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时间:2019-05-15 04:5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第一篇: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实践

摘 要: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作者根据创新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探寻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新途径和新思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步向前发展。历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更新教育理念,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斟酌、论证提出的新名词。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之“创新”,有别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以及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方法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删,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概括地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创新教育强调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大力推进和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遵循层次性、基础性、师范性、开放性、民主性、启发性等实践原则。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

素质教育的实施正不断向纵深层次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人们更新观念决不是朝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参加几次业务学习,听几个讲座,能说出几句新理论,就表明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上更新不到位,常常会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比如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套上了认知、能力和情意领域的新要求,但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却得不到落实;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仍是传统守旧,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不敢放手,而只在方法、手段上作一些革新式的小打小敲;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占用很短时间,明显具有象征性,致使讨论流于形式;一些教师自恃自己的专业特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是平视而是俯视。所以,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更须自觉深入地加强学习,克服自身综合素质的“短板”和不足,真正实现由“承转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升学谋职”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实现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观的转变;实现封闭办教育到开放办教育的转变,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2.应试教育的影响痕迹颇深。

音乐虽不是升学的科目,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目标、模式、方法、手段、评价方式等都对音乐教育产生了较深的影响。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如主学科有保证,音乐教师严重缺失交流研讨机会,他们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不自觉的深受其影响。如应试教育唯智育为上,为数不少的学校音乐学科尚是虚设;乐理、识谱教学方法守旧,枯燥单一,学生机械识记,索然无味;器乐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过多追求专业考级,轻视乐感培养;音乐欣赏教学中简单灌输作品主题、结构,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对美妙的音乐作品听而生畏,不知如何入门、通过什么途径欣赏;课堂提问拘泥于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活动丢弃了自身的优势,缺乏应有的乐趣,学生从中体验不到快乐,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1.营造良好环境是保障。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要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教育强调对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而重点即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的保障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尤为关键,应注重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都需要依据创新教育的要求积极予以改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加快修订现行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弥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缺失。学校要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的目标,根据音乐的弥漫性、熏陶性及感染性特点,从师资队伍到场地、设备、器材,可以采用“急需先购,逐步增添”的策略,“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来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要重现构建,注重衡量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各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地共同达成培养目标,音乐学科充分发挥审美愉悦特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其它学科则为音乐教育奠定知识和修养基础。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应有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落实,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条件建设相当薄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营造、创设能激发创新潜能的音乐教育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合作。2.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音乐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音乐教育中蕴涵着丰厚的创新资源,教师要善于勘探和开发。音乐教育要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讲,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动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听后必然会产生不同感受,内心体验因个体的生活环境而异,根据音乐的演绎性和不确定性,教学中应留给学生较多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采取主动的批判态度,突破线性思维模式,来进行三度创作。器乐教学中更有不少让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演奏中快慢、强弱的处理,打击乐伴奏型的创编选择,乐器的选配等等,这些创新活动较易获得成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乐理、唱歌、律动和歌舞表演等内容的教学中都可创设丰富多变的创新活动,这要求教师本身牢固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下,积极引导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3.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灵活性等品质。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并将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外。”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多解性、演绎性、不确定性给人们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巨大空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优势。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右脑开发,这直接有利于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正是创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很多发明创造都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很大关系。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脑平衡开发,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例如在节奏教学中启发学生自由想象,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多种节奏型,再进行节奏概念的归纳,并让学生积极动脑,根据联想,进行组合创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音乐创作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即兴创作要求临场发挥,灵活多变,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能,形成自己独创的见解,能有效拓展思维的多向性,提高思维敏捷反应的品质。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4.培养创新技能是阶梯。

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创新的基本方法有加减法、重组法、模仿法、迁移法等。创新技能的培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强科学训练,使学生在储备丰富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广泛,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创新技巧,通过训练形成创新技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构建体系和序列。音乐节奏的重新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创新技法的训练。旋律的创作可从填空开始练习,再逐步进行旋律的改编,然后再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灵感,试着写出新旋律,由老师弹奏出来相互欣赏,以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知旋律创作不再神秘、高不可攀了,学生消除了对创作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的创新技能训练扶持学生在创新的历程上渐渐迈开步伐。5.培养创新个性是底蕴。

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勇敢、敢于冒险尝试、富于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意志品质好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优越的创新情感,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立足于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教学,音高、节奏都要求正确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要细致入微,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合唱、合奏训练能极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器乐演奏要求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战胜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烦躁,所谓“千日二胡百日箫”,器乐教学训练与演奏,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所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第二篇: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范文模版)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作者根据创新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探寻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新途径和新思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步向前发展。历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是时代赋予教育事业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中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在这一使命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对创新教育大形势进行深刻认识,更新教育理念,从创新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斟酌、论证提出的新名词。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之“创新”,有别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以及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育方法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删,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创新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概括地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创新教育强调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大力推进和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遵循层次性、基础性、师范性、开放性、民主性、启发性等实践原则。

二、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突出问题

1.教育观念的更新仍流于浅表层次。

素质教育的实施正不断向纵深层次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人们更新观念决不是朝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参加几次业务学习,听几个讲座,能说出几句新理论,就表明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上更新不到位,常常会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比如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套上了认知、能力和情意领域的新要求,但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却得不到落实;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仍是传统守旧,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不敢放手,而只在方法、手段上作一些革新式的小打小敲;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占用很短时间,明显具有象征性,致使讨论流于形式;一些教师自恃自己的专业特长,看待学生的角度不是平视而是俯视。所以,教师特别是音乐教师,更须自觉深入地加强学习,克服自身综合素质的“短板”和不足,真正实现由“承转型”、“标准件”型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升学谋职”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

变;实现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观的转变;实现封闭办教育到开放办教育的转变,树立大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2.应试教育的影响痕迹颇深。

音乐虽不是升学的科目,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目标、模式、方法、手段、评价方式等都对音乐教育产生了较深的影响。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如主学科有保证,音乐教师严重缺失交流研讨机会,他们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不自觉的深受其影响。如应试教育唯智育为上,为数不少的学校音乐学科尚是虚设;乐理、识谱教学方法守旧,枯燥单一,学生机械识记,索然无味;器乐教学偏重技能训练,过多追求专业考级,轻视乐感培养;音乐欣赏教学中简单灌输作品主题、结构,忽视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对美妙的音乐作品听而生畏,不知如何入门、通过什么途径欣赏;课堂提问拘泥于标准答案,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个性发展;音乐活动丢弃了自身的优势,缺乏应有的乐趣,学生从中体验不到快乐,渐渐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1.营造良好环境是保障。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潜能,但要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创新教育强调对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而重点即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作为学生直接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一个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校风学风、人际关系、学生心理安全与自由的保障等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尤为关键,应注重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都需要依据创新教育的要求积极予以改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音乐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加快修订现行音乐教学大纲和教材,弥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缺失。学校要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育的目标,根据音乐的弥漫性、熏陶性及感染性特点,从师资队伍到场地、设备、器材,可以采用“急需先购,逐步增添”的策略,“以欣赏为先导,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来组织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要重现构建,注重衡量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各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地共同达成培养目标,音乐学科充分发挥审美愉悦特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而其它学科则为音乐教育奠定知识和修养基础。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学校中的应有地位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落实,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条件建设相当薄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积极营造、创设能激发创新潜能的音乐教育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合作。

2.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音乐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音乐教育中蕴涵着丰厚的创新资源,教师要善于勘探和开发。音乐教育要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讲,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动机,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例如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听后必然会产生不同感受,内心体验因个体的生活环境而异,根据音乐的演绎性和不确定性,教学中应留给学

生较多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采取主动的批判态度,突破线性思维模式,来进行三度创作。器乐教学中更有不少让学生创新的机会,如演奏中快慢、强弱的处理,打击乐伴奏型的创编选择,乐器的选配等等,这些创新活动较易获得成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乐理、唱歌、律动和歌舞表演等内容的教学中都可创设丰富多变的创新活动,这要求教师本身牢固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下,积极引导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和意识。

3.培养创新思维是核心。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独创性、变通性、灵活性等品质。创新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问题,并将知识进行广泛迁移,它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外。”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多解性、演绎性、不确定性给人们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巨大空间,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独到的优势。音乐教育有利于人的右脑开发,这直接有利于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这正是创新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很多发明创造都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有很大关系。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脑平衡开发,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例如在节奏教学中启发学生自由想象,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多种节奏型,再进行节奏概念的归纳,并让学生积极动脑,根据联想,进行组合创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音乐创作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即兴创作要求临场发挥,灵活多变,利用已有的信息、技能,形成自己独创的见解,能有效拓展思维的多向性,提高思维敏捷反应的品质。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音乐活动来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融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

4.培养创新技能是阶梯。

创新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创新的基本方法有加减法、重组法、模仿法、迁移法等。创新技能的培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强科学训练,使学生在储备丰富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养成多向可变的思维习惯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基本的创新方法,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广泛,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创新技巧,通过训练形成创新技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构建体系和序列。音乐节奏的重新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创新技法的训练。旋律的创作可从填空开始练习,再逐步进行旋律的改编,然后再让学生充分发挥创作灵感,试着写出新旋律,由老师弹奏出来相互欣赏,以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知旋律创作不再神秘、高不可攀了,学生消除了对创作的畏难情绪。循序渐进的创新技能训练扶持学生在创新的历程上渐渐迈开步伐。

5.培养创新个性是底蕴。

个性在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新成就的大小。创新个性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勇敢、敢于冒险尝试、富于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意志品质好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优越的创新情感,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尽快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立足于注重培养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教学,音高、节奏都要求正确掌握,音乐情感的表达要细致入微,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合唱、合奏训练能极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器乐演奏要求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战胜生理上的疲乏和心理上的烦躁,所谓“千日二胡百日箫”,器乐教学训练与演奏,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创新意志品质。

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所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〇一一年七月三十日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长垣县赵堤镇中心学校 赵广路

学段、学科:初中音乐

内容提要:

在音乐教学中,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那种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技能,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创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全民族创新素质的提高,在于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涌现。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音乐的想象是人类艺术创造和科学发展的思维宝库。多年来,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个人素质、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那种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技能,“匠人式”的音乐教师已经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式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

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培养他们的观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动手、表演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使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

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不要吝啬对学生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因为对学生作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

五、营造自由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个条件。自由安全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创设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合作探究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在一种安全自由、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习和探究,因为,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信任、理解、尊重和宽容,进而产生愉悦的情绪情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活动中去,敢于说出疑惑、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这些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东西,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四篇: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不良倾向突出,使得音乐教育偏离了正确方向。

“专业化”──违背了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普通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及修养的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中小学音乐教育并非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或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以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知识和技能只是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手段而非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只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各种形式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的训练,切不可按专业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非艺术化”──违背了音乐审美的规律。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艺术教育的特征,而艺术教育是围绕美育展开的,它为达到美育目标服务。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要始终围绕着审美教育这一核心,走艺术化道路。然而,现今的一些中小学音乐课,并不象一门艺术课、美育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数学课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把音乐课型尤其是欣赏教学上成语言替代型,这完全是不可取的。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教师不能只是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和表述音乐所要表述的形象、内容,而应更多地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听,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在音乐流动的音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鉴赏能力,感受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

第五篇: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127599574.doc

在音乐教学中实践美

施模容(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美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

一、美在音乐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谁也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音乐的内在感染力、思想深度、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它所具有的哲学意义上的含义。音乐界有一句箴言:“音乐的本质是科学,音乐的内容是哲学,音乐的表现是艺术,音乐的功能是教育。”音乐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因此,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有助于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美,有助于激发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对美的创造力。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因斯坦在年轻的时候喜欢音乐,会钢琴和小提琴,音乐是他的爱好,音乐赋予了他更多的创意和感觉。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

二、美在音乐教学

音乐是美的,探求美的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是每位音乐教师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学之美举足轻重。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为人师表展示美

记得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曾经说过:“教师是美的使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新时期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要当好一个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挚诚的爱,其次要爱学生,不但要钟爱成绩好、音乐素质高的学生,对成绩差、音乐素质低的学生更要“偏爱”。(3)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也切实掌握。(4)教师还要掌握跨学科跨门类的知识。如文学的、史学的、心理学、美术等的知识。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旁征博引、生动有趣,使学生能把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起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5)要有良好的职业才能。那就是要有较好的口才和得当的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传递美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则是教艺术的艺术,是实现美的过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音乐教师要以高度的

责任感,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把听、视、动、唱、念等感知通道同时开放,充分运用音乐的多样变化性发展更多的教学形式,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推广器乐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简单易学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用音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1、理解歌曲情感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尝试地采用了以下系列方法:(1)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视听”结合,两者相得益彰。“视听”两方面所引起的想象、联想丰富而深刻,欣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优化课堂结构,以欣赏格局为中心,适当穿插学生的演奏、演唱,形成“听、唱、奏”多元欣赏格局,促使学生转换角色,由“听众”成“演员”,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充分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3)抓住时机,让学生创作歌词、创编歌曲、即兴舞蹈表演等,以拓展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牧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草原的景色,然后播放草原美景图片和不同乐器演奏的录音,再让学生哼唱此曲,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于美的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2、感受旋律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3、创造育人环境美

曾几何时,学校已听不到刺耳、烦躁的电铃声,而是《牧童短笛》、《步步高》等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的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作为音乐教师要真正明确音乐对人的成长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实践着当一名美的使者的誓言。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爱心和信心把音乐教学作到美仑美奂,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邮编:402260;详细地址: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东部新城鼎山大道51号几江中学;电话::023-47552855;信箱:904790445@qq.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2年10期,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

    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红会学校 李崇山 摘要:作为创新性最强的学科之一,音乐在人的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人的创新精......

    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评析题(要求: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结构的严密度、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和评价) 【案例1】 《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人音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3......

    中小学音乐教学总结

    中小学音乐教学总结 中小学音乐教学总结 1 一、思想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论文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器乐教学 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要求每位教师以全新教学理念和新观念进行课改实验,因此,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

    音乐教学创新与实践之探究,(推荐)

    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之探究 著名创新学家朗加明教授曾说过:“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

    浅谈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听觉、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

    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摘要音乐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说明了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观念和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对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