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4: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

第一篇: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

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本课程的任务是这样界定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职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否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劳动者,要看其是否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而语文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载体不仅承载着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而且蕴含着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可以说:“文质皆美”的语文教科书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殿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指出,“美感起于对象的表象,经过想象力和知解力的和谐活动,同主体的快感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知觉、想象、理解和情感就构成了审美的心理结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灵健康成长。

文章是艺术,语言是艺术,作为语文课的载体——文本,它首先呈现于学生面前、供其阅读的是最具体的话语系统,这里面有着审美教育的丰富内容。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中传神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美好景物。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以酣畅朴素的语言写出了苦难岁月里人性中永不褪色的明净的善意。毕淑敏在《离太阳最近的树》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对千年树神红柳的赞美,对保护生存环境、让生命自然流淌的呼唤。„„课本中各种文体,或是朴实的,或是瑰奇的,或是清丽的,或是素雅的,具有张力的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美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品味这些语言,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古老而又年轻的汉字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高尔基说:“在诗篇中、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必须是形象。”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在文学话语的感染下,经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

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能唤起美感的文学形象,这又是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比如:鲁迅笔下的有着“精神胜利法”的阿Q,他质朴但又圆滑、自尊但又自贱、率真但又卫道、敏感但又健忘、蛮横但又怯弱、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再如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曹雪芹笔下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和莫言笔下的母亲等等,都是富有永久魅力的文学典型形象。课文中的这些人物,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还是平凡低微的劳动者,他们被历史赋予的生命力和典型的性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精神光照下折射出不同的色彩,学生在阅读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学形象的精神美、行为美、心灵美,通过与形象本身的交流,受到新的启示,得到新的审美感受,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自觉地塑造自己的心灵。由伟大的人格折射出来的价值观、人生观、那些堪称民族脊梁、人类先知所承载的精神美,心灵美、能真正留存于学生心目中。

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这些古典诗文是华夏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了天姥山美丽壮阔、奇幻的风景,同时也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同样的作品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药》等,课文中或是明丽鲜艳、热烈崇高、或是悲凉凄清、和平静穆的意境,无一不具有“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学生要在文章中的物色、情感、事件、风格、语言等中来领略整体的美感。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通过美感教学来加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促进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美感,使学生在洋溢着真、善、美的语文课堂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呢?

(一)认真阅读课文来感受美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欣赏,第一步还是要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点含糊,没有一点误会”。这就强调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最初的最直接的文本体验,即“自主体验”,因为这是学生体味、感悟文本的第一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大声 的朗读,分角色的演读,分小组的朗读,通过反复诵读来进入课文,捉住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把握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最好能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这种称之为“美读”的诵读能最大限度加强学生语言的修养,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在主观上使到学生对课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和有一个综合内化的心理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说通过感受,激发人的情感。同样,自主的感知能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在阅读课文精妙生动的语言中,积极地感受美,深入地体验美。

例如: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学生通过清新、欣喜的语调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感受文中为我们描绘的“独立”、“安静”的理想生活。再如老舍《我的母亲》一文,教师通过柔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美好形象。又如教授《卖白菜》一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再现母亲自尊、坚强的个性以及在穷苦的生活处境中她那份不褪色的诚实。教《好雪片片》时,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人与人之间那份朴素、无私的、明净的善意和不带任何苛求的关爱。

(二)积极创设情景来唤醒美

美国的帕克认为:“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而且,它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从心理学上说,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上说,美感的门户就是各个感觉分析器。这样,视听感官在审美过程中就尤为重要。积极进行审美情境的创设,触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审美心理,建构审美心理结构。

例如,教授《琵琶行》的重点段——第二段对于琵琶女高超的演技的描写时,可先播放电影《白居易》中的剪辑片断。时而悠扬宛转,时而粗重冷涩,随即又雄壮高昂的音乐能让学生在具象上体会到琵琶女的美妙曲音,进而由乐音推及琵琶女的心理状态。再有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布置学生课前作好准备,上课时,请一位同学扮演林黛玉,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介绍进贾府的路线和所见到的环境和人物。扮演者和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这场精彩的表演中来,学生在短时间内就体味到文章的主旨,学生通过自己与课文的交流,把课文情景再现于课堂中,这就不同于通过说教式的利用抽象概念来进行教育的方法,它作用于视听感官,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这对于唤醒学生内心的审美愿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深入文本来体验美

教师在审美教学中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撞开学生心灵的门扉。例如:教授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教师抓住作者自身和自己感想的议论进行引导: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又有着不一般的地方,她给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这样,就使到学生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其母亲的崇仰和缅怀。再有,教授莫言的《好雪片片》一文,教师收集了有关“爱的奉献”的感人图片,简述了生活中的爱的千姿百态,只要人们自己用心,便能真真实实地感受得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味文章作者和流浪老人之间两次爱的交往,引发学生对于爱的震撼,对作者与流浪老汉之间的纯真感情有了触动,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爱,学会发现生命和生活的美丽。

(四)放飞想象的翅膀来丰盈美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力在审美心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激活情感体验美之后,借助想象可以超越时空取得更深广的感受内容。新课程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重,强调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上。这样便要求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理而大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放飞自己的想象。

例如:《哦,香雪》中对香雪的描写,告诉学生许多属于她的确定的特征:她是台儿沟的唯一的女学生,一个美丽、白皙、纯洁可爱又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少女。但是她具体怎样纯洁可爱,具有怎样的相貌,怎样的神韵,又是需要学生去想象的。“仿佛一分钟前诞生的面孔”“在大山和黑夜面前表现出来的本事”,这中间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是只能想象,不可意会的,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想象去想象,去补充,去创造,这样,学生会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中获得一种创造的喜悦,从文本中主动地发现美,积极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美,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的特质。

(五)拿起手中的笔来创造美

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学生抒发内在的情感,用自己的笔对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思立

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将感情融进表现美和创造美中,这便真正进入了审美的最高阶段。“书写”为学生极富个性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教师应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到写作训练中:改写、续写、仿写、读写结合训练、自由式作文训练,各种形式的“书写”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最佳过程。

例如:教授《我的母亲》一文,教师在课堂最后设置了一个写作训练:用四幅图片拓展生活中的亲情,让学生书写曾经感动过自己的亲情点滴。学生写下了“除了母亲,再没有一个人会在冰天雪地为你汗流浃背”,“妈妈的关怀和照顾像太阳和星星一样,照亮了我的白天和黑夜”,“那份爱,让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不知疲倦,又无怨无悔”,“亲情使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努力”等等。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亲情的本色。通过这样的语言写作训练,教学实现了语言与情感美的融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把现实生活中的亲情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表现出来,在创造中发现美、体验美、丰盈美,这个过程洋溢着情感的律动与创造的喜悦,可以说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审美教育的最高阶段,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

总之,语文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的事物,美的心灵,进而注重美的情感体验,形成美的节操,完善美好的人格,为将来在职场打拼做好全面准备。

葫芦岛市一职专语文组:李敬

第二篇:用人单位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论文

1培养中职生的情商能力

企业用人时,几乎都把人品好、心态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吃苦耐劳作为用工的首要条件。在就业的学生中,总会有一些人不太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表现为自由散漫不守规矩、沟通能力差、抗挫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可见培养学生先做人,提高为人处世的“情商”很重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必强制性地灌输,而应主要凭借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和优秀时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还可以适当补充《道德经》《弟子规》等专门修身养性的文章,进而提高师生共同的品德修养。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更应具备最佳师表形象,率先垂范,做师德高尚的好老师,用积极的心态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在授课时满怀激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景交融地讲授所教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从而引起学生愉快稳定的情绪体验,使他们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充满自信。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成功的,即教书又育人。

2强化培训中职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如今信息时代的中职生常常是提笔忘字,更别说汉字书写了。企业来面试时,都需要学生写份简历,仅仅一张纸几百字的小简历,很多人是错字连篇,字歪歪斜斜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如果书写流畅,字迹工整,文字准确,就业时就会赢得一定机会。所以强化汉字书写训练,不仅仅是企业的需求,其实也是每位国人的必修课。常言道:字无百日功。习字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结合专业,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写好字意义的教育,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求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字帖,每天必练一页钢笔字。第一学期练楷书,第二学期练行书(建筑绘图练仿宋字),每周收批一次,寒暑假也不例外。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定期搞展览。在校期间要求班主任配合,最好坚持训练两年。二是督促学生最好天天记课堂笔记、写日记、摘录优秀诗文或做读书笔记,备用新华字典及时纠正错别字。事实上,学生在校两年,只要能坚持不懈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文字书写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3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同时也是交际的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一面试时就腼腆害羞,说话结结巴巴,不敢也不善于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进行各种交流与交往,那么学生毕业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又如何立足呢?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训可作为语言训练模块,分项累计加分,单科结业。其具体做法是:

(1)开设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学时学生可以进行自我介绍、专业介绍等,也可以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确定演讲内容。更可以畅所欲言,讲奇闻逸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可谈事业、谈家庭、谈友谊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得说,必须说,事先做好准备,做到脱稿。

(2)课上师生多互动、多交流。必要时以学生为主,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为同学讲授一节课,每个同学都给一次机会,事先把讲课内容确定下来,然后回去备课,可以自己做电子课件。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口头作文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几次口头作文,让学生走上讲台,按事先拟好的题目进行口才训练。

(4)课余时间可组织各种辩论会、讨论会、演讲会等。可设主题,内容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焦点热点或有争议的话题,学生可以运用各种演讲技巧一展风采,既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又锻炼口才。

(5)组织学生到企业或人才市场见习。主动了解本专业就业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岗位技能要求等,以自己的实践经历为材料,整理提纲,然后向全班同学做汇报。社会实践本身就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总结汇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模拟记者招待会,模拟求职应聘、模拟岗位情境等。通过创设生活场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真实的印象,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锻炼学生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口语训练的时效性。

(7)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可“说”的机会,能说则说,不怕说错、不怕见笑、不怕受挫。只要多实践多锻炼,敢说敢讲、会说会讲,就能成为会交际善沟通的企业所需之人。

4强化培训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应用文体和用人单位及每个人的关系都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实用性极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根据企业需求并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使其产生新鲜感及实效感。

(2)精讲多练。应用文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文体也非常多,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灵活选取。虽然应用文写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到文通字顺、格式正确、内容简明并不容易。所以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要尽量精选例子,尤其是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实例范文,课上课下反复讲评,反复训练,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满意效果。

总之,有个好品行好心态、会写字写好字、敢说话会说话,还能写好日常应用文,可以说是每个中职生最基础、最实用的能力,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素质。所以身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勇担重任不懈努力,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虽然会非常辛苦,会付出很多,但这样的语文课才更出彩!

第三篇: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的倾向。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本文将从教师对待学生的语言、行为方式、情感等方面论述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一、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

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等都在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人的情绪象感冒一样会传染,原本心情舒畅、开朗的人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成一个沮丧的人。因此,我们老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三、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作用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为了让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表扬时的用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更别提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了。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比如:“你真大胆!”“你回答得真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1)对优生的表扬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2)对后进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好样的!你的进步很大!”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你最近怎么认真了?”他说:“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后进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四、教师对学生批评的作用

如果说: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事情吧!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用得不恰当,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行船人爱舟跑得快。”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

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所以,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既然教师的言行、态度等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来感化学生。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孩子出生以后跟随父母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和父母有了相同的个性。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对我们整个民族特点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教师要捧着一颗爱生之心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自教师接手一个班后,便会对这个班负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孩子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丐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秋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还可能形成

“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就意味着教育活动的失败。

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在暑期的家访中听到很多家长都说:“要是暑假学校也上课就好了,小孩在家烦得不得了。”每个家庭教育一个孩子都这么烦,何况老师们带了一个班甚至二三个班的孩子呢?怎能没有烦恼的时候?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行为都在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吃这家饭像这家人,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更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家长的话可以不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听。有一次,我带了一根手链,第二天,n个学生手上多了一根链子。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名教师来指导我上课,当课堂纪律混乱时我扣了一下教鞭,这下可好,非但这位名教师帮我指出错误,学校的领导个个找我谈话,他们只是告戒我以后不可以再这样了,一个也没确切告诉我为什么不能扣教鞭。当时我心理觉得很委屈,现在不是主张不可以体罚学生吗?我打不得、骂不得,扣扣桌子总行吧!直到后来的一次事故我才恍然大悟。又是一次纪律混乱的公

开课,课后为了表示我对学生的不满,我让他们全部坐端正,并用教鞭时不时地顶他们的后背,下课后有个学生模仿我,也去顶其他人的后背,弄得你追我赶,最后撞破了头,缝了好几针,虽然没有人指责我什么,但我知道这次事故的起因是因为我的粗鲁。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教学上也是这样,一定要以细致耐心的态度来辅导学生。有一次,我辅导了几个差生,我发现他们连最基本的都不会做,太不应该了,就很生气,带着几分怒气辅导他们。第一个学生:订正了又订正,结果还是错的,我很生气,把他大骂一顿,结果还是订正不出来,我干脆把答案告诉他;第二个,又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同的是,因为我的指责,他明明订正出来了却不相信自己,还是把对的改成错的;第三个,在前两个的基础上,我气得都没气了,就温和地对他讲话,慢慢跟他讲道理,结果居然在我 的引导下他自己会做了。通过这件事我知道,教师的怒气会使学生变得胆怯,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惧怕学习的心理。

三、教师要对学生适度表扬

人人都喜欢听好话,对大人如此,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小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1、表扬要体现其价值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许多亮相课上,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厉害!”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肆表扬,使表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真正的表扬应该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强化物,而在教师滥用表扬之词时,学生只知道自己好,却说不清好在哪?更别提保持这种好的行为了。如果说回答出一个轻而易局举的问题就算好,那么别的同学一定会忿忿不平,这问题大家都能回答,凭什么只表扬他。如果教师能表达得更具体点,学生就容易找到别人的长处进行学习。比如:“你真大胆!”“你回真答得完整!”“你的声音真响亮!”这样的表扬方式就比“你真棒!”更具体,更容易让人理解。

2、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某位教育家曾言: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方式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老师、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在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教师容易产

生一种偏爱,这种对优生的偏爱会不知不觉地遮盖其缺点,使之滋长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从小生活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这些“优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会远不及一般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差生的表扬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教师应格外关注的人群,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学习习惯极其不好,作业马虎,经常有拖拉作业的现象,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组织他和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先完成作业,当他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时我及时鼓励他:“好样的!你的进步很大!”从那以后每天回到家他都先做作业,他妈妈问他:“你最近怎么认真了?”他说:“老师表扬我学习好了!”从他母亲那了解到的这句话让我明白我的一句赞美之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是啊,在平常的课堂中,这些差生的行为很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埋怨、责备。表扬对他们来说是冬天里的那一缕阳光,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会带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三、教师要擅用批评

如果说:表扬能激励学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那么批评同样能帮学生指出缺点和不足,让他们更好地发展。一提到批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件难堪的事,谁也不愿意自己受批评,被人批评总不是件开心和光彩的

事情吧!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受宠的环境中,在家中以小皇帝自称,吃不得半点批评,批评过了点,伤其自尊心,不仅学生不满意,家长也要站出来说句话了。因此,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

1、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一次失误而对他加以人格判断,儿童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很难作出判断,大人都难免会犯错,何况孩子呢。我们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比如班上某个同学由于喜欢别人的东西而偷偷地去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老师知道后,就当众批评他,说偷东西的人是小偷,于是这名学生就觉得自己永远成了一个小偷,起码其他同学是这么认为的。擦不去,抹不掉,他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阴影中。假如当时老师单独找他谈话,告诉他偷东西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现在老师可以为他保密,不告诉其他同学,希望他今后能改正,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2、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俗话说:“行船人爱舟跑得快。”教师当然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能成材。但人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难免有一部分孩子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经常跟老师唱反调,学习不好、不听话等诸多不良行为陆续涌出,有的老师脾气急躁,一看到学生不良行为,按奈不住心中的不快,对学生出言刻薄,三句不离骂字,甚至舞枪弄棒,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出言不逊有可能产生尴尬局面,比如某个学生经常不做回家作业,老师动手把他的书包一扔,说:你回家去吧!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作出的反应当然是呆立不动,等待老师的处置,难办的还是老师,因为这句话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只能婉言问:“你想不想读书了?想就要怎样怎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习以为常,不加重视了。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此外,批评学生时要坚持以说理贯穿整个过程,通过说理让学生意识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说理向学生指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我们班的学生大多不爱劳动,一天我走到教室,看到一片狼籍就叫人打扫,结果有的不动,有的还解释说已经扫过了,我当时很生气,很想对他们大发雷霆,但最终忍到了晨会课上,我对同学们大谈什么是集体主义,什么是主动性,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最后我希望他们多为班级做点事。从那以后,同学们开始爱劳动了,更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卫生工作中去。

教师的入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无有人能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献给别人。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做一个对学生成长有帮助的教师。通过我们“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教育的培养论文

摘要:“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美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含着大量美的内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1、充分再现艺术美

在教学中,我对作品优美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的安排、生动活泼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充分挖掘,着意点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漓江的水”和“漓江的山”的描写段落。对写景的文章,我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①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指导学生尝试:把写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语言任意换成同义词,看其表达效果,使之理解原词表达准确。

②语言的朴实本身也是美。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的角度去使用语言,并注意到语言不是词藻的堆砌。如在尝试中把山描绘成“巍峨挺拔”,把水描绘成“清澈透明”,都不足以说明山、水的朴实本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我通常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结构的。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章按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梗死去这一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反映出事件的因果关系。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它像一把投枪匕首,刺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考虑内容结构,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使文章丰富的语言、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统一。

2、深刻领会心灵美

在语文教材诸多篇目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正面人物的形象,都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愚公与智叟形象加以对比,领会愚公身上表现出的那种大智若愚、不畏困难的改天换地的精神美,鄙弃智叟那种自我保守、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庸碌观念。又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启发学生从为了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的伟大形象,联系到当今的(或身边的)先进典型,虽不在炮火硝烟中,但只要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平凡的形象同样高大。他们是伟大祖国的骄子,众多优秀儿女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反衬出祖**亲整体形象更美。

这些形象的挖掘,可使屹立在学生心灵中的英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促使他们的高尚情操得以萌发,这是实现美育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他们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形成一股强大的潜在的社会改造力量。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再现人物内在的心灵美,能收到使人振奋的艺术效果。学生能在积极而又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受到人物心灵美的熏陶和感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着力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创造。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让学生把它当作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来欣赏,启发学生从景物色彩、明暗、静动、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诗中有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在月光的笼罩之下,又另有一种朦胧美,有“明月松间照”、“竹喧”、“莲动”动静相生的动态美,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人不见人的含蓄美。学生在这种清幽明静、活泼新鲜的境界中神游,由“悦目”到“赏心”。自然会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这时,我抓住契机,鼓励学生把这种对美的鉴赏上升到对美的歌颂和创造。课后,学生写出了《构溪河畔》、《校园夜色》等好作文。

青少年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是十分敏感的。这是由于他们对吸引其注意的事物都有兴趣,而美好的事物又能特别吸引他们,所以,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才智、情操的树立和培养,无一能离开美的感受和熏陶。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可谓得天独厚,因为语言这种艺术,它不仅能把造型、表演等艺术美表现出来,还能把山川草木的自然美、人类社会的生活美描绘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需强加于人的“灌”、“逼”,只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就能启发他们去追求。因为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塑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情趣,形成优良的品质,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对文章的深刻意蕴加以领悟、品味、消化。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不但内容充实、活泼生动,而且能使思想、情操、品德受到陶冶,语文课的作用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要能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起好主导作用,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五篇: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老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

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特别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非常工整,而且内容非常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某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某一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3.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可以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二 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1.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2.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首先,应该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内容,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积极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作者简介:郝平平,女,1985年3月,中共党员,硕士,邢台市南大郭小学一级教师。2013年6月所教班级3名同学同时在第十一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获得铜奖,个人也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2014年5月执教《日食和月食》荣获一等奖;2014年10月撰写的《<日食和月食>教学案例》荣获二等奖;2014年11月,在教育系统“共筑中国梦 助力中国梦”读书活动中撰写的心得体会,荣获三等奖;2015年11月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指导的《吊兰创意水培》荣获三等奖;2016年1月撰写的《<鸡兔同笼>教学案例》在“名师引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荣获三等;2016年被授予桥西区教育系统“十佳创新党员”。

学校通讯地址: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小学

下载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职语文美感教学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摘 要:该文以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对小学教师师德与学生成长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引用调查资料来......

    浅谈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五篇

    浅谈语文教师个人魅力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2009-07-29 09:28:22 来源:中国教学资源网 现代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所突破不墨守成规就要不断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调查报告: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摘要:为了探讨家庭氛围对成长的影响。采用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和查找相关资料对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过调查分析,家庭氛......

    浅析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

    浅析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 【摘要】语文教育不应停留于语言教学层面,更应该向文化传承转变。作为中职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侧重于增强学生语......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

    “走进学生心灵 关爱学生成长”心理讲座成功举行 5月23日下午,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处处长陈选华教授应邀为我院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书记、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学生管理一......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钟晨晟 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涵义,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养成关心别人的情怀,学会做人、学会求......

    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胜利地“入侵”教育领地,这对传统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这种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结合我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我......

    中职学生成长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成长现状分析近年来,很多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心理十分脆弱;有的学生神经过敏,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焦虑;有的学生对人十分冷漠,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