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数上62 期末复习 (第2课时)韦海涛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教材第101-102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加减法,体会进位制的概念。
2、以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能力。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10以内各数的加减及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中十进制的体会。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请同学们拿出算珠和小棒,两个同学一组,会议演算一下10以内各数的加法和减法。
2、你们算一算9+6=?你是怎样想的?
3、我们是怎样学习加减法的?(是利用数的分与合的规律)所以我们做减法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减数与哪一个数合起来后是被减数,那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数。
二、进行练习
1、每两个人一组,从众多的数字卡片抽出一张卡片,由一个同学持着,另一个同学找出两张卡片,使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与这张卡片上的数相等,并根据这三张卡片写出4个算式。例如抽的是:3、5、2三张卡片,怎么写算式?
2、继续做游戏,写算式,看谁算得快写得快。并交流抽卡片的方法。
3、再做一个游戏,由我出一张卡,另外的同学出一张卡片,其他同学思考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4、出示第7题,限时间完成,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将自己的答案与同桌对照,讨论一下对错。
5、第8题。
(1)课件出示第8题图。
(2)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
第一幅图:要求一共有多少条丝瓜,用加法计算,3+6=9。第二幅图:要求篮子里有多少个萝卜,用减法计算,10-2=8。
6、第9题。
课件出示图后,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再汇报交流想法。
7、第10题。
(1)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2)学生填写书上表格。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一数上57 加法 (第7课时)韦海涛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加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6、5、4、3、2加几(教材第94~9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
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教具准备
数学活动材料、6、5、4、3、2加几的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童话引入,尝试铺垫。
问:今天小兔子请小朋友去它家坐客,你们愿意一起去吗?去小兔子家得翻越好几座小山呢,山上都有题目,我们一起来口算吧。
1、口算题:(做5题)电脑随机出7、8、9加几的题目。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2、翻过小山,我们见到小兔子,它还出了几道题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呢?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自主学例题。
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请你把书翻到P90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
(3)学生自学。
(4)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
(5)全班汇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8表示什么?怎样算5+8?(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的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5,也可以凑8,还可以由8+5想到5+8。
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教科书90页中间的试一试。
4+9= 6+7=
2+9=
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前两题说一下三种方法,最后一题说一种方法。
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3呢?2呢?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这些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的90页,小朋友能根据所看到的水果,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拔萝卜游戏。
这时,小兔子为什么垂头丧气呢?哦,它想拔萝卜,为什么它拔不到萝卜呢?哦,原来萝卜上面有题目呢,只要我们做出萝卜上的题目,小兔子就能拔到萝卜了。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萝卜上的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那这些题目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些题目在我们的书上也有,P90,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书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解题后汇报。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小朋友们真聪明,引得小鸟也要来考考大家了。想想做做3,请小朋友把题目写在书上,然后,对一下答案,并说一下是怎么算的。
四、深化拓展。
1、我们小朋友们把教室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也用鲜花把它的小家装饰得很漂亮。小朋友们知道,上面有几盆花,下面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吗?先做,再口答。出题答案。
2、不但小兔子和小鸟喜欢我们的小朋友,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和我们,看小鸭子、小鸡也来了,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呢。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做示范,再小组自己活动玩“钻山洞”的游戏。
一位小朋友拿着 6+或5+或4+或3+的卡片。其他小朋友拿着写有9、8、7、的圈,然后钻过一个圈就回答一道口算题。
五、总结及作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6、5、4、3、2加几。
1、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我们今天又学了新的知识,也来请我们去帮助他们,看P90页第6题,请你帮幼儿园的小朋友把表格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结果,先说题意,再说式子和结果。
第三篇:《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
《蜗牛
(一)》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2.经历观察蜗牛运动的现实过程。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不断发现新的观察内容,蜗牛运动的观察以及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蜗牛的运动以及生活习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放大镜、玻璃片、“学乐师生”APP、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一堂课,大家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蜗牛的问题,对蜗牛也已进行了一番比较仔细的观察了,那么,蜗牛有脚吗?为了继续研究,所以,今天我们又请来了大家的好朋友——蜗牛。咱们继续对它展开研究。蜗牛到底有没有脚?如果有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没有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新授
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那么,小朋友我们就赶紧开始观察吧,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学生交流,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
(2)小结:蜗牛没有像人,兔子,蚂蚁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2.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
学生观察在玻璃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下面我们就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让透明的玻璃解开蜗牛爬行之迷吧,看看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3.哪位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快点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吧!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4.好了,这位小朋友请你用各种方法描述一下蜗牛的爬行吧(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适时给学生鼓励)5.蜗牛除了能在玻璃上爬行,它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爬行? 6.学生交流并试验
(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让学生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7.在观察蜗牛爬行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8.学生交流,蜗牛爬行后留下的痕迹 9.那谁来推测一下这些粘液可能有什么作用? 9.观察蜗牛居住环境以及食物
(1)蜗牛小伙伴来到我们课堂上,我们该怎么招待它?(2)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3)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4)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实验用品。
(5)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能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预测?
(6)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7)汇报交流研究成果: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
三、练习
1.在观察活动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保持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不打扰它们 B 观察过的小动物随便放在路边就行了 C 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2.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A 粘液 B 脚印
3.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时间一般是在()A 早上 B 中午 C 傍晚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家根据对蜗牛的了解,给蜗牛小伙伴设计一个家,饲养它,把它养的壮壮的,给它一个温暖的家,好不好?
五、作业
回忆蜗牛的运动、饮食规律以及居住环境
六、板书
蜗牛
(一)蜗牛的运动 腹足 粘液的用途 蜗牛吃食物
第四篇:第18章小结与复习(第2课时)
第18章 小结与复习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能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路;掌握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情感目标
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与人交流合作和学习反思的习惯.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难点:灵活运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基本教学思路.教学思路:知识梳理──习题选讲──训练巩固──应用提高.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你已经获得了哪些经验? 二.典型例题
例1 某军加油飞机接到命令,立即给另一架正在飞行的运输飞机进行空中加油.在加油的过程中,设运输飞机的油箱余油量为Q1吨,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的余油量为Q2吨,加油时间为t分钟,Q1、Q2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中装载了多少吨油?将这些油全部加给运输飞机需要多少分钟?(2)求加油过程中,运输飞机的余油量Q1(吨)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式;
(3)求运输飞机加完油后,以原速继续飞行,需10小时到达目的地,油料是否够用?说明理由. 解(1)由图象知,加油飞机的加油油箱中装载了30吨油,全部加给运输飞机需10分钟.(2)设Q1=kt+b,把(0,40)和(10,69)代入,得
40b, 6910kb.解得k2.9,b40.所以Q1=2.9t+40(0≤t≤10).
(3)根据图象可知运输飞机的耗油量为每分钟0.1吨. 所以10小时耗油量为:10×60×0.1=60(吨)<69(吨), 所以油料够用.
练习1: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8.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传播的猖獗时期.为了预防疾病,•某学校对学生宿舍每周进行一次药熏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烧完结,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0.75x,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0≤x≤8;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毫克)63O8x(分)y48(x8);x(2)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宿舍,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 30 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宿舍.(3)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的时间不低于10分钟时,才能有效杀死空气中的病毒,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案: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长为12分钟,因此此次消毒有效.生:合作探究,并解答问题.师生共同归纳解题思路,解题策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解题的过程和结果.解:(1)由图象可知(燃烧过程中):线段AB经过坐标系原点,•因此可设其解析式为y=kx,由于点A(8,6),在图象上,得k=3=0.75,所以线段AB解析式为y=0.75x.4k1 ,因为点A(8,6)在双曲线上,得k1=48,所x(2)由于燃烧后,y1与y2成反比,因此可设其解析式为y1=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1=回到宿舍.4848 ,当y1≤1.6时, ≤1.6得x≥30,因此,•学生在燃烧药物后30分钟,才能xx(3)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包含两个过程,即药物燃烧过程和燃烧后含药量逐渐消失的过程,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的时间应该是这两个时间的差.•在燃烧的过程中,有0.75x≥3,得x≥4;在燃烧后的过程中,有48≤3,得x≤16;•时间差为12分钟.x例2 :k在为何值时,直线2k+1=5x+4y与直线 k=2x+3y的交点在第四象限.
分析 此题中已知两直线的交点在第四象限,实际上就是知道两个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在第四象限,因此如何求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及第四象限点应满足的条件就成了解此题的关键.另外因为涉及待定系数k的值,所以要先求它们的交点,其中交点的坐标是可以用待定系数k来表示,最后再确定第四象限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解 由题意得: 则 5x4y2k1, 2x3yk.2k3x,7解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k2y.7因为它们交点在第四象限,所以x>0,y<0,2k330,k,7即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2 k20.k2.7由以上可知当3k2时,两直线交点在第四象限. 2y8x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 例3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坐标和点B的纵坐标都是-2.(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
解(1)把xA82代入y中,得yA4.
x所以点A的坐标是(-2,4).
8把yB2代入y中,得xB4. x所以点B的坐标是(4,-2). 把A、B的坐标代入y=kx+b中,得
42kb, 24kb.解得k1,b2.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2)当y=0时,0=-x+2,得x=2,所以M(2,0),即OM=2.
SAOBSAOMSBOM112422 226.三.学习小结
方法归纳:1利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认识问题本质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函数模型,然后利用相应函数的图形和性质解决问题.2.待定系数法是一项重要的数学方法,要结合它在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中的应用.
四.课外作业:
1.某单位在“五.一”期间,组织36名员工到黄山旅游,可租用的小车有两种:•一种每辆可坐8人,另一种每辆可坐4人,要求租用的小车不留空位,也不超载.①请你设计出不同的租车方案(至少三种);②若8人座的车每辆租金是300元/天,4人座的车每辆租金是200元/天,请你设计出费用最小用的租
车方案,并说明理由.(设租用4人座的小车x辆,8人座的y辆,则4x+8y=36,且x、y均为自然数,由y8•≤36得y≤4,由此得出租车共有费用最小为1400元).2.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的一家签定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是y2元,yl、y2分别与工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下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的费用相同?(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公司的车比较合算? 3.小李以每千克0.8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西瓜到市场去销售,在销售了部分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0.4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卖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问小李至少赚了多少钱?
4.直线5种方案:9,0;7,1;5,2;3,3;1,4.设租车总费用为
w(元),则w=300y+200x=300y+200(9-2y)=-100y+1800,由于w随y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y值取大值4时,费用最少,y2x2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是原点. 3(1)求△AOB的面积;
(2)过△AOB的顶点能不能画出直线把△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能,可以画出几条?写出这样的直线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第五篇:第12课时解直角三角形复习2
初三几何教案 第六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12课时:解直解三角形小结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具有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归纳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解直角三角形?
2、在Rt△ABC中,除直角C外的五个元素间具有什么关系?
请学生回答以上二小题,因为本节课主要是运用以上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
222(1)三边关系:a+b=c;
(2)锐角之间关系:∠A+∠B=90°;(3)边角之间关系
第二大节“解直角三角形”,安排在锐角三角函数之后,通过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和实习作业等多种形式,对概念进行加深认识,起到巩固作用.
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测量、工程技术和物理之中,主要是用来计算距离、高度和角度.其中的应用题,内容比较广泛,具有综合技术教育价值.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进行运算,但三角的运算与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便于运算,常常先选择公式并进行变换.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和实习作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结合文字画出图形,总之,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和实习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三大数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直角三角形还有利于数形结合.通过这一章学习,学生才能对直角三角形概念有较完整认识,才能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性质、作图与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统一起来.另外,有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可分解为一些直角三角形的组合,从而也能用本章知识加以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主要通过几个典型例题的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二、新课讲解:
1、首先出示,通过一道简单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为以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教师分别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同时巡视检查其余同学解题过程,对有问题的同学可单独指导.待全体学生完成之后,大家共同检查黑板上两题的解题过程,通过学生互评,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使全体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如果班级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掌握较好,这两个题还可以这样处理:请二名同学板演的同时,把下面同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做①,另一部分做②,然后学生互评.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2、出示例题2.
在平地上一点C,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30°,向山沿直线前进20米到D处,再测得山顶A的仰角为45°,求山高AB.此题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复习仰角、俯角的概念,同时,可引导学生加以分析:
如图6-39,根据题意可得AB⊥BC,得∠ABC=90°,△ABD和△AB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C、D、B在同一直线上,由∠ADB=45°,AB=BD,CD=20米,可得BC=20+AB,在Rt△ABC中,∠C=30°,可得AB与BC之间的关系,因此山高AB可求.学生在分析此题时遇到的困难是:在Rt△ABC中和Rt△ABD中,都找不出一条已知边,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CD=20米又不会用.教学时,在这里教师应着重引
②,通过①,②两式,可得AB长.
解:根据题意,得AB⊥BC,∴∠ABC=Rt△. ∵∠ADB=45°,∴AB=BD,∴BC=CD+BD=20+AB.
在Rt△ABC中,∠C=30°,通过此题可引导学生总结:有些直角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中没有一条已知边,但已知二边的关系,结合另一条件,运用方程思想,也可以解决.
3.例题3(出示投影片)如图6-40,水库的横截面是梯形,坝顶宽6m,坝高23m,斜坡AB
坝底宽AD(精确到0.1m).
坡度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应用,学生在解坡度问题时常遇到以下问题:
1.对坡度概念不理解导致不会运用题目中的坡度条件; 2.坡度问题计算量较大,学生易出错;
3.常需添加辅助线将图形分割成直角三角形和矩形.因此,设计本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着重针对以上三点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首先请学生分析:过B、C作梯形ABCD的高,将梯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来解.
教师可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笔答此题.教师在巡视中为个别学生解开疑点,查漏补缺.
解:作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BE=23m. 在Rt△ABE中,∴AB=2BE=46(m).
∴FD=CF=23(m).
答:斜坡AB长46m,坡角α等于30°,坝底宽AD约为68.8m. 引导全体同学通过评价黑板上的板演,总结解坡度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适当添加辅助线,将梯形分割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③计算中尽量选择较简便、直接的关系式加以计算.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运用直角三角形有关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在分析问题时,最好画出几何图形,按照图中的边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四、布置作业
1.看教材P.33~P.55,培养学生的看书习惯. 2.教材P.56复习题六A组6,8,10.
3.选做B组P.58中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