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筹学大作业)单纯性法与对偶单纯性法的比较
对偶单纯形法与单纯形法对比分析
1.教学目标:
通过对偶单纯形法的学习,加深对对偶问题的理解
2.教学内容:
1)对偶单纯形法的思想来源 2)对偶单纯形法原理
3.教学进程:
1)讲述对偶单纯形法解法的来源:
所谓对偶单纯形法,就是将单纯形法应用于对偶问题的计算,该方法是由美国数学家C.莱姆基于1954年提出的,它并不是求解对偶问题解的方法,而是利用对偶理论求解原问题的解的方法。
2)为什么要引入对偶单纯形法:
单纯形法是解线性规划的主要方法,对偶单纯形法则提高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效率,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
(1)初始基解可以是非可行解, 当检验数都为负值时, 就可以进行基的变换, 不需加入人工变量, 从而简化计算;
(2)对于变量多于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问题,用对偶单纯形法可以减少计算量,在灵敏度分析及求解整数规划的割平面法中,有时适宜用对偶规划单纯形法。
由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可以知道,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及其对偶问题之间存在一组互补的基解,其中原问题的松弛变量对应对偶问题的变量,对偶问题的剩余变量对应原问题的变量;这些互相对应的变量如果在一个问题的解中是基变量,则在另一问题的解中是非基变量;将这对互补的基解分别代入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有z=w。据此可知,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在得到原问题的一个基可行解的同时,在检验数行得到对偶问题的一个基解,并且将两个解分别代入各自的目标函数时其值相等。
我们知道,单纯形法计算的基本思路是保持原问题为可行解(这时一般其对偶问题为非可行解)的基础上,通过迭代,增大目标函数,当其对偶问题的解也为可行解时,就达到了目标函数的最优值。那么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可以理解为保持对偶问题为可行解(这时一般原问题为非可行解)的基础上,通过迭代,减小目标函数,当原问题也达到可行解时,即达到了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其实对偶单纯形法本质上就是单纯形法, 只不过在运用时需要将单纯形表旋转一下而已。
一.单纯形法和对偶单纯性法
单纯形法是求解线性规划的主要方法, 单纯形表则是单纯形法和对偶单纯形法的运算工具。设线性规划问题为
Max Zcjxj
j1nnm,)aijxjbi(i1,...s.t.j⑴
0(j1,....n),xj将其化为标准形式,得
Max Z= CX
AXXsb
s.t.
⑵
X,0Xs其中C(CB,CN),CN性约束转换为XBB1X0(0,0,...,0),A(B,N),XB,则其对应的线
XN1XNB1Xs0,XBBbB1111XNB1Xs,代入目标函数得ZCBBb(CNCBB)XNCBB11XS,相应的一个基解
1为XBBb,XN0,XS0。显然,若Bb0,且(CNCBBN)0,1BbCBBXS0,则基解X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此时检验数均大
0于零, 见表1。1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知道单纯形表的检验数实际上是目标函数中基变量、非基变量的价值系数,又由对偶理论知道它们是相应对偶问题的一个(加一个负号)基解。那么表中b列的数字仅仅表示的是
XB的取值吗? 我们可以猜想B1b 很可能是对偶问题的检验数。这里首先给出问题(1)的对偶问题的一般形式
Min wbiy
i1immaijyicj(j1,...,n)
s.t.i
1⑶
y0(i1,....,m)i将问题(3)化为标准形式,得
Min wYB
YAYSC
s.t.
⑷
Y,YS0由C(CB,CN),A(B,N),Ys为松弛变量,Ys相应分解为YsB、YsN,其中YsB(ym1,ym1,....,y2m)0,YsN(y2m1,y2m2,....,y2n)0。得:
YBYsBCB
⑸
YNYsNCN
⑹ 由式⑸得到
YCBBYsBB
⑺ 通过令YsB0,由式(5)得对偶问题的基解YCBB111,代入式(6)得
11YsNCBBNCN,将式(7)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得wCBBbYsBBb。1显然若目标函数达到最小,非基变量YsB的价值系数要求大于等于零,单纯形表b列Bb0, 即Bb0实际上是对偶问题的非基变量检验数。二.对偶单纯形法的算法步骤
(1)确定换出基的变量
设原问题为(1),对偶问题为(3)。由A(B,N),C(CB,CN),不等式YAC则可分解为 YBCB,YNCN(8)进一步添加松弛变量有等式(5)、(6),对等式(5)两端同时左乘B有
YYsBBCBB(9)将YsBB移至等式右端得
YYsBBCBB(10)由不等式(8)得
CBYB0(11)CNYN0(12)将式(10)代入不等式(11)、(12)得
CBYBCBCBBBYsBBB0(13)
1111111111 CNYNCNCBBNYsBBN0(14)将(13)、(14)合并得
(CB,CN)Y(B,N)(CB,CN)(CBBYsBB)(B,N)0(15)整理得
CCBBAYsBBA0(16)其中CCBBA是单纯形表中X变量的检验数,记CCBBA(j),(j=1,2,....,n),B111111111A(aij)mxn矩阵,显然,若Y为基可行解,而若
11'B1b0,则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wCBBbYsBBb未取得最小值,取min(Bb)i|(Bb)i0(Bb)l,确定单纯形表的换出基变量xl,即(在单纯111形表中的)对偶问题相应的换入基变量
yml,令YsB其余分量为零,即可能取大,使对偶问题的目标YsB(ym1,ym2,...,y2m)(0,...,0,yml,...,0),yml函数值下降,由Y为基可行解,则要求满足式(16),即对于任意的j,均有'jmk0,得min|0,0yyaaij',从而确定单纯形'jjijmlmlaijal,mk'表中换入基变量xmk,同时确定对偶问题(在单纯形表中)换出基变量y。这
k与单纯形法确定换出基变量的规则是完全一样的。3)例题讲解
下面举例说明对偶单纯形法的算法步骤: 【例题】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min w15y24y5y
1236yy232
s.t.5y2yy1
123y1,y2,y30解:1)将问题改写为:
2)算法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初始单纯形表,使表中检验行的j值全部大于或等于零,即对其对偶问题而言是一基本可行解。
约束条件两端乘-1,得:
根据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的对称关系,这时单纯形表中原基变量列数字
相当于对偶问题解的非基变量的检验数。第二步:由于对偶问题的求解是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所以最优判别准则是
当所有检验数大于或等于零时为最优(也即这时原问题是可行解)。
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找出绝对值最大的负检验数,设为-bi,其对应的原问题的基变量xl即为对偶问题的换入变量。第三步:将j行数字与表中第l行对应的数字对比,令
CjCj min|,alk即为主元素,xk为对偶问题的换出变 |aij0aijalk 量。
第四步:用换入变量替换对偶问题中的换出变量(在单纯形表中反映为用替原问
题的基变量),得到一个新的单纯形表。
表中数字计算同用单纯形法时完全一样。新表中对偶问题仍保持基本
可行解,原问题基变量列数字列数字相当于对偶问题的检验数。
据此可以完成对这个对偶问题的求解。
4.总结。
1)对比单纯形法&对偶单纯形法单纯性法基本思想
2)对偶单纯形法优点
这里我们需要对单纯形法和对偶单纯形法做一个详细的对比: 1,单纯形法中的b对应于对偶单纯形法中的;
2,单纯形法中的作为检验数,对偶单纯形法中的b作为检验数; 3,单纯形法中的b0,对偶单纯形法中的0;
4,单纯形法中当0时得到最优解,对偶单纯形法中当b0时得到最优 解;
5,单纯形法的可行解为XBb,对偶单纯形法的可行解为YCBB;(由于松弛变量Xs对应的检验数为CBB,由于Xs与Y对应,又由于
CBB0,可得YCBB0)。11111
对于单纯形法和对偶单纯形法,我们建立了使用单纯形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依据:
1,表中有单位矩阵I,当b0时用单纯形法;
2,表中有单位矩阵I,当0时用单纯形法;
3,两者都不满足时,使用人工变量法或两阶段法。
接下来需要说明在哪些场合下使用对偶单纯形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较为便
捷,我将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
min Z12x18x216x312x4
2x1x24x32
s.t.2x12x24x43
x1,x2,x3,x40
令ZZ,则问题可变为
max Z12x8x1216x312x4
2x1x24x3x52
s.t.2x12x24x4x63
xi0(i1~6)取B(P5,P6)为初始基,易见所有检验数j0,从而建立单纯形表,计 算结果如下:
本例如果用单纯形法计算,确定初始基可行解时需引入两个人工变量,计算 量要多于对偶单纯形法。一般情况下,如果问题能够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计算量会少于单纯形法。但是,对偶单纯形法并不是一种普遍算法,它有一 定的局限性,不是任何线性规划问题都能用对偶单纯形法计算的。当线性规
划问题具备下面条件时,可以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①问题标准化后,价值系数全非正;
②所有约束全是不等式。
总结上面的分析过程可知,对偶单纯形法本质上就是单纯形法,只不过在运用对偶单纯形法解线性规划时需要将单纯形表旋转一下。单纯形表中的b列Bb实际上是对偶问题的非基变量YsB 的检验数, 而原单纯形表的检验数为对偶问题的(负的)基解, 这样可以理解为通过旋转90°运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
1
第二篇:城市规划法与城乡规划法的比较
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法之比较(董华磊 075110204)
摘要:随着时代、经济的变化,2008年始,《城乡规划法》正式替代了《城市规划法》,成为指导城乡规划的新法律。首先看当下的背景,讨论《城市规划法》的局限性,进而探讨《城乡规划法》的进步。关键词:城市规划;城乡统筹;公众参与
一、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管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1.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以及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
2.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实际,不顾环境资源承载力和经济条件,擅自变更规划,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
3.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需要提高,有的地方在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
4.乡村规划管理非常薄弱,现有的一些规划未能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农村无序建设和土地浪费严重; 5.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区飞速发展的密集城市群迫切需要统筹协调,避免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6.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的改革,现行规划实施制度需要作相应调整; 7.城乡规划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出现一些新特点,需要完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二、《城市规划法》的历史局限 1.立法理念滞后、法治化程度较低
《城市规划法》产生于“国家本位”和“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年代,城市规划被看成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延伸”,这在《城市规划法》的第一条就有所体现——“为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在当时条件下,政府是城市建设活动的主要主体,各级地方政府都拥有很大的发展自主权和资源配置能力,具有极强的经济职能:而《城市规划法》也没有明确“成文规划”与规划管理的羁束关系,“一书两证”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实施上赋予了政府在规划审批和实施等各个阶段的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限、过大的自由裁量权限使得城市建设极易受到各种干扰,且易于滋生腐败,法治化程度难免低下。2.技术理性色彩浓烈,但政策意义较为模
城市规划不仅是单纯的工程技术性工作,更是城市政府表述其空间发展政策的工具和手段。从公共行政的角度看,城市规划是政府针对市场失灵而进行公共干预的具体手段之一,这种干预涉及社会利益的调节及效率和公平的权衡,因而既要有基于价值判断的“公共政策”导向,也要有法律的授权和约束。在《城市规划法》的制定时期,各地的规划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并且发展十分不均衡。基于强烈的技术理性原则,为了确保规划编制的技术底线,《城市规划法》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明确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包含了过多的技术说明,如第十九条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论及了“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的要求。总体而言,《城市规划法》的技术色彩浓烈而政策意义模糊,没有很好体现公共政策的导向。3.“公众参与规划”的制度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了我国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政治权力。城市规划涉及到公民的切实利益,因此规划立法理应对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做出明文规定。但在《城市规划法》的制定中,对此没有给予重视,仅规定“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 4.4.落后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精神
5.《城市规划法》规定,其适用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第二条),而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第三条)。局限于当时的背景,《城市规划法》没有明确规划中的城市与乡村关系问题,也没有设置针对农村地区建设活动的条款。但事实上,我国很多乡村地区的发展非常迅猛,乡村城镇化的速度很快,与城市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处在城乡分离的制度框架之中。这种城乡二元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也导致了当前城郊结合部建设活动的严重无序和混乱,这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难以医治的肿瘤。6.三、新法较旧法的改进之处
7.第一,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一字之差,调整的对象即从城市走向城乡,从而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
8.《城乡规划法》开宗明义:“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一条);“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第二条)。《城乡规划法》中涉及统筹城乡建设的制度设计体现在空间布局、土地使用、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的规定中。城乡规划不仅可以指导城市健康、合理地发展,同时也能规范农村地区的建设行为,引导农村地区的良好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目标,形成城乡相互依托、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这也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相一致,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9.第二,从坚持的原则来看,老法是“指导建设”,而新法则是强调资源保护。
10.新法可以说从规划的编制到组织实施,始终贯穿着对耕地、自然资源、文化遗产资源、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而且对规划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保护。比如,关于城乡规划的实施,新法作出明确规定:在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在旧城区改建中,应当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和生态资源。
11.第三,从方法上来看,老法重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新法则重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以前之所以出现“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对规划的实施和监督。为了强化监督检查,新法专设了监督检查一章,完善了对规划的人大监督、公众监督、上级监督,以及各项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
12.第四,以前违反规划后没有对责任主体的处罚,新法则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并把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身工作的约束摆到重要的位置。比如,对实施违法行为或者批准实施违法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3.第五,老法强调规划部门的作用,新法则强调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该法明确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公众的知情权力以及表达意见的途径,如:“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第二十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 14.第2/3页
15.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第四十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土地主管部门并公示”(第四十三条)。《城乡规划法》也同时规定了违反公众参与程序的法律后果:“同意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前未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六十条)。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公众提出的意见的合理采纳和恰当处理,是公众参与工作成效的关键。对此,《城乡规划法》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第二十六条)“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审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应当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第十六条)。这些规定都将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实效。
16.第六,新法完善了对违章建筑的处理机制,依法设定了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以罚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等各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同时,还规定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当地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从而有望改变相关部门“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象。
17.第七,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规划必须充满弹性,才能动态地适应城市的快速变化。为此,新法同时也重视了规划的修改,专门设立一章,明确城乡规划修改的条件和修改审批的程序。18.四、结语
19.《城乡规划法》的出台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理念的深刻变化,对我国的未来的建设发展有重大意义。在这种制度框架下,相应的制度也应该建设起来,使得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参 考 文 献
21.[1] 孙艺敏,赵民.从《城市规划法》到《城乡规划法》的历史性解读——经济社会背景与
22.规划法制[J].上海城市规划,2008(2):55-60.23.[2] 仇保兴.从法治的原则来看《城市规划法》的缺陷[J].城市规划,2002,26(4):11-14.24.[3] 《城乡规划法》与老法《城市规划法》有七大区别 25.[EB/OL].http://.29.[6] 百度
百
科
.城
市
规
划
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80470.htm.30.
第三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期末结课作业
题目:
学 院 名 称:管理学院
学 生 姓 名:大伟哥
专业及班级 :XX
学号:2009000
1XX大学教务处制
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劳动合同法》自08年正式实施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这一法律在社会的实施情况是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劳动合同的签订现状,为了更好地了解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为了加强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学习,我进行了这次劳动合同签订现状的调查。
二、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主要是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以及杂役工作人员,从中挑选不同工作性质的10人进行调查,他们有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有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有私营企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学校雇佣的合同工。
对他们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结果: 本在次调查中,学生发现,签订劳动合同的占到90%的比例,虽然还有个别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并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三年多的时间里,这一法律在社会的执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果。但是,这次调查学生也发现了几个现象:
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工较《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多了非常多。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员工是在08年之前已经聘用,但是也是在08年之后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合同员工大部分都有保险,具体的保险种类囊括三险,具体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2.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企业这一性质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是很好的。
企业和大部分劳动者都签订有劳动合同,签订合同的年限也大多在2-3年之间。保险情况在这一性质的企业里有一个比较特有的现象。底层员工大部分都有劳动合同但是无保险;中层员工都有劳动合同,保险种类包括五险,没有公积金;高层员工大部分都是公司编制内的人员,编制内人员大部分人的合同年限是五年,保险种类包括五险一金。
3.私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也普遍,只有少数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与员
工签订劳动合同。在私营企业里,享受公司提供保险的,大部分是中高领导干部,保险种类一部分是三险一金,一部分是五险一金,这一类视情况而定。
三、发现的问题
1.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已经是非常
普遍的现象,但是仍有10%的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2.有20%的劳动合同中存在不合法的条款,甚至有10%的劳动合同不合法。
3.调查中有30%的人不了解《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的法律,不了解员工应有的权益,这说明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4.调查的对象中没有人与用人单位发生过劳动争议,原因是正规的用人单
位不会侵犯劳动者的权益。而不太正规的用人单位在侵犯的劳动者的权益后,劳动者不能发现或不敢去申请仲裁。
四、调查及学习感想
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从现实的情况看,劳动争议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险缴纳、劳动合同废止及工伤认定三个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将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执法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检查和举报投诉调查,认真受理和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投诉案件,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专项整治,确保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努力搭建基层劳动关系工作平台,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实现管理和服务重心的下移,发挥社区在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中的墓础性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执法队伍建设。根据当前形势和工作需要,适当增加必要的投入,合理配置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定期组织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劳动合同法》在我市的深入贯彻实施,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为富强和谐大高密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篇:河北区分练习法与实习作业法
河北区分练习法与实习作业法
很多同学经常和我反应,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区分练习法与实习作业法,其实它们俩的区别很明显,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
一、练习法:
1.定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
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2.要求:运用练习法,一般有如下五个要求:
①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练习虽是多次地完成某种活动,但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地形成和改进学生技能、技巧,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因此,在练习时,不仅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也要使学生了解每次练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并依靠对教材的理解自觉地进行练习。
②精选练习材料。练习材料要根据练习目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把典型练习、变式练习和 创造性练习密切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学生技能的积极迁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 创造能力。
③正确的练习方法。练习方法要按照确定的步骤进行,不管何种练习,都要求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练习材料可采用全部练习法;有的练习材料可采用分段练习法(又称单项或分步练习体系),即把某种复杂的操作活动,分解为几个部分,先专门练习其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过渡到综合练习。练习开始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获得有关练习的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表象,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先求正确,后求熟练。练习的方式要适当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练习的兴趣和效果。
④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技能、技巧或习惯的形成,都需要足够的练习;但是,练习的分量和次数,要根据学科的性质、练习的材料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不是越多越好。练习的时间分配,一般说,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效果更好;开始阶
段,练习的次数要多些,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然后可逐渐延长练习的时距,每次练习的时间略可增加。
⑤了解练习的结果。每一次练习之后,检查哪些方面有成效,哪些方面存在着缺点或错误,保留必要的、符合目的的动作,舍弃多余的动作,或组织一些校正性练习。当学生出现高原状态时,不能轻易认为是生理限度,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他们改变旧的活动结构,采用新的方式,并提高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突破高原状态,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实习作业法:
1.定义: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习作业法具有实践性、独立性、创造性,能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数学课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量一下家里院子的面积,生物课的学习了植物栽培后,回到家进行植物的栽培。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2.实习作业法具体要求:
①做好实习的准备。教师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明确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准备好实习器具,编好和实习小组。
②操作过程中加强集体和个别指导,使学生明了操作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在必要时教师先给以示范。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小结各步骤的操作情况,及时检查阶段性结果。
③做好总结。实习结束后,做好总结评定,并写出实习工作总结,以巩固操作的收获,养成学生良好的实习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从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练习法和实习作业法的最主要区别可以理解为:练习就是跟着练习手册大量做 实习就是模拟实践。
习题一:
下述教学方法中最有利于培养技能技巧的是()。A.讲授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3.【答案】D。解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知识点】教育学-教学-教学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
【难度等级】★
以上介绍了区分练习法与实习作业法,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第五篇:2014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第二次作业
案例分析题:
一、基本案情:申请人李某于2009年1月1日到某市A公司(母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为期一年的合同,并约定“因工作变化需要,经双方协商,公司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及工作地点”。因A公司在该市某区设立子公司B公司,A公司经征得李某同意,于2009年1月18日安排李某到B公司任店长。2010年5月,李某与B公司因经济纠纷发生矛盾,不再去B公司上班,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B公司支付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的二倍工资。问题:你作为仲裁员如何裁决该案,请说明理由与具体的法律依据。
二、基本案情:申请人丁某在2009年2月发现身体不适,并进行体检后确诊得了矽肺病。2009年4月1日,丁某到某煤矿从事井下挖煤工作,双方约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4月中旬,煤矿安排丁某上岗前进行职业病检查,丁某以家庭有事为由拒绝了煤矿的身体检查安排。2009年6月丁某以身体不适到当地职业病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确诊为矽肺,并经职业病鉴定机构鉴定为矽肺二期。丁某据此鉴定要求煤矿认定其为工伤,并且要求按工伤待遇支付其补偿金。煤矿却以丁某隐瞒病史,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在支付了丁某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后,将丁某予以辞退。丁某不服,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问题:你作为仲裁员如何裁决该案,请说明理由与具体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