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5篇]

时间:2019-05-15 05:0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

第一篇: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

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

3.20 星期二 数学

图形变变变

活动目标:

1. 加深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 在认识三种图形后把图形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发挥自己的想象。

3. 能灵活运用三种图形。活动准备:

1.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2. 幼儿用书《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

1. 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教师出示一个幼儿说一个表扬说的好的幼儿。学习新课内容。教师提问幼儿让它们变成什么呢?让幼儿动脑想一想?

2.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在教室里自己见到的东西,说说他们的形状。圆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如:小孩的头、饼干、皮球、西瓜等。把自己喜欢的画在书上。三角形可以变成三角尺、红领巾。正方形变成一副花、电视、蛋糕。让幼儿结合图形的内容变一变,画一画。

3. 教师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如(西瓜、皮球、饼干、电视机、等),并帮助幼儿,鼓励幼儿。4. 幼儿把画好的与同伴一起欣赏。效果检查:

3.21 星期四 科学《迎春花开了》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萌发爱春天的情感。

2.学习用各种感官观察迎春花,知道他是春天里开得最早的花,又叫“报春花”。活动准备:

选择有迎春花的户外场地或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寻找春天开放的花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谁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开了?

(2)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去找找看都有些什么花开放了。

2.引导幼儿观察迎春花

(1)小朋友快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花?

告诉幼儿这种花叫迎春花,开在春天里,人们也叫它报春花。

(2)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花瓣的层数、香味等方面来观察认识迎春花。

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迎春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几瓣花瓣?我们来数一数。

迎春花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小朋友用动作来学一学。

迎春花有香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鼓励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迎春花。

3.做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宝宝

师:迎春花漂亮吗?你们喜欢吗?我们怎样爱护这些美丽的花儿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大家做一个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宝宝。活动效果:

3.21 星期四 美术

《花灯》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花灯的形状。

2.迁移已有的经验,能够感受花灯的造型和色彩的多样性。3.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的闹花灯的传统习俗。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花灯》。2.能够感受节日的喜庆。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图片,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2.介绍各种各样的花灯。教师:今天带来了漂亮的花灯,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吗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并用动作表现。3.教师:出示幼儿用书:《花灯》引导幼儿花灯分类,进一步了解花灯的主要特征。调动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

幼儿自由回答。

4.教师提供花灯,布置活动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来布置我们的教师,幼儿自由设计,教师巡视并鼓励幼儿大胆布置。

5.欣赏作品,幼儿互相参观交流。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花灯好看不?你为什么觉得好看。可以学习-关于花灯的儿歌。效果检查:

3.23 星期五 音乐《两只小小鸭》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按照歌曲的节奏自然地边唱边做表演动作。

2、在倾听歌曲伴奏的和教师动作的暗示下,比较准确地唱出亲嘴的象声词。

3、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活动准备: 两只小鸭子头饰。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玩“说说悄悄话”的游戏。

老师与一名幼儿轻轻地对着耳朵说悄悄话,帮助幼儿理解“悄悄话”的含义。

教师:你们能听见我对他说的话吗?猜一猜,刚才我和他说些什么?告诉幼儿刚才我们说话的样子就是说“悄悄话”。

幼儿两两对着说悄悄话,提醒幼儿不能让别人听见,体验其中的乐趣,教师注意帮助班级中的每个幼儿都找到朋友说悄悄话。

二、幼儿学唱歌曲《两只小小鸭》 教师(出示小鸭头饰):你们看谁来了?

教师操作指偶范唱歌曲,并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两只小小鸭在做什么?

幼儿看教师操作小鸭子,学唱歌曲2-3遍。

三、幼儿创编小小鸭亲嘴的象声词,并学唱歌曲。

启发幼儿说说:两只小小鸭是怎样叫的?让幼儿为歌曲的第一句匹配小鸭发出的叫声。

请幼儿猜一猜:小小鸭亲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鼓励幼儿创编小小鸭亲嘴的象声词,最后,教师和幼儿共同选取一个象声词。四:完整表演歌曲《两只小小鸭》

随着音乐,启发幼儿看老师动作,加上亲嘴的象声词,完整演唱歌曲。建议教师在第一句的最后一拍和第二句的最后一拍做出相应的动作加以提示。活动效果:

第二篇:王雪妮亲子教案

2-3岁亲子教案:小猴过生日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兔、小狗、小猴、小猫喜欢吃的食物。

2、练习向指定方向走,跑的能力,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一、问候时光:

接待点名:老师边唱找朋友的歌边走到宝宝面前。拉着小手问好:宝宝你好!

要求宝宝应答:××老师,你好!

二、运动时光:

1、复习模仿操《小猪》

2、学习竹竿操(1—4节)

第一节:双臂摆动。(宝宝双手握竿站在两竿中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2个8拍。)

第二节:上肢运动。(宝宝双手握竿站在两竿中间,第1拍双臂平举,第2拍双臂上举,第3拍侧平举,第4拍还原。)

第三节:体侧运动。(平举→右臂上举→平举→还原。)

第四节:下蹲运动。(平举→全蹲→平举→还原。)

教师示范讲解,幼儿分两组做操。

三、快乐时光:故事《小猴请客》

1、谈话引起宝宝的注意:

宝宝们,你们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给你们买什么?今天是小猴生日,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过生日的?

2、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毛绒玩具情境表演,分段提问:

小兔来了,小猴说:“请你吃萝卜。”小兔说:“谢谢小猴。”

提问:

①小猴请小兔吃了什么?小兔说了什么?

②小猫来了,你们猜猜,小猴请小猫吃什么?小猫会说什么?(老师连起来讲一遍。)

③小狗来了,你们说说,小猴请小狗吃什么?小狗会说什么?(老师连起来讲一遍。)

④小兔、小猫、小狗也给小猴准备了一件礼物,宝宝们,猜猜会是什么呢?

(无论什么答案,老师否给予肯定)

3、宝宝们,故事讲完了,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吧!(完整欣赏)

4、小动物都来给小猴过生日了,我们也来祝贺它吧!我们唱一首《生日歌》好吗?

老师解说:

这个故事主要让宝宝知道一些小动物爱吃的事物,如小猫爱吃鱼、小狗爱吃骨头等。在家里,我们家长要多给宝宝讲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宝宝学习倾听,懂得一些小知识。

四、温馨时光:

1、亲子游戏一,给食物涂色

①小猫、小狗、小兔、小猴还想吃点东西,可这些事物没颜色、不漂亮,你们愿意把它们涂上漂亮的颜色吗?

②老师示范,边用短小儿歌讲解:小棉签,手中拿,上下上下来回涂,涂呀涂,涂呀涂,××××(小鱼小鱼)涂好了,棉签回家休息了。

③幼儿与家长一起涂色。

2、亲子游戏二,喂小动物吃

①(出示小兔、小猫、小狗、小猴的盒子)小动物饿极了,我们来送东西给他们吃吧。

(出示盒子)这里有鱼、骨头、桃子、萝卜,我们要送到小猴吃它们的小动物嘴巴里,一边送一边说:××请你吃××。

②把宝宝家长带来活动场地,站在大圈内,把动物盒子放在四周,要求幼儿与家长跑着送食物。

老师解说:宝宝们真棒,小兔、小狗、小猫、小猴肚子吃的饱饱的,真高兴,你听,他们在说“谢谢宝宝,你们真能干!”“还要送给宝宝一个大气球呢!”

3、老师发、气球,结束活动。

十指歌

一、亲亲热热——跳水运动员

指向:愿意从跳台上跳下来,并在集体面前大胆介绍自己。

准备:木质方形积木1块做积木跳台,仿真娃娃1个(取名波波)。

过程:

1、请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教师跪坐在家长和宝宝的对面。

2、教师出示积木跳台和仿真娃娃示范跳水。

“我们今天要来玩一个跳水游戏,看,这就是跳水台,先看波波怎么做。”教师操作仿真娃娃站立在跳台上招手说:“大家好,我叫波波,今年X岁。宝宝一起和我喊„一,二,三‟,让波波从跳台上跳下来,好吗?”教师带家长和宝宝一起边说“一,二,三”边帮波波从跳台上跳下,再一起拍手表扬:“X X X︱X X X︱你 真︱棒 —︱。”

3、教师:“波波真勇敢,宝宝,你想不想也来学跳水运动员?请宝宝走上来,站在跳台上招招手说:„我叫XXX,今年X岁。‟然后双脚并拢跳下,好吗?”

4、教师依次请每位宝宝上来学做小小运动员。

提示家长:对于能力较弱的宝宝,可拉着宝宝的手让其跳下。

二、做做玩玩——叠高楼 指向: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与颜色,锻炼手的控制力。

准备:人手1份小筐,内放积木10~15块(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积木);収玩具音乐(自选)。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并引导宝宝观察。

取出盘中的小筐,让宝宝观察:“看,这里有许多积木。”

取出积木摆放在工作毯上,边放边说出积木的颜色,再将积木一块一块堆起来造高楼。

3、教师说明活动的指导要求。

提示家长:这个游戏是让宝宝通过视觉和触觉,初步感知物体的颜色与形状,练习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鼓励宝宝独立取托盘,提醒宝宝端稳托盘、小心慢走。

4、宝宝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自主操作。

教师逐一观察家长和宝宝的操作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如在宝宝搭建高楼的过程中,引导宝宝说说“这是什么形状的积木”、“这是什么颜色的积木”等。

5、15~2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音乐,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玩具。

三、说说做做——十指歌

指向: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体验玩手指游戏的乐趣。

过程:

1、教师以手指游戏导入活动。

教师:“宝宝看,这是什么?我的手会变魔术,请你猜猜看,我的手变出了什么?”

教师根据儿歌内容用双手变出鸭嘴、锁等,引发宝宝的兴趣。

2、教师示范念儿歌,每念一句做一个动作。

3、“宝宝,让小手来变魔术吧!”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4、请家长带领宝宝大声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集体游戏1~2遍。附儿歌:十指歌

一放鸭,(双手掌心相对,手腕相靠,双掌上下分合,学小鸭嘴巴张合状)

二玩沙,(双手手指朝前,掌心互搓)

三分开,(将合拢的双掌分别向左右打开,掌心向上)

四相叠。(双手掌心向上,放在胸前,手心手背相叠,上下各叠一次)

五搭胸,(双臂交叉,双手搭胸)

六开锁,(一手握拳,一手伸出食指在掌心做开锁状,并将握拳的手指伸开)

七纺纱,(双手掌心向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在胸前同时向左右交叉平行摆动)

八拍手,(双手互拍)

九掩耳,(双手食指将耳朵掩住)

十摸鼻。(一手伸出食指腹摸鼻尖)

四、开开心心——运小球

指向:能愉快地参加活动,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准备:人手1个小桶,贴红、黄、蓝、绿标记的小筐4个,塑料圈若干,彩色海洋球若干(放在2个塑料大筐中)。

过程:

1、教师以“摸球猜色”游戏引导宝宝认识彩球颜色

教师:“老师这儿有好多球,请宝宝上来摸一摸,然后告诉大家,球是什么颜色的?”

请个别宝宝上来摸摸,并说说小球的颜色。

2、教师取出小筐,指导宝宝看看说说。

“小球的家在这里,这是哪种颜色小球的家呢?”教师边说边指出小筐上的颜色标记,让宝宝说一说:“X色小球的家。”

3、教师演示玩法。

请每个宝宝手拎1个小桶,走到大塑料筐中取小球装入桶中,然后从“小路”(由塑料圈铺成)上跨走过去,并将小桶中的球放入贴有相同颜色标记的筐中,再从原路返回。

4、宝宝自主游戏。

提示家长:注意宝宝在活动中的安全,鼓励宝宝大胆跨走并遵守游戏规则。

5、游戏结束后,请家长与宝宝一起观察筐中的小球是否与标记的颜色相同。如有不同,请宝宝将其正确地送回“家”。

家庭延伸:课利用家中已有的物品(如靠垫、枕头、书本、纸盒等),让宝宝玩一玩搭高楼游戏。

第三篇:3.第三讲 功利主义

第三讲 功利主义

开篇问题:救生艇问题

一、功利主义的定义及相关问题 1.为功利主义正名

utility n.实用;效用;公共设施;功用adj.实用的;通用的;有多种用途的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也称作“效益主义”,指的是如果一个行为有助于带来合乎需要的或有意的结果,那就是道德的行为。然而“功利”二字在中文含义里带有贬意,为避免旧有的刻板印象与先入为主的观念,伦理学家近年来逐渐称呼功利主义为效益主义。

2.结果论:根据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行为本身是否是正当的。其基本理论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3.功利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

相同:都是结果论伦理学: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

不同:伦理利己主义要求一个人总是做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行为,这样,利己主义的后果评价是对行为者个人利益的估价。

功利主义评估后果的好坏时,不是只考虑这个后果对于行动者本身的好坏,而是对于所有被这个行动影响的对象的好坏。

所谓最佳结果,是指人类社会、乃至宇宙整体善的最大化(maximization),则是指行为者利益的最大化。

4.功利主义基本原则: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

二、古典功利主义

主要哲学家有杰瑞米·边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功利主义的渊源:早在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理论之前,就有功利理论雏型的出现。西元前5世纪的亚里斯提卜(Aristippus)、前4世纪的伊比鸠鲁、中国古代的墨子及其追随者的伦理学中都存在着如何促使最大快乐的思维,他们是古人中的功利主义先驱。近代英国哲学家与伦理学家如坎伯兰(Richard Cumberland)、法兰西斯·哈奇森与大卫·休谟都有功利主义的倾向。据边沁指出,他在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Adrien Helvetius)、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以及休谟等的著作中都发现了功利主义的身影。

功利主义正式成为哲学系统是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期,由英国哲学家兼经济学家边沁和米尔提出。英法两国功利伦理思想以英国霍布斯(公元1588---1679)、边沁(公元1748—1832)、约翰·穆勒(公元1806—1873)和法国的爱尔维修(公元1715—1771)、霍尔巴赫(公元1723—1789)为代表。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

杰尼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是系统的功利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成名作是《政府片论》(1776年),他在其中尖锐地反驳了守旧派对英国宪法的美化,揭露了这部宪法的缺陷。在他的代表作《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中,功利主义的原则第一次得到明确的表达。边沁在实践上是激进的社会改革者,他反对君主制,提倡普选制度。他对被压迫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心,他制定了监狱改革计划,并亲自担任典狱长实施之,他支持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实验,还为农民创办了“节俭银行”。他既是伦理学家,又是法学家,而且是一生为新的立法而努力的活动家.在哲学上他深受洛克、哈德烈、爱尔维修等人影响,主张感觉经验是智识的最根本而又真实的基础或要素.因此,在伦理学上边沁认为苦乐感 情是人性或道德的基础.苦乐的精确计算,和道德上善恶的评价,密切相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就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标准.也是决定个人行为的方向.这个原则,又叫功利原则.边沁主张这种理论,是另有目的的,那就是:他把道德看作是和法律一样,只要道德理论是以科学的苦乐计算为根据,以功利原则为根据,那就可以建立一个科学的道德法典,人人都可据此成为有德的人、快乐幸福的人.他遗留后世的著作,除《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1789)外,还有《义务论》(Deontology,1834,二卷),《行为的原动力》(Springs of Action)。后二书,是在边沁死后才出版的。

从基本结构上看,边沁的伦理理论可以简单地概况为:建立在快乐主义基础上的“苦乐原理”,从后果判断行为的理论框架和以合理利己主义为背景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从范围上看,边沁的伦理思想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个体道德理论、社会功利理论和法律调节思想。

“苦乐原理”:“自然将人类置于两个至高无上的主人的统治之下,痛苦和快乐。它们两个才能够指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决定我们将要怎样做。” 《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1789)

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不幸福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苦乐的价值及其计算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即“最大效益”)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单对一个人本身来说,单说一种苦或乐本身,则苦乐价值的大小是依照以下各个条件决定的:

1)它的强度intensity:即行为所带来的快乐的感受的强烈程度; 2)它的持久性duration:即快乐感觉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3)它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certainty:即快乐的感觉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4)它的迫近性或遥远性(时间上的远近)propinquity:即快乐的感觉是眼前可以获得的还是更长远的时间才能得到;

以上是单独估价一种苦或乐本身时所应该注意的条件.但是如果是为了估量任何产生苦乐的行为的趋势而研究苦乐的价值,那末,还有两个条件应该考虑进去:

5)它的继生性fecundity,或苦乐之后随之产生同类感受的机会,也就是乐后之乐、苦后之苦。

6)纯度(是否纯粹)purity,或者苦乐之后不产生相反感受的机会,也就是不产生乐后之苦、苦后之乐。

不过严格说来,最后这两个条件几乎不应该被看作苦或乐本身的性质,因此严格说来,它们并不计算在苦或乐的价值因素之内;它们只应被当成行为的性质,或者别的产生苦乐的事物的性质,因而只应该算在发生这种行为或事物的趋势上.对一些人来说,苦乐价值的大小,依照七个条件来决定

7)范围(扩展所及的人数,或itsextent,也就是苦或乐受苦乐影响的人数多少.)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

“任何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我们称之为功利;而其中的背离的倾向则称之为祸害。”(《政府片论》)“功利原则指的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以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这里,我说的是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因此这些行为不仅要包括个人的每一个行为,而且也要包括政府的每一种设施。”(《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边沁理论的优点:

其一,简单明了,容易掌握,如果成立则可以使伦理学成为一门精确的、可计算的科学;

其二,具有直观上的吸引力,因为最好的后果通常是人们行为的动机和意向的重要部分。

“这既不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理论,也不是新奇而无根据的理论.在这一切说法中没有一个地方是同人类的实践不完全符合的,只要人们对自身的利益有清楚的看法.比如说,一宗财物或一块田产是有价值的,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它能使人产生各种快乐,或者说能使人免除各种痛苦也是一样.但如所周知,这样一种财物的价值是随着一个人能享有它的时间长短、取得它有确实把握与否、以及得到它的迟早(要是能到手的话)而有所升降的.至于一个人能从中得到的快乐的强弱,则这一点从来不曾考虑到,因为这要靠每一个特殊的人可能如何利用它来决定;而只有在他可能从中获得的快乐,或借之免去的痛苦临到眼前时,才能对这种利用予以估量.由于同一理由,他也不会想到那些快乐的继生性和纯粹性。” 《道德与立法原理绪论》(1789)

.边沁理论的困难:

其一,实践上如何对不同的强度进行比较?一个人可以进行内在体验的比较,但不同人之间如何比较?但并非只有边沁的学说有这个困难,另外我们也许可以满足与近似的计算而不一定精确。

其二,理论上是否所有的人类价值都可以转换为快乐和痛苦的经验?如何比较不同类的快乐经验?吃巧克力和观看球赛只有量上的区分吗?有没有质的不同?

5.社会功利理论

边沁在苦乐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功利原则,从而将个体道德理论扩展到社会伦理领域。功利原理:“任何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我们称之为功利;而其中的背离的倾向则称之为祸害”。“所谓功利,意即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所有这些,在目前情况下,都是一回事),或者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的祸患:痛苦、恶或不幸(这些也都是一回事)。假如这里的当事者是泛指整个社会,那么幸福就是社会的幸福;假如是具体指某一个人,那么幸福就是那个人的幸福。”

6.最大幸福原则

“凡有利益攸关的人们的最大幸福,这种幸福是人类行为(各种情况下的人类行为,特别是知性政府职权的一个或者一批官员的行为)的正确适当的目标,并且是惟一正确适当并为人们普遍欲求的目标。”他在《政府片论》中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

(二)穆勒的改进

穆勒(或译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在伦理学上深受边沁功利主义的 影响。他进一步修正功利主义,主张快乐不仅有量的不同,还有性质的不同,道德不仅只是计算苦乐,还有不计苦乐的自我牺牲,也有一定的地位.他反对从宗教动机、从纯粹理性推演道德法则.他在1861年发表的《功利主义》一小书,是伦理学史上的一本经典著作.此外,他还著有《论自由》1869.《论妇女的从属地位》编注其父(詹姆斯·密尔)的《人心现象的分析》,也是有关伦理学的著作.1.快乐在质上的差异

穆勒试图通过区分快乐在质上的差异来克服边沁的困难。穆勒从两个方面分辨了快乐在质上的差异。首先,高级的快乐是所有或几乎所有对高低级快乐都有体验的人坚决选择的快乐;其次,享受高级快乐需要高级的官能,这种享受通常比低级的享受更难达到。人类的真正的幸福,要求比单纯的感受享受更多的东西,人们一方面需要低级的肉体快感,更重要的是,他们也需要文化、智力、友谊、知识和创造力,后一类事物是人类幸福不可缺少的要素。

2.从快乐主义到幸福主义

穆勒用内涵更广泛的幸福概念作为功利主义理论的基础,用幸福主义取代简单的苦乐原则。

幸福概念是穆勒理论的核心概念。在穆勒看来,幸福是一个具体的整体,也是一个多元道德概念,爱音乐、追求健康、崇尚德性、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这些都可以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包括在幸福之内。另外,像对金钱、名望、权势的追求,由于是获得幸福的手段,因而也作为幸福的组成部分。

(三)对古典功利主义的几个反驳

其一:来自于不可实践性的反驳,难以确定一个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结果。其二:诺齐克的体验机器:如果有一个experience machine, 姑且叫做体验机器吧,它能让你去体验任何你以为真实的场景,能实现你的各种YY,前提是这些都是假的,虚幻的,你可以永远呆在里面,过一种全新的生活,你会选择去么?《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1974 其三:功利最大化原则要求太高

其四:与日常道德相抵触: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

三、规则功利主义

在当代的讨论中,人们对伦理学语言的分析,以及对边沁的“快乐计算”均已失去兴趣;功利主义出现了种种修正的和复杂的形式。出现了新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澳大利亚的斯马特(1920-)、美国的布兰特和美国的罗尔斯(公元1921—)为主要代表。这一派别继承发展西方的功利主义传统,又重新强调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张行为的道德价值最终必须依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或者以人们的共同准则去判断,把道德行为重新纳入到一定的准则、规范之中。

1.规则功利主义与行为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一个行为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在面临所有可能的行为选择中,这个行为比任何其他行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规则功利主义:一个行为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它是一个或一组原则所要求的,这个或这组原则,如果被普遍遵守的话,将比任何其他原则给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认为,正确的行为是在该情况下能够产生最大功利的行为。规则功利主义强调规则在道德中占有核心地位,规则不能因为特殊情况的需要而被 放弃。

行为功利主义在探讨一个行为的对或错时,会以“当下该行为”是否能产生最大效益来进行判断。而规则功利主义则认为人们若能因为遵循某种规则而达到最大效益,则遵守规则就会是对的行为,违反规则则是错的。

单就闯红灯为例,行为功利主义可能会认为“当下”闯了红灯可以节省时间并减低怠速排放的废气,故在遇到红灯且保证不发生交通事故时应该闯红灯,如此才能达到最大效益;但若以规则功利主义来看,如果每个人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则能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率,因此遵守交通规则才是合乎伦理规范的行为,我们不应该闯红灯。

再以说谎为例,行为功利主义会先计算说谎后所带来的结果是否达到最大效益,如果说了谎可以达成最大效益,则当下的说谎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对歹徒说谎最后使他被捕。但若以规则功利主义来分析,如果人们都无法诚实的据实以告,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充满猜疑,最终人们会不信任彼此,故无法达到最大效益,因此诚实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规则,说谎是不符合伦理规范的。

2.规则功利主义的论证

规则功利主义可以避免行动功利主义的几个困难:

其一,从实践的角度看,我们的行动只是遵守某些既定规则,不需要在每次行动之前都做复杂的计算;

其二,规则功利主义为人们的日常道德原则(不说谎、不谋杀、守承诺等)提供了说明。

3.反对规则功利主义的论证

但是,批评者仍然指出了规则功利主义的存在问题:

其一,规则功利主义的立场不稳定,有可能走向某种形式的规则崇拜,从而更像义务论;也有可能走向行为功利主义的立场。

规则崇拜的意思是,这种理论可能最终是依据行动的规则而不是行动的后果来做出道德结论的;走向行为功利主义指的是,如果规则功利主义必须坚持后果的最优化原则,那么,规则功利主义在实践上是等价于行为功利主义的。

其二,规则功利主义理论上不一致,某些最大化了功利的行为在道德上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规则功利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核心概念不相容。如,邪恶警长的例子。

四、对功利主义的总体评价

1.消极责任(negative responsibility)责任问题

由于功利主义在乎是否能实现最佳结果,因此谁是行为的执行者并不重要。如果行为者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行为的结果,则无论他居于何种地位,他都有为此负责,这就是所谓的消极责任。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一个时间结果的产生有责任,则不论他允许它发生或者是因为无法阻止而造成它的发生,他对此事的责任和他亲自促成的情形一样。

Bernard Williams称这种不是由行为者主动促成、却是因他而造成的责任为“消极责任”,为了批评功利主义这种消极责任的谬误,威廉姆斯举例阐明其论点。

Jim 到南美洲的小镇旅游,正好碰上20名反抗政府的印第安人将被处以死刑。负责执行的队长叫佩德罗,他给吉姆一个救人的机会,他表示,如果吉姆帮他枪毙其中一个人,其他19个人都可以被无罪释放;当然如果吉姆不愿意这样做,他对把所有20个人都杀掉。按照功利主义,吉姆如果拒绝杀一个人,等于他默许这二十个人的死亡,他因此而负有道德责任。但威廉姆斯认为,这种说法是荒谬的。

2.简化

功利主义另一个被批评的重点就是它过于简化,因为功利主义将行为结果的最大化,视为惟一相关于决定行为对错的指标。

功利主义将其他的道德考量,如正义或遵守诺言等,视为和行为的对错无关,但是这和我们一般的道德直觉有所抵触。

规则功利主义企图证明其他道德考量,但其精神反而更接近于义务论,所以,我们似乎没有理由相信,功利原则可以解释正义、遵守诺言等道德考量。

事实上,功利主义的简化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问题。许多哲学家已经注意到,一些我们通常视为不道德甚至邪恶的制度,在功利主义的观点下能够被证明。譬如种族歧视、奴隶制度等,只要多数人所得到的利益,超过少数人所承受的折磨,则少数无辜者所受到的惩罚或不公平的待遇都是应当的。

功利主义的简化还会产生另一种违反一般道德的结果,那就是:没有一个行为是道德上无关的行为,因为每一个行为都可以或多或少对整体效益有所贡献。比如说,按照功利主义的主张,我们平时的休闲娱乐也变成一种道德上错误的行为,因为我们休闲的时候,永远有机会去从事别的行为,而可以因此提升整体效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承认有些行为和道德无关,比如:休闲娱乐,看电影还是看球赛等,但是在功利主义的解释下,任何一个行为选择不是对就是错,因为它不是提升最大效益就是没有提升最大效益,而这个结论显然是我们不容易接受的。

3.分配的正义

功利主义“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只是重视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顾及分配的问题,是最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但是“幸福”和“数量”根本是两回事,这里蕴含着两个原则:一个是“提升最大幸福”,另一个是“最多数人得到幸福”,前者是效益原则,后者则是分配原则。这两个原则并非完全一致。比如,同样条件下两个行为导致的结果:有十二个人受益,每一个人分配到四单位的效益,而另一个行为使八个人受益,每一个人分配到八个单位的效益。我们应该从事哪一个行为呢?

参考书: 1.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2.穆勒:《功利主义》 思考题:

1.分析功利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有何异同? 2.古典功利主义学说有哪些问题?

3.分析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的异同,并评价规则功利主义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四篇:3.石榴 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根据中心需要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生动形象、准确凝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学习本文应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优美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提到郭沫若,我们不由得想起在初一学过的《天上的街市》(可集体诵读)。郭沫若诗写得好,特别是现代诗。他的散文也相当优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石榴》。(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根据初一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积累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师:速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让学生推荐小组内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读课文,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及自己以为好的句段。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提示:喜爱石榴_______石榴______石榴)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争妍斗艳 奇 崛 枯 瘠 陆 离[来源:学科网ZXXK]

盎 然 忍俊不禁 丰 腴 潜 能

明确:(指定几名同学解释、注音,让其他同学纠正。好的句子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

2.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明确:(喜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点明石榴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课文第三部分具体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明确:(只要学生答出一点即可给予肯定。)[来源:学|科|网Z|X|X|K]

(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如:第六段中“它会笑你呢”,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相照应。第三段末、第六段首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耍。促使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

4.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能抓住几个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中心。)

(本文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如:“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说的是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关——那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易,敢于抗争。“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从宇宙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的一种”。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自然段。[来源:Zxxk.Com]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全段是由哪个词领起?

②作者为什么说“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③你怎样理解“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一句?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①由“最可爱”领起。②因为它的花不但形态美,而且还具有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③在各种花面对赤日炎炎的淫威“不想再争妍斗艳”之时。石榴花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七、布置作业[来源:学科网]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石榴的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并介绍有关资料。

石榴,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针状枝,叶对生,倒卵形或

长椭圆形,无毛。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

2.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人。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生平著述甚丰,1957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文集》。

三、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思考:

1.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2.学生小组合作,从文中圈画主要句子,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板书:

石榴枝干和叶片的特征(第2段)

石榴花的形态美和精神美。3段)

石榴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4段)

单瓣花成长演变的过程。(5段)

描绘石榴果成熟时的情态(第6段)

六、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句子[来源:学科网]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加以评点或提出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1、理解文章关键句子。

例如(1).“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作者最喜爱石榴的花,因为它既有形态美,又有精神美——面对骄阳的直射毫不避让,敢于抗争。由此引出对单瓣和双瓣花的赞叹,并把它视为“夏季的心脏。”)

(2).“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作者把锈迹斑斑与殷、周时的青铜器联系起来,用以比喻石榴果实表皮的斑纹,这是文学家兼考古学家特具的形象思维。)[来源:Zxxk.Com]

2、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如:(1)“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这里连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誉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地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2)第六段首句反问以后,紧接着说“它会笑你呢”,这是用拟人手法,既生动活泼极富情趣,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且与“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前后照应。第三段末尾、第六段首尾都用了反问,或突现石榴是夏天的中心,表明它在作者心目中的的重要地位,或强调石榴果不是盛酒的金罍,促读者生疑,或极言石榴果实的“透明光嫩”,直抒作者的赞誉之情。第二段,描写石榴的枝于和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里用对偶,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肯定石榴枝干和叶片的鲜明特征,整齐的句式,易读利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来源:学§科§网]

七、迁移训练

为下列事物(也可自己选定一些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来源:学。科。网]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写出的话短小而富有寓意,答案不求统一。

八、小结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榴的外在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二至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来源:学科网ZXXK]

板书设计

一、爱 颂扬民族情操

二、画 石 榴 讴歌民族气节

三、赞 郭沫若 表达作者追求

第五篇:3.写作教案

Module 3, Period 3: Writing

planned by张宏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 话题内容:(workbook)Vocabulary, Writing(P27), Speaking and writing(P84)2. 知识目标:介绍旅游经历,介绍童年故事

3. 能力目标: 自如地写出介绍旅游情况的文章和各种回忆,熟练写出包含所学词汇,短语和-ed的句子和段落。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aims: 1.To introduce the features of descriptive genre 2.To be able to write a descriptive composition of 120 words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2.教学重点:运用过去时, 描述性形容词以及运用时间短语来叙述旅游经历。教学难点:注意篇章的连贯性。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Write accurate and fluent sentences 2.Use correct verb tenses 3.Write a coherent descriptive composition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 Teaching method: Task-based-learning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Speaking(5mins)

Work in pairs.Think of the first time you went on a trip without your parents.Answer the questions.(workbook: P.84 activity 16)1.Where did you go? 2.When did you go? 3.How did you travel there? 4.Who did you go with? 5.What did you do there? 6.What did you see there? 7.What did you eat there? 8.Did you enjoy the trip? Step 2: Explanation.(2mins)

T explains the features of a descriptive composition writing.Step 3: Brainstorming.Groupwork.(5mins)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Discuss and make an outline of a descriptive composition based on one of the four topics, imitating the sample passage.Include the six essential factors: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and how.Pay attention to the verb tenses and use the time expressions, such as “recently, a long time ago, during the day, after lunch, one night, at midnight, …years ago, when I was …, the first time when …, etc.” Step 4: Writing.Individual work.(15mins)Ss write the first draft, imitating the sample passage.Step 5: Presentation.(3mins)

Group members share their works and each group chooses a representative to present their works before the class.Step 6: Activity: How to write a place?(10mins)

结合本单元写作内容,补充如何进行地点写作。可由学生先进行讨论后教师进行归纳补充。Step 7: Homework.Reedit your draft and hand it in.

下载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雪妮第5周教案(3.19~3.23)[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江南(教案)

    3 江 南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升国旗教案

    ,3.升国旗 杨潇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3.升国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 “立”和“正”两个生字。 3. 知道五星红旗使......

    3.丑小鸭教案

    第3课《丑小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

    3.协议书.教案

    协议书 一、协议书的定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协议书是指社会集团或个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事务时常用的“契约”类文书,包括合同、议定书、条约、公约、联合宣言、联......

    3.登高望远重阳节 教案

    3.登高望远重阳节 授课时间: ___月___日 总课时:第___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 2、培养学生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3、丰富学......

    《3. 异域风情》教案

    《异域风情》教案 教学目标 1、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的人类文化遗产。 4......

    《3. 感觉》教案2

    《感觉》教案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能用语言、图画及各种形式对感觉进行正确描述。 2、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的感觉器官(眼睛......

    3.广告心理教案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广告策划与传播技巧 任课教师:杨爱萍 第 三 章 广告心理 计划学时: 3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1.使学生深刻理解广告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广告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