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图书馆资源走进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
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展“大语文”教学,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只有语文教学与图书馆资源有效链接起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把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广泛的应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图书馆资源学习中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学会文献搜集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语文、图书馆资源、应用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因此要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名篇的时文作为辅助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培养有效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学会知识学习和积累。为了更好的推进教学,我校图书馆也进一步扩大,只有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与图书馆工作有效链接起来,才能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促进学校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利用图书馆资源,搭建语文教学新的平台,也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拉开了帷幕。
一、让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与图书馆资源连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为了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教学重点难点得到巩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提升,语文课前后,怎样预习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怎样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网站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实践平台?
1)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前储备
课前可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查找学习资料。根据语文课预习复习的要求,进行下载,剪辑,整合有关信息作成学习资料卡,为课堂教学,复习应考作准备。例如,我们在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心态,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去大量的搜集相关信息,为上课做准备,也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
2)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老师单靠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经陈旧。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有感情的交流,探究的乐趣和创造的快感。要使课堂有活力,有乐趣。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站把它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送进课堂,重新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运用模式。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得到了保障,教学情境的设定也有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请看一组镜头:清脆的上课铃声刚落,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认识自然: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认识人类: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认识人类与自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这些内容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全神贯注,沉浸.在思索当中,开始了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学习与探究..既而,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课文朗读,接着,在讨论,讲解,对课文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穿插了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凸现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及主旨,自由辩论,集体诵读,拓展延伸„„.一堂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受到的熏陶感染,以及语感的强化都大异于以往。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凭借校图书馆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文本教材与音频教材视频教材共同整合产生的教学效果。
这只不过仅一例。语文教学如果从听,说,读,写等多项基本能力的提高上,从精读,略读,写作,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图书馆丰沛新颖的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提供的时空优势,那么,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语文教学的大平台上,将会出现一个更为灿烂辉煌的新气象。
3)课后利用图书馆资源,高效完成作业
课后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可以尝试自主轻松设计语文作业。形象地将有关课文知识能力进行声画文图的和谐结合,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和巩固课堂学习效率。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堂阅读的延伸,比如,教学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当师生在课堂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分析以后,又走进了学校图书馆。从阅读鲁迅其他悲剧作品《祝福》等,到观看《孔乙己》影视片段,进而通过电子文本,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悲剧,学生对鲁迅作品以及其悲剧文学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还比如,我们学习了星新一的《喂-出来》我们就引导学生读星新一的其他作品,了解星新一的作品特点、语言风格。进一步读科幻小说,认识科幻小说。这样使课内学习得到延伸,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对语文教学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利用丰富多彩的图书资源,带动语文综合活动和名著阅读 1)走进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
我觉得语文综合活动一般要三课时,最关键的是搜集资料阶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展示。下面以《古诗苑漫步》为例谈谈利用图书馆进行资料搜集。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进行分组,布置任务,然后就让学生进入图书馆,搜集大量的中华诗词、认识诗词名家、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为最后的展示做准备。
2)走进图书馆,品名著、悟人生,提高语文能力。
经典的东西总是意味着具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浩瀚的书籍海洋,大浪淘沙,其经典文学名著更是光芒四射,滋养万代。而且语文教学一个最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当然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源头活水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只凭借语文教材里的区区几十篇文章,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那么走进图书馆吧,古典的,现代的,信息资料应有尽有。与传统阅读形式相比,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阅读的方式,效率,有了更大提高。阅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信息多,内容新,速度快的优势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质和量的提高。
综上所说,充分合理利用校图书馆各项资源,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将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会空前高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的学习效率,质量标准问题,会随之逐步得到解决
教学 论文
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
作者姓名:韩志华 工作单位:迁西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让图书馆资源走进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让图书馆资源走进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展“大语文”教学,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只有语文教学与图书馆资源有效链接起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把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广泛的应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图书馆资源学习中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学会文献搜集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语文、图书馆资源、应用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因此要
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思想、生活联系密切、或能及时反映当代科技成果和社会名篇的时文作为辅助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培养有效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学会知识学习和积累。为了更好的推进教学,我校图书馆也进一步扩大,只有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与图书馆工作有效链接起来,才能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促进学校总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利用图书馆资源,搭建语文教学新的平台,也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拉开了帷幕。
一、让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与图书馆资源连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为了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教学重点难点得到巩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提升,语文课前后,怎样预习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怎样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怎样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网站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实践平台?
1)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课前储备
课前可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查找学习资料。根据语文课预习复习的要求,进行下载,剪辑,整合有关信息作成学习资料卡,为课堂教学,复习应考作准备。例如,我们在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心态,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这样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网络去大量的搜集相关信息,为上课做准备,也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
2)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老师单靠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经陈旧。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有感情的交流,探究的乐趣和创造的快感。要使课堂有活力,有乐趣。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站把它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送进课堂,重新构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运用模式。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得到了保障,教学情境的设定也有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请看一组镜头:清脆的上课铃声刚落,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认识自然: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认识人类: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认识人类与自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这些内容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全神贯注,沉浸.在思索当中,开始了对《敬畏自然》一文的学习与探究..既而,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课文朗读,接着,在讨论,讲解,对课文的探索过程中,不断穿插了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凸现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及主旨,自由辩论,集体诵读,拓展延伸„„.一堂普通的语文教学课,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受到的熏陶感染,以及语感的强化都大异于以往。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凭借校图书馆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文本教材与音频教材视频教材共同整合产生的教学效果。
这只不过仅一例。语文教学如果从听,说,读,写等多项基本能力的提高上,从精读,略读,写作,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图书馆丰沛新颖的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提供的时空优势,那么,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语文教学的大平台上,将会出现一个更为灿烂辉煌的新气象。
3)课后利用图书馆资源,高效完成作业
课后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可以尝试自主轻松设计语文作业。形象地将有关课文知识能力进行声画文图的和谐结合,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和巩固课堂学习效率。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堂阅读的延伸,比如,教学鲁迅的作品《孔乙己》。当师生在课堂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分析以后,又走进了学校图书馆。从阅读鲁迅其他悲剧作品《祝福》等,到观看《孔乙己》影视片段,进而通过电子文本,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悲剧,学生对鲁迅作品以及其悲剧文学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还比如,我们学习了星新一的《喂-出来》我们就引导学生读星新一的其他作品,了解星新一的作品特点、语言风格。进一步读科幻小说,认识科幻小说。这样使课内学习得到延伸,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对语文教学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利用丰富多彩的图书资源,带动语文综合活动和名著阅读 1)走进图书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
我觉得语文综合活动一般要三课时,最关键的是搜集资料阶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搜集了丰富的资料,才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展示。下面以《古诗苑漫步》为例谈谈利用图书馆进行资料搜集。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进行分组,布置任务,然后就让学生进入图书馆,搜集大量的中华诗词、认识诗词名家、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为最后的展示做准备。
2)走进图书馆,品名著、悟人生,提高语文能力。
经典的东西总是意味着具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浩瀚的书籍海洋,大浪淘沙,其经典文学名著更是光芒四射,滋养万代。而且语文教学一个最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对文本的阅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当然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源头活水了。但是我们的学生只凭借语文教材里的区区几十篇文章,是远远满足不了要求的。那么走进图书馆吧,古典的,现代的,信息资料应有尽有。与传统阅读形式相比,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阅读的方式,效率,有了更大提高。阅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信息多,内容新,速度快的优势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质和量的提高。
综上所说,充分合理利用校图书馆各项资源,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将发生很大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创造性,会空前高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的学习效率,质量标准问题,会随之逐步得到解决
第三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语文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实践,对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就不能离开生活实际。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应有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
“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在课文学习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了,易于接受了。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语文活动中关注社会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是联系课堂和社会的纽带。
我坚持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5分钟演讲,内容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有一个学生在“读书读报沙龙”活动中,介绍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质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读书、不务农、不做工、不经商”的“四不青年”。这个学生还从“不要做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要不得”等角度对此加以评论。由此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们的学生,只要加以引导,他们是善于发现和思考社会问题的。
三、让学生在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写作远离生活,虚情假意。在作文教学中,我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去久远,那么,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读时文,多读同龄人的文章;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个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学生当成作家,凡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语言表现力差一点,也应该给予相应的肯定(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我们太偏重形式,忽略了文章的“情”和“理”)。
文章即艺术。如果我们把生活当作文章的源头,不断的去发现,艺术的去表现,才能够写出“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的文章,才能达到“震撼心灵,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四、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带进课堂
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习,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与形成,才能逐渐积累、丰富语言。从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那么,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
源呢?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网络资源
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拓展学生对生活接触、了解的狭小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电视资源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头交流和沟通。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诸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栏目,就大容量、高规格地给我们的学生注入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街头资源
一个具备远见卓识的教师,就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奔向”十字街头,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语文的田园。看街头招牌,看广告语。各大型考试卷中不就常常出现广告题吗?让学生放宽视野,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领略到语文的魅力。
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生活中的语文是无限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奋力撑开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有助于语文课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强烈欲望,有助于提高?W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格、人品和人性,从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炬。
第四篇:走进图书馆教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活动目标
1、在实践中学会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阅读兴趣和合作精神。活动准备
1、制作读书卡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1、阅读短文《走进图书馆》,找出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2、如何检索名家名著?
3、如何查检工具书?
4、怎样做摘录、做读书卡片? 探究、归纳、交流。教师明确(PPT)
(1)阅读短文《走进图书馆》,看看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有哪些收获? 明确: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轻轻地叩击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世界里漫步,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求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快乐;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寻觅英雄人物成长的足迹,聆听伟人谆谆的教诲,“与大师交友”,“与真理交友”;走进图书馆,我们可以全面提高检索、阅读、选择、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2)如何检索名家名著?
先到借书处,检索书目。在掌握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基础上,检索你要找的名家名著。
(3)怎样做摘录、做读书卡片? 摘录的方法:
①照录原文的某些部分;
②用自己的话记下需要摘录的内容要点。做读书卡片的方法: ①每段资料要标目,指出这段资料属于什么类别。②摘录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应选取最有价值的资料摘录。
③卡片上要注明资料的来源:书名、篇名、作者、页码、出版社、出版日期。如果是报刊上的资料,要注明报刊名称、日期、第几版或第几页,以便引用时核对。
④卡片盒内要有分类导片。导片略高于一般卡片,上面写上目录,便于查找。⑤卡片要定期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分类更加合理,另一方面也是对卡片内容的复习。读书文摘卡
类别议论文书名(篇名)
读书的乐趣 作者约翰-卢保克译者少波
内容摘录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书籍为我们建立起一座完整的、光怪陆离的思想之宫,这是千真万确的。书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们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我们读书时,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们携手共游,飞跃无数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国土。
自然科学、艺术、文学、哲学——总之,人类思想所发掘的一切,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一切——千百代人用苦难的代价换来的一切经验,所有这一切,都在书籍的世界里等待我们。
三、巩固新知
学做读书卡片,以《繁星》、《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等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四、拓展延伸
到学校图书室去了解借书的方法和过程,然后借自己喜欢的书籍。
第五篇:《走进图书馆》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图书馆》
一、设计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打下理论基础。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身临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陈设布局,了解借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使用图书馆吸收大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通过图书馆走向成功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学习伟人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精神。
三、实践活动:
1、让学生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陈设、布局特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布局。
2、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或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了解自己或他人第一次去图书馆的经历。(如:遇到什么麻烦,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并总结出借阅图书的方法。
3、通过访问实践来谈自己的收获体会。
四、<<走进图书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1、生活中选取活动内容。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到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有的同学不懂如何根据自己需要借书,有的同学却专门借些趣味性很融的卡通图书。为了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便设计一节《走进图书馆》综合实践活动课。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身临图书馆,谈初次借书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解图书馆的陈设布局,发现图书馆陈设规律,了解借书的有关知识,并归纳、总结出借书、读书的方法、经验,使学生能使用图书馆吸收大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不够深入,浅尝辄止,今后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总之综合实践是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教育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实践基地建设的途径与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探索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深信,只要以开放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取得丰硕的成果。
成运平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