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塑教案 李蓉梅
中班面塑活动:漂亮的光碟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我们班有很多废旧的光碟,孩子们有时会拿着玩,最后我们进行整理、讨论能用它做什么?孩子们商量了之后,决定用来做他们喜欢的面塑。所以有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名称:漂亮的光碟
三、活动目标:
(一)、能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为光碟造型;
(二)、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
四、活动准备:面泥、光碟、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光碟各种造型的图片,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的创意?为什么?”
(二)、请值日生分发光碟和面泥,教师提出要求:利用光碟进行设计,结束要和大家分享你创做的是什么?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春天的花园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正值春天,幼儿园里的小树开始发芽,梨花、石榴花都开放了,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已经进行观察,在其他的活动中也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了一些了解,所以选择了花的主题进行创作。
二、活动名称:春天的花园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团圆、压扁等方法进行创作并组合,把所观察到的花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花的图片、纸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春天你们见过些什么花?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花瓣?
(二)、观察图片,看看春天的花还有些什么不同的样子?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大树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关于自然,孩子们总是充满了兴趣,动物、植物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我们做过花,他们做出了各种不同样子的春天花园来,很兴奋。所以我们继续观察了大树并进行创作。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条状进行组合,再做出不同大小的树叶进行组合加工,把所观察到的树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大树的图片、纸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观察图片,: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特别注意主干、分支的粗细、长短。
(二)、讨论:做一棵大树的步骤是什么?先做粗的,再做细的,先做大的树叶,再做小的树叶。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中班面塑活动:小椅子
教师:李蓉梅
一、设计意图:因为随着面塑活动的深入,需要用辅助材料,可以让孩子扩大创作的兴趣点,我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物品——小椅子,让孩子进行制作。
二、活动目标:
(一)、学习用不同粗、细、长、短的条状进行组合,再做出不同大小的树叶进行组合加工,把所观察到的树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激发幼儿对面泥活动的兴趣,并积极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面泥、火柴棍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二)、观察小椅子,说一说小椅子有哪些部分组成?怎么做?
(三)、幼儿操作
(四)、分享、展示作品。
第二篇:《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民间面塑》参考教案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 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 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 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 2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三、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札记:受到幼儿园自治教具的启发,我鼓励有条件的家庭用面粉、凡士林和水粉色自制捏面人那种面。因为这种自制的彩泥手感好色彩鲜艳,关键是量大。孩子们喜欢,制作效果也不错。
/ 2
第三篇:李蓉值周工作总结
值周工作总结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短暂的一周又在忙碌中过去了,在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整体工作情况良好,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稳定,各班的学习风气比较浓厚,整个校园呈现出比较祥和的气象。现将上周情况做以简单总结。
一、常规工作1.晨读时段,绝大部分的班级纪律很好。任课老师及时到位,指导朗读,各班书生朗朗,学习氛围浓厚。
2、每天早、中、晚,各班学生打扫清洁也很及时、仔细,校园的卫生总体较好,特别是在周二的大扫除中,老师们都带领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率先示范,精神可嘉。
3、一日三餐,由于班主任加强了组织教育副班主任积极参与,督促学生就餐纪律及 秩序,管理到位,秩序很好,无拥挤的现象。特别是3年级的学生,我看见他们每餐饭后都是自己把餐盘放在指定位置。
4、课间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能指导和规范本班做操动作,大家都积极的参加我们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5、一日两休,各班的同学都能严格遵守寝室管理制度,纪律比较好。上个周,同学们每天投入到了紧张充实的学习当中,各方面都得了较好的成绩。好的方面我们当然要继续保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不断找到自己的不足,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寻找新的目标。
三、不足:
1、中午排队用餐时,老师有点担忧:个别学生在等待领餐时,有推搡的现象,有的速度很快,有的不靠右行,影响秩序,有危险的隐患。
2、几乎是每天的不同时段,在学校的不同场合,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纸团、塑料纸、零食袋等杂物,虽然并不多,但看到了总让人不舒服。我可以肯定,没有哪一位同学会故意破坏我们整洁的环境,根源还在平时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特别是花坛和教学楼前面的沟里边垃圾常见,前面派人打扫了,后面又扔下来了;说明个别同学缺乏卫生意识,有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希望大家都为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的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做到爱校如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3.早上起床速度较慢,内务整理较差。
4、晚上放学整队秩序及纪律较差,打扫卫生时间较长,晚上就寝比较拖沓。
各班级的放学路队是在老师的护送下在校园里走得很整齐,也非常有礼貌地和老师说再见。但还是有少数同学刚出校门口就自动解散了,各种不文明的表现都也出来了。为了我们学校的形象,请同学们务必要走好,直到回家。
四、建议:
1、早上,部分班级人都到齐了,但有些窗户仍关闭着,紧闭门窗的教室内空气浑浊,所以建议每班级的同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
2.每天及时保洁,给孩子划定自己负责的保洁区。
3.希望孩子们课间能文明休息,不在楼道上追逐打闹。
同学们,过去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珍惜时光,努力把今天的每一件事做的比昨天更好!谢谢大家!
第四篇:大班教案.《泥塑、面塑欣赏》
大班教案《泥塑、面塑欣赏 》
活动目标:
1、了解泥塑面塑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的特点,感知泥塑艺术朴素的美。
2、发展泥塑面塑技能,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和灵活。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形态的泥玩具或图片,《泥娃娃》的磁带
2、用于泥塑的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欣赏泥玩具
师:小朋友看一下图片,那些玩具都有什么特征?(幼儿举手回答)请幼儿欣赏《泥娃娃》的歌曲。
2、教会并鼓励幼儿制作泥玩具,指导幼儿。
3、给自己制作的泥玩具起名字。如:可爱精灵、小鲤鱼等等
4、把幼儿制作的泥玩具展示欣赏。
活动延伸:
1、可以把泥玩具图上颜色。
2、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5、认识面塑 教师提问: 小朋友,这些漂亮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谁能告诉我,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并总结。
面塑,也叫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以糯米面、小麦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的面塑大家都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你最喜欢那件面塑作品?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指导幼儿从造型、色彩、神态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第五篇:我的民间面塑教案
5册
第二课 民间面塑
民间面塑艺术种类繁多,大致有“面人”、“面花”、“面盏”等。面塑源于民间的面食艺术,也吸收了泥塑的技艺手法。现存最早的面塑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面塑俑。清代出现以做面塑为生计的手艺人,如山东菏泽的王清源、郭湘云。
“面人”题材多为嫦娥、孙悟空、关公等神话人物和戏曲人物,制作原料主要是特白小麦粉、糯米粉。一般先将面粉、糯米粉、蜂蜜、防腐剂等加水拌和蒸熟,后以品红、品黄、品蓝、大白粉、锅烟黑分别加入面中做成色面。工具主要是一把塑刀和竹针,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来塑造形象,有的还用羊毛、羽毛、棉花等制作人物的胡须、装饰之类。我国近代出现了许多面塑艺师,如汤子博、郎绍安,有经验的面塑老艺人能捏出上百种人物,在现实中寓入想象,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汤子博(1882—1971),捏塑艺术家,创造出“核桃面人”(把核桃壳修饰后,在其内陈设面人),代表作品有“钟馗”、“三英占吕布”、“洛神”等。他可以制作出细如发丝、薄如纸片的面塑形象,形神兼备,色彩明快,风格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
“豆面灯”,俗称“面盏”。我国黄河流域一代农村,在正月十五前,用玉米粉掺以豆粉、白面粉制成面灯,民间称“灯花”。这种制作与民间占卜丰收与否有关。有的制作按月进行,共捏十二盏,上盘小面龙,寓意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还有种面灯根据家庭成员生肖捏制而成,既可观赏也作油灯使用,也有些地方过了正月十五将这些面灯蒸熟吃下,以示祈福免灾。
“面花”也称“花馍”,我国很多地方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逢年过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制大馍、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做面燕;七巧做“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做“面鱼”,象征丰收;寒食节上坟做“蛇盘盘”以示灭毒消灾;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因不同岁时和用途而各有不同。
春节民俗民间面塑: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春节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陕西面塑
面花,俗称“花花馍”、“礼馍”,属面塑艺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是四时八节、人生礼仪中亲戚往来的必备礼品,是联结亲友关系的纽带,是陕西农村使用最广泛的民俗礼品。
在民间由于面花具有浓厚民俗特色艺术,村村户户的普通百姓家都能做一手漂亮美观的“花馍”。华县农村女儿出嫁时,娘家要送集虎头、龙身、鱼尾为一体的“大谷卷”花馍。澄城县过春节讲究蒸双鱼、双鸡的坠灯馍、虎馍、枣山和十二生肖造型的面花习俗。彬县正月十五有“追婿看女”送面花的习俗。西府岐山县二月二有送“花花”的习俗。合阳县洽川清明节娘家有给第一年出嫁的女儿送“娃女”面花的习俗。端午节是看女的重要日子,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做一对娃娃插花馄饨。韩城农村七月七———乞巧节,传说中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给男孩子蒸“砚台馍”,给女孩蒸“簸兰馍”,祝愿女儿心灵手巧。八月十五和九九重阳节,长安和渭北有送“九座糕”面花的习俗,讲究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面花,一直送到女儿生育。九座糕主糕有三四层高,像竹筛那样大,每层都垫有红枣,意在日子红红火火。八个糕是:鱼儿变娃糕、狮子糕、老虎糕、鸭子糕、桃糕、鹿糕、石榴糕、秋叶糕。还有一些民间纪念活动的精美面花,如大荔县阿寿村纪念大医学家孙思邈的系列面花。农村造屋上梁时,亲戚要送花贡馍和鸡造型的面花,意在“上梁大吉”。清明节有祭祖面花,造型很大,要两个人抬,颇为壮观。
这些面花贴近生活,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洁白如玉;大的有一米多高,要用三四十斤面做成;小的则玲珑剔透,只有几厘米大。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在勤劳的农妇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合阳面花以其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制作精巧细腻等特点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面花之乡”的称号。
工具: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笔帽、瓶盖、各种或直或弯的铁皮等等。这些工具都很普通,但到了老人的手上,似乎被赋予某种魔力一般。只见老人随手捏起一点面,随意地揉一揉,搓一搓,在手掌的揉捏之间,一个个动物的雏形便已形成。她再用木梳在上面压出鸟儿的羽毛,用剪刀铰开小鱼、小鸟的嘴巴,用汤匙按出鱼或龙的鳞片,呆板的面团便在瞬时间改头换面。“插花馄饨”、“鱼变娃”、“十二生肖”。
人们一见到面花,从外形上便可分辨出要派什么用场。比如外孙子过周岁时,外婆便要给他蒸一个“牛轭斗”,祝愿孩子像牛一样坚韧有耐力,长大以后能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老人过世了,当地人认为是升天了,要蒸一对大花馒头来感谢接纳死者的上天,叫“献天馍”,花丛中还要立上一只白鹤,寓意这个人“在世时像松鹤一样长寿,死后又驾着白鹤到西天赴宴去了。”从这简单的面花上,我们不能不惊叹于民间艺人的智慧及丰富的想象力。
面花不论是做成飞禽走兽,鱼鸟花虫,还是牛羊鸡猪,人物造型,大多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而吉祥、平安、喜庆、祝福、和顺则是永恒的主题。总之,造型百态,内涵丰富的面花是陕西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特别是食文化最直接的表示,因此,有人将陕西的面花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