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业1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1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答: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
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
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假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专业的发展和有效的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从教师教的角度去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却很少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角度去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高效学习,而失去了自主互助合作高效课堂的本真价值。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呢?下面就以《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行为为例,谈谈如何学生学习行为的创新。
本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特点,在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弄清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因此,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采用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知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本人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着重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师角度,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竞争,在学生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朗读竞赛中,教师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3、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析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来理解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让学生谈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
而这堂课我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们讨论,在讨论中弄清问题,得到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把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鼓励了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在教学中,本人尽量把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有机结。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意图。
从学生方面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能够正确答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阐述的理论及观点正确全面,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着重体现面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知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扩大阅读,积累材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等。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再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平时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得点滴小事和自己的感悟,能及时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随笔练习,开展时评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就是改革作文评改方式,“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日常讲评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的方式。
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如何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教师对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更好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对我个人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待工作我们必须很负责,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我们要热情积极,对待自己我们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面对崭新的面貌和热情去迎接我们的每一天。
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十分繁忙,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学生生病、有事还要嘘寒问暖,因为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别无选择。这样枯燥而又乏味的生活周而复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师只有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可能更好的投入工作,更好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呢?以下是我从事教学多年的一点心得和体会,仅供各位同行共勉。
一、适当的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培养各种兴趣和爱好,使自己的业余生活尽量丰富多彩。因为这样,既可提高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又可调节情绪,训练体能,增进心理健康。健康在于内在和外在内在是心里的健康,外在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健康,我们需要内外兼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使我们更好的进行工作学习,从事教育工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从事工作,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更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我们所说的这种心态可以借助古诗词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知足者常乐”等,以此自勉,这样就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除此之外作为一门人民教师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认识自我的时候不能孤立的去评价,而是应该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考察,因为每个生活在世上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更有不如他人的地方。虽然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从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既然是人民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时刻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更要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社会价值。因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确定合适的期待值,不要期待太高,凡事也不必尽善尽美,而是要时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的去调节和平衡自己的心理。
三、努力工作,学会忙里偷闲,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转移情绪。不管教师的工作有多忙多累,教师一定要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比如说:爬爬山、朋友聚会、做做运动等,这样教师就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一旦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教师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应付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因为任何工作如果没有对它的热爱和渴望是不可能做好的。与此同时,教师肩负着的是培养人和教育人神圣使命,更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复杂工作,所以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素质。为了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以保不误人子弟。
五、教师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期望适度。因为人的期望是一种自我设定的目标。人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达到预订的目标,虽然说主观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自信心会增强;但是,教师要做到未达到预期目标,即受到挫折,都不能产生沮丧情绪,即使多次受到挫折,自信心虽然会受到挫伤。比如说教育好有行为偏差的学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指望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使其彻底转变,可能性不大。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事倍功半,久之,对能否教育好就产生了怀疑,甚至会失去信心。此时教师如果期望适度,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并给予其行为作每一步的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不仅学生会从他自己的变化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教师的自信心也会增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的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第四篇:结合教学实践思1
结合教学实践思考,您平时采取过哪些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试举一例。所谓评价就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符合逻辑的结论。主要是对某个对象进行评价的主观能动体。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为主要依据,在评价学生时,如何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的资料、学生向同伴介绍相关的资料、学生本人或小组在激烈地争辩中的表现、最后如何接受了正确的观点,归于大体上的一致,从而完成了同化与顺应这一认知过程。过程性评价包含多种方式的评价,“即时性评价”是其中常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即时的评价必然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的。这就使得评价见之于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这种评价常常被我们所应用。即时性评价也就是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即时性评价能判断学生对学习的质量与水平,能在课堂情境中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我认为在品德课上,即时评价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忌重点繁琐;要真心诚意,忌虚情假意;要生动幽默,忌单调应付;要激励向上,忌讽刺挖苦;要师生互动,忌方式单一。
品德学科的教学评价,应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学生的品行素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传统型的卷面测试的单向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的人;长期以教师为主的定性评价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
每一位少年儿童都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过程性评价就是以学生为本,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提倡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认为我认为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应采取多样化,以扩大学生成功感,并体现学生大学生成功感,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和心理感知从学生哪里反馈的信息,注意倾听学生发言,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表现,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让他们首先喜欢上这门课,有信心学这门课程。我在课堂上经常欣赏不同的意见带着放大镜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赞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也赞赏他们在回答问题中的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肯定学生的质疑。我用欣赏和期待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发现积极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还采用让学生之间组织即时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评价的水平,让他们从小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好品质。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好这一工作的:——让学生时时零距离接触自己的评价
每学期开学之初,我在教室的墙壁上设立了一个评比栏,在每个学生的名字下面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平时的行为观测包括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学校公共设施、教室内的清洁卫生、学生课桌里的整洁卫生、书本的损坏情况、学生的写字姿势、学生与人交往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次做得好的学生,给一朵小红花添上去,到期末时比谁得的小红花多,谁就是班上的优秀学生。这样就让学生时时都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学校生活中还很随意,我就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观察自理、自律、自护反面的表现。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全班的孩子。如:有的孩子课间主动将地上的纸屑捡起来扔到垃圾箱,有的孩子主动把黑板擦干净,看到桌子摆放得不整齐主动去摆放好,看到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主动帮着捡起来,校园里拾到东西交公的,看到小朋友摔倒扶起来的,以及在课堂上种种良好的表现等等等等,开始时是我发现的,后来包括大家发现的,我都会及时给与肯定,给与评定并立即给与小红花奖励。这样,看似小小的一件事,却对全班孩子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逐步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为孩子们茁壮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即时评价为我良好有序的开展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的自主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布者:孙国强 发布时间: 2011-1-29 11:41:36 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心得体会
发布者:杨连芳 发布时间: 2011-1-26 21:42:59 经过几天的学习,能够真正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我很高兴,我很想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问题繁杂琐碎,有时感觉根本提不到桌面上来谈。我深深的感觉到,做一个好老师很难。我知道,要做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就应该从以前的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多充实自己,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用更专业的语言表述出来。可有时真的觉得力不从心,就像论坛中有的教师说的,我们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我们没有魏书生那样的能力,但是我们渴望成为魏书生,我们向他学习,可是有些是条件不允许,有些是我们迫于学生成绩压力不敢去尝试,还有的是尝试了却失败了。
第五篇: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
1.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一个引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案例;
学习了袁志勇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好句子是写好作文的根基。要想写好作文,避免学生写流水账的作文,练习写一句话是特别关键的。如何把一句话写具体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创设情境
1、例句:阳光照耀着土地。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是不具体,如何把这个句子写具体呢?
生:思考。(老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师:什么时候的阳光? 生:清晨的阳光。生:中午的阳光。师:说的真好!师:怎么样的照耀? 生:柔和地照耀。生:强烈地照耀。师:你们真会用词!师:什么样的土地呢? 生:一望无边的土地。生:辽阔的土地。
师:老师想到了无边无际的土地,我们想到的土地多么辽阔呀!
师:谁来把例句说具体?
生:我来说:“ 清晨的阳光柔和地照耀着一望无边的土地。” 生:老师,我也来说:“ 中午的阳光强烈地照耀着辽阔的土地。”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这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师:总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借助扩写句子的方法就能把句子写的更生动、更具体!同学们,我们要想把每句写具体,就必须先把句子的每个成分前加上合适的词语,然后连接成前后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句话,这样句子就具体多了。看来,把句子写具体也很容易?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
师:下面,我们就学习如何“围绕一句话写好一段话”。写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用上我们学过的好词好句,同学们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段话写具体了。
2、例句:我照看小兔很周到。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并说理由。
生:某某同学读得好,因为他突出了“周到”这个词语。
师:说的真棒!,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想让听的人对你写的作文感兴趣,“读”好也特别关键。
[提醒学生读出感情,为后面评讲作文做铺垫。]
2.师:谁能说一句话来表现我看小兔很周到,但句子里又不能有“我照看小兔很周到!”这一句。
师:我提供一个词“每天放学”,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我照看小兔周到的句子吗? 生:每天放学,我总是把小兔抱到我家的菜地里,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菜。
师:你真会写!你还有那些照顾小兔的经历呢?
生:小兔渴了,我就端来不冷不烫的温开水让小兔喝个痛快。
师:你照看小兔那么细心呀!小兔一定和你的关系特别亲密吧,你呢说说吗?
生:小兔和我特别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呢。
师:你能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我照看小兔很周到。每天放学,我总是把小兔抱到我家的菜地里,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菜;小兔渴了,我就端来不冷不烫的温开水让小兔喝个痛快。小兔和我特别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我,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我的手呢。
师:老师真为你高兴,你不仅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朋友,还会写这样一段好句子。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说清楚,在加上一些自己的想象,就会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了。你们看,写作文也很容易吧!
2.请从《青蛙写诗》《军神》《莫高窟》这三篇课文中任选一个段落,解析这个语段,介绍你准备教什么、怎么教。
学习了刘春永老师的教学视频以后,我知道了教学中要教常规所教,教课文解析,只有明白作者在课文中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意图又是什么。就以《军神》第一小节为例子,来浅谈我对刘老师的观点的理解。理解这一小节教什么,怎么教,意图又是什么。学习《军神》第1节。
出示:“不,你是军人!”沃克医生有些不悦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我们来读这句话。
师:这里有个词,(出示不悦)一起读(生:)“不悦” 师:什么叫不悦?—— 生:不高兴、不开心。
师:沃克医生为什么不悦呢?读读第1小节。生:因为刘伯承说自己叫刘大川,是邮递员,师:说的对,刘伯承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欺骗了沃克医生。军人是很正直的,但是刘伯承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呢?老师查了一段资料,谁来读一读?
“ 1916年,刘伯承参加了革命军,带领军队和袁世凯的反动军阀进行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的眼睛受了伤,到沃克先生的诊所里去治疗。当时周围都是反动军阀的统治,他要去看病,反动军阀袁世凯当然不答应,看见了会被他杀头的。” 师:并且还会给沃克医生带来麻烦,因此刘伯承隐瞒自己的身份。同学们明白了吗?然而,沃克医生一眼就看出他不是普通人,而是军人,就有点不高兴。师:谁来读沃克医生的话。
生:“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生气地,不高兴的,谁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生:(不高兴的语气)“不,你是军人。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能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师:读的好!
师: 这么重的伤势,伤势多么严重呢?谁来读这段话? 出示资料: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手上沾满了血, 钻心的疼痛让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一只眼睛。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的纂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师:刘伯承的眼睛严重到什么程度? 生:他的眼珠都掉下来了
师:对,眼睛已经从眼窝里掉出来了,多么严重。
师:联系课文刘伯承走进诊所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一为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刘伯承很勇敢。生:我觉得刘伯承很坚强。生:我认为他非常的镇定。
师:谁来以镇定的语气读这句话:“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治一治。”
生:(镇定的语气)读:“我的眼睛被土匪打伤了,请您治一治。”
师:我感觉到了刘伯承的镇定、从容。
师:刘伯承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