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122-01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奉行应试教育,重智育、轻体育,其累积效应就是将大学生们一批批地生产成了高度近视、手无缚鸡之力,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书呆子。当代大学生亟待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机地融入生命安全教育,可以极大增强高校在校生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与安全意识,让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安全 体育教学
现在的80后~00后属于“捧在手里怕摔了,顶在头上怕晒了”的独生子女,家长和社会特别关注他们的人身安全。与此相应的是,今天儿童、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普及得非常广泛,中小学都开展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尴尬的是:长期以来,从社会大众到莘莘学子,都想当然地以为高校是安全稳定的象牙塔,高校也往往忽视对在校生的安全教育,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反而缺乏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不如小朋友的怪现状。大学校园意外伤亡事故也频频发生。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亟待补上的一块短板。造成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长十几年如一日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动手能力差,有高校多年来忽视素质教育,忘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育宗旨,仅仅进行一些陈旧的生存训练敷衍。目前,锻炼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立竿见影的方法,莫过于利用现有的体育课,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的内容中。
一、生命安全教育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创“生命安全教育”,1979年澳大利亚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其中“学会生存”为一切教育的基础,试问一个人如果不能生存,那么他如何学习、工作、生活呢?而且,“学会生存”还可以更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在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最为基本的个体需求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我国高校在校生生命安全现状不值得乐观,大学生自杀率已经超出全国自杀率一倍以上,广州某高校曾经在十天之内四人自杀,武汉大学也发生过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同学、同寝之间的互相伤害、杀人斗殴亦屡见不鲜,甚至发生过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鲜血淋漓,触目惊心。这无疑反映了相当数量的当代大学生经不起压力和挫折,自卑消极,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和珍惜,对家庭和社会没有责任感,且缺乏自卫本领、缺乏应急自救与互救技能。此外,近年来高校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视力、体能、肺活量一届不如一届,每年马拉松长跑中几乎都有几个大学生猝死。
二、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大学体育教学
在传统上,我国体育教学就带有封闭性军事化训练的色彩,宗旨就是“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生力军。体育教学,通过不断练习跑步、跳跃、攀登,增强学生的体力、速度、柔韧性、灵敏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性的吃苦锻炼,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他们的生命体验,强化他们的生命意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起对自己、对同学、对家庭、对学校、?ι缁岬脑鹑胃校?走出封闭的内心,融入集体。体育不仅仅是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智育和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说体育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和生命安全教育有紧密的关系,是生命安全教育当之无愧的最佳载体。
(一)将生命安全教育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首先应该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向学生尤其是女生传授自卫术,使学生掌握实用的基本自卫本领。
(二)寓险于乐,寓教于乐,有意强化体育游戏的难度,增加攀岩的练习,让学生在“好玩”中掌握高楼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技巧;在操场上组织“老鹰捉小鸡”之类的跑步比赛,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会遇到坏人如何快速逃生;组织团体对抗性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28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公开呼吁:全世界每个人都应该至少掌握一两种救生技能。所以有必要在体育课上定期举行防震、防火灾、防车祸、防紧急意外事件的演习,并安排课时,专门传授救生技能。
三、结束语
体育课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强大支撑,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各种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它能使大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克服意外事故的良好体力,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状态。有效发挥体育教学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自身安全修养,保持健康心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篇: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崇明县北堡小学
潘群
论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改进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确立和遵循新的学校管理原则,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就学校管理发展史而言,学校管理已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人文管理的不同阶段。
而作为学校人文建设之一的“生命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教育管理的新理念。《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所以学校只有做好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才能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使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使学校管理在理念和原则上进入一个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时代。
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地处城郊结合处的学校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差、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条件也不理想,所以学校如何开展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何让他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如何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自护意识,正确开展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就显得非常迫切。
如此情境,我们开始走上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之路。将“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作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为我们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一、“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办学理念的内涵
“重视生命安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建设”有两层内涵:一是建设具有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浓厚的人文精神学校。二是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与人文建设相统一,为学校创造出既科学有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又生动活泼、充满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环境,进而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这种人文环境的熏陶中,提高学生们对生命的保护意识和生命的保护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生命涵养,体会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和幸福之人的喜悦。
二、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达成一个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体 2.实现二个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体现三个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识、生命行为 4.提升教师的四个价值
生命教育的内容规划,从两个角度来着手: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主要是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加强生命共同体之感受;
展现生命热力,并透过自我改变与成长.提升供学生楷模学习的榜样; 建构学校本位研修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知能及人文素养; 将生命教育融人各科课程,提升教师间合作教学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
学会实践:即学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生命的意义;学会认知:即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即学会协调自己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参与有益身心健康之休闲活动;学会合作:即学会与人沟通、帮助他人的习惯;学会博爱;即学会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悦纳自我、善待他人。
三、构建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 1.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中的拓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所以经过美化的和赋予文化意义、教育意义的校门、教学楼大厅里的校训、墙壁上的画像、操场四周的标语以及其它场所和设施的布置就能让师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例如,校门口的文明宣传窗里写着:红灯停、绿灯行、生命安全最重要;行个礼,微微笑,大家夸我有礼貌。学生每天都生活、学习在这样一个文明、优美和富于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中,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学校积极进行校园里的黑板报、壁报、橱窗、图书馆、阅览室、劳动室、荣誉室、升旗台等人文氛围建设,加强学校专用场所的人文环境管理。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做好各种体育设施的防护工作、照顾花木、绿化校园;推动环境教育、大力宣传爱护植物、保护水资源;利用画廊等场所张贴进行自我防救护知识的宣传等。
此外,学校还利用广播站、校园小报等宣传工具,营造人文氛围,使陌生人走进校园后就能感受到浓烈的人文气息。
当然,除了校园人文氛围布置外,我们还须整合社区这一无形资源,创设一个更大的人文环境,以利于让学生健康成长。
2.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学科建设(1)学科渗透
我们进行学科渗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比如就交通安全教育来讲,小学低段学生侧重于教会学生安全过马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等内容;而小学中高段学生则可以是“安全骑车注意点”、“用电常识”等适应的与之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而在小学阶段的一些课程(比如《自然》、《体育与保健》、《品德与社会》等),教材直接体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运动等生命教育内容。另一些课程(比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堂生成挖掘生命教育内容,随机渗透生命安全教育.(2)构建体现人文精神的德育网络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把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人文精神落实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工作体系和育人氛围。
学校提出了“系统优化、全面促进”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学校德育实践教育研究方法:
a、双线并进——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融合,开设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b、三方互联——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教育同步协调,形成合力。
c、四项整合——始终把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教育活动整合,并在教育实践中以生命安全为载体来突破。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确立了“内容分层、形式创新、主体参与、操作整合”的德育工作策略,通过“把握生命之舵——理论学习为导向,开辟主渠道——课堂教学为基础,激发内驱力——自主管理为手段,启动大教育——社会实践为舞台,陶冶真善美——校园文化为载体,走进‘心’天地——心理教育为辅助,坚持整合性——综合测评为杠杆”等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切实的基础。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
我们开发了包括“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环境安全、同情他人、保护野生动物、”等五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将涵盖四大主题:健康篇、平安篇、休闲篇、快乐篇。
3、推进家庭人文环境建设 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家委会一起商量,制订了推进计划,并向全校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关于开展“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争创学习型家庭”活动的建设.其次,我们组织指导活动。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指导,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与此同时,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今天怎样做家长”、“读书一得”等交流活动,开展“我与生命”征文活动,举办“家长心理辅导研讨班”,召开“学习型家庭大家谈”研讨会。
人民教育家老舍先生在怀念母亲时说过如下一段话:“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影响很大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人文环境中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以课堂为核心,民主地对待学生,就能创造一个学生能最优发展的学校环境。
(2)建立健康融洽的生生关系
要求学生建立以下几种关系:①平等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帮助学生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无论生活贫富、成绩好坏、能力大小,每个同学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②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的存在其实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过分自负或过分自私都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每个学生都要有爱心。③树立起有理想的群体。总之,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掌握好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对学生中日益增多的对生命过程中错综复杂或很棘手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顽强的进取精神、良好的适应能力和高尚完善的人格。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健康成长的人。
内容摘要:
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既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保护能力,学会自己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害生命的突发事件,避免和减少对自己的伤害,树立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的意识。同时,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爱自己爱他人的情感,保证了学生健康快乐、积极主动地成长,给家庭一份安宁,给社会一份力量。在实践过程中,还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为学校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可贵的是还带动了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健康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献参考:
(1)、郭景扬
《传承与创新》
学林出版社
2003.(2)、王建华
《简论学校健康教育学科的构建》
《外国教育研究》
2001/3(3)、钱焕琦
《21世纪学校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国健康教育》
2002/1(4)、张辉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教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要求》
《中国健康教育》
2002/2(5)、张伟 田青著:
《整合与扩展》
学苑出版社
2001/1
(6)、钟志贤 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5
(7)、东方热线网:《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教育部通知
关键词:
生命安全
教育
健康
人文环境
第三篇:覃锐。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学教学的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学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姓名:覃锐连南民族初级中学专业:体育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以瑶族占多数的连南县对广东民族体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目前在连南小县城中开展的项目有赛龙舟、押加,高脚竞速、珍珠球、射弩、蹴球等项目并逐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新内容;参阅有关体育教学的文献,结合传统体育教学实践,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课程的关系,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对中学生具有很高的体育锻炼价值,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学生;教学 前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项独具魅力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在短时间内便风靡全国,彰显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旨在调节民族节日氛围、活跃观众情绪、丰富运动表现内容的传统项目运动,1995年7月,广东省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州市举行,共有来自全省有关市以及广东民族学院的13个代表团、24个民族、676名运动员、教练员等参加了毽球、射弩、打陀螺、武术、抢花炮等5个竞赛项目和草席舞等9个表演项目的角逐。即受到个地方民族的关注与重视,并逐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新内容。现在的学校培养中学生都应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要立足于社会,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来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培养他们的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等良好品质。现在我们普遍发现,不少的学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拘泥于动作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项目的兴趣、态度及能力的培养,这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如何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体育教育事业需要研究的问题。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较为普遍喜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授课中,有意识的融入一些少数民族体育内容,不仅增加了民族的特色,弘扬并保存了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更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创新引进新的台阶。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与呈现出的价值 1.1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特点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各族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生产劳动中所表达的情感、抒发欢庆丰收的情绪等,创造了许多丰富多彩且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独特地方特色的民族运动。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是指它与近、现代体育的对比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不受时间、场地、器材、人数、气候等条件限制,还可以因地制宜即兴发挥。少数民族具有传统性,民俗性、地域性、娱乐性、文体交融性。
1.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的价值 1.2.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通过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的科学安排,能使运动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民族体育运动不仅传承民族特有的运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欣赏品位、开启人的心智方面发挥了其他艺术门类不可代替的作用。如经常参与民族体育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心输出量,使血管系统得到锻炼,改善消化系统等功能。民族体育属于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参加民族体育运动,能够增加人体的能量消耗,达到降低血脂、消耗脂肪的作用。同时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1.2.2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中的价值 随着升学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的网络化,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也日剧加深,少数民族的娱乐功能可以调节他们的节奏,愉悦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进人际交流与沟通。例如:壮族的抢花炮,是壮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每年都在广西三江县举行,它对广西的塑造民族体育运动又提升了一个平台,抢花炮比赛的场地十分宏伟,田野、河边、山上等随时可设,范围广。不仅有当地的壮族群众参与,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花炮迷们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也促进这项目得以更完善发展,使得广西的花炮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中学生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以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人情,又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给学生精力十足之感,又蕴含着极大的民族艺术魅力。能帮助学生纠正肩、胸、腿部的不良姿态,使身体端庄、挺拔,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一种审美愉悦。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学中教学的作用 2.1丰富教师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吸引力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的场地设施还没有完善,缺少器材严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整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项目,专研技术动作,融入到中学体育的教学以及训练中。把少数民族体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中学课程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更多的民族特点特色,又能丰富学生本身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吸引力,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体育,使之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2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与非传统的体育比赛相比,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比赛队伍虽然在身体素质、完成能力方面都比较强,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表现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但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一下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再从身体素质、动作技术、表现力等方面的严格教学;其次在上课时,从技术上、心理上以及培养学生的乐感上加强训练,最后还是通过老师的多指导,经常性的了解国内外的运动项目状况,定好自己的位置,找出差距,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全面的发展。
目前,学生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身体素质下降,肥胖学生比例上升,对于中学生多一门特长就为他们将来立足于体育方面就多提供一个机会,而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教学中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仅学会技术,还学会了技能、健身方法、各种组织能力及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调、互助、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创新能力等方面。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学校的教学,它可以使学生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使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让学生不断开拓意识领悟,全面完善自我。总之,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学校教学是以学校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为载体,营造文明、现代、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氛围,巩固和发展学生正确的思想阵地,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群体意识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2.3有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目前中学教学中深受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学生,寻求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健体形美又能陶冶情操的运动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正是由于包纳了以上的特点而成为中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设制,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融入少数民族体育化组合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细腻的艺术感受力,从而提高学生跑、跳、投的节奏感、表现力及感染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吸引大多数的学生走进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为既有少数民族体育的抑扬顿挫又有团体竞技的激情四射。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中学教学根本目的就是美化学生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学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重点,犹如一颗大树的主干,只有在它的滋养基础上,才能是使生长新的枝叶成为一种可能,是新的体育项目的创作产生成为可能。进入中学我校的生源可以说是来自全县各地,民族不同,传统组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原有的民族体育基础记性自我规划、统一化的教学。规范化的传统体育也是体现各地教学的一种风格,并与教学体系的统一化相一致、相同步。此外,各民族有不同的特点与动作体态,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的不同发展也激发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新鲜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那些动作简单、健身娱乐性强的民族体育项目,按照健身娱乐规律,引入中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民族体育的精华,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方面丰富了中学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学体育学习与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使我们的少数民族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继续发扬,从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体现出学生们之间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相互鼓励、共同拼搏的崇高精神。3 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中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3.1选择具有不同风格项目进行教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独特的体育项目,首先,教学受场地器材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少,可以在草地上或是田径场等地方练习,如珍珠球、花炮、板鞋竞技、毽武术等都随时可设场地。因此,比其他的项目具有更大的趣味性和普及性。其次,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中学教学,内容丰富,动作由难有易,其特点是难度低、娱乐性强、便于开展等,高矮学生皆宜,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但是内容太多学生反而感到烦躁,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进行课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与对不同音乐时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做动作时的内在表现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教学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美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3.2不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中学的教学手段 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中学教学中,首先,应该了解少数民族各项体育的动作的特点及对人体的锻炼价值,依据规则、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特点,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如在一个项目学当中,应先给学生将这个项目的起源于发展,教会学生“原始”的技术动作,配以现代的特色借助音乐进行练习;然后以学生的基本步伐为主,加上的手臂动作,在以配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音乐进行练习。交替练习,最后再进行结合教学。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练习兴趣,又不失本项目的特点,还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多方面的技能。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在性格、气质、力度、幅度、乃至情理感觉上,从内到外都产生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效果。如打陀螺,起源与瑶族,它是由人控制器械,以手臂步为主,在陀螺出手动作中要快且有力度的下落击中对方的转动陀螺,精确要求极高。也有结合了短暂动作中的快而有力,控制力度好的一项完美动作组合。
除了将具有特点的少数民族体育动作融入中学教学中以外,还可以一些特色舞蹈等,同时配上特色的民族音乐,随着音乐与随意轻松而又不拘一格的舞蹈动作,既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另外,在热身部分与结束部分,安排学生用少数民族舞蹈进行带领练习,做准备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动作,有新鲜感,要求少数民族体育相应的配上音乐,让学生发挥特长,突出学生大胆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等,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从学生那里学到一些创新的技术动作,便更有利于教学。少数民族体育融入中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4.1能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少数民族体育课的实践教学,不同于静态条件下的室内课堂教学,学生无论是完成动作的基础练习,还是组合练习,教师都要认真地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善于用表情、手势、体态等肢体语言,暗示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也会帮助初学者树立对学习本项目的信心。尤其在练习组合时,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会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如果掌握好手势、眼神、体态等肢体语言,将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要领掌握的速度。把少数民族体育融入到教学中,能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变化集中点,获得新鲜的刺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与心理疲劳,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有了各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融入,给教学增加了特色和时尚的元素,动作则以简单的平衡立转、跳跃、踢腿类为主。适当穿插清晰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这也锻炼了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教师可多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不仅体现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4.2能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日益融入到校园生活中,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对艺术和自我展现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希望有教师来引导学习本民族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少数民族体育舞蹈。连南瑶族原创的长鼓舞在民族初级中学已成为学生第二课堂首选的项目之一,此外,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舞蹈特点和动作体态,舞蹈类型的不同也激发了对学习的新鲜感,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将那些简单而娱乐性强的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具体教学当中,让学生既学到少数民族舞蹈的精华,又可以体会体育舞蹈的形体健美,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3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
把不同种风格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程中,充分体现出难、新、绝。难是感觉到完成的难度大,如动作与动作之间巧妙地连接价值,体现完成的力度与节奏;新是使人们感觉到素材的独特与多元化,协调、高雅;绝是使人们感觉到妙不可言,如珍珠球投篮动作的过渡与连接的巧妙、流畅、合理,这样会收到一种标新立异之效果。
我们这样的结合教学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中学教学基础上的加工再创作,与此同时,用少数民族体育的一些素材与教学中所表现的新的生活情感结合进行了一些新的项目的创新,而赋予了少数民族体育与教学的新面貌。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与友好交往,也促进了少数民族舞蹈与啦啦队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例如:板鞋竞技,要求三人同行脚手动作一致,三人可先徒手练习,熟悉后可以规定动,再进一步用音乐练习,如加上“兔子舞”音乐节奏作,不仅丰富课堂又创新。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的体育运动。比赛时运动员背对背将以绳圈通过胯下套在脖子上,双手着地,将对方拉过中线为胜。这一项目对肥胖同学相对有利使肥胖同学通过押加比赛获胜消除自卑心理;高脚竞速接力能使学生们联想丰富,其实走路的方法原来也很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联想,去克服困难。结合实际的项目运用到教学中。
因此,既有效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有利于体育健康课程的发展,对我国学校教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行程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将少数民族舞蹈特点、优美动作与情感表现、动作难度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清冽的艺术感与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课堂才具有更强生命力与魅力。5 结论与建议
5.1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中学教学中,在其研究的价值和发展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开发利用,并加以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学教学的研究体系,并在科学的指导下迅速发展及普及运用。
5.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学教学,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技能和知识,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施展和锻炼。
5.3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学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和社区体育文化艺术的表演中,为学生进一步提高技能提供平台与更多锻炼的机会。
5.4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进取,努力探索,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教学在相融的基础上长远发展,使之保留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风格,又体现教学的强烈时代气息,这不但对中学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也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还弘扬了民族体育文化,彰显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教学形式的强大生命力,想必会为中学教学闪烁出新的光彩。参考文献:
[1] 纪兰蔚,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3)132-134 [2] 刘凯.民族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 ].湖南学院报,2008,29(5)
[3] 李青,向军.如何有效的在中小学校园舞蹈课堂中开展少数民族舞蹈教学[M].学术论坛,2004 [4] 薛文忠.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注重创新[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 ,23(4)[5] 林惠芬.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舞蹈 [J].山东体育学院报。2004,20(63)
[6]温佐惠,陈振勇.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4—18.
[8]文展.桂西北水族桐子镖的体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3):24—44.
[9]林庆,李旭.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17—21.
[10]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 [J].体育学刊,2007,14(8):5—9.
第四篇:体育课堂跳绳教学实践研究
体育课堂跳绳教学实践研究
摘 要:跳绳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大众运动,更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丰富跳绳花样、采用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创新三方面,探讨体育课堂跳绳教学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跳绳;教学实践;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3-0086-01
跳绳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项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四肢肌肉,提升身体素质。跳绳这项运动,技术性并不是很高,但却有很强的娱乐性,学生很容易从心理上接受。他们认为跳绳并不是在被动地完成老师的课堂任务,而是在快乐地进行游戏,这样学生就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体育教师都非常喜欢利用跳绳这项有氧运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丰富跳绳花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探究活动的初始动机,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并且年龄越小,兴趣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越大。因此,在体育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跳绳运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对于跳绳运动的兴趣点,比如丰富多样的跳绳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究和实践。上课之前,教师可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要准备长短两种规格的跳绳。在导入与热身阶段,教师给学生展示各种短跳绳的动作,同时邀请两个学生和自己配合,进行单根和双根长跳绳表演。学生总是禁不住老师的“诱惑”,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跳绳的兴趣高涨起来。实践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绳练习,练习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个人双脚跳绳、单脚轮换跳绳和集体跳双根长跳绳。然后是展示比赛阶段,小组所有成员分项参与报名,其中双根长跳绳需要三人报名,在相同的时间内,看哪一组同学跳的次数最多。课堂上,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死板,学生肯定会没有兴趣,失去了兴趣的课堂,一切教学目标、教育理想都不可能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跳绳,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采用分层教学,体验成功快乐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跳绳的基本动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基础动作或低水平的技能上。这个时候的课堂,教师就不可能用相同繁简的动作,相同快慢的速度来要求学生,这是所有学科教学的规律,所以分层教学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在三年级的跳绳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绝大部分学生学会用双脚跳绳,鼓励小部分学生尝试其他简单的花样跳绳。上课时,教师可按照平时的观察了解,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小组。在高层次的学生中,教师要高标准、高要求,以提高跳绳速度和花样跳绳为主。在中间层次的学生中,教师要以训练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双脚跳绳为主,并且鼓励学生尝试花样跳绳。在低层次学生中,教师不做速度、动作上的任何要求,以能够连续进行双脚跳绳为标准。教师要进行指导,在低层次学生中要把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进行指导,在中、高层次学生中只进行个别的指导即可。
只有分层,才能?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只有分层,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分层教学不是分层比较,而是教学中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逐级降低,要避免跳得好的学生骄傲、跳得差的学生自卑的现象发生。
三、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将如何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在体育运动项目跳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总是要求学生模仿老师、模仿其他同学,而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突破思维局限,大胆创新,尝试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在六年级的跳绳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练习,学生可以自己练习,也可以结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跳绳方式。接下来,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活动小组,选择和谁结组由学生自己做主。有了合作小组,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展示小组成员集体擅长的动作,并且还要创编本小组认为更新颖、更有趣的跳绳方法。然后进行比赛展示,选出创意最佳小组,教师要对创意最佳小组进行表扬。
为了鼓励学生创新,课堂自始至终都要保持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因为合作交流能发挥集体智慧,这也是创新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总之,跳绳这项运动能够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拼搏顽强、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是还能把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古老运动传承下去。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种简单、便捷的体育器械――绳子,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模仿到创新、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提升跳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少瑜.花样跳绳活动对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7(08).[2]杨守彬.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训练思考[J].体育世界,2017(06).[3]周生帅.小学花样跳绳运动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4]邱新华.小学体育花样跳绳教学方法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第五篇: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心得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次班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班会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也多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性侵犯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不少摆脱异性纠缠,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转载自读后感;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爱情就像一件高妙的艺术品,无论怎么研究也难穷尽其奥秘。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正在走向成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的正常的。但是,大学生需要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发展适当的恋爱关系。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恋爱观。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志同道合的爱情;第二、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第三、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此外,由于校园里恋爱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如单恋、失恋、爱情波折等种种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中失恋是最严重的一种挫折。所以,我们还应培养一定的承受能力,受到挫折能够合理疏导情绪的能力,将对自己伤害降到最低。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这门课程,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