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色彩画想象力课程教学例谈
儿童色彩画想象力课程教学例谈
冯文远
【摘要】本文通过实践课例的的方法,以实际教学出发,阐述了儿童色彩画想象力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论证了色彩画想象力课程是可以很好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运用和展开的,得出了儿童想象力是能通过色彩画的训练去提高、发展。儿童色彩画想象力课程教学必定会给想象力的教学研究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儿童色彩画 想象力课程 教学
当代人才最鲜明的标志是创造力,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本源之一。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究竟如何呢?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但想像力缺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项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已经到了需要全社会关注甚至拯救的地步。经专家们对学校所有课程的调查研究,公认为美术、音乐等课程能帮助孩子提高想象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 “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想象力并不是某种人所独有或独享的一种灵感,而是通过培养得来的。众所周知,美术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而通过儿童色彩画想象力课程对提高儿童的想象力更是实效的办法。
因为学生看到不同的色彩会有不同的感受,色彩有冷暖感、轻重感、大小感和空间感,这些感受都是要通过我们用想象去感觉才能认知,认知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培养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实施色彩画想象力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从三个方面用例谈色彩画想象力的实施方法。
一、品读大师作品,让欣赏课程激发儿童想象空间
品就是欣赏、借用。欣赏名家的画是提高儿童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欣赏使儿童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画,在色彩上,都是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这种寓意性是作者大胆想象的作用,让学生走进大师的作品,进行色彩的训练对提高想象力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教师通过赏名画、提问题、我要画的方法,激发儿童的抽象思维,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
教学案例一:
让学生欣赏印象派凡高的油画作品《星夜》、《奥弗教堂》[图(1)]等佳作。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以这张画的用笔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画面是表达什么内容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简单了解了画家的表现方法和表达情意之后,让学生用上大师的手法,想想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当然,要学生注重要表现自己情感的东西,用上大师的色彩大师的笔触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纷纷挤出自己想要表现的颜色,用手中的笔,充分发挥
图(2)图(1)
自己的想象力,学生有的用横的笔触,有的用点的笔触,还有的用竖的笔触。在色彩的运用上,学生更是想象力丰富,有用紫色涂树叶的,有用红色铺地面的,还有用五颜六色装饰树叶的。学生的图画有种独特的色彩。那是学生想象力的表现。图(2)是周图(3)
琦智同学画的《城堡》,用的是凡高《奥弗教堂》的笔触;图(3)周子瑶同学画的《家园》,用的是新印象主义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和画法。
学生的作品五花八门,不经意看,不细心问问,有些作品还真的不知道小孩画些啥。但学生的画面是丰富的,都表现自己丰富的情感。有的画城堡,有的画风景,有画自己生气的,有画自己高兴得跳起来的,有画自己到旅游圣地的,也有画看到到别人的情景。
学生的情感是真实的,用笔是大气的,画面是传情的,内容是耐人寻味的。具体的事物抽象化,让学生真接表达有难度,但通过借助大师的一些技法、构图,儿童也会用亮丽的色彩画出有品味的作品。在这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研习色彩构成,让儿童色彩画教学充盈儿童想象情境
色彩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学生在用一些有色彩的几何形,左拼右凑,画出各种的造型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就是一种想象力的培养。布满一个个有颜色的小图形,有大有小,有横有竖,有紧有松,看上去就是一张亮丽的色彩画。
1、掌握有规律的色彩构成,让想象力课程有章可循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也有精辟的描述:“当我们观察自然时,画面通过我们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大自然,我们身边,都存在着一些不断重复一个元素,构成的画面。教室上的窗帘的布,墙壁上、地面上的瓷片,动物身上的花纹,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构成一幅好的色彩画。
教学案例二:
课堂上老师投影一些生活上常见到的,重复一个元素组成的画面,如课室的台椅、动物身上的纹理等。激发儿童想象,我们是否也可以拿一个基本形通过不断的,有序的排列组成一个有趣的画面呢?学生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一个基本形,有学生用纸撕了一个形状,比拇指大,在16开纸上作规则摆放,构成画面,有学生用心形、半圆形还有用橡皮擦作为
图(4)
基本形拼出画面……在色彩运用上要求学生设定一个色调,也可以用画的方式把自 3
己刚才的排列做出来。图(4)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基本形的排列上还不是很有序,但画面的效果很有意思,视觉冲击力很强。
当一些重复的画面添上色彩之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的力量,同一个形,用上色彩排列也可以组成一张美丽的色彩画。
色彩有规律的变化很多,色彩的渐变就是其中的一种,色彩的渐变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就可以引发学生想象,想象用色彩的渐变画一组水果,画幅风景。教学案例三:
课前让学生去了解有关色彩渐变的知识,包括图片。课上老师演示画色彩渐变的方法,提醒颜色的调配,色彩的搭配。开始要求学生只做单色的色彩渐变,如图(5),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调配方法后,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用上几个颜色,加上自己的想象作更深一层的渐变,如画水果、风景和更深层次的渐变,如图(6)。
图(6)
图(5)
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由第一张作业想象到很多有关空间的画面,大大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在颜色调合能力上学生进步很大。但大多学生作业颜色的渐变不明显,有待多训练。
2、赏析无规律的色彩构成,让想象力课程异想天开
对学生来说,想象中还伴随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他们最富于细想,世界多大,童心就有多大。不规则的色彩排列,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衣服的装饰上,小道上大小不一的石头路,树杆上穿插排列的叶子,都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作为色彩画的见容。
教学案例四:
老师用投影方法显示出大小不一,排列错乱的气球,激发学生用一个基本形,作不重复、大小不一的摆放组成一个有趣的画面,这个过程学生是要有创新的思维来支持自己的做法,才能摆出有特色
图(7)的画面。有学生用心形、半圆形,还有用橡皮擦作为基本形拼出画面……老师还特别提醒用心形、椭圆形这类比较具像的图形在摆放的时候除了位置、方向不同,还可以大小不一地组合。学生都清楚后,老师要求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彩色卡纸上作画。学生们有的直接用上自己的橡皮擦、手指头等作为基本形。学生的构图很快就完成了。老师还要求学生在上色的方法上以和底色纸成对比的方式进行。如:红色底纸用上冷色调为主的颜色。因为学生都是有色彩运用的基本功,学生的上色方法和速度也很快。一节课下来,已有几张色彩亮丽的作品呈现在眼前。如图(7),学生用一个大小不一的圆组成的一个画面,想象用在衣服的装饰上。效果也很好,这正是儿童自我想象力的体现。
构成本来就是一项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在七彩斑斓中进行合成、对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顺手粘来的橡皮擦,用上几种色彩作横竖横竖有规则的组成,画面有着跳动的色彩。“S”形大小不一的色彩构成,让人看到蠕动的画面,也有用冷色调画出宁静的小音符。每一张都色彩亮丽,一时看不出画面的内容,只赞叹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
三、彰显个性色彩,让想象力课程丰富儿童想象思维
每种色彩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就如:红,让人想到热、辣。色彩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色彩产生联想,激发想象力。学生通过自己对色彩的理解,可以画出很多具有个性的色彩作品。孩童时代的思维不受任何条条框框制约,是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如何保持“想象力”旺盛不至枯竭?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案例五:
老师课前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有个性的作品。如:岭南画院叶向明老师的《紫色系列》油画;劳特雷克的油画作品。让学生了解简单的色彩感情,如:蓝色,它象征着一种清新、明晰的态度,人们看到蓝色时会感到开阔、平稳、冷静。蓝色是 5
永恒的象征,它是最冷的色彩。红色象征热情、权威、自信。在构图上,老师以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为参考,引导学生以流畅的线条为主,画出构图。内容上以《我的爱好 》、《我的第一次》、《我的梦》等为题,根据色彩情感原理,以独特的构图,去表现自己的心情。
学生在愉快中完成自己的作品。老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说说创意。有位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画的是《我的梦 》图(8),梦见夜里自己全身着火,在丛林里找不到方向,碰见的都是着了火的人。‛还有学生拿起自己的画说:‚我画的是‘我的图(8)
第一次 ’:一位同学弄脏了我的书,我俩吵了起来。我用了红、黄两个色块,代表生气,白色是代表书,书上的三个墨点是同学弄脏了我的书。‛红、黄、白和黑,几大色块的构成,就把学生想要说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色彩。还有一位学生的画面只有红、白、黑几种颜色。他说:这是《我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医院拔牙,因为我的害怕,居然招来两位护士按着我,生生地把我的牙给拔了,当时的哭呀!喊呀!痛了半天。中间两个白色颜色代表护士红色代表我流的血,黑色显示我的紧张。色彩的想象是无穷的,学生喜欢玩色彩,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意思画色彩,色彩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色彩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彰显了学生的个性,色彩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色彩培养了学生想象力的能力。
色彩的不同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感情,教会学生一定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拼凑去组合,表达自己的感情,那是相当震撼一种画面。当然,要正确引导,不能让学生乱来就是想象。做到既有色彩知识的支撑,又体现儿童色彩想象。
儿童色彩画想象力课程已经过课堂的检验,学生的尝试得出来的,经过儿童色彩画想象力课程培养的学生,在色彩运用上更自如,变得更有法更自信,思维能力更灵动,不会给什么画什么,看什么描什么,绘画的题材更主观,做事更主动,画面更显个性。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系统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会得到提高、发 6
展。
参考文献
[1][美]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2][美]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3]尹少淳.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C].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C].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5-130.
第二篇:谈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
谈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
摘 要:在人们生活中,绘画艺术能够为其提供丰富色彩。绘画艺术能基于不同方式,将人们内心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中专美术色彩绘画教学工作,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保证能正确处理其存在的不足,也能在更大发展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专 美术 色彩画 教学
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中专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绘画基础,还无法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学生的绘图意识不强,自身技能不高,导致在绘画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所以,在中专美术教学中,要遵循相关的实施原则,重视理论知识学习,保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绘画素质。
一、分析静物写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静物临摹,是色彩画学习中的基础,也是学生首次需要接受的知识,也是绘画学习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在学习色彩画的时候,一般都是基于静物学习开始,这样学生在后期学习中,才能进步和发展。同时,基于简单和难度的逐渐提升,学生也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个对象充分分析和详细了解。当学生达到后期学习的时候,随着学生具备的绘画技能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能实现一系列的静物写生,也能重点掌握绘图技法、构图等,这样学生在整体上才能增强自身的绘画技巧[1]。
静物画学习,对绘画的内容并没有提出更高要求,对空间的要求较为宽松。如:水果、盘子、器皿以及桌布等,能在整体上形成更好的绘画对象。在该空间内对其进行绘画的时候,一般是基于小空间对整体的绘画环境进行构建,实际上,是对具体的静物画做出全面布局。这种布局方式的展现,不仅能为后期的的油画学习提供基础条件,也能做好后期的水彩、水粉制作。基于静物画学习,对色彩画和静物画进行创作,在整体上还存在较大区别,其具备的要求也不同。具体上,色彩画对颜色具备更高要求,静物画存在的要求更为广泛。静物写生在整体绘画体系中,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在静物写生学习期间,要按照一定要求对其执行,并按照一定步骤对其扩展和延伸,保证学习期间能对静物做出深层次研究。学生在这种研究工作中,不仅能促进整体布局能力的提升,实现合理的观察、分析工作等,也能提高自身的绘画技巧,养成良好的绘画素养,这样在以后学习中,才能更好的应对复杂色彩画学?。
同时,在静物写生学习中,也要按照一定的实施步骤有效执行。教师在对其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摆静物、构图等方式,保证学生的静物写生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还要对学生的空间构图能力进行提升,保证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扩展。不仅如此,教师基于某个静物,学生也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将其摆出不同的造型,保证在静物组合学习中,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使学生的绘画素养得以提升。在实际绘画的时候,进行静物学习,也是中专美术专业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该学科学习需要消耗大量课时,学生要更为重视,这样学生在后期学生中才能实现进步和发展[2]。
二、分析风景画和风景创作的关系
学生的静物画技能得以提升后,要对风景画进行学习。在整体上,静物画学习是一个框架,能促使作用的发挥,也能为后期学习提供一定指导。风景画学习是在静物画基础上进行风景渲染,在画面内容上做出补充,保证在具体的绘画学习中,展现自然环境,对其充分展现,这样才能让作者在情景上抒发自己的情感。风景画创作,需要学生在实践和生活中进行体会。因为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会基于具体发展,在整体上认识到自然美。如:对我国古代墓穴画的动物进行勾勒,对当代绘画进行创造等,都是人们在实践、自然界中进行观察发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自然界中的各个形态都展现出来,也使学生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以保证在整体上展现艺术。在中专美术学习期间,学校和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为学生创造风景画环境,引导学生在日常中对其绘画,这样学生在期间不仅能真正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绘画素质[3]。
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室内绘画和室外写生的重要性,并将其结合,这样能在绘画学习中更好的解决色彩不纯问题。因为绘画学习在艺术发展领域具备开放性,学生在积极创作和交流中,能展现其美感。在外部写生学习期间,学生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能促使自身创新思维的展现,也能对自身思维进行延伸。当学生写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凸显自身特点,并根据周边环境,对其进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室内学习的时候,由于其具备的采光度更好,一些静物如树木、花草等具备的色彩更鲜艳,学生能在创作期间发挥,也能在室内进行构图的时候,学会色彩分明与搭配。室内绘画缺少一些明亮度,因为室内的光线更暗,光源比较稳定,学生无法保证构图创造的饱满性。同时,在室外进行写生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风景更美的地区,这样学生视野不仅得以扩展,陶冶情操,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保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应对其各个困难,促使各个能力的提升[4]。
三、分析人像画习作
当学生掌握好绘画技巧后,学生的绘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时候,可以引入人像画学习。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在整体上给予明确。人像画和传统的人像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西方对人像画更关注黄金比例,更重视绘画具备的科学性以及逻辑性。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掌握人体比例,重点研究各个细节,促使其细腻化,也要在人像画学习的时候,对其产生的新问题正确处理[5]。在该学习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多个方面的审美素质,也能促进中专教学任务的开展。
结语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要保证中专美术色彩教学工作的积极发展,教师需要对其积极研究,对其进行深化,保证在最大发展程度上维护中专美术色彩绘画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蕾伊.浅论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120-120.[2]代占山.浅论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J].未来英才,2016(22):300.[3]孔婷婷.对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的几点建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2):186-186.[4]袁淑娜.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应循序渐进[J].学周刊:C,2012(2):26-26.[5]杨涛.关于美术色彩画教学的几点思考[J].大观周刊,2012(50):337-337.
第三篇: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例谈
儿童水墨画创作教学例谈
众所周知,传统的国画教学历来以技法传授的方式为主,习惯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学生如何表现,这容易对儿童的创造力产生抑制作用,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其实每个儿童,都有着纯洁、天真的内心世界,有着各种不同的美好梦想和对身边事物的种种不同感受,他们性格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在儿童的绘画中自然显现出依靠直觉体现美的自然法则,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类的审美本能。下面我就“学生在直觉的引导下,充分体现自己的水墨情怀”发表一点浅见。
一、自主提问
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为依据,在欣赏大师优秀作品的同时,加上想象、发挥、引申,进行变体画创作,这是一种和大师进行对话的自主性学习。选用大师作品既有文人水墨,也有水墨画以外的民间杰作和西方经典,既避免了孩子们在绘画语言上机械照搬,又可在同一活动中接触、比较和理解异质文化。这种理解,由于个体经历、生活状态等不同,会产生很大差异,产生各种“误读”。而恰恰是这种差异,生出千姿百态的创造,使儿童水墨画变得丰富多彩。
向大师学习,主要不是学习那些已转化为常规的、现成的、具体的东西,而是学他们独立的感受和创造精神。
比如,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吴冠中的画时,我以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欣赏。①你觉得这张画如何?请小朋友谈谈自己的第一感受。①你还想了解这幅画的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都是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旧经验、旧感受着手教学的。又如欣赏完吴冠中的画后,又出现了这样两个问题:①画中的点线给你怎样的联想?②这些点线搭配在一起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妙在哪里?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感受,又给了他们想象的空间。
二、知识探究
“不带任何预想,只是渴望用画笔在纸上无意识地画着线条、色彩和形状,但到了某一刻,就变得有意识起来了,于是,一种制约和秩序开始生产。”现代大师的制作经验往往正合孩子们的心意。学生天生具有一种自发的艺术创造行为,它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自我表现,一种内心的表露。在水墨画课堂教学中,通过唤醒学生自身内部的“沉睡的力量”,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调动其潜能,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沉思和燥动、接受和创造都以一定的节奏表现出来。如在传授各种线的表现方法中,我先以各种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山以竖线画出后的高耸、挺拔,树枝、藤以曲线画出的流动美。线条是有性格的,我利用音乐的平缓、舒畅、节奏强弱、愉快欢乐等,让学生徒手画出这些感觉,这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线条表现,这种表现透着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样,在点的教学中,我先在白纸上随意画一个点,随后让学生利用硬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工具去试,发现其他点的画法。如滴洒法、敲甩法、砸击法、揉笔法等等,让学生凭直觉去探索,促使学生在“玩”中领悟出知识。
在教学中坚持从形象分析走向感情体验,拓展学生的感知力。我们要改变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引导式、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式、学生自评互评式、体验尝试法等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形成自主学习的机制。
三、合作学习
中国水墨画有一套严格的作画模式和方式方法。自身在实际操作中用墨、运笔、蘸水、设色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学生短时间内单独进行意象结构的艰难性。在小学水墨画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有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小学水墨画的创造学习有新的突破。
教育社会学认为,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可能和地位与自己平等的人一起讨论,在某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正是掌握信息、内化观点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实际中合作学习可分为全班学生共同创作巨幅水墨画,或是6-7人的小组合作,或是3-4人的合作。形式多样,灵活方便。在学习小学美术第九册《熊猫乐园》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合作学习法。熊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对这节课的创作练习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如何使《熊猫乐园》的创作常中求变、富有新意,是本课教学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分组、讨论,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他人长处,进行有机的意象创构,在这种民主的气氛中,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互动,拓宽了思路,深化了认识,实现了差异互补;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以平时在影视欣赏中或画刊中见过的画面为基础,小组讨论大胆构思,灵活运用表现方法,创作出一幅幅出自心中意造的水墨画图;或借助文学意境,如追求诗情画意;也可不定画题自由生发……学生虽被“逼上梁山”却并不胆怯,思索了一会即纷纷提笔落墨,完全沉浸在一种自由创造的情境里尽情地挥洒……
可见,学生个体在互相合作学习中,既扩大了知识面,又开发利用了同组学生中的差异因素。在互动中,学生有机会展示各自的个性、长处,得到了别人的指导和帮助,受到了他人智慧启发,促使学生主观意象更加完整、清楚,最终促使学生能顺利完整的用水墨表现意象,物化为具体形象。
总之,对儿童的美学意识需要选准、选对知识点,对他们不可操之过急。儿童对于水墨表现有着自己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和表达方式,不一定非要合乎我们理论上的要求,这既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童的魅力所在。其实儿童运用笔墨和色彩时的大胆想象及创造精神正与彩墨画意象表现的本意相契合,对靠天赋自觉能力表现的儿童来说,过多的笔墨技法反而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能凭着直觉像大师那样作画,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儿童的感性体验,充满活力和时代朝气的优秀水墨作品。
第四篇:儿童绘画和想象力
儿童绘画和想象力
一、儿童想象力的直观表现方式是绘画,绘画反过来又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
科学和哲理非常深奥和难于理解,童话和幻想最易于儿童接受。如果把科学和哲理渗透于童话和幻想中,让他们从那些神奇的故事中构想各个角色的形象,并充满兴趣地画在纸上,就变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绘画对儿童来说,并不仅仅只限于“画”,更多的是在于“说”,在于一种思想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当儿童沉浸于作品中时,他会淋漓尽致地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他的想象,同时线条和色彩有丰富了他的想象,使之不断地补充完善,趋于他心目中理想的“完美”。他们总是用全身心去体验周围世界,抚摸、倾听、闻嗅,颜色和形式都直接对他们产生影响。由于儿童语言文字的贫乏,绘画此时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鼓励儿童将人质食物用形象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整体联想的能力,这无疑开发了儿童的想象空间,拓展了儿童的思维。
二、绘画帮助儿童把想象力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形象和现象联系起来。
儿童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相关的知识,而动作与感官的体验才是最基本的。现在很多美术教师只注重于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倾注情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这是十分糟糕的。因为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情感体验,那他也就失去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如今钢筋水泥林立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把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绘画把孩子带进大自然。在引导儿童绘画时,我们不必拘泥于更多的框架,而应把重点放在绘画生活化。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自由的状态时,他的想象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经常鼓励儿童把生中的现象表现出来,那么便会慢慢使他们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习惯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与绘画联系起来,并且不仅能顺向联想,还能逆向思维,可谓是事半功倍。
三、儿童的想象常是一些“不合理”的想法,无形中增添了绘画的童趣,使作品稚拙朴素,别有韵味。
儿童的一些想法初听起来十分可笑又很不合理,但细细品味却又意味无穷,因为在不合理中往往包含了朴素的真理,体现了他们想象的火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想象,无疑是对他们天才的扼杀。我们常在儿童画中看到一些似乎很荒唐的画面。比如万果树,会飞的鱼,“大头娃娃”等,这些话令部分人人看起来啼笑皆非,可是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却不难发现这些画充满了生命力。他们奇特的想象力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造型简单,不合常规却十分生动、神气。儿童的想象在绘画中表现出几多的闪光点,做教师的一定要及时捕捉。如果教师能适时给于他们肯定和赞赏,鼓励他们用线条和色彩八所看到和听到、想象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想象一定会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会有好的绘画作品,绘画过程同时又丰富和培养了想象力。在儿童画中,想象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使政府花顿然生色。
第五篇:例谈语文教学的儿童视角
例谈语文教学的儿童视角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香港的王清凤老师上了一节课《逃家小兔》,它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别样情怀,一股清新的课堂教学生动气息。和内地许多参赛教师相比,王老师的语言多了几分轻松、诙谐与家常,还有她运用教材的方式,对学生个性的张扬等等,都使我们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趣、童心、童真的魅力。
一、教材选择的儿童视角――童趣
现行语文课本一般情况下是由课程专家、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等集体编写的,而教材的阅读对象是孩子。为什么不能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教材中多多出现,或者是教材中的选文少一些,给教师和学生更多自行选择的余地呢?那些贴近儿童、能够真正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才能更深地触及儿童心灵,并对他们的言语生命给予有效滋养。
《逃家小兔》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莉特和克莱门特创作的,是屹立于儿童图书界60余年的经典之作。大意是: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离家出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如果你跑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溪里的一条小鳟鱼、一朵秘密花园里的小花、一块高山上的大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跑了。妈妈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红萝卜。
书中洋溢着母爱包围下充满想象力和生活情趣的纯真儿童情怀,色彩鲜明的画面中那栩栩如生的夸张可爱形象,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足以把他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一个无限的空间,让他们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小学语文”姓“小”,我们必须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儿童,以此作为区别其他学段的语文教学的标志。
二、教材解读的儿童视角――童心
1.用童心触摸文本
教学的成功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上。而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一种真诚的情怀,以儿童的眼睛去解读教材,用童心触摸文本,以此摆脱教师在审视文本时的自我中心和功利意识,避免固有观念的影响或纯自然科学式的“解释”,努力找到与儿童阅读心理高度共鸣的点,从而在课前寻求到教学目标达成的契机和突破口。儿童是最敏锐、纯真、灵性和极富想象力的存在,然而由于我们常常在拿到教材后便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忘了我们还应当和可以是一个“孩子”,更多地考虑自己读到了什么,应当教给孩子什么,所以教学往往脱离孩子的心灵需求,陷入感情色彩的机械的公式化,导致道德教育的概念化,甚或窒息了学生原本可以打开的色彩斑斓的丰富世界,扼杀了学生内在的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个拥有童心的教师必然如儿童般充满想象力、激情和好奇心、创造力。那种发自内心和从骨子里透出的“天真”,会使她(他)成为儿童心灵的“同路人”。这样的老师的教学带给孩子的影响是非同凡响的。同龄人之间巨大的相互作用力使我们认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更需要一个感同身受的知心“伙伴”而非道德与知识的“传教士”,这种童心的能量和魅力在王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以感受得到。
2.顺应童心设计目标
在解读文本时,如果能够首先使自己成为感情真实的心性意义上的“儿童”,然后才是成人的自己和作为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就会尽可能地符合那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及情感规律,并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全方位多种类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促使其言语智慧的提升,健全人格,形成美好的情感。
王老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透过学习这本图书的内容,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了解父母管教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习主动与家人沟通,并对家人付出自己的关怀。
教学重点为:(1)观察图书中的图画,想象故事的情节;(2)朗读和理解绘本中的文字,学习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创作对话;(3)讨论图书的内容,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兔妈妈的教育方式。
“想象故事情节”,“创作对话”,“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思考兔妈妈的教育方式”,教学的目标既明确,又具有可操作性,也为儿童通过具体、丰富和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达成目标并充分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舞台。
3.融入童心设计教学
融入童心,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找准教学的起点,而不低估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不会做许多表面化的无用功。在课堂上,就会从容面对学生的理解偏差并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作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更多地致力于唤醒儿童的阅读期待与探究意识。
《逃家小兔》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看图描述图意,点书题
1.看图一,描述图意,猜想小兔母子之间的对话。
2.引入以小兔为题的图书《逃家小兔》,介绍图书的作者和绘者等资料。
(二)看图猜故事,逐步寻
1.出示图书中的图二,指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及表达出来。
(提示?小兔想去哪里?他在做什么?他会看到什么东西呢?)
2.出示图三至图六,分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同学出来口述各幅画的图意。
3.一齐探讨小兔逃家的原因,再次点题,并让学生各抒己见,说明自己若是小兔会有何做法。
(三)看图学句式,读对话
1.简述故事的内容,说明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展开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2.出示图七,指导学生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描述图意。
3.学生先设想兔妈妈的做法,再以同样的句式表达图八的意思。
4.朗读母子间的对话,再次猜想兔妈妈的其它做法,激发学生对图书的兴趣。
(四)看书配图画,说感想
1.派发图书,学生阅读图书,老师给予个别指导。
2.学生将图九至图十三与图二至图六进行配对,朗读书中的对话。
3.分组对读,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创意对话。
4.小结:小兔与兔妈妈这样的你追我逃,你最喜欢哪一段对话?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演绎两者的对话,并说明为什么想读这一段对话。
5.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赞同兔妈妈的做法?若是你,你会如何?
(五)看图抒情意,写心卡
1.看图十四,小结为人父母者之爱意,使学生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2.综述故事内容,学生表明内心体验,写心意卡致自己的父母。
3.延伸活动:课后,亲子共读此书,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意见,感受亲情之可贵,互表关爱之心。
上述设计实践了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这种呈现文本内容的方式显然与我们以往看到的内地语文教学有明显差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前理解”走进文本,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参与故事的创编,阅读图画书的愿望被深层次地激发出来。这种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使用文本理念,是香港图画书教学的基本手段,能在经验与文本之间更好地促成对自我的重构,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也避免了刻板地理解文本,阅读教学真正贴近了学生心灵。
三、教学过程的儿童视角――童真
1.亲切的童真
成功的教师就是把自己当孩子。这是一段课前谈话:
师:你们还记得我吗?(学生没有回答)
师:昨天我们见过几分钟,你们就把我给忘了,真过分。对我有什么印象?
生:很美丽。
生:很温柔。
生:非常好。
师:几分钟就可以看出一个好人啊?
生:很搞笑。
师:昨天你说我很暴笑,今天就换词了。
这节课,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自然而不做作,是一种真实的课堂生活。“昨天我们见过几分钟,你们这么快就把我给忘了,真过分!”说这话的时候,王老师还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两手插着腰。可你绝不会认为她真的在责怪孩子,孩子们当然心领神会,嘿嘿地笑了。如果换了内地的老师,敢不敢这样做?平时课上敢,公开课上无论如何不敢,这可犯了大忌,不尊重孩子啊。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老师一定得这样说:“你们不说,我也知道,你们一定记得我的!”假话!
另一个感受是平等,真正的师生平等,心灵的平等。
师:我们认识了,我把你们当作朋友了,所以你当然要记住我啦;你喜欢我么?光喜欢还不行,要把我当作你们真正的朋友。其实我也很喜欢你们,你们和小兔一样可爱,所以我们能成为朋友。
老师以童言的率真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熟悉这种感觉,这种表达。于是,短短的一段课前谈话,师生之间便有了一种心灵的默契。
还有一个感受是真实。
师:真是一只贪吃的小兔。周围这么漂亮,你如果是这只小兔,你愿意永远住在这美丽的田野里,住在这小小的树洞里吗?
生:我可不想永远躲在小小的树洞里,我要到外面的世界里去闯荡一下。
师:你真聪明,想到了老师想教的内容。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课堂,经常听老师们这样表扬学生:“你真会思考,老师都没想到啊!”其实正相反,那些问题大都是老师课前预设好的。
2.尊重的童真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变成蜜蜂逃到蜂巢里,妈妈肯定不会去蜂巢找我,如果妈妈到蜂巢去找我的话,蜜蜂就会蜇到她,她就不敢来找了。
师:但我发现这也有一点点残忍,怎么可以忍心蜇自己的妈妈呢?这可能也是个好方法,如果后半部分不做的话。谢谢你的建议。
“这可能是个好方法,如果后半部分不做的话。谢谢你的建议。”言外之意很清楚,你的想法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但我不同意你后半部分的想法,尽管这样,我仍然要真诚地向你表示感谢!
师:对不起,刚才我们聊得太愉快了,上不完,我们能不能继续下去?
生:可以。
师:你们决定就算。
在这里,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观课者或评委的感受以及完美的课堂效果。
3.想象的童真
愉悦的心理状态,必然带来孩子们想象的放飞,思维的跳跃。
生:小兔很淘气,可是妈妈更淘气,它们开始聊天儿了。
生:小兔自己想逃跑。
师:逃到哪里去?
生:逃到妈妈不知道的地方去。
师:妈妈不知道的地方是哪里?
生:草丛里。
师:如果我是兔妈妈还是可以找你。
生:躲在白菜丛里,然后白菜丛太茂密了,妈妈就找不到它。
师:不如这样,给你一法宝,像孙悟空一样会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
生:逃到小伙伴家里。
师:只是从一个家逃到另一个家而已。你呢?
生:变成石头,等妈妈跑过来,我不动,妈妈就不知道我在哪里了。
师:好方法,你很聪明。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上面的教学片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由呆板走向灵活、由单一走向多元发展的路径。王老师适时地引导,课堂导向语言及时地转换,为孩子们思维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她在课堂上表现出香港教师的别样风情,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实可感的语文教学的儿童视角。我们的教学只有真正地契合儿童内心,执著地与儿童“同行”,才可能寻求到教与学的最佳路径。
(丁维,常州市冠英实验小学,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