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中学《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苏科版5篇

时间:2019-05-15 04:5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林中学《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苏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林中学《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苏科版》。

第一篇:黑林中学《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苏科版

《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流.

2、探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个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3、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教学难点】

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学生用电流表、开关各一只,干电池两只、小电灯两只,导线若干. 【教学程序】 〖复习提问〗

1、学生用电压表有哪两个量程?其分度值是多大?

2、电压表在使用应注意哪些规则?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如何? 〖引入课题〗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关系如何? 〖新授〗

一、实验目的、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2)探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

(3)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二、学生分组实验:

1、探究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个电池的电压的关系.(1)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结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个电池的电压之和.

2、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U2+„„+Un

2、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分组实验.

(2)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Un

〖小结〗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练习〗

1、如图所示,若电源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1、L2和L3正常发光时的电压都是3V,电池组的电压也是3V。当开关S1、S2闭合后,能正常发光的灯是__________;当开关S2闭合、S1断开时,能正常发光的是__________。

V1表与○V2表示数大小的比较,下

3、如图所示的电路,关于灯L1与L2的连接方式和○列说法正确的是:

V1表的示数较大 B、灯L1和L2串联,○V2表的示数较大 A、灯L1和L2串联,○V2表的示数较大 D、灯L1和L2并联,○V2表的示数较大 C、灯L1和L2并联,○

4、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灯L1、L2均不亮,小华同学利用一只电压表去查找电路故障,当他将电压表连接在灯L1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将电压表连接在灯L2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由此可以判断:

A、灯L1短路 B、灯L2短路 C、灯L1断路 D、灯L2断路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电路中三只灯泡是相同的,则电压表的示数是: A、6V B、4V C、2V D、0V

6、如图所示的电路,是由灯L1和L2、电源及电表A、B、C组成的,则电流表是______,电压表是______;如果A、B、C的示数分别是2.5、3、2(单位是A或V),则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V,通过灯L1的电流为______A。〖作业〗

*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学习目标与考点分析

1、通过与水压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源提供了电压。

2、通过观察、实验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数。

学习内容与过程

引入: 演示“串并联电路连接实验”,提问“为什么取出干电池,小灯泡无法点亮?那么怎样才能使小灯泡持续点亮呢”引导学生提出“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的原因”引入新课。

一、电压

1、思考:当我们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当我们取下电池,再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2、介绍水流的形成原因

3、强调: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电压,而电源的作用就好象水泵一样维持正负两极有一定的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的符号用U表示.

在国际单位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 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掌握其换算关系

4、一些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人体安全电压36V。

二、电压表的使用

1、引导学生观察演示电压表,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电压表上有几个接线柱?“-”是公用接线柱,“3”或“15”是“+”接线柱. 当使用“-”和“3”接线柱时,从表盘的下排刻线读数,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使用“-”和“15”接线柱时,从表盘的上排刻度读数,量程是多大?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2、进行电压表的读数练习

3、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 1)、较零 2)、并联 3)、“正”入“负”出 4)、允许把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5)、被测电压不超出电压表量程

4、利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电压组的电压等于各干电池的电压之和。

三、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1、串联电路电压特点:

(1)让学生预测课本图中两灯泡两端电压与总电压的差别?(2)怎样探究呢?请说出实验步骤并绘制表格(3)得出实验结论:U总= U1+U2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电压特点:

(1)预测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2)如何探究呢?请说出实验步骤并绘制表格(3)得出实验结论:U总= U1=U2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第三篇:物理八年级下苏科版9.1压强2教案

第九章 压强与浮力

9.1 压强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4. 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 :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

3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p②公式:压强=压力/受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力面积;的。

FS。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

③单位:牛顿/米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 Pa的含义是:1米1.5×10牛顿。(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帕,混凝土是(5—50)×10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644

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

第四篇:《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案2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一、新课引入

(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

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二、新课讲解 1.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 2.猜想或假设

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

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学生回答:

a.可能是I=U/R;

b.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

c.可能是U=IR;

d.可能是……

3.设计实验(采用启发提问式,帮助学生设计实验)以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一问一答

问:我们所学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哪些量可以测量出,分别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答:能测量的量有:电流和电压,仪器分别为电流表和电压表。

问:电阻不能测量,我们怎样知道导体的阻值呢?

答:可以给出导体的电阻值。

问:也就是说在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时,我们是固定电阻不变,让电压发生改变,观察电流的变化,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什么?

答:控制变量法。

问: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

答:不行。

问:为什么?

师生共同回答: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

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不仅针对同一导体测量几组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还要更换定值电阻反复进行实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实验时,给出了二个不同的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

问:我们在实验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

学生1答:改变电源的电压,如:增减串联的干电池的节数。

学生2答: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

师总结指出:同学们知道了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请大家根据你认为最适合你的方法和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画出能够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

4.进行实验

实际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2)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3)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1V,2V,3V……)。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应该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出学生在实验中错误,并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数据。

5.分析和论证

数据处理时,可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测量数据。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的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很一致。得出电流、电压的关系的结论。

结论:电阻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然后指导学生用测量的数据对照课本图画出U-I图。

启发学生对比数学中的一次函数的知识,推导出U-I表达式:U=IR。

6.评估

要求学生在探究报告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动一些问题,如:

(1)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

(2)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读数时会不会有失误。

(3)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还有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哪些问题弄明白了。

……

三、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交流,交流时,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探究报告,也可以口头表述自己在探究与他人不同的意见,同时还应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交流时,不应只是交流探究结论,交流的重点应放在探究的过程中。

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

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

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结论不和你一样?

……

四、课堂作业

完成探究报告,并在报告写出对自己所选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估。

五、注意事项

1.本节教学应放在实验室完成,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具体分工大致这样:实际操作时,一名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或改变电源电压),一名同学观察电压表,另一名同学观察电流表。

2.电源的选择最好是学生电源,测量的数据比较一致。而采用干电池时,测量的数据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处理数据时,要求教师考虑到可能数据不一致来指导学生如何得出结论。

3.本节实验探究是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存在着一定困难,要求教师应精心准备。

4.在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设计实验环节时,故意设计了两种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过程的多样性,同时在交流和评估时,懂得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于研究问题的优劣。

5.实际操作中,有些要求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动手的过程自己去感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质。

6.采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时,可以把电压U看成纵坐标y轴,电流I看成横坐标x轴,则由U-I图可知U和I是一个正比例一次函数式,电阻R的值为一次函数式y=kx中k值,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能快速的得出U、I和R的数学表达式。

第五篇:太仓市浮桥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外角和教案 苏科版

三角形的外角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和。2.利用平行线性质来证明三角形的外角的第一个性质以及三角形 的外角和。3.会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其外角的和。

2.难点: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证明的过程中,涉及到添加辅助线来沟通证明思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它相邻的内角之间有什 么关系?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二、新授

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现在我们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及外角和。

如图所示,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对应一个相邻的内角和两个不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是与这个外角不同顶点的两个内角。

∠DAC是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内角BAC与它相邻,内角∠B、∠C与它不相邻。

问:三角形的外角与和它相邻内角有什么关系?(互补)探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出如教科书图8.27所示的图形,然后把∠ACB、∠BAC剪下拼在一起放到∠CBD上,使点A、C、B重合,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与同伴交流一下,结果是否一样。请你用文字语言叙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间的关系。

由此可知:三角形外角有两条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如图: D是△ABC边BC上一点,则有

A ∠ADC=∠DAB+∠ABD ∠ADC>∠DAB,∠ADC>∠ABD

问:∠ADB=∠()+∠()

B

D C 2.探索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方法。

(1)你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来说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呢?(2)你能否从前面的操作中,得到说明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另一种方法?

3、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

(1)与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相邻的外角分别有两个,这两个外角是对顶角,从与每个内角相等的两个外角中分别取一个相加,得到的和称为三角形的外角和。

(2)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3)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的证明方法。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6页练习1、2、3

四、小结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各是多少?

2、三角形的外角有哪些性质?

五、作业

下载黑林中学《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苏科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林中学《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教案2 苏科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