2.吸引人才,为新型农民拓宽来源;

3.提高效益,使新型农民蓬勃成长。

(三)壮大农民合作社,充分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实现区域种植、规模种植自从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提出之后,很大的改善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为国民在经济生产上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物质基础的需要,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实现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销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减少单户种植所承担的风险。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

(四)发展特色种植,实现区域化产业链

以县为单位,发展“县域”经济,挖掘当地特色植物品种,主打一到两个特色农业产业,如种植名贵花卉、药材、观赏植物、果树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品种。选好种植对象,实现因地制宜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有实力的 企业到产地建立大型加工厂,做到统一加工、产地加工、统一销售,实现区域化产业链,区域经济。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创新的销售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已经家喻户晓了,计算机正在走向千家万户,许多农村地区也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把街头的菜市场搬到网络上实现网上交易,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实现农民效益最大化,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六)农产品品牌化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效益低下问题我们必须打造产业品牌,改变现在市场混乱现象。就我们内蒙古而言,农牧产品品种多品质优且各具地区特色,如巴盟河套平原的小麦、甜瓜、西瓜,锡林郭勒的牛羊肉,阿拉善的肉苁蓉,乌兰察布的马铃薯等都属于地区特色产业,可以把这些农副产品升级打造成品牌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销往全国各地,在这方面的发展山东省安丘县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向其可以学习。

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未来会将农产品的品牌化、网络化销售做的更具规模,更加正规,在方便我们的同时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出路,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村面貌,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半月谈》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2012.6

[2]、高启杰。我国农业推广投资现状与制度改革的研究[ J ]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 要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规划,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新农村 现代农业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1.实现农业产业化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近几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和依托现实基础较好、市场容量和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的16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开发饲料、混合肥料、肉类和食品加工、皮革及其加工制品、生物药品、生化制品等相关产业和深加工制品。目前,多数主导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相互连贯的产业体系,如粮食—饲料养殖—肉食加工系列,生物肥料—蔬菜—蔬菜加工系列等。这样,以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加工增值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需要,有利于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分散市场交易费用,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专业化生产机械资本投入和出售产品的费用,解决了生产规模对生产成本下降的限制,解决了人多地少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产品经营

交易费用、增加了组织化收益、提高了对农民的吸引力,有利于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现存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条短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仍是初级加工产品,产品增值少,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财力支撑,我国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大大削弱,陷入了“线断、网破、人散”而濒临解体的困境。由于经济实力薄弱、资金严重短缺,使得大多数以集体所有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区经济组织无力提供农户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协调机制不健全

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各个经济主体的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相应的风险未能得到均衡协调。有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稳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未能发展壮大,没有真正形成长期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4.管理不善

在龙头企业的组织、建设、扶持,市场的管理,保护农户的利益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存在着混乱和无序的问题。如蔬菜市场的分散化暴露以下弊病:批发商离开了集贸市场信息,到农村去,甚至到田间地头,直接与

菜农交易,逃避了市场管理,政府工商部门流失了管理费;个体无证中间商搞“游击战”。

三、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农业产业规划

地方政府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指导,避免产业结构趋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要积极引导农户与公司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树立区域品脾新产品,抢占优势市场地位;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各地区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各类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力的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服务设施和服务组织的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产品基地的现代化生产与企业化管理。

3.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国家经济技术职能部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对“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服务公司”等进行彻底的改制、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使其真正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

4.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

要把利益机制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利益分配机制的内容、项目要完善、准确,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要明确;要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合同,形成法律文本,并由公证部门公证;各利益主体都要增加履约意识,严格按合同办事,同时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协作,推进合同契约关系的履行,保护各主体的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滕锡尧,刘东生.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理论前沿.2009(6).[2]甘宜沅.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与战略.2009(5).[3]姚申建,黄华.论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职责.天中学刊.2007(6).[4]张君,邹海燕.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湖南社会科

学.2003(9).[5]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下载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代汉水流域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初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肃特色农业发展论文

    摘 要:分析了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在探讨甘肃特色农业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甘肃特色农业必须坚持走产业化道路,注重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发展概论论文5篇

    学号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发展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XX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姓 名 XXX 专 业 乡镇企业给管理 入学时间 2012年秋 教学点 XX 2014年......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分析

    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概述了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

    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论文

    1朝阳市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挑战1.1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朝阳市设施农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与高产高效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在开拓市场方面,外贸型龙头企业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

    流域水文模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大全]

    流域水文模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 作 者 姓 名:学科、 专业:学 号:指 导 教 师:完 成 日 期: *** 水文学与水资源工程 *** *** *** 流域水文模拟大作业 摘要 对现行概念性......

    1234发展思路和农业产业化工程

    经过对县情认识的再深化,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两大目标;提升工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三大产......

    中国历代农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

    中国历代农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 一、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 二、农业发展表现 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人口问题 五、关于重农抑商问题: 1.实施的......

    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 -

    温江三农(第148期) 成都市温江区农村发展局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六日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服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