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学的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

时间:2019-05-15 03:4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教育学的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教育学的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

第一篇:基于教育学的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

高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幸福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台湾的熊教授曾写过一本关于中国孩子历史的书。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自古以来我们中国的儿童都是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都是被教导、被驯化的,他认为在2000年的文明当中儿童从来没有成为主体和有价值的人。他研究了很多史料,很少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发现一个儿童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

今天山东有一个现象,越往东越富裕,改革开放的程度越高,曲阜地区特别落后。儒家文化有它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容易让人保守、固化,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有这样一种文化,我们的教育家总是严禁孩子们玩耍,老人一直说不要玩了,快去读书、写作业,他认为玩是无用,其实按照孩子的天性,第一个天性就是玩,你不让他玩,孩子就不能发展。所以我们这样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抹杀儿童价值、抹杀儿童天性的文化。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文明主要看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子。我说我们是一个文明的古国,古国不错,文明还得考虑。今天特别是提倡独生子女以后,整个社会富裕了,貌似真正把孩子当做人来看待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今天大人常常把我们的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工具和手段,甚至是脸面,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我要打就打你能管吗?”这是典型的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美国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美国孩子一出生就是美国的公民,任何人无权剥夺他成长的权利,所以在美国如果出现你打小孩、孩子在哭的现象,邻居一举报警察来了就把孩子接走了,剥夺你的监护权。但是,在我们国家,谁管你打不打孩子,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因为这样一种文化,导致了孩子没有童年。

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入起跑线的争夺问题,这是目前我们中国现实当中的一个问题。高考有句话“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从高考来讲,全省考生根据分数排队,高一分可能真是跃居前一千名,但是孩子还没有形成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时候你跟孩子们说你要好好学,提高一分可以把千人踩在脚下是不对的。

儿童是有可塑性的,我们今天给了他什么样的价值判断,他将来就会是什么样,因为我们这样的儿童文化必然导致这样的问题、现象。所以我们说从古希腊开始,当时对学校或者是对教育这件事的看法,观点非常鲜明,要培养哲学。在古希腊时期,国王的传承并不是父传子的,国王是在全国发现有才俊的青年,作为一个继子过继过来精心培养,让他来接这个班子,跟中国是不一样的。到后来我们儒家文化典型的就是要让我们的读书人去成为入仕者,当官去拼天下,我们看教育是怎么过来的。

西方国家有一段时期对小朋友的体罚相当严重,你不要看今天这样一个样态,也是经过了一个教训,包括后来西方国家提出来要培养合格的公民。我们共产主义国家提出来要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你看这干什么,我们孩子还有很强的目标性。

我们说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它其实是经过我们教育教学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他的环境,他接触的物和学生成长的过程,慢慢地影响,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人来。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合格的人,但是今天我们的人,他不完整、不理性或者说不幸福,这样一番教育过后,它肯定不行。所以这个地方用了刘次林博士的一个学术概念,学校的影响就应该是培养一个好人,但是我们教育的施展,我们又决定着无法按照那样一个逻辑和规律去完全培养这么一个人,我们还需通过我们的教学、通过对分数的追求去改变孩子的命运,否则我们的政策和家长都不会答应,即使学校办得再好,孩子考试不行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认为在这个时间段,中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学校?昨天上午李振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行为教育是一种过程。你不能说我到五十岁再去获得我的幸福,不是的,孩子一出生到终结这个过程要追求他的幸福,他是一个过程的幸福。我们从六岁入学到十二三岁毕业考上中学,这段期间我们让他怎么喜欢学校,如果不喜欢学校,那就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他如果一进学校就害怕、担心、紧张、焦虑,那他来干什么。如果孩子不愿意来,说明教育的失败。

第二,老师怎样破除职业倦怠?今天以我们全世界的潮流来讲,老师工作倦怠不只是中国,西方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感觉大陆问题特别严重。多种原因会造成我们老师的职业倦怠,老师们承受着四面八方的压力。是什么给了我们老师这么大的压力?我想今天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所处环境、法制问题等很多要素都会导致我们老师承受压力,譬如说今天家长举报你,原来他去教委告,现在他直接在朋友圈里发舆论。我觉得今天这个社会结构,特别是信息时代,其实为我们老师增加了无限的压力,这个压力到今天也不是一句话能解决的,但是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研究。

第三,我们学校的管理模式。因为今天我们是按照人、财、物为中心安排的结构设计,我们怎样把学校的结构做个调整,目的使它富有活力,为老师们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幸福的成长做一个新的架构的设计。我们都知道一个架构的空间是不改变的,像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整个的政策环境的变化是一个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让我们走到了今天。多少年来,包括我的上学经历、我女儿的经历、邻家小孩的经历以及身边很多人成长的经历,当时在我们设立教育培训出版公社时,年年给我们处长写一个工作计划,其实我总是画饼充饥,每年写怎么高素质教育,怎么去做,说了很多的东西,但最终你发现局长说了、处长说了,可人家校长不一定把这个事情落实到位、落实到课堂上。这里面有众多的问题,比如说你只要考试,人家就必然追分,就必然会布置更多的作业,你又不让他去布置,又要处理他,都是这样的问题,都是一些结构性的矛盾。

后来我就提出来有一个机会要去办一所学校,把自己的想法做一种探索。我来自胜利四小,李翠兰校长是一个专家,非常有办学的思想,应该说四小在她的手里三年的时间发展得非常快速,她建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在之前学校的生源多是片区内一线职工也就是石油工人的孩子,那时这个学校没有这么好的基础,李校长经过努力,把学校建设的很好,等我去的时候,这个学校在很多学校当中已算不错,但是比一二三小还是在后面的,是这样的情况。

之后我们提出“幸福教育”并做了一些思考,这个思考也是没有方向的思考,感觉想改变一种形态但是怎么改变切入点还没有找到。2002年的春天,我参加了一个双语的研讨会,在书店买了一本书,就是《幸福教育论》,这本书我一直读到晚上5点直到把书都读完。第二天开完会,我跟办公室你主任说,我帮我联系一下,这个刘次林老师我要再拜访一下,下午,我就跑到他的办公室探讨了这个问题。刘次林博士的讲解让我对行为教育的思考进一步升华了。到了2007年,我跟着我们的导师又研磨了一年,这一年我主要研磨的是他的情感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对应关系或者是实践的模式。这一年的学习对我来讲意义非常大,尽管非常辛劳,住在潮湿的地下室,环境十分艰苦,每天读书、写报,但是那一年我对自己整个的知识视角和研究方法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和开阔的视野。

后来,我把学校搬到潍坊,再后来我又到了北京,我想这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当然直到今天也不能说我已达到彼岸,我还在继续探讨的过程中。我办过农村小学,办过城市小学;办过公立小学,办过民办学校;办过小学、办过中学、办过幼儿园;在地方和首都办过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分析了不同的体制,也体验了不同的办学管理机制。这种多元化的办学的体验让我的想法非常坚定,我们一定要基于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教育”。郑州一个区都在提“幸福教育”这个概念的,但他们是从政治学和管理学提的。清华大学引进了哈佛大学的幸福学,是从心理学提的。我们刘次林博士更多地是从伦理学来提的行为教育,因为他是德育专家。行为教育与情感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刘博士以上位思考对我们整个“幸福教育”做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和阐述,他用他学术的视角和视野,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但是我想作为我们这些实践者,我们光认为这样还不行,需要把这样一种态度、一个想法落地,落到我们的课堂当中,落到学院里面。

我们试图以一种基于人生幸福追求与时间的教育主张,来进行制度设计。为什么这么提?我们上午的思考与下午的行动怎样结合起来达到一种理想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模型。

这是我去的第一所学校,昨天李振村所说的尘土飞扬的学校,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看这个图片的左边,我离开之前那个地方已是一个广场,全用大理石铺了。当时这个地方是一个土操场,夏天有些草,到了秋天冬天风比较大,他去的时候是11月底,我晚上带他进去的,他一进门口就来了一阵风,一股土一下就把他搬倒了,所以他就有一个不好的印象,其实学校挺好的。

去年是学校的20周年庆,为了做一个“幸福教育”的报告回去了,其实我离开这个学校之后就没有再回去过,应该说那一天我特别激动,老师们也都过来跟我合影留念。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思考的一点问题。在1760年左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大教学论》,它标志着现代教育的建立。夸美纽斯重要的贡献是发明了班级授课制,就像今天我们有个会场,我一讲我们一百多人都可以听,这个叫班级授课制。在以前,英国是家庭教育,家里聘一个老师来上课,电影中就呈现了这样的状态。我们中国是家学、私塾。一个家族孩子一起上课,不是这样的模式,没有课程、没有教材,没有班级结构。

我看过这样一段历史,在1800年以前,康德在柏林大学当教授的时候,那一年28岁,他讲的一门课叫做《论述教育学》,这个时候教育学仍然没有从哲学当中分离出来,心理学的分离就更晚了,直到上世纪初才分离出来。其实真正分离的标志是1806年,赫尔巴特写的《普通教育学》,他给我们把教育教学做了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个界定到今天,我们今天学生的样态、教育的方式已然是他建立的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本书很薄,建议各位一定要看一下,其实在大学里师范专业学的教育学,就是它的蓝本,不过加了一些我们的东西在里面。

再一个就是参考凯洛夫的《教育学》。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我们中国是1952年引进凯洛夫的《教育学》,1956年就展开了对他的批判。当时彭真说:“我们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需要减负。”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一边批判,一边继续研究凯洛夫的《教育学》,我们中国没有一本《教育学》,我们没有原生的《教育学》。我们华东师范大学的刘佛年教授写了一本《教育学》,试着用我们党的这个视角进行编写,但是这部书写完以后就得到了批判,他被关进了牛棚,其实这本书还没有出版。

我们发现,其实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的理解,我们对上位的思考,我们理论的建构,我认为今天不能忽视两个人,特别是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杜威,这个人主要的影响力在民国时期。当然这个期间我们受到凯洛夫的影响也比较严重,但是我想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阶段,他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杜威有一个在华演讲特别著名,他阐述了他对教育的一种理解和办实验学校的一些做法。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他的学生像蔡元培这些人,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跟着杜威学成回国后进行了多样的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崇拜陶行知、蔡元培这些人,为什么?就是觉得他们当初那些提法与教育的本质比较切实,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再一个提出来“交易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什么是改造?什么样的生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造自己原有认知的过程?把这种认知和体会形成一种体验,当然我们翻译也有关系,所以他提出来,教育就是孩子自己生活的本身,教育就是自己生长的过程,什么意思?这个孩子来到学校是接受教育,他如果跟他爸爸乞讨,也是在接受一种教育,不在乎于孩子是在学校内还是学校外,它的过程背后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我不知道这种理解是不是正确。我研究他的书,我认为他的理解给我们很大启发。孩子的教育是不停地在发生的,一般人认为,只有把孩子叫到面前教育才是教育,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他玩耍、偷盗、打架都是一种教育,教育没有正教育或者是好教育之分,教育的过程是他遇到的所有过程。

刚才我提到经验的改造。我端一杯水敢去喝,是因为经验告诉我这个水的温度烫不着我。但是很多小朋友没被开水烫到过,回到家太渴了,暖壶倒一杯水端起来就喝,第一口就烫着了,不过等他第二次再倒一杯水喝时他就会吹吹,这就是一种经验的改造。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他长心眼儿了,他把原有的认识水平进行了变化,这个就是杜威告诉我们的一个原理。

他提出的另一个很清楚的观点,他认为孩子来到学校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让社会变成很多社会的有机结合。我们原来的观点是今天的学校是为儿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而现在提出来孩子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他来到学校不光是学习的,学习是一个纬度,重要的是来进行社会化的进程,要成为一个社会人,这是根本目的。

还有一本书叫《儿童社会学》,他说儿童是其社会化过程的契机参与者。他认为儿童是一种结构要素,社会童年是永续长存的。杜威到中国给他的学生来演讲的时候,当时陶行知陪同并担任翻译,所以后来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都是杜威的一些思想。

还有一个人影响我们很大,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张贴了他的一些经典话语。我到他的学校、到他的办公室,今天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样子,他的办公室就在学校里面,在我看到的这个方向,都是高大的书架、满满的书籍。到了这个地方,你会发现这个学校真正地在做一种教育,一直到今天,当然有一些变化,包括他的女儿卡娅也对这个学校不满意,但是她依然严格遵守着他的办学思想。有本书叫做《教育智慧格言》,我们会看到今天中国的很多人一直在践行。当年我师范毕业之前,我回到了我的故乡,见了我的语文老师李希贵,他那时候是四中的校长了,我回去以后就到他那儿去了,他就说:“高峰,你是不是回到母校当老师呀?”我说:“行,我很愿意当老师。”然后他就从后面拿了一本书给我,就是这个《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他说让我好好读这本书,要做一个老师必须要读它。拿这本书回家后,我没当老师,这本书就押箱底了。一直到2001年当校长时听课,感觉有很多问题很迷茫,不明白这个现象为什么这样,就从箱底把这本书找出来,也是一天看了一遍,感觉书里说得太对了。于是我就把这些语言挑出来让老师们去读,每一个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都说得十分清楚。

其实我们今天,我们特别需要一种针对儿童的研究和视角,如果我们不能进入到儿童中间,不能从孩子眼睛里看出去,可能我们对学校这么一个事物、这样一个物体就无法把握,我们就无法去透视,无法去真正理解它存在的价值。

陶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小学的老师经常变成小孩子。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事儿,我们学校的老师天天跟孩子一块生活,容易跟孩子一样,但是我们还需跳出小孩子圈与孩子相处才行,不要觉得这个话很简单。

“幸福教育”,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态度,才能找到最终的逻辑点,如果没有这样一种互换、追寻和信仰,我们很难做到这样的程度。“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人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无非就是要多快好省地实现人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人幸福,今天我们经常忘了目的,把手段当成目的。我们把知识传授的过程当成了我们的目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一旦按着这个目的追求,教育必然是异化的,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幸福的动力。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要研究并破解三个问题,可能还要做一些独特的探讨,在今天的社会形态和中国的教育相匹配的研究的视角下。

第一,解决课程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今天孩子不幸福、老师不幸福,这是整个学校的问题,或者说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结为我们的课程出了问题。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人与高度同质化的课程必然会带来矛盾,人的个性化不可能随意改变的,只有让课程适应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才能实现真正个性化的发展,否则孩子是不能自由发展的。

第二,老师的职业倦怠。今天老师们进入这样一个圈子,获得工资的同时必然承受着很多压力,特别是北京的老师压力特别大。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要到校,一直到下午4点半放学回家,家近的好一点,远的就需要一两个小时,咱们又不能耽误课。学校原来有一个会计,现在已经退休了,那时她住在东城,每天早上都是5点就要出门坐地铁到学校,非常辛苦。中午老师还得在学校看班,工作的压力特别大,怎么办?我们说把食堂的饭做好,可如果老师在压力之下越胖越容易出问题,所以每年我都会给老师们安排高端体检,我觉得有价值。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没有倦怠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要试着把倦怠感逐步减少、逐步释放,这是很重要的事。

第三,学校内部活力的问题。有一些是校长无法左右的事情,但我们要负责。我一般中午一定吃两份餐,一份老师的一份孩子的,为了监督食堂的质量。现在我要求我们的副校长和负责食堂的干部都要吃不同的饭,并要给我反馈,饭菜质量、口味,需要做一个反馈,不行马上要追究。我们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可能这个里面就有活力问题。昨天有位校长的演讲受大家的认可但是也受到了批判,想法很好,但是目前还做不到。校长的想法多了好,没有想法不好,如果说校长没有想法,老师想法过多也不好,最好的是校长的想法变成老师的想法,老师的想法很多很好,得是这样的状态。但是现实情况,我们的老师还需要一个引领的过程,不是说明天开始你去想,你的质量就提高了。因为达到一个理想状态的老师需要引领的过程,可能没有十年八年这个老师达不到,这个过程需要校长给老师提供领导力的空间。玉泉小学这些年一直在做,不管团队考核,还是个人团队积分,都在促进老师领导力的形成。今天评判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不是依据课上讲得怎么样来评判,而是与孩子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今天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是能够协同同事、家长、社会资源为他班里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这才是一个好老师。这个好老师需要有很强的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老师的职业文化自觉。我们的“幸福教育”是有特定内涵的,追求教育的原生态,以儿童为本位、以课程为核心,以学程为途径,通过教师幸福地教和孩子幸福地学,将教育目的和本质回归到人的自身,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幸福的笑脸。

这是我针对上面三个问题做的一些探讨和研究,玉泉的实践案例。前两天截了一个屏,是一个妈妈在朋友圈里发的:

女儿整理书包,突然跟妈妈说:“你帮我读一下这本书好吗?”是学校要让孩子们学习吧,我栩栩如生的给她读完。“妈妈,你读我的权利那章了吗?”“读了,怎么了?”“老师今天跟我们讲了,家长不能打孩子,打了孩子我们有权利告诉老师学校去。”“前面读了半天原来是为了给我这句话,你就是想说我不能打你了?”“我就是提醒你一下别犯错了。”

这是一个一年级的家长发的,什么原因?是我们开学一个月以后,给孩子发了一本书,老师组织了学习,叫做《玉泉儿童宪法》。《玉泉儿童宪法》是以孩子的视角来编写并讲解的,经过孩子内化的过程,让他知道他应该具有的一些内涵的东西。比如说第一章我们的责任,里面包含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问题、品行问题,比如热爱自己的大家庭、爸爸妈妈,孝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义务。我们也有很多的权利,生存权、受保护权、参与权、选择权,拥有民主、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第六点我们是这样说的,我们的权利,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可剥夺;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班主任老师、其他学科老师和所有的员工都不能剥夺或者是部分剥夺;爸爸、妈妈、上一辈老人或其他的监护人都不能剥夺或者是部分剥夺;政府公职人员、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工作人员,都不能剥夺或部分剥夺。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有老师说了,你这样过度地让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就管不了了。我觉得因为他有义务,义务跟权利是对等的。我们还是回到杜威的观点,孩子们来到学校是社会化的过程,不知道自己的义务和权利的时候,我觉得社会化过程是虚化的过程。你在讲知识,可对于这个小朋友来说,她不让父母打她了,她学会了维护自己受侵害的权利。

当然这个过程,我们跟孩子是慢慢的教育的过程,让孩子有个认识的过程。

这么多年,中国人学会了一种独立,也不盲从了。其实我们一个国家的公民,有着独立的精神、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这才达到真正的和谐、完整的社会结构。我们现在不许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权利义务,可能这就是一个问题。我们的义务提出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插话、大叫或者是弄出噪音,能够认真倾听。咱们大陆人基本不会倾听,我举个例子,可能这个现象在各个学校普遍存在,比如说给老师开个会,老师讲一天课很辛苦了,即使很累了,坐到一块还能不停在讲。上次我在台湾,其中三位女士买了衣服还是什么的非常激动,电梯里面站着一个台湾人,我们进来以后,她们仍然高谈阔论,那个台湾人就不愿意了。你发现我们中国是“熟人社会”,中国人大吵大闹习惯了。我感觉不去打扰别人是一种义务和做人的分寸,从小养成这么一个习惯是很必要的。我们尚校长那一年派到英国去,回来跟我说她参加了一个活动,跟孩子到了一个会场,没有一点声音,可我们不得把天花板吵破了。中外儿童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其实我们从小学、幼儿园开始就让他大声呼喊,没有这样的义务在里面。

我认为一个孩子,如果说规范习惯没有一个参照系去对照,就不能内省,就不能形成一种自律的状态,就不能达到完善或者是理性的状态。我们还出了一部章程,2011年叫《发展纲要》,五年以后就出台了《玉泉小学发展章程》,这也是教育部规定的2016-2020年要依法办学的要求,其实我们已经提前了,我们也安排了。我们老师已经人手一册在学这个东西,他把学校整个办学的行为、办学的方向、办学的路径、办学的评价,以什么样的心态做了清晰准确的描述,让我们老师都知道这个学校想干什么,而且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点上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做。

我们还对学校的治理结构做了一个大的调整,就是以学生和课程为核心,承接了我们这样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是什么?我们可以看中间,我们的章程、幸福教育理念、儿童宪法,它是一个核心的东西。根据它我们组建了一个“法院”,就是我们学校的党组织,它要对议会和政府实施监督责任,要按照“幸福教育”的理念监控两个部分不能去违反它。我们的议会、我们的政府这两部门是对等的部门,我们的与会决策政府来执行,它不是校长的口号。所以学校整体的架构设计,要指向以课程为本位的一种新的学校治理结构。在玉泉小学,我们强化的不再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靠的是每一列车组。今天我们六个级部的主任都来了,他们就是级部动车组的列车长和服务员,带着我们级部的老师和孩子们往前跑。这个级部控制动力和刹车系统,它是一个自组织,包括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部门,我们都是相对分离的,学术研究学术,管理研究管理,不要搀和到一块儿。第一,制定目标、标准和计划。第二,做评价。我们大体在管理运行在级部,每个团队赋予了他目标责任状,我给我们六位级部主任都有一个协议。训练结束,我们要对照协议,是不是完成了这些指标。我们赋予了级部一定的人权、财权和事权,比如说级部的人全由级部的人去选。我们还匹配了国家课程、适性课程和主题课程这三大课程部的建设,赋予1000分,1000分给你了,让你去赢分。今年我们也开始对个人的学术积分进行系统改造。所以我认为今天我们这种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抱团的时代已经到来;专制、高压、关口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民主、对话、妥协的时代已经到来;英雄校园的时代已经结束,全体老师领导力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校长再能、再英雄,也变不成全体老师的一种领导力。

再一个,我们试图构建一个童话王国,这个不再细讲。我们成人跟儿童有着不一样的视角,我们看是个门就是个门,只是有一个功能性,我把门锁了,我就安全、挡风,这是我们的视角。我们说小朋友跟所有一切人和物、时间空间的相遇就是一种课程的资源,就是教育过程,他跟这个门相遇了,孩子们看这个门会给他提供怎样的教育内涵呢?我们今天换门了,我提一下我们是怎样给孩子设计门的。这扇门是这的,我们把把手拿进来了,孩子们觉得很好玩儿,有一个班的孩子还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到的玉泉门》,你看孩子在看什么?我们这两年把我们的教室做得特别棒,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我们这屋里没有空气交换系统,但是每个教室都按上了空气净化器。这些可能很多学校都没做,我觉得这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我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学校的味道是什么,这也是我们课程的设计。我认为教育就是儿童与其生活相遇的过程,我这句话就是根据杜威的话延展过来的,我也认为儿童生活的边际就是与提供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的边际一致的,也就是说他生活的边际就是你提供课程的边际。如果说孩子遇到一切事、人、物、空间都是课程的时候,我们就具有了教育的价值。所以我们的课程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教育与儿童也是紧密相连的,这样一个过程经历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地解决孩子的成长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已经80多年了,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他说要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驾驭的问题,他认为课程解决了,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认为不用管是什么样的课程,只有到了学校这样一个具体的环境才能意义,你不用管它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只要这个教材与你的学校不匹配,我认为它就没有意义。我们的课程研发指向“德如玉、智如泉”,我们做了20个核心要素,我认为还需要去细化,我们在走廊也挂了四句话“守规矩、养习惯、修学业、重情感”。这句话是一个人从低向高,从基本生活走向情感圆满的过程。我们经常讲教育就是养习惯,养什么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我们养了30年也没看到有好习惯,为什么?我认为习惯的核心是规矩,规矩不是把孩子控制了,不要那么理解,规矩的意识、规矩的内心的内化、觉悟,规矩是靠行为来的。有了好的规矩才能有好的习惯,有了好的习惯才可能把学业修圆满,这个过程才能把情感真正地充盈起来。你说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是以情感来论的,当然这个情感是西方说的情感,跟我们说的情感不一样。心理学讲人格心理学,一个人情感不丰富,人格上缺失了东西,守规矩是人品的根基,养习惯是德行的方圆,重情感是情感的沃土,这句话是西方哲人讲的。昨天下午看了我们的超学科课程,你会发现我们的整个课程设计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坚持不动摇,为什么?要考试的,孩子考不好,家长不答应;以未来为中心,要丰富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以儿童为中心,学校要开发学校、家庭和社会融合到一块的圆形课程,从而发展孩子基本的技能、技巧、情感等社会性内容。

我想我们把孩子全部的生活设计成课程以后,这个孩子的成长才充满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个孩子是个不苟言笑的孩子,我们怎么也逗不笑,课堂上他也比较严肃,我们开展挖地瓜课程,到了大兴他挖了一个最大的,我说照一个相,他回给我一个甜甜的笑。这不是装出来的,是内心荡漾出来的。一个人都是虚情假意地假笑,那这个人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是一个双重人格的人,是一个双面人;当一个人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发自内心的会心的微笑,这样的人一定是个真实的人,这样慢慢发展起来,也一定是一个正确的人、合格的人。

今天孩子们整天关在教室里这么长时间,我们组织了“让我们到草地上撒个欢吧”,这是一位家长拍的照片。这是孩子的原态,我们开了一百多门课程让孩子学,我发现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课程就是木工课,这是我们的两位老师教孩子做木工,你发现很多孩子特别喜欢做木工,我们张惠娟老师孩子也在这儿学习。小男生特别喜欢这个木工课,所以我说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必须让他找到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乐此不疲,他才能喜欢这个学校,光让他听课他肯定不喜欢,说“坐好了、认真听讲、瞪大眼睛”,然后写作业,再考他,再批评他,要么就是罚站,人家肯定不喜欢。我们要给孩子弄一点儿喜欢的事,我们提出来“玩中学、玩着学”,我们有“十大好玩课程”,都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

2015年学校的社会满意度,来自于老师、学生、家长三个纬度,89.59分,我们觉得比较高,比2014年提高了很多个点,是海淀教委委托第三方进行测评的。当然我们也会分析孩子们不满意的是什么。傅雷说过“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其实很多人都说儿童就是哲学家,儿童的道德高时比我们成人要高,其实我们更需要向儿童来学习,同时也让儿童的童年更真实,不要是一个虚假的童年、假冒伪劣的童年,那他长大了以后一定是一个假冒伪劣的人。其实在中国的这样的现象很多。前两天微信当中有一个妈妈,不知是离婚还是其他原因,他的孩子比较调皮,开个车把她的儿子拉到一个地方推下来不要了,开车跑了。这种社会问题太多了,我们人很多地方都不是人了,他像一种动物。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教育的行走,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应该回归了。当然我们也会看到国家90年代的自主教育,到2000年以后的课程表也在颁布,直到去年提出来的“立德树人”,到今年发布的核心素养,在追寻什么?国家也在着急,这样下去不行。我觉得我们走在了国家前面。

再一个我们讲学在民间,为什么这么讲?很多探索是在民间发生的,发生了国家才会去推广,才会不断地去复制这种东西。

所以“幸福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回到孩子自身,回到他们的生活,从他们脚下出发,跟他们心心相映,去做我们这样一种生活。我们应该这样想,孩子们希望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有一个标语“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幸福的校园里。如果我不在幸福的校园里,在哪呢?就在去幸福校园的路上。”孩子们打心眼儿里喜欢学校的时候,我们这种学校才真正办成功了,不是人家教育局给你个牌子挂在门口就成功了,而是他们认为你办成功了才真正成功了。这就是我们玉泉小学的团队,在我们团队的上方有六个字“玉泉人、育全人”。谢谢!

(本文根据演讲者在第二届全国幸福教育公益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第二篇:实践全人教育理念

实践全人教育理念

——提升明德小学办学质量

赤城县白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明德小学

明德小学是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在贫困地区所创办的一个助学项目。我镇的明德小学始建于2005年。建校以来彻底解决了贫困山区,学生入学难的问题。从此我镇分散、落后的复式教学办学模式被配套齐全、设施良好的集学制取代。

当家长们把孩童从十里八村,乃至几十里的山村,送进这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时,他们的心理充满了感恩与希望,当老师们走进这教学楼上第一堂课时,他们的心理充满激情与责任,为了放飞山村孩子的梦想,为了把明德小学办成理想的名校,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研讨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理念,为提升明德教育教学质量而勤恳耕耘着。

一、明德小学的建校宗旨及全人教育理念。明德小学是为了解决贫困山区儿童入学难的问题而创立的一个新教学项目。旨在使贫困山区的儿童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成为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人才。全人教育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也是发展性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各方面都能够健全、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接受正确的道德观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启发学生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这样将来学生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之路,做正确之事,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懂得把握人生中的各种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

二、明德小学教育机制配置。过去我们山区小学是一人一校,上

至校长、下至炊事员都由一个教师充当,并担任1—5年级的所有课程,附加学前班。教师的工作量是何等的大,可想教师是何等的忙碌吧!可是教学成绩还是难保理想。

如今有了明德小学办学条件改善了,教学机制与人员配置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从任课教师分配上做了大量调整。首先从青年教师中选拔出专业教师。如英语、音乐、计算机、体育、美术等专业课都由专业学校毕业生任教。这些课程在过去的大复式班里从来没开过。现在开足、开全了专业课。其次,语文、数学由过去的包班制改为单科、双轨制教学,这样便于钻研教材,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此外,学校还设有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分工明确,管理系统化。过去只有校长和教导主任,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由这两个人管,顾此失彼。现在教导处主抓教学和教师培训;德育处抓学生思想安全教育工作,处理日常生活事件;后勤处负责师生生活,服务前勤,特别是集学制的学生生活问题,包括宿舍区的管理工作。这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资培训。我校的师资培训与普通的师资培训不同,因为我们是明德小学,我们在尊重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培训教师,重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新理念。同时把明德小学的全人教育理念让教师们学懂,会用,融入教学中去。因此,我们请教研室、进修校专家为我校全员培训。使老师们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驾驭教材,提升教学质量。在本校范围内,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热潮,精诚合作,共同进取。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传统教育以及管理方法;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化教学方法,特别是电化教学操作等。学校还安排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研究明德小学全人教育理念,并指定教师作公开课,而后大家

结合本校实际,遵照新课标精神和全人教育理念评课。通过以上几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我校的师资水平。

四、课堂教学改革。由于我们的集学制托生于上世纪的大复式教学。一些中老年教师已习惯于大复式的“精讲多练”教学而对单式班的单科教学一时不太适应,很难做到“讲 练结合”更体现不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这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大打攻坚战,不分老、中、青人人过关,个个公开,按着课堂教学评估方案。逐项打分,发现谁在哪方面不过关,结对帮扶,定期达标。那些课堂教学达标教师,以及在县、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奖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做观摩课、示范课,并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以带动全校教师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高潮。

五、努力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教学是上世纪提倡的,但时至今日,它还具有勃勃生机,特别是在山区农村,由于学生家境贫困,对外接触面窄,但在他们身边有些传统的文化知识,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了,而且有的东西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对于那些个别的学生来说,他们身上又潜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因素,如果对那些特殊的因素不能特殊对待,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引导,都以从众目标要求,就会有一些孩子的才能被磨灭。如在一次听课时发现我校四年级的郭建伟同学,平时学习差,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因为他怕错了。可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让学生们做这样一道题:“一堵墙中间塌了一个窟窿,老师让学生观察没塌部分的砖缝,算出需要多少块砖把窟窿补上”。五分钟过去了没人举手发言,两分钟又过去了,郭建伟同学举手了,老师惊喜地说:“嗬!从不举手的郭建伟举手了,你说说你的答案!”当郭建伟说出答案后,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惊奇地投向了他,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郭建伟同学的父亲是搞建筑的泥瓦匠,他经常在课余时间到父亲砌墙的工地去帮忙。这说明人各有所长,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从此,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辟了第二课堂——珠算。虽然计算机取代了算盘,但我们祖先发明的这个简单又科学的计算器不能失传。书法、经典诵读、模型制作、智能竞赛、文体活动等各项活动填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

六、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我校专门抽调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从白草的历史写起,分章、分节的编写到现代教育。从中渗透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名人成功之路。以及学校发展史等,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综合各科教学要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指导,人生观教育,特别结合全人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真、善、美的追求)融入教学中,使家长、学生、教师形成共识,全面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明德小学这种教育理念能给学生带来生机和希望,我们几年来通过学习、实践、创新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大见成效的。

第三篇:幸福理念

幸福是什么?汪洋说“幸福就像花儿一样”,要在百姓那里盛开。但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当个体幸福延展到社会层面,不再是纯粹的体验和感受,而是一种气氛、一种理念和一种秩序。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什么样的人才幸福?亲情、权势、金钱、名誉、爱情......它们被一个统一的词语所代替:幸福!幸福的人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美好人生,如果只是追求三餐饭吃得饱,穿得暖,那仅仅是一个物质的需求,人们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需求。幸福是精神和物质的高度统一,毕竟一个人在他(她)还没有找到“心的归宿”时,处于“流浪”状态下的他(她)永远都不会幸福。幸福企业是什么?企业的幸福感,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让员工拥有工作幸福感,企业才具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如果能够做到幸福企业,离职率就会大幅度下降,员工满意度、对组织的忠诚度就会大幅度上升。一项对持续高绩效员工队伍形成因素的研究表明,长期来看,幸福的员工比不幸福的员工有更多的工作成效。他们会按时上班,不太可能辞职,主动去做职责范围之外的事,而且他们会吸引同样致力于该工作的人。具有幸福感的员工,其绩效比所有员工的整体绩效高出16%,职业倦怠率低于125%,对组织的忠诚度高出32%,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高出46%。(引自《哈佛商业评论》的报道。)一句话,幸福的企业能凝聚一大批认同企业愿景、使命、精神与价值观、并愿为之抱团打天下的同道者!

需要什么样的理念成就一个幸福的公司?除去睡觉、吃饭,80%的时间是在工作,与同事相处。可以说,我们工作的状态就决定了其人生的状态,工作内容是否有价值、工作时心情是否愉悦、放松,也在间接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质量。要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首要的,就是提升工作的幸福指数。对于公司来说,关注员工幸福感,提升员工幸福感,当是责无旁贷的事情。理念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一句话,打造幸福公司的理念宗旨就是“创造幸福员工”。

总之,人人都希望着幸福的生活,每个企业也都希冀成为卓越的企业,但是,企业要真心为员工谋取幸福,就要重视、经营每一个员工,要放手让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干成事。毕竟,一个全面发展的员工,才是幸福的员工!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幸福感越大,社会反馈给企业及其成员的幸福感也就越大。

企业文化建设小组供稿

第四篇: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的探索与实践

杨远芳

(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

一、幸福教育的提出

对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的理解,长期以来局限于学制化。把它理解为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小学作为进入中学的基础,中学作为考取大学的基础。日益激烈的“应试教育”,已经从中、小学蔓延到幼儿园阶段,展开起跑线上的竞争,使多少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和自由,游戏的时间没有了,甚至连充足的睡眠时间也被无情地挤掉了。“应试教育”成为重智育、轻体育、轻思想品德、轻情感意志的培养,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创造力贫乏、人格不健全等,破坏了生命的和谐和平衡。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者中心调查报告,有近14%的小学生和22%的中学生感到“学习已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希望自己能快点离开学校”。

基础教育不是升学教育的基础,而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性”的新定位,应该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要任务,它更重视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为每个受教育者奠定生存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即为他们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感受到应有的幸福。针对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缺乏幸福感的状况,我们决定把“幸福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多年来我校始终以“一条主线,两翼齐飞”为办学思路。“一条主线”是指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两翼齐飞”是指搞好艺术和体育的社团活动。“幸福教育”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怀着对教育本源的探求,执着地尝试使教育与师生的幸福相融相生,努力去打开教育的幸福之门。

二、对幸福教育的理解

幸福,就是客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状态和主观的满足感二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幸福教育,就是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和感受幸福的教育过程,提高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幸福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理念、管理与评价、课程设臵、环境建设、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达到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核心的教育。

幸福教育有意识的以文化、科学、艺术与体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引导师生改善自身。我们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使接受教育的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能力。我们要让教师树立幸福从教的职业自豪感、成就感,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师生共享的幸福。为在校的学生造就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艺术的气质,来面对走向社会后的任何挑战和困难。为我们的师生有高尚的情操、艺术的修养、高雅的生活、幸福的家庭而实践幸福教育。

教育毕竟只是幸福的基础,幸福目标与结果幸福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但教育过程的幸福体验应成为幸福教育的首要目标。我们开展的幸福教育的研究,旨在实践层面力求有所突破。

三、幸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由于学业压力大而导致的学生厌学现象和教师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缺乏幸福感的状况,我校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学校精神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德、智、体、美学校的各项工作统领到幸福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上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积极践行幸福教育。

(一)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幸福校园。

我校不断加强文化艺术环境建设,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努力创造浓厚的幸福教育氛围。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都挂有书法、绘画艺术家及学生的作品,其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品。校园里有九块来自天津蓟县的叠层岩,叠层岩上刻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的字迹。学校的各座楼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如:达信楼、达智楼等。校园种植了五百多棵树、有近二十多个品种的果树和其它花草树木。春夏鲜花盛开,秋天果实累累,即使是在冬季,部分果树上还挂着鲜红的果实。为了弘扬中华艺术传统文化,学校组织了两届教职工艺术作品展及胡阶庆教师的个人写生画展,成立了以我校为基础的河东区教育系统的楹联协会,并举办了首届楹联、书法比赛。2010年我校在达信楼的楼道里设立了中华文化艺术馆,橱窗里展览了复制的中华艺术精品,这对宣传中华艺术文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1年,学校又创建了民族团结馆,馆中展出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品,起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艺术教育的作用。学校的校园把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熔为一体,使学生时刻都能受到美的熏陶,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环境育人是我校的重要特色。

(二)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为幸福教育的重要行动。学校每学期通过给课题组和全体教师免费赠书,及推荐书目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丰富人生。两年来学校为教师及课题组赠书240种近1070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的20项修炼》、《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书籍使教师认识到幸福源自职业的自豪感、成就感,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获得幸福感。教师在阅读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学习教育智慧,在学习、反思、实践中提高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并获得职业幸福。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分享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很多老师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和阅读心得投稿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撰写教育随笔,记录幸福轨迹,第一本教学反思集《馨语》已出版。

(三)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幸福之路。

2011年我校将创建“天津市特色高中校”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紧密结合。中国教育学会《教师的职业幸福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立项,分别从学校特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各学科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等多方面、多角度与幸福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极大的鼓舞和激发了全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使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同时也“为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单调乏味,引领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四)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强化教师收获尊重和信任的资本。学校管理朝着科学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制度激励与情感管理关照教师的幸福,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幸福教育与个人的需要紧密相连,愿意在共同促成学校发展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加强校本教研,出版校本教材。为学生开发幸福选修课的同时,提供教师展示个性的平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修改完善了校级“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评选制度。教师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开展文体活动,注重教师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关心照顾怀孕的教师做轻松的二线工作;赠生日购书卡;组织教师合唱团、钢琴培训班、趣味运动会、教师节文艺汇演、瑜伽、健美操辅导班;每年春节慰问老教师;教师节为教职工体检;请专家来学校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等。

(五)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幸福教育的主阵地。

构建高效课堂,把提高教学效率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师生幸福感的前提。通过《成功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人生幸福感策略的研究》、《在地理教学中师生共享幸福感策略的研究》等多个市级“十二五”课题研究,着力打造“幸福课堂”,其核心理念是民主、开放、科学、规范、尊重、对话、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将幸福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获得成就感。教师通过及时的、个性化的鼓励和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感受成功、感受幸福。

(六)新校本课程的构建成为师生共享幸福的创新点。人格的完善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校本选修课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开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校本选修课教学,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下,具有想学的良好愿望,勤学的坚韧意志,乐学的健康心态,会学的科学方法。2008年,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变化,实现为“每一个名学生奠定人格与学力发展的基础”,学校从已开设过的38门校本课程中精选了12门课程教材,编写出《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本课程精选》共12册:《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的地理》、《外语俱乐部》、《历史文化广场》、《奇妙的生物世界》、《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放眼看世界》、《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体美音韵》、《怀远集》等涉及14个学科,共470千字,2008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高

一、高二年级的校本选修课程中使用。

2011年10月,“四十五中幸福课”开课了。我校高

一、初

一、初

二、内高的全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通过自己选课,参加到29个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幸福课”遵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将课程分三大类: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幸福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分为六个主题:健康生活奠基幸福、和谐身心提升幸福、文化探源体会幸福、开阔视野感悟幸福、关爱生命拥有幸福、艺体陶情分享幸福。具体课程有:营养与健康 饮食趣味 积极心理学

感恩与幸福 品茗闻香 翰墨飘香 茶文化 灯谜 典故与中国文化 美文背后的故事

旗袍

诸子百家

生肖文化 节日文化 品茗心境 词海掠影 品味中庸 植物的种类

文化与自然遗产 灾害自救 关于生命急救基本知识 生命瞬间 紧急避险 中医精华 水墨芬芳 篆刻艺术 古月琴音动画影片欣赏 手工编织 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它对人类文明特别是亚洲文明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当今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它滋养心灵、提升素质、温暖生命,它是幸福的智慧之源。每个民族都在积极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因为那是民族的“根”。文化发展的关键是重视文化教育,培养文化人才。学校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只有将中华传统文化理念、艺术欣赏融入日常教育,让每个学生从小就能感受文化欣赏文化,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真正浓郁起来,才会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位教师在幸福45中博客的留言中说:“幸福课程师生共同受益,在没有指标和压力的课程中享受艺术之旅,学生自己选课,因此参与度极高。学生的水墨画作品已放在我的博客中。”

我校在校本课中重视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教育,首先应该为生命而存在。珍惜生命,健康生活,成就幸福人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所以,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各种灾害,学会自救与帮助别人。在校本课中,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火灾、地震等灾害的特点及应对措施,对于烫伤、运动受伤、溺水、心脏病发作等常见问题,介绍正确的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生命是宝贵的,学校教育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存在、为分数而存在,忽略了生命教育,将是非常失职的。在幸福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恩、关爱他人的善良心灵,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人生目标,这些都可以在以幸福为指向的课程实施中得到实现,幸福的人生也得到奠基。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开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两翼齐飞,从丰富的社团活动中获得幸福感。

为了促进艺术教育的开展,学校每年都开展以下活动:举办艺术节;班班唱活动;教师节汇报演出;校园牡丹节;书画艺术家进校园活动;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先后请来天津交响乐团、天大北洋合唱团来校演出,还组织师生观看天津儿童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的演出。学校成立了各种艺术社团,如合唱团、管乐团、美术社团、舞蹈团、街舞社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小型、多样的艺术活动,力争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一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学校购买了30台钢琴,开设了钢琴课,还装备了一间合唱专用教室。2010年我校合唱团代表天津市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获得一等奖,并参加了闭幕式演出。2011年合唱团参加了香港国际合唱比赛,获得了表演金奖和混声组银奖。合唱已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让强健的体魄成为幸福的根基。从选项课模块教学入手,编写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与瑜伽八个模块教学计划,学生自己按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进行选项。教师授课采取按学生的具体选修情况进行有针对的、不同学习内容多层次系统的教学方式。为防止选项课偏重单项的培养,忽视学生体能锻炼,特设“课课练”环节来进行身体素质的教与学。“挑战”选项课以外教材。我们不把选项课以外的许多教材(器械教材、民体教材等)抛到脑后,都是合理穿插于选项课中。如:体操双杠模块—杠上前滚翻成分腿坐杠;体操支撑跳跃模块—纵箱前滚翻;形体模块—柔美组合;武术模块—棍术。在天津市高中体育三年课改总结观摩活动中,四十五中学体育系列模块教学的8节展示课和经验介绍,受到了专家评委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及好评。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课课练”的延伸是为学生制订“运动处方”。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课余时间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把“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组织好、落实好。课间活动一小时安排学生集体竞赛项目,结合学校“体育节”、“田径运动会”、“小型多样比赛”、“足球班级联赛”、“篮球班级联赛”、“健美操班级联赛”、“冬季长跑比赛”等活动,把阳光体育与群体活动相结合。把学校每年的体育比赛活动与班级联赛相结合;把普及与彰显特色相结合。学校田径、篮球连续蝉联河东区第一名,篮球两次获天津市第一名,健美操、足球队、乒乓球也多次获河东区第一名。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为我校特色教育打下深厚的根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师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45中”新浪博客的作用,为开展“家校联手”的幸福教育扩展时间、空间提供便利条件。(http://blog.sina.com.cn/u/2080597691)开展励志、感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感动四十五中人物”、“四十五中校园之星”等评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幸福观。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幸福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我校提出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创新学校教育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将使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将为创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特色高中发展新模式而继续努力。

第五篇:打造幸福教育理念 彰显幸福教育特色

打造幸福教育理念 彰显幸福教育特色

一、“幸福教育”的定位

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 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人是目 的,不是手段”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

二、幸福教育的内涵是:以人的终生幸福为目的,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三、幸福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条件,使在吉林一中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体验幸福的境界、奉献幸福的人格。

四、幸福教育的核心是:把教育当做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幸福地教、幸福地学”。

五、幸福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一)、以先进的制度管理学校

在一所学校,教师应该学习法家思想,做到依法治校,按制度办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是说教师应该加强制度意识,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遵守。为此,学校加强了制度文化建设,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实施科学施教、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周戈庄小学管理制度

(一)周戈庄小学章程

(二)岗位职责 校长职责、业务校长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工会主席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总务主任职责、德工处职责、教科处职责、教研组长职责、班主任职责、任课教师职责

(三)教学管理

周戈庄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周戈庄小学课题研究方案 周戈庄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学生作业设置、监控制度

(四)德育管理

周戈庄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及考核标准 周戈庄小学班主任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师德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师德标兵、教辅评选办法 周戈庄小学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选办法

(五)各特室制度

办公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卫生室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图书室管理制度、食堂安全工作制度、微机室制度、音美器材室制度

(六)教师管理

周戈庄小学教职工考勤制度

周戈庄小学教师岗位目标考核制度

周戈庄小学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评选制度

(七)中层干部管理

周戈庄小学领导班子例会制度 周戈庄小学干部评分制度

(二)以幸福的教师带动学校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没有“幸福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激情迸发需要教师激情的激荡,学生的快乐拥有需要教师快乐的感染,学生的幸福体验需要教师幸福的传递,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托起学生幸福的人生。

1、狠抓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成长。(1)学习培训强素质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分批选送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考研读研;组织教师参与高密名校校际教研活动;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种种举措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迅速提高的同时,也让教师有了优越的成长快乐感。(2)教学研讨原生态

学校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成立各类草根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星级达标、同课异构、双向预约、特色课堂等教研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使每位教师都能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总的来说,我们的教研活动,不管是何种形式,其宗旨都是为了给予每位教师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平等交流探讨的机会。同时让老师在活动中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迸发出创新的灵感。(3)狠抓课题,提升能力

我们本着“让教学研究化,让研究教学化”的原则,通过广泛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破解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研究的《影响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部因素及对策研究》、《小学教师健康工作心态研究》已经结题;《小学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正在申请结题;《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已经立项。

2、落实读书学习机制,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学校制定教师读书学习机制,通过征求教师意见,为教师购买书籍,教师每月阅读一本书,寒暑假自选2本书,每年阅读12本书。学校还定期编写教师学习材料,印发到教师手中,组织学习,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组建“读书沙龙”,每月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每次两个小时,畅谈读书收获、问题、反思等,学校干部参与,相互学习,相互讨论。让教师写起来,教师每月写文2篇,字数不限,可以是心得体会、好书推荐、名段摘抄等。评选优秀读书写作教师,每月根据康城书院投稿和文章写作情况评选出优秀教师,学期末予以表彰。

3、开展多样文体活动,增强教师身心健康。

学校以“全员健身,健康幸福”为宗旨,号召教师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为激发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学校定期举行多样化的健身活动: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等。广大教师在比赛活动中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体验到了幸福。

4、营造温馨环境,促进教师幸福发展。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凝聚力。学校在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对教师的生活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到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为教师们鼓足干劲地创先争优而保驾护航。我们学校是距离高密最偏远的一所乡村小学,近几年分配的青年教师离家远,一周只能回家一次。为此,学校加大了周转房宿舍的建设,宿舍新铺设地面,粉刷墙壁,购买衣橱,安装电视、电脑;厨房设置电冰箱、抽油烟机、厨具一体化,给他们营造了家的氛围。我校的高秀英老师,去年孩子只有几个月大,婆婆离家到周戈庄看孩子,但没有住的地方。学校得知后,专门布置了一间屋子给他们居住,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去走访慰问,解决了这一难题。今年我校秦永军老师光荣退休,学校感谢他对教育的辛勤付出,给他送上了鲜花、纪念品和衷心的祝福。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对待教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正是我们学校对待教师们的态度。

(三)、以快乐的学生提升学校

下载基于教育学的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教育学的幸福教育理念与实践模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教育与教育学

    1.( D )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新增考点一:教育的基本形式 从纵向看:落后的、原始的、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 从横向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内容简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一)聚焦社会的热点话题“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

    2017教育学考研: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017教育学考研: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勤思教育学考研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下2017教育学考研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备考2017年教育学考研的考生可以认真的看看。 孔子,名丘......

    盖特唯GA-prep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盖特唯GA-prep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 当今社会,全世界对于教育投入的经历比过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因为它关乎着个人的命运,更关乎社会和人类的命运。人......

    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的探索论文

    摘要:教师教育效率,即在单位时间内,学习者自身潜力发挥的程度与获取的学习收益。“效率”不仅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师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在社会监控和高校自律......

    模型教育心得

    听张宪魁教授讲座心得 张宪魁教授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2011年10月11日,老人家来到开封市二十五中学为开封市及县区的全体物理教师(包含初高中)做了一场......

    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教育实践

    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实践 ——杜郎口之行有感 霍山文峰学校汪薇薇 山东杜郎口中学是全国教学先进学校,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为了让教师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其教学模式,更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