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阅读理解”教学难点及对策(大全)
浅析“阅读理解”教学难点及对策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自主的文本解读,而文学素质的水准需要专业的阅读基础与情感素养予以支撑,要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与文字运用对情感的烘托作用,才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掌握文章指引的意义,提高获取价值判断的主观能力。
一、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教学现状: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母语阅读能力基础上的知识渗透,目标在于发挥学生自主思考与主观意识能力,是在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心理发展特点等要求下开展的教学形式。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重形式轻效果的问题,基本表现方式是学生的阅读节奏与领悟全部以教师的步伐为基准,教学开展的流程按部就班,呆板无趣,使得新课改中活学活用的指标难以得到落实。
教学难点:当前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课堂上,困扰教师的教学难点在于阅读训练方式的肢解化以及分析过程的架空式,大大降低了语言文字应该展现的魅力与美感,在解读过程中,训练问题的堆积也使整个阅读过程缺乏了真正的情感交流,使教学方式的应用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价值,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更难达到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对策
第一,丰富阅读模式,实现多种模式作用下的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程序形式化或学生自主默读过程,教师必须保证每一次的阅读教学开展都能获取文学阅读的审美力并增加科学有效的互动回应,保持思考与质疑的阅读态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信息整合能力,培养出思维严谨、深刻的人才。
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前,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可以借助多媒体提前为学生播放清华园荷塘的景象,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与视觉上的冲击,在感受情境的同时,先培养出对静雅、素淡荷塘景色的感受以及对宁静、超脱情感的体会,再在阅读过程中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引发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后续内容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再比如学习《祝福》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阅读学习的任务,分别代表“我”、“祥林嫂”、“柳妈”和“鲁四老爷”,对文章记叙所属人物的情节重点阅读,这种带入角色阅读,创设情境的阅读方法能达到以下的效果:首先,便于学生更快地熟悉小说的内容与情节,其次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思考其他人物所展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
第二,突破文本限制,展开解放与创新的多种尝试。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流程,在这个流程执行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学效应与情感培养将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但前提在于学生本能地通过阅读做出回应与反馈,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有关知识点的渗透,并尽可能将其与实际生活贴进,预防出现过于固定走流程而产生的阅读枯燥与不容易理解的困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阅读教学课堂上各种综合效果的叠加,而是教师在注重学生语文基础能力与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展开各种创新、解放与渗透的手段实?F的,它确保学生在阅读综合效应的促进下提高阅读兴趣,形成自身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并在技巧上实现突破与进步。
在学习《我与地坛》一课时,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我那时感觉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可我不懂的,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双倍的。”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与人生阅历的限制,对这句话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切身感受,或引用其他作家的表述;也可以通过情感电影、电视剧片段的播放让学生受到感动,并分别表达作者的体验与感受。这个过程是对学生阅读能力与情感的升华。只有展开正确的引导,解放思想,增强体验,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才会更加深刻,也只有让语言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形成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才能成就效果。
总之,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是一定文学水平与文学素养前提上共同的情感呼应,只有将当前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阅读难题解决,才能真正贯彻新课改背景下现代阅读教学形式的转变,才能完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才能实现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写作水平的提升目标。
许光,教师,现居湖北襄阳。
第二篇:高校反腐倡廉难点及对策
高校反腐倡廉难点及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挑战,探索思考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成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
(一)与
社会逐渐趋同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社会趋同首先表现在腐败形式、内容、手段、危害性等方面的趋同。高校随着办学自主权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拓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广,社会上已经出现过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高校也时有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腐败与社会整体状况一样都处在腐败的易发、多发时期,特别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部位,大案要案时有发生,高校中的腐败行为在形式和手段上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一人案发展到一案多人,“窝案”、“串案”等集体腐败行为增多;腐败的智能水平和手段越来越高,校内外人员相互勾结的腐败案件日渐增多。社会上发生的腐败现象基本上在高校都有所表现。
其次,高校处于整个社会发展之下,必然受其影响,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与全社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权力运作、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利益攸关方,都会对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发生作用和影响。而反腐倡廉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是围绕这一政治任务而展开,必须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随着校园内腐败的发生与社会越来越接近,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在机制体制、运转方式、执行手段、效果上与社会也越来越一致。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与社会廉政建设形成互动关系,社会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均会对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产生驱动或制约的正负效应。维护“净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廉洁的高校有赖于整个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二)具有较高的行业性特征
高校消极腐败现象大都发生在招生、收费、基建工程、采购、教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学术腐败等方面,是办学自主权失范和滥用的结果,反映出学校业务、行业的特殊性。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必然有所侧重,在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重下功夫,在行风、校风建设上下功夫,把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坚持纠建并举,建立纠风长效机制,建设优良的校风和行风。
(三)注重廉政宣传教育
高校是知识精英的聚集地,它在整个社会中的高尚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得到群众公认的,高校的知识分子是被视为最具有民主监督意识的人群之一,所以,高校曾被称为“净土”、“精神的家园”,在受教育的层次和人员素质上,高校的确是聚集了众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民主氛围,思想活跃、走在开拓创新的前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和道德素养。因此,高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基本形成,宣传教育合力日益显现,同时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高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在高校得到了较好地传播和发展。
二、新形势高校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难点
(一)监督体制存在缺陷
各高校的纪检监察部门虽然在加强对高校对权力运作的监督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办法。如主持工作的纪委书记列席党委常委会、参与对决策的监督;参与大项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建设招标,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监督;参与招生工作,加强对招生收费的监督等。但由于是高校内设机构,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纪检监察干部的职务晋升、工作考核、经济待遇等都由同级党委决定,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取得党政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以及职能部门的理解,工作难免缚手缚脚,有所顾虑。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学校的发展主要依赖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只需虚设以应付上级的检查,投入过多的工作反而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纪检部门要想进行有效监督就更难了。
(二)制度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项目建设、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法律赋予高校上述自主权时却对高校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在高校内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本确立,但配套制度不完善,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滞后,招生、基建、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和配套,薄弱环节突出,特别是实施细则、程序规定普遍不足,监管机制不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特别是财务监督存在明显的盲区。校务公开目录和公开指南在公开内容、操作规程、公开载体方面都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如何惩处学术腐败
第三篇:神经外科护理难点及对策
内容摘要:
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急剧。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领域的扩大,高精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护理难点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急剧。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领域的扩大,高精技术的应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护理难点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1病人危、急、重,病情变化快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病人入院时常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变化急剧,因此病情变化在神经外科就显得尤为重要。
1.2置管护理多,工作强度大在神经外科工作的护士都知道神经外科病人有“三多”。即:昏迷病人多、置管护理多、基础护理多。护士每日忙于大量的翻身、吸痰、鼻饲、口腔护理及留置尿管的护理;雾化吸入,气管切开护理,脑室引流管护理;就目前而言,护士工作量大而人员编制少,护理工作因繁忙而工作不到位。
1.3陪护探视多,病区管理难神经外科患者发病急,突发事件多,陪护探视多,基层医院家属自带物品多,给病人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1.4家属对患者治愈抱有期望值过大,医生及护士解释不到位,护理纠纷多,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理压力及损失,容易挫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1.5神经外科专业性强,学科发展迅速,对护理人员知识面和配合各项新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解决对策
2.1做好基础抢救,快速建立急救措施:①打开气道;②人工呼吸;③人工循环。
2.2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的变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由于极度的烦躁不安突然转入昏迷,瞳孔发生改变,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都应引起警觉,通知医生及时处置。
2.3应注意病人有无定位体征及病理特征,有无耳鼻脑脊液漏,有无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血压急剧下降应注意有无肝脾破裂及骨盆骨折等合并征。2.4医院领导要对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有充分的预见性,合理配置编制,尤其我院实行的“夯实基础护理”,使我科病床护士比例,由以前的1∶0.3增加到现在的1∶0.5,使护士有充足的人手和时间做好基础护理,也避免了因家属看护不当而致导管脱落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把以前交给由家属做的翻身、鼻饲工作都由护理人员自己动手,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得到了家属的好评。
2.5医院在病区设专门人员,限制探视,规定探视时间,发放危重症患者陪护证,限制过多人员进入病区,保持病房安静,使正常治疗及操作顺利进行。2.6由于编制到位,保证了责任护士的数量,实行小组护理,加大了宣教及健康教育的力度,配备了陪护躺椅,家属减少了自带物品,使患者真正认识到环境对病人康复的影响。2.7神经外科病死率、病残率高,护士应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费用问题,取得家属的理解。
2.8每张病床都有固定护理人员,负责病人的健康教育时,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提高自身素质,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减少护患纠纷,从而减轻因纠纷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2.9护理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新进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组织人员学习、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具备发生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以保证安全使用。神经外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及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加强重症护理,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
第四篇: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难点及对策
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难点及对策
马岭学校:贺书侠
随着新课改的进步落实,素质教育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数学素质、数学意识和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而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具有这种考查功能。它不仅具有题材贴近生活,题型功能丰富,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而且其应用性、创造性及开放性的特征明显。生来说,最关键最困惑的是第一步。
一、初中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难点
1、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与纯数学问题相比,数学实际问题的文字叙述更加语言化,更加贴近现实生活,题目也比较长,数量也比较多,数量关系显得分散隐蔽。因此,面对一大堆非形式化的材料,许多学生常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产生惧怕数学应用题的心理。具体表现在:在信息的吸收过程中,受应用题中提供信息的次序,过多的干扰语句的影响,许多学生读不懂题意只好放弃;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受学生自身阅读分析能力以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许多学生缺乏把握应用题的整体数学结构,并对全立体结构的信息作分层面的线性剖析的能力。即使能读懂题意,也无法解题;在信息提炼过程中,受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的影响,许多学生无法把实际问题与对应的数学模型联系起来,缺乏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的转译能力。数学建模问题是用数学知识和数学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涉及到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造性劳动的动力因素和基本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要素:自觉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稳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和独立的个性;强烈而明确的价值观;有效的组织知识。许多学生由于不具备以上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对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应有的信心。
2、对实际问题中一些名词术语感到生疏
由于数学应用题中往往有许多其他知识领域的名词术语,而学生从小到大一直生长在学校,与外界接触较少,对这些名词术语感到很陌生,不知其意,从而就无法读懂题,更无法正确理解题意,比如实际生活中的利率、利润、打折、保险金、保险费、纳税率、折旧率、移动电话的收费标准等概念,这些概念的基本意思都没搞懂。如果涉及到这些概念的实际问题就谈不上如何去理解了,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例如:从2001年2月21日起,中国电信执行新的电话收费标准,其中本地网营业区内通话费是:前3分钟为0.2元(不足3分钟按3分钟计算),以后每分钟加收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上星期天,一位同学调查了A、B、C、D、E五位同学某天打本地网营业区内电话的电话时间情况,原始数据如表一: A B C D E 第一次通话时间 3分 3分45秒 3分55秒 3分20秒 6分 第二次通话时间 0分 4分 3分40秒 4分50秒 0分 第三次通话时间 0分 0分 5分 2分 0分 表二:
时间段频数累计频数 0≤t≤3 3≤t≤4 4<t≤5 5<t≤6 ⑴D同学这天的通话费是什么?⑵设通话时间为T(分),试根据表一填写频数(落在某一时间段上的通话次数)分布表(表二)⑶调整前执行的原电话收费标准是:每3分钟为0.2元(不足3分钟的按3分钟计算)。问:这五位同学这天的实际平均通话费与用原电话收费标准算出的平均通话费相比,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若增多,多多少?若减少,少多少?
本问题就涉及到学生不太熟悉的名词术语:本地网,通话费、收费标准、通话时间、时间段等,若让学生自己到电信局进行调查将这些名词的意思完全弄明白后,教师再分析讲解,学生就易搞懂了。
3、对数据处理缺乏适当的方法
许多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数据多且杂乱,学生面对如此多而杂乱的数据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应把哪个数据作为思维起点,从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某食品厂定期购买面粉,已知该厂每天需用面粉6吨,每吨面粉的价格为1800元,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平均每吨每天3元,购买面粉每次需支付运费900元。
⑴求该厂多少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最少?⑵若提供面粉的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于210吨时,其价格可享受9折优惠(即原价的90%),问该厂是否考虑利用此优惠条件?请说明理由。本问题涉及到的量有:每天需用面粉6吨,每吨面粉价格1800,购买面粉运费每次900元,保管每吨面粉每天3元,所求的问题⑴多少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⑵是否考虑9折优惠,条件是每次购进面粉不少于210吨?在这诸多量中,到底从哪个量入手建立怎样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许多学生是一片茫然。
4、缺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数学模式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函数显示,有的以方程显示有的以图形显示,有的以不等式显示,有的以概率显示,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模型,具体到一个实际问题来讲,判断这个实际问题与哪类数学知识相关,用什么样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深感困难的一个环节。
例如:某乡为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由政府投资兴建了甲、乙两个企业,1997年该乡从甲企业获得利润320万元,从乙企业获得利润720万元,以后每年上交的利润是:甲企业以1.5倍的速度递增,而乙企业则为上一年利润的2/3,根据测算,该乡从两个企业获得的利润达到2000万元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达到8000万元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⑴若以1997年为第一年,则该乡从上述两个企业获得利润最少的一年是哪一年,该年还需要筹集多少万元才能解决温饱问题?⑵试估算2005年底该乡能否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阅读了以上题目,问其想到了什么数学知识,许多学生答不出来。我认为答不出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存在把主要语言换成数学语言的转换障碍。数学语言主要指数学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数学语言简练、抽象、严谨。甚至有些晦涩。如“函数,形式简练但十分抽象,许多学生由于过不了数学语言关,符号化意识弱,无法把普通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从而无法将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
二、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要点及方法
1、根据经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重点要过好三关:事理关,读懂题意,知道讲的是什么问题;文理关:需要将“问题情景“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的符号语言,用数学式子表达关系;数理关:在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检索能力,认定或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完成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总之,实际应用问题的难点是:“问题情景的数学化”。因此必须强化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抽象化能力”这样才能剥去“实际应用问题”的神秘面纱,还学生数学之真面目。
2、数学建模遵循如下程式(或流程)
①审题:审题是建模的起步,审题分为读懂和加深理解两个层次,把“问题情景译为数学语言,找出问题的主要关系。②建模:把实际问题主要关系近似化,形式化,抽象成数学问题;③解模:把数学问题化为常规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求解。④检验:对求解的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对错误加以调节,或将结果应用于现实,作出解释或预测。其程式如下:
三、克服数学建模困难的对策
针对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困难以及解实际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如数学语言,数学阅读理解等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具体地讲,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1.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他能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他将来能适应经济时代必备的心理素质。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国家都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自信。例如:我曾经安排学生个人或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储蓄存款利息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储蓄存款的最佳期限:假设向银行存款1000元,试计算5年后可得的利息金额,存款方式为⑴5年定期,整存整取;⑵1年定期,每年到期后本息转存;⑶先存2年定期,到期后本息转存3年定期;⑷半年定期,每次到期后本息转存,以上存款方式哪种所得利息最多?试用数学原理说明所得结论,这次活动学生兴趣很高,在没有任何强制要求下,学生们个个都去银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了存款得息最多的方案。用数学原理解释说明也十分中肯。从这个例子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
通过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及对学习的益处。从而在兴趣和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具体地讲,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学会说题。所谓说题,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后,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等。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览全题说题目的要素,也可让学生剖析字句,说题目的条件;还可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后说解题步骤;(2)组织适当的课堂探究交流,课堂探究交流常常需要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实践证明,课堂探究交流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探究交流对学生独立活动的自由度增大,可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提问、反驳、论证、收集材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并与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探究交流不仅适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3)创设写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要学生把他们学习的数学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例如:可让学生写知识小结、解题反思、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写作,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的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3.构建知识网络,强化从整体的角度选择思维起点的能力,数学实际问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据多,变量符号(字母)多,数量关系隐蔽而且数据具有“生活实际”的本来面目,并非“纯数学化”的数据。学生对数据的感悟能力较差,对已知所求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模糊,如果从局部入手,则头绪纷繁,不易突破,但若能从客观上进行整体分析,抓住问题的框架结构与本质关系,常能出奇制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讲可以运用结构数据表格的整合信息,理顺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凸显数学“建模”。例如上面提及的电话支费,通过对题目的整体数量分析,可以整合成直观图(表3),这样,所有数据便一目了然。正 时间段频数累计频数 0<t≤3 T 2 3<t≤4 正 5 4<t≤5 T 2 5<t≤6 一 1 表3:
这五个同学的实际平均通话费X元,按原电话收费标准算出的平均通话费Y元则X=(2)Y=()X-Y=?实际上少了0.08元.4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掌握数学语言,包括:①接受——看(听)得懂,能识别、理解解释弄清数学问题的语言表达,并能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表达;②表达——写(讲)得出,能将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用恰当的语言标准流畅地表达出来,并且在表达中名词述语规范、准确、合乎逻辑。二是帮助学生掌握好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各种数字语言的互译、转化工作。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做好一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语义、句法的教学。斯托利亚尔指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如果只限于语义一中,那么数学将不会使用形式的数学工具,进而不会用它们解决问题。如果只限于句法一种,那么学生将不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不能把非数学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他们的知识将是形式主义的、无益的。”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加强学生对语义、句法的理(1)借助于语文知识中句子的扩写或缩写来帮助理解。如“对顶三角相等”扩写成:“如果两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再如:“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这两点间的距离”,可先诱导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谓、宾语,再读缩句,即句子的主干,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距离”的理解,“距离”是“长度”,是“正的数量”而不是“形”——线段(2)借助于“打比方”帮助理解。如数学中的“直线”可比喻为孙悟空的“金箍棒”,既不失科学性,又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3)运用比较法帮助理解,如学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与已学过的“整式”的加减运算作比较,得知相同点就是“合并”不同点就是“同类二次根式”与“同类项”(4)多角度理解,如相反数时,从定义角度理分别求-
3、-
5、0的相反数,相反数是10的数是什么?从数轴的角度理数轴上什么样的两数互为相反数?从绝对值角度理符号、绝对值怎样的两数互为相反数?从运算角度理相加得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吗?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直观,强化理解。其次,要加强数学语言的互译的训练。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往往是通过一种语言表述的。而学生要真正理解和运用它们,则必须要能灵活运用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例如,平面几何中的定理都是用文字语言表述的,但是证明时的论证需借助符号语言来表达,其间图形语言作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必要补充,为数学思维提供直观模型。因此,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对三种语言的转化训练,对书上的每一定理都要求能够作出对应图形,并能用符号语言写出对应的几何译式。
5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控制,教学设计只关注对传授——接受过程的优化,而很少关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接受的只是一些数学结论,对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在具体情景中形成的,结论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得到的,结论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很少关注。因而无法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动接受“结果”向主动积极构建“过程”的转化。一碰上实际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为改变这一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创造问题情景,开发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在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上:一是变学生“仓库式”学习为“蜂蜜式”学习,二是变学生由知识学习为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如何向学生提供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向学生展现“春天的原野”,让学生体验尝试,发现探究。让学生博采广撷,自我“酿蜜”;优化教学设计离不开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摸清学生的学情,否则,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6开发教材潜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也是教学问题的题源。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经过反复筛选精编而成,看似寻常,实则内涵丰富。有不寻常的价值和应用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挥、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作用,在教与学中创造性地设置教学情景,并适时地“深挖洞”或“广积粮”形成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例题,习题的教学中采取一题多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形式,容易的题精讲,旧题新讲,小题大讲(深入挖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如果老师教学时在处理上述问题原形时,不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是很难解决的。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在布置练习时要减少一些“死”的书面作业,增加一些“活”的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作业。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不仅要求熟记,而且要弄清背景和来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注重教材中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的提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规律和方法的概括过程,为学生创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石和搭建了登高望远的平台。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的能力,而提高这一能力,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启发、引导、点拨;和不断地探究、反思、经过思维碰撞、纠错磨练。所谓:谋定而动,马到功成。
第五篇:狱政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
狱政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
我国监狱事业从建国初期至今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造了数以万计的罪犯,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并且也经历了几十年的磨练和考验,而今在管理教育方面出现诸多新情况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在不断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积极的解决问题,创新出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加生机蓬勃的发展。从监管改造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产生令人困惑的问题,主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分析
民警管理教育罪犯,运用狱政管理手段,发挥狱政管理的功能,但由于一些主观原因使他们感觉自身掌握的技能已经无法有效的对部分罪犯严管施教,导致出现了“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的现象。
(一)旧“观念”根深蒂固,管理缺乏创新
几十年来,对罪犯的管理有一整套的模式和千变万化的方法,前辈们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如获至宝、受益匪浅,熟练的掌握后运用起来亦是得心应手。然而,在法制日趋完善、科技迅速发展、管理日渐科学规范的今天,旧的方法和模式显得无计可施,而我们却仍旧被旧“观念”所束缚,没有去思考“为什么?”,无计可施时总会听到“以前遇到这样的犯人,如何如何„„”的说法,没有去深层次思考,旧的管理模式在科学文明管理要求下的监狱工作中已经有诸多的不适宜,如何更新观念,在《监狱法》等相关法规的严格要求下,创新工作方法。这就存在民警主观上的原因,一是旧观念牢固,尤其中层管理者认为这是老一辈工作者的经验积累,自然有他的权威性,而且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忽略了社会和时代的变迁,缺少科学发展的眼光;二是长期的处于机械式的工作状态,产生了思想的惰性,有时连考虑都觉得麻烦,更不愿做深层次研究;三是对新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教育方式(如心理矫治)缺乏了解和支持,认为连几十年的经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用这些新方法更是“不靠谱”,不愿接受甚至排斥;四是治表不治本的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形成习惯,以民警威严形象自居,缺少与罪犯心与心的交流,更缺少“换位思考”的觉悟,难以将倡导的人性化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与罪犯勾通形成隔阂。由于以上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民警在遇到棘手问题时出现了“不会管”的现象。
(二)罪犯维权意识增强,民警认识程度滞后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已不是像前些年那样浮浅,都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罪犯作为已经触犯法律的群体,对法律的了解和敏感程度都高于社会人群,自然维权意识有极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罪犯在监狱改造期间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权益是否得到了维护或者遭受了侵犯,加之监狱监察监督机制的日趋完善,狱务公开的深入开展,为罪犯提供了更多的维权途径,是监狱管理教育工作文明化的一大体现,是监狱工作发展的表现,更是社会文明深入监狱的标志。而部分民警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滞后或者说是有偏差的,原因有四:一是个别罪犯利用这一途径,编撰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民警,致使个别民警蒙受伤害、遭受打击,导致部分民警在管理罪犯时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二是部分民警将罪犯维权意识的增强,归因为现行法律法规的个别规定是对罪犯有利,对民警无情,没有从自身找原因。罪犯的维权意识也可以说是法律意识提升了,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处理维权事件的能力却是滞后的。因此民警业务素质不过硬,对监管改造相关政策的掌握不熟练,亦是导致民警管理不硬气的原因之一;三是不能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罪犯维权意识的增强并不是件坏事,相反却是件好事,民警只是没有有效的给予引导,片面的认为“维权”就是“对抗”和“攻击”,这种认识是消极的;四是个别民警不能秉公执法,在执法过程中违规违纪,确实是由于罪犯的维权行为而被揭露,并被相关部门给予了严惩,给其它民警带来了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罪犯管理工作,这也是民警对问题的认识偏差造成的。诸如上述原因使个别民警在工作中出现了,“遇事躲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惹麻烦”的思想,也就出现了“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
二、客观因素分析
对于罪犯管理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民警很难以自身的能力去克服和解决,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针对常习性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较弱
奉行文明管理,大力推行文明执法和狱务公开,严禁干警体罚、变相体罚罪犯,严格规定了对罪犯使用警戒具的条件和程序等,这有效地防止了监狱民警任意违规执法情况的发生,保障了罪犯的基本人权,符合世界行刑的基本原则和潮流。与此同时,在罪犯的管理教育体系中却缺乏对违规罪犯的强力惩戒措施,这就出现了对罪犯权利保障要求的提升和对罪犯(特别是常习性违规罪犯)惩戒力度降低的强烈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教育手段强度的相对弱化,这既不利于改造罪犯(特别是常习性违规罪犯),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狱内改造秩序。在现行的《罪犯考核奖罚规定》和《罪犯分级管理规定》中,对于严重违纪(不构成犯罪)的罪犯最为严厉的惩罚是降为严管级并进行禁闭,严管级的待遇较其他级别的最大差异仅限于不得提请减刑假释、通信会见方面受到严格限制,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在待遇上的重大差异。工作在一线的民警都知道,常习性的违规罪犯多是那些亲情观念淡薄或家中已无至亲、刑期相对较短或者刑期相对较长、价值观念严重扭曲的罪犯,对这部分罪犯即使实施上述最为严厉的惩戒,效果往往是不尽人意,在管理和教育罪犯的实践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这是导致民警在管理教育罪犯中棘手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二)一线警力不足,民警精力不够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监管一线的警力日渐吃紧。一是各项工作要求严,民警分工较细,监狱生产经营工作抓得紧,摊点多、项目散,民警往往要一到两人一摊,“连轴转”,精力不够;二是从优待警政策要求民警休假达到100%,因此几乎每个分监区每月有民警休假,即使有机关民警进行临时补充,还是对工作的连贯性有影响;三是日常阶段性的理论学习、各类活动频多,机关抽调基层民警现象频繁,令民警应接不暇,牵扯精力。因此基层民警的配备,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民警精力有限,影响对罪犯管理教育工作的细致程度。
(三)缺乏有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监狱系统近几年的民警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抓的有声有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警的体能在岗位练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民警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在各类学习培训中得到了提高,但也应当从中寻找到不足:一是个别培训学习流于形式,应付情绪较明显;二是学习和考核不配套,民警重视程度不够;三是个别培训学习的内容与实际有差距,台上讲的和台下想得不一致,提不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学到适应实际工作的“技能”;四是从局机关到基层监狱缺少监管政策的研究机构和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致使基层工作缺乏权威性的指导。
其次,解决民警在管理教育罪犯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解决民警在管理教育罪犯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就要改革和创新的探索管理教育罪犯的新途径。
控制、稳定、改造罪犯的关键举措是加强罪犯的管理教育,打破他们的犯罪心理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认同。因此,作为监狱职能部门,必须着力于管理教育的改革,全方位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这一改革首先应当是观念上的变革,通过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破除传统的旧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在科学认识罪犯的前提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大教育”理念的确立推进教改工作的深化,提高管理教育工作的超前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管理环节的检查监督,确保管理功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监狱的管理教育工作看起来是严谨和规范的,但从狱政管理的功能来看,还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作为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狱政管理的特殊改造功能主要有:一是惩戒威慑功能。狱政管理运用着刑罚总体上的威慑和伦理否定、行为判断的功能,而且在日常管理中,也以严格的标准,和对抗拒改造,消极抵制行为的严厉惩戒,以及由此而对广大服刑人员产生的巨大威慑,建立起狱内服刑行为的价值取向,事实上起到纠正、督促、规范、引导着罪犯的日常举止言行的作用。久而久之,成为行为定势,从而发挥着改造罪犯的功能。二是规范的约束功能。改造罪犯,是自律与他律的辩证统一。狱政管理就是要很好地协调和调动起自律与他律的作用,从而达到改造的目的。我国的狱政管理实行明确的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将预期的、合乎改造目标的罪犯服刑行为要求,以规范的形式、标准的形式,公开昭示出来,让罪犯对照检查,争取达标,这一努力的过程,实际上已是一种自律过程,是有明确改造作用的。三是养成教育功能。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对罪犯的生活、起居、举止、交往、作风、内务等等方面都要求按设定的模式去一丝不苟地完成或实行。久而久之,就会使罪犯养成新的行为习惯,摒弃不良行为习惯。四是保障感化功能。通过对罪犯的衣、食、住、接见、通讯、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实施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待遇措施,充分发挥着重要的独特的改造作用。五是激励督导功能。罪犯的服刑改造表现,已成为现代狱政管理的基础要素。监狱要根据它决定改造措施和进程,罪犯也急于了解自己的改造程度及客观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考核,产生竞争机制,激励和推动罪犯的改造。同时也造成一种态势和氛围,使那些不愿或迟缓改造的人得到督促和推动。六是组织过渡功能。在狱政管理中,将罪犯严密地组织起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让罪犯生活在良性的集体之中,以适应集体生活来为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以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以利于今后重返社会,利用组织中的竞争、监督和帮助来促进罪犯的改造。
在管理教育罪犯的过程中,由于民警的业务素质和认真程度的差异,六项狱政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个别甚至“走了样”,因此要确保狱政管理功能的发挥,就要求职能部门加强管理,对每一个管理环节实施监督和检查,督促民警克服“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的情绪,积极参与管理。
二、更新“观念”,摆脱“束缚”,积极开展调研,开辟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对于任何深刻的改革来说,观念的变革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毛泽东说过:“思想进步是生活及事业进步之基”,观念不变革,一切改革就无从开始。要加强管理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这一切都必须从改变观念入手。
对于宝贵的经验是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但在面临新问题时,就不能被旧“观念”所“束缚”而“坐以待毙”了。当前犯情的复杂多变,犯罪手段的形式多样,都促使我们只有不断的开展深入而有效的调研工作,探索新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的解决新的问题。旧的管理教育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又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会使工作停滞不前。新的工作方法尽管在应用中需要不断的锤炼,也许并不是见效很快,但如果不去尝试,问题可能就永远解决不了。一定要转变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诸如:应用几十年的罪犯“百分考核”,操作上有这样和那样的不便,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因素,外地监狱系统的新型考核方法是否可以借鉴;心理矫治技术的应用在全国监狱系统突飞猛进,而个别民警却还心存疑问,甚至和违法行为对比:“还不如踢几脚解决问题”等等现象都说明对新鲜事物的排斥和回避是旧“观念”的体现。罪犯的改造和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在监狱工作科学化的要求下,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及时细致的调研,推出新的有效的应对措施,并敢于尝试和接受,工作一定会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探索出的新方法奏效,民警自然会走出“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的困境,而“敢管、会管、愿管”。
最后,呼吁上级部门关注影响民警执法的客观因素,弥补执法环节中的不足。一是加强对常习性违规罪犯的惩戒力度,立法部门尽快修改《监狱法》的部分笼统内容,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丰富惩戒措施,使民警在日常管理中更有效的发挥狱政管理职能;二是合理调整民警配置,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保障基层警力;三是尽早成立监狱政策、理论、对策研究权威机构,从事专门的研究调查工作,对整体的监管改造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四是从学习培训上下功夫,找准培训重点,使受训人员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掌握管理技能,紧密联系实际,得到启发和提高。
主题就这几个,跪求高手选其一发下 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大纲
1、监狱信息化功能完善的基本措施;
2、监狱法制化建设的阻力与对策;
3、监狱管理社会化基本途径与效能优化;
5、监狱立法的完善与发展趋势;
6、狱政管理工作难点及对策;
7、当前服刑人员监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8、当前服刑人员劳动管理状况的调查;
9、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状况的调查;
10、服刑人员改造与矫治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1、服刑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特点及成因;
12、服刑人员改造个别化方法适用与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