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由表达,弘扬学生个性”作文教改实验方案
“自由表达,弘扬学生个性”作文教改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着:
1、将原本应是生动有趣,能满足学生表达欲望的教学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使学生望而生畏的机械训练,耗时多而收效微;
2、对学生作文有关思想内容、选材、语言表达、评分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3、企图用呆板的模式“生产”出能取得高分的“考试机器”。严重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4、学生作文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编、造、套、抄”文理不通现象严重,学生的作文没有情趣,没有个性,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等种种弊端,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了改变现存弊端,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我校根据新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提出了“自由表达,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改实验课题。希望通过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发展学生个性,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文教学新体系,让学生在愉快的富有创造性的自由习作的氛围中,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自由地表达出来。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大纲》在作文教学的要求中指出,学生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强调作文要谈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发练笔兴趣,鼓励个性化作文。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自由表达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个性。
2、《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实验目标
总目标:构建“自由表达,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训练模式,引导学生不拘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一阶段(2003.2-2003.12)
本阶段为初试验证阶段,其目标为:
1、低年级阶段目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说话、写话的氛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中年级阶段目标:创设宽松的习作氛围,减轻学生的习作心理负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启发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他们在乐中作文,化难为易,变苦为乐。
3、高年级阶段目标:训练学生善于发现,放胆想象,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本领,养成多积累,勤练笔、善自改的习惯。用自由的形式表达自由的内容,认识与表达融为一体,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
4、阶段总结目标:
①撰写本课题的阶段总结和论文;
②整理反映本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随笔等。
第二阶段:(2004.1-2004.12)
1、完善发展研究课题,把课题实验扩大到中心小学各语文教学班进行实验。
2、进行课题研究的系统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反映本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随笔、论文等。
四、实验的基本方法
㈠改革习作指导思想。
1、思想内容方面。由于学生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层次以及对事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作文中出现肤浅、幼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看法都是正常的。应当淡化作文的思想内容,允许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写,真实地表达平常而又普通的感觉、看法与思考,但应强调的是写“套话”、“假话”的,可算是思想性差的作文。
2、选材方面。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只要觉得有意思、有表达的欲望都能入文。努力挖掘、赞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应挖掘、鞭挞生活中的假、丑、恶。允许学生写想象作文,但要符合儿童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思维逻辑,只要是符合儿童生活逻辑、情感逻辑,只要所描述的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真情实感,任何想象都是合理的,真实的。
3、语言表达方面。作文中朴实简明的语言与生活优美的语言同样应该得到肯定。朴实无华的文风应是小学生首选的文风,对小学生来讲,重要的是如何用常用词汇确切地表达自己表达的内容。学生作文提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内容充实,一二百字的作文也是好文章。但要求学生在写人记事中要说真话,吐真情,做到:①感情“真”,怎样想就怎样写,诚实地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②事例“实”,所选事例不应凭空捏造,抄套范文(想象作文中的事例,要符合儿童的生活逻辑、情感逻辑、思维逻辑);③表达“准”,要用恰当的词句,准确描述真实或想象的事物,正确表达真实的感受,做到人真、事实、景真、情真,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4、评分标准方面。赞誉和认可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也是学生成就动机的基础。只要学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只要语句通顺连贯,意思表达清楚,有一定的条理,哪怕是朴实无华的都是一篇好习作,应多给学生高分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热情的鼓励,多给学生一份成功的喜悦。
㈡创立新型教学模式。
1、作文预备的充分。每次作文练习都应提早一两个星期让学生知道作文内容,并布置相应的调查观察要求,让学生收集资料,做到有话可写。
2、作文状态的自由。①宽松习作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敢想敢说,自由奔放;②淡化文体意识,摒除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作文指导课应以学生交流为主,自由式地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点拨,没有提纲,没有框框,没有诸知“写人的文章要写人的外貌特点”或“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人物特点”之类的要求,解除束缚,解放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尽情地流畅地表达真情实感;③采取日记化、书信化的自由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找个“谈心对象”(或是某人某物,或是自己),拿起笔来用书信或日记等适宜自由表达的形式,“面对面”地向他们细细地描述,轻轻地倾吐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做到怎样想就怎样写,说真话,吐真情。
3、作文命题的自主。增加命题的自主性,减少命题作文,只给范围广泛的开放性较强的习作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描写。力求避免用统一简单的命题,束缚、压抑学生的思维,使作文出现雷同化的现象。
4、作文题材的多样。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生活,以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生活是题库,生活是美,只要觉得有意思,只要有表达欲望,均可入文。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都可得到渲泄、得到表达。
5、作文讲评的引导。作文讲评是学生体验与感受的又一次交流,教师的作用是以前面所述的评价体系参照学生作文,引导、渗透作文写作方法和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以肯定优点为主,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考虑和自主修改文章。
㈢运用教学辅助策略。
1、读书看报。语文素养是一种积累,没有大量的阅读,特别是文学名着的阅读,是不能完成这种积累的。强调习作和阅读的联系,要求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供阅读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适合儿童的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各类书籍报刊杂志,丰富学生的积累,力求实现阅读和习作的远距离结合。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组织与指导。
2、口语表达。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能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每周抽出一个晨会课作为语言表达课,定期举办或新闻或观察或趣事等专题交流与发布,轮流进行了3-5分钟的生活情景小品表演,推广普通话,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运用口语,练习口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编报出书。教师指导学生定期出版班报,也可以几个人合编小报,确立活泼有趣有栏目。如:“没头脑与不高兴”、“开心一刻”、“真好玩”等。出书可以是集体的,也可是个人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选文章、定主题(书名)、抄写(打印)、装订、装饰,让学生有地方发表自己的得意之作。
4、短小日记。强调习作和生活的联系,要求丰富学生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习作素材,捕捉习作灵感,要求多练笔,多写生活日记、观察自己,记下自己的经历、观察与感受。
五、实验的控制
1、组织保证:①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语文教研组长、年段语文备课组长及实验老师为成员的实验课题组,领导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相互听课,专题研讨及阶段总结等共同活动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案例反思或撰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不断调整实验进程。
2、理论保证:组织课题组的全体实验人员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全教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等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修订大纲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努力通过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从理论上认识实验的重要性,把握实验要义,明确实验步骤,掌握实验方法。
3、过程调控:教导处要跟踪实验,调控实验过程,协调各种关系,并及时总结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经验,充实改进实验方案,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实践,使实验沿着整体改革,综合提高,发展素质的目标顺利进行。
4、物质保证:实验班要求学校建立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和更新图书资料及相关的教学设备;要求实验班设立图书室,由学生轮流供书;要求实验学生设立家庭图书架,鼓励学生多订报刊杂志,硬性规定学生借书量和阅读量。
5、积累实验资料:要求实验人员注意收集积累实验资料(做法、经验教训、案例、笔记、教案、学生作文、实验数据等),做好实验资料建档工作。
六、课题的管理
1、课题组顾问:省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林家瑞,市教科所苏俊墉,县教研室林润生、李木生。
2、课题组领导人员:李木生、赵世伟、陈文举、林益平、林木火、蔡国林、叶东煌。
3、课题组负责人:陈文举
4、课题组成员:林木火
林益平
许志良
林文通
陈丽真
林培钦
朱进强
林婉见
林梅英
许玉兰
施亚丽
林木良
谢梅芳
林彩佩
张晓斌
陈福成林娜英
胡玉全
马延灯
许丽娟
沈琼媚
李菊燕
刘苍松
5、实验对象:中心小学:四、五、六年级①②③班;进来小学:四①、五①班;鹤前小学:四①、五①班;岭东小学:五①、六①班:彭格小学:六②班;鸿福小学:五①班;登山小学:六①班;福山小学:六①班;上智小学:四①班;龙居小学五①②⑧班;顶寨小学:三①班;温泉小学:三②、六②班;新林小学:六①班:石示内小学:六①班;新坂小学:六②班。
第二篇:弘扬个性自由作文
个性天空童心飞扬
北大附小
张青
《语文标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一些重要的构想,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一、给予自由张扬个性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真切感受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开阔活动空间,给予活动自由,让他们在时空的自由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心灵的自由中表达真实感受,以彰显个性。因而,在教学作文时,从内容和形式上我从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1、讲求命题个性化
在“你喜欢哪种颜色”的作文中,我要求学生自己拟题目,围绕题目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这下打开学生的话匣,总共谈到十种颜色,对每种颜色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有的说:绿色 代表生命,希望,和平。
粉色 代表温馨,爱情。
由红色想到 国旗,历史,中国结,喜庆,热情。
蓝色想到 蓝天,大海,轻松,珍惜水源。
黑色想到 神秘,严肃,苗条,天文现象——黑洞。
白色想到 纯洁,百合花,雪,天使。
黄色想到 花,秋天,安全。
紫色想到 高雅,牵牛花。
作文的题目各具特色,有引人兴味的《我最喜欢的颜色》有直接点题的《我最喜欢粉红色》《绿色》《我爱蓝色》《我心中的黄色》有抒发情感的《我心中的“颜色玫瑰”》《红色的世界》《天的颜色,海的颜色》有着眼点不同的《绿色— 1
—我喜欢的颜色》《我最喜欢的颜色——黑色》
2、讲求表现形式个性化
学生表达喜欢颜色的形式也不同。
有诗歌形式的:
学生三(8)班陈卓然的《绿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树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草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山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水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春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也是我家车的颜色。
有散文形式的:
学生三(8)班王子瑞的《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金色。
金色代表力量。太阳的光是金色的,万物都是靠太阳,才得以生存。金色代表成熟。秋天,果实累累,金色的麦子、稻子、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
金色代表高贵。国王的王冠,宝座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令人耀眼夺目,不得不产生几分敬意。
金色代表胜利。奥运会上,运动员手中捧着金色的奖杯,让人欢呼起来。金色代表美丽和漂亮。少女一头金色的秀发,在风中飘飘,令人感到陶醉。
我喜欢金色。
有记叙文形式的:
学生三(8)班 吴天昊的《我喜欢橘黄色》
我喜欢橘黄色。
因为它是我所爱吃的一种水果——橘子的颜色。每当我剥开一个又大又圆的橘子,橘黄色花蕾一般的橘子瓣就会呈现在我的眼前。吃到嘴里,嘿!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橘黄色又是炉火的颜色。冬日,炉火给我带来了丝丝暖意;那熊熊的炼钢炉火,将一车车矿石化作一桶桶钢水,钢水又化为飞机、车床、钢管、水壶„„可以这么说,炉火创造了所有的铁制,钢制用品。
秋天,果实成熟了,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辛勤地摘取劳动果实,脸上挂满了淳朴的微笑。
在我眼里,橘黄色代表光明,热情,温馨。
它怎么能不使我喜爱呢?
可以说每篇文章围绕题目都写得很饱满,感情真挚。表达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心中所想所爱,很生动。
3、讲求选材个性化
在学生“春游”实践活动后,我并没有要求必须写“植树“的过程,而是提了这个建议:春游有4个活动,“找鸡毛信” “快乐伞游戏”“植树”“采摘白菜”,你喜欢哪个活动就重点写哪个活动,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4、讲求立意个性化
对于植树这个活动,耿园直写到“望着那挺立的小树,我俩之间的感情更深了一层”。赵哲远写“我们希望它成为一棵最大最壮观的树”。刘笑红写“我腰酸背痛,腿抽筋,神经麻痹。唉!植树就这么不容易啊!”周晓殊写“我希望这棵小树健健康康地成长,给祖国添一份绿色,给世界增一份美丽”。罗知萌写“我看着那棵树,希望它能当树国里的树王”。马杰林写到“我们今天种的这些小树,再过十几年,就会长成林,能够挡风沙,调节空气,美化环境了”。管盈以歌谣的形式写道“小树啊小树,我愿你长成苍天大树;小树啊小树,我愿你长成万树之王;小树啊小树,我愿你永挡风沙;小树啊小树,我愿你成为鸟儿们快乐的天堂。”吴天昊写到“植树培养了我热爱劳动地良好习惯,做为北京市的小公民,也为北京市绿化环境做一份贡献。”
对“找鸡毛信“这个活动,李澜曦写到“看,这就是我们付出了劳动才拿到这些鸡毛信的。”“眼睛紧盯着每一根树枝,生怕漏掉一个。”
对“玩快乐伞游戏”这个活动,学生赵哲远写到“看来,只有集体配合好才能做成好事儿。”
5、讲求作文评改个性化
每次作文后我都坚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作文,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包括对错别字,病句,标点,顺序的一般修改和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重点修改。促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使他们的个性在评改中得到张扬。
在学生打完初稿后,先在四人小组内以“小小作家”为中心进行一般修改和重点修改,组内每个成员的作文都得到面批。接着让学生按照修改后的内容,重新改稿,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换组与组的作文,按照修改方法重新评改。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倡互批互改,使学生参与到整个习作过程中。最后,我根据学生作文和批改情况,再一一有的放矢地指导批改。评文时针对不同学生确立评文标准。对作文较困难的学生,我看其优点和作文态度,评分为优进,对视角独特,理解有个性的作文评分为优特,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提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每个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经过这样“一文三批三改”的过程,学生的听说能力,评价能力,修改能力相互交往能力都渐渐地得到提高。而且一上作文讲评课,学生们个个都兴趣高昂,经常即兴地向我汇报:XX作文大有进步,得了一类文。XX作文提高了,把XX写得很具体。
记得,在评三(8)班学生王昭华《我心中的颜色玫瑰》作文中,她三次提到了“玫瑰海”同学们一致认为用词重复,词语贫乏,经过他们的修改,有的改成“如果看到大片大片的红,就像置身于‘红玫瑰的海洋中’”,有的改为“哇!那里实在成了红色的世界”,还有的认为“仿佛置身在‘红玫瑰花海中’,不能自拔。”更合适。从这些评语词句中,就感受到孩子们的不同个性。
6、讲求积累个性化
苏轼语“写作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可见,物的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如何积累?必须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同样的生活经历,不同人写出来有着不同的味道,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切实的感受生活,使眼中之“物”内化为胸中之“物。眼中之“物”指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自然景物等。并利用“循环日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写一个感受,一个趣闻,一次教训,一点尝试,而后再评说“轮流日记”。
同时设立“采蜜集”教学生积累格言、警句、故事、典故、成语、谚语、古诗、对联或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等。
我又根据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中午管理班的时间,请学生讲5分钟的话,可以是近日的所见所闻,亦或近日读书感受最深的内容或最喜欢的动画片情节或对一句格言的理解。
总之,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感受生活,丰富生活的积累,提高认识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注意语言的积累,从而调动起全体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便可加工、改造,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闪现出具有个性的童心童趣。
二、放飞想象写真个性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写“春天”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春天,抓春天的特征,大胆地想象,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写出春天的丰富多彩。
如:伏晓同学的《春姑娘的礼物》以“春姑娘来到人间”为主线,贯穿着“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带来了潺潺的流水声”“带来了芳香扑鼻的花朵”“带来了小草与树木的嫩芽”的思路,写出了春天美丽的变化。
催一陪同学的《春天来了》,通过小草从地里钻出来的所见所闻所嗅,写出看见了“大树的枝条上已经长出象针一样的嫩尖”“小鱼快乐地跃出水面,跳着水上芭蕾”。嗅到了“白丁香的阵阵香气”,闻到了“白丁香的四叶小喇叭奏着春天的交响曲”“喜鹊阿姨快乐地欢迎燕子归来的对话”。
正如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花卉的用处,昆虫的语言,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
又如:写“我做一道菜”一文时,学生朱七月把 “打碎鸡蛋流出鸡蛋黄” 想象为“鸡蛋黄像从梦里流出来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想象很有创意,很真实,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具有个性,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教作文时,本着“写出诚实,自己的话,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的原则,并告诉学生“真实,有个性的作文是最好的文章。”
第三篇: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
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再现,是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反映。要使学生的习作真正变为内心的一种倾吐需要,就必需深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写。学生热爱生活,就会处处留心,观察入微,大量的感知材料就会入眼、入心,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散养的鸡、鸭、牲畜,肉质、口感要比圈养的好,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不要受到约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爱恩思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自己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只要是亲身经历过的,用心感受过的,就不缺所写的材料,这样学生就乐于表达; 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就要把社会当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手做,用眼看,开口说,用心去感受。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老师要给予尊重,这样学生就能发挥自己有创意的观点了。这样的习作是真情流露。
文学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是儿童学习做人、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一课。不仅给学生以精神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体味他人的喜怒爱乐,体验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事,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又能使学生了解个性化的语言,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词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第四篇:弘扬学生创造个性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弘扬学生创造个性
江苏省江阴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蒋仪
内容提要:
本文从“创设质疑情境,主动探索发展;创设交流情境,发展创造个性;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通过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学生的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关键词:质疑交流想象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主动探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并要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例如在学习“工程问题”后,在数学活动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
1、某农场有甲、乙两台打麦机,甲机工作效率是乙机的2倍,先用甲机打完麦子的3/5,然后用乙机全部打完,所需时间比同时用两台机器全部打完麦子所需时间多11天,问分别用一台机器打完全部麦子各需多少时间?
这道题目较为复杂,用一般方法解答较为麻烦,我启发学生能否找想出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讨论。这时候一个学生提出了考虑用设具体值的方法进行解答,他的解题思路为:设打麦机要打的麦子共30吨(只要既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即可)。甲每天打2吨,乙每天打1吨,这样可得完成任务共要用:30÷(2 + 1)= 10(天)。甲单独完成任务要用的为:30÷2 = 15(天);乙单独完成要用的天数为:30÷1 =30(天)。甲先完成了:30×3/5 =18(吨),用的天数为:15×3/5 =9(天),或者:18÷2 = 9(天)。离开预定的天数还有:10-9 = 1(天),还剩下的由乙单独完成还要用的天数是:(30-18)÷1 =12(天),超过计划的天数为:12-1 = 11(天),而实际上乙完成任务刚好超过了计划11天,同假设正好吻合,因此可得,甲单独完成任务要用的天数即是:30÷2 = 15(天);乙单独完成任务要用的天数是:30÷1 = 30(天)。
2、培养探究质疑,激发创造欲望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S=πr2”这个公式来计算吗?我则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这个学生回答:“圆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直径的一半,因此我认为可用:S=C 2/4π或者用1/4×πd 2”这位学生的回答无疑是一个创举,我和同学们都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在课堂上学生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应该值得我们赞扬,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情境,发展创造个性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动手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圆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能力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鼓励大胆想象、拓宽思维思路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应用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
2、某校有若干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为7∶5,后来又有4名女生参加,这时候女生占总人数的44%,问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再进而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的人数,但有一位学生却提出可以不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而直接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我请他说出解题思路,他这样回答: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为7∶5,后来又有4名女生参加,这时候女生人数发生了变化,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未发生变化。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的男生人数占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的比为:7÷(5+7)=7/12 = 14/24 ;在又有22名女生参加了数学竞赛后,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占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的:1-44%=56%= 14/25。在多了4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前后,女生人数和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均发生了变化,但男生人数没有发生变化,而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却从原来的24份变成了25份,增加了1份,正好是多了4人,因此可得,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为:4×14=56(人)
由此我们教师应该想到,如果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训练思维能力、思维灵活跳跃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如学习比的知识以后,我出示了“六(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这个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马上就会想到:(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3┅┅通过想象,进一步沟通比和分数的联系。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并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弘扬,从而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改实验方案
一、课题:快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练能力的研究
快乐体育是近几年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有人说过:“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新课标执行以后,快乐体育更是体现在教学课的更新和转变,形成了学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从而培养了学生自练自评的能力,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实验依据
1、“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
2、新课程改革的有关内容为理论依据。
3、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中,个性意识倾向性兴趣是最活跃的、最现实的、最直接的。所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些,自练形式多些,会让学生喜欢快乐教学,从而希望体验成功,搞活调动学生自主性和自练能力。
三、实验目标
(一)研究目标:研究快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练能力的研究,探索小学体育教学新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自练能力和创造意识,从小培养,对其个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快乐体育的新理念和独特的锻炼方法、自练方法,形成基本技术技能,发展学生兴趣和爱好,养成自学、自练的好习惯,全面发展有所长,知能并举有个性的新型人才,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通过本实验课题的研究,希望自己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总结和归纳出几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
四、实验原则
1、方向性原则:依据新课改的精神,端正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自练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整体性原则:确立整体思维方式与整体行为方式,优化教学的整体改革结构,运用超常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潜能。
3、主体性原则:着眼学生的体育能力、个性发展、自练能力的培养;着眼学生的心理品质、实践能力、终身锻炼思想的培养,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实践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际操练能力,形成多方面能力,自学自练、参与交往,相互合作,发展个性和特长,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干,体现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5、可操作性原则:优化教学各要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要切实可行。
五、实验内容
1、抓好抓实体育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体育的本质是造就人,抓好实验教师观念转变,发挥其主动性,自觉性的工作效率,成为审美观点,个性发展的开拓者、培养者。
2、创美导趣,愉快学习。
积极思维以从快乐参与活动为目的,设置情境,促学乐学,创设学生自练的空间,引起欲望,情趣求知,师生产生活动的共鸣,从而营造一个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3、设置自练疑难,培养能力。
在自练中巧妙设置疑难,精心设问,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从而鼓励学生求知探知,满足他们对运动表现的需要。
六、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三年级
2、实验阶段
(1)实验的准备阶段:制定实验方案
(2)实验的深入阶段:实验的深入阶段进行阶段性总结,改革课堂教学,探索自练能力培养的途径。
(3)实验的总结阶段:完成本实验的所有工作,信息反馈与评价。
3、实验模式: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自练能力
情理交融→艺术表现→语言艺术→教学教法表现
技能培养→立体化表现→室内风雨课→自练创新赛
七、实验成果预想
快乐体育教学中充满艺术感,如诗如画如歌,体现出学生天真快乐,积极主动的学习,体现出学生自练的特色能力,从而体现身体形象美,情感美,实验后的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建立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自练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锻炼的无穷乐趣,真正发展学生的自练能力。
新一轮课改、教改的号角已经吹响,有许多同行已先行我一步,让我们在紧迫感、使命感的催促下,快快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超越自我,从课堂做起,超越课堂,成为新时代的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