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条小河,那座乌镇随笔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两旁青砖白瓦的民居,构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镇——乌镇。
那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小镇,镇内河道交织,石桥纵横,微波粼粼的小河焕发出乌镇独有的风采。水阁飞檐,高墙深巷,呈现出了典型的水乡景致。乌镇人喜欢在河道两旁种下绿树,在春天时,树枝抽出点点嫩芽,与倒映在小河里的乌镇民居相映成趣。
乌镇依河而建的民居极富水乡韵味。古朴典雅的老房子并不花哨,粉墙黛瓦,透出一种朴素,散发出独特的韵味。
晴天的时候,可以坐一条小船,荡漾在那波光粼粼的小河上,欣赏着两旁独具特色的民居。看那街道上古老的民居,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人们仍住在老房子里,当小船划过的时候,还可以看见镇上的人们在屋里吃饭、打牌的身影。水乡的风土人情与这老屋时光构成了一幅独一无二的江南风景画。在这逍遥自在的下午,在这小小的行船中,你还可以品着甜甜的糯米酒,吃着酥脆的花生米,多么惬意,多么自在,让人感觉自己也成了画里的一部分。
雨天的时候,可以躲在依水而建的廊棚下面。那是一种用木头、竹子或石砖制成的长廊。它是古镇上典型的建筑,既可以为游客遮风挡雨,又是当地居民休息聊天的最佳场所。走在廊棚下,踏着已近百年的石板路,人和周围的一切都好似置身在水雾织成的梦里。
那条小河,那栋房子,那座古镇,总是让人浮想联翩,难以忘记那高高的馬头墙,难以忘记那青青的石板桥,难以忘记那长长的廊棚……
第二篇:那座城市随笔
十.一回了趟内蒙老家。你有酒吗?我刚好有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现代人的通病,在家的时候,不觉得家乡有多好,只知道是个小山村,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于是拼命的读书,多想离开这里,去大都市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也许,在外漂泊久了,我享受回家的感觉。和家人在一起,就算什么都不做,聊天到天亮,都觉得时间太短。最简单的家常饭,却是人间美味。这个味道是我从出来读书、工作,成家后都一直想念的味道。
去年五.一的时候,我写过这样的话:“我在元宝山脚下,杏花开了,小驴长大了,母鸡正在孵小鸡…….”这是我在朋友圈发表的状态。今年的十.一我又来了,此时我发表的状态应该是:“我在元宝山脚下,湛蓝的天,洁白的云,金黄的谷穗,绿油油的甜菜,此时如果再有一群牛羊…….”,悠哉悠哉。
回家最想做的三件事:和老爸老妈聊天、吃老妈的拿手家常饭菜、逛一逛这个小村庄。
和老爸老妈聊天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有对过去的怀念,有现在的欣慰、还有对未来的憧憬。在家的这几天几乎是按秒计算的,可能睡个午觉都觉得是浪费时间,这样聊聊天就很好。偶尔还会视频通话到吉林的大哥一家,真想一家人就这样在一起多好。
吃老妈做的拿手饭菜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回家前几天,老妈就问了我想吃什么,提前“预定”,竟然可以每天不重样!看着老妈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红了眼圈。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最简单的家常菜,却倾注了老爸老妈对女儿所有的爱。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怎样,他都要给你最好的。此时,何尝不是那?
逛逛小村庄又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多年不爬的山,我硬拉着父母去的,我一口气跑到了半山腰,转过身,眺望这个这些年变化很大的村庄。北方的十月,其实挺冷,今天却很暖。坐在一块大的石头上,闭着眼睛感受这久违的阳光,在外漂泊久了,每天忙忙碌碌,似乎太久没有沐浴过这天然阳光。
索性躺在石头上,闭着眼睛,双手交叉放在脑后,抽取记忆中的片段在眼前过着电影,一桩桩,一件件。似乎过了好久,直到老爸老妈叫我回家…….
第三篇:那静-随笔作文
那静-随笔作文
天是蒙蒙亮的,心也是蒙蒙亮的。
在深邃的黑暗中穿行久了,对于很多事的发生反而更能拥有一种坦然。我知道今天的事与我无关。
前几日他们的“艳羡”,似乎让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不必去接受那累死人的特训。但不知怎的,今天的步子似乎是迈不开的,像灌了铅。进入教室,我看见你们在亮堂里嬉闹,手里拿着今日的“补品”,心里似有一点不知名的情绪,只是转瞬就被你们那熟悉的闹侵扰……
喧闹片刻后,你们准备出发了,但老师并未提及我。出于下意识的反应,我也迈开步子下去了。“也许还是能跑的”我还是怀着希望。
“你看,我把谁带来了?”
我被他推到了人群中……
“你去跑步吗?”
我摇了摇头。
“那你就回教室等着吧。”
自始至终,我不曾说过一句。耳旁是笑声,说话声……但此刻的心却是静的。风声,把他们的生机掩盖了。
回到教室,朝着同样不能参训的同桌笑了笑,开口说:“又只剩我们两个了!”
“那就学习呗!”他乐了。
坐下,翻书,开始背诵,声从口出,原本寂静的教室似乎有了生气。但读了一会儿,我就停下了,偌大的教室里我们的声音空荡回想,更让人觉得沉寂……
望向窗外,朦胧的光中,一抹抹黑色的枝条似要穿透玻璃斜插而来。风中的它们时而偏,时而立,在风声中上演着自己的独舞。这沉寂的静……我走了出去,外面只有偶亮的灯,光芒柔和却又不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角落,地上是一片霎白,与光的颜色截然不同。折回教室,课桌整齐排列,书本、书包死沉沉地卧在那里。静,静,还是静……
……
没多久,校园里传来了熟悉的喧闹。走出教室,他们向我挥手。我回过头,对着他说:“看,他们回来了!”
第四篇:那伤太美随笔
走到尽头了吗。曾经~~那么。泪,为谁而流 ~心,因何而伤!是不是真的可以去依赖一个人 将你的快乐 将你的信任 全部给他(她)他走了 你是否会倒下 你的世界是否会不存在 没完没了的故事总是待续~~心碎了无痕。
当一个人以为心中有真爱存在可以抹去所有不开心,或者用迁就这个词 可是你的真爱偏偏不堪一击偏偏就此画上句号~愁!前者,怕就怕一切都没开始就结束的爱情。后者,牵手容意放手难,美丽动人的花曾经为你而开,后来也为你而落~只是不该就这样一个字不留的离去。尽管结局不说都以猜到。爱情走了,友情也跟着淡了……尽管一千个不忍,却无力去消除心的距离,风吹散了你说的永远,从此不再有枷锁束缚你的足迹。你(我)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流浪的人,无论是花开还是花落的季节,身上总是长满了秋天的伤口。许多心事还来不及发表,也只好存放在心里的某一个角落。孤寂是永远的表情,终生无法去更改……
爱过了 痛过了 人散了。心死了~~你是否怀疑有真爱的存在,孤单了 寂寞了 了解过体会过~才知道其中滋味。(除非遇到下一段恋情 所以别说无所喂 其实你真的很难割舍)风起 叶落 泪成了一种倾诉,是灵魂对你希望的温存 如何才能做到无情,舍去眼前这该死的爱,我想说~做到无情是一种境界,是绝忘和泪水换来的表情~是一般人不曾体会过的伤,因为心里以放不下任何事。爱情跟友情换成筹码放在天枰上,没有理由会倾向爱情那一边(这是废话)。虽然时间并没有告诉我们坚守是幸福,还是放弃是幸福,在这里我告诉你坚守是一种痛苦,是一种抉择,是一种考验,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希望。
到了最后 让离别成为永远 让往事成为过去 从此不在有枷锁束缚你 相信失去以前那个人 你会找个天使代替他 路是自己选----只是不该轻易决定每颗心都不是监狱,却都想关住所有悲伤。
每每想起这些,只想叹一句:
那伤,太美.
第五篇:那面那味随笔
那是一碗面,一碗有家的感觉的面,氤氲着浓浓的香味。
想起面,就想起了儿时的那段温柔的岁月。那时,父母忙于工作,每周末的晚饭我都是去奶奶家吃。狭小的窗户被斑驳的树影遮挡,望不到外面宝蓝色的星空,我一边擦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一边和奶奶挤在简陋的厨房里,看她为我煮面。
奶奶的手上已经布满皱纹,她把面放进锅里,打鸡蛋时特意用指尖在蛋壳里节俭地抹一遍,做好后再撒上一点点佐料,盛满一大碗端到木桌上。我高兴地捧着碗,呼噜呼噜地吃,嘴里塞满面条含糊地问:“奶奶,你怎么不吃?”
奶奶只是和蔼地笑笑,刹那间,她的面部线条变得柔软,皱纹也变得慈祥,像是把绵绵的时光熬成了一锅糖。我想,等自己长大了,也要给奶奶煮这样温热好吃的汤面。
后来,冬日冰雪弥漫的日子里,我在课间急匆匆地用开水烫一碗面,冰凉的指尖触碰到纸盒时,总觉得两分钟泡好的面不再那么诱人。忽然特别想回到小时候,我知道,那一切都静静地封存在时光里呢,奶奶为我煮的那碗面也存在于我心中。
还记得那个日光和煦的五月,我看了一场电影《麦兜我和我妈妈》,里面有个片段甚是喜欢。星空下,麥兜百无聊赖地躺在芬芳的草地上说:“大表伯,我闷得太阳穴一跳一跳的,这里怎么会有人吃面呢?不如换个地方吧。”大表伯答非所问:“我煮个面给你吃好不好?”
当麦兜狼吞虎咽地吃完那碗滚烫的面后,惊喜地说:“真好吃啊!这个面我以前也吃过,不过没这么好吃,为什么呢?”大表伯说:“来这里的人可能有心事,迷了路,很伤心,很烦或者很闷。如果这时可以吃到一碗热面,闻到一些很熟悉的气味,来到这里的人可能会想要回头。”看到这里,我不禁眯起眼睛,眼眶里似乎有了温热的泪。
大表伯把每一份善良和温存都煮进了面里,才有了那样简单美丽的温暖。仿佛要先用胃体会世间所有的爱意,才有力量和勇气丈量八千里路的云朵和月光。
现在,我的心中,还装着那碗氤氲着香味的面。我想,为爱的人煮一碗面,真的会把幸福熬成浓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