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时间:2019-05-15 02: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第一篇:“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敦化市第七小学 赵艳丽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专家组成员,北京东方文星汉字研究所所长萧启宏教授历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研究出来的。该教学法根据汉字负载的信息内容和汉字结构的总规律来安排汉字教学,深刻地揭示了汉字的性质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 观念的全息标志”。具体做法是以“点字成金,开智育人”的方式揭示汉字“字型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以“分科集群,综合演绎”的状态,展示了汉字“同形同宗,同音意通” 的总联系。把“汉字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这一观点立体地表达出来。用“文化,文化,自己讲话”的现身说法,回答了每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读的深层次文化问题。把“汉字是记录宇宙万物、物名及其事理的系统符号”这一事实网络化地再现出来,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当我认真学习并实践了汉字全息教学法后,感到这个教学法使我实现了教学相长,既提高了自己的师德和专业水平,又改变了以往识字教学枯燥无味、死记 符号的被动状态,开创了集知识学习、道德教育、品格培养于识字教学的生动局面,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一、汉字全息教学法提升了我自身的素质。

萧启宏教授说“教”字是“孝为教首,文化育人。教育通叫,言教身表。表而能效,重在引导。”这句话使我悟到“教”字的深刻含义,身教重于言教,我用它来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自信心,同时增进自己爱学生的情感,充实教育的智慧,又用这教育的智慧来提升自己人生价值及学生的生命价值。

汉字教育的“育”字是“云雨在上,滋润成长。育音通浴,沐浴阳光。”“育”音通“浴”,即沐浴阳光。在学校,是谁给学生阳光?是老师,是有如春风化雨育人才的老师。“育”字告诉我教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仁义、善良、宽厚,以此唤起人自身美好的善根。《三字经》开篇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撇捺互撑是“人”字。人是天地之精华。它上顶天,告诉我应当教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立于地,告诉我应 当教学生“地势坤,厚德以载物。”而这,就是从教育的“育”字开始。

“师”字是“阜城高高,帅旗飘飘。兴师动众,为帅师表。”这句话也使我深受启发。“师”字告诉我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陶行知先生也认为:教师应严于律己,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要修 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滋润幼苗,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时时用这一思想自律,让我的教育、教学 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教、育、师、人”四个字的内涵信息教育了我,归纳为以下四条以自勉:

1、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严格要求自己。

2、孝为教首,重基础道德教育,由家庭伦理引申成社会伦理。

3、教学态度: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浴春雨。

4、教学方法:重在启发。自己的悟门不要堵,学生的悟门不要塞。

5、教学效果: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专业老师,使自己、学生、家长共同发展。

下面我简单举我工作中的小例子。

每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就很主动、很热情地和学生们打招呼,学生们因此也能学着主动与到我班来的老 师热情地打招呼。每当我发现教室地板有碎纸片,我会主动地把它们拣起来并适时和他们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每当学生交上来一块教室地上拣的小橡皮擦、小铅笔,我会很高兴地表扬他,然后想办法让失主领回。别小看这点小事,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渐渐地,我班的学生特别显得文明有礼、关心集体、热爱同学。

二、汉字全息使我的识字教学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教育贵在创新,贵在于敢于进行教研实践,拓展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常言道:人生聪明识字始。要让一、二年级学生尽早地独立阅读,首先要有较多的识字量。如何掌握更多的生字,这是许多老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我的识字课教学理念就是萧启宏教授所说的:“将汉字文化溶入识字教学,提高汉字的教学文化品位,开创识字博识、识字开智、识字育人的新阶段。” 但每节课所表现的形式、风格是迥然不同的。我努力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

例如我教《雷雨》一课,我先把与“雨”有关的汉字“雨、雷、电、云”用讲有趣的故事形式引出,学生在一阵新奇、兴奋中认识了 这几个字。而后我再和学生一同学习“垂、压、蝉、彩虹、蜘蛛”的汉字信息。通过多媒体的画面展示,加深了孩子对以上汉字的表义认识。学生面对一个个汉字感 到是见到了一个个可爱的朋友,大家学得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我教的识字方法学生逐渐掌握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一天,程冉同学告诉我:“老师,我知道君子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我很惊奇地说:“是吗?” “息”是停止的意思。我更惊奇了,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我看‘自’字在‘心’字的上面,就是说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所以我就知道‘自强不息’是自己努力学习,不停止。她的话音未落,我脱口而出:“你太聪明了,老师相信你今后在学习、生活方面都能自强不息。”

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后,会主动去分析,去识字。在教“人”字撇捺互撑时,一个学生说“少”字是小人有一条腿没长成,所以站立不稳,要大人来扶教,把这条腿长好。他还做了一个金鸡独立、摇摇摆摆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我曾设计了字的演绎比赛,具体用“人”字拓展,有点猜谜语的意思,非常有趣,它激发了学生推演识字的积极性。一个木头顶着人 个 个个是好汉 二人同进一个门 两 两人友好 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 丛 简化为从,善如流 „„

我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结合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灵活运用,让学生在这个自由自在的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汉字。我班学生的识字量大,他们的课外读物都是不带拼音的。家长们多次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对汉字很感兴趣,认汉字速度神奇地快。

三、汉字全息教学法与诵读经典文化相结合,教会学生做人。

汉字是继续中国文化命脉的载体,它可以让今人得到古人的智慧明灯。我将汉字全息教学法与经典诵读相结合,既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生学习古文化,又教学生做人。这样做,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理解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为学习文言文打下初步的基础。

1、懂得仁义

如教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是这样讲解“仁”字的:一撇一捺站立为人,人音通仁,人人要讲仁义。这个“仁”表示双方要互敬互爱,这样才能友好相处,这样的人就是有仁义的。接着我写出繁体字“義”,“義”字的结构是“我”把“羊”举在头上,因为“羊”字在古代代表真善美。“義”的第一个意思是说我的头脑中珍藏 着善良的美德。第二个意思是表示躬身把羊送给别人,也就是对别人讲仁义,这是最好的行为。“善”字也是羊字头,它也代表真善美。它中间是“卄”,下边是个 “口”,表示很多人赞誉你美,这就说明你是善良的人。

2、懂得孝道

“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孔子认为如果孝顺父母只是奉养父母,这是犬马也能做到的。只有做到敬父母才有别于一般动物。“孝为教首”是中国教育的灵魂,这一思想已从“教育”的“教”字中反映出来。“孝”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它告戒我们对长者要孝敬,才能在比自己小的人面前做出好的榜样。《弟子规》首句强调“首孝悌”,它强调对父母孝,对长者敬,会感恩。也就是说,它强调做人的首要问题就是“天伦的德性 ——孝弟最为重要。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仁的核心“爱人”。“爱人”之情从家庭中发育。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根基,社会伦理的原理由家庭伦理演绎引 申而来。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爱家爱国思想是发展的、统一的。当我们国家受他国欺凌时,也是国恨家仇,保家为国。这样的教学才有血有 肉,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即“亲亲”;由“亲亲”而“仁民”,由家庭道德扩充为社会道德。最后达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在这个境界结构中,没有“老吾老”之德,就不可能生长出“以及人之老”之德;没有“幼吾幼”之德,就不可能生长出“以及人之幼”之德。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我告诉学生能听从父母的教诲,尊重他们的意见。与父母讲话时言行举止要符合小辈的身份。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要记住与父母共享,不能吃独食。当父母身体不好时,我们要主动关心。

事实证明,能孝敬父母的学生就能表现出比较的通情达理。一方面能理解“孝敬”的内涵,另一方面懂得用行动去关心父母,帮助父母。只有懂得孝顺长者的的人,他才懂得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爱祖国。平时我很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父母和长辈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懂得相处

人生要善于与人交朋友。交朋友是人字文化建立仁爱互撑关系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的朋友。要获得别人真诚的友谊,就要懂得以自己的真诚去对待别人,善于帮助别人。

四、“汉字信息”教学发展了老师,发展了学生,也发展了家长。萧教授的点字成金,他的严肃的科学与深刻的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令人着迷,令人回味。他写的“十六字诀”要求严格,第一句话八个字把字形复述出来,第二句把字音含义找联系来,表明同音义通。他对每个字的分析很具体。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太容易接受他的许多原话。如何让学生学完后能顺畅地表达出来呢?我经常用浅显的话语,用讲故事的形式,用表演形式吸引学生,如教“立”字,我说一点一横表示天,下面一横表示地,中间是两笔表示人。人在天和地之间,必须站直了,站好 了才算“立”。现在请全体小朋友站一站,看谁的站姿好,看谁能做个顶天立地的了不起的堂堂正正的人。学生们个个站得像模像样,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将来要做个顶天立地之人的决心。学生识了字后,我常常要他们回家或把识字的方法、或把识字时学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当小老师教家长,第二天回学校后看谁最先 告诉我家长们的学习情况。他们为了能得到第一个向我汇报的表扬,课堂上牢牢记住每个字,回家认真地或考父母或教父母。课内课外两相结合,其乐也融融。对 此,家长们很感兴趣,纷纷积极投入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之中。汉字全息教学法发展了老师,发展了学生,同时也发展了家长。

我就是这样在完成学校所规定的语文教材之外,利用汉字全息教学法、中华古诗文和经典文化拓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育人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者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使我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科学性、优质性和生命活力。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为我的语文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

“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

赵艳丽 敦化市第七小学

第二篇: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内容安排(1时)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教学要点:①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意义。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教学要点: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②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③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Σ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教学要点: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教材引言图片,激发形式兴趣。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从美国一方来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此外,美国已感到苏联的强大竞争,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从中国一方来讲,改善中美关系意在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上长期紧跟美国的日本,受到中美关系改善的极大冲击,日本朝野各界人士要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田中访华和中日邦交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终于打破了从0年代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4、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归纳与认识

⑴美苏两极格局中的大国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中,对华政策通常是建立在利用中国的基础上,反复较多。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苏美争霸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封锁中国,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不成后,撤走专家和挑起边境纠纷;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中是苏联攻势美国守势时期,苏联加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美国则改善对华关系后与中国建交;80年代美国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后,苏联同中国关系正常化,美国则采取不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错误作法,在台湾等问题上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由此对华政策可见,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⑵近10年来,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状况攻击最厉害的时期。自1990年到1997年,美国几乎每年都要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策动攻击中国人权的反华提案,但是每次都被中国挫败。可见①战后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每次对华政策调整都是由于本国政治经济强弱变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都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和东欧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少数发达国家以“政治民主化”和“人权”问题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要挟,作为经济合作的前提;就实质而言,西方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在国际上的称霸目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做法,每次都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都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反对,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因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干预我国内政,因此我们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干涉,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违反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违反了联合国的宪章和宗旨,因此必然遭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这说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不得人心的,是一定要失败的。

五、教学资源建议

陈敦德:《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 陈宏等:《新中国外交》

六、学习评价建议

1、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堂效果。

2、思维拓展: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第三篇: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精髓 开创课程改革新局面

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精髓 开创课程改革新局面

发布者:桑 哲 来源:语文周报社

——访当代著名语文教学家魏书生先生

桑哲(以下简称桑):您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经历了中国教育的很多变革,那么您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魏书生(以下简称魏):对中国教育,我感觉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中国教育了不起,中国教育有问题。

说中国教育了不起,是因为我们用1%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占世界18%的学生,这些学生正在祖国各个省市、各条战线上创造着中华民族历史上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一个国家连续29年GDP年均增长超过9.7%,这是任何国家都没有过的。这奇迹是谁创造的?是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创造的。我们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经济濒临崩溃、十年里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的情况下培养出了这些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的国家不是从平地而是从坑里发展起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十年断层之后才开始恢复,到1998年招生才108万,而到今年能达到599万,成为拥有大学毕业生最多的国家。现在各个大学里的骨干、中坚、挑大梁的,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培养起来的人才。在当时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停滞十年后还能发展得如此迅速,不能不说中国教育了不起。所以我们必须看到总的发展方向,如果看不到这个方向,就容易往教育头上泼脏水,采取全盘否定的颠覆式做法。

当然,我国教育也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大的方面说,我认为主要是轻视德育和体育。可是哪个国家教育没有问题?美国教育同样有问题,美国生均教育经费是我们的100倍,但跟我们过硬的基础教育相比,它的双基相当薄弱。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守住自己的长处,然后才能发展扩大自己的长处,才能把问题找得准一点,减少得少一点。

桑:您对以前的教学大纲很熟悉,对新课标也很了解。您认为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和国外的、文革以前的甚至解放前的大纲相比,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魏:我个人总是喜欢强调那些最根本的东西,就理论讲有恒星理论、行星理论,我们应更多关注恒星理论,把握住永恒的东西,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教育归根结底都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教,第二教什么,第三怎样教。凡是清醒的教育家,都是一为学生的发展,二为社会的发展,把两个发展结合起来而教。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以后也一样,必须把这个牢牢守住。咱们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教,为了发展学生人格而教。社会需要的也是有高尚人格和较强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这也是一万年不变的事情。那么教什么呢?一个是人格,一个是能力。就怎样教而言,就是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就学而言,就要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把这些最根本的牢牢守住,任凭怎么变化我们都能从容面对。对学生我们要考虑怎样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得快乐,让后进生感到能学以致用,觉得学习比溜号强,比百无聊赖强,比精神流浪、灵魂漂泊、思想没有家园强。我扎扎实实学这点知识,学这几个字、这几个词,我高高兴兴读这篇文章,写这篇小短文,觉得很舒服,比不干强。这是个积累的过程,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现在练习,既是复习更是实习,把学过的字词句章运用于家庭、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去观察、分析,去读去写社会这本大书。接下来是循序渐进,不同的孩子要区别对待,不进行盲目攀比,能找到自己的起点,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就是了不起的孩子。千万别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这种状态,包括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出在这里。学生如果都能够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话,每个孩子的发展空间都是很大的。

桑:现在的新课标教材争相出版,和过去人教社教材一统天下相比,有什么利弊呢?

魏:文革时期也出现过各个省编写教材的情况,当然现在跟那时不一样。好处就是活跃了思想,使竞争更加激烈,也给各个学校带来更大的教材选择空间。当然这样做也有不利的地方。文革时期各个省都在编教材,后来突然不让编了,有些省的教材编写者们就散了,如果当时不拆散,现在编起教材来肯定容易得多。编写教材要靠磨,甚至要磨几十年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比如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语文课学习文言文是否有用,容易学还是难学?回答起来都非常复杂。至于哪些知识点是有用的,哪个章节该保留还是去掉,这更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只有经过长期积累或深入实践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才行。教材应该是经典中的经典,越磨合就越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我一直强调用人教社的教材,就是因为它编辑队伍阵容强大,磨合时间长。

桑:现在进行新课标改革,很多人提到淡化双基的问题,您对此如何看呢?

魏:双基肯定不能淡化,当然这得看我们对双基把握的度是怎样的。没有谁认真总结前七次课程改革后双基是搞得不够还是过头,既然没有总结,就不知道昨天是对还是错,那么提出什么样的口号都是可以的。对于双基搞得过重的学校,提出淡化是完全正确的,而对于广大农村中学来说,相当多的学校双基根本没有到位,加强唯恐不及,更谈不上淡化了。

其实过去大部分学校双基搞得不是过分而是不足,这就不能淡化而应有所加强,但也要在对过去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之后,才谈得上在什么基础上加强。对于广大农村中学以及后进学生来说要加强,但对于一些基础已经不错的孩子就不用再加强,而应下大力气发展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没有对过去的双基做出准确的评价,不明白双基搞得究竟是强还是弱,是不足还是过度的情况下,我们的口号就是空中作战,没有敌人。

第八次课程改革,其实就是前七次改革的小小的继续,是以后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小的环节。这样去讲谁都明白,就是把过去前七次改革做得成功的东西守住,守住,再守住!守中出新,然后稍微向前再发展一点,没有什么更新的东西。我们经济上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绝不动摇。教育也应该咬定一些基本的东西,绝不动摇,然后一点点地发展。

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的六个问题分别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这都是建国50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进行的东西。第一个问题,课程目标提出一个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先说知识与能力,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提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再说过程与方法,大家都知道为了实现目标采用适合自己的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一直在提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至于价值观,我们也一直在提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建国头17年,我们培养出了许许多多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人才,30年来培养出很多民族的脊梁。第二个问题是课程结构缺少整合。其实50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整合。要减少科目,建国以来我们没有说过要增加科目,都想减少。空中作战制造理论,弄个3吨5吨甚至10吨8吨的理论都没问题,到地面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发现谁都减不了。语文、数学、道德、自然四科都不能减,体育也不能减,要全民健身,音乐也不能减,因为京剧都要进课堂了,美术同样也不能减,七科都不能减。有同志提出,国家要发展,英语很重要,干脆加一科。所以现在要求发达地区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英语。

桑:现在的家长要求孩子读很多书,很多孩子读的书比家长一辈子读的都多。今天这本,明天那本,比平时上课还忙。

魏:所以说第八次课改应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对前七次课改采取起码的尊重态度。新课改第三个问题是对课程内容要学以致用,去掉繁难偏旧的内容。前七次课改每次都谈学以致用,每次都要去掉繁难偏旧的内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编教材的专家没有一个说过这样的话:本人弄了些没用的东西让大家学。凡是编进教材的都有用。所以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没用,什么是繁难偏旧?这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要认真地守住一些有用的东西,然后才能一点一点地去掉没用的,翻跟头式地搞只会越弄越乱。第四个问题是课程实施,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建国以来教育部发的所有文件谈到课程实施,说的全是这句话,没有一次说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从孔夫子的启发式到苏格拉底的阐述式,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老师和教育家以及建国以来千千万万的优秀老师,全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是常识。至于指导学生预习,教会学生自学,这都是建国以来一直提倡并且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做得好的守住。有的地方没做好,就要研究没做好的原因是什么,阻力在哪里。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而不是过去的根本提法有问题。

桑:刚才您提到京剧进课堂,在课题会议上很多教育专家都有意见。京剧进课堂,不是说国粹不国粹的问题,顶多是用作校本教材,比如北京让京剧进课堂,河南应该让豫剧进课堂。

魏:对,后来教育部把握得很好,把它当作校本教材、选修课程,有的学校可以选一两出京剧,大家可以唱一唱,像当年唱样板戏一样。这个问题上就是要把握一个度,而不是全方位大范围,同时开齐步走,现在有40多件事要从娃娃抓起,如果都齐步走。

桑:您认为中学语文是否该淡化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应该占多大比重才合适?

魏:我觉得课改以前的初高中的语法就比较适度。大部分学生应该掌握到那个度。语法这个东西,就像文言文,文言文该学不该学,有没有用,在很多会议上都没有定论。文言文容易学还是难学,在不同的会议上结论也截然不同。有的校长会议上意见一半对一半,一半认为难学,一半认为容易学。实际上文言文学通了以后,真的容易学。学习语文有了文言文的根基,现代文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就语法该学不该学的问题,一般有不同的看法。我感觉语法学习应该加强一些,现在的状况是稍显微弱。

桑:刚才您谈到文言文的问题,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新课标教材文言文淡化的现象,您认为淡化文言文有没有必要呢?

魏:从总体上来说,我感觉稍微淡一点还是有必要的。文言文随着历史的发展,肯定会朝着淡的方向演变,但在教学中淡化的速度不能过快,最好能跟历史的发展同步,太快了容易伤了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言文总体会淡化,各个国家的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都有差异,语言越发展就越明快平易,也就越有时代感。

桑:2002年,一考生以一篇《赤兔之死》在高考作文中首次以文言文写作。您认为高考作文可不可以用文言文来写?

魏:我觉得完全可以。有的孩子很喜欢文言文。就像人们喜欢书法,有的偏爱篆书,作为一种艺术爱好完全可以,但大规模推广是不合适的,篆、楷、隶、草都要有自己的市场。

桑:2002年以来很多省市开始单独命题,您认为各省市单独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相比,有哪些利弊呢?

魏:我觉得这个利弊差不了多少,因为就命题而言,总体思路、结构、分数、比例、知识点,基本上大同小异,谁也不敢有太大的偏差。怎么出题,出什么样的题,都要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就算哪个省哪年命题偏了些,规律本身就会让它自己纠偏,这样可以分担国家统一命题的风险。

桑:前几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文体不限”后面曾加上“诗歌除外”,引起广泛评论。您认为高考作文文体诗歌该不该除外?

魏:诗歌除外,对于评价一个人的作文水平来说,好处多于坏处。与文章的评价标准相比,诗歌评价差异性更难以把握,客观标准不像文章那样明晰。同样一首诗,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阅历、不同思想情感的读者,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所以诗歌除外更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桑:您认为外语教学对我们的母语教学有没有冲击?

魏: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外语学得好,母语也会学得好。但对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说,肯定有冲击。不是所有人都能学英国人说话的。但我们执行的是所有人都学的计划,所以才出现了相当多厌学的学生,他们因厌英语而厌其他学科。所以很多学生厌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过大过重的学习要求导致的。

桑:如今,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您认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

魏:多媒体教学好处主要是可以代替板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音像加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再使用得好,更能引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引发学生的注意,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所以多媒体的好处总体上看是很明显的。当然,就像糖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一样,多媒体使用过度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如果总是把文字变成现成的图像,就可能限制学生自己把文字变成图像的想象力的发展。

桑:您从教多年,使用多媒体的频率有多高呢?

魏:我从没有用过,但我要求盘锦的老师每节课都要用都要用,特别是青年教师,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我要求盘锦的老师要有自己的博客,我自己没有博客,我还是用笔记教学日记,因为我愿意写字。但对青年教师来说,建立博客是有好处的。我向教师展示的是用最低的成本去取得应有的效益,但大家都不要学我。我从1994年开始不给学生讲一篇整篇的课文,我不讲学生就能学起来,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但对青年教师来讲,我从来都要求他们讲课,等到站稳脚跟,学生跟青年教师融为一体了,不讲成绩也能上去,就可以不讲了。

桑:前些年有的人公开批判了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思想,您认为对三老的思想,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对批判三老的思想应如何辩证地对待呢?

魏:首先还是我对课改的看法,把课改当日子过,这样就能守住中华民族优秀的根。把50多年以来我们的经验守住并深深扎根,就能汲取国外有益营养。扎根以后才发现,凯洛夫有用,赞可夫有用,巴班斯基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有用,布鲁纳课程结构、布鲁姆的目标教学也有用,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也有道理,才会把他们各自放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拿过来变成我们的营养,使我们的根扎得更深。三老的问题也是这样,当你扎根于民族的土壤,守住古代揭示出的这些教育真理后,你才会感到三老的伟大。还是那句话,就教而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就学而言,学而时习,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三老讲的全是这些,是符合规律。

桑:在谈话中,您一直把孔子的教育言论穿插其中,您认为到目前为止,孔子的教育理论对我们有怎样的启迪呢?

魏:实际上西方后期有作为的教育家和孔子的理论是相通的。孔夫子的理论就教育而言有两点,他的思想核心一个是仁,一个是礼。仁者爱人,礼是规矩、制度和规律,那么用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是民主一个是科学。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现在要走的也是民主政治科学发展之路。这些东西,讲了多少年也不落后,要牢牢把它守住。那么教学归根结底就是教学生一个爱心,平等之心。接下来如何教,就是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制定规矩、制定制度、培养习惯,三老讲来讲去,研究来研究去,也都是这样的。都是遵循语文的规律,认认真真写字,高高兴兴读书,快快乐乐作文,然后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三老讲来讲去,语重心长,都是这些基本规律性的东西。但反过来,你抓住一句话扩而大之,把真理推出它原有所适用的范围,所有的真理就全是谬误,真理多走一小步就是谬误。

桑:魏老师,我建议您不忙的时候,可以写一本关于儒学教育思想的书,把您的教育思想和儒家的教育思想以及现在的教育现状结合一下,因为您始终走在前沿,各个方面的动态关注得比较多,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思考分析得也多,解放前的就不用说了,从民国到解放后这一段语文教育的历史,您研究得比较深,写这样一本书比较有说服力。

魏:我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的东西,而老祖宗这些东西,仁和礼这两个字,只要人类不灭亡,永远不落后,就是如何把它守住的问题。一旦和民主、仁爱、平等作战的话,你就是人民公敌,也不能和规律制度作战,一旦违背了规律制度,那你又是历史的公敌,这都是常识,要永远守住常识。还是我那句话,恒星是在地球爆炸以后都不会变的,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反过来你要是关注流星,那样就会晕头转向、心浮气躁,所以尽管流星确实很绚烂,但不要太关注流星。

第四篇: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反思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收获

1、导入比较引人入胜,“语不惊人誓不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使陌生的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接受我,为了在陌生的学情环境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更为了减少历史课枯燥和抽象的说教,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和课堂实效性。因此本堂课的导入我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提取材料信息等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我提供大量材料,创设相关学习情境,并提出探究问题。比如提供材料,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始终贯彻三维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教育。比如在学习“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抒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何等的宽容;这是何等的魄力,这就是中日两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等。

4、教学重点明确,难点突破有效。“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开始改善的原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是本课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影响外交的因素”确定为本课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探究问题。

5、选材多样,角度新颖,密切联系现实热点。比如在学习“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时,密切联系当前时政热点,展示“亚丁湾护航”图片,展示“哥本哈根会议”图片和资料、展示“2009年新加坡APEC领导人‘全家福’”图片等。

二、反思教学不足:

板书不太规范。没有能够把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日后必须加强板书与多媒体结合的训练。

第五篇:强化基本功训练开创教学实践新局面

强化基本功训练开创教学实践新局面

根据社会用人的需求,我校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

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师范技能。

2007年5月,在各部门的努力下,制订了《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教学基本功考核若干意见》,提出了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进一步突出我校的师范办学特色所采取的措施,规定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时间从新生入学之日起至学生毕业离校。训练采取课堂与课外训练相结合,以课外训练为主;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以分散训练为主;集体与小组或个人训练相结合,以小组或个人自练为主等形式进行。统一观摩考核验收时间,三年制学生安排在入学后第五学期的第七周,五年制学生安排在入学后第九个学期的第十三周进行。考核验收后,学生的考核成绩,由教务科登记在《嘉应学院梅师分院学生基本功考核成绩册》上。学校将为毕业生设立单项考核优秀奖(优秀率控制在年级学生总数的8%以内),综合技能优秀奖(控制在年级学生总数的5%以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师范生均应完成本专业教学基本功训练与统一观摩考核验收规定的全部项目,成绩及格才能参加教育实习和申请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从07年至09年,每年对毕业生进行了基本功的集中考核,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总结07年考核的基础上,08年的考核邀请了20多位实习学校的领导观摩考核,几年来。我校在总结、吸收的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六个一”的培养目标,即一手漂亮的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身娴 1

熟的弹唱跳画,一套规范的队列体操,一堂高效的说课试教,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课件。特别是“三笔字”和简笔画的训练,做到日常化,在每班的课室设置“三笔字”和简笔画的专栏,每天把练习作品上墙张贴,定期评比。形成了学习训练的良好分围。08年“六个一”培养目标受到前来检查梅州市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省专家组的肯定,并写进梅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的《梅州市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报告》,为我市的语言文字工作作出了贡献。

09年邀请院本部教务处、师能室、梅州各市、县(区)教育局主管人事的领导近20人来校观摩考核,受到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市教育局赖厚芳副局长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倍加赞赏,向各市、县大力推荐我校的毕业生。

二、周密组织见习工作,提高学生对小学实际了解。

教务部门对每届学生组织到小学三次以上的见习,通过见习使专科学生了解小学的基本情况,了解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了解少先队活动情况,了解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后其他工作情况,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巩固专业思想。

为确保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带队老师在见习期间应与见习学校领导、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安排好见习的各项活动,指导好见习工作。同时做好安全、纪律教育。见习生应服从见习学校的领导,遵守见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做好听课笔记,写好见习日记,作为评比考核的内容。见习生到见习学校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树立良好风尚。见习结束后一周内,每班每节课交一份听

课、评课记录和见习总结到教务科。通过以上措施确保见习工作收到预期效果。

三、群策群力,做好教育实习工作。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必修的综合实践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初步检验,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的一次综合考评。我校的实习工作和其他学校一样主要有回生源地实习、学校统一安排实习两种方式,主要面向小学,部分专业到初中实习。08年12月,我校与梅县扶外小学、梅县新城中心小学、梅江区西街小学、梅州师范附小、梅江区城北中心小学、梅江区桂林小学签订了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至此,等我校合作小学达到近二十所。09年我校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粤教师

[2008]39号)和《关于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通知》(梅市教继函[2009]11号)精神,2010年毕业生284人于2009年11月9日至12月18日分别到梅州各县(市、区)相关的89所小学进行顶岗实习。面对交通、生活、经济、流感等重重困难,通过群策群力,在市县教育部门,所在学校及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受到实习学校和社会的好评,一致认为,我校的实习生工作负责、肯干、基本功好综合素质教高。

[作者:何东,梅县程江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教务科邮码:514721手机:***]

下载“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法”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