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音教案
商州区大赵峪中心小学
三年级音乐教案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
大赵峪中心小学稿纸第 11
第二篇:三音下教案
第 1 单元 爱祖国
总 4课时 1 课题 《红旗颂》
课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 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学习重难点 1.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2.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学习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
2.播放视频《绣红旗》。
3.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4.导入课题《红旗颂》。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2.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 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4.略听第二主题。
四、小结: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教学反思
课题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课型 唱歌课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积极参与表演和即兴创编歌词活动,并从中体验乐趣。教学 重难点
1.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启发学生即兴创编歌词。
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学生听音乐拍手跑跳着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仔细瞧瞧,什么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 出示头饰:小蜡笔。
师:对,蜡笔小精灵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还带来了4位好朋友。引出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出示课件
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现在屏幕上。
师问:蜡笔小精灵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它们都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呀?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几种颜色?
三、学习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1、学习第一乐句 师:蜡笔小精灵为自己编了儿歌(出示课件)“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小朋友们仔细听,蜡笔小精灵要考考你们,谁能记住儿歌,能把它按照节奏读出来。
2、学习第二乐句
师:这么可爱的蜡笔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 生答。
请学生试着用“Iu”哼唱曲调,教师及时鼓励。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习第三乐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画了些什么呢?
5、学习第四乐句
师: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画面:太阳公公面带微笑,高挂在天空,向四周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和国旗的图片,占据屏幕的另一半。
6、学习第五乐句 出示课件 画面:校园内,高高飘扬的国旗,小朋友们仰着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国旗。
7、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播放这一段歌曲的旋律,要求学生哼唱。完整地演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四、表现
1、听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画。蜡笔小精灵见小朋友们这么喜爱他们,画的画又这么漂亮,也忍不住高兴的唱起歌来。听„„出示课件(五)画面:歌词 背景音乐:整首歌曲的演唱
2、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问:小朋友,你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用高兴、快乐的心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师: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大自然的美景还有很多,除了这些,小朋友,你们还能画些什么呢? 生答:„„启发学生即兴创编歌曲第二乐段的歌词。
师:那你能不能也像这样,把你想画的编入到歌词里呢?(出示课件)学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更难得的是,小朋友们还为歌曲的第二段创编了新的歌词,大家真了不起!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还有好多好多的美景,只要小朋友们认真去留意、去观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创编小能手!教学反思
课题 《只怕不抵抗》 课型 唱歌课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表演歌曲《只怕不抵抗》。
2、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3、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教学 重难点 1.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够恰当的处理歌曲的演唱
情绪,并能用歌声表现出来。2.三个“只怕”的唱法。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导入
2、出示课题,介绍冼星海,引出《只怕不抵抗》,齐读歌词。
二、寓教于乐。
1、、随伴奏音乐《只怕不抵抗》,学生拍手。
2、节奏练习
X X │X.X │X 0X│X -│X.X │X -│X 0 │┃
手 拿 小 刀
枪, 冲 锋
到 战 场。
师引导生正确读出节奏,解决歌曲的难点。
3、找出两条乐句的不同之处:1 2 1 3 | 1
03| 5 -| 3 6 | 1-| 1 0 ||
不怕 年纪 小,只 怕 不 抵 抗!1 2 1 3 | 1 0 |3.5 | 3 6 | 1.6 | 1 2 3.2 |1 -| 不怕 年纪 小,只 怕 不 抵 抗!只 怕 不 抵 抗!引导生找出两个乐句的不同之处,并能正确演唱。
4、学唱歌曲:
播放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内容情绪。
2、再次感受歌曲《只怕不抵抗》。
3、说说最喜欢的乐句进行学唱,并创编动作,师强调演唱情绪。
4、完整演唱歌曲,解决歌曲的难点。
5、分组演唱。全班分为两个部队,考考哪个小组反应最快,最迅速,演唱最好。
6、全班完整表演歌曲。
三、创造表现
1、学生随音乐伴奏即兴表演。
2、全体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美结课 教学反思
课题 《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课型 欣赏课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
发我们的爱国热情。2.学唱《卢沟谣》。
学习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学习过程
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研究的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风”、“雨”的含义?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研究的问题:(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7.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介绍“七七事变”。8.聆听歌曲《卢沟谣》范唱。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9.学唱歌曲: 10.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 2 单元 美妙的童音
课题 《一只鸟仔》
课型 唱歌课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台湾民歌的方言和特色。
2.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3.有节奏地通过打击乐、拍手为歌曲伴奏。
学习重难点 用有表现力的声音和生动有趣的神态来表现歌曲,感受台湾民歌的方言和特色。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今天梁老师带来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请你们用灵敏的小耳朵听一听,是谁在快乐的歌唱?
(二)故事形式导入
1、节奏训练
二、新课
1、出示课题(课件《一只鸟仔》歌谱),聆听范唱。
2、师讲解歌词大意
3、模仿鸟叫声,解决歌曲生僻歌词的咬字 用之前数鸟的节奏分别模仿鸟仔和水鸡的声音(课件显示象声词和标注拼音)我们用鸟儿的语言发一个求助信号吧!1)课件出示歌谱,找一找每一行歌词的“()”处有什么字 解释“伊都”是一个衬词,没有实际的意义。(设计意图:避免个别学生认为这也是鸟叫声。)2)师分句弹奏歌曲旋律,请学生弹舌模仿节奏。用“岋”分句模唱歌曲旋律 按节奏念歌词(让我们把鸟仔它们的遭遇告诉森林里其它的鸟儿,让它们也一起来找一找。)师念第一段歌词;第二段歌词接龙游戏,师念前半句,生接后半句。看看我们合作得是否有默契?注意也要加上这个节奏哦。
4、复听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跟唱
1)师弹琴伴奏,生唱第一段(提示学生唱歌的状态:“大白鹅”的脖子,闪闪的眼睛,可爱的笑脸)
2)生自学第二段,师钢琴伴奏 3)生完整演唱两段
5、在四分休止符“o”处用“XX”拍出(表示群鸟收到求助信号)
1)将歌曲分成四个乐句分别用“XX”拍出(课件四种颜色表示出四个乐句)师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模仿鸟的翅膀上下挥动,在“o”处用“XX”拍出。2)播放歌曲伴奏,要求学生边唱边在四分休止符“o”处用“XX”拍出。
6、歌曲情感处理
1)四个乐句分别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比较合适?分析:第一、第二乐句欢快、高兴。第三乐句焦急、担心。第四乐句难过、无奈。(课件:三种人物表情)2)师弹琴伴奏,生唱两段 3)学生或者老师设计动作,播放歌曲伴奏师生表演唱。请表演好的学生示范3)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4.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怎样的形象? 5.综合表演: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6.教师总结,下课。
三、小结下课。教学反思
课题 《木偶的步态舞》 课型 欣赏课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乐曲《木偶的步态舞》的作者是法国的德彪西。2.能动情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音乐中切分音节奏和倚音的弹奏是表现小 木偶机诫、滑稽、夸张的音乐形象的。
3.在听辨音乐的基础上运用小乐器伴奏和肢体语言表演,进一步理解音乐形象。学习重难点 能动情哼唱音乐主题旋律,感受音乐中切分音节奏和倚音的弹奏是表现小木偶机诫、滑稽、夸张的音乐形象的。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
学习过程 :
一、复习复习演唱《一只鸟仔》。
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走路的姿态?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3.揭示课题——标题名称。1)聆听第一部分音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用肢体和面部表情做无声的动作。2)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并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3)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4.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怎样的形象? 5.综合表演: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6.教师总结,下课。
三、小结下课。课后反思:
课题 《摇船调》 课型 唱歌课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堂课使学生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进行歌词的创编。
2、通过表演《摇船调》,了解一问一答的对歌形式,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3、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附点节奏及反复记号。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学习重难点
1、附点节奏。
2、一字多音。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吉祥三宝》歌曲,师生律动,感受一问一答形式(教师与学生课前交流)
2、师:欣赏完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要开始今天的音乐课了,首先我们来一个特别的活动—猜谜!(课件出示谜语,教师有节奏的念谜面,让学生提前感受节奏)
3、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4、验证:出示船的图片。
师: 呀,你可真会猜,一猜就对了!(课件出示)
5、师:那你会摇船吗?(请个别学生做,全体学生一起学一学)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棒!
师:是呀,让我们用比较强的力度来唱一唱。
6、出示摇船视频及台湾风景图,跟着歌曲伴奏,整体感知歌曲情绪。其中第二段站起来律动)
二、寓教于乐
1、初听歌曲,感受旋律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歌词,并想一想从歌词当中你发现这首曲子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先问后答)2)师生节奏互动:
3、复听歌曲,解决难点 知识点讲解:所以第一段唱一房子里的,第二段跳过第一个小房子直接唱二房子里的,这个记号我们叫它:反复跳跃记号(课件出示)
师:谁还记得划船的时候要怎样?(比较强的力度)那你在唱的时候可要加强力度了。那前
4、完整的跟着琴声自问自答来一遍。(机动)
5、分组有感情的演唱
师:我来分一下工:哪两组问?哪两组答?划船的时候我们一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在于通过聆听、对比、模仿、表演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习歌曲,孩子们用自己的体会来演唱这首歌曲,因为发自心灵的歌声是最美的。)
三、创造表现
1、谜底创编:
2、谜面创编: 教学反思
课题 《猜调》 课型 欣赏课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悟谜语的音乐表达乐趣,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2.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和用谜语编创的音乐游戏。
3.感受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体验 步态舞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童趣和乐趣。学习重难点
1.感悟谜语的音乐表达的乐趣,体验木偶表演的童趣。
2.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和用谜语编创的音乐游戏,训练学生的节奏 感与想。
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学习过程 :
1.这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2.2.聆听《猜调》。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4.复听《猜调》。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猜调》是儿童的猜迷歌,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这首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幽默诙谐的云南童谣以“绕口令”式的节奏表现了孩子们问答对歌的活动情趣。
欣赏不同版本的《猜调》 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对花》、《打猪草》、《刘三姐片段》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师总结
欢乐的音乐课很快就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并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还欣赏了许多不同地区的对歌,相信你们对对歌这种的演唱形式已经十分熟悉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用心收集,也去找找我们身边的对歌。教学反思
课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课型 欣赏课 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学习唱段动作,使学生喜欢并有兴趣参与演唱与表演.2、能用手势、动作的方法,解决唱腔中的吐字咬字。
3、结合视频,通过服装、扮相了解生行中的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生乐于参与演唱、表演。难点: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解决唱腔中的吐字咬字。学习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唱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授
1、复习唱段
师:这个唱段是快板,因此全部打强拍。我们一起来边听音乐边打拍,注意音乐的速度。
2、解决唱腔中的吐字咬字。
师:现在看第四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老师来唱(师范唱)老师在“早”字上又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又是什么意思呢?对,说明这个字绕了很多个弯,你们来试一下!师:加了这些手势之后,大家唱起来是不是容易多了?我们用这个办法完整的唱一遍
3、接龙唱(用喜悦的情绪)师:同学们,老师跟大家合作一下,我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能做到吗? 师:我们换过来再唱一遍。
4、学习唱段动作
师:大家来欣赏一下李玉和的形象。(挺拔、伟岸)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找一找感觉 看一看唱段的视频
三、介绍生行(结合图片)
1、老生 师: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属于生行,生行的角色全部是由男性扮演的。生行按照年龄划分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下面看一组图片(传统老生与现代老生)
2、小生
师:传统京剧中的小生不戴胡子。来看一组小生图片(翎子生、纱帽生、穷生、扇子生)翎子生——年轻漂亮、英姿勃发的将领。纱帽生——头戴纱帽的年轻官员 穷生——穷困潦倒的书生,身穿富贵衣。扇子生——经常手持一把折扇的书生。
3、武生
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
4、娃娃生
扮演儿童角色、头戴孩儿发。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京剧知识?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真可谓是博大精深,你们喜欢学习京剧吗?
以后的音乐课老师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京剧知识和唱段。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
第 3 单元 我们的朋友
课题 《空山鸟语》欣赏 课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题目中的“空山”与“鸟语”的意境。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二胡,并对笛子的音色及奏法有个初步的了解。
3、使学生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5、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欣赏加深学生对乐曲情感和意境的理解。教学准备 电子琴,幻灯片。学习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的歌曲〈一只鸟仔〉,学唱第二段先听一遍歌曲,有节奏地读一遍两段的歌词。特别是第二段歌词。跟随伴奏演唱第二段。两段一起演唱。
二、欣赏〈空山鸟语〉 1、引入。
“空山”是出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整个曲子的意境是幽静、深远,犹如山林的召唤,空谷回声。2、先整体听一遍曲子,能说一说听完后的感觉。
A、是不是一直都很安静?还是有对比的? B、能否听到鸟的叫声,模仿一下。
3、再复听一遍,分段欣赏,能感受乐曲的引子部分表现空山的已经以及后面模仿鸟叫的部分和人的形象。
4、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5、介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多媒体)6、对比欣赏,聆听笛子曲〈荫中鸟〉,感受不同的乐器模仿鸟叫的效果。体验音乐与自然结合的效果。能够加深对民族器乐的热爱。7、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自己模仿鸟叫声。感受音乐模仿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反思
第三篇:苏教版三音上第教案8
第八单元 《 我又长大一岁了》 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唱、动、听”中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从而引发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向往与热爱。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让学生看手势猜旋律的音乐游戏,初步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
3、能够感知音乐段落的变化,并能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运用体态、线条、色彩或打击乐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学思路
本单元以“我又长大一岁了”为主题,学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欣赏《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以及活动《音乐伴随我成长》等,让学生在听赏、演唱能过程中感受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成长的快乐,并通过“音乐伴随我成长”能活动,增进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妙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内容
唱:《三年级的小男生》、《长吧,小孩》、听:《小小少年》《顽皮的小闹钟》《我怎样长大》 动:《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音乐伴随我成长》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带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感觉。
第一课时 《三年级的小男生》 教学目标
1、学唱《三年级的小男生》歌曲,鼓励班里的顽皮孩子向老师、同学说说心理话,以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
2、感受《小小少年》歌曲,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品质。
3、结合歌曲,联系本班的情况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增进师生、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团结。教学难点
学好《三年级的小男生》这首歌曲。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听“小小少年”歌曲,模仿坚强、乐观的少年,精神饱满的走进音乐教室。(律动)
2、刚才你们听着“小小少年”歌曲来到了音乐教室,想一想,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喜悦和烦恼呢?
3、现在请你们观赏有一群小男生的喜悦情景。(课件)
二、节奏儿歌
1、谁来说一说,这群男生有没有烦恼?他们在干什么?
2、谁能根据这几幅画面按节奏来说一说
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节奏。(快板)
4、全班按节奏来说出他们的喜悦。
三、感受歌曲
1、请你们听赏有一位小男生是怎样跟老师说的?(老师表演)
2、请你们说一说,刚才这位小男生跟老师说什么?我们是否也想和老师说说心里话?那我们先来感受一首歌曲《三年级------》
3、感受音乐:
1)我们先听着音乐感受节奏;
2)听音乐拍节奏,请小朋友找出相同的节奏型; 3)用哼鸣熟悉旋律; 4)唱一唱歌谱,师生对唱。5)学生独立视唱旋律。
4、学唱歌曲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歌词;
2)听老师唱,学生默唱;学生跟琴学唱;
3)请你们边唱边用动作进行表演,男生扮演学生,女生扮演老师,同坐位互相合作。
四、创编歌词
1、给你们介绍另一位小男生,是我们班的同学,先看他的作业本(展示),他是谁呢?现在请他把上课、下课及排队的习惯表现给大家观赏,然后请大家根据他的表演来创编歌词。
2、集体创编“老师呀老师,看你真高兴,我是三年级的小男生,老师呀老师,看你真高兴,三年级的小男生小男生。作业本上真整齐、队列集合站的齐、下课铃声一响起、课前的准备最积极,急忙跑回教室里。老师心里真高兴,看我已经长大了,老师心里真高心,看我已经长大了,长大了。”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先读后唱。
3、表演:全班男生进行表演,请一位女生扮演老师,其他女生拍手伴唱,演一演班里的男生平时学习习惯,根据两段歌词表演。
五、小结
第二课时 《长吧,小孩》 教学目标
1、学唱一首南斯拉夫民歌《长吧,小孩》,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
2、欣赏管炫乐合奏《顽皮的小闹钟》,用身体的动作或线条表现各乐段的情绪特点,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3、音乐游戏《看手势猜旋律》,培养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和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成长的欣喜与快乐。教学难点
学生在心中哼唱及内心控制音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赏《顽皮的小闹钟》
1、简介乐曲
2、介绍几种管弦乐器
同学们,你们能认识这些乐器吗?谁来说一说并模仿出它的声音。
3、现在请你们听赏用管弦乐器演奏的《顽皮的小闹钟》
4、请你们根据乐曲的节奏走出——方形、菱形、十字形,或用身体的动作表现各乐段的情绪。(跟着老师走,第一组先走 ;再有学生带大家走)
二、学唱歌曲《长吧,小孩》
1、请大家聆听歌曲。
2、听旋律拍出来节奏。
3、跟琴哼唱歌曲旋律。
4、用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位置。
5、音乐游戏: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看手势猜旋律。
6、学唱歌曲:听唱、模唱、跟唱、学唱。
7、歌表演:边唱边用动作表现出。
三、节奏听辨及旋律创作练习
1、听老师击拍节奏,又学生重复拍节奏,然后选择相应节奏花朵贴在节奏上(图下),全班随老师指点的顺序,连续击拍五朵花上的节奏。
2、视唱旋律花盆上的音,选择节奏花盆上的某种节奏进行do、mi、sol的旋律创作,要求组 成一个短小的乐句,如谱例。(谱例)
学生相互商讨后,逐一进行创 作表演(边唱边加上声势动作)
3、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看着 《长吧,小孩》歌谱来唱一唱,找一找歌曲中共出现了几个音?
四、小结
第三课时欣赏《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
2、学做音乐游戏活动,进一步提高参与积极性。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配乐朗诵等活动中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带给生活的快乐,体验成长的喜悦,增进对音乐的喜爱。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现在我们一起用它来做“传、传、传”的游戏,音乐停的时候传到谁手里就请谁来打开它。(播放《长吧,小孩》音乐,按音乐的节拍传)
2、师:原来口袋里装的是一个可爱的小脚印。你们知道是谁的脚印吗?(装中为班里某学生出生时的脚印)
这是一个小宝宝的脚印,不过这个小宝宝现在已经长得和我们一样大了。我们请他上来和大家见见面好不好?
二、复习回顾
1、师: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生长都寄托着父母亲美好的愿望,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又健康。老师从大家交来的课前调查了解到,我们许多同学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开始接受胎教了,有哪位同学知道妈妈是怎样对你进行胎教的?(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播放《摇篮曲》,学生想象、模仿在妈妈肚子里听音乐)
师:不仅妈妈爱我们,爸爸也很爱我们。有位父亲在得知了女儿出生的消息之后,非常激动地写了一首歌,用音乐的方式来庆祝孩子的出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亲亲我的宝贝》(播放)
三、欣赏《我怎样长大》
1、师:我们来用歌声表达对成长的渴望。(复习《长吧,小孩》)
2、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才能长大呢?
3、老师为大家朗诵一首小诗,名字叫《我怎样长大》
4、学生朗诵《我怎样长大》
5、这首小诗配上了音乐,成为了一首很美的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四、小结:愿每位同学都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学生仔细听歌曲里唱的是那几个音符 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小房子建在五线谱自己唱名的位置上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教师演唱或录音
教室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演唱示范慢速、中速。
如左右摆动、转圈等动作。提问:歌曲中大家在干什么?
可以模仿杜鹃在密林中轻轻啼叫、飞出密林、在林中低回翔、又飞回密林。在读歌词时,注意弱拍起
请小朋友在歌曲中,找出相同之处 播放“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的歌曲音乐旋律。
这一练习为之后的为歌曲伴奏,奠定了基础,分散了难点。课件,使学生理解歌词大意。让同学感受音乐情绪及劳动情景。
按节奏凑词:轻轻声模唱歌词。先唱歌词,辨认歌曲中重复变化。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模仿演奏一段乐曲,播放一段二胡乐曲。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学生思考后回答。
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把制作好的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为它选上一段音乐,或配上几句歌词。启发学生带着高兴的情绪演唱《秋天红艳艳》 出示音阶图,认唱7 I音高及手势的位子。
可以唱其它带休止符的歌曲,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选出音乐剧表演奖(集体),最佳演员奖。
第四篇:六下音教案
第一单元
珍贵的友谊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几乎每句都是从八分休止拍后或四分休止拍后的弱起拍节奏进入,旋律中还有不同位置的休止拍节奏。这种节奏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比较统一的特点。休止拍节奏所形成的弹性、跳跃、欢快、轻巧塑造了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形象。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突出的节奏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呼吸和内心对节奏的感觉,准确唱好休止拍节奏。指导学生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合唱,表现歌曲的情感情绪。
2、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3、注意歌曲不同类型的弱起拍,配合好呼吸和看指挥,准确的唱好歌曲,并感觉这种节奏的表现意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合唱,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呼吸和内心对节奏的感觉,准确唱好休止拍节奏。教学疑点: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突出的节奏特点。教学准备:
1、歌曲《上学歌》、《少先队友谊之歌》磁带。
2、教师准备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要求:
1、声音圆润统一、集中。
2、面带微笑。
二、欣赏:
1、欣赏和交流表现歌颂朋友真情的名言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脏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罗曼·罗兰 规劝朋友要在背后,赞扬他们需要公开。——西拉斯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2、讨论各自对朋友的理解。
3、学生介绍自己与好朋友之间最感人的有关友谊的故事目的:体验朋友之间 的真心、友好、互相帮助和肝胆相照的真挚情感。
三、学习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
1、导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出示歌曲
2、聆听歌曲
3、学生讲一讲歌曲表达的内涵
4、学习演唱歌曲 1)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几乎每句都是从八分休止拍后或四分休止拍后的弱起拍节奏进入,旋律中还有不同位置的休止拍节奏。这种节奏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比较统一的特点。2)练习弱起唱法 3)采用直接视唱法分句学习演唱歌曲旋律。
5、较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四、结束部分:
1、课堂总结
2、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即将毕业时与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
2、注意歌曲不同类型的弱起拍,配合好呼吸和看指挥,准确的唱好歌曲,并感觉这种节奏的表现意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义,解决歌曲中不同类型的弱起拍。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唱法。教学疑点:
解决歌曲中二声部。教学准备:
1、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曲谱、带子。
2、节奏练习、视唱练习。教学过程:
一、聆听《船歌》感受少年儿童同伴之间珍贵的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复习节奏:
出示节奏练习:集体练习、分小组练习。注意:附点的作用。
三、学唱歌曲:
1、分句学唱歌曲第二声部歌谱至完整。
2、复习歌曲第一声部歌谱
3、把学生分成两组合作完成歌曲二声部(注意歌曲二部和谐)
4、加入歌曲歌词来完成歌曲二声部。
5、全体学生分声部演唱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
6、师生评价。
四、分析歌曲:
1、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体验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情绪。
2、感受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二声部演唱效果的美感。
3、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结束部分:
1、说说自己学歌后的感受,自我评价上课表现。
2、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友谊地久天长》原是苏格兰老歌《Auld Lang Syne》译过来就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意思了,属于古英语。又名《过去的好时光》。初见于1788年,是一首非常古老的民歌。据说曾为英国早年的作曲家威廉.希尔德用于它的歌剧《罗西娜》的序曲中。由于威廉.希尔德长住在离苏格兰不远的达拉姆,所以这首歌曲很像是苏格兰民歌。教学目标:
了解五声音调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的历史背景后,学唱这首歌曲,启发学生表现歌曲的情感。这又是一首弱起拍的歌曲,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确歌唱。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教学难点:
理会歌曲情感。教学疑点:
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习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确歌唱。教学准备:
《友谊地久天长》带子。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播放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2、讨论:知道刚才老师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
3、老师介绍相关的知识。
师:〔作者简介〕罗伯特·彭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面临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诗人生活在破产的农村,和贫苦的农民血肉相连。他的诗歌歌颂了故国家乡的秀美,抒写了劳动者纯朴的友谊和爱情。《苏格兰人》歌颂反抗英国侵略的民族英雄,号召人民起来争取自由;《两只狗》揭露地主阶级的荒淫无耻;《威利长老的祈祷》讥讽牧师的伪善。著名的抒情诗有《一朵红红的玫瑰》,《高原玛丽》,《往昔的时光》等。
Auld Lang Syne 这首诗被人谱了曲,在每年新年零点到来之时,全欧美都会齐唱的这首不朽之作。在经典电影---“魂断蓝桥”中,此曲被作为主旋律。
二、学唱《友谊地久天长》
1、师:《友谊地久天长》原是苏格兰老歌《Auld Lang Syne》译过来就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意思了,属于古英语。又名《过去的好时光》。初见于1788年,是一首非常古老的民歌。据说曾为英国早年的作曲家威廉.希尔德用于它的歌剧《罗西娜》的序曲中。由于威廉.希尔德长住在离苏格兰不远的达拉姆,所以这首歌曲很像是苏格兰民歌。
18世纪后,这首歌曲又由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进行了整理,此后人们都认为这是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民歌。这首歌曲朴实、动听,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在苏格兰地区还形成了边歌边舞的形式。人们交叉双臂、握住两边人的手,随着音乐节奏组成圆圈边歌边舞。
2、师:学唱这首歌曲,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唱了。
3、师教唱歌曲。
三、设计制作
1.思考:如果请依据歌曲来做动作,你准备怎么做。2.学生自己在座位上试编。
3、比较欣赏:请同学上来表演。提供背景音乐。
四、毕业体验
分别齐唱《友谊地久天长》配黑鸭子合唱的背景音乐。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通过师生一起收集和品味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作品赞颂友情、歌颂友谊的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同窗友谊的珍惜。联系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 用声情并茂的歌唱和朗诵赞美友谊,用富有激情的舞蹈交流友谊,用戏剧性表演再现友谊,从而加深学生对友谊的理解,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增进学生 相互之间的友谊,提升学生真诚待人,乐于助人,与人伟善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懂得友谊的珍贵及意义,乐于参与表达、表现友谊的艺术活动,有积极的友谊态度和情感。
2、能感受理解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中对友谊的歌颂,并体验其中的情感。
3、能运用朗诵、歌唱、舞蹈、绘画、戏曲、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传递友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义,解决歌曲中不同类型的弱起拍。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音多字和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疑点:
解决歌曲中二声部。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表现、歌颂友谊的诗篇、动人故事、音乐等信息资料。
2、赞颂友谊的歌曲磁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了解和理解友谊
1、欣赏故事《桃园结义》(播放课件),感受古人情深义重的动人故事。教师: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友谊”的故事,如:历史故事《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
2、欣赏唐诗《赠汪伦》(播放课件),感受古诗抒发的情感。
教师:我们一定了解到许多古诗,其中有一些表现“友谊”的诗,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赠汪伦》。
3、欣赏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故事(播放课件),感受和理解友谊的含义。
(二)回忆和感受同窗友谊
1、展示全班集体照和同学们一起活动的照片(播放课件和背景音乐:《朋友》)。
2、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吗?
(三)同台献艺赞颂友谊
友谊地久天长毕业联谊会: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自己准备的作品。
(四)复习歌曲:
1、听录音(感受其歌曲情感)
2、复习歌曲(1)、复习歌曲第一声部歌谱至完整。(2)、复习歌曲第二声部歌谱至完整。(3)、指导学生用“U”的形式来分别演唱歌曲两个声部旋律。(4)、指导学生用“U”的形式来合作演唱歌曲二声部。(5)、分析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小结:
1、和学生交流上课时的表现,评出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以鼓励、表扬。
2、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单元 镜头里的奥妙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欣赏和介绍,引导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鉴赏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影视作品,了解影视方面的知识,体验影视艺术的无穷魅力,并启发学生通过影评、模拟表演、配音、拟音等活动,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交流来了解电影的发明、发展以及电影的有关知识。
2、从研究拍电影的场记板的作用了解电影的拍摄过程。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电影的发明、发展及相关原理。、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学习和交流。教学疑点:
启发学生通过影评、模拟表演、配音、拟音等活动,激发对影视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准备: DVD音响、《一杯可口的啤酒》、《罢工》、《爵士歌王》影片资料及相关介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影片
通过电脑观看最早的无声电影、初期的有声电影、黑白片和彩片,后来的电影发展的剪辑,感受和体验电影的发展。
三、了解电影的发展 教师介绍
1.十九世纪30年代,电影开始了它的诞生前的技术准备期,也叫做发明期。
在1888-1895年期间,法、美、英、德、比利时、瑞典等国都有拍摄影像和放映的试验。1888年,法国人雷诺试制了 “光学影戏机”,用此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他将摄 制的胶片影像在纽约公映,轰动了美国。但他的电影视镜每次仅能供一人观赏,一次放几十英尺的胶片,内容是跑马、舞蹈表演等。他的电影视镜是利用胶片的连续转动,造成活动的幻觉,可以说最原始的电影发明应该是属爱迪生的。他的电影视镜传到我国后被称之为 “西洋镜”。2、1896-1912年,电影从幼年期迅速成为一种艺术。
早期的电影,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它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使人们感到新奇 3、1913-1926年,无声电影走向成熟。1924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罢工》,创造性地使用了杂耍蒙太奇,把沙俄军警屠杀工人镜头和屠杀牲畜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交替出现,造成了怵目惊心的隐喻。4、1927-1945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走向成熟。
《爵士歌王》影片的诞生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是电影走向成熟期的标志。5、1946-1959年,电影艺术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电影呈现多头并进的曲折发展时期。6、1960年至今,世界电影从突破创新中走向多样化发展。
四、电影小常识介绍
师:拍电影时总有人拿一块板,然后导演说“action”,那人就把板上面的木条敲下去,这个东西派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敲一下?可不可以用纸头替代?或者不敲一下可不可以?
小结:拍电影时前面的一块黑色条纹的板叫做“场记板”。场记板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1.作为每一段胶片的开头标记,便于剪辑时候识别。
2.是利用打板的声音确定准确的声像定位,是后期音效编辑的开。3.是服装化妆道具等其他职务人员区分特定镜头的依据,避免不同时候拍摄的镜头在细节上的瑕疵,从而避免细节上的硬伤。
五、总结下
第二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影的发明、发展以及电影的有关知识,并从拍电影时的场记板引出电影的拍摄过程。学生对电影知识会很感兴趣,但现在到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好在学校以前请放映队来校放过电影,学生亲眼见识过放映机,所以对电影的放映还是应该比较了解的。教学目标:
1.比照动画片的原理了解电影放映机的构造和放映原理。2.了解电影中的音效制造,尝试着做简单的声音效果。3.了解蒙太奇电影表现手段。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中让声音、画面动起来的原理。教学难点:
了解电影中的音效制造,尝试着做简单的声音效果。教学疑点:
了解蒙太奇电影表现手段。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动画书
学具:纸板、金属盆等可以制造音效的工具。教学过程:
一、介绍蒙太奇
课件展示一段电影,请学生谈谈有什么感觉 介绍蒙太奇: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闻其声。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课件展示)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对这个试验曾经加以概括,他说:“通过剪辑把两个不相干的问题并列起来,不是等于一个镜头加 上另一个镜头——它导致了一种创造,而不是各个部分的合并。因为这种并列的结果和分开地看各个组成部分是有着质的不同。”
二、看电影,学知识
课件展示几段电影剪辑,请学生辨别哪一段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这对影片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帮助。
三、谈感想
分组讨论,派代表说一下自己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电影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以及今后如何看待电影艺术
第三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音乐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突出影片的主题,达到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影片的思想意义;能加强剧中人物的动作、思想和心理活动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体化,更加鲜明动人;能推动和帮助剧情的进展、延伸情绪等并起到连贯作用和加强蒙太奇的组接作用;能把一些原来分散的镜头用音乐和歌曲组合成完整的有关联的艺术整体;能描绘自然生活,描绘时代空间,描绘民间民俗,描绘地方风貌,以引起观众对时间、空间和环境的联想;擅长用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处理和改变影片的节奏和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对刻画人物性格起很大作用。教学目标:
1、对欣赏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了解影视方面的知识,发现和认识影视艺术的无穷魅力。
2、学生能对剧本进行创作表演,在愉快的创作体验中加深对表演艺术的喜爱。
3、欣赏电影音乐,了解电影插曲在电影中的作用。学会演唱优秀的影视歌曲。教学重点:
用听唱法学唱电影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唱准节奏。教学难点:
在音乐背景下,根据剧情表演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最经典动作。教学疑点:
主动了解影视方面的知识,发现和认识影视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准备: 相关影视作品,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小黑板)(2)长音练习。
(3)三声部练习(轮唱练习)
三、欣赏
1.引导学生欣赏几首优秀影视歌曲、乐曲。
2.出示歌曲——《宝莲灯》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闪闪的红星》的插曲
《音乐之声》的插曲《哆莱咪》《雪绒花》
3.说一说这些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观众留下了什么印象。4.跟着音乐唱一唱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歌曲。5.回忆以前艺术课学过的影视歌曲并且唱一唱。
6.教师介绍:电影艺术从音乐中吸取了节奏感与感染力的表现技术和技巧,使音乐成为电影艺术烘托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电影歌曲更是成为电影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7.在音乐背景下,根据剧情表演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最经典动作。
四、学唱歌曲
1.出示歌曲《宝莲灯》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思恋情绪、情感。3.跟着伴奏唱一唱。
六、结束课题 :
师小结上课内容。听音乐出教室。
第四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两颗小星星》是德国故事片《英俊少年》插曲,这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八/十二节拍的歌曲,教学时指导学生将其看作四组八三拍,或四个附点音符,练习时可以每小节手拍四拍、口读节奏配合。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配音、拟音等艺术活动,体验影视艺术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魅力。
2、学唱电影歌曲《两颗小星星》,体验歌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学唱电影歌曲《两颗小星星》歌谱,唱准节奏。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12/8拍的特点。教学疑点:
体验影视艺术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魅力。教学准备:
相关影视作品,录音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三、欣赏
1.欣赏多媒体时代的优秀影视作品
(1)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全景电影等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充分地显示出高科技手段带给电影艺术的充分想象与发展空间。
(2)欣赏动画作品《猫》《海底总动员》,体验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进一步了解电影的特性: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为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四、瞬间再现
1.启发学生回想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作品,说一说它们的分类。2.分别播放有代表性的喜剧片与战争片的片段并进行对比(有音乐背景的),(《小鬼当家》与《小兵张嘎》)
3.引导学生从故事、音乐、场景、灯光、演员的表演等方面体会影视的精彩之处。
五、为影片配音
1.了解什么是电影配音。
2.教师选择一段儿童影视作品的精彩片段。(《西游记》)
3.熟悉台词以后,请一部分学生进行配音,其他学生进行拟音。4.请学生对配音进行评价。
5.选择大家熟悉的电影片段播放一段,先将该片段进行处理,让学生欣赏处理过的“无声电影”。在组织学生根据电影的表演内容,进行配音,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感受,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并启发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器物模仿拟音,增强音响效果。
6.播放电影片段,学生进行欣赏,分组为电影进行拟音活动。大家根据 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合适的声响。
六、学习歌曲
师:随着电影越来越普遍,每部影片都有自己的海报和主题音乐,这些音乐都是符合影片的特色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德国故事片《英俊少年》的插
曲,《两颗小星星》。
(1)欣赏歌曲
(2)认识12/8节奏,正确的理解拍子含义。
师:在我们以前的歌曲中从没有出现12/8的歌曲,谁可以正确的解释一下什么叫做12/8拍的歌曲。
小结: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十二拍,称为12/8拍的歌曲。
(3)正确的唱12/8拍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6/8拍的歌曲,我们可以把他看成两个6/8拍合在一起来唱,强弱感觉和三拍子类似,都是强弱弱的节奏。
(4)唱歌谱
带领学生带着三拍子的感觉唱这首歌曲。
(5)唱歌词 4.情绪引导
师:当我们学习6/8拍歌曲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歌曲应该是连贯,悠长的感觉,那我们可以想象12/8拍也应该和6/8拍的感觉类似,应该是连贯,悠扬的感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拍型,知道了它的感觉特点,让我们一起在歌曲优美的节奏中结束今天的课。
第三单元 铸造永恒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在所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前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钟鼓,感受钟鼓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钟鼓文化。教学难点:
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教学疑点:
学生对青铜的了解很少,课前让学生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
1、成语导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皿;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与美术有关的语文知识——成语,我们来读一读:觥筹交错、破釜沉舟、前车之鉴、惟我独尊、箪食壶浆。
这里每个淡绿色的字都指代了一种器皿,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就是觥,一种奇特的酒杯;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锅;鉴:对、是镜子,但这里指装水的盆;这些造型各异的酒具都是尊;这些精美的壶都是用来装液体的。
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状态,同时也为我们间接地展现了一份古老的造型艺术。
2、认识“爵”这一器皿,了解青铜器的材质特征;
老师这还有一件仿制品,是什么呢?
非常好,这是酒具,叫爵。
3、点题:
我们看到的所有器皿都是古代人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因其颜色呈青灰色,故称为青铜器。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赏识一下“中国古代的钟鼓”。<二>、学习与创作
(一)了解更多青铜器
1、视频欣赏——编钟演奏;
(点击课件,播放编钟音乐、显现PPT中的课题;同时板书课题——中国古代的钟鼓;)
知道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一起来欣赏一下。(视频欣赏„„)——这就是千年绝响铜编钟!
2、图片欣赏
下面老师要快速地给同学们浏览一些青铜器图片,如果你知道,就请你响亮地说出来:大铜鼓、铜钟、这是古老傩戏中的铜面具„„ <三>、总结
归纳青铜器的总体特征:
看了这么多,请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青铜器。
你们说的这些,都能归结为一个字,美,而且是精美。
精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美——构思巧妙的形态;
富丽精致的文饰;
风格独特的铭文。小结:
这三方面构成了青铜器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四、授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考古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钟演奏出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叹。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钟鼓,感受钟鼓艺术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钟鼓文化,感受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教学难点:
欣赏并学唱乐曲《楚词》选段。教学疑点:
编钟音色动听,学生听来会很有味道,视唱曲谱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
钟鼓课件、乐曲《楚词》。教学过程:
(一)、欣赏并了解最著名的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此人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1978年曾侯乙墓被发现并开掘,使得许多埋藏地底的珍贵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四十五枚钟上不仅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
(二)、欣赏并学唱《楚词》乐段:
1、放录音,学生初步欣赏。
2、说说听乐曲的感受。
再次聆听乐曲,说说编钟的音色特征,你还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分句学唱《楚词》乐句。连贯演唱乐曲《楚词》乐段。
四、授后小结 :
总结回顾上课内容,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听楚词》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音律是中国古代关于音乐和其权衡事物的一门学说,并且认为音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我国古代音乐早在商周已有了五音和十二律。《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分阴和阳,一变而为十,即太宫、少宫、太商、少商、太角、少角、太徵、少徵、太羽、少羽。律,本来是用来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个不同长度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故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奏舞是一边演奏乐器,一边跳舞的一种舞蹈。他源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现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舞和莲湘舞等都是从《奏舞》演变而来的。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教学难点:
用肢体表演青铜器上的舞蹈纹样。教学疑点:
让六年级学生表演舞蹈已经很难,他们都不会很尽兴地去表演,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起学生表演的欲望,克服心理害羞的因素。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中国古代的音乐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物品。
二、发声练习
(1)断音练习(小黑板)(2)长音练习。
(3)三声部练习(轮唱练习)
三、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知识
1、教师出示“黄钟大吕”,请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2、教师解释: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音律是中国古代关于音乐和其权衡事物的一门学说,并且认为音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我国古代音乐早在商周已有了五音和十二律。《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音。五音分阴和阳,一变而为十,即太宫、少宫、太商、少商、太角、少角、太徵、少徵、太羽、少羽。律,本来是用来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个不同长度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故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四、欣赏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西汾县战国青铜圆壶颈部的采桑纹饰,上面的《奏舞》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奏舞是一边演奏乐器,一边跳舞的一种舞蹈。他源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现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舞和莲湘舞等都是从《奏舞》演变而来的。
2、学生分小组用肢体表演青铜器上的舞蹈纹样,模仿做出不同的动作,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欣赏。
五、结束课题
第四单元 俄罗斯风情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俄罗斯民间歌曲《故乡》,这首歌曲的调式是和声小调,指导学生准确唱好变化音级(唱好和声小调的升高导音)。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俄罗斯建筑艺术,初步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感受俄罗斯艺术的风格。
2、学唱俄罗斯歌曲《故乡》,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体验歌曲的情感。教学重点:
欣赏各种俄罗斯建筑,感受别样的俄罗斯文化。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故乡》,体验歌曲情感,学会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教学疑点:
学生对于分析歌曲的调式是一种新的挑战,要加强学生乐理知道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表现俄罗斯风光的图片和俄罗斯著名建筑物的照片。《故乡》的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要求学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做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两颗小星星》。
二、新授:
活动一:走进俄罗斯
1、诗朗诵
这是一个冰雪的国度
无垠的土地上葱郁的是森林,高耸的是山岗。这是一个艺术的王国,吟唱的是生生不息的精神,描绘的是跌宕起伏的乐章。
这是一块承载智慧的沃土,划过文明的航迹,迎来的是群星璀璨的殿堂。啊„„俄罗斯!
你有大海一样的胸襟,架起了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你有善良勤劳的人民,用聪明编织着自己的理想。
2、俄罗斯风光
在优美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声中欣赏俄罗斯的风光图片。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俄罗斯艺术。
3、俄罗斯建筑 师:俄罗斯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圆顶造型,人们诙谐地称呼道:“洋葱头”式的屋顶,这也是与欧洲其他建筑造型最有区别的地方。活动二:歌曲《故乡》
1、初听音乐,感受俄罗斯民族歌曲《故乡》的旋律
2、复听歌曲,轻声跟音乐学唱歌曲
3、齐读歌词,感受歌词所含优美意境
4、分析歌曲难点,学生提出疑问
5、教师解决学生疑问,逐句指正,加深记忆
6、完整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情感。活动三:俄罗斯民间艺术“套娃” 教师讲述套娃是最具特色的俄罗斯民间工艺品,由从大到小一系列空心木头娃娃组成。常见的一般3个,7个,10个一套,最多的据说达60多个。套娃的形象通常是身穿俄罗斯传统民族服装的姑娘或妇女,她们一般身穿腊方,头上戴红,蓝,黄,绿颜色头巾,红扑扑的双颊,大眼睛,红红的小嘴巴,略带微笑,手上提一只篮子或是捧一大束鲜花,神情自然,质朴可爱,典型的俄罗斯村姑形象。
请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看看除了套娃,俄罗斯还有哪些好玩的工艺品。
三、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前苏联儿童歌曲《旅行之歌》,启发学生感受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通过唱谱,分析这首歌曲旋律的特点。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俄罗斯建筑和舞蹈初步了解俄罗斯的文化艺术风格。
2、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旅行之歌》,分析歌曲特点,体验歌曲的情绪。
3、让学生准确的切分节奏的正确唱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教学难点:
使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中切分节奏唱法。教学疑点:
通过唱谱,让学生试着分析这首歌曲旋律的特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去分析判断。教学准备:
钢琴、DVD音响、电脑、歌曲《旅行之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关于俄罗斯文化的资料,那下面请搜集的同学上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俄罗斯。
二、过程
1.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俄罗斯除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非常有特色,他们还有非常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套娃。2.介绍套娃
师:套娃是俄罗斯的民族特色,套娃娃原始的寓意与母亲生产,人类繁衍有关。打开一个娃娃,从里面出来一个小一点的,这种惊喜是生儿育女的一个迷你版。女儿的女儿……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3.欣赏套娃图片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俄罗斯音乐、歌曲大部分是比较哀伤和悲凉的,这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下面让我们学习一首俄罗斯歌曲《旅行之歌》感受俄罗斯歌曲的风格。4.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
师:请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想想歌曲带有什么样的感情?
(2)小结:这首歌曲主要歌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唱的时候需要唱出亲切之情。(3)学唱歌谱
(4)学习切分节奏
学唱:X X X 节奏
通过切分节奏和 X X X X 唱法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这一节奏的唱法。(5)大声朗读歌词(6)学唱歌词
学生跟钢琴伴奏唱歌词。
5.欣赏《天鹅湖》主题音乐——情景
师:《天鹅湖》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后来又被改编成芭蕾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乐曲的情绪。
小结:俄罗斯的音乐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哀伤,悲凉的情绪,让我们在以后的课中继续发现它的美丽。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大家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探索俄罗斯的文化。
第三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op.20,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后人根据这部舞曲的音乐,后来选编出一套舞曲,共6曲:1.场景,选自第1幕终场音乐。为庆祝王子成年,为他举行欢乐的酒宴,天空中突然飞过一群天鹅,引起王子打猎的念头。2.圆舞曲。第1幕第2段的音乐,村民们为取悦王子而跳的舞曲。3.天鹅舞曲,选自第2幕一组总称为“天鹅舞曲”的第4首——4只小天鹅。4.场景,第2幕紧接在“小天鹅舞”后的音乐,齐格费里德对奥杰塔一见钟情,两人充满抒情气氛的双人舞音乐。5.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曲。第3幕中一组总称为“特性舞曲”的第1首,在王子挑选新娘的晚会上,各国客人表现的各种民族风格的舞蹈。6.场景,选自第4幕第2个场景和终场的颂歌。奥杰塔得知王子已爱上了黑天鹅,满脸泪痕,跑回来告诉女伴,并跟她们告别。她觉得与其永远做恶魔的奴隶,不如死在湖里,恶魔回来,暴风雨来临。最后转入颂歌主题,王子出现,以歌颂爱情最后战胜死亡,战胜恶魔的凯歌而告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并了解“天鹅主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教学疑点:
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是学生很难实施的一个活动过程,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欣赏舞蹈片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钢琴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l.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0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4.准备时间5分钟。 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 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 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 第四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俄罗斯建筑风格深受中世纪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规模庞大富丽堂皇.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还是拥有洋葱头屋顶的,拥有神话般美丽和梦幻的东正教教堂建筑。同时俄罗斯的风景画也非常的具有特色。著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希什金、列宾、苏里柯夫,感受风景画的的绘画创作风格,感受俄罗斯的富饶与美丽。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调式及歌曲情绪。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通过学唱歌曲《当我走到那湍急的溪旁》,感受歌曲情绪,分析歌曲调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教学难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教学疑点: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会深刻感受歌曲调式及歌曲情绪。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室墙上挂着俄罗斯风景画、地图、国旗和列宾所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课件播放歌曲片段:《伏尔加船夫曲》 请同学们辨别它们分别属于那种音色?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属于男高音、高亢纯正甜美;男中音、浑厚 ;男低音、浑厚。) 师:同学们注意区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它们主要是由音的高低和音色的本身特点来划分的,而不是单纯听音的高低,男低音音色浑厚、沉重。 二、新课教学 1、聆听音乐,请同学们听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并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歌曲属于哪个国家?体裁是怎样的?歌曲的力度是怎样的? 请大家看墙上列宾所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并结合小学所学过的课文,刚才聆听的音乐,讨论歌曲的思想内容。欣赏书上多幅范作,说说感受。 2、情感体验。 师:请问欧洲最长的河是? 生:伏尔加河。对,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3、出示歌曲《当我走到那湍急的溪旁》 (1)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听赏,初步感受歌曲情绪。(2)组织学生说说听赏后的感觉。(3)视唱曲谱,同“啦”哼唱歌曲。 (4)分析歌曲调式,说说这首歌曲在哪里有重复的乐句。你还能看出各乐句的节奏特点吗? (5)学生讨论交流。(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7)填唱歌词。 (8)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结束部分: 小结上课内容,听《当我走到那湍急的溪旁》音乐出教室。 第四单元 第三课时天鹅湖的故乡 教材学情分析: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op.20,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后人根据这部舞曲的音乐,后来选编出一套舞曲,共6曲:1.场景,选自第1幕终场音乐。为庆祝王子成年,为他举行欢乐的酒宴,天空中突然飞过一群天鹅,引起王子打猎的念头。2.圆舞曲。第1幕第2段的音乐,村民们为取悦王子而跳的舞曲。3.天鹅舞曲,选自第2幕一组总称为“天鹅舞曲”的第4首——4只小天鹅。4.场景,第2幕紧接在“小天鹅舞”后的音乐,齐格费里德对奥杰塔一见钟情,两人充满抒情气氛的双人舞音乐。5.匈牙利的查尔达什舞曲。第3幕中一组总称为“特性舞曲”的第1首,在王子挑选新娘的晚会上,各国客人表现的各种民族风格的舞蹈。6.场景,选自第4幕第2个场景和终场的颂歌。奥杰塔得知王子已爱上了黑天鹅,满脸泪痕,跑回来告诉女伴,并跟她们告别。她觉得与其永远做恶魔的奴隶,不如死在湖里,恶魔回来,暴风雨来临。最后转入颂歌主题,王子出现,以歌颂爱情最后战胜死亡,战胜恶魔的凯歌而告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精彩纷呈、赏心悦目的俄罗斯文化面前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热爱、认同俄罗斯文化。 2、学生在俄罗斯民族歌曲《故乡》学唱中,品味俄罗斯音乐作品的广阔、深沉、悠扬、雄浑与辉煌,合唱声部和谐,声情并茂。 3、通过欣赏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体味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人文精神。教学重点: 1、欣赏俄罗斯艺术作品,感受作品风格、特点,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抒发的情感。 2、学唱歌曲《故乡》。感受歌曲表现的自然美,体验歌曲抒发的热爱大自然、家乡的情感。教学难点: 欣赏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天鹅湖》,感受优美的旋律,体味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教学准备: 多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天鹅的故乡-俄罗斯。(电视出现课题:天鹅的故乡- 俄罗斯 背景音乐《喀秋莎》)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又是我们的友好邻邦。今天老师通过对俄罗斯艺术的介绍,帮助同学们了解俄罗斯的文化、感受俄罗斯艺术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俄罗斯是怎样的一个国度。你对俄罗斯艺术有哪些印象。(表扬资料准备充分的学生)。 (芭蕾舞《天鹅湖》场景音乐及图片)(师):一提起《天鹅湖》人们就会想起俄罗斯芭蕾舞,就像看到中国京剧脸谱一样。 (师)听: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看,白天鹅美丽而忧伤。同学知道天鹅湖的故事吗?(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交流,并表扬准备充分的学生)。 (巴蕾舞图片)观赏。教师与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介绍故事梗慨: 第一幕:在优美的序奏声中大幕启开,台上是绿荫掩映的美丽的庭园,背景是雄讳的城堡。王子齐格弗里德迎来20岁的生日,这时,母后对王子说:“你不能再如此终日嬉戏了。明天在你的成年庆祝典礼上,请来各国的公主,你从中挑选未来 的王妃吧。王子意识到不久就要告别自由自在的青春时期,陷入沉思。宾诺等四五个青年来邀王子狩猎,王子高兴地他们一同前去狩猎。 第二幕:这一幕由《天鹅湖》最有代表性的著名的序奏开始。山间湖水,美丽的月色,可爱的天鹅成群结队地在湖面上滑行似地游动,上岸之后,一个一个地变成了少女。王子齐格弗里德手持弓箭当他以一只头戴王冠的天鹅为目标搭箭欲射时,那只天鹅在王子眼前变成了美丽的少女。她自称是天鹅的女王奥杰塔,本来是某国国王的公主,被恶魔罗特巴尔德施妖术变成天鹅,只有夜里才恢复人形。而且,飞来这湖畔的那些天鹅,都是和她一样遭到同样命运的少女。王子聆听着奥点塔倾述的不幸,由深深的同情逐渐转为爱慕。同时,奥杰塔告诉王子,要想解除魔法,必须有纯真的爱情。王子发誓,要在明天的成年庆典上宣布与奥杰塔订婚。 第三幕: 盼望己久的王子的成年庆典上恶魔罗特巴尔德带领黑天鹅欧迭尔出现,把欧迭尔变成奥杰塔的模样,欺哄王子,王子被骗,把她当做奥杰塔。并宣布订婚。白天鹅奥杰塔一直在窗外守望,她一声悲鸣,振翅飞去。继而雷鸣闪电,妖风袭来,恶魔罗特巴尔德与黑天鹅狂笑而去。王子始知中了奸计,持剑追赶。 第四幕: 舞台上和第二幕场景相同,仍在夜晚的湖畔。奥杰塔和白天鹅少女们因王子的失策而永远失去重返人间的机会,无限悲伤。这时,手持利剑的王子奔来,跪倒在奥杰塔面前为自己的愚蠢请罪,再度表达他对奥杰塔的爱,永矢不变,两人紧紧拥抱,血泪沾襟。恶魔罗特巴尔德出现,王子拔剑相迎,经过一场恶斗,终于杀死了恶魔。王子和奥杰塔为今生不能永久结合而悲恸,悲观之余,一同投湖,于是奇逐出现,他俩的伟大的爱情破除了魔法,白天鹅们重新还原为美丽的少女。 (师)这么美的音乐,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作于1876年创作的。是什么激起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灵感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乡是一个怎样的国度。 2.感受:在优美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声中欣赏俄罗斯的风光图片,(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背景音乐 网上下的风光图片。要全屏画面)欣赏列维坦、希什金、列宾等人油画。 3、(后面一幅画改成儿童合唱《故乡》为背景音乐听两遍)听,赞美故乡的歌声,请大家轻轻哼唱。 难点突破:大三度明亮色彩旋律音程(3-升5)和歌曲合唱部分小三度(升5-7)和声音程练习,(教师备课系统《故乡》歌谱),体会歌曲《故乡》(二声部的浑厚、对称、和谐之美),品味俄罗斯音乐作品的广阔、深沉、悠扬、雄浑与辉煌。 4、表现:(画面留在美丽的原野图片上)学生合唱《故乡》。 5、拓展:(1)导入:(师)俄罗斯有广阔的原野,茂密的白桦树树林,和美丽富饶的伏尔加河。正是这些欣欣向荣、美丽的大自然给了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激情,你听,这是他创作的他创作的《四小天鹅舞》曲。 (2)、感受:(师)四只快乐的小天鹅在干什么呢?,《视频:中国艺术课程网-教学资源-视频《四小天鹅》第一页成人舞蹈放一遍) 总结:(师)今天,我们在天鹅的故乡欣赏了美妙的艺术,它让我们知道,艺术是和这片土地和热爱生活的人们分不开的,它告诉我们,生齐读:(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红梅花儿开)。下次课我们还将走入俄罗斯的手工制作——套娃的世界),同学们一定会体验到不同的艺术境界带来的欢乐。请做好准备。下课 第五单元 生活需要幽默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幽默是人生的润滑剂,幽默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通过走进幽默大师,感受幽默的魅力。学生从小应该形成良好的幽默意识,让学生懂得创造幽默的基本法则,使学生成为具有幽默感的人。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创作与表演的基本知识,构思创作戏剧小品片段,并进行即兴表演。 2、学习戏剧表现基本手法,根据情节,运用表情与肢体动作与对白进行戏剧表现。教学重点: 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教学难点: 如何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疑点: 构思创作戏剧小品片段,并进行即兴表演。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阿凡提 卓别林陈佩斯 赵本山 你们认识这四位人物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幽默,风趣).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在你生活的班级里有幽默风趣的人吗和他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 我们现在就一起乐一乐。请班上的“幽默大师”给大家讲一个幽默故事或者表演一段小品。 你能发现乐观,幽默的态度有什么好处吗?(陶冶情操的途径,让我们体会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的情趣。) 二、新授 教师讲解卓别林: 说到电影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电影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卓别林受迫害四十年内幕:世界闻名的喜剧泰斗查利·卓别林,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曾被联邦调查局扣上各种可怕的帽子被逐出美国,而当他在20年后重返美国受到各地群众更热烈的欢迎时,曾迫害他的联邦调查局简直是大出意外,惊慌失措,从而成为这位有良知的进步艺术家历史中光荣的一页。 三、学生模仿 学生自编内容和动作,模仿卓别林的表演,用喜剧形式表演。 四、小结上课内容,针对实际情况做简单小结。 第二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于1879年。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土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托与一群朋友在酒店里所唱《跳 蚤之歌》写成。在他之前贝多芬、里拉、柏辽兹等作曲家都曾为这段歌词谱曲,但都是歌谣风格的分节歌,而穆索尔斯基所作的是一首“通谱歌”,它以鲜明的音乐形象、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歌风格著称于世。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近于朗诵的叙述性的曲调,含有明显的讽刺意味。钢琴伴奏中的顿音则生动地刻画出跳蚤的形象;第二部分的音乐仿佛一支威严的颂歌,描写跳蚤当上大臣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神态,但随之而来的笑声揭穿了它狐假虎威的丑态。最后一段综合前两段的音乐素材加以发展,将歌曲推向高潮。全曲以掐死跳蚤的胜利者发出的爽朗笑声结束。除结尾外,全曲贯穿了嘲弄和轻蔑的笑声,大大增强了讽刺效果。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跳蚤之歌》,感悟男低音的音色特点及歌曲戏剧化的特征。 2、通过欣赏《跳蚤之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并能找出作品中旋律走向的规律。教学重点: 欣赏《跳蚤之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教学难点: 找出作品中旋律走向的规律。教学疑点: 感悟男低音的音色特点及歌曲戏剧化的特征,启发学生说出其特点。教学准备: 《跳蚤之歌》带子、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课件。教学过程: 导人: “同学们,从前,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跳蚤,他养了一只大跳蚤。国王不仅让它吃好的,穿好的,而且还封它为宰相。后果会怎样呢?等会儿欣赏了这首《跳蚤之歌》就会知道。”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上好欣赏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通听全曲。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形式。欣赏音乐,首先要把所要欣赏的曲目完整地放一遍,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 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童声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关键词;“讽刺诗”“宠臣” 3、朗诵第一段歌词: 展示《跳蚤之歌〉的歌词题板,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朗读,有表现力地进行歌词朗读,根据歌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是叙述性的,接近于朗诵诗,朗诵歌词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4、初听歌曲: 放视频,提问:这首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音乐特点?用什么样的手段达到喜剧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谈谈男低音音色的特点? 歌曲的戏剧化特征如何表现? 5、聆听后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6、复听歌曲。 7、根据音乐即兴创编,用小品的形式来表现这部作品:进行角色分配表演(国王、裁缝、跳蚤、农民) 通过表演,让学生对讽刺性喜剧美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表演才能与审美意识。 第三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之美名,不仅因为他一生作有一百零四首交响曲,更因为他是真正将古典主义美学中对结构美的追求内化到交响曲形式的第一人。古典主义美学讲究对称,重视比例的合理性,强调音乐素材在功能上语言化(人人皆可经接触而理解);而海顿老爹(贝多芬称呼海顿为Papa Haydn)硬是将这些音乐知性的一面以洗炼而意趣横生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惊愕》交响曲便是一个很棒的例子。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常用力度术语和记号。 技能目标:能按力度术语和记号的要求演唱歌曲击拍节奏; 情意目标:能在欣赏的交响曲中听辨音响种的力度变化。教学重点: 学会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教学难点: 能按力度术语和记号的要求演唱歌曲击拍节奏。教学疑点: 能听辨音响种的力度变化。教学准备: 钢琴、教材、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C→1=F 2/4 1 2 3 4 ︱ 5 4 3 2 ︱ 1 2 3 4 ︱ 5 4 3 2 ︱1 — ‖ lv ya lv ya mi ma mi ma 要求:气息深,呼气均匀,每个音连贯圆润;唱开口音“YA、MA”时,要在前一个音“LV、MI”的发音位置上慢慢打开。 二、展示目标: 复习力度术语和记号; 欣赏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三、导达目标: 1、教师导语引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做的游戏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交响曲(惊愕),感觉一下力度是怎样的变化的,等会儿会问同学们问题的哦。 2、初听一遍,感觉乐曲情绪的变化。 3、师讲关于这部交响曲曾经流传着的故事: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族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族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4、再听二至三遍,分段欣赏,说说听赏后的感受。 四、检查反馈,矫正深化: 老师小结学生上课情况,分组进行评比。 对善于思考的、认真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第六单元 红与黑的艺术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当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世界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然而,它依然沉静而从容,使得艺术家们不由地发出“书法,是一种高贵的艺术。它奔流自在,使紧随其后的绘画,疲惫于追逐”的感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进行认识和学习,注重欣赏和可操作性。在视觉智能的培养上,学习传统工具的应用和表现技法,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艺术的尊重,珍惜的情感和学习书法、篆刻技能的兴趣与能力。教学目标: 1、领略祖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魅力,从欣赏中认识一些“书法文化”。 2、欣赏与创作相结合,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感受书法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自选练习四个字,创作“挥春”这一简单的书法作品。初步掌握书法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技法。教学重点: 欣赏优秀书法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难点: “挥春”的书法文化现象,以及“挥春”创作的基本步骤及技法。教学疑点: “挥春”时如何把握书法创作的基本要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难点。教学准备: 名家书法集字挥春作品数幅;狼毫大楷、中华墨汁、洒金宣纸、毛边纸、羊毛毡。教学过程: 一、欣赏引入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历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家。(展示部分书法家图片,提问相关知识) 这些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书法作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这些书法作品能流传到今天,就说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欣赏部分经典书法作品,分别让学生说出书体、个人感受。) 书法是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继续演示课件),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喜爱书法书法,在新加坡、日本、法国都有很多人喜欢这门艺术,到底如何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我们有兴趣,大家不妨去了解一些书法发展史,到那里去认识这门艺术。(展示网站) 二、讲授新课 挥春的产生和发展:“挥春”到底指的是什么?怎么来的?先从“春联”说起,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给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春联,俗称门对子。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一些人家也常会用墨或金粉在红纸上书写一些吉利的词语贴在家里或者送给亲朋好友,以增添春节的喜庆气氛、讨个吉利,久而久之,在我们广东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逐渐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春联形式——“挥春”。“挥春”不局限于书写对联,一个字也是挥春,如“福” 三、书写练习: 今天我们就尝试书写一条“挥春”,同学们从这些“挥春”选择一个挥春,然后在毛边纸上练习临写。简单提示书写要点,巡回辅导。 四、示范辅导:示范书写一件“挥春”。步骤:构思à折纸à书写à完成 五、评议结束: 对作品发表简单评议。本课时安排内容较多,主要通过“挥春”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法文化。根据学生积极性,适当多给学生一些创作时间。 第二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篆刻和篆刻印章的形式。 2、通过复习,进一步了解李叔同的篆刻作品和音乐作品。 3、学会演唱李叔同的歌曲《送别》,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篆刻这种古老而延用至今的艺术形式。教学难点: 认识李叔同的篆刻作品和音乐作品。教学疑点: 让学生用合适的,悠扬的气息演唱歌曲《送别》,先让学生了解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钢琴、DVD音响、电脑、篆刻作品图片、李叔同印章作品、歌曲《送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书法的几种形式。随着书法的发展,从书法中又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形式——篆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篆刻。 二、教学过程 1.篆刻介绍 中国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最早是印、玺作为交流货物的凭证,后来在民间普遍使用。 2.篆刻印章欣赏 3.师生讨论 师:我们刚刚欣赏了这么多的印章,你们发现没有,印章上的都是一些文字,而篆刻是在印章上用篆书的字体刻,称为篆刻艺术。 4.印章的形式 师:除了我们刚刚说的篆刻的字体外,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些字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发言 师:他们有的印章印出来字是红色的,底是白色的,称为“朱文”。它是在印章上刻凸状的文字。而另一种刚好相反,印出来字是白色的,底是红色的,称为“白文”,它是在印章上刻上凹状文字。此外也有用楷书、隶书等刻的印章。 5.著名艺术家李叔同 师:篆刻是我们书法中的一种形式,而我们很多的艺术家不仅精通一种艺术才能,而在很多方面都很有成就。李叔同就是一位,他不仅在篆刻、书法等方面很有成就,就连音乐上,他也有非常多的作品。 (1)李叔同简介 师:上学期我们已经对李叔同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让我们更多的认识他。(2)李叔同的篆刻 欣赏李叔同篆刻作品,体会作品特点。(3)李叔同的歌曲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李叔同的歌曲《春游》,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a.复习歌曲《春游》 师:李叔同所写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鼓励青年努力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另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送别》。 b.学唱歌谱 c.大声朗读歌词 d.唱歌词 师:这首歌曲它属于学堂乐歌时期的一首歌曲,整首歌曲给人感觉非常的深情,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注意要多用气息来带动声音。d.欣赏歌曲 三、总结下课: 李叔同在艺术各个方面都非常有成就,尤其是他的书法。其实艺术作品都是分不开的,关键是你自己的理解,我们还需要丰富我们的知识。 第七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让学生了解东山魁夷美术作品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哼唱老师编的旋律配合诗歌歌唱,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东山魁夷美术作品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能用合适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2.让学生通过哼唱老师编的旋律配合诗歌歌唱,让学生学会让用填词来配上以学过的歌曲演唱。 3.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这种特点的原因。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日本东山魁夷的画及日本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诗歌的感情,配上合适的歌曲旋律。教学疑点: 学生通过哼唱老师编的旋律配合诗歌歌唱,让学生学会让用填词来配上以学过的歌曲演唱。教学准备: 钢琴、DVD音响、电脑、东山魁夷有关资料及作品、老师自编旋律、歌曲《樱花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美术作品,感受作品的风格。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师:这些画给人淡雅自然、意境深远的感觉。这些作品都是日本著名的画家东山魁夷所作。 二、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东山魁夷,日本画家。他的风景画以写实的眼光捕捉日本的情调之美,善于发现未经现代文明的纯洁大自然。他对艺术理论、音乐都有一定造诣,擅长散文。 2.绘画欣赏 再次欣赏东山魁夷的画,让学生感受东山魁夷的绘画。 提问:你们觉得他的画像什么音乐? 小结:像大自然的音乐,没有一丝不安和烦躁的情绪,完全是很自然的状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种和谐之音。 3.诗歌欣赏 师:东山魁夷不仅是画家,而且还是诗人、作家。日本风景画是东山魁夷的眼睛,他把最美的自然之躯勾勒出来;而散文、诗歌则是他的心声,把最富有诗情的心境传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 出示东山魁夷诗歌作品,请学生朗诵。4.作品创作歌唱 师:东山魁夷有这么多的诗歌作品,今天老师也为他其中的一首诗歌配上了旋律,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1)哼唱歌曲旋律(2)朗诵诗歌 师:在我们朗诵诗歌时我们,知道语气要抑扬顿挫,我们唱歌时候也应该带这种感情。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歌曲填词创作 师:其实我们很多的歌曲都可以填上东山魁夷的诗歌,让我们来试试。把诗歌带进学过的歌曲练习。 三、欣赏 师:东山魁夷是日本的画家,他对音乐也有一定的造诣。你们知道日本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欣赏日本音乐《樱花谣》 2.分析日本音乐特点 小结:同学们一听就能听出日本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感觉,因为在日本的歌曲出经常用到“4”和“7”这两个半音,所以给人感觉暗淡和忧伤。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日本伟大的画家、诗人、作家东山魁夷。让我们在日本的音乐《樱花谣》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第二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教学目标: 1.通过舒伯特的《魔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及故事的概述。 2.让学生学会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并能用合适的音色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教学重点: 欣赏舒伯特的《魔王》,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特点及故事的概述。教学难点: 体会《魔王》演唱,演唱者如何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的。教学疑点: 让学生学会唱《摇篮曲》时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并如何去唱。教学准备: 音响、电脑、《魔王》视频及介绍资料、歌曲《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姿月演唱《魔王》视频。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你们觉得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1.学生理解讲述 2.老师讲述 师: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父亲抱著发烧的孩子策马奔走於荒凉的旷野,孩子非常的恐惧说到:“魔王来追我了”。而父亲安慰孩子那只是一片迷雾。当他们回到家时,小孩已死在怀抱中。 3.再次聆听 师:刚才我们收看的是姿月演唱的《魔王》。短短一则首歌曲,歌者要用四种不同语气来表示四个不同的身份的人物(旁白,父亲,儿子,死神)让我们再次细细的品位这个故事。 4.舒伯特介绍 师:歌曲我们听完了,那又的同学不禁要问,这首歌曲到底是谁写的呢?让老师来告诉你。 师:1815年,一位年轻的作曲家读到大文豪歌德的文学作品《魔王》时兴奋不已,他迫不急待的拿出笔,以惊人的速度谱出了乐曲。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师:舒伯特在他短短的31年的生命中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艺术财富,仅歌曲就有600多首,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歌曲之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歌曲。首先让我们来听一听。 5.学唱歌曲《摇篮曲》(1)欣赏歌曲 师:歌曲听完了,说说听完之后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师生讨论:提问:我们如何来表现这种声音呢? 小结:这首歌像妈妈在哄小宝宝睡觉,所以音乐非常的温柔舒缓。所以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摇篮曲》。 36(3)哼唱旋律 用合适的声音来哼唱歌曲旋律,让学生感受唱摇篮曲的正确声音。(4)唱歌词:带着哼唱旋律时的音色带进歌词演唱歌曲。6.欣赏歌曲《致音乐》 三、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认识伟大的歌曲之王舒伯特,初步认识了他的一些歌曲。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舒伯特的歌曲。 第三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舒伯特一生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而当写致音乐的时候,却是寥寥几行。透过简单的旋律, 人们听到的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致音乐》(An die Musik)作于1818年,1827年出版。歌词是舒伯特的同龄好友法朗兹.萧伯所作。后者也是舒伯特的音乐爱好者。两人关系如此亲密,曾同住在萧伯的母亲家一段时间。萧伯也是舒伯特音乐创作生活的经济资助友人之一。教学目标: 1.通过舒伯特的《致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2.让学生学会唱歌曲中的装饰音节奏,并能把握其特点。 3.通过边用手划拍边唱歌曲,让学生掌握如何唱2/2拍的歌曲。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并能用手边打拍边唱歌曲。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中的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疑点: 让学生学会唱歌曲中的装饰音节奏,并能把握其特点。教学准备: 钢琴、DVD音响、歌曲《致音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歌曲之王舒伯特,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 复习歌曲《摇篮曲》,学生用合适的声音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感。2.学习歌曲《致音乐》(1)欣赏歌曲 (2)介绍舒伯特歌曲《致音乐》 师:人们用各种艺术形式赞美音乐,其中舒伯也的《致音乐》就是非常典型的一首歌曲。法国著名作家说过音乐之于我,犹如食物之于生命。可见音乐的重要性。让我们来一起唱一唱这首歌曲的旋律 37(3)学唱歌曲简谱 (4)装饰音介绍 师:你们发现没有在歌曲中很多的音左上方都有一个小的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吗?(板书,装饰音) 师介绍:这叫做装饰音,装饰音顾名思义是用来给这个音符做装饰的,像我们这首歌中的装饰音写在音符的前面左上方,称为前倚音,而写在后面右上方的称为后倚音。 (5)学唱装饰音 师:老师刚刚介绍了装饰音是用来装饰这个音的,那你们谁能说说看我们改如何唱装饰音呢? 小结:我们在唱装饰音的时候应该一带而过,把重点放在要装饰的这个音上,而装饰音应该唱的短而轻。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跟我唱一唱。(6)朗读歌词 请学生朗读歌词,要求声音响亮有朗诵的情绪。(7)学唱歌词(8)分析歌曲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首歌曲它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呢? 生回答 师:其实这首歌曲是一首2/2拍的歌曲,我们也可以把他看成4/4拍,但是舒伯特用2/2拍来写,说明一定有他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尊重作者的意思。那让我们带着2/2拍的强弱划拍来唱一唱。 (9)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三、总结下课 课堂小结:其实,我们书本上的歌曲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今天我们唱了它的主旋律,下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它的合唱部分。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舒伯特的《致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家对音乐的热爱。2.让学生学会唱歌曲变化音记号,并能唱准。 3.通过练习,两声部基本能做到声音的和谐,唱歌时同步进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合唱歌曲两声部的配合的重要性,合唱时应注意音准。教学难点: 让学生把握歌曲中变化音—升记号的音准,并和固定音区分开来。教学疑点: 两声部基本能做到声音的和谐,唱歌时同步进行。教学准备: 钢琴、DVD音响、歌曲《致音乐》、歌曲《鳟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舒伯特的歌曲《致音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由徐瑞琪改编的合唱歌曲。 二、歌曲教学 师: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第一声部,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赞美,完整的歌唱。 1.复习歌曲第一声部 要求声音,音准到位。 2.学唱歌曲第二声部(1)学唱歌谱 老师伴奏,学生跟唱(2)变化音介绍 师:你们发现没有,在我们的第二声部中很多音符有带有“﹟”,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这个符号在我们音乐中被称为升记号,他是变化音的一种。变化音是指把固定的音升高或降低。升记号意思就是把这个音升高半个音。(3)学唱升记号音 a.听钢琴,比较带升记号的音和不带升记号的音之间的区别,并唱一唱。b.把变化音带进歌曲中,唱一唱不带升记号的旋律和带了升记号的旋律感觉有什么不同。 c.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基本掌握歌曲变化音的旋律和音高。(4)反复练习第二声部,直致熟悉掌握旋律。3.合唱歌曲 (1)分声部练习歌曲旋律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歌唱歌曲两个声部旋律。(2)两声部配合,合唱歌曲的旋律。(3)带进歌词演唱。 (4)重点练习音不准之处。 4.聆听歌曲录音 (1)让学生聆听歌曲的录音,感受两声部配合的和谐之音。(2)跟着歌曲的录音合唱。 三、欣赏《鳟鱼》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舒伯特的另一首歌曲《鳟鱼》,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小结:《鳟鱼》是舒伯特根据浪漫诗创作的艺术歌曲,它以叙述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伪和邪恶所骗。借对小鳟鱼的不幸遭遇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 课堂小结: 这几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舒伯特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深入的认识他,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第五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1937年,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辗转南京、武汉等地到达晋南重镇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经过长时间酝酿,《游击队歌》的词曲终于完成。歌曲雄健有力,充满乐观精神,他将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的名义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并于1938年初,在八路军总司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演。朱德总司令等领导人一致赞扬说:“战士需要这样的敷”。此后《游击队歌》迅速流传全国,至今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此歌原为齐唱,1938年由作者改编为四部合唱。1992年这首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介绍,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及其作品。通过欣赏学习,让学生学会歌曲《游击队歌》。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弱起前十六分休止符的唱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歌曲《游击队歌》旋律、节奏的特点,以及作者创作歌曲的背景。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弱起前十六分休止符的唱法。教学疑点: 节奏的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学唱歌曲会很感兴趣。教学准备: 歌曲《游击队歌》、《东方红》片段《游击队歌》视频。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贺绿汀。同学们对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吧,那你们了解他吗? 二、歌曲教学 1.作者介绍 师:贺绿汀湖南邵阳人。大革命期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创作歌曲有《大暴动》、《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流传。“八·一三”事件后又创作了《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后来又创作了合唱和管弦乐小品等。今天让我们先来学习他著名的歌曲《游击队歌》。 2.歌曲欣赏 师:欣赏歌曲的时候请同学们想想这两个问题。(1)歌曲的所唱的是什么样的情绪?(2)歌曲节奏、曲调有什么样的特点? 小结:这首歌是作者为鼓舞士气创作给全体将士的歌。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一种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非常富有弹性。适合部队行军时边走边唱。3.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谱,歌曲4/4拍强弱节奏。(2)分析歌曲 师: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刚在学唱时发现这首歌曲是一首弱起节奏的歌曲。歌曲的每一句开始都是在4/4拍的第四拍的弱拍上,所以我们称它为弱起节奏歌曲。 (3)弱起前十六分休止练习:练习节奏,口唱“da”。0 X ︱X X X X X 0 XX ︱X X X X X带进歌谱演唱,并反复练习。(4)朗诵歌词 (5)带进歌词学唱 师: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来看,你们觉得作者写这首歌曲塑造了怎样的游击队员的形象。 小结:作者通过音乐刻画反映出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队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音乐与歌词配合的非常和谐,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顽强和紧张愉快跃然纸上。 三、欣赏《东方红》片段《游击队歌》演出。 师:著名的电影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就表现出了游击队员的战斗时候愉快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贺绿汀的歌曲《游击队歌》,其实这首歌曲还有合唱的形式,让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第六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1937年,贺绿汀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辗转南京、武汉等地到达晋南重镇临汾的八路军办事处。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经过长时间酝酿,《游击队歌》的词曲终于完成。歌曲雄健有力,充满乐观精神,他将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的名义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并于1938年初,在八路军总司部召开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的晚会上首演。朱德总司令等领导人一致赞扬说:“战士需要这样的敷”。此后《游击队歌》迅速流传全国,至今仍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此歌原为齐唱,1938年由作者改编为四部合唱。1992年这首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合唱《游击队之歌》,让学生初步了解合唱的特点。 2.通过老师介绍,让学生认识卡农形式的合唱及其特点。 3.通过练习,让学生基本学会用卡农形式来合唱《游击队之歌》并能把握其旋律特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游击队之歌》卡农形式的唱法,并能做出两声部的强弱对比。 教学难点: 歌曲中弱起节奏的唱法在两个声部配合中的运用。教学疑点: 学生对于用卡农形式合唱《游击队之歌》会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正确练习,并能把握其旋律特点。教学准备: 钢琴、DVD音响、歌曲《游击队之歌》、《东方红》片段《游击队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游击队之歌》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歌曲《游击队歌》,今天让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这首歌曲。 2.歌曲风格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游击队之歌》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 小结:歌曲表现游击队员乐观的斗志,革命的自豪感。 二、歌曲合唱学习 1.欣赏合唱歌曲《游击队之歌》 合唱和单旋律相比它们之间哪一种更适合这首歌曲,为什么? 2.师生讨论 (1)学生发表意见,讨论何尝形式和单旋律形式哪种相对之下更适合这首歌曲。 (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表现一个团队的游击队员在和敌人巧妙周旋的情形。用合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人多但是非常有组织性,更符合歌曲的特点。 3.卡农形式的合唱(1)介绍卡农形式 师:卡农是指几个声部唱同一旋律,但是有先后顺序。第一声部先唱,当唱到某下节,第二声部出来追赶第一声部,最后两声部又融合成一起的形式,成为卡农,又称轮唱。(2)分声部学唱 把学生分成两声部,分声部完整复习歌曲单旋律,把旋律唱熟。(3)两声部合唱 a.先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中0 XX ︱ X X X X 旋律。 b.注意歌曲是弱起节奏歌曲,在轮唱时候应该从乐句最后一拍接唱,而是第一句。 c.带词合唱。反复练习,基本做到两声部在进行时各自按自己旋律进行。d.卡农形式的特点 师:卡农的特点是要突出两声部的强弱,所以我们两个声部在唱地一句时应该是强句,而当弱句时候应该让一下其他声部,因为这时候他们是强句,应该做到强弱之间的对比,这才是卡农的特点。 e.做两声部强弱对比练习(4)完整演唱 三、总结下课 第七课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欣赏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速度变化比较明显、情绪特点容易掌握的乐曲,因此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对比的方法能够轻松掌握音乐要素变化对乐曲情绪的影响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乐曲意境的想象和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用坚定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号手之歌》。 2、通过欣赏贺绿汀的作品《牧童短笛》,进一步体会不同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以及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教学难点: 能根据乐曲的情绪特点创编音乐小段表现乐曲的内涵。教学疑点: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用对比的方法能够轻松掌握音乐要素变化对乐曲情绪的影响作用。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复习跳音方法。 (2)跳音练习: 5 5 5 5 4 3 2 | 1 5 5 5 5 4 3 2 | 1 — ‖ mi hihihi hi hihihi ma hahaha ha hahaha ha (3)唱唱 教师注意学生的演唱方法。 3、学唱歌曲: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之歌》,那么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情绪去演唱呢? (2)跟琴轻唱。 (3)听录音,你觉得那些地方不够。 (4)你认为,应该怎样的方式演唱这个曲子,教师引导:情感、速度、力度、高超的处理。注意附点及衬词。 (5)学生自己根据处理演唱。 (6)交流,小组点评。 (7)完整演唱。 4、欣赏: 我们知道贺绿汀有许多作品,上节课我们也介绍了他的钢琴作品,你能回忆一下么? (1)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由贺绿汀作曲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2)这首曲子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很多钢琴家在举行演奏会的时候,都要来弹奏这首作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听听看,这首曲子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国内外音乐家来称颂的? (3)提问:你听到了怎样的一幅情形? (4)复听:课后练习。 (5)分段听,教师逐段讲解。 (6)视唱1、3,感受加花。 5、结束部分: 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在欣赏《牧童短笛》时,让学生分段欣赏并讨论每一段的感受,使学生能够理解优美、抒情、欢快、跳跃。 下课,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内容: 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分辨音的强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的强弱并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理歌曲。学情分析: 音乐课上,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师生交流的密度要大,要有自主学习、自我表演的并且人人均等的表现机会,学习机会,本课采用探究式、引导式、启发式等教法,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理念: 1、重视音乐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充分感受音乐,设法走进音乐。 2、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问题生活化。 3、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教具准备: 鼓、碗、碟、筷子、饮料瓶、大米、黄豆、塑料袋、纸、强弱卡片、音乐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中间都有碗,碟,筷子,饮料瓶两个,黄豆,大米。(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神秘好玩的氛围,让学生萌发出学习音乐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一走进课堂,改变传统的秧田式的坐法,以小组就坐,更便于合作与互动。〉 一、组织教学 相互问好 师:今天大家见面都很高兴,让我们相互问候一下,老师敲鼓,学生随鼓声节奏拍手,鼓声一停便和邻近问好,要求要不断换伙伴。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礼仪,训练学生的听觉及节奏韵律感,培养合作意识及做人的礼节。) 二、活动实践 引出音的强弱 找一找: 师:你身边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 生:寻找,按教师的节奏去发出声音。师:请你找到与别人不同的声音。 生:变换不同物体敲击,体会音色的变化。想一想: 师:生活中都有那些声音? 生:窗外的风声、下雨时的雷声雨声、鸟叫声、狗叫声、跺脚、走步声、手拍掌,捻指、翻书、扇风、拍腿、闹铃响声、嘴里发出的声音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让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导入强弱的辨识与体验: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面前放着很多东西,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小朋友的办法多? 生:<积极发言>。 师:我们的本领真大,创造了那么多的声音,在老师这儿有一只大鼓,谁愿意上来让它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生:<让鼓发出强和弱的声音。> 师:这些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让一只鼓发出了那么多不同的声音,但老师对其中两种声音最感兴趣。<示范强弱两种不同声音>谁听出来了,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三、直观形象 感受音的强弱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敏,但是在音乐王国里,我们把它取名为强音和弱音,他们还有两个小符号呢!<取出f符号用强音读f,f,p符号用弱音读p,p,〉你猜猜,哪个记号是强音记号,哪个是弱音记号? 生:f是强音记号,p是弱音记号。 师:被你猜中了,你真聪明,我们把“f”叫做强音记号,“p”叫做弱音记号。<出示卡片> 师:我们能不能在这些东西中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让它发出强音和弱音?<请两个小朋友示范>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故事,题目是《大雨和小雨》,可就是少了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你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做两件能发出大于小雨声音的乐器来吗? 生:能。 师:那我们就动手做吧,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生:<把黄豆和大米分别灌入两个不同的饮料瓶中> 师:大家都做得非常快,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摇摇,听听你的乐器能发出多棒的声音? 生:<让自制的乐器发出声音> 师:瞧,很多小朋友都做好了,让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乐器,你来试试,你的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 生:<摇装了黄豆的瓶子> 师:哪些小朋友制作的乐器和她一样的,就把你的乐器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生:<齐摇黄豆瓶> 师:那另外一个乐器能发出什么声音呢? 生:<摇装了大米的瓶子> 师:有没有和这两个不同的乐器呢? 生:<各自展示> 师:张开你灵敏的大眼睛。看见了吗,在每个小朋友的凳子上都有一个f强音记号和p弱音记号,现在把它们分别贴在你自制的乐器上?看谁贴得又快又准,让我们一起试试。 四、创编小故事 体验音的强弱 师:其实强弱之间是有很多变化的,只有细心灵敏的小朋友才会体会到声音变化带给你的快乐。让我们用自制的乐器来讲个《大雨和小雨》的故事吧,可你们得想一想,大米瓶和黄豆瓶,哪个适合给大雨伴奏,哪个适合给小雨伴奏? 师:天阴阴地,下起了蒙蒙的细雨<生轻摇沙球>慢慢得雨越下越大,<重摇黄豆球>小树苗张着嘴巴尽情地喝着雨水,饱了饱了,雨公公,请您慢慢停下来吧,雨小下来了,慢慢停了,<轻摇沙球,越摇越轻>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播放“大雨和小雨”的歌曲音乐) 师:我们不仅能做乐器,还能用它来讲故事,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自我制作的球的办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五、运用音的强弱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我们学习音的强弱,每首歌都要按照强弱规律去演唱,如:2/4拍应该是强弱,3/4拍歌曲应该是强弱弱,才能使歌曲动听。下面就来为歌曲按强弱规律去伴奏。生:齐唱《小鼓响咚咚》 师:这是一首3/4拍歌曲,3/4拍的强弱的规律为[强 弱 弱]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范一起边唱,边用强、弱、弱为歌曲伴奏。 师:带来《小雨沙沙沙》和《小白船》音乐课件,请同学们创编节奏伴奏。生:表演。 (设计意图:把理论知识运用了歌唱教学中,让学生唱好歌,这是音乐教师最重要而又最艰巨的任务。) 六、小结 在本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音有强弱之分,而且还能模仿、表现音的强弱,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很高兴,今天这节课到这就结束了,让我们踏着音乐快乐的走出教室。第五篇:《音的强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