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

时间:2019-05-15 03: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

第一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

作者:郑国庆

课 题 类 别___溧阳备案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科 分 类 小学语文

课 题 名 称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

课 题 负 责 人 郑国庆 郝永军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溧阳市河心小学______________

评 估 时 间___ 2011.12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制

一、课题组成员(含课题组长)研究概述

(略)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计划,确保研究顺利完成。

1、确立课题小组,明确分工。为了确保“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实验扎扎实实地进行。我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抽选骨干教师担任课题成员,选定了六个教学班为初期阶段的实验班。明确分工后,我们还制定《“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课题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到课堂第一线,通过随堂听课、交流研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研究工作制度。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支持和激励教师做好研究工作。

3、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009年12月1日,举行了课题《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和实践》的开题论证会。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会议。并就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作了具体的指导,对今后的实验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积极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一是搜集资料,交流学习。课题实验指导小组根据实验内容积极主动地查找、搜集相关理论资料。二是课题组还利用学校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了全体语文老师集中学习、交流有关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文章,在会上,教师们积极发言、大胆交流自己学习后的感想,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二是派送实验教师参加有关课题方面内容的知识培训。一年多来,每位实验教师都得到了外出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机会。

(三)营造良好诵读氛围 打造精美文化环境 为增强小学生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促进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2010年3月6日我校全体师生在操场上隆重集会,举行了“做‘有根’的中国人—古典贤文诵读”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全体师生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地诵读国学经典,传承祖国优良文化,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随后在教师代表的带领下全体同学进行了《三字经》片段诵读,这也标志着河心小学古典贤文诵读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和楼梯的墙壁上悬挂上了许多国学经典的片段和名句,在教室文化布置中,许多班级自发地用古典贤文主题来美化教室,图文结合,精美优雅,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记诵和理解。

(四)精心编辑校本教材,科学安排诵读内容。

为了便于老师系统地了解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1-6年级的语文教师都是小组里主要成员,他们对文本进行甄别,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选择那些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国学优秀作品推荐给孩子们。还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精彩片段按“礼仪”“勤学”“谦虚”“宽厚”“爱国”“节俭”等12个类别穿插到各年级,最终由学校编辑成册,初步形成我校的校本教材——《做有根的中国人--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又使得学生在自己诵读和老师帮助下逐步养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和较高的欣赏能力。

(五)积极开展多项活动 全力保证诵读效果。

对于要求学生们必背的国学内容,我们紧抓“三个一”,确保诵读效果:“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分钟进行诵读;“一周一荐”,每周从《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选取部分精彩片段,做好诵读内容的推荐工作。“一月一赛”,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每个月组织一次主题诵读活动比赛,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经过学生自背,班级检查,学校比赛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一学期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三字经》诵读表演”比赛、“国学经典演讲(讲故事)”比赛、“国学经典手抄报”评比活动、“做有根的中国人--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活动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在思想道德上也加深了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六)制定多项管理措施 促进诵读活动开展

其一,成立“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诵读活动好的做法,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其二,学校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的诵读活动情况予以督促、评估,并列入班主任月考核和年终考核中。

其三,在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比赛后及时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班级或学生个人,颁发证书和奖品,在一定程度也激发了全校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热情。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一)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从各班教师提供的诵读阶段性总结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记忆力有所提高。从部分家长的诵读反馈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背书比以前背得快。二(1)班何浩然的家长说:“老师每天布置我女儿背诗,刚开始,我女儿背的很慢,不愿意背。我还是坚持让她背,一年多坚持下来,现在是背得又快又好。看来,让小孩子背诗是真是一件好事情。”(三)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国学经典诵读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走进河心小学校园,处处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教室内,走廊里,围墙上,横幅中都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儒家思想文化氛围。全面营造了国学氛围、创造了高雅环境,让师生在学习环境中减压、减负,和谐放松。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五)国学经典提高了学生的思想修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常常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在这一年多的研究和活动开展中我们收获颇多,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对国学的内容理解存在许多误区和偏差,因此学校以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丰厚教师的自身文化底蕴;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班级学生参与面不广,只局限于个别优秀学生身上,今后要不断扩大集体诵读比赛的规模,采取各种诵读手段和方法激发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真正让国学充溢校园的每个角落,熏陶每一位学生。校本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国学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校本教学内容做不断调整,让每位语文教师都认真参与到教材的研读活动中;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陶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一、下阶段研究计划

1、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修正调整;

2、对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3、要不断扩大集体诵读比赛的规模,采取各种诵读手段和方法激发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真正让国学充溢校园的每个角落,熏陶每一位学生。

4、校本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要进一步加强,在国学活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校本教学内容做不断调整,让每位语文教师都认真参与到教材的研读活动中。

5、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

6、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7、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整理,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二、主要措施

(1)做好师生诵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2)邀请有关行家进行指导培训。

(3)课题组成员在具体课题实施中分工协作,每期做好以下事项: A、查找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理论学习。

B、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经典诵读的常识,提升教师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蕴。C、全面审视现行的校本诵读材料,进一步筛选适合小学生诵读的内容。

D、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每月开展一次交流会

E、及时记录日常的案例和教学反思,注意收集学生在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颇具研究价值的活动资料。

F、每学期撰写相关论文不得少于1篇。

G、不断创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方式积极开展诵读比赛活动。

第二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

自2009年2月至今,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我校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的生动局面。学生以学校编写的《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校本教材为蓝本,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15分钟的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是孩子们每天诵读的内容,毕业时都能熟记于心。学校楼梯的每一级台阶都镶嵌有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孩子们在琅琅书声和耳濡目染中,浸润着传统文化,厚实了文化底蕴。

鉴于此,我校积极申报《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选题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立身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3、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善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4、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

三、课题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1、课题的内涵: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此阶段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基础,成为他一生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的课题旨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的研究”、“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道德养成的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以实现“以新国学教育促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本子课题与我校的主课题“以新国学教育促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是实现主课题研究的一条重要途径。

2、课题的理论依据:

(1)早在1995年3月,赵朴初、冰心、夏衍、启功、叶至善、陈荒煤、吴冷西、张志公、曹禺

等九位德高望重的文化界长者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2)1998年9月,老舍之子舒乙创办“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率先将国学传统文化经典纳入教学内容。

(3)近十年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希望工程”之后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许多文化大师、学者和国家领导人加入了这一工程的推广行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仪式上作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而呼喊》的讲话,季羡林、南怀瑾等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国学大师热情积极地参与推动。季羡林先生说:“搞传统文化,正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现代化而没有传统文化,是无根之‘化’,是全盘西化。”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说:“我们要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找回来,这将又是一次启蒙,这是对‘五四’启蒙的再启蒙,是对‘五四’启蒙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实验前中后各个时期的实验对象进行科学调查,得出定性定量结论,使研究实践轨迹更为有效可控。

2.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专题学习、辅导、自学、讨论等形式,认真学习理论依据和报刊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充实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及道德养成的研究方案不断提出改革方案,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充实、修正,从而找到科学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手段、程度等理性认识。

5.实证研究法:

根据教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测定前后对比,纵向比较,并科学解释时序效应。通过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决定实验手段的价值和取舍。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体目标:

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具体目标:

1.各年级学生在学好规定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低中年级以学习传统的蒙学教材为主;高年级以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为主。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依次系统地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朱子家训》、《孟子》、《论语》、《道德经》等节选,使之具备一定的国学基础,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2.充分利用学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量诵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并以此锻炼与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内容的质量。

3.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达到人格教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增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读书、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学习与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研究要点:

1.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提高的研究

2.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小学生道德养成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原则

具体措施:

1.每日一读。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从8点起,各班进行15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晨会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讲解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3.每月一查。课题组成员于每月月底进入各班抽查学生的当月诵读情况,并做好评分与记录工作。

4.每学期进行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诵读比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水平。

5.每学年开展一次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活动。此活动可将国学经典诵读与抄录、绘画、歌咏、舞蹈、手抄报、故事会、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避免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经典诵读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3.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国学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七、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每月评价。采用课题组老师进班抽查评价法,在每月的月底课题组老师进入各班抽查学生的当月诵读情况,并做好评分与记录工作。抽查结束,将抽查情况及时反映到各班班主任处。

3.学期评价。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不合格率超过10%的班级,将重新组织达标验收。

在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践行国学经典中得传统美德思想,定期评选出“礼仪之星”“诚信之星”“学习之星”等用以表彰和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弘扬中华民族的统统美德。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粗浅地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针对低年级重点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及简单古诗开始。

第二阶段:了解做人的道理,通过经典阅读渗透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取向。中年级增加学习《《千字文》、《增广贤文》及古典诗词选读。

第三阶段:通过经典阅读学会辨别忠奸、善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道德取舍实践,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高年级计划进一步接触《论语》、《道德经》、《孟子》、《朱子家训》及诗词选读。

穿插在研究的各个阶段,计划分阶段开展美德故事大比拼活动。其中一、二年级讲《三字经》《弟子规》上的故事,三四年级讲古典读物上的优秀少年故事,五六年级讲古代伟人经典美德故事,从而更好地宣传和内化传统道德精神。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由郑国庆全面负责,学校教科室具体组织、指导; 课题组成员名单:

郝永军、潘国祥、张晴、孔俊霞、彭秋霞、史晓春、胡兰

河心小学“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组

2010.10

第三篇:“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丁军梅

《小学生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自2013年2月开始酝酿,2013年5月开题。

课题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课标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提出小学生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内外结合进行阅读指导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内容。

3、同类课题提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实验,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学等为广大教师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经验。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语文组也进行了以“爱读乐写”为目标,构建“语文课程新形态”的课题研究,营造了较好的书香校园氛围,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要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本课题将致力于解决目前同类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部分问题,以班级为实验研究的阵地,用教师工作室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

概念界定:

快乐阅读:指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寓读于乐,进行非功利性的阅读,陶冶情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研究目标:

1、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进行实践研究,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爱上阅读,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2、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探究引导学生快乐阅读的有效策略,促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研究内容:

1、小学生阅读的差异性研究;

2、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

3、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

这三方面的内容不是割裂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研究过程:

一、立足差异,找准年段研究载体进行研究

阅读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所喜爱阅读的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的不同。课题组的10位教师,执教不同的年段,在课题研究初期,各实验教师立足本实验班,围绕研究内容,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班学生的阅读状况,然后进行汇总分析。调查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图文并茂的画报、绘本比较感兴趣,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常用字,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对童话、幻想小说等情有独钟,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涉及面较广,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我们决定了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的年段载体。低年段主要研究绘本阅读教学,中年段侧重研究童话故事阅读,高年段综合阅读进行文学欣赏研究。

确定了分年段研究载体后,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成为一个快乐的阅读者。

在绘本阅读研究中,我们用主题阅读的方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灵世界的绘本,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去发现图画之奇趣,语言之灵动,情感之动人,在实践中总结了“关注画面、放飞想象、品味语言”的三大关注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同为低年段,对同一本作品的理解也有差异,课题组以同一绘本《我爸爸》进行不同年级的同题异构,一年级的学生阅读绘本更关注画面,二年级学生阅读绘本则更关注语言,但各侧重点之间也有交叉。基于差异的研究将能使阅读指导的目标更为清晰。

在绘本阅读研究的过程中,一旦点燃了学生阅读兴趣的火花,他们的敏锐与细致往往令教师惊叹,绘本阅读,让我们发现:每个儿童都是敏锐的发现者。

在中年段的童话研究中,采用评选“故事大王”、“最佳演员”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由课本剧的表演,进而表演自己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童话的浓厚兴趣,又在表演中习得了语言,培养了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表演中,学生体验着童话角色,主动参与着学习过程,童话阅读,让我们发现: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小演员。

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的体裁也比较广泛,因此,我们从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文学评论开展了“我是文学评论家”系列活动。通过开设文学欣赏指导课,向学生传授文学欣赏技巧,通过开展作品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名著影视对比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研究作品,走进作家,形成独特的评论观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意识。

儿童欣赏文学的视角是独特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意识,更让实验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评论家。

通过分年段的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在阅读中表现,在阅读中思辨,成为了敏锐的发现者,大方的小演员,独特的评论家,在阅读中寻找到了快乐。

二、立足课堂,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相关。首先,课文也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研究先于语文教材研究,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朱自强语)研究中,我们扎实上好课本中的文学作品,让其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服务。其次,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教材生发的课外阅读是多元的,挖掘课本与课外文学作品之间的连接点,让课外文学作品成为教材的拓展资源,可以拓展阅读同一作者、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作品;也可以进行古文白话文对比阅读……再次,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进入语文课堂,如分年段阅读的绘本、童话、名家名作等。

我们对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课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读写结合课型,如教材内容《会走路的树》《小露珠》等课内童话的教学;阅读讨论课型,如《我爸爸》、《我有友情要出租》等绘本教学;数字化平台交流课型,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海伦凯勒》等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等。

三、多管齐下,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

快乐阅读一定要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拿起书来阅读,这就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快乐阅读的环境,即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

所谓班级阅读生态圈,指一个班级中,由书籍、家长、教师、学生共同营造的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快乐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课题组老师基于差异性的分年段阅读研究、课内外阅读衔接研究促进了班级阅读生态的打造。

此外,课题组的老师还通过多种方式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一是保障有适合阅读的书籍。鼓励学生通过自购图书、与同学分享图书、到学校图书馆、社会图书馆借阅等方式寻找阅读源。二营造班级书香环境,设立“书香园地”,开辟阅读交流栏,进行阅读之星评选;三是积极倡导家庭亲子阅读,鼓励与父母共读。四是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建立“文学家偶像库”、进行读书报告会、成立故事大王联盟等。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儿童阅读文学作品的差异性还有多方面,如性别差异、个性差异等,我们要研究差异,尊重差异,基于差异进行阅读指导,阅读才能成为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

2、课内外衔接研究的点过于分散,要精选与各年段研究载体一致的体裁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三种课型:基于教材的拓展阅读课型、课外读物的读中指导和读后交流课。

3、对于班级阅读生态圈的打造要加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讨论、思辨。

4、小学生快乐阅读的研究不仅仅要着眼于阅读,更重要的着眼于快乐。在研究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变想要学生快乐阅读为学生真正从阅读中获得快乐。

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下阶段计划:

1、继续以实验教师的班级为研究阵地,用好年段研究载体,基于年龄差异、个性差异、性别差异,进行差异性阅读研究。

2、立足课堂,进行课内外衔接研究,重点研究三种课型:基于教材的拓展阅读课型、课外读物的读中指导和读后交流课型。

3、打造班级阅读生态圈,加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保障措施:

1、课题核心组的10位老师均为觅渡教育集团优秀的语文老师,3位教师具备中小学高级教师资格,有1位常州市骨干教师,3位钟楼区学科带头人,1位常州市教坛新秀。10位教师都有很高的研究热情。

2、课题核心组的10位教师均为校“快乐阅读”教师工作室成员,每年有一定的研究经费,并能借助校语文教研组的平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还将积极争取参加区级课堂观摩活动。

3、课题核心组教师将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借助每年省“教海探航”、省“师陶杯”等平台辐射研究成果,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投稿,争取发表。

4、课题组所在学校语文教研组团队力量强大,有1名省特级教师,8名市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教师,19名区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可以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支持。

第四篇:《小学生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发言稿

《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某某小学的某某,今天由我代表我校《小学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作中期评估小结发言,恳请专家指导。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点研究,但也还存在一些困惑与不足。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汇报小结。一、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概况

我们自确定了课题研究主题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研究、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总结提高。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创新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此,课题组对研究项目进行各方面研讨,明确研究方向,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研究成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为主,进行了课堂实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并从阅读中收获知识与快乐。二、一年多时间以来的研究成果

一年来,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进行探索与实践,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文字等,令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可喜的成绩。

(一)初步确定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指导目标

在课题实施初期,我们就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并将《课标》中有关阅读的总体目标进行了分解细化,形成了各年段指导目标。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指导教师从阅读材料的推荐、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方式的指导三个具体层面,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为方向,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运用迁移规律,由课内指导课外,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2)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阅读;

(3)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相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4)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情感的体验、丰富的积累、趣味的熏陶、个性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如何引领学生独立阅读,形成较强阅读能力;(2)如何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阅读需求;(3)如何进行主题性阅读,并书写阅读感受;

(4)如何珍视学生读书体验,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初步探索了基于教材的导读教学流程及有效指导策略 我们课题组立足于编者意图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进行了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构建了:“单篇→多篇→整本书”的教学流程,具体为以主题方式进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如:爱国主义主题、热爱生活、人物相关主题。

(三)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课型 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三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一般模式。

1、书目推荐课:此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学期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向学生推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让学生了解学期阅读计划。其教学流程为:激趣导入,创设阅读情境——介绍书籍,了解书目作者——走进故事,分享精彩内容——唤起期待,提出阅读要求。

2、阅读欣赏课: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或是品读整本书,或是品读精彩章节,或是品析写作手法等。其教学基本流程为: 整体感知——选择内容——品读分享——总结提炼——拓展迁移。

3、阅读方法指导课:结合各年段的阅读目标,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各有侧重,其基本流程为:提出教学目标——介绍阅读方法——选用范文引路——当堂练习巩固。

除了以上课型,目前还有“读书交流课”“ 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等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

(四)探求了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途径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小学各学段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有以下途径:

1、提供丰富书源。如: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家庭书架等。

2、落实阅读时间。

(1)校园内把学生的阅读时间化整为零,充分利用早到校时间、课前几分钟、作业完成之后的时间进行阅读。

(2)家庭里倡导每天20-30分钟的亲子共读。(3)开展假期阅读活动。

3、营造阅读氛围。想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还要善于在班级和家庭营造阅读的氛围。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家校联手指导,课题组成员运用美篇向家长推荐阅读书目与方法。

(五)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更加行之有效,我们课题组通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阅读的多元星级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与成长,用打卡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

2、家长监督与评价,利用家长微信群家长在群里推介学生读书激励。

3、同伴互助与评价,在班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展示。

4、教师引领与评价,进行读书心得评比与在《小溪流》《鼎城教育》《科教新报》上推荐。

三、存在的困惑与不足 我们的课题研究至今,还存在如下困惑与不足:

1、在阅读教学流程中,“拓展延伸”环节实践还不够。在阅读交流指导策略研究方面,教给孩子的阅读策略有所欠缺。

2、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基本模式还没全部完成。

3、对于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到底包括哪些读书方法,如何指导还不够明确。

4、虽然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但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效性如何,还需跟进研究。

四、后段的设想

我们后段将开展以下大型研究活动:

1、以教材为蓝本,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的力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并进一步细化落实。

2、着眼于课堂,继续深入研究实施课型,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同行点评—专家引领—反思提炼”等步骤,构建“读书交流课、读写结合课、班级读书会”三种课型的基本模式。

3、优化评价方式,关注课题实施过程中,评价的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得评价最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性阅读。

我们这个课题拟定于2020年3月结题。

最后,我想说,我们某某小学是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的,会尽最大可能支持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从人、财、物上加大投入,注重过程性管理,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整理,搞好成果的总结与推广工作等,真正做到位。我们相信在各位专家悉心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我们这个课题做好!

感谢各位专家对我们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谢谢大家!

第五篇:固河联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自查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课题

中期自查报告

李文虎

我校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践》。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坚持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开题。该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于2011年9月-11月做了课题开题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在11月份组织了该课题的开题。课题主持人解读了课题实施方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所需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课题研究的依据,课题研究的方向、课题研究的计划设计过程以及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等。县教科所领导及联校领导对该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二、组织健全,做到“二成立”,把课题研究纳入重要工作范畴

一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为了抓好课题工作,我校成立了以谷金山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刘子汪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各中心校长为组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担负起了课题工作的计划到位、方案实施、经验总结、奖惩兑现等项工作。每学期,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专题活动一次。这些专题活动的开展,给课题研究注入了润滑剂。

二是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我校成立了以课题主持人李文虎为组长,由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人员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所有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理论学习,注重课题的思考,注重资料的收集。规定参研教师每学期交一篇论文、案例,完成一节研讨课。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我校先后出台了激励措施,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及个人考核相结合。

三、经费保障,实现“三到位”,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培训经费到位。我校虽然公用经费紧张,但是,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毫不吝啬。本学年先后花3000多元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有陈云彦、董海云等老师参加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刘华参加省级培训;平时聊城市内安排的活动,也都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习。二是研究奖励到位。我校制定了课题研究工作评价制度,对教师校本培训学习笔记,参加校本研究活动听课、评课记录,参加课题组活动写的论文、案例等都进行评价,然后定出档次,进行奖励。对教师的各级各类奖励(发表、受表彰)按不同级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所有的教师都参加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了。

三是研究资料到位。我校订阅了《小学语文教育》、《山东教育》、《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等各种报刊杂志,供老师们学习,仅订阅资料费一项学校每年就要开支2000多元。

四、研究档案分基础、过程、成果三类存档

自申报该课题开始,就设立了该课题的档案,按照基础、过程、成果三项分别对材料进行分类保存。课题申报书、立项书、研究用图书、文献资料等放于基础档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活动材料以及课题交流的资料、图片等放于过程档案中;成果档案主要存放在本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如研究心得、研究随笔、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论文等。

五、目标明确,实现“三有”,确保课题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一有研究方案。我校申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与探究》的课题,为的是把阅读教学研究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并使之深入课堂教学,进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富有实效、高效与长效。为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以保证课题研究有计划进行。

二有课题分段实施计划。课题组结合课题研究方案,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理论依据、研究原则、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制定出分段实施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按计划开展活动。

三有研究人员工作落实情况。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的具体工作,分工明确,让研究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课题组组长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撰写相关论文等。课题组成员负责课题的调研、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研讨课、撰写相关论文、案例等。

六、研究规范,做到“四有”,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一有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制定出研究计划,各个课题组、教研组制订出具体计划,以便按计划进行研究,开展活动,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二有课题研究活动。围绕课题研究,我校开展了各种研究活动如:阅读工程活动、语文阅读研讨会、“读书之星”评选方案、振兴阅读工程现场会、“读书之星”评选、各班诵读展示、“古诗大王、故事大王”评选、教师经典美文颂读比赛、学生课本剧表演、学生经典颂读展示等。目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切资料,我校都注意搜集整理、归档。

三有课题活动总结。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及时撰写研究报告。针对总结出来的问题,教师个人和集体都制定了整改措施,以促进课题研究沿着正常轨道运行。

四有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两年来,我校上课题研讨课10多节,开展课题教研活动10多次,撰写教学反思20多篇,案例分析10多篇,论文10多篇;其中张爱玲、崔燕等人的论文分别获省一、二等奖。有多人获得市县教学能手和优质课。2012年,我校成功召开了全县的振兴阅读工程现场会。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工作没有形成特色等。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致力创新,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

高唐县

固河联校

课题组

2014年4月

下载“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中期评估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