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3: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

第一篇: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

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

衢州市实验学校 胡赵云 ①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现代教学心理学指导下,研究教学心理学理论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的个案,促进学生人人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掌握教与学的心理学,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指导数学教学改革、推进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收集、整理、剖析在教学心理学指导下的优秀教学设计的个案,总结成功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为教师运用教学心理学提供案例。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立足于个案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文献研究。

三、研究过程与策略

本课题自立项至结题,先后研讨、学习、听课、访谈、调查等研究活动达到20余次。研究的主要策略与方式有:

1、查阅文献资料,提升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自知本身的教学心理学理论素养十分有限,于是,查阅文献、学习相关教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教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了解教学心理学及其流派,弄清其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适用范围、局限性及其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就成为课题组的必修课、首要问题。课题研究中,查阅、学习、研讨了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左藤正夫著《教学原理》;邵瑞珍等著《教育心理学》;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美]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苏]克鲁捷茨基著《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美]John B·Best著:《认知心理学》;[美]Thomas L.Good等著:《透视课堂》;《心理学百科全书》等近20部。并整理筛选形成文献。

又如传统的 “几何”变成“空间与图形”,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名称”的改变吗?不会,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原因何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等等问题,培训时,专家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深入课堂,走访教师,听他们上课讲教材处理,隐隐约约中感到问题很多。于是,利用暑假集中20天时间,查阅资料,研读文献,比如:查阅了《数学教育学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各种数学杂志,收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有关“空间与图形” ① 课题组成员:刘琴霞

陈喜燕

余献虎

徐艳 的论述。通读研究了北师大版6册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部分,同时,还讨论了美国数学教材《Happy —maths 让孩子每天聪明一点》,以及俄罗斯教材《直观几何》等。经过研究明确: 国外几何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几何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空间与图形”的核心目标是发展空间观念,它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其它学科与分支不能替代的,而作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可以替代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发展,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上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应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形成了建立与发展空间观念的基本教学策略。并形成了万字文章《空间与图形的课程目标与实施策略》,该文获省教学论文一等奖。、研究学生的即时思维,寻找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的结合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有自己的想法与思考,有些想法与教材编写者的思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一致,甚至相反。教材往往从大人的思维、知识结构内在联系出发构建而成,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就不奇怪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重新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当然可取得好效果。我们在研究有理数的教学中,就有这种成功的体验。有一次听课,上课内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与学生一起学完有理数加法法则后,问学生怎样计算(+4)+(-3)?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生甲:“+”可省略,括号可以去掉,所以(+4)+(-3)= 4-3=1。生乙:我妈妈说,正负得负,所以(+4)+(-3)= 4-3=1。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做出了有理数加法运算。学生的想法与教材、教师的讲法不一样。于是,我们调查了这种思维的普遍性,重新设计了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教学体系,并付之实施,效果十分明显。同时成文《立足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重构有理数加减运算》,发表于《数学教育学报》。、收集、比较同教材不同教法,寻找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点

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教学过程,也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收集、比较、研究不同的教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结合点。为此,课题组收集了一些农村、城镇学校,同一教材的不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并加以研究。七年级下册“台球桌面上的角”的教学设计就是其中成功的一例。我们收集了莲花初中、大洲镇初中及实验学校等4个教学设计,着重研究了两个教学设计,并深入课堂,掌握课堂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师对素材的处理方法与利弊,研讨自主探究的教学过程及其要素。之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重新处理了教材的素材,重新给出了探究的问题,并

给出了探究的指导,恰当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按照该教学设计分别在市实验学校以及廿里初中进行教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伴交流,一课三研,深入挖掘最佳的结合点

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实践——反思——研讨,„„,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模式。本课题组成员一年来在我省各地上了10节次的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培训课,送教课等,几乎都是按照上述方式,一课三研而成的。比如,作为省课改巡礼教学设计的一等奖获得者《函数》的教学设计,送到省教研室时,已得到专家的肯定。但得知该课要在丽水会场进行公开教学,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丽水市花园中学学生的实际,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研究访谈信息,修正课堂教学结合点

课题组为了使课堂教学与教学心理学的原理联系得更加紧密,总是在课后访谈学生,从学生的访谈里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想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学生的认知发展,对数学的理解和思考以及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访谈信息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修正“结合点”的选择,以验证我们的做法。

四、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年来,课题组踏实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积极投入交流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课题研究成果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本课题组成员,被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聘为浙江省唯一的北师大教材教学培训专家。并将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新课程的培训工作,受到了一线教师们广泛而热烈的欢迎。经统计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先后到我市各地及省内各地作新课程培训讲座达到20多个场次;先后为省师资培训中心、代表省教育厅送教下乡,课改巡礼、上示范课、培训课、公开课等10节次,先后受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中心邀请为全国实验区作教师专业成长报告2次,为安徽、江西等地作新课程培训讲座3次;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外出交流等研究活动中现场参与听课、听讲座的人数达到7000余人次,形成十万余字的相关成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寻得了有效途径

途径

一、研究素材,教材提供的素材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否有利于促进实现教学目标等,作为教师必须认识清楚。通过研究素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对课本提供的教学素材、活动题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以及

活动目标的确定等,教师都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再创造.本课题组经过研究认识到,处理素材、用活教材,要从学生的三个基本点出发,即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求。途径

二、实践、研讨与反思,课前思考设计、课中调整实践、课后研讨反思可以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位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本质区别。我们采取“教学设计——实践——研讨反思——再设计——实践——反思”的模式,能促成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促进中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途径

三、研究学生,重视学生课堂暴露出的思维,解剖学生对一个问题不懂背后的原因,研究课后学生的访谈信息,能有效地设计出新的教学素材、构建新的教学过程。从而,教师们认识到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思维的发展是可以换一种方式的,并非只有教材上写的一条路。

3、构建成功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1)立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构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过程

课题组研究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他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在新的学习中的作用强调到唯一重要的地位。他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学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立足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认知结构中的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如果教材或教师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整合协调,往往会使学生认为新的概念和命题是无效的,或试图把它们与已有的知识分割开来,使新的概念和命题成为孤立的实体。其结果是使学生为通过考试而进行机械学习。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教学的出发点。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规律,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2)挖掘原有教学素材的价值 升华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遵循着顺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教材的编排、教学过程的设计,基础知识、技能、思维的发展也遵循着这一规律。一个优秀的素材总有它的适用范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教师可以挖掘不同的教学价值。然而,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在课堂复习阶段教师们经常与学生一起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用过去的素材加以说明,由于没有新意地运用旧素材,学生的兴趣就不高,思维的发展也处于停顿状态。比如,第一次教学《函数》,在课堂中回顾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变化中的三角形”时,发现学生懒洋洋地,处于不理

不采状态。第二次的教学设计中,挖掘了原素材的价值。设计的问题是:

1、底边变了,还有哪个量变?量与量之间有关系吗?怎么描述这种关系?

2、如果有2个点同时变,结果又会怎样?在学生熟悉的素材上,提出富有挑战的问题,学生热情与欲望随之被激发,原有认知结构得到了充实、完善和升华。(3)体验数学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加上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概念的能力不够,因此造成了学习困难,兴趣减退。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在大幅度下降,就城市而言,从小学四年级的72%下降到初中毕业的27%。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课题组以七年级上册的《相反数》,进行研究。发现当学生意识到相反数的意义与价值时,学生就有兴趣。心理学家纽纳等人认为:个体内部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有效激发和维持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学要善于采用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内在动机。(4)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促进数学概念真正内化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与真实生活又有一定距离,许多数学概念就成了一些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现象,这是教与学的一对矛盾。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学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就能促进数学概念真正的内化。例如,教学《吨的认识》,教师希望学生在计算“几个三年级同学重1吨?几桶纯净水重1吨?”的过程中体验1吨有多重,理解吨的概念。但从课堂反应和课后访谈中发现,学生对“1吨”仍没有深刻的体验。

归因分析:

1、教师在教学生时,自然倾向于采用与自己学习新知时相同的讲解水平;

2、教师一旦获得概念,便倾向于把这个概念看成是不证自明的,忘了儿童学习过程中局限的发展因素,教师一旦掌握了学科的结构,便倾向于按学科的概念、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考虑学科结构,忘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断分化的心理过程;

3、教师自己由于知识丰富和认知结构的高度分化,能意识到许多简单观念中的细节、内含的意义和限制条件,而常常不能意识到,介绍这些复杂内容,只能使学生更加糊涂。

因此,重新设计该教学环节,用一袋10千克的大米,作为“先行组织者”,知道了100袋才有1吨,让学生抱一抱米袋和同学,再闭上眼睛想象,然后用动画出示100袋大米,学生发出“哇”的惊叹声,感受了1吨。

可见,适应学生原有的认知发展直觉水平进行教学,能促进数学概念真正的内化。必须认识到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特征,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组织恰当的引导性材料。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布鲁纳也主张通过有目的、系统的教学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时一方面应依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即依据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认知或抽象认知占优势的特点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则应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第二篇: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探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魏小萍

[论文摘要]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并不说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功能性较弱,只能说明信息技术并没有用到数学教学的关键处,为此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关键之一。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后,必须寻找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教学实践创设创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 结合点、互动、仿真实验、创新研究

随着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很多老师只是在对外公开课的教学中使用,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很少用甚至不用。多数老师仅仅把现代教育手段用作电子黑板,给人以高投入低产出的感觉。

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才能和谐互动,教师才能愿用、乐用,用多、用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难点相结合

1.数学科学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2.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以“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为例,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椭圆的构造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及校园网,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完成意义建构,探究椭圆构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圆锥曲线(双曲线、抛物线)的联系。

二.信息技术与仿真实验相结合

即使是数学教学,现在也十分重视数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作为实验必须有自变量和应变量,通过实验探究应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即事物的本质。但是中学数学实验由于受到实际器材的限制,有些实验往往只能是纸上做实验,很难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功能,能够弥补实验条件不足的限制。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

三.信息技术与创新研究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之处。在课题研究中,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课,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通过数学建设模选修课的设立,借助网络工具,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设计方案、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加工信息等过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批优秀的数学建模案例获得社会较好的评介,如:微波炉运输包装优化设计,宿舍输水管道问题的研究,概率问题,出现“死亡小组”的可能有多大,跳水池深度的计算,关于公司建立地点选择的问题的研究,探讨红绿灯时间差问题,邮递员投递问题等。

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硬件建设的投入则是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物质基础,有了良好的硬件,如何用足、用好,使之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要求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要求,学科特点,通过有机整合,开发出适合校本特点的教材,并通过课堂教学和谐互动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所有期刊ISSN 1008-3219 CN 22-1019/G4

2、《中学数学杂志》2006年所有期刊1002-2775 37-1116/O1

第三篇: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

寻找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结合点

景东县民族小学叶志铭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越发广泛地运用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其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文是作者多年来在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的过程中长期研究积累的点滴心得,本文就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把科学课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如何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成功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辅助教学,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电化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电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很快解决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问题,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效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整合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新课,使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扩展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如在《灭绝了的恐龙》一课中利用网络收集各种恐龙图片,在授课时进行情景教学,这样就把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很快调动起来了。同时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并且将动态与静态进行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二、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实验课的操作程序就是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分为:提出问题—推理假设—进行验证—作出结论四个阶段开展。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实现四个阶段活动的开展,还能将微观的、宏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浅显易懂,效果显著,能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1、多媒体课件、幻灯增大实验可见度,弥补视觉局限

传统自然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病,有很多内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有的实验学生也根本无法看见和亲自操作。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放映幻灯片是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如《日食和月食》一课,学生对于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很难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用flash动画展示月球、地球、太阳三种天体的位置关系,演示三球同时运动,当月球绕地球运动到地球在太阳照射下的影区时,月球逐渐由部分变暗到全部变暗,此时月偏食、月全食便发生了。这种动画的辅助,使月食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变得比较形象易懂,学生可以借助动画来理解、概括出三种天体的运动关系,帮助学生认识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及月相变化等知识。在这里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起了突破难点,化难为易的重要作用。又如《面包发霉了》、《铁钉生锈了》等实验,学生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却在几分种内就非常直观地解决了课题的形成问题。

2、实物投影将模糊变清晰、将枯燥变生动、将复杂变简单、将难点变明了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的兴趣。但在教学中,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组装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但没有演示板,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学生看不到老师的操作,或站起来争着看从而影响纪律,或只能凭想象。如果用上实物投影展台就能很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展台上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在大屏幕上直接看到老师做的步骤,简单明了,效果极佳。实物投影也能解决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叶和花》一课中,常常对比叶之间的某种关系:叶脉、叶缘、叶序的关系时,把学生带来的叶片选择性投影出来,可以让学生清晰辨认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构建,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相整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课堂教学进网络

我校拥有计算机教室,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们都有一定上网的能力,为Internet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在《塑料》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教师组织学生上网搜集大量有关塑料材料的使用,并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在全班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这样的网络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所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资源是有限的,从小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环境意识。

2、通过网络展示学生作业情况及探索成果

学生将科学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输入、处理、分析,借助特定的教学软件,通过控制、切换来分别展示学生的成果,由于大家的作业和搜集的信息各不相同,所以通过作业与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孩子们完整的掌握事物的相关信息资料。同时在展示与交流中,学生可以分享他人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激励自己的探索欲望。有了多媒体网络,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课内外探索成果的展示对象就变得更为广泛,不只是单独面向教师的点评,转而面向与全体师生的交流和点评,有助于学生对理论、实验或实践证据进行反思,同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课程和科学课程两者双赢。如制作包装盒时,学生有不同的创新,全年级有200多张作品,要在课堂上一一交流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互动、交流、互评,进一步加强学生设计理念,完成课堂中难于实现的任务。

四、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的研究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电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教师不是机械的操作者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利用它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让学生易于接受。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听课中,大部分课件的播放时间达到了四分之三,课件成了讲课的主体,代替教师讲,而教师则成了课件的辅助工具,起的作用只不过是让课件一步一步往前走,教师只不过做简单的解说,成为电脑的操作者,本末倒置,电脑成了讲课老师的奴隶,而教师成了电脑的操纵者、指使者,夸大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要适量、适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让他牵着鼻子走。

2、找到信息技术与本节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是有效利用好多媒体的关键

一节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利用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具体事例,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的简单课件也同样是一个好课件,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用到恰到好处,要与传统教学取长补短,交相辉映。

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相对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和一些趣味练习及智力游戏等。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导入的情景:两个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同学们在这种情景下充分讨论,教师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入新课。通过这样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后,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果,而且随着学科课程的学习,师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将会逐步提高。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从不同角度去看,许多科学学科内容的教学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沃土”,在实验教学中,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利用好它,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具体的问题简单化,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教学过程也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从而实现科学教育教学现代化,获取时代性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章剑卫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郝京华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江苏省特级教师 张兴华

学习目标:

1、了解“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的课程意义

2、理解“表象”、“变式”、“迁移”的心理学意义,并能运用“表象”、“变式”、“迁移”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教学”。

第五篇:找好多媒体运用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

找好多媒体运用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

承德县一中 李红光

摘要:时代在进步和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教师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通过历史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充分利用历史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因此,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好电化教育设施,把握好多媒体设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度。多思考,多感悟,真正使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我们每一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结合点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论是对教者还是对学者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这对教学效果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它也要求学者善于综合分析,融会贯通。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是我们每一个教者不断探索思考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丰富的信息来源,教师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通过历史教学软件,可以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前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等,充分利用历史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历史学科的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为陈旧的历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但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怎样找好多媒体运用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高效起来。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如下一些思考。

首先,既要把多媒体的运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又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过分强调形象效果而忽略实际效果是我们每个老师都爱犯的错误。当然如果教师只照课本读书,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印象也不深,尤其是文化科技部分,十分不好讲,偏偏文化科技历史就是进行爱国主义的最好材料。同时,爱国主义也是历史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如果学生对祖国历史的感性认识不足,就难以产生对祖国的感情,更难讲是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多使用历史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教材,这不仅使教师上课上得比较生动、形象,而且可以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情感等心理功能,体会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同时也强化了思想教育,并且教育形式也不会流于形式和不为学生所接受。但如果满堂都是视频音响的大会餐,老师的引导作用就会被淡化,学生也不知道那里是重点,盲目的上课,听课,课堂就谈不上什么高效。我们只有把课堂时间优化起来,把放历史图片和记录片的时间把握合适,其他时间仍然纯粹的还给老师和学生,形成知识传授的良好互动,把握好二者的结合点才能更好的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将多媒体的运用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在思考与感悟上。历史材料的还原和学生充分的思考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因果联系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等,无不反映着辩证思维的过程;同时,历史知识又是由“历史背景——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原理”组成的一个结构化体系。历史教学是通过对史实的分析、综合,形成历史概念;再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获得对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规律性的认识,这是一个思维训练发展的过程。找准一个重点二者结合着突破它。而不是只用其一。

因此,在教学中巧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感受往昔情景、神游历史殿堂,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达到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掌握。但一定要找好他们的结合点。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的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王金霞 编著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下载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心理学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点的个案研究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注意与教学

    注意与教学 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理解,记不牢,在完成各种作业(阅读、书写、演算习题)时有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不够注意而引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

    第三章班主任工作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5篇)

    第三章班主任工作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与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更为接近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总则第二条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口常思想道 德教......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成长个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11-2-8 7:53:32 点击数:1601 [字体:] ------------------......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感悟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感悟 信息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信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问题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问题策略 合浦县廉州镇平田小学周壮美 这是我参加县教育局送教下乡时上的一堂公开课。这是一堂认识《圆的周长》的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使学......

    多媒体与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多媒体与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1.前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所学到......

    数学教学心理学读后感[最终定稿]

    《数学学习心理学》读后感 泰兴市长生小学王艳 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太会学习的人,而且没有太多的耐心去读整本的书,平时学到的一些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