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

时间:2019-05-15 04:4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

第一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

第五节 韵母及其教学

一、韵母

 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二、韵母的分类

 韵母总数 单韵母 复韵母 鼻韵母 特殊韵母 39 6 13 16 4  4个特殊韵母—— er、ê、-i[ ]、-i[ι ]

1、单韵母

ɑ[A] o[o] e[γ] i[i] u[u] ü[y]

2、特殊韵母 er-i[ ]-i[ι] ê[ε]

舌面元音发音简表

前 央 后

不圆 圆 不圆 圆 高 i[i] ü[y] u[u] 半高 e[γ] o[o] 半低 ê[ε] 低 ɑ[A]

3、复韵母

(1)前响复韵母 ɑi, ei, ɑo, ou(2)后响复韵母 iɑ, ie, uɑ, uo, üe(3)中响复韵母 iɑo, iou, uɑi, uei

4、鼻韵母

(1)前鼻韵母/舌尖鼻韵母

 ɑn iɑn uɑn üɑn en in uen ün(2)后鼻韵母/舌根鼻韵母

 ɑng iɑng uɑ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

三、汉语普通话韵母发音要领

1、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略)

2、汉语拼音字母ɑ o e i在不同条件下的读音(1)字母ɑ有四个读音: ① [A]: ɑ iɑ uɑ中的ɑ读[A] ② [a]: ɑi ɑn uɑn uɑi中的ɑ读[a] ③ [ɑ]: ɑo iɑo ɑng iɑng uɑng中的ɑ读[ɑ] ④ [ε]: iɑn üɑn中的ɑ读[ε]

(2)字母o有三个读音: ① [o]:单韵母o及uo中的o读[o] ② [u]:ɑo iɑo ong中的o读[u] ③ [ ]:ou iou中的o读[ ]

(3)字母e有四个读音: ① [γ]:单韵母e读[γ ] ② [ε]:ie üe中的e读[ε] ③ [ e ]:ei uei中的e读[e] ④ [ ]:en eng uen ueng中的e读[ ]

(4)字母i有三个读音:

① [ i ]:单韵母i和复韵母、鼻韵母中的i读[i] ② [ ]:zi ci si音节中的i读[ ] ③ [ι]:zhi chi shi ri音节中i读[ι]

四、韵母表(略)

掌握国际音标(IPA)

五、韵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口型,舌位,舌位图

(1)单韵母  最基本元音

 最易出问题的是—— [o] [γ][u] [y]

① o  开口度略小,注意唇型  只见上齿最下边缘

② e  发o,保留舌位,唇型变扁,似微笑状

 先发较松的[ ],舌根紧张并后移,延长发音时间

③ u  圆唇程度最高,舌后缩

④ü

 用[i]引导

 用[u]引导:口型不变,向前向上移动舌位

(2)复韵母 常见问题——  看作两个元音

 发作单元音,丢韵头/韵尾  复韵母中各元音读得一样响亮/长/清晰

[1]前响复韵母ɑi、ei、ɑo、ou的发音

汉语:前音响亮,但音长较短,两音间无明显界限

英语:前重后轻,前长后短,前清楚后模糊,音长长 纠正方法——控制音长、开口度小一点、注意口型

教前响复韵母的板书设计

ɑi、ei、ɑo、ou

[2]后响复韵母iɑ, ie, uɑ, uo, üe的发音  不要拖长

[3]中响复韵母iɑo, iou, uɑi, uei的发音  引导法

-ui –iu念中响

(3)鼻韵母

 发前后鼻韵母的主要区别——

 位置不同: 舌尖前伸抵住上齿龈——舌面后部抵住软腭

 口型不同: 上下齿相对,口型较闭——上下齿离得较远,口型较开  听觉不同: 轻、短,细弱低沉,不够响亮——较重、宽宏、响亮

主要问题——

 前后鼻韵母相混

 斯拉夫语:鼻音后加[g]音  法语:鼻化音

纠正—— 鼻辅音发音部位完全闭塞

(4)特殊韵母  er ——

舌位摆成e[ ]的部位,再翘舌

只能自成音节

四声依次开口度增大

-i[ ]、-i[ι ] ——拖音法,发出辅音后舌头不动  ê[ε] —— 欸

外国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韵母  ü、―i  撮口呼韵母

 前后鼻韵母的区别  音近元音的区别

第六节 声调及其教学

一、汉语普通话的声调

1、声调

一个音节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相对音高变化,是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

2、调值

 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 调值的语音特点

(1)相对音高(2)语音连续,中间无停顿

3、调类 声调的种类

普通话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调型

普通话四种基本调型——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

5、调号标注的位置 韵腹

6、普通话的四声

调类 调型 调值 调号 长度 第一声the 1st tone 阴平高平调 55 ˉ 次短 第二声the 2nd tone 阳平中升调 35 ˊ 次长

rd第三声the 3 tone 上声 降升调 214 ˇ 最长 第四声the 4th tone 去声 全降调 51 ˋ 最短

 声调特点—— 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7、五度标记法——调值的描写方法 [55] [35] [214] [51]

二、声调及其教学

1、声调教学的重要性

语音学习难点,语音教学重点

2、留学生学习普通话四声时存在的问题(1)用重音代替(2)随意性大

(3)用母语的语调代替(4)四声发音不到位

一声不够高、二声上不去、三声不拐弯、四声下不来

3、声调教学的方法

 从单音节字调入手,单音节练四声

(1)声调教学示意图(2)声调教学顺序

 传统教法——四声依次教学

推荐的声调教学顺序——  第一声:高平调作为基调

 第四声:由高而降;可先教慢动作,夸张法  第二声:中升调,适当拖长

 第三声:先降后升;低调、“慢转弯”法 四声教学示意图

(3)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的声调教学 双音节定调词语——

 他说 您说 我说 会说 说了  他填 您填 我填 会填 填了  他写 您写 我写 会写 写了  他念 您念 我念 会念 念了 可针对不同学生修改  在语流中纠正声调  自制特殊生词表

三、变调及其教学

1、第三声的变调及其教学(1)3 + 3 → 2 + 3(2)3 + 1/2/4/大部分轻声字 → 21(变短促)

半三声的常见错误:

[1]读成全三声的后一半升调 [2]将低降调21读成高降调51

2、“一”的变调

(1)单用、词句末尾、序数中读原调  一 十一 唯一 第一(2)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  一天 一时 一起(3)四声前读第二声  一半 一共

(4)动词重叠时变为轻声  看一看 听一听

3、“不”的变调

(1)一、二、三声字前读第四声  不安 不然 不久(2)四声字前读第二声  不对 不错

(3)词语中间、肯定否定连用,变为轻声  挡不住 对不起 去不去

第七节 轻声及其教学

一、轻声的定义

 普通话里的汉字一般都有自己的声调,但在词或句中有些字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得又轻又短,这就是轻声  轻声不标调号

二、轻声的特点(1)特殊音变

 物理属性表现——音长变短、音强变弱(2)读音特点:短而轻

(3)依附性——轻声的音高随前面音节声调的高低而变化  对比:珠子——竹子——主子——柱子

三、轻声对声母、韵母的影响 1 声母

 不送气的清塞、塞擦音声母浊化  哥哥 我的 耳朵 瓶子 韵母

 元音央化:妈妈 办法 大方 麻烦  元音脱落:豆腐 意思 我们 东西  复元音单元音化: 回来 热闹 木头

 轻声和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

四、轻声的作用  区别词义和词性

例:对头

 区别词和短语

例:东西、火烧

五、变读轻声的规律

(1)助词:语气、结构、动态助词(2)名词词尾

(3)某些量词:(两)个

(4)名词后少数方位词:家里 床下 树上(5)动词后某些结果和趋向补语(6)单音节动词重叠的第二个音节

(7)夹在词语当中的“一”和“不”、“没”(8)人称代词作宾语、兼语

(9)一些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

六、教轻声采用的一些方法  自然地发得又短又轻  适当夸张

 注意轻声字的音高和调型特点

问题——(1)音高随前字漂移(2)轻声字说得像去声  多在语流中练习,记忆轻声词

第八节 儿化韵及其教学

一、儿化韵的构成

er有时和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儿化的韵母,叫儿化韵 写法是在原韵母之后加r 汉字的写法是在原汉字后写“儿”

注:普通话有两个“儿”概念 自成音节的——不自成音节的

二、儿化韵的作用(1)区别词义

 要一块——要一块儿(2)转换词性

 罩——罩儿 亮——亮儿

(3)表示喜爱、亲切、细小,增加感情色彩变化  小猫儿,小鸡儿

三、儿化韵的读音(略)

四、教儿化韵时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问题——

(1)不会卷舌或读成[γ]、[ε](2)卷舌过晚(3)韵母儿化后音值常有变化(4)不会发鼻化音(5)随意将词儿化

第九节 语气助词“啊”的音变(略)

语气助词“啊”因受前面字音的影响读音有变化 变化规律: 1.在 a、o、e、i、ü 后读 ya,汉字可写作“呀” 2.在 u、ao、ou 后读 wa,汉字可写作“哇” 3.在-n 后读 na,汉字可写作“哪” 4.在-ng 后读 nga,汉字仍写作“啊”

5.在-i [ ] 后读 [za],汉字仍写作“啊” 6.在-i [ι]后读 ra,汉字仍写作“啊”

第十节 语调及其教学

留学生在语调方面容易犯的错误——

1、重音不明或用母语重音代替 纠正——突出最重要内容

2、停延异常

纠正——多读、多看、扩大词汇量

3、声调、句调乱变 普遍现象

4、音长异常

单音节词:3〉2〉1〉4 双音节词:前短后长 三音节词:中短长

四音节词:中长、短、中长、最长

重音、音长的关系

原因——

 母语(多无声调)句调、重音影响  声调掌握不牢固

 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音高低不仅满足句调要求,还要基本保持每个字本身的声调

第二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

课程简介

◇ 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必修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也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有关课程

◇ 教学目的

 全面了解对外汉语语音、语法、词汇和汉字教学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与方法

 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 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内容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四个组成部分

 系统介绍语言要素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方法和技巧  通过教学实例,使学生把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多种类型的汉语教学实践做准备,并为今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第一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

内容——

 介绍汉语语音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教什么

 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怎么教

要求——

 掌握必要的理论,熟悉基础知识

 掌握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问题和纠音正调的方法

参考书目

 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  赵金铭主编(1997)《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朱川主编(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李明、石佩雯(1986)《汉语普通话语音辨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刘广徽编著(2002)《汉语普通话语音教程》,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金晓达、刘广徽编著(2006)《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教师用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 

第一节 汉语语音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语音教学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 讲授知识和概念要准确, 遵循和掌握教学规律, 研究和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践性原则

 理论指导下大量练习,实践  精讲多练,提高开口率 对比性原则

 普通话和学生母语的比较  正确发音与错误发音的比较  普通话相近音的对比 直观性原则

 对某些基本规则和理论的讲解,需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用图示方法形象化 趣味性原则 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二、语音教学的内容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

1、语音概况

2、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1)语音部分

①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 ②声母 ③韵母 ④拼写规则 ⑤声调 ⑥变调 ⑦语气助词“啊”音变 ⑧轻声 ⑨儿化韵

(2)语调部分

①语调、声调和句调 ②词重音 ③音长 ④节拍 ⑤意群 ⑥停顿 ⑦句子重音 ⑧句子的高低升降、曲调与平调 ⑨几种类型句子的基本语调 ⑩怎样朗读课文

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必须贯穿始终

三、语音教学的方式 侧重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重视语音理论知识指导作用  特点:语音理论知识先行

 内容:声—韵—音节—句子的顺序

 教学过程: 以声、韵、调训练为主,语调训练为辅  优点: 声、韵、调正确;有一定的辨音和纠音能力  局限: 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差;枯燥乏味 注重句子的整体训练,强调自觉模仿,反复实践

 特点: 强调句子整体训练; 掌握声、韵、调靠自觉模仿  优点: 听说习惯和反应能力较好; 不枯燥

 局限: 声、韵、调不准确; 缺乏辨音和纠音能力 声、韵、调训练与句子训练相结合,辅以必要的语音理论知识  直观、多练、适当讲解理论、不枯燥乏味

四、语音教学的方法 模仿法

 最基本的语音教学方法  直接模仿——自觉模仿 对比听辨

 正确——错误

 汉语——母语/媒介语  汉语相近音 引导法——以旧带新 直观教学(1)板书演示(2)实物

(3)图表演示(4)手势法 5 夸张法

 清晰的发音、适当的夸张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 基本功 vs 交际功能 明线与暗线教学相结合  语音 vs 语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精讲多练

 用理论解决问题;定期归纳和系统化感性知识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五、语音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音准调正,掌握基础知识

2.审音辨音和模仿能力,纠音正调和指挥发音器官协同动作的能力 3.有信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 4.掌握科学性原则

第二节 汉语语音原理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语音四要素

1、音色

 声音的特色

 不同声音能相互区别的最基本特征

2、音高

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 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

3、音强

 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即振幅  音强在汉语里的作用

4、音长

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小结——

 任何声音都是四要素的统一体  重要性随不同语言/方言有所不同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素

 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  ch-u-ā-ng

 音素分两大类——

(1)元音:由于声带颤动而产生的乐音

 元音的音色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嘴唇圆展决定(2)辅音:声腔中的气流通路受到阻碍时所发出的噪音  辅音的发音有成阻、持阻、除阻过程  辅音的音色由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决定

2、音节

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 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 一个音节内有一至四个音素  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音节

 一个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

3、音位

 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cf: 音素

4、声母、韵母和声调 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1]划分角度:传统音韵学——语音学术语 [2]范围:辅音 〉声母

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 声前韵后,位置固定

 韵母与元音的关系 [1]划分角度

[2]范围:韵母 〉元音

 有些韵母可自成音节,如果整个音节由韵母构成就叫做零声母音节。声母一般不能自成音节

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 声调的读法,即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形式叫做调值   调值一般用五度标记法表示

调类是声调的类别,把调值相同的一类字归纳在一起就是一个调类

“语音的基本概念”小结 8个概念、两个系统(1)音素系统:

 音节 —— 音素 —— 辅音 音位

元音(2)声韵系统:

 音节 —— 声母 声调

韵母

5、分析音节的方法  声母

 韵母

韵母的结构

韵头——介音/介母 i, u, ü 韵腹——主要元音

韵尾——元音i, u,辅音n, ng 韵腹+(韵尾)=韵身/韵

 声调

6、四呼

 传统音韵学将韵母分四类——  [i]/[i-]——齐齿呼  [u]/[u-]——合口呼  [y]/[y-]——撮口呼

 无介音,主要元音也不是[i/u/y]——开口呼  简称“开齐合撮”

第三节 《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  1958年公布,简称“拼音”  国内标准

 国际标准(1982年,ISO7089)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四、《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拼写规则及其教学

1、拼写规则

(1)i u ü和以之开头的韵母自成音节时,拼写有变化(2)ü上两点省略与否

(3)iou、uei、uen的拼写规则(4)大写(句首字母、专名)(5)隔音符号“ ’ ”(6)分词连写(7)轻声不标调号(8)变调标本调(9)儿化加-r

2、拼写规则的教学

 建立“音节”概念,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

 集中归纳总结拼写规则—— 运用韵母表 板书讲解

例:iou uei uen 自成音节 韵母 与声母相拼  you ← iou →-iu  wei ← uei →-ui  wen ← uen →-un

五、汉语拼音字母与音节及其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字母与字母教学

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共26个

 字母“v”只用于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 母语使用拉丁字母的学生注意—— 字母字形相同,发音不同

2、音节及其教学

 400 多个声韵拼合,加声调构成 1300 多个音节  并非所有声母和韵母都能相拼  并非每个拼合都有四声

教学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拼合表列出的拼合与空白(2)避免母语中相同字母(组合)的干扰第四节 声母及其教学

一、声母

 音节开头的辅音

 y、w——“头母”,隔音字母

二、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阻碍位置)

双唇音 b p m 

唇齿音 f 

舌尖中音 d t n l 

舌面后音 g k h 

舌面前音 j q x 

舌尖后音 zh ch sh r 

舌尖前音 z c s 注:ng[η]也是舌面后音,但不做声母

2、按发音方法

 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塞音 Plosive b p d t g k 

擦音 Fricative f h x sh r s 

塞擦音 Affricate z c zh ch j q 

鼻音 Nasal m n 

边音 Lateral l

3、按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浊音和清音  普通话声母中只有m、n、l和r是浊音  清音声母——17个

4、按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 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气流强——弱  六对送气与不送气声母:

送气音 Aspirated p t k q ch c 

不送气音 Unaspirated b d g j zh z

三、汉语普通话声母发音要领(略)

四、声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六对送气与不送气音 区别意义作用

学习送气与不送气音最常见的错误

(1)不送气音b [p] d [t] g [k]→易发浊音[b, d, g]  母语为英、法语或相近语言的学生常见

纠正——

 普通话塞音无清浊对立

 除m n l r外,其他声母声带不振动  只是口腔发音器官用力,声带不用力

(2)送气音p [p ‘] t [t ‘] k [k ‘]→易发不送气音[p, t, k]  送气不够

纠正——

学会送气,强调送气的方法和力度  吹薄纸法  哈气法

 连续发音法

对比练习

2、f、h的发音方法 主要错误——(1)f[f]  双唇擦音  [p‘] [p] 纠正——

 唇齿接触,腮帮鼓,“露齿微笑”  强制法

(2)h[x]  字母h——不发音/声门擦音[h] 纠正——

 舌面后擦音  声音响并能拖长

对比练习

3、d、t、n、l的发音方法  舌尖中音

 d、t——清音 n、l——浊音

 主要问题——

(1)英美:d、l发音部位靠后,含混

(2)分辨不清n[n]和l[l]——鼻音 vs  控制软腭和小舌的升降  捏鼻法

边音  记住哪些字的声母是n/l

4、舌面前、舌尖后、舌尖前音的教法与辨音 发音要领——

zh ch sh:(1)舌尖——硬腭前

(2)口微开,上下齿稍分 z c s:(1)舌尖——齿背

(2)上齿掩住下齿尖,无缝隙 j q x:(1)舌面前——硬腭前

(2)舌尖自然前伸下垂,保持不动

常见错误或问题

(1)zh ch sh——舌尖翘得太过

(2)不注意口型、开口度等

口型 唇型 开口度 肌肉  zh ch sh 较圆 外伸 较大 松弛  z c s 扁 伸展 较小 较紧张  j q x 很扁平展 很小 紧张

(3)z c s与zh ch sh 相混

(4)z c s、zh ch sh与j q x相混

(5)舌尖后和舌面音易发成舌叶音  注意发音部位和唇型

(6)c与英语[ts]发音相同,易受英发音规则影响 c的教法—— 1)气球漏气

2)教学顺序:s → z c ——z → c 3)[s]——舌尖稍向上运动抵住上齿龈——擦音断

5、外国学生发r时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1)卷舌太大

舌尖不要翘得太高,“吊在半空中”,不要碰上腭,不要颤动

(2)r、l相混

 r(借助sh发r;舌尖不接触硬腭)——l(舌尖抵住齿龈)

(3)r后的i发成[i]

6、其他

普通话声母教学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 重点——

送气不送气音

清音浊音

zh ch sh r、z c s、j q x  非难点——

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面后音

五、辅音表(略)

 掌握国际音标(IPA)

六、声母与四呼拼合的大致情况  n、l可与四呼拼合;

 zh、ch、sh、r、z、c、s、g、k、h不能与齐、撮拼合;  j、q、x不能与开、合拼合;  f不能与齐、撮拼合;

 b、p、m、d、t不能与撮拼合 

第三篇:分析教案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分析教案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摘 要: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但是会“说”一种语言,并不一定代表“知道”一门语言。例如:“p”和“f”是韩国学生发音的难点,经常将“f”发成“p”,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其改正。这就是汉语教学不同于中文教学的地方。教师如果了解学习者发音的难点,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巧,那么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者负担,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为以后词汇、语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音教学;语音教学原则;语音教学示例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86-02

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1]在人们交际过程中,无论是用某一个词语表示某一概念,还是用某一个语法规则去组织语句,最终都要用到语音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在语音上下功夫。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而语音学得好不好,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授课老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高低。事实上,汉语教学不同于中文教学。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但是,会“说”一种语言,并不一定代表“知道”一门语言。例如:“p”和“f”是韩国学生发音的难点,经常将“f”发成“p”,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其改正,这就是汉语教学不同于中文教学的地方。教师如果了解学习者发音的难点,掌握一些语音教学的技巧,那么就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者负担,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信,为以后词汇、语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讲解新课文(以《成功之路?入门篇》第一课为例)

(一)目标拼音:a,o,e,ao,ai,i,in,m,en,k,h。

1、“a”。老师指着黑板上的a先发音(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发音(一遍),如此重复两遍。可以采用夸张法,向学生展示图片(内容是医生为病人检查,让病人张开口,医生拿小手电筒照病人的喉部),这时老师模仿图片中的病人发a音,让他们一起模仿练习。嘴巴张得大一些,由大变小,慢慢变为发音时的自然状态。

2、教读四声调。利用a,采用手势法(或者头势法)教读、练习四个声调,即:ā、á、ǎ、à。老师用手指或者手臂按照四声调的符号划动的同时,随音高的变化发音。其中,二声和三声是难点,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头势法也同样操作原理。)

3、“o”。老师示范这个音的发音,然后学生模仿老师发音,注意学生的口型即可,这个音不是难点。

4、“h”。采用笑脸的方式,以免学生口型不对而发音不准。用夸张的方式把这个音发的重一些,然后慢慢减轻发音,恢复到自然状态下的h。

5、“ao”。可以先分别发“a、o”,然后采用夸张法,老师拿一张老虎的卡片模范老虎叫,让他们一起模仿练习,嘴巴张得大大的,由大变小,就可以发出来了。待学生掌握以后,加上声调,练习“ǎo”,接着和h相拼,领读“hǎo”。

6、“e”。用带音法,利用o带出e,最重要的是口型。

7、“i”。并非难点,教学时注意学生口型以免发音不准。

8、“n”。由于与英文的“n”发音相同,因此不必费力多讲,会读后与“ǐ”相拼“nǐ”。接着用肢体语言指着说“我”“你”,教学生读,可以在黑板上展示汉字“你”(因为本课中没有“你”这个汉字,可以将其作为扩展知识,不要求学生记住),教读之后教“你好”,同样也可以写相应的汉字。这里涉及到变调的问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来,用图示法展示、领读变调情况,然后让他们互相之间练习“你好”。

9、“in”。老师演示口型和发音,学生模仿练习,然后和n相拼,加上声调学习“nín”。接着复习拼音“nǐ”,二者作对比,考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两个发音。之前学了“好”,现在学了“nín”,二者可以放在一起,教完整的“您好”。

10、“m”。不是难点。老师做示范,学生跟读、练习。

11、“en”。采用夸张法,老师板书e时尽量写得大些,在教的时候也可以稍微将音拖长一些,以便学生体会并能正确发音,学生跟读、练习。有的学生可能会把en发成后鼻音eng,可以采用仰头法对比教学,让学生找准这两个韵母的发音位置。

12、“ai”。采用夸张法,老师板书ai时尽量写得大些,在教的时候时候可以稍微将音拖长一些,以便学生体会并能正确发音。

13、“k”。可以采用吹纸法,老师示范时用一张薄纸,贴近嘴唇,发k时纸张会动。

(二)课文讲练:

1、让学生看图片(图片内容:在中国的校园里,新同学之间打招呼)。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学生A图片,扮演这个学生向学生B打招呼说:“你好!”,然后再扮演学生B向A打招呼说:“你好!”,接下来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练习。结束后,换场景,例如马路上,继续角色扮演。提醒学生第三声的变调现象。

2、让学生看图片(图片内容:在中国的校园里,一个学生见到老师打招呼)。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学生A图片,扮演这个学生向老师打招呼说:“您好!”,然后再扮演老师向学生A打招呼说:“你好!”。接下来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练习,注意学生第三声的变调现象。接下来换图片,转换对象,将老师换成老人、阿姨等年龄、辈分比学生大的形象,再让学生练习这段对话。

3、让学生看图片(图片内容:在中国的校园里,一群学生见到老师打招呼)。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有一群学生的图片,扮演这群学生向老师打招呼说:“您好!”,然后再扮演老师,向学生们打招呼说:“你们好!”。接下来让学生角色扮演,请一位同学扮演老师,其他人扮演学生,进行这个对话的练习。接下来转换对象,将老师换成老人、阿姨、叔叔等年龄、辈分比学生大的形象,老师扮演这些角色,演示这些角色和学生们的对话。

4、黑板上写的“Nǐ hǎo ma?”,问号一定要画得大大的,以便学生明白这是问句。完整地带着学生读三遍。之后让学生看图片(图片内容:两个人[A、B]在打电话)。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人物A图片,扮演A,问B:“你好吗?”,然后再扮演人物B,A回答:“还可以!”。接下来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练习。注意学生第三声的变调现象和轻声现象。

(三)教写拼音。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拼音书写的格子,然后在格子里演示每一个声母、韵母的书写规则,可以用箭头标示出书写顺序。每演示一个就让学生跟着写一遍,直到所有的都演示完。之后演示声母、韵母声调的拼合,可以用红笔或者其他方式标注声调符号,以提醒学生声调的标注位置。

二、练习新课

(一)声调训练。准备声调卡片若干套,每套都需要包含四个声调。四个学生一组,发给每组一套声调卡片,每个学生拿一张。老师说一个音节,如“ā”,拿一声卡片的学生需要迅速举起手来。先做对的学生所在的组得一分。最后哪个组得分最多哪个组获胜,获胜组可以适当给予奖励,比如中国结。

(二)声韵调拼合训练。制作本课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卡片,卡片的总数等于学生的人数。老师将卡片随机发给学生,每个学生一张。老师说一个音节,如“kě”,拿“k”“e”“∨”卡片的学生要高高举起卡片,并一起读一遍“kě”。

(三)分组对话。

1、A同学向B同学打招呼:“你好!”,B同学回答:“你好!”,然后B同学向C同学打招呼:“你好!”,依次一个个轮流问答直到全班轮完。

2、A同学问B同学:“你好吗”,B同学回答:“还可以”,然后B同学问C同学:“你好吗”,依次一个个轮流问答直到全班轮完。

3、角色扮演。让学生从图片(老师、老人、阿姨、叔叔等)里挑选一张,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他要扮演的角色,其他学生向他打招呼:“您好!”,这位同学回答:“你们好!”,接下来再让其他学生挑照片,扮演角色练习对话。如此继续这个游戏,直到所有的学生都扮演过角色。

分析这篇教案可以看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中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与练;

2、系统性原则。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2],以说为主,听说结合;

3、实践性原则。教授、复现知识点时,一定要结合情景,尤其是中文学习者身边的情景,对于学习者而言,练习语音时,那些不脱离实际生活的例子更容易被接纳、被掌握;

4、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有一条根本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2]教师应选取贴近汉语学习者日常生活的材料,由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大量地机械练习直至掌握。之后做一些练习,比如卡片游戏、角色扮演等。

汉语语音学习是学习汉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在这个阶段,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掌握这个阶段的教学原则和技巧,并且灵活运用这些原则和技巧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必备的素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

11外汉1 汪甜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毋庸置疑,任何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或母语进行学习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然而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汉语这一普遍被认为较为难学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总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就存在着许多难点。

当然,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老师们可能经常会告诉那些学习汉语的学生:不要认为汉语很难。任何事情一旦你觉得它很难,那么即使它很容易你也会存在心理障碍。当然,我承认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你可以告诉学生汉语没有法语中那么多的动词变位需要记,也没有德语那么多的阴、阳、中性单词需要区分,但是对于大部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听过无数人陈述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以后,已经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这时候再让他们相信汉语不难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们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学习以后。

所以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学生自身的心里调节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对于难点的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接下来,我将就语音、字词和语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教学难点并就其中的部分难点简单讲一下个人解决方案。

一.语音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声调、拼音和音变三个方面。声调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难以发出四声。汉语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而许多其他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语言来说,只有整个句子的句调,例如问句尾音上扬等,而不存在单个字词的声调。这就给许多母语没有声调的学习者带来巨大的困难,他们很难准确地发出四声调值。对于初学者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四声手势在上课进行声调练习的时候多加提醒。然而第二个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许多学习者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会发不出调,当然,通常来说一、三、四声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最明显的是二声声调找不准基调,因为二声要求上扬,许多学习者容易感到困惑的是从哪里开始上扬。我对于这些学者采取的一个方法是用一声做比较,比如你想说“十”,你现在心里念一个一声的字,如“一”,然后再接上自己想说的,让他们连城“一十”,有了“一”做基调,就容易发出二声了。

拼音方面的第一个问题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汉语里面的p、t、k、c、ch、q都是送气的,b、d、g、j、z、zh是不送气的。但是许多语言的送气与不送气规则存在略微差异,如果仅是这样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例如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讲到送气,可以用英语中的字母s举例。但是对于许多语言,就单个字母来说,根本就不存在送气这一说,例如法语中,p、t、k、c、q都是不送气的,所以对于法语为母语的学者,单讲一个字母送气就会比较困难,这也是许多法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经常把te发成de的原因。但是法语中一些字母组合是有送气音的,例如ch就与汉语拼音中的sh相当接近,可以通过举一些字母组合的送气音来引入到汉语单个字母的送气音。对于其他的语言,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尝试。第二个问题是前鼻

音和后鼻音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即使对于许多汉语为母语和第一语言的学者来说也是很大的难题,突出表现在-en和-eng上。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不会对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即使你说的时候分得不是很清楚,听者也能分辨出意思,因此这个问题可以在长期的操练中慢慢改善,只要学习者能够记住并区分出带这两个音的字,就可以解决该问题。

关于音变可以说是学习者最头疼的问题。轻声和儿化相对来说不是太困难,但是变调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了,因为规则太多了,记到最后一团乱还是不会用。因此个人编了一个小口诀用于简单记忆:三三相连变二三(你好),三个三是二二三(演讲稿)。“一”“不”遇四变二四(一共、不是),“一”没遇四全变四(一生)。口诀主要讲的是比较明显的变调,但是对于“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等变调较为不明显的,个人认为不适合初期阶段的学习者。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也不必过于苛求,因为要从人耳上分辨出24与34间的细微区别还是过于困难,相信通过长期的汉语会话,中高级学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能自己进行变调。

二.字词方面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汉字的认读与书写、同义词与近义词、带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语、成语与熟语等四个方面。留学生经常说汉语难,因为“如果是英语,只要你说出来,我就能写出来,即使是一个我没见过的生词。但是汉字不可以。”汉字作为表意文字,与英语等表音文字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这也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个人建议可以把一些学生认为比较难的字编成故事的形式

讲给学生,故事最好既能表达该汉字的意思,又能体现该汉字的写法,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汉字。

第二,汉语中还有许多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习者通常会不知道如何选择。现在的许多教材都采用中英文互译的方法来解释词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使用上带来困扰。例如刘珣在《新使用汉语课本2》中写道:得——to need, must, to have to,一定——must, surely,学习者就会在must的层面上感到迷惘,这两个词是一样的意思吗?再比如有一天一个留学生问我:“想是think,感觉是think,它们一样?”,这就是课本的简单注释造成的误解,所以需要教师给出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区分。当然,这是很考验教师教学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些我们平时不注意的问题对于学习者来说可能会是难点。比如六六就在《蜗居》中借海萍的口写出:“戴”与“穿”的区别在于“穿”是每个人都必须的,比如衣服、裤子,而“戴”并不是必须的或者每个人都有的,比如帽子,男子成年以后才有的。而袜子在古代是必须的,所以用的是穿。所以对于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分析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关注和积累,给学习者具体的语境进行区分。

第三,现代汉语中保留了许多带有鲜明汉文化色彩的词语,如贵姓、令尊、家母、有喜等,其教学的难点在于词义的模糊难以把握和运用方面。个人建议可以简单讲解以后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分角色扮演一段小剧,让学生在娱乐的氛围中自己慢慢去体会和掌握。

第四,汉语中有丰富的成语和熟语,例如: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竹篮打水一场空、说曹操曹操就到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与

成语有关的故事的方式来解释成语,然后在造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理解,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掌握。

三.相信语法无论对于哪一种语言来说都是最复杂、最难掌握的部分。汉语语法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虚词、大量的量词、离合词、兼类词、语序和句式辨析等五个方面。第一,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可以说这是汉语相对于其他语言比较容易的地方,但是同时用以表达语法意义的虚词也成为了汉语教学的一大的难点。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虚词中相对而言连词和语气词比较容易掌握,而介词和助词就成为了学习者巨大的障碍。比如的、地、得的使用应该如何区分,什么时候用哪个,甚至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可不用、什么时候可用可不用,相信连很多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也感到头疼。

第二,大量的量词是汉语的独特现象,例如:张、片、双、只、碗、件、条等。其教学的难点在于量词过多导致教师无法系统地将所有的量词归纳和梳理起来,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总会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归纳。但是主要还是要依靠大量的操练,让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这些量词。

第三,离合词这个问题可以说许多汉语为母语的人都不会去注意,但它却成为了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遇到的一大难题。比如:唱歌、见面等,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说“我们有一次见面”而不是“我们见过一次面”。而离合词也是教学中一大难点,由于离合词实在过多并且无法系统地进行归纳或者总结,给我们在教学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兼类词是汉语学习者异常头疼的话题。由于一个词常常具有多种词性,因此这个词往往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方便”,即可以做谓语,又可以做定语和主语,作谓语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具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种此类的语法特点,让外国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词性和用法。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在这个词的每一种词性和用法下给出一个例句,让学生记住例句,那么举一反三也不会太难,当然,有些兼类词的词性和用法实在太多,用例句似乎也就不可行了。

第五,汉语中表达同一含义的句式可以有多种,不同句式间的差异和使用成为汉语教学的难点。例如“把”字句,学生即便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把字句,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去使用。当我们说“我把课件发给你”,他们会选择使用“我发给你课件”而不是把字句。再比如他挥手、他挥了挥手、他的手挥了挥手、他把手挥了挥这几个句式,学生就无法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异,也就不会进行适当的选择和使用。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语境,比如赵薇在《离别的车站》一曲中唱道:我早已把手儿挥断挥断。让学生体会用“把”与其他句式的区别。

参考文献:

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3 刘珣《新汉语使用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文献:(逸夫图书馆可查阅)刘颂浩《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 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陈枫《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华书局,2008 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精选)

第一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一.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 二.第二语言教学特点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第二语言和第二语言教学 a.有关语言的几个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按照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顺序进行划分,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区别于第一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的学习统称为第二语言,不再分为第三语言第四语言)2.母语和外语

按国家的界限进行划分,母语指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指外国的语言。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于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第一语言可能不是母语,母语可能是其第二语言。3.本族语与非本族语 按民族的界限进行划分 4.标准语和方言

标准语是作为全民族交际工具的规范的民族共同语,通常是在地区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方言是只在某个地区使用的话。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5.族际共同语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之间需要的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6.目的语

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7.双语

一个人所掌握的,能同样熟练运用的两种语言。

b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获得

第一语言的获得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潜意识的语言习得与后期的入学后的有意识的语言学习。

习得: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潜意识的获得语言。

学习:通过接受正规的语言教育,有意识,有系统的掌握语言规则,逐步获得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过程。

c第二语言教学与双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指在人们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在学校环境里对第二语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双语教学指同时进行有相同或相近的教学目标的两种语言的教学,一般指同时进行的母语教学和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兼通: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达到相同或相近的目标,培养成双语人才。

二 第二语言教学特点

1.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比较

相同:1)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健全的大脑和语言器官,一定的语言环境)

2)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3)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御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能力。

4)两种语言的习得大体上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不同:1)主体不同

2)动力不同

3)环境和方式不同

4)过程不同

5)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语法方面 语音方面 词汇方面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语法语音词汇汉字

下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音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