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

时间:2019-05-15 06: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

第一篇: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

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这一口号的提出,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开始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指的是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许多高校将其作为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必选歌曲类型。本文则重点阐述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歌曲;审美价值;声乐教学

艺术歌曲特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派时期兴起的一种极富特色与艺术感的抒情歌曲。它作为阳春白雪的代表,歌词多是选自欧洲著名诗人的诗作。外在形式上,有钢琴或乐队加以有力衬托,使其艺术感染力更加强烈。在歌曲演绎方面,声乐技巧多是高难度的,加以美妙的旋律与多彩的伴奏,给人以高雅情操的陶冶。它是培养审美情感的最佳形式之一。本文即从艺术歌曲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一面来阐述其价值,并提出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大意义。

一、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

歌唱是一种以声音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势必要求歌唱者在演唱中能够将声音与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以音乐特有的张力给人以心灵的震颤,最终使听众获得强烈的共鸣。艺术歌曲是极具审美价值的音乐形式之一,对它的审美鉴赏不仅有益于歌唱者良好音乐素质的养成,还能促成其情感的酝酿,提高其对作品的审美理解与最终的表达。

1.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自然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艺术歌曲的歌词多取自著名诗作。它是一种音乐与诗完美结合的歌曲。艺术歌曲的谱曲要着力表达歌词的内容和感情,这就要求谱曲者对歌词的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对歌词中所内含的情感有深刻的体认。另外,因为艺术歌曲的歌词多来源于诗歌,所以它的歌词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表现在歌词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艺术歌曲的歌词在思想上较为深远,内涵极为丰富。在形式上一般短小精致,类似音乐小品。这要求演唱者和聆听者关注每个字、每个旋律的变化,以此更好地捕捉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其次,艺术歌曲在外在形式上,多有钢琴或乐队伴奏。尤其是独唱曲目,钢琴的伴奏地位与声乐旋律的地位是不相上下。在艺术歌曲的演绎中,钢琴已经不是单纯的伴奏形式,它甚至承担着展现环境与空间、表现内在形象等的作用。最后,艺术歌曲对演唱者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演唱艺术歌曲的歌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还得具备一定层次的艺术修养。尤其在情绪表达方面,是判定一个演唱者优秀与否至为关键的标尺。

2.艺术歌曲的审美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但凡是艺术,对人的情感教育作用都是鲜明的。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其对人的情感教育可想而知。古代哲人荀子曾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这是最好的佐证。艺术歌曲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与人类情感的综合艺术。只有具备广博知识与较高修养的人,才能对艺术歌曲进行理解、欣赏,乃至演绎。所以,声乐专业的学生应当丰富自身的人文学科知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此更好地理解并演绎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

二、艺术歌曲的教学意义

伴随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开展,“艺术素质”这一名词频频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中。提高艺术素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艺术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艺术歌曲因其特有的性质在教学中被大力推广和应用。例如,近几年新创作的歌曲《断桥遗梦》,歌中“桥断水不断,水断缘不断,缘断情不断,情断梦不断”的优美唱词与哀婉悠扬的音乐巧妙融合,加上歌唱者富于情感的演绎,使鉴赏者无不流连于“风景如画的西湖边,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这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歌曲也正是借此题材内容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并以此给人以美的感染与陶冶。再如舒伯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山顶上唱歌的牧羊女》,歌曲表达的是一个纯情浪漫的牧羊女站在高高山顶上思念远方爱人的故事。这首歌的情调是悠扬辽远的。因而,学生在演唱时,应采用渺远、悠扬、朦胧而又略带伤感的声音来表现。音色不要过于明亮,但也不能太闷沉。用清新的具备穿透力的声音来演唱较为妥帖。学生应当细心注重细节的拿捏,尽力唱好每一乐句的起音、尾音。这样才能达到整个布局声、色、线的均衡统一,形成流畅的行腔,轻重缓急,层次分明。喧嚣扰攘的现代社会,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一些宁静的夜晚,需要一些意境辽远的歌曲来安抚疲惫的灵魂,并引发人类走向健全。这是艺术歌曲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结语

艺术歌曲是众多音乐形式中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它记录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姿。作曲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而且给后人遗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这些宝贵的财富,成为艺术歌曲宝库中的珍品,为音乐舞台与声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愿在素质教育这一口号的引领下,我们的民族能够拥有更高雅的艺术修养与更为完善的人格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密.艺术歌曲演唱的真实性与创造性[J].艺海,2012,10(05):116-118

[2]严锦红.浅析歌剧与艺术歌曲之间的差异[J].福建论坛,2011,8(03):219-220

第二篇:论人生的价值及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1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 信念 探析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确 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是我们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源 泉,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和指路明灯。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 内在动力。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 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理想”通常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所 谓“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 疑,并要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 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 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 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问 题,我们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大学生群 体的理想信念状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大学生是十 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素质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关 键,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

第一、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 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如果说在过去只要进行单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可以的话,那么 现在必须帮助他们在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通过他们自己的独 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信念。

第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原来在利益和 分配平均,大家都服从组织分配的环境下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今多种 经济成分共存、职业选择范围扩大、利益分配多元的环境。如果说在过去只要进行集体主义 的理想信念教育就可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必须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 础上,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作 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和信息技术使各种信息快 速传播;原来在“象牙塔”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就很难适应处在各种社会现象的影 响以及各种信息冲击之下的现代大学生了。如果说在过去只要我们把正确的东西告诉大学生 就可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更需要帮助他们识别各种观念和信息; 如果说过去我们只要引导 他们向往真善美就可以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还必须让他们对假恶丑有免疫力

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 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 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 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 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 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 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 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 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 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 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 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 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 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总之,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 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 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 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引路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 的路;理想是路,带领我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分析

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分析

恐怖虽自古有之,但成为审美形态却是在电影工业出现以后。大量恐怖电影的创制,表明人们开始主动地把恐怖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引言

近年来,在欧美和日本、韩国、泰国恐怖片大举侵占国内电影市场的同时,国产恐怖片市场表现的却是持续低迷,今年上映的国产恐怖电影,如午夜微博、枕边有张脸、笔仙

2、咒丝,无一不是在“板砖与口水齐飞”的景象中落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输。

恐怖电影日渐浓厚的商业色彩和阴森可怖的镜头描述很容易让人忽视恐怖电影这一电影类型的美学价值。实际上,在从诞生至今的近百年时间中,恐怖片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创作模式和观影群体,其美学层面的价值探索已成了当下影视领域里一个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当下对于恐怖电影审美价值的文献分析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影文本、镜头语言、故事结构等专业技巧分析;对电影主题所蕴含的社会人文价值分析;精神与心理层面的作用分析。

对于恐怖电影多角度的立体化的美学透视,可以让专业领域以外的人群对恐怖电影的独特魅力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而不是静止地停留于感官对于恐惧的肤浅感受。

主题

1.何谓恐怖电影

百度百科:恐怖电影是运用一系列表现手法,使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人内心恐惧的电影。《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恐怖片的定义是:一种气氛阴森、题材可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立意使人毛骨悚然的影片。

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2月份下发《关于查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通知》,并对“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下了如下定义:以冤魂厉鬼、异性怪魔等异类非人为形象塑造,以奇异的幻想、离奇的梦魇谵妄为虚构手段,以恐怖骇人、惊悚阴森、离奇悬疑的超现实情节为故事题材,以追求惊惧恐怖的感官刺激效果为目的的音像制品。2.恐怖电影的分类

在《纯艺术:恐怖电影》一书中,汪影将恐怖电影分为三个类别:

 神怪恐怖片:包括吸血鬼影片、幽灵片、神鬼片、魔法片和僵尸恐怖片等,如《惊情四百年》、《第六感》。

 心理惊悚片:此类恐怖片以恐怖气氛和悬念的营造为主要诉求手段,例如20世纪60年代由希区柯克执导的《精神病患者》、90年代的《沉默的羔羊》。

 血腥砍杀恐怖片:这类影片中充斥着挥舞刀锯的杀人狂,他们让横流的鲜血铺染了整个屏幕,例如《德克萨斯链锯杀人狂》、《万圣节》等都是这个领域的典型作品。

3.恐怖电影的作用方式

恐怖片所呈现的视听图景主要诉诸于观影者的负面情绪,使观众在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状态下获得观影的快感。恐怖电影通常运用杀人狂、变态狂、吸血鬼、各种怪兽等让人触目惊心的角色形象,在血腥、黑暗、苍白色调的渲染下,营造出阴森诡异、寒气袭人、压抑窒息的恐怖意境。虚实相生是恐怖电影进行意境描述的独特形式,色彩运用上的明暗对比、人物场景的跨时空调度、人物关系的捉摸不定、场景氛围的紧张晦暗,都形成了观众在视听与心理上的双重冲击,画内画外皆可有无尽的回味空间。4.恐怖电影的美学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恐怖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刺激—反应”行为,更是一种承载社会意义的认知形式。恐怖片所强调的也不仅是视觉上的强势冲击,应该说,恐怖片的魅力在于人们对现实与想象的思考、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揭示、对死亡的直视和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想象,它是在现实与想象中寻找生命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

有学者提出,恐怖电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文化忧虑和社会危机。恐怖电影与现实有着密切联系,其取材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不同时期的恐怖电影所注重的多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恐惧与焦虑心理,虽然现在的商业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恐怖电影的对于现实的观照色彩,但作为影视文化的蓝本与营养来源,现实的力量仍是不可抹煞的。

5.恐怖电影审美接受的研究现状

 西方的恐怖美学研究著作当首推弗洛伊德在1919年发表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对神秘和令人恐怖的东西做出界定,他认为:神秘和恐怖感源于某种熟悉的但却受到压抑的东西。这篇论文虽然有他的局限性,但仍为日后人们探讨恐怖艺术提供了不竭的理论资源。

 理论家们对恐怖艺术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美学研究则是伴随着恐怖艺术的繁荣,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的,这同恐怖艺术在70年代成为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70年代后,以“驱魔人”为标志,恐怖电影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这部影片的成功也促使研究者去关注这一现象。

 有些学者主张用崇高来解释恐怖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些学者则抛开美学现有的审美范畴,去具体研究恐怖艺术如何使人恐怖,如何带来愉悦。一种共同的认识是,此类艺术激起的并非是单纯的一种负性的情感,而是多种情感交织的情感流,使我们感到恐怖的根源在于恐怖艺术展现或激发了人类被压抑和克服的本能冲动。

 基于对如何激起接受者恐怖的思考,研究者们则从精神分析维度与认识论维度对恐怖艺术的愉悦的研究,有些美学家希望从美学史的角度对恐怖艺术做出说明,或者用美学史上已存在的概念来解释恐怖艺术的审美形态。

6.文献分析

 汪影《纯艺术:恐怖电影》:在此书中,汪影通过各类恐怖电影典型的集中分析探讨,论证了恐怖电影的纯粹艺术性。他认为,恐怖电影是一种既有试听享受,又有精神救赎的电影形态,是对于人类原始情感冲动——欲望与恐惧的释放。 史艳新《恐怖电影的魅力》:文章从恐怖电影的主题、画面元素的组合等方面探索了恐怖电影的魅力。作者从恐怖电影的心理作用机制入手,通过对典型电影深入浅出地分析,为读者展示了恐怖电影大师们在场景营造、色彩调度、角色塑造、故事结构、剪辑手法等方面独特造诣。

 冯学红《恐怖的愉悦:论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恐怖美》:本文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中恐怖元素的分析,探讨了恐怖美的美学特征,并分析了恐怖电影吸引力的美学和心理起源。 闻佳音《恐怖悬疑文化中的大爱主题》:恐怖悬疑文化,包括恐怖电影,一直都因充溢着偏执的恐惧感而只能偏踞主流文化的边缘。本文作者通过较为广泛的文本分析指出,在主题选取上,恐怖文化,包括恐怖电影,并不缺乏人文关怀的视角,惩恶驱邪、铁肩担道义的普世的价值观仍是当今不少恐怖电影创作的出发点。 刘可文《试论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死亡与生命本是两个二元对立的命题,刘可文却认为,对死亡的注视,恰恰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眷恋。在此文中,作者通过对恐怖电影形式与构成的分析,消解了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并提出了其核心观点:恐怖电影满足了人们的生命需要,是人类在暗夜中寻找生命意义的艺术奇葩,它在人类生命的有力拓展、精神生命的深度关怀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三个方面体现了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 张丹宁《爱与痛的边缘——论恐怖电影的美学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观众对于恐怖电影的观影心理源于对死亡的好奇与焦虑,并从精神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给予了理论支撑。通过对恐怖元素、视像符号、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作者给出了最后的结论:恐怖电影反映了一种文化焦虑,一种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朦胧反思。

6.总结

恐怖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既讲究在电影文本语言、镜头语言等专业层面上的美学探索,也强调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吸收和现实环境的关怀。除此之外,由于恐怖电影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影,它的诉求机制主要作用于观众的负面情绪,因此,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电影对于人类精神与心理层面的探照。目前,关于恐怖电影审美价值的研究文献已形成了从电影创作意图到电影成品再到电影观众的全面覆盖,并在研究重点上达成了“虚实相生的平衡”。在一波又一波的电影生产热潮中,恐怖电影的创作环境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近年出品的恐怖电影在美学价值的取舍上更偏向了画面上的震慑性,而忽视了故事文本上对于现实与想象的镶嵌,这一点在今后的美学研究当中应该会得到更为突出的表现。

文献参考

 汪影《纯艺术:恐怖电影》,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 史艳新.恐怖电影的魅力,科技信息,2007年第八期. 冯学红.恐怖的愉悦:论哥特小说和恐怖电影的恐怖美,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第5卷,P67—71. 闻佳音.恐怖悬疑文化中的大爱主题,新闻爱好者(文学自由谈栏目),2011年1月,P129. 刘可文.论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当代文坛(影视画外音版),2012.3:112—115. 张丹宁.爱与痛的边缘——论恐怖电影的美学分析,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年6月.

第四篇: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为:通过对本课的题研究,解决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物理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物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物理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教研组,推动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为:通过对本课的题研究,促进物理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课程目标体现、教学方式转变,使物理课堂教学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物理科教师成为面向实践,能够切实解决物理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者。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升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3、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第一,有利于落实新课程,便于深入课改。第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第三,有利于提高中教师教学能力。第四,有利于解决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难题。新课程倡导的主要理念就是回归学生的生活,教师要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设计,这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五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胜利者,其实是我们汉族,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接下来之后的蒙古入侵,满族入侵中,他们都要向我们学习。

儒家文化具有人本主义色彩,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思想以仁爱为核心,其实就是一种人本主义,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发挥人在社会上的主体作用。中国古代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将人本主义发挥到一个很完美的高度。在春秋战国之后,中国人就完全摆脱了奴隶制度的剥削,进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时代,农奴变成了农民,中国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在君主专制的时代中,对国家起作用的更加体现在士大夫的共同决策,皇帝需要一大群人才帮助他将整个国家运作起来,这就需要一定的放权,所以集体决策在中国古代也很明显。古代选拔人才是科举制度,从政不再是贵族的专利,普通民众“学而优则仕”,人才的阶层流动性加强。以上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地体现,中国封建社会能够延续两千年,与这些制度密切相关。

儒家文化具有积极入世的特点,与道家文化相比,儒家文化明显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儒者们寒窗苦读十年,他们的理想就是步入仕途,而且儒学宣传仁爱,仁政,在和平年代,统治者利用儒学来教化民众,达到政权的稳固。在西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学派,在宋朝,儒学吸收道教,佛教的营养,发展成为理学,在元朝,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一切都是儒学积极入世的体现,在现有学说发展遭到威胁时,他们会不断突破,寻求更加新的学说理论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和谐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爱国主义观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哲学,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做事做人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如此大的力量,然而在现今中国传统文化离我们渐行渐远,怎样才能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我们要本着批判继承的原则,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要剔除,对于传统文化中积极成分,我们要敢于运用,敢于发展。其次,我们要把传统文化植根于现实主义之中,给她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借鉴古代学者不断发展儒学的经验。最后,引领儒学走向世界,把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向世界传播,这样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有长足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任何时候也不要否认她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的祖先已经用这种文化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并且领先世界几千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有我们重视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运用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我们中华民族就会有崛起的一天。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下载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及教学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论丑的审美价值

    成绩评卷人姓名学号**师范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丑的审美价值完成时间2019年6月课程名称美学原理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年级2017级论丑的审美价值丑,有时也称为“丑陋”,......

    艺术歌曲的成熟教学设计

    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教学设计 长安五中 屈忠文 教学目标: 一、 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审美教育摘要:语文本身是一门极具审美性的课程,但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语文课却是很枯燥的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是新课改期望实现的目标,也是众多语文教师着......

    “意义世界”:数学教学的价值追寻

    摘要:儿童、数学、教师间的真实相遇生成教学的“意义世界”。作为生命实践形态的数学教学,应当超越对知识技能的过度追求,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文化及......

    审美整合力的意义-德育

    审美整合力的意义什么是审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

    试论群舞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中国舞蹈网 试论群舞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群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同时它又是舞蹈文化中历史最悠久,而又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样式。它不仅是舞蹈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

    谈三国演义战争艺术的审美价值

    谈《三国演义》战争艺术的审美价值 谢灵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题材上彰显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和谐美,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美,描......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大都重视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相比较而言,对教学信息,尤其是来自社会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则重视的不够。这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