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的一些尝试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训练的一些尝试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交流,听说读写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训练学生的重要技能。但实际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不主动投入;教师深受限制,无暇顾及,听说读写训练的开展现状很不理想。高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利用课堂教学,切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呢?针对所在四星级学校学生特点,笔者尝试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组织合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及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各科学习乃至个人的一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往往如今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思)”的怪异现象。学生或者是将语文课看作休息课,或者是习惯了记笔记背答案,不顾语文课堂掌握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双重目的,被动学习,不主动投入。在应试教育的今天,语文成了最难提高成绩的学科,学习内容多,目标不好把握,方法难以确定。有些老师也信奉起了“多讲总比少讲好”,不厌其烦地满堂灌,不敢越雷池一步,分析有板有眼,板书有条有序,归纳有点有面。一堂课下来,黑板写满了,老师讲累了,学生听乏了,根本无暇顾及听说读写训练的活动开展。课堂上缺少了必要的读、思、议环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堂,切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提高个体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是关键。
二、教学尝试及体会
如何让学生在高中三年重新激起或仍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我所在的四星级高中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设计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前五分钟
如何能让学生从前一堂课的高强度思考、疲惫中解脱出来?如何从课间的放松中进入必要的紧张专注状态中来?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是关键。
高一的孩子刚从忙碌的初三生活中解脱出来,凭着较好的成绩跨入自己理想的四星级高中,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我为他们安排“课堂五分钟演讲”,虽然是老瓶子,但跟初三相比,它仍然被装上了新酒。高中的孩子讲的就是个性,课堂五分钟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我们安排了三个梯度的演讲主题。第一轮:请为大家朗诵你喜欢的一篇文章,说说读后感受;第二轮:请介绍你喜爱的一本书,谈谈选择理由;第三轮:请推介你欣赏的一位作家,侃侃他的精彩。第一轮演讲,老师说优缺点委婉提要求;从第二轮开始,每位同学演讲完后都由听讲的同学来作现场点评。
高一一学年下来,每位同学均有四次登台发言的机会。性格或外向或内敛的每一位同学,都站上讲台与人分享自己的喜好。演讲内容有深刻有浅显,演讲水平有高有低,演讲内容有高雅经典也有通俗小众。这短短的五分钟演讲,外向的同学对它是轻车熟路、轻松自在;而对内向同学来说这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过程。甚至有家长爆料:“孩子在家精心准备一个月,就为上台五分钟。”“在家当听众久了,自己都开始留意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跟孩子交流够不够当表演材料。”我们明显看到了学生们的各种改变――敢大胆开口说话了,从随大流到有自己的体会思考了。听别人说了,自己动脑写了,读自己选的,说自己写的。虽然每人只有四次机会,但大家重视了,见识了,学习了,也就自然有了提高。课堂演讲成为孩子与家长沟通的一项内容,更好地发挥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从课内到课外,从语文学习到亲子沟通,家长也开始关注孩子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语文学习的氛围更好了。
高二的孩子离开了高一各学科“全面开花”的时代,开始分科奋战了。高二的《唐诗宋词选读》是上学期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网络语言盛行的现代,如何教学生更准确地欣赏理解诗歌?通过身边的“解读我喜欢的一首诗或词”的方式,同学们积累了一定量的诗词,开拓了自己的视野,逐渐熟悉了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了解了诗词的解读途径,接受了知识的传输,也完成了概念的强化过程,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对诗的感觉”。有别于初中、高一对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偏重,高二开始强化议论,训练学生的思辨性。下学期的演讲中,同学们可以自由针对某一现象谈自己的看法,“指点江山”。如果哪位同学有不同的想法,欢迎进行思想的交锋。有思考才会更成熟、更理性。课堂的论辩或是对时事的关注都在开阔大家的视野,是对自身“库存”的补充。同学们在作业学习之外,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和素材,个人的快速思考及语言组织、表达应用能力也有了一定量的锻炼和提高。
高三是特殊的一年、奋斗的一年,大家都更看重效率。这时课堂的前五分钟演讲重心放到了好文章的分享、好素材的积累上。经过了两年的练习积累,学生们的演讲更注重个性,点评也更犀利到位了。这五分钟的“秀场”,成了他们畅所欲言的舞台。有时,这课前的五分钟也成为教师与同学的分享时间。老师选择素材朗读,学生注意聆听消化,补充一部分可能缺失、遗忘的内容。思维的碰撞激起了更多火花,也延续到了课下交流。
作为老师,我欣喜地看到,这样的尝试使一些同学语文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让很多同学有了对语文学习截然不同的态度情感。同学敢“说”了,同学主动要“说”了,在交际中出现词不达意、丢三落
四、语无伦次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对演讲由“怕”到“不讨厌”到“蛮有意思的”,这不就是一种进步吗?
(二)坚持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多了,其中的形象自然就呼之欲出,对书中的思想也会有所感悟,语言感觉自然也就找到了,进而能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读是说的基础、写的前提。在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从高一开始就在课表上安排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我们一直坚持到高三还在开展阅读课――就是自主读书时间,可以看阅读教室里的书,也可以自己带喜欢的书看。每个月开展一次两课时的“我的阅读”交流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加限时交流。
有人或许会质疑:高一高二也就算了,多看书总是好的,到高三了还这样,就是在浪费学生时间,因为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再想借书充实自己已经来不及了。但事实并非想象的那样。高一高二的学生确实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博览群书”,高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也有明显效果。当你翻开学生的作文,你会欣喜地看到例子不再只是屈原、司马迁这些熟面孔了,傅斯年、陈寅恪、梅贻琦、梁漱溟、黄侃等历史文化名人屡屡在作文当中出现;有人一篇作文只写了一个人,却让你觉得充实有细节有力度,这正是他们读得“专”;当我们欣喜学生作文变得深刻有思想时,学生告诉你“最近在看熊培云、王开岭的书”,这是他们读得“深”的表现。
只要开始就永远不会晚。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由“阅读”到“悦读”,读书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思考,阅读使师生共同成长!
(三)作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书面表达能力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最具综合性的一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在学生写作、老师点评的基础上开展的,常常是“学生写得头痛,老师改得头痛”。单纯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枯燥,可能满足不了学生作文训练的提高要求,所以作文训练形式、批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尤其是进入高三的学生。他们对新材料作文的接触不是一天两天了,面对高考他们需要更多的锻炼。
1.训练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文训练都是从题目到结尾全篇完成,不少于800字,基本用时一小时。这固然是关注到完整性,训练了学生的整体谋篇布局能力,但学生之间差异非常大。对于一部分作文有困难的同学,次次都是在惴惴不安中“慌忙收工”,常常顾了开头想不到结尾,前面有了精彩伏笔,最后却因为时间问题草草收场。长久下去,写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如此的作文训练绝对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不“因材施教”,学生怎么做到“各个成才”?
为了保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坚持认真练习,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灵活的训练形式。比如,不写全篇写思路;只练开头和结尾;挑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一段;陈述一个事例;针对某一材料写100―200字评论。当给与学生自由、让他自主挑选形式完成练习时,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尽己所能地去训练。这样有针对性又尊重个性的行为,是受大家欢迎的。在对不满意作文进行修改时,我们也提倡不一定要篇篇全文重写,可以选某一个段落或优化或重新创作。总之,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见到成功的曙光――我能写好文章的哪一部分了,下次只要再注意一下哪部分就可以了。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有实效的。在对局部的掌握驾轻就熟之后,驾驭通篇的文字也就没那么困难了。只要学生愿意写,作文水平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老师要做的是提供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训练,保持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与热情。
2.批改形式多样化
(1)让学生自己改作文
苏教版教材从初中就开始引入新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提示的方法,修改自己最近写的作文,挑出改得不理想的地方,与同学讨论,力求改得好一点”。这一教材内容的安排实际也就形成了另一种作文教学模式――老师讲清楚审题,学生直接以小组的形式,由组长主持集体修改个人文章,组内择优交流,最后老师组织全班点评优劣。这样的作文评改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将语文训练的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部练习到了;既活跃了课堂,增加了上作文课的乐趣,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自身写作能力。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任何说教都抵不过亲自参与获得的经验来得宝贵与自然。
(2)全年级统一批改
个人的喜好是有自身烙印的。自己的老师批改作文,难免会有先入为主之嫌;密封试卷,打乱班级,全年级老师统一批改,这样更公平,跟高考阅卷也更接轨。“如何在不同老师手里讨分”成了孩子们交流的话题。一年的实践证明,这样统批作文有助于学生明确:怎样才算审题正确,怎么写才真正做到切题,如何写作文才算清楚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在统一阅卷中拿满50分,可以尝试在自己的文章中设置哪些让批卷者加分的“亮点”。这才是真正让学生投入参与的语文学习。
三、结语
四星级学校的学生毕竟还是比较优秀的。笔者尝试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组织合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相关尝试的过程中,学生给予了极大的配合,我们老师也从中获益很多。教学相长说的恐怕就是这个过程吧。
只要学生愿意投入,就会在学习上得到收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关注语文的习惯,培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将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将生活引入课堂,学生说情真意切的话,写真切自然的文,听意蕴丰富的话,读深刻思辨的文,能够用语文更好地生活,这是对我们语文老师最好的肯定。
参考资料:
邰雨春《语文的困境与出路》,《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8期。
第二篇:课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论文
摘 要:课文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综合性的语言材料,它包括小学生英语学习需要掌握的词汇、语音语调、句型、语法等内容。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也是围绕课文展开的,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从整体着眼设计,在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应用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
关键词:课文教学 听说读写训练 英语教学
牛津版小学英语的课文基本上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一课一个话题,且每一篇课文中都包含有词汇、语音语调现象、句型、语法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抓基本知识的传授,又要抓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训练;既要重视口语,又要抓书面;既要重听说,也要练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与提高。
下面,就以高年级课文教学为例,来谈谈在课文教学中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做法:
一、听能的训练
课文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听录音怎样发音、怎样朗读、怎样叙述、怎样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不同意思的句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感悟和思考。在呈现课文之前,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一些听力练习,让学生在听音做题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此类活动更要求学生在短时间“输入”后能及时“输出”,也培养了他们听音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一篇课文可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对课文的理解设计不同的听力题;不同内容及特点的课文,也可设计相同类型的习题。对于逻辑性、层次性比较强的课文,可设计听音判断、听音回答问题等习题,让学生在判断、回答的时候弄清课文的脉络;对于以讨论人物活动、爱好为主的课文,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活动词组,可设计听音连线、听音选择之类的习题;对于具有介绍、说明某种知识或文化,类似“说明文”的课文,可设计听音完成表格习题,表格是这篇课文内容的主要框架,反映了对知识的整理、汇总。
二、说能的训练
课文也是训练“说”能最好的语言材料,因为它提供了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语言、特定的交际。
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的训练:
1.围绕课文说,包括看图说话和复述课文。
(1)看图说话。课文插图,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概括,也是一篇课文主题意义的直观表现。看图说话,一般出现在呈现部分的开始阶段,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讨论(如:Who’she/she?Whataretheysaying?What’she/shedoing?…),并进行语言描述,让学生通过“说”来学习课文。
(2)复述课文。例如6BUnit7《Alettertoapenfriend》,教师提供以下句式:LiuTaowantstobe….Peteris….LiuTaowantstotellPeter….让学生复述课文。2.拓展运用说。
要充分发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丰富有趣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语言环境,把语言形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得到训练。
例如在进行6AUnit5《Onthefarm》的教学时,可根据内容设计话题:WhatdidyoudoatlastNationalDayholiday?可让学生根据话题回答问题并加以发挥,也可让学生模仿课文内容进行自编对话,在了解与交流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读能的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英语的读提出的要求有: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单词、句型、课文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读能的训练也就包含了朗读水平与阅读能力两方面的训练。
朗读水平的训练,首先是要听音仿读,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其语音语调,习得较纯正的英语语音;其次是自由练读,给予学生充分的练读时间,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其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是朗读表演,包括分角色朗读、朗读竞赛等形式,通过此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阅读能力的训练则需通过任务型途径来完成,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
课文教学是一个把课文内容再创造的过程,教师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于文字内容本身,要适时切题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考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莹谢乃莹王晓东主编小学英语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3。
第三篇:听说读写的训练总结
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总结
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想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如这样一个问题:父亲有没有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册《小摄影师》)有的孩子直接回答:想过,……乍一看,似乎并没有错,但不利于孩子养成说话有头有尾、根据要求答题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教孩子回答:父亲的确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可以看出来。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这就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去诱引,教会孩子怎样去体会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读,这样训练多了,孩子自然能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内容。有人说:“语文教师是多情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标准的普通话和具有一定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们的兴趣。假如孩子没有读的习惯,这就要依赖长期训练去获取。上课时,给大家足够读的时间,读的表现机会,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特别要关注班上那些不爱读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强制训练,因为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兴趣爱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阶段。在强制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让孩子去感受读的乐趣。心理学上有“随意后注意”一说,即使开始不情愿做这件事情,但做过之后使他感兴趣,就会让他自然产生继续做这件事的愿望。所以强制只是最初的一种手段,强制后的兴趣形成才是目的。
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写,要正确、规范、一目了然
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会孩子观察字形,哪横长,哪横短,撇是如何安排的,点又是如何写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构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动笔写。并强调一笔一画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不要让人看不明白。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范写,孩子仿写,到一定阶段才能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试着引导孩子去感悟汉字的形体美:长短参差、疏密匀称、左右避让。
这一过程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规范,我们并非阻碍孩子个性发展,但更要注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培养阶段,不能说,我们的强制性或预制板式的训练违背课改精神。“没有规矩,怎成方圆。”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习惯都未曾有,又如何谈自主发展、自由发挥。孩子在下一学习阶段是否能展露头角,此阶段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2014年9月25日
第四篇:小学英语精美教学论文 单词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单词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一、Listening(听)
首先,教师教单词可以从听入手。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出单词引起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教师示范音标或单词的读音,让学生静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模仿,先静听教师示范。然后教师板书单词,标示出单词中的元音字母或字母组合。整体发音示范后,请学生再模仿教师发音。从而使学生在听中开始单词的学习。学生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进而发准这个单词。如果教师示范还不清楚明了,可以进一步使用磁带进行教学,使学生习惯听单词再学单词。
在整体认读的基础上,开始分解单词拼读。指出每个音节所发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分解认读的基础上再组合读。在分解读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听准再读。
最后,在单词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听辨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单词发音之后,列出与所学单词相似的曾经学过的单词或音素。
1.听老师读一组音素或单词,学生指出其发音是否相同。如: [u:] —— [u](×)[u:] —— [u:](√)[V]——[w](×)[tu:]——[tu:](√)[mi:t]——[mi:t](√)[bad]—— [bed](×)cat------hat(√)ten------red(√)bag-----big(×)game----man(×)
2.听教师读一组单词,学生指出单词中的不同音素。如; [tu:]——[tu](元音不同:[u:]——[u])[si:t] ——[mi:t](辅音不同:[s]——[m])
3.让学生读所给例词,并举出一定数量的与例词元音相同的单词。如: car, pass, hard, glass, father game, name hat, man, cat, how, cow 4.让学生读所给例词,并指出下列哪些词的划线部分的发音与例词划线部分的发音相同。如: room——classroom(×)room——afternoon(√)
5.从B栏中选出与A栏中元音相同的单词,分别填在相应单词后边的括号内。如: A B cake(same)red bike(Mike)girl bed(red)same worker(girl)Mike 在听中辨别单词的相同与不同,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分清单词的发音,为学生读准单词做了对比方面的加强训练。
单词教学除静听和听辨外,还有听读、听答、听写、听画、听做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依所学内容而进行开展。例如:在学习red, black, brown, white, yellow, green, orange, blue等颜色单词时,可以利用一些空白图片,教师读学生涂色。这就是听画训练。
二、Reading(读)
首先,学生跟老师或跟磁带读。跟老师读可以按照整体读——分解读——组合读的步骤。使学生在整体认知后再分别认知,最后在反复操练中熟悉单词的发音。
1.教师可选一些发音有联系的单词让学生作拼读练习,然后进行归纳,得出读音规则。例: name face table cake中的字母a都读[ei]。
2.在教一些读音和拼法较特殊的生词时,教师要向学生交待清楚,让学生掌握规律,并留下较深的印象。例:knife,know中的k不发音,但拼读时不能把字母k漏掉,教师可用红色粉笔标明。Light,night,bright三个词中的 igh三个字母是字母组合,读[ai],教师应用红色粉笔标明。
3.用对比的方法把词形相似,读音相近的词区别开来,例: horse—house sheep--ship a boat--about go—girl 4.对一些读音相同,拼法、词义不同的单词教师要特别指出并作句型操练,让学生在句子中体会它们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对单词作拼读练习。
5.对一些多音节的词,教师可采用听读音,分音节,然后联系读音规则,用逐个音节拼读的方法来训练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练习的时候,可以在学生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自读,分组读,竞赛读,接力读等多种形式。
三、说(speaking)在学习掌握单词拼读的基础上,可以叫学生根据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以及学过的单词进行扩词、造句、替换练习(make sentences)或回答问题。
首先,安排一些扩词练习。如bike一词,可让学生扩充成a bike—a black bike—a small black bike—a new small black bike;由student一词扩展为a student—a boy student—a tall boy student—a good tall boy student,etc.
接着,做一些造句练习。如用Tom一词造句,答案有Tom is a boy.Tom isn't Chinese.How old is Tom?Is Tom a student?That's Tom's mother.Has Tom any English books?Where is Tom from?etc. 然后,选用一些替换练习。如:
Drill A T:She is eleven.(He/You/I/Mary)
S:He is eleven.You are eleven.I am eleven.Mary is eleven.(还可就表语部分进行替换)最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What colour is it? It’s red/yellow/blue/white/black/ green. Is it red?Yes,it is.Is it green?No,It’s blue
四、写(writing)
单词教学之后,首先进行机械地抄写单词练习。教师在板书时,注意板书的规范,这对学生在练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教师最好做出明确的示范,办法是让学生在四会单词和句子的下方画出四线三格,并抄上四线三格上的板书,为以后的抄写作参考。
然后,在学生基本掌握单词的听读说方面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开展学生其他方面写的练习。练习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单词填空,单词与中文意思相配对,单词找错,用所学单词造句。
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教师可以教授一些单词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这对于学生尽快掌握单词拼写与默写有好处。
1.归纳同类单词,形成块状记忆。英语单词中有很多是同一类的单词,他们都有个相同的词根,如果能一起教授,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因此,结合课文,我归纳了一些同类单词,放到一起教授,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这一类都表示人物称谓的词,词根都是er,把这点跟学生说明,学生记起单词来就觉得特别容易。当然,也可以把这些同类的单词编成一首顺口溜让学生记忆,效果也非常好。
2.教师可以以旧代新的办法教学生如何记忆单词。在旧单词中寻找与所学单词相似的单词,从而帮助以旧代新地记忆新单词。例如:
phone-photo bridge-fridge plane-plate class-glass 学生通过一个或两三个单词变化又记忆了另一个单词。学生学得轻松了,单词记起来也简单了。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小学数学中的听说读写
一提到“听”、“说”、“读”、“写”,人们很容易想到小学语文教学。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同样很重要,同样需要重视。
所谓 “听”,一是指听老师讲,二是指同学讲。听老师讲,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听讲,学生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听同学讲,听同学的发言,则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重点、难点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学生可以从同学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为自己解题提供思路,或者把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搞清楚。
一般来讲,学生对老师讲课听得比较认真,但对同学的发言则不够重视。这是因为一些学生错误的认为同学的发言与自己无关,可听可不听。要使学生学会听,能够认真的听,首先需要教师从思想上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引起重视。其次,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听。如:利用提醒、暗示、提问等方式,督促学生认真听,一方面维持了课堂秩序,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教学效率。
所谓“说”,主要指学生的发言。对于教师而言,课堂发言反馈了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对自己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锻炼。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发言,来自清晰的思维。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来自经常的锻炼,课堂发言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发言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积极的活动,对思维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上,首先,教师要确立三个原则:“知无不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知无不言”就是要鼓励学生发言,不能错误的认为发不发言无所谓,或者“发言是‘好学生’的事,与我无关”。“言者无罪”就是要求教师对待学生的发言时,无论对错,都要对学生积极发言的这种表现给予肯定、表扬。“闻者足戒”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对与错的判别,这种判别可以由教师指出,也可以由其他学生指出,使其他学生能够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经验教训,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要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在指名回答时有所选择,尽量照顾全面,适当照顾差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最后,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适当点拨,这在教学中也很重要。适当的点拨,能使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有一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所谓“读”,既包括朗读、背诵概念、定律,也包括默读题目要求、题目内容等等。
概念、定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必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理解抽象概括的概念、定律,除了形象的演示、举例、讲解之外,朗读背诵也是一个办法。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遍的朗读,可以使学生逐渐明白概念、定律的意思,达到理解的目的。
学习中,解答问题需要要根据题目要求来进行。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其实并没有真正明白题目要求,就匆忙的进行解答,从而出错。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细心”。“不细心”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题目要求的重要性,忽略了它;其次,有的学生也许读了题目要求,但是读得不仔细,漏掉了某些关键的字眼,如题目要求找出“不正确”的答案,学生误以为要找出“正确”的答案,结果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应用题教学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同样的一道题目,学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然而在老师或家长的要求下,认真的读了几遍之后,不用提示,自己就解答出来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理解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而纠缠于所求问题,即没有理解题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说的是读文学作品,但对数学学习同样有借鉴意义。
所谓“写”,指对学生的作业的书写要严格要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思维缜密,反应敏捷,而且还要细心认真,一丝不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的书写习惯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板书认真设计,用优美整洁的板书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其次,对学生的作业的书写要严格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要求使学生树立这样的认识:好的作业不仅要正确,而且要整洁,书写潦草的作业不是好作业。教师要在自己的作业讲评时贯穿这一思想,把书写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当然,这一过程应以“树立榜样,教育引导”为主,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以上是我对“听”、“说”、“读”、“写”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在听讲、发言、作业等环节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