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是课堂的关键
如何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是课堂的关键
摘 要:小学生在上课时,由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极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在课堂时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有效提高小学生课堂质量和学习成绩,主要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注意力;培养;措施
我任小学教师多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经常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比较短,所讲内容尽量言简意核,但有时过于精简,学生又难以理解,影响到课堂质量。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把握好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因此,我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多媒体进行讲课,制作图、文、声、像并茂和显活生动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导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记忆力。例如,在教《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清楚了解松鼠,我提前搜集了松鼠有关跳、跑以及吃东西等方面的图片,并做成集色彩﹑图片﹑音乐﹑动画为一体的幻灯片,通过投影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和掌握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很直观地看到了不论是长相还是性格都讨人喜欢的小松鼠。进而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与原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对松鼠的了解与课文中的有什么不同,由此让学生学会如何能更准确生动地描述某一方面的特点,学习作者写作动物特点的技巧和方法。
二、优化课堂结构,吸引学生注意力
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利用刚开始的20分钟时间基础上,解决好一间课40分钟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调节心理视点,即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将40分钟分为三个阶段来适应小学生注意力的这个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一阶段为前10分钟,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以教学要求达到趣、疑、美、奇。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状态中讲授新课。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开国大典》时,第一课先学习生字、词,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前10分钟以学习开国大典的第一部分,参加大典人员及举行大典的地点。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形状,首先让学生们读完这部分课文,然后在纸上画出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图,即五座白石桥和天安门城楼的位置,当学生大致了解了方位后再讲解后面的内容时,学生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天安门的影响。在讲大典盛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热烈气氛以及人民对主席的拥护和尊敬之情,最后十分钟关掉多媒体教室的灯光,让每个学生拿着点燃的蜡烛站成两排,分别上台来看图片上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盛典结束时的激动场面及人民心目中的“光明”。这样的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又多样化,而且动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三、把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注意力
按照小学生的特点,每一堂课的教学或是某一环节的教学,都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次安排,这样既能体现知识结构本身的层次,又兼顾了学生认识水平的层次不齐,使学生感到新的信息源源而来,循序渐进,感到不难理解。这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开始学《开国大典》时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很难掌握,因此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生字和词,并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们的思想感情自然会转移到这一历史瞬间,去感受这一时代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先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增设疑问适当增加教学的层次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应出示了以下一组有关新中国成立前的问题:
1、你对旧中国有怎样的认识?你知道哪些有关知识?
2、你能说说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吗?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适应各层次的学生要求。比如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让他们独立去体会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再指点引导;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半扶半放”先让学生解决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句,再放手让他们自学课文;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采用耐心讲解来降低课文的难度,再引导他们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利用分层施教,能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后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拓展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注意力
语文课堂的教学往往比较机械、枯燥,但如果能让学生全身贯注地投入到课文中,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要与游戏、比赛以及分角色表演、展开讨论等结合起来,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也很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意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改进单纯的教育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受,让他们在生活中增强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引入语文课的殿堂。
第二篇:注意场合是礼节关键
名人坊
一提起冯晓泉、曾格格,大家就会想起他们那种极具中华民族风格的演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民族风格,受到了很多外国朋友的喜爱。冯晓泉说,自从成为歌手之后,他们就经常出国演出,和不少外国观众打过交道。在国内,他和曾格格也有不少外国朋友。所以,在这些年他们也积累了不少和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
“外国朋友非常注意在不同场合的穿着。”冯晓泉回忆说,在1998年,他和曾格格随中央民族乐团一同前往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因为自己中华民族风格的表演,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在表演结束之后,主办方临时安排他们参加了一个鸡尾酒会,因为事前没有准备,他们夫妻俩一身休闲打扮来到会场,但是他们发现,在这个酒会上,外国朋友都穿得非常正式,他们的服装显得有些随意,让他们感到有些尴尬。通过这次的经验,他和曾格格去国外演出的时候,一定会带很多适合不同场合穿着的衣服,同时也一定会提前了解演出的整个行程和安排,做到有的放矢。
冯晓泉说,在日常的生活中,国外的朋友也都是非常和气可爱的,而且特别好客,在这方面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人。他说,在2001年10月,他们在雅典参加完演出之后,就去了当地的海边,虽然自己穿得很休闲,但还是被当地观众认了出来,而且,那位外国友人还请他们吃了当地的烤肉,这件事一直都让他们很难忘。
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要召开了,冯晓泉说,那时将肯定有不少的外国朋友来到北京。作为东道主,不仅要表现出热情、好客的一面,更要懂得怎样和不同国家的朋友打交道。他认为,首先应该掌握简单外语,让对方听到北京的问候,其次就是要着装整洁,体现我们积极的精神面貌。作为演员,他和曾格格更需要注意这些问题,特别是在不同场合,根据场地、活动内容和形式,穿着合体的服装。
出镜人物
热情过头 就成失礼了
出场人物:李巍 北京贵宾楼饭店服务经理主管
说起涉外礼仪中的迎宾礼仪,恐怕要数各大饭店的前厅服务人员最有发言权了。从事多年饭店礼宾服务工作的北京贵宾楼饭店服务经理主管李巍深有体会地说:“在迎接外宾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为外宾想得越周到,迎宾工作往往就做得越出色。”
李巍举例说,很多外国宾客在下榻饭店前,饭店都要尽可能地提前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甚至个人喜好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在接待时出现不必要的差错。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客人的特点以做好相关准备,比如为VIP的客人准备鲜花、为度蜜月的客人布置好蜜月套房。当客人到达饭店时,服务人员会尽快引领客人去他们预订的房间,减少客人在前厅逗留的时间。在引领的过程中,出于东道主的礼貌,适时地向客人介绍一下饭店的环境设施也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服务,比如为客人提供报纸、地图,询问客人如果出行是否需要提前安排好出租车等。“这些迎宾的准备、安排都是为了让外宾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但迎宾也要讲究个度,既要表达出东道主的友好好客,又不能热情过了度。所以在迎接外宾为其提供服务前都应该先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外宾不需要的东西,就要适可而止。”李巍解释说。
把客人迎进门并不代表工作就做完了。李巍说,当客人打电话到大堂服务台时。三声铃响前必须接起电话是一个礼仪惯例,而且很多外国人对此非常在意,如果自己实在手头忙不开,三声铃响后才接起电话,就一定要向客人道歉。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接电话时应该说出自己的名字。
在面对面地接待客人的询问时,李巍要求自己不冷落任何一位客人,只要有客人在自己的面前,就要主动上前询问其需要什么帮助,把“May I help you”挂在嘴边。如果正在接待一位客人的同时又有另一位客人站在自己面前需要帮助时,就要同时兼顾到。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向后来的客人微笑并点头示意,意为“您好,请您稍等片刻!”
李巍说,与住在饭店的外宾接触时,她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中外宾客在个别语言习惯上的差异。有些话对内宾说没有什么问题,但相同的话如果对外宾说就显得很失礼。比如问客人,“今天都去哪些景点玩了?都买了什么纪念品?花了多少钱啊?”这些问题在国内的客人看来没什么,好像拉家常的聊天一样,但外国人会很不习惯,觉得这是在探听他的隐私。而有些话对国内的客人说又不合适,比如用较夸张的词来赞扬一个人或一件物品,国内的客人就觉得这很不严肃,而外国人恰恰喜欢这种幽默。对于这种中外差异,李巍说,要想保证交流质量,首先要了解他们喜好、禁忌,把要说什么先过一遍脑子再开口。
第三篇:调动学生兴趣 实现课堂高效
调动学生兴趣 实现课堂高效 ——关于践行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赵益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效是课堂的终极目标,两者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通过对自己几年来践行“高效课堂”理念的总结和反思,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行沟通,以期为更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做一些探究性的基础工作。
一、学生无兴趣,课堂无高效
总听到身边的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听讲,走神,小动作等等,以至于因为批评学生,组织课堂纪律而耽误了课程进度,也就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了。
对于此种情况,我们说不否认有个别学生因厌学而主动地去捣乱课堂,我们也不否认有个别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有应付的情况,但这都是极端的个别情况。其实更多的低效课堂既不是学生的本意,也不是教师的本意,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错位造成的。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来设计、展开教学过程的,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是,学生,尤其是年级偏低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正是这两者之间的错位使得教师单用教学内容上的逻辑理性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导向的感性需求的的。也就是说,教师认为教学的内容重要而讲课的方式是否有趣不重要;而学生认为教学的内容不重要,而课堂教学本身有趣才是重要的。在我曾经进行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当中,起初总会面对这样的学生现象——不写作文,编作文、背作文……但在随后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指导方式、和评分方式的尝试,学生很容易就洋洋洒洒写出600字的文章,在对这个做法的总结中我写到:学生说不会写,其实只是写不好,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学生因为写不好,所以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最后干脆不写了。所以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且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了,才使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可能。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教师“规范作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背作文习惯的养成,而部分学生通过“编”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让一部分学生相信,只要到时候会“编”就行……这些带有痕迹的作文方法在中学阶段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老师的遏制,给一个较低的分数,一而再,再而三,学生就无所适从了,一方面是以前的方法用不上了,另一方面是还不掌握新的作文的方法,所以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如何选取一个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对中学写作有兴趣呢?这就是我在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过程中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即,让学生都有这样一个认识:你们每个人都会写,只是离好的标准有一些差距而已。进而再运用适合学生方法引导他们一步步朝“好作文”的方向努力,学生的兴趣始终是有的,学习的效果也出来了,而高效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孕育出来了。
所以,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就先得让学生对所上的课有兴趣。
二、学生有兴趣,课堂一定有高效吗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说,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是课堂高效的基础条件,但不一定表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就一定能产生很高的效率。这需要我们对学生所喜欢的课堂进行细致的分析,看看学生是喜欢课堂的形式,还是喜欢课堂的本身,这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被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法宝,为了推行这一手段的运行,在各类型的课堂展示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其理论依据是:在这信息化的时代,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是无法吸引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
在我们开展的高效课堂研究实践当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汇报课、展示课的时候,能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甚至在一段时间里都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但是,在对这些教师教学活动的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许多教师后来都不采用相关的科技手段,理由有二,一是在科技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学生的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兴趣点仅仅停留于活动的过程中,或者活动的形式,而说到学习的效果却不是最佳的,所以在后来必须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赶上教学的进度。说到另一个理由,则是部分教师是带着功利目的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画蛇添足的使用了科技手段,其运用手段的目的不言而喻,因为使用科技手段的课堂教学在各类评比活动中是可以加分的。这样使用科技手段上过的课堂必须要重新炒冷饭,也就更谈不上提高课堂的效率了。
从上面的实践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所谓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只是在形式上让学生感兴趣,这些形式常常不一定会和课堂的高效最终画上等号,我们说,表层形式上的兴趣所产生的只是形式上的高效,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目瞪口呆,过后一无所获。对此,我们不由得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更快和让学生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哪一个更为重要?
三、课堂有高效,学生一定有兴趣
日前,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并进行了点评,我在详尽阅读了相关报道之后发觉:温总理对所听课程的点评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思维模式的创新意识,而并非仅仅停留于课堂组织形式这些表面化的层面上。在感叹温总理对教育有实质性的了解的同时,也有感于温总理的评课将会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就是高效课堂该从形式上深入到本质上来了。
是让学生感受游戏与活动的乐趣,还是吸收活动中的知识?其关键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能力和对学生的引领能力。而在这其中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技术上要把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还要在教学情感上热爱自己所教学科和课堂教学,决不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课堂置于学生的兴趣之上并通过落实教学目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在课堂教学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的教授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高效课堂实现的有效途径。
在我曾经进行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当中,首先是突破课堂形式的界限,即是把常态课上成观摩课和高校课,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可谓多矣,但是哪一个是最为具体可以适用于我的学生的方法呢?我说,没有。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而仔细分析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观点是出于怎样的初衷,是针对他们怎么样的学生提出的。随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的学生应该用我为他们量身设计的训练方法,作文训练的目标是一致的,教学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我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为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必须扎根于自己学生的实际特点,在研究的深入进行中,我有深入分析,每一批学生的特点又是不尽相同的,这让我明确了这样一个命题: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不可能凭借一个点子,一个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本质是上的问题,即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方法,而不应该只是单纯在形式上打转转。
让学生有兴趣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课堂,但是,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有兴趣的,我在这里提出这样观点并非抵制现代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而是想说明我们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应该从形式上深入到本质上来,即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实际考虑高效课堂的途径,而不是单纯依靠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否高效是要通过学生体现的。
第四篇: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珠田中心小学方冬莲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需要教师仔细认真地备课,需要教师具备任教经验灵活处理意外情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带着兴趣来学习、探讨。本文介绍了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一、定心、励志
“既来之,则安之。”先要把学生的心安定下来。既然来到了技校,就要习得一手好技术,本专业都要学什么,在社会上能干什么,“我将来准备怎么样?” 教师要给学生将明白,引导学生思考、给自己的未来定位。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要学的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重要程度,要学的课程在社会上用在哪里,学好后学生将来能做什么等等,并经常提醒学生向着目标前进。最终促进学生形成长远的、间接的、高尚的社会性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从而按社会的要求进行学习。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技校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较强而自治能力较差的阶段,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基本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显得犹为重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不仅仅是在学识上,而且是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次,教师应以严厉、仁爱、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武断地解决问题。处于技校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常常会激化矛盾,使教师与学生对立起来。第三,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跟不上,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多用点儿心思,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不断进步。
三、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
农村学生基础差,以他们的水平去一下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为了不使学生丧失信心,避免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避免学生 “听天书”,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妨先制定一个比较低的、学生容易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求多、全,要少讲、精讲;不能讲的快,要不着急、慢慢儿讲。要“温故”,然后“知新”,先把与要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较为系统地、详细地回顾一遍,使所学的知识在那些感到印象模糊的同学的头脑中变得清晰起来,使那些已对此一无所知的同学借此了解一些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讲授大纲中所要求的内容。这样,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学得更扎实,基础较差的同学听起课来不再有“空中楼阁”的感觉。学生每堂课都能听懂,每堂课都能学会,这样,学生的自信心被逐渐培养起来,会慢慢觉得“我能行”,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合理的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一开始就像被一块无形的磁铁紧紧吸引住一样。导入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如在讲授“触发器”时,教师设置了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大家知道抢答器吗?”“抢答器怎么用?”“抢答器具体是什么电路构成?”这样的设问导入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给讲授触发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是否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怎样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呢?首先,教师备课过程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其次,适度的纪律管理和幽默的教学语言会起到“调味品”的作用。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管理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变化教学方式调节学习气氛,多媒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等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最后,习题的讲解要少而精,尽量安排学生演板,教师来讲评。学生不再昏昏沉沉,而是变得跃跃欲试,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五篇:教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是关键因素。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先进理念,探索有效教学,千方百计创建高效课堂。可教育实际往往不容乐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学校应该从教师素质上下工夫。
一、提升专业化水平是根本
1、校内武装校外充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校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老师学习提高,比如集中学习,下发资料教师自学、网站学习等组织形式。选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赴兄弟学校或者省市内名校,学习集体有效备课、打磨课的方法、领略名师课堂教学风采、聆听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指导,和同行共同研究课例的学习最有效。因为这种内容的学习教师最愿意接受,也愿意去研究微观的教育教学问题。让这些学习成果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东西后在校内进行了专题讲座、课堂教学演示和课例研究,学校就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学习氛围。
2、课堂实践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途径。
学校深入开展了以“汇报课、展示课、参赛课和研究课”为主的“四课”研究活动。以理论学习与课例研讨相结合、现场研讨与网上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研究。一是同课异构。为了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最佳方法。学校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了课堂教学活动。与其他职业学校开展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探讨活动。双方教师共同观摩研讨课,并以“各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开展了网上交流的活动,讨论出各门课程有效教学基本模式。二是名师引导。每学期学校所有专业带头人亲自示范,为全体教师展示示范课。让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高效课堂就是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学校教师在学习、模仿名师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同时,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力争形成教师教学的个性特长,一批教师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迅速成长。
3、“青蓝工程”培养新秀。
为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中的模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学校开展骨干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自主申报、教学竞赛、全面考核、评议决定五个环节,给参赛者一次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实效性备课是基础
为了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学校对其有明确要求,要求备课“四处留痕迹”:教材上留痕迹、教参上留痕迹、教案上留痕迹、作业上留痕迹,要求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制定学案等等。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团队为纽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资源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文案。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是——四定、六备、六统一。“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指定教师,以内容为单位,通过FTP传到校园网上,同组每位教师到学校网下载、推敲,到集体备课时发言,主备人为中心发言人。“六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过程。“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课件、统一作业与单元检测试题(学案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二个层次)。
2、集体磨课。学校实行集体磨课制度,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安排年级集体磨课时间,校长亲自参予,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及各年级备课组长皆参加。教研组分别从“教”要有效、“练”要有效、“学”要有效’“精致教学,提高效能、尊重差异,分层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磨课研究。讨论出集体磨课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磨课,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及时反思。基本流程:确立课题——组内讨论——确定主备(讲)人(形成初案)——集体磨课(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
三、实效性上课是关键
1、控制讲授时间,学生主宰课堂。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控制教师在一节课内的讲授时间很有必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实施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从而在问题情景设计、教学过程展开、练习安排等方面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形成必备的能力。
2、构建生态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加强沟通,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策略和资源,根据专业特点,运用不同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全员参与、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操作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
3、落实学习常规,培养良好习惯。学校狠抓学生的学习常规训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在教师未讲之前的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抓学生的课堂实习实训管理,要求上课前要做好各种准备,让学生紧跟教学思路,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抓作业落实,学生要做到先审题,后做题,再检查,作业要书写规范、整洁等等。
4、组织当堂练习,减轻学生负担。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堂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选择各种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知识巩固。要求一课一练,课堂作业当堂反馈。课外作业也要精心选择设计、批改和讲评,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课外作业以课外大量阅读积累、收集准备资料和动手实践操作为主,禁止机械重复无效的练习。
课堂的高效是相对与低效而言的,“高效率,大效益,好效果”是高效的内涵。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让我们共同努力,将高效课堂的打造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