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传道”和“载道”和谐行动论
“传道”与“载道”和谐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班 赵居平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语文教师应该像教育家,他在育人的高标上更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传教士。曹丕《典论·论文》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负载文明礼仪和成就文章道德而接近天庭的人就是中学语文教师,他们代表的真正师魂原本就有着与“天地君亲师”同样神圣的金字招牌。正本清源,师出有名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像朝霞放出万道金光,像夕阳留下无限余辉,像范蠡、张良能为君者师而不迷恋富贵,像东林党人宁引颈就戮也敢指斥朝政得失,像鬼谷子能教出第一流学生苏秦、张仪、李斯和韩非,像欧阳修能倾心提携王安石、苏氏兄弟,像圯上老人能谆谆劝诫留侯张良,像韩不朽之盛事。”语文教师应该像道德家,他在教书的重心上更是当仁不让的道德文章的启蒙者和示范者。薪火相传,师范衣钵后继有人。不论是万世师表,还是一代宗师,都传递着人类文明史千秋之灭的理想火炬;大浪淘金,艺术经典无与伦比。不论是文学巨著,还是科谱读物,都传播着人类智慧树万古长青的道德光华。教师的神圣使命是“传道”,语文的神圣使命是“载道”。把“传道”和“载道”完美结合起来,就是语文教师终身追求的和谐行动之道。
比起以识字为主的小学语文,比起可有可无的大学语文,比起研究性质过重的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更代表着语文精华中的精华;比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谨小慎微,比起大学语文教师的夸夸其谈,比起语言大师的玄之又玄,中学语文教师更接近于“传道”和“载道” 角色完美融合的光荣载体。我中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以浩然、刘心武、李存葆、莫言等人为例,对我开小灶着点拨道:“中学语文课本尤其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国粹中的国粹。一个学生只要在中学阶段领悟了中学语文之道,他不成为一个优秀作家才怪呢。换而言之,真正懂得中学语文三昧真火的教师,他就一定是一个能够禅悟道德文章真谛的作家和教育家。”
经过二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我深切感悟到作为一切艺术入门向导的中学语文在精神内涵上高不可攀的神圣性,也深知作为母语奠基工程良师益友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行动示范上对于学生一生影响的无比神奇性。那种打开一切艺术和道德之门金钥匙的功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神奇与神圣呢?莱蒙托夫用赞美诗差可比拟地唱道:“人间有什么能美过天然金字塔,∕这些傲然耸立的皑皑的雪山? ∕万般的荣耀或千国的耻辱,∕都无法使那高傲的雄姿改观;∕一块块乌云在山脊上撞得粉碎,∕险峻的峰顶盘旋着雷光电闪;∕一切都无损它们的一根毫毛。∕谁接近天庭,∕他就无敌于人间。”
麦尔能善教小弗朗士,像杨昌济能无限惠爱毛泽东、蔡和森„„理想型的中学语文教师从来都会以天公地道、德高望重的“师父”固有的正能量,终生阐释着“榜样的力量为什么无穷无尽”的生动版本,终生演绎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宏伟蓝图。
在社会实践活动家的高要求上,中学语文教师当如孔丘周游列国得天下英才而善教之,当如屈原行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汩罗江畔,当如白居易司马春衫泪湿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当如杜甫虽穷困潦倒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如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屠刀,毫无惧色地说:“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证明完这个定理,我不能把没有证完的定理留给后人”,当如伽利略在宗教裁判所慷慨陈辞:“你们烧死了布鲁诺,即使再杀死了我,地球也仍然在转动„„”中学语文老师当以自己最高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带入历史上那一幕幕悲壮和感人的瞬间,长歌当哭:为铜铡下的刘胡兰,为车裂的商鞅;仰天长啸:为血誓三桩的窦娥,为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壮怀激烈:为岳飞、文天祥、谭嗣同„„满足和谐社会需要的语文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受人尊敬的导师,他会用终身行动去证明精神之树常青的深刻含义,用终生春风化雨的园丁和谐行动去构筑人类道德家园的一座座丰碑。
理想型的中学语文教师每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当在明月之夜,丽日之天,青山绿水间,风光妩媚中,人间赏心乐事里,占着天时地利人和,乘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翼展翅高飞,与学生指点太空、梦游神州、泛览地球,似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深夜促膝长谈,似福楼拜家里的客人左拉、都德、屠格涅夫、莫泊桑等与主人共叙佳话谈笑风生,似白乐天、韩昌黎、柳子厚和刘梦得同在陋室“调素琴,阅金经”,似苏轼、黄庭坚与佛印共坐“核舟记”泛游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其洋溢天地之间的博爱内涵,最接近天堂之上的上帝和圣母,把母语之爱的光芒浸润到民族优秀品质之中;其充塞古今的自由精神,与历代超凡入圣的宗师们为伍,把师长之爱渗透到人类终极关怀之中。
出口成章的中学语文教师当知《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最能《讲讲实事求是》,既可以《灌园叟晚逢仙女》、《林黛玉进贾府》,寻觅《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可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向沙漠进军》,靠《七根火柴》点着《小桔灯》,《夜走灵官峡》,利用《眼睛与仿生学》,《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都能以《人民勤务员》《鞠躬尽瘁》的情怀,践行《生命的意义》和《崇高的理想》:《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天亮了,《祝福》在《火刑》之后,《为了忘却的记念》,就要办《挺进报》,《改造我们的学习》,《谈骨气》,《俭以养德》,把《可爱的中国》变成《天上的街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师以传道”和“文以传道”相结合的中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心脏和脉搏与人类文明的心脏和脉搏一同跳动,心心相印,生生不息。
“师以传道,”中学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传授人类美德;“文以载道,”中学语文教师的优秀学生就要写下代表人类正义力量和模范光华的道德文章。与古圣先贤对话的中学语文教师,与可畏后生教学相长的中学语文老师,理当站在人类和历史伟大思想的制高点,其承载的道德和文章是理想金字塔塔顶的不灭的灯火,永远闪耀着日月星辰般的万丈光芒!身教重于言传,行动胜过空谈。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即使不是天下名师,也应该是一个在小地方最受尊敬的人,他必将以“师以传道”和“文以载道”的双重光彩行动成为最受学生、家长和社会欢迎的人。活到老,学到老,行动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篇文,教三千英才,是理想型中学语文教师交给和谐社会的完美答卷。
何以成为理想型名师?《师说》云:“圣人无常师。孔子师剡子、苌弘、师襄、老聃。”这正是杜甫所说的“转益多师是汝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言出法随,天下准则。师魂即民族魂,语文教师所弘扬的师魂其实就是民族魂,那是现代孔夫子鲁迅先生所孜孜追求的新民族精神。
何以写成能够传之后世的不朽名篇?用苏轼的话讲就是:“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用苏辙的话讲就是:“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
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氏兄弟都提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何为气?当为天地人间浩然正气也。文章虽然学不来,后天的艺术修养却可以磨砺而成。王国维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孔子亦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至此,天下文章无出其右也。语文教师终身修行至此,便真正完成了“传道”和“载道”和谐如一的神圣使命,也就实现了张载为知识分子确立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最高人生理想。
(课题名称:中学和谐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GSZ08)
第二篇: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提升
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提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唐朝韩愈《师说》对教师职责的定义。最近,有学者在《传道授方启疑———教师职责基本内涵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中批评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并对教师职责做出新解释,其观点值得商榷。教学理念不同的人,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内容和方式有不同理解,但这并不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终身责任,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
一、韩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关系中,首先提出的是“传道”,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新探》一文说这里的“传道”传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认为,教师所传之“道”包括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在知识或文化层面实现科学人文的融合,才能提升教师的“传道”能力。一方面,从人文知识与人文文化即“人道”的传授看,教师“传道”当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时说,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教师应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 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里“道”这个词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哲 学范畴,包括天道和人道。教师“传道”不仅要传播爱国主义价 值观,还要传播科学知识与其他人文知识。教师的天职是育人,德智体美,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忽视。教师“传道”,必须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教师博览群书,通晓科学人文知识,掌握科学人文文化,提升“传道”能力,同时对学生热爱关心、言传身教、导学导行,使学生产生温暖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传道”就会信手拈来,充满激情和活力,就能使学生在认识上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鸿沟,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二、如果说科学人文知识融合,可以提升教师传道能力的话,那么科学人文方法的融合,则对于提高教师授业能力就是非常有意义的。《新探》一文判定,韩愈“授业”论衍生填鸭式、学徒式的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应改进成“授方”,不知这种判定的根据何在。其实,从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授业”中,看不出“授业”只指传授技能而不包含传授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把“授业”诠释为传授技能、方法和本领的统一。“授业”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本领、职业方法和职业能力,需要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科学人文思维的互补、科学人文方法的融合。从科学与人文双重视角看,从“嫦娥奔月”与“夸父追日”神话,到我国航天事业“嫦娥计划”和“夸父计划”,这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交融是难以理解的。过去的大学教育强调学科本位,强调知识的学习;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仅仅学知识、考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当代社会推崇能力本位的理念。要培养学生职业本领和职业能力,教师必须把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融合起来。教师只有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融合起来,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形成互补,把科学能力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教师的“授业”能力。教师的科学与人文文化背景越宽,越能阐明科学发现与人文创新的探索之路,越能把科学人文方法融会贯通,传授给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就越强。
三、韩愈在“传道授业”之后又提出“解惑”,赋予教师职责中 启发式教育的内涵。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启发式教育,教师要成 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开发者、“平等中的首席”。启发 式教育的核心就是释疑解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新探》认定,韩愈讲的“解惑”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当成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用划一的内容统一的答案来解惑,容易形成教师即真理的学生盲从教师的关系,学生原有的好奇心、怀疑精神被摧残殆尽以致难成大器;该文提出“解惑”应更新为“启疑”。这里有一个误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韩愈讲的“解惑”的前提已是“设疑”或“启疑”。温家宝总理说,解惑,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解疑释惑。解疑释惑要有方法,要摆脱那些生硬的、死板的、教条的方法,代之以生动的、活泼的、耐心的、细致的方法。教师的责任是带领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带着问题来,是能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带着问题走,是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思考,进行探究,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能设置情境、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而这些解惑能力需要科学人文融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责任是一个整体,接受“道”、具备“业”和能“解惑”是合格人才的三大特征。设疑应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然后提问、讨论、解答解疑,这需要教师重视知识积累,用例恰到好处,举例生动形象。教师广识博闻,善于积累那些哲理丰富、发人深省而又新鲜生动的生动事例,教学需要举例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把课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会随之提升。知识能力素质是协调发展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解惑才能实现传道授业,能解惑才是智慧型教师。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整合对于复合型教师能力提升至关紧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能力的培养要到和基础教育融合的大舞台上去实践,在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展示风采。
第三篇:习近平论“好老师”:教师第一位是“传道”
习近平论“好老师”:教师第一位是“传道”
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
总书记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离开学校时,英东学术会堂门前聚集了近500名学生,他们喊着“教师万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总书记好,我们爱你!”、“总书记辛苦了!”、“***好,我们爱你!”“***辛苦了!”等口号送别***。
欢呼声此起彼伏,远远眺望的一位女教师形容这气势像是在听巨星演唱会。站在欢送队伍前排的刘同学激动的告诉记者:“师大学生的使命感在这一刻变得特别真切。”
在学校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他在“教师世家”、“特岗计划”、优秀教师代表先进事迹等图片图表前驻足停留,听取介绍。
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查看图集收起查看图集打开>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总书记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在学校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他在“教师世家”、“特岗计划”、优秀教师代表先进事迹等图片图表前驻足停留,听取介绍,不时插话询问。
习近平:古代经典应成为民族文化基因
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习近平:教师第一位是“传道”
展厅内,摆放着一张北师大早年一位毕业生公共课考试的成绩单,听学校负责人介绍说排在第一的公共课就是“人伦道德”,总书记转过身来,笑着对随行人员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习近平: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
在北师大心理学院,总书记走进团队行为、学习困难评估、学习能力提升等实验室,仔细观看科学仪器上的数据,详细了解团队领导者神经特征、语言等学习困难诊断方法以及通过脑刺激技术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演示。总书记说,教育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习近平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
教九楼一间教室内,来自贵州的50位小学骨干语文教师分成几个小组,正在就西部地
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习近平走进教室,坐到大家中间,认真观看授课教师和学员们的讨论和答疑,同大家亲切交流。
贵州教师:“叫您“***”可以吗?”
见到总书记,教师们十分激动。来自遵义的刘轶说:“总书记,我叫您“***”可以吗?”“YES。”听到总书记的回答,全场都笑了起来。教师陈燕说:“来到北师大,实现了大学梦、北京梦,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和您合个影。”“这个可以满足。”习近平说。
习近平: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习近平说,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岛地区,你们坚守岗位,我向你们表示敬意。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你们要始终把握这个宗旨,安心教师岗位,把孩子们培养出来。少年强则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习近平论“好老师”
习近平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为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国家高质量教师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文理基础学科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北师大是中国心理学发源地
北师大心理学教学与研究始于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现已成为全国心理学教学和科研重要基地。在探索人脑发育与学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汶川地震等重大灾后心理重建,航天员选拔、南极科考、公务员选拔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培计划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0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大规模培训教师,4年来共培训教师493万人次。
第四篇:论中学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论中学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班级:10化本1姓名:余晓云学号:2010364118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其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和科学的程序,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生话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定义为: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是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
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意义
1、行动研究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革新必革心”,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按照行动研究的理念,教师是研究者,不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者,具有了主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意识。这种理念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了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他们生命存在的质量,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同时,行动研究使研究成为教师最有效的学习,使课堂实践变为教师最实在的工作空间。在研究实践中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新理念。
2、行动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变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在研究和学习中,教师与专家、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共同合作。教师是从事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的,他们最了解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对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或疑惑有最深切的感受,进行合理、科学和有效的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的愿望最为强烈,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最适合他们在从事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行动(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探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实践工作接近合理、科学、有效的目标。日渐深入的教育改革使得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计划、新的教学方法和设施等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上更新、在情感与技能上适应,并需
要教师对之做出评价,这种压力成为许多教师从事研究的动因。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3、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改革
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教育研究不是以客观的自然界为对象,而是以具有丰富潜能和无限生命力的人为对象。教育活动不是存在于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真空的实验环境中,而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们感到实际教育、教学中有大量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因而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如何有效处理和解决学生纪律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怎样在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又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实际工作的合理、科学和有效,广大教师都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希望从教育理论中和书本上找到答案,然而理论的抽象性以及理论应用价值待强化和挖掘的现实,又使教师感到理论学习,从书本上寻求答案并不能导向解决问题、改进实际工作的终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位置和机会,对这些问题最有发言权。教师在充满不确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不断开展行动研究,把所学的知识、原理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行为,形成优化的教学实践模式。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总结这些教改经验,丰富和充实学科理论体系,解决教育实践的问题,必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
4、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素质包括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学经验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唯一条件;教师掌握教育科学是一回事,应用这些知识将教育、教学实践导向合理、科学和有效是另一回事;教师的教学经历或经验并不是教学质量的唯一衡量指标,事实上教学优秀的教师并不都是教龄长或者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发展的专业工作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成败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可见,教师专业能力对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教师的这种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也就是说,发展教师专业能力内在地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研究工作——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辨识,分清理论的优缺点;更完善地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教学情境,更敏锐地洞察、更深入地分析、更恰当地解决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或措施,促进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与有效以及专业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爱心哺育花朵
爱心滋润学生
广平县第一中学 王孝强
我叫王孝强,广平一中一级语文教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历年被学生评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曾获县优秀教师,省先进德育工作者,省先进班集体,邯郸市第一届高中语文新教材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邯郸市第一届高中语文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深深地悟出了一个真理:因为有爱,生命才有了存在的理由,也因此而更加精彩。同时更是提醒我自己是一个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能一个孩子的一生,就在这一瞬间决定了是感恩于别人,还是永远都不相信人世间还有爱。我努力做到让学生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相信生活。
孩子们的眼睛是最清澈的,他们会洞察出老师的那份心思,孩子的心是最明亮的镜子,早就折射出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它放射出炫目的七彩阳光吧。
朋友们,如果你的爱是从一个早晨开始,就迎着朝霞去拥抱生活;如果你的爱是从一个眼神开始,就真诚地打开心灵的窗户;如果你的爱是从一次感悟开始,就让思想的光辉变成美化我们这个世界的花朵。为了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让我们奉献出自己的一颗爱心吧!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我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
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我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十几年来不懈努力,我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骨干。历届学生无不为我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
我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我在班里组织了书法写作小组,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我的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又成立了朗诵演讲小组,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我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班级的演讲主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写作空间在我的倡议下班里组织了班报,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助力器》等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对于我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时,我还注重增强学生“做人”的意识,今日学生,明日人才。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做人”的意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学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
我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向全班同学宣讲: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知识的人是无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告诫学生:“光明总会到来。现在抓紧学习,将来成为国家建设人才。”我认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我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明辨是非。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我努力做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浮躁,登高望远,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我的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达到三个“制高点”,做到三个“瞄准”。三个“制高点”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始终把培养现代的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热爱党热爱祖国;站在战
略的制高点上,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战略的高度;要站在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显示民族的志气和自尊。做到三个“瞄准”,就是瞄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之才;瞄准国外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从严治学,发奋图强,教出水平;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教育经验,博采众长,力求少走弯路,教出特色。
四、呕心沥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献不图名利
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我努力在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校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队伍的未来希望在青年教师。因此,在学校发展中,我最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积极组织参与推广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就是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我经常对人说:“青春是无价宝,教师要对他们千百倍的珍视,千百倍的关心。”十几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共产党员的义务与责任,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使命结伴同行,在事业的奉献中提升思想、净化感情,我将用赤诚之心激励我的学生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2011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贵州 云南 甘肃 内蒙古 青海 西藏]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