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4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第一篇: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简介】:郭继琼,女,彝族,1975年1月出生,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在永平县厂街乡厂街中心完小任教,承担科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提要】 科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将科学运用于生活是科学意义的所在。小学科学作为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我们不妨将其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科学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关键词】 生活化

大自然 探究

课外活动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生活性,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儿童科学素养,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如何激起少年儿童对大千世界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本人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应贴近生活,立足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精髓体现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和“爱满天下”这几句名言。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反思我们以往的科学活动,都恰恰忽视这一点,我们经常带着任务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却很少考虑孩子们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要运用到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没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科学本身就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到科学,感受生活中科学的存在,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下面我把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美丽的大自然把我们这个世界装扮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教学《新的生命》这一课时,正值校园边农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盛开了,我带领学生来到了田边,仔细观察一株油菜的根、茎、叶、花,并让学生采集了一些油菜花样品,回来进行了解剖,把油菜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粘贴在记录本上,让每一小组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进行交流。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了蔬菜大棚中的西红柿花、西葫芦花、辣椒花等。活动中,同学们兴致勃勃,仔细观察,积极动手,主动探究。在进行实践课《我们周围的环境》时,我事先制定了计划,预设了一些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就近考察自己周围的水域情况。反馈课上,大家踊跃发言,有的说:“我考察了公路边的灌溉干渠,干渠里的水比较清澈,经常有一些塑料袋、柴草、烂菜叶、破衣服从上游漂下来,我们家饮用的就是这里的水。”有的说:“我观察了村庄里的蓄水涝池,涝池里的水很浑浊,老远就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飘来,涝池周围有很多生活垃圾,有些死鸡、死猫也扔到这儿,池水中不见小鱼、青蛙。”有的说:“我考察了县城公园的湖水,湖里的水比较清,有小鱼、小蝌蚪,还有水草,水面上漂浮着饮料瓶、塑料袋、食品包装纸„„”有的说:“我考察了化工厂附近的排污沟,沟里黄褐色的废水源源不断地排向空旷的干河滩,离这儿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在这里花木很稀少,草儿蔫蔫的,树叶子打着卷儿,看不到蝴蝶的身影,听不到虫鸟的鸣叫。附近还有很多居住的人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观察丰富多彩,描述全面详细,完全超越了教材的限制。我根据大家的汇报,对他们的考察进行了分类,在比较中让他们明确了各自考察的水域的污染程度,弄清了什么叫污染物,什么叫污染源,让学生明白了水资源污染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并进行进一步拓展,让学生想一下生活中还有那些方面的污染,如白色污染(食品塑料袋、农用地膜)的污染,大气污染(工厂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等等。大家争相发言,热烈的讨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这一活动,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学生主动观察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能力提升了。课堂探究受时间条件的限制有许多活动不能展开,课外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了蜗牛的外在显性特征后,指导学生在班上开辟生物角饲养蜗牛,继续研究它们的一些生活特性等内在特点。课堂里教完了《有趣的食物联系》,组织学生以“一片树林”、“一块田地”、“一个池塘”为观察、调查、研究生物的食物联系,切切实实感受生物的食物联系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是科学,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开始,从我做起。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识别什么是科学。小学生天生对大自然的充满好奇,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在科学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

1、创设情境,诱发提问。

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我在讲《杠杆的研究》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个科学家说过,给他一条足够长的竹竿,他能够把地球撬起来。你觉得有道理吗?”先为学生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接着我又让学生阅读《阿基米德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发阅读,由阅读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置悬念,延伸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法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的讨论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实地考查或者查阅资料来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再如我在讲《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学生都知道液体是热胀冷缩的,于是我就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水结冰后体积是膨胀了,还是缩小了?”很多学生都认为是膨胀的,但还有一小部分认为是缩小的,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思考吧。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的科学阅读,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又如教学《美丽的彩虹》一课时,我让学生说说你平时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看到过彩虹。学生们回答最多的是阵雨过后。有谁知道为什么阵雨过后会有彩虹啊?对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以前也没有去仔细想过,现在也放到了课堂上来讨论,学生觉得十分有意思。学生也深有体会的感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隐藏着许多的科学道理,学习更来劲了,也更乐意主动去学了。

通过这一系列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引入,极快激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生活化情境的引导,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深奥,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了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动机,也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

三、就地取材。

“有结构的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形象,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结构的材料”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取:(1)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2)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4)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在实际教学中,多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实验品:空易拉罐、废塑料瓶、旧金属杯、废弃的泡沫塑料块。如在学习《感受浮力》时,用教室内的水桶盛水,让学生用手指轻压水面上的水勺底部,手感受到了水对水勺底部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学生在家里从水井中打水时,盛满水的水桶一离开水面,就感觉很沉,这也是由于离开了水的浮力,产生重力的缘故。这些实验用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又是学生所熟悉不过的用品,这样唤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知识就在身边。

四、寓学于“玩”。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爱玩。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带有“玩”的色彩的科学游戏,让学生从开心的“玩”中悟出科学道理。如在学习《热胀冷缩现象》时,我让大家做了一个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请一部分同学扮作空气中的“微粒”,站在中间,另一部分同学则手拉手绕着“微粒”围成一圈,作为“气球”,让大家观察,当“空气微粒”安静地挨个站在中间时,拉手的同学需要围成多大的圈,之后让“空气微粒”们手舞足蹈作剧烈运动,拉手的同学又需要围成多大的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这样,学生在开心的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明白了科学道理。再如探究《暗盒里有什么?》这节课我先在课桌上预先放了一些纸盒。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大家要想办法弄清楚“暗盒“里是什么。经过讨论和实验,组织学生“摇一摇”盒子:“物体不能滚动,感觉像个长方体。”“掂一掂”盒子:“感觉有点沉,不像是木头和塑料,应该是金属的。”用磁铁“吸一吸”,有一边显示出磁性:“这可能是块磁铁。”老师为他打开了黑盒子,果然是块长方形的磁铁,同学们为他鼓起掌来。又一个女生走上讲台,“摇一摇”盒子:“这东西可以滚动,是个圆的。”用磁铁“吸一吸”,没用:“不是铁的。”拿在手里“掂一掂”,“不算很重,估计不是金属„„”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摸一摸”、“看一看”、“刻一刻”等都是探究科学简单易行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活动,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随时随地的经常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开展科学课外活动,让教学活动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灵活地选取探索途径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了“趣味测量”、“谁的飞机飞得高”、“框架搭建”、“纸横梁承载”、“自制太阳能热水器”、“小杆秤制作”、“阅读课外书”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受小学生能够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聪明才智,发展自己,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总之,把生活引入科学课堂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意义,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学习,轻松的掌握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实践了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真理,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生活化课堂教学走进科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益,并能把所学用于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科学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将会愉快的学习,欣然的接受。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实践新的课改理念,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科学的生活化平台,还学生一个真实地探究科学的情感世界。【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皮亚杰的《智慧心理学》

[3]《陶行知现代教育文选》 2001年6月

第二篇:科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太阳和影子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生活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眼在我们看来是高、精、尖的代名词,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如在学习《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课文,它改变了室内实验研究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到室外以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研究,由室内转向室外研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身体的解放,贴近孩子的生活;但完全遵照课本安排去研究,孩子们的兴趣显然不大,摆弄一会儿就失控了,满操场地跑开了,我感到这时只解放了孩子们的身体,没有完全溶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并没有完全投入这个学习状态中,望着孩子们欢快跑动的身形,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投其所好,让他们利用自身的跑去研究影子的秘密。于是,我把孩子招集过来,给他们布置了四个活动任务:①快速找到自己的影子;②很快把影子藏出来;③变化你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④想尽办法去踩到别人的影子。最后,跑累了,大家围坐在草坪上,进入了研讨:一找—藏两次活动,无形中的比较使孩子们毫不费力地发现了影子产生的条件,根本无需你多说半句,而这是本课的重点!更让你惊喜的是,他们对影子的描述是那样逼真、细腻、实在:我的影子有时比人大,有时比人小;影子在我的前面,是因为太阳在我的后面;要是太阳在东面,那影子就在西面;影子是黑色的……。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2009-6-25 23:11:39 阅读数:831

网友评论:0(顶:0,踩:0)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组织调查分析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对该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实验总结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理论提供依据。采用前测、后测的形式设一个实验班和两个对照班同时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2、研究文献法:通过研究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树立作文优秀的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分配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月——2009年2月)

1、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②通过调查,分析高年级学生作文的存在问题,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制定研究方案;

③通过调查,建立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资料库。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这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作充分的论证,争取保证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① 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教学沙龙、教学竞赛等。

③做好中期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④ 分阶段对课题做好课题阶段小结,每学期一次,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8月)

1、本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②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

③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

④成果推广,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2、本阶段的工作策略:

对各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化作文的基本途径、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同时出台一套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课题结题,进行课题鉴定等。

预期成果

1、文本成果:研究论文。通过反思总结,主要阐述如何是高年级的学生乐于习作,习作中充满真情实感,充满生活的味道。

2、可视成果:学生的习作集。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 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 “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探索】

[摘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这一生活教育理论问世以来,一直以鲜明的观点在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们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借着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教育与生活的无痕对接再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本文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系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出发,依托教学实际,从“走近生活,立足文本;亲临生活,开放课堂;描绘生活,感悟生命”等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建,努力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关键词]

重建

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这样一些特点。而人的生活体验恰恰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语文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无缝链接,重建语文教学生活。

重建语文教学生活就是要将语文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现生活和学习合二为一的目标,从而获得有活力的语文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一

立足文本

走近生活

作为语文课程载体的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基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生活就存在于这种立体的、鲜活的文本之中。因此,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获取生活的启迪;也赋予了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

1.紧扣文本

体察生活,许多的文本内容是学生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学生对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挖掘这些学生熟知却又被遗漏的教学元素,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唤起曾经的生活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荷花》一文,荷花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真正用心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设计明确的观察任务,教给科学的观察方法,并精心指导学生去抓住荷花特点进行观察,感受荷花的美。这样,活生生的荷花就会透过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了学生的生活文本,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雷雨》一文,可以借助影像资料,指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各方面去观察、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加深对生活的印象,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使得文本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演示文本

再现生活

专家指出“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我们的教材体系中,有的文本内容却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老师在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形象、直观地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激起学习兴趣,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文本就水到渠成了。也有一些老师善于对文本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如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就可以把语文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教学课文《葡萄沟》时,为了让学生在研读课文时能进一步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老师带几位学生扮演“客人”,请其余学生当老乡。客人说:“我是来自浙江的客人,听说你们这儿的葡萄很有名。”几位“老乡”说:“你好呀,欢迎,欢迎,快坐会儿,来尝尝我们这儿的葡萄吧!”(师做吃状)师说:“哦!吃饱了,谢谢!”老乡说:“再坐会儿吧!这儿还有葡萄带些回去吃吧„„”全班学生都赶着上来尝葡萄,场面相当热闹。毫无疑问,学生结合了实际生活中“招呼客人”与一些课文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才有了这样的表演。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些地方能看出老乡热情?”在目睹了实践操练后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表演,其效果无疑会远胜于教师抽象的讲解,而使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应用。

3.品位文本

体验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优美动人,需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教学《说茶》一文中,请学生边品味文本内容,边亲自品茶,文本文字与生活情趣悄然结合,学生感受颇深。如教学《葡萄沟》中的葡萄干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先观葡萄干形,再品葡萄干味,那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无需解释说明,学生在体验中自然明白。这一刻,品味文本即成为了生活的体验,体验生活即提升了文本的品味。二

亲临生活,开放课堂

课堂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外延为课堂教室外,课本练习之外。都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教师要做有心人,“放雀出笼”,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亲自到工厂、市场、乡村、住户中去调查、访问、参观、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并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也做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教师要做到擦亮自己和学生的慧眼,让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开放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社会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亲临生活,使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教材。

1.亲临校园,开放课堂

校园是个大课堂,校园语文学习因素随处可见,告示牌上的文字、橱窗里的标语、学校的通知、校务公告栏的文件等。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在课堂上交流,让语文教学面向校园。同时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激烈的运动会、快乐的六一节、有意义的少年税校活动、为灾区人民、身患疾病的伙伴捐款等等,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好素材。

2.亲临家庭,开放课堂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经营烟酒商行的家庭,请家长配合孩子分析烟酒的利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有的家长是经营服装生意的,则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下服装广告;还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这样家庭的孩子对于介绍水果方面的文章拿捏得就会比较到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建还要引导家长适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在家里阅读,让孩子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

3.亲临社会,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小学生经常会跟随大人去超市、酒店、游乐园等地方消费和游玩。超市内,琳琅满目的物品都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在超市的物架上都有每样物品的名称和价目;在酒店中都有不同风格的装饰摆设、菜单、餐具;游乐园更是儿童的天地,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积累知识......这些社会生活无时无刻地在向学生展示着语文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各种商标、小包装袋,摘录广告上认识的精彩语句等,让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成就感得到满足。组织学生去调查超市的经营状况,给超市领导写信,这些更是学习语文的好载体。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亲自设计探究性、交流性、趣味性的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小主人。挖掘校外的教育资源,参观考察古建筑群,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到农村去帮助出黑板报;到企业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都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无机地相交相融,重建鲜活的语文生活。

4.亲临网络,开放课堂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新时代,老师们早已不再是“一心埋头教参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更多的是用开放的心态,上机看看网上精彩的世界。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广阔的知识信息背景,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大胆地汲取高人经典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查阅更多的课文背景资料,我们更可以在网上搜索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答案。亲临网络,我们节约更多时间;亲临网络,我们获取更多知识;亲临网络,我们方可居高临下,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科学合理利用,我们能给缺氧的课堂带来新鲜的空气,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在倾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的结尾时,我感受到亲临网络,开放课堂带来的巨大震撼。老师带领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之后,进行了拓展:仅仅在阿尔及利亚的救灾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吗?不,远远不止这一些!课件播放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灾区、新疆昭苏、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灾难、巴基斯坦7.8级地震、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别自治区以及四川特大级地震中所立下的战功。学生随着影像资料的播放,情绪高涨,异常激动。老师趁机问道:你愿意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振奋的。课堂掀起一高潮。

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更加开放,而开放的关键是大胆吸纳,合理整合。像《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最后一个环节,比较好地处理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超文本、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阅读课,就用足了生活与网络资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本更加丰厚。

描绘生活,感悟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体验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感悟,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之后。这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又强调,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创造生活,才能放飞学生生命的自我,体验成长的快乐,感悟生命的精彩。

1.描绘生活,放飞心灵

一是即兴成文。课堂教学和生活中,常有一些事情,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心灵一震,但又稍纵即逝。如课堂中突然闯入的一只蜜蜂,轰然倒地的桌子„„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知道学生写作的良机,教师应及时捕捉,因势利导,即兴作文。这样的作文,因为学生经历了全过程,写起来得心应手。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教师还是闹哄哄的,从他们的议论中我似乎能听出教室里多了一位“客人”。仔细一问,果然在一位男生的矿泉水瓶里,一直极富生命力的蚂蚱在跳着、蹦着。这时可真为难我,是不去处理它?还是去处理它?如果要处理,怎么处理。我犯困了!看着学生们那新鲜劲儿,我突发灵感,请出“客人”,请这几位调皮孩子从外形、动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介绍,再请其他小朋友轮流观察之后,写下一篇观察日记。在哄闹之后,教室渐渐安静了下来。我高兴,生活的瞬间让我和学生们有了生动的写作素材。一篇篇生动有趣、极具个人特色的习作在学生笔尖流淌着。

二是观察成文。大自然是博大的,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花鸟草虫的生生息息,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向往最迷恋的。老师善于在各个季节带领学生观察花的晨昏变化,树的四季易容;在春、秋游中,带领学生感受蝶的迷彩,叶的绚烂......夏令营,堆雪人打雪仗,让孩子们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捕捉大自然所赋予的写作灵感,及时引导学生讲讲写写,这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观察生活,勤于写作的习惯。

三是交际作文。在学校创建花园式学校的过程中,让学生写写“请为学校添份绿”、“美化校园你我他”等标语和倡议书,既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与支持,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情感都在加强,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通信活动。班级开设“心灵信箱”,让学生给老师写信,与远方的某个班级结成友谊班,进行“鸿雁往来”,增进彼此的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写推销语,写解说词,写自荐书等,让他们再描绘生活中放飞心灵。

2.创造生活,感悟生命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验成长,享受生命的快乐。一是利用听觉联想,借助变化多端的声音,激发学生情趣,引导想像,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重构生活画面,产生表达的欲望。把生活中“风声”、“雨声”、“欢呼声”等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仔细、放松地倾听,自由自在地展开想像的翅膀,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勾画生活场所。二是利用视觉联想,给学生以视觉感官的直观刺激,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他们写作。出示的物品应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这样做易于唤醒他们大脑中的储存,写出的习作才能行文流畅、情感真挚。三是情境联想,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熔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的诱发。学校组织学生踏春活动,迎风摇曳的绿叶,随风起舞的野花,还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都会使学生心旷神怡。在情境的催生下,学生浮想联翩,思路极为活跃,佳作亦应运而生。让学生在作文中创造生活,让生活因为创造而美丽。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确立大语文观,坚持“以世界为教材,以生活为课堂”,走近生活,立足文本;亲临生活,开放课堂;描绘生活,感悟生命,实现生活与语文的无痕对接、语文与生活的高度统一,将不再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

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下载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化的教学走进小学科学课堂(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杨兴福 四川省南江县沙河小学邮编 636621 【摘要】小学科学课教学应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实施对策论文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将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取材,让课堂贴近现实生活。国内外的大教育家一直重视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

    生活化教学演绎精彩课堂

    生活化教学演绎精彩课堂 沈应忠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总结

    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总结两年来,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根据县教体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过程,抓落实,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走进生活、快乐识字 ——小学低段生活化识字教学初探

    走进生活、快乐识字 ——小学低段生活化识字教学初探 [摘 要]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就寓于生活中。生活化识字教学要求寓识字教学于认识校园、家园及周边环境中,于学生的人际交......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_2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

    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与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与思考 泰兴市河失小学徐坚伟 中文摘要:生活是科学的生长点,运用于生活是科学的意义所在。小学科学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启蒙教育。生活是学生开......

    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论文(共5则范文)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大多数小学生喜欢追根求源,无论什么都喜欢刨根问底,对自然界感到新鲜和好奇。因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体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