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领模拟教学走出题海战术
引领教学走出题海战术
———评2010年高考英语试卷(辽宁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高中部魏艳
“高考” 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一直影响着高中教学。那么,辽宁今年的高考 题又呈现哪些特点,教师又该如何把握,笔者想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多点考查特点鲜明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如:22题冠词考查、23题不定式考查、31题介词短语考查,都是基础中的基础。注重“新课标” 下新增语法项目的考查。新课标在时态语法项目中增加了现在完成进行时和将来进行时,在句子成分中增加了补语。
24题是对现在完成进行时的考查,34题是对“疑问词+不定式作补语” 的考查。注重学习策略的考查。如完形填空,材料是关于使用“英英词典” 的好处问题。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即明白在英语学习中应使用“英英词典” 的道理。这种将试题与学习策略完美融合的考查方式让笔者爱不释手。注意渗透文化意识及情感态度。阅读理解A篇通过叙述印度村民们捕杀青蛙之前、之中、之后的生活变化,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寄大道理于小故事中,给人以启迪。注重阅读、写作及英语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整套试卷纯语法题所占比重不足15%,而且均属于得分题,难易程度基本属于“中” 或“易”。而难题则集中在阅读理解、写作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上。注重导向好题频现即便是单项填空中的难题,也不是单纯考查语法能力,而是考学生的阅读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如28题:Thousands of people to watchyesterday’s match against Ireland.A.turned on B.turned in C.turned around D.turned out 学生对这些短语非常熟悉,但学生通常了解的turn out 是结果是、关上、生产等意思。而这里的turn out 是“蜂拥而出” 之意,符合题意故选D。又如32题:The new movie to be one of the biggest money 鄄makers of all time.A.promises B.agrees C.pretends D.declines 正确答案为A。
4个词均可在其后加不定式,promise在这里不是学生熟悉的“保证” 之意,而是“有„的希望”,构成promise to be结构。学生往往会由于太熟悉promise的常用意,而首先将其排除,最后很容易选一个不熟悉的de鄄cline。以上两题难度和区分度都很好。这些考点在高中英语“语法专项” 中很少出现,在历年高考中也未出现。但是学生可以在很多课外读物或英文报纸中读到美中不足一点瑕疵万事万物都是不完美的,今年辽宁省的外语高考题也有一点瑕疵。单项填空31题:I agree to his suggestion the condi鄄tion that he drops all charges.A.by B.in C.on D.to 本题为介词短语考查,on conditionthat 为固定搭配,condition前不应加定冠
词。请看以下例句:He was allowed to go swimming oncondition that he kept near the other boys.(From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鄄nary of Current English)类似句子不胜枚举,各大词典中未见一例有定冠词的。所以笔者认为此处缺乏准确性,而且有单纯考查语法之嫌。当然,在实际交际中,这个句子不会使沟通存在问题。其实,这点遗憾也不算什么。笔者最大的遗憾是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这种“只考不查”的方式形同虚设,对教师、学生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和约束力,也不符合新课改精神。希望辽宁克服各种困难,尽早将听力纳入总分。通过以上分析,教师不难看出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那么今后的英语教学也一定会围绕其进行。笔者想提醒教师注意两个问题: 教学不单是为了考试,不是“考什
么就讲什么”,一则我们根本不知道考什么。二则我们还承担着为祖国培养高素
质的21世纪人才的责任,教学内容应该远远大于高考考查内容。理想的考试状态
应该是讲什么就考什么,也就是考试围着教师、学生转。新课程改革不是全盘否定我们以往的教学,而是在保留原有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丰富加深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该从“语法及语言点教学模式” 转向“阅读及整体模块教学模式”。不是不讲语法,而是不搞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 不是不讲语言点,而是不能“流水账” 似的讲解语言点。要熟悉新课标,运用新教法。即使目前不能完全做到用新方法教学,也要有所改变。不能固守原有的教法不变。不要因为辽宁听力不计入总分,就不练。没有一定量的听力输入,学生就不可能实现说、写的输出。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篇:走出烦恼 教学设计
《走出烦恼 》教学设计
第一实验小学 屈兰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而乐观的生活态度,做一个乐观的人。
2、能力与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造成烦恼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3、知识
知道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能正确认识烦恼,走出烦恼。
教学重点
正确对待烦恼,学会走出烦恼的方法。教学难点
要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正视烦恼
一、激情导入
今天,同学们真精神,坐得很端正,老师要奖励大家,送给同学们一份礼物。你猜是什么礼物呢?
1、板贴:笑脸。
2、板贴 哭脸。
3、我们要想快乐生活,就要想办法走出烦恼。(书写课题)
二、调查统计
1、当堂统计:出示表格,根据你的生活实际完成表格。(开火车调查。)
2、课下的调查结果,小组交流。组长填好汇总表格。汇报。
3、小结:人人都有烦恼,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烦恼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如何正确地面对烦恼,走出烦恼。这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我们的烦恼说出来,共同解决,做快乐的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4、用烦恼箱收集烦恼。
5、小结:没有想到我们的烦恼这么多,今天这节课太有价值了,谁想快乐,走出烦恼,就要认真听,积极参与,找到解决自己烦恼的方法哟。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活。)
活动二.诊断烦恼
一、现在我们的同学李萌遇到了烦心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帮她分享分享,找到她烦恼的原因吧!(出示课本事例)情境一:
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她生气了半天。
2、讨论,交流、小结。
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高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
情境二:
1、课件演示:放学时,李萌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她生气地走了。
2、讨论,交流。
二、反思问题
1、李萌为什么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帮她找找原因
2、小组讨论交流。
3、金钥匙:我们要积极面对生活,及时沟通,乐观处理,凡事要多往好处想,要宽容些。这样烦恼就离我们远走了。
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要处理好哟。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却会给我们带来无法回避的烦恼。
三、遇到这样的烦恼,该怎么办?我们来给个合理的建议。
情境三
爸爸妈妈又吵架了,我怎么办? 情境四
小明本来说好今天去踢球的,可是偏偏这个时候下雨,小明很烦恼。
1、小组讨论、交流。
2、选出最佳方法。送个小礼物给你。
3、小结:遇到烦恼,不要用烦恼对待烦恼,我们无法回避的烦恼,就要勇敢面对现实,寻求排解的好办法。
(设计意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原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重视生活的价值。)
活动三 走出烦恼
1、我们帮助李萌走出烦恼,帮助小明走出烦恼,我们的烦恼解决了吗?谁有烦恼需要帮助?
2、烦恼箱中抽出我们身边的烦恼,解决它。(拿烦恼箱子下去,哪个小组抽,共同解决。)
3、生活中虽然有烦恼,但是有些同学正确对待烦恼,走出烦恼,很快乐,谁来分享一下平时自己排除烦恼的方法。送小礼物。
4、总结排解烦恼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烦恼烦恼人人有,烦恼别往心里愁。憋在心里真难受,巧用方法赶它走。遇事要往好处想,及时沟通最恰当。
适当场合哭一哭,找个朋友诉衷肠。看书、唱歌、写日记,健康成长我最棒。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努力超越教材,活化教材,积极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体现“多一点活动,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开放,少一点呆板”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积极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评议、编儿歌,帮助他们排遣烦恼。
活动四:埋葬烦恼
一、当堂检测(课件出示)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下面检测你的学习效果。
1、选择正确做法。
2、判断对错
3、共同回想走出烦恼的方法。
二、布置作业
烦恼箱里有很多烦恼,没有处理,下课后,和老师一起把烦恼箱埋掉,以后我们就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走出烦恼,健康快乐成长。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
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我们拿到一把金钥匙,有了《走出烦恼歌》,相信我们一定会快乐成长的。老师最后要送同学们八个字,(板书),这是快乐法则,一定要牢记呀。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们用《走出烦恼歌》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板书: 走出烦恼
积极面对 乐观处理
第三篇: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文章题目:《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作者姓名:张永红
单位:凤庆县马街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通信地址: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马街中学
邮政编码:675909
联系电话:***
个人简历:本人于1993年7月毕业于临沧师范学校,同年8月被分配到马街学区任教,于1997年9月被云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脱产进修两年后,到马街中学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现任马街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此期间积累了一些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曾多次获得市、县、镇级表彰和奖励。
创新教学走出困境
-----晨听
摘 要:面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不知所措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学生听不懂,读不会,讲不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单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实践,我们把“十六字教学法”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村中学英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晨听整合集中反复循环因材施教
每天早晨6:30,校园里就响起了一首首熟悉的英文歌曲,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当学生站好早操队形之后,取代英文歌曲的是我校教师自己录制的英语听力内容,有单词、短语、句子以及作文。此时,同学们开始全神贯注的英语集中识词,这就是我校这一年多来进行的英语晨听。
我校进行晨听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校的英语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它是我县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部分学生因为学不好英语而自暴自弃,发展到躲学、逃学,继而沦为双差生;有的干脆辍学,过早地进入了社会。每到考试,都会见到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英语考试刚开始,许多考生就已无所事事,不用说,他们的ABCD填得比谁都快,甚至部分学生还出现听力还没开始播放,答卷的听力部分就填得满满的,弄得教师哭笑不得,考试成绩可想而知。面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与英语教师商讨对策,寻找英语教学的出路。
为摘去薄弱学科的帽子,2008学年初,在凤庆县教育局指导组的帮扶下,通过与教师交谈,深入分析原因,切中问题要害,给我校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全体师生深受鼓舞。面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落、不知所措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学生听不懂,读不会,讲不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是单词记不住、词汇量太少,因此,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大量单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
引入新教法寻找新出路
如何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教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难题。首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让英语教师集中起来学习张思中老师的“心理优势教学论”和对其“十六”字教学法的理解,认识到“适当集中是关键,反复循环是保证,阅读原著是目的,因材施...............教是核心”。然后以张思中老师的“十六字教学法”为指导,提出突.
破英语教学的三个步骤:
一是营造气氛,树立信心。为了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校通过校会、班会等形式做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组织了英语歌曲比赛,英语作文竞赛等活动,以赛促学,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是整合集中,反复循环。这一步骤主要是对教材要求识记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整合和录制。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下一周的任务布置到年级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带领着本组的英语教师对下一周的集中识词内容进行分类、删减、增补和录制。对词、句的处理,我们使用了几种做法:第一种是归类识记,第二种是将单词、词组、句子串连起来识记,第三种是词连句,句成篇地进行识记。
三是因材施教,分层落实。各科任教师及时进行检查,每班抽查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各3-5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
1、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在前一天将晨听的内容录制好,并把重点内容出示在英语学习专栏中。
2、晨听内容采取先单词,后句子,再作文,先易后难,滚雪球
式地层层递进。在录制时,通常要求男女教师搭配,读2-3遍,做到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在早操前的5-10分钟,先向学生播放1-2首英文歌曲之后、再播放5分钟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记。
4、每天“晨听”结束,由科任教师检查、批改落实。对共性的易错点进行收集整理,把它加到下次的晨听中。真正做到整合集中,反复循环。
5、科任教师把抽查的结果公布在校园的英语学习专栏里。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既训练了的听力,也积累了词汇。
我们的收获
1.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晨听”已成为我校集中识词的主阵地。先学词汇,后教教材,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英语学起来有意思,从而愿学、乐学,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树立了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学起来就有了劲头,学生成绩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2、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校三个年级的英语成绩从原来全县20多名上升到前10名,为我校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给我校的英语教学作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2008学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被凤庆县教育局评为“十佳”教研组。
3、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十六字教学法”与“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村中学英语教学之路。
总之,晨听使我校迈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营造了教师学习教法的氛围,兴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高潮,树立了教师教好英语和学生学会英语的信心。在晨听过程中,我们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四篇: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误区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也导致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教学工具的变化就显而易见,由以前的黑板板书变成多媒体的展示。在多媒体普及的同时,问题也开始出现。所以本文就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使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多媒体教学。本文主要就多媒体制作、多媒体使用、多媒体的辅助性、多媒体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四方面提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并以其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喜爱。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现就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浅谈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在课件制作上,粗制滥造,随意下载。有很多老师喜欢到网站上去下载课件,然后“东拼西凑”地组合成一个课件,甚或是看到一个还满意的课件就直接在课堂上使用。课件的教学步骤似乎符合教学的基本常规,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课件有些杂乱无章。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应注意进行优化。Ppt视图背景应统一,风格最好与课文的主题相契合。在制作内容上,应该注意内容的条理性与简洁性,不能什么内容都堆砌上去,尤其注意不要把课本上已有的东西在放到幻灯片中,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幻灯片中 1 文字的字号与颜色应统一规范,可以选择易于接受的颜色进行编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在课件的使用上,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有些老师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得很好,所以课件中总会插入一些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声音,这些固然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也会削弱学生思考的能力,而一味地去关注图片。而我们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欣赏图片,图片这时占据了“课本”的主人地位。曾经听过一个老师公开课上的《杨修之死》,她先从导入入手,然后作者作品简介、字词过关、整体感知、探讨研究、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程序严谨而又流畅,但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没有一个字板书课件完全代替了板书,老师成了幻灯片的播放者,学生成了欣赏者。若是这样。便人人都能做老师了,只要会播放幻灯片就行,照着幻灯片念一遍内容即可。而多媒体只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能代替了老师。比如在作者作完成品简介时,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对课文注释的补充,字词过关应采用填空的方式完成,以免去我们板书于黑板上的时间浪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
三、在课件的辅助性上,课件完全成了教师的“代言人”。比如英语单词的朗读上,有的老师在网上一下朗读,自己在课堂上就完全不进行示范朗读了,而一味地“交”给了课件的录音朗读。这种情况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也不少见,整篇整篇课文都是录音朗读,甚至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未听过自己老师的朗诵。而作为这两门语言学科,朗读很重要,老师的亲自朗诵不仅展示语言类教师 的基本素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理工科类教师,经常会遇到绘图等情况,可现代多媒体也能制作图形的绘画、物体的变化等,于是老师变成会操作电脑画圆柱,在黑板上却画布出一根直线。作为一个理科老师,这些能力难道可以消失?现代社会的老师。不仅要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要更能把黑板字写好、图画好、课文朗读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四、忽视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显得本末倒置。下面是一小学老师讲的《坐井观天》课例:
师:这节课,两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是谁呢?
(课件展示: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一只呱呱叫的青蛙)
生:(很兴奋)小鸟!青蛙!
师:可是,小鸟和青蛙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想!
师:请听故事《坐井观天》。
(大屏展示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动画演示,并配有课文朗颂带)
生:(抬头看着大屏,津津有味。)在这个教学导入片段中,教师利用课件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十分钟内,学生的教科书始终搁置在一边,教师在学生还没有通读教材的情况下,就直接向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演示。虽然文本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对语言的运用也少了。文本的内容并非是由学生通过阅读而感知,学生缺少了与文本的直接交流,阅读能力也随之降低。而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特别是低段的阅读教学,只有在文本中字、词、句上下功夫,才可能产生实效。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现代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但千万要弄谨记它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如果教师正确地使用,一定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第五篇:走出课堂的教学
走出课堂的教学
华阳中心学校 仰正玲
今天上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主题是“春天的发现”。因为开学初天气还很冷,早春的迹象还没有,我们二年级组就商量了把第二单元的课程提前上,第一单元再接后上,方便学生对春天感性认知的学习。
第一课的题目叫《找春天》。原来的教学资源仅限于书本,叫孩子们想象说的也只是他们看见的书本上的东西。孩子们只记得当前看见的事物,回忆以前的东西太空泛了,也许这是引导他们观察的少的原因吧。
今天的教学我改掉以前的教学模式,决定先带孩子们去“找”,找完了再回教室来上课。开始上课了,我先请同学们读题,问学生题目的关键字要我们干吗?大家说“找”。
“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出去找春天。”
孩子们一听要出去,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身体也坐直了(平时要我强调课堂纪律才坐直)。
“出去可以,但我有要求,做到了才行。”
“快说!快说!”看他们眼睛放光,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我不忍再耽误时间。
“请你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教室,在校园观察的时候不准大声喧哗,以免打扰了别的班级上课,可以吗?”
“可以!”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果然,他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了教室,在校园四周三五成群地观察着,我也跟随他们一起在校园内边走边观察。说真的,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春天,学习课文,我还从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春天。我边观察边引导他们比较发芽的树叶、小草的不同;看见了花儿再叫他们从形、色、大小等上面比较。可惜校园不大,花儿也不太多,植物大多数是常青的。能观察的地方都看了,我又带领他们回教室。在上楼的时候,我听见不知谁一直小声地告诉其他人要安静不准吵之类的,平时就是叫破嗓子也管不了几分钟,可今天孩子们却表现得很优秀。看来,好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我们老师多动嘴讲讲,多动脑想一想,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本班的孩子的。
回到教室,不等我开口,已经有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来。我请学生们把他们看见的用完整的话来描叙,并把关键的词语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很兴奋,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多了。讲完了对学校的花、草、树的发现,我又请学生说说身边的其他发现。有的就说我们现在脱掉了棉袄,不象冬天穿那么多了等等。我们从实地先观察,再到身边的人,最后是回到文本的教学,学生们说的都很好。
“现在我们来看看,经绍珍找到的春天和我们大家找的春天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你们想不想仿照她的模式自己也写一篇《找春天》的文章?”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的,读——”孩子们声音响亮地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接下来我们一边识字,一边读文,理解文意,再把黑板上的学生写的词语或句子放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一段段地读原文,再把自己说出的词放在文中仿写,再读自己仿写的部分。学生们的兴致空前地高涨,朗读的也比平时有声有色多了。读一段原文,读一段自己仿写的,多次地读他们都不觉得厌烦。有认为别人说的不好的,大家都放开了说,然后在大家的讨论、比较下运用最好的语句。
课上结束了,学生们马上动笔改写文章。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改写,居然真象那么回事。看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哪怕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孩子们人人都在参与学习,这不仅仅让教学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我想:走出课堂学语文,教学如果经常性地让学生融入到自然、融入到实践生活中,不愁他们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平时我们不是一直在追求高效课堂,如何让课堂高效?我认为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放手让孩子们去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多训练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何愁没有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