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教案管理的思考
对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教案管理的思考(2008-09-22 23:39:56)在教育学的范畴中,对教案的管理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施行为即课堂效益。走向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这可能是教学管理的大忌。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是弊大于利。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再者,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使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别往往也就在于此。
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教育学的原理,对老师进行简单有效的管理。如果把这种管理权部分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备课是否认真与充分,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校本管理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经过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下面就是一所高中采用的学生评价教师课堂表现的量表,可以作为参考。学生抽样评价表 各位同学:
你们好!这份问卷是学校专门请专家设计并由部分师生讨论通过的抽样调研表,用来评价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并把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反馈给教师本人,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这里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因此希望你们行使学校赋予你们的权利,如实地、客观地填写每一项目,以便提高我们学校的管理水平。
感谢你们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支持!
分为五个等级:
A.非常赞成;B.同意;C.一般;D.不同意;E.反对。
问题:
* 该教师备课是认真、充分的 * 该教师讲课能激发我的兴趣 * 该教师常用举例方式讲解,条理清楚 * 该教师能随时和学生讨论问题 * 该教师没有任何体罚或歧视行为 * 该教师对我比较真诚、热情
* 该教师布置、批改的作业,我是满意的 * 听该教师每一堂课我都是有收获的 * 该教师经常研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问题,* 该教师上课无迟到、早退、拖堂或无故缺课现象 * 我欢迎该教师继续给我们上课
我认为该老师的主要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建议是什么?
第二篇:中学个性化教学作文辅导教案一
中学个性化教学作文辅导教案一
(审题与立意)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教学重难点: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课时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如何审题(确定写作文体和写作内容、重点、角度等):
1、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根据命题,确定写作的对象与写作的重心。
如:《爱唠叨的老师》写作对象是“老师”,而写作的重心是“爱唠叨”。
2)若命题的标题较宽泛或概念抽象的话,则可以在心中填补标题,以确定题旨,化难为易。
如:《风景》可确定为“大自然的”风景或“学校的”风景等,《追求》可确定为“一位下岗工人的”追求或“一位老师的”追求或“一个中学生的”追求等。
2、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吃透材料,整体把握。2)抓住关键词,正确筛选信息。3)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如何立意(确定中心)
1、立意要正确:立意要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上,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2、立意要集中:做到一文一义,确定一个中心并贯穿始终。
3、立意要鲜明:作者的爱与恨,赞成与反对,美与丑,是与非,态度要明确,旗帜要鲜明
4、立意要深刻:对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力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具体方法:阅读经验→人生历程→现实社会)
5、立意要新颖:“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站在时代的角度,以小见大,揭示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
三、作文训练(审题与立意)
1作文训练之审题与立意
(感悟生活)
试写出以下作文的立意,并任选一篇按要求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
要求: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若出现校名、人名,一律用假名代替。立意:
2、材料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首诗——《天真的预言》: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刹那里收藏。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立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作文。立意:
3、→话题作文:
蜡烛期待着燃烧,小鸟期待着飞翔,干旱的土地期待着甘露,冰封的冬天期待着春风„„期待着,我们才有希望;期待着,我们才能去争取。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
备注:
审题:先确定写作的文体,初中一般为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再确定内容,一般是写人或记事或描景;最后确定写作角度(人、物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和挖掘)。立意:第一课时先做到正确,集中,鲜明;第二课时在要求做到深刻、新颖。
222
第三篇: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 ——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读一篇美文,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可以与先贤坐而论道,也可以放任自己的思潮同作者一起神游物外。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又是什么作用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语道破:教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他必须帮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交流与对话,让学生从中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最终升华为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一个好的引导者,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学贵有疑,疑则生变,变则通
一个不会质疑的学生,不能算是个好学生。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设疑非常重要。记得在执教〈〈颐和园〉〉一课时,描写昆明湖景色时有一句:“游船画舫在湖面上静静滑过。”一个“滑”字,用得非常有意思;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湖面特点不大一样。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这个词你们认为用得怎样?学生们有说好的,也有说不
好的。
生1:我认为应用“划”字,才能与“划船”相贴切。
生2:“滑”字显得轻飘飘的,游船、画舫应该挺重的。
执不同意见的学生则说:
生1:“滑”字说明昆明湖面非常静,与前面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正好相吻合。
生2:“滑”字说明游船、画舫速度很慢,可以让游人慢慢欣赏昆明湖的美景。
这几位学生的质疑正好抓住了昆明湖“静”的特点,这一点正是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大家把一个“滑”字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感受,真是精彩。从中同学们把握住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之处;这对我们习作也有指导意义。
质疑,不是泛泛地你问我答,它应该在最关键的地方帮学生一把,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个人的独特感受。
二、入情入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许多文章在描写的过程中,都留下了较大的思想空间。这时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文章,抒发自己的感受,一定能有不同的延伸和发现。如《秋天的雨》一课提到:“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想象感受,你能闻到什么气味?
生1:我闻到了菠萝、橘子、苹果的香味。
生2:我闻到了菊花、桂花的味道。
生3:我闻到了烤白薯、炒板栗的香气。
看,一个气味,让学生延伸出了这么多秋天的特色。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请你也做个嘀嘀哒的小喇叭,到处去广播吧。
生1:嘀嘀哒,冬天要来了,小燕子,你该飞到南方去了。生2:嘀嘀哒,冬天要来了,小青蛙,你该冬眠了。
生3:嘀嘀哒,冬天要来了,小妹妹,你该穿上厚衣服了。在这里,同学们对秋天的雨有了如此丰富的感受,都是源于对课文入情入境的体验。让学生在朗读和深刻地感悟后,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读出一片不同的天地。
三、以手写心,展现个性
阅读的体验和感受,需要得到及时的沉淀和积累;阅读的终极目的之一,也是为写作服务的。因此,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练习,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捷径,也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最好表现方式。
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被地球母亲的美丽与脆弱深深打动之后,我让学生撰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词,其中实在不乏佳作。如张翔雨同学的:“除了你的记忆,请什么也别带走;除了你的足迹,请什么也别留下”,其中的感受和意境,让人浮想联翩。其他的如:“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
家”等也都不错。这些短短的句子,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代表了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
及时撰写读后感,也是检验一个学生对课文感悟、理解、欣赏的最好方式。在学了《乌塔》一课后,同学们以《乌塔,我想对你说》或《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了读后感。在文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对乌塔的自理自立精神表示钦佩之余,更对中国的少年儿童为什么做不到自理自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爸爸妈妈,放开你们的手吧,否则我们永远学不会自理自立。”(郑建华)
有的说:“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长大了又怎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张柏瑜)
有的说:“为什么中外的小朋友会相差这么大呢?我想是因为国情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吧。”(张新)
这些带着鲜明个人色彩的读后感,不正是学生个性阅读后的体验吗?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的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的认知完成与文本的个性交融,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我认为,这也就是阅读教学的最佳归处了。
第四篇:关于个性化美术教学的思考
关于个性化美术教学的思考
教育家赫德曾经说过:“创造型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在心理学中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既涉及个人先天的某些心理特征,又与后天的社会环境有关。学习问题研究专家们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还是模式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抹杀了不同学生的独特个性,对各不相同的孩子实行普遍化教育模式,全然不顾其自我特征。总有许多孩子的学习不尽如人意,问题就在于僵硬固定的模式化教育。每个正常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成功者,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与潜在优势,当然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基因组合,关键是要正确科学的认识自己的“学习基因图谱”,依据孩子的独特性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才是这个孩子学习的最好策略。好比游泳,有人适合仰泳,而有人适合自由泳,罔顾其优势让擅长自由泳的去仰泳只会浪费他的天分,打击他的信心。教育更是如此,试想对各不相同的孩子千篇一律的使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方法、相同的训练,自然有许多孩子不适合这种教育模式,而且数量远远超过适合者。怎么办?是泯灭孩子个性还是 尊重个性寻找个性化学习方法?当然是后者。现代的个性化学习和教育研究正是循这一方向前进。
在所有的基础教育学科中,美术学科对发展学生个性、强化学生创新品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美术基础教育虽然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它并非专业化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被削落,关键是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大一统思想的籀囿,没有众口一词的标准答案,喜欢多样,追求差异从而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舞台。
一、要展开个性化教学,首先要有个性化教师。个性化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首先应当注意:要有先进科学的理念指导,要有周密详细的计划。这是个性化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其次,要尽量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教师不妨解释说明自己的设想、目标、具体操作步骤,以取得学生、家长和学校等诸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为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搭建良好的环境平台。再有,要找准个性的突破口,让个性在教育教学中变成真正的特色和优势。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天地,不同人有不同个性,每种个性有每种个性的优势。最后,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及时地进行阶段性总结,听取意见,比照做法,反思、调整,融合、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调整偏差,改正谬误。
二、要展开个性化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个性化。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类型都是独特的,因为他们的生理条件、知识结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只有了解了孩子的学习类型,使孩子的个人偏好在学习环境中得到很好的搭配,营造适应孩子学习类型的整体学习条件,孩子的学习成绩才会突飞猛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者”的俨然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走下讲台,来到学生的中间,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创设一种平等和谐、互动共生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追求和强化美术课堂作业的个性化倾向已是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在大量的课堂实践摸索和对目前美术基础教育研究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下,结合地域性美术特色和校本教材的开发,把“追求和强化学生课堂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作为通过课堂教学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契入点,已成为美术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尝试。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肯定有一个“物质”层面的东面存在。在这个前提下看视觉艺术所包含的丰富形式——绘画、雕塑、设计、电影、建筑、电视等等,这些形式最后反馈给他者的都是同一途径——作品。而这个“作品”在美术基础教育的课堂里面便是——课堂作业。这个“作业”同样具有作品里面所包含的情感,价值判断方式,审美取向和个性倾向特征。其中“个性倾向特征”是前面各种取向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个是为什么选择追求和强化学生课堂作业作为课堂教改的契入点认识的基点。
如何能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美术课堂作业的特性和个性化倾向追求和强化的特点,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品质这一终极目标,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1、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和学生作业个性化的挖掘和处理,有利于教师深入 的钻研教材,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品质,有助于教学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和新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2、教学环节设计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素中潜意识的发挥和自我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追求“不一样”的学习情境中,去寻找自己关注对象的个人体验,寻找具有个性化的形式来表现这一体验。
3、课堂作业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课堂作业方式之所以要改变是为了适合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的喜爱宽泛性而言,其中学生喜好之间的差异性越大则这个作业方式改变的跨度则越大。但考虑到目前美术基础教育还是用班组集体形式,所以这个跨度在一定程度上要被规范化、秩序化,这也是如今教改形势的一个现实。
4、课堂教学内容的改变,能有效地利用区域美术资源,使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创新品质的培养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环境。根据作业个性倾向的表现和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完全有理由有必要在教材处理中把绘画、工艺、欣赏三大块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三组美术作业在交叉和重组的过程中,有助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对个人想法体验的深化,同时也有利于开拓学生对美术视觉形象创造的视野——将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生活经验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经过自行选择和组合创新,既丰富了学生的表现手段,又平衡了学生之间因技法成熟程度而形成的差异。
5、对课堂作业评价标准的重新提出,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和自信心的增强。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标准是“象不象”,作业是否平净、整齐、规范,这一种意识一直深藏在各种各样能影响学生的人的脑子里面,这使得学生的追求个性化倾向、违背常规的“作业”受到了许多人的责难和轻视,从导致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而显得摇摆不动,教师在课堂里所努力营造的一切在课外受到了挑战,最直接的反应是学生主动参与与积极进行挖掘个人体验的原动力减弱了,因此,对原有标准的改变显得势在必行。
三、要展开个性化教学,还必须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内容,开展多种美术学习活动。
美术教育一旦脱离了儿童生活的实际,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个性的发展。例如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喜欢一些富有童趣、充满想象、易于操作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融造型和游戏于一体的美术活动,像玩泥沙、树叶拼画、折纸撕纸等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则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课文配插图,为日记、作文配画,为课本剧表演制作道具等;可以结合自然、社会、劳动等课程进行描绘或手工制作。此外,还可以结合民间文化、科学技术进行一些探究性的综合活动,如做风筝、设计皮影人物、花灯以及设计制作航模、船模等。这些活动贴近儿童生活,他们乐于接受,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
个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掘得更充分,在各个方面发展得更全面,使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正逐步被大家接受,它必将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第五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甘小萍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堂上学生常常出现对文本的不同的理解,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学生们对埋在地下默默无闻的花生的做法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他们大多是想法是——让大家能见到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从这不难看出,学生的思考萌发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深厚的个性色彩。这些个性意识是可贵的,个性化的理解也无可非议。因为,阅读是一种非常自我的行为。对同一文本,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即使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情绪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我们要明白《落花生》作为教材的原始价值取向就是要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做有用的人”,这一点是永恒的。如果我们不能体会到这个层次,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正确引导就会捉襟见肘,甚至可能使“独特体验”在比知不觉中成为荒唐与肤浅的保护伞。我们知道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面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多元阅读”首先要读懂文本,确定大众公认的、相对统一的普遍的意义,而后才能进入自我鉴定性阅读。如果这节课一味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追求所谓的独特、所谓的创新,而忽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本意,那教学就会走向地地道道的舍本逐末之路。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灵机一动:带领学生走进作者许地山,走进当时的情景,先引领学生读懂作者的心灵,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要曲解课文的本意。引导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真正去解读文本。而在现在的教改的课堂上,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一时间,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新课堂上成为一种时尚。不可否认,倡导个性化阅读,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生的个性得到出乎寻常的张扬。然而,在这看似热闹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浮躁和浅薄——游离文本、曲解文本导致文本失落的现象比比皆是。我个人认为在为个性化阅读一路高歌的同时,也应该对它进行一些冷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到达阅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