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生活美术的角度组织美术教学
谈生活美术的角度组织美术教学
在一次美术学习情况调查中发现,近七成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美术就是能画画,标准就是像不像,接受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将来吃美术专业这门饭或成为一名画家,或者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这种“天赋”,他们对美术课感到迷茫和困惑,总是哀叹自己画得一团糟,固执地声称没有“美术细胞”。导致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什么原因呢?长期以来,由于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甚至我们一些美术教师也希望每个学生和自己一样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掌握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以美术应试为中心,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家长和学生认为培养美术兴趣爱好,就是偏重于如何画画,对孩子掌握一技之能存在着虚荣与期盼,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素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从技术性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
一、生活美术教育,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感受美术体验美术。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注重呈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此我们看到,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出发,教师创设生活情景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所学的知识不但“活”、“牢”,而且能“用”。如:《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一课中。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的,可以运动或发光、发声的立体造型,生活用品或活动模型。完成后的大型立体造型可以美化学校,小型立体造型可以美化教室或家庭,生活用品可以运用于家庭或作为礼品赠送朋友。《人类的朋友》一课中,课前要求学生观察和收集动物资料,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结构特点及动物表现的技法,然后尝试用线造型的表现手段来临摹和写生动物。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讲一些人与动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故事。
二、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教师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去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美术创造,以趣乐学,让学生处于一个自己要做,促进自己做好的一种状态。
着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 如教材第13册中《当一回蔡伦》,从我们身边经常使用的纸入手,将学生带进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代,让他们切身感悟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造纸技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从教学的内容看,造纸技术对渴望猎奇、喜欢尝试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利用这种心理,可以更好地借助美术课程向学生传授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和关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如中国古代有哪四大发明?造纸术是谁发明的?等等。另外课前我还要求学生查找、探索与纸有关的人文知识,相互间的交流成为知识共享的首要方法。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纸张制作的一般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进行纸张制作,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生尝试到成功喜悦的同时,让学生设想一下,如何运用现代造纸技术制作具有艺术效果的纸张,用300字左右的文字进行说明。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四大发明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想像力丰富,文字说明生动、流畅,纸张的制作作业也完成得比较好。
三、生活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在校内外的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学生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地活动所能开发利用的材料和素材,如图书材料、音响材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具体的人,了解生活是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相联系的,所以教育必须建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当然也意味着关注有完整的生命表现的人的存在,使得人得以完整地发展。
新课改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及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时,让学生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内容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事物,从而引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和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动物画的教学时,让学生在画中蕴含着对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关爱,它们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拥有共同的家园;在人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在画中能寄托对师长、朋友、同学及亲人的深情,以情带画,让学生学习美术就不再是任务,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静物画的教学时,使学生通过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如第13册《身边的物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在色彩画的教学时,如第13册《情感的记录》要求学生在提高用单色表现身边物品的同时,用色彩去丰富画面效果,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更接近自然和生活,其静物的内容还是以学生经常能接触到的、易于表现的,并具有一定情趣的物品,如花卉、水果、餐具等。
初中美术教育同样隶属于基础教育,从现状来看,初中生不可能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从事美术作为终身职业的也很少,但也不能就此抛弃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就是有很强专业性的技能、技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既要重视素质教育感受美术文化,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两方面都要得到发展的话,还是让我们从生活美术教育的角度进行美术教学。
第二篇:谈美术教学
谈美术教学
——根据《套色纸版画》视频浅谈美术教学的含义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的价值首先是由教育的功能来体现的。因此它与其他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共同特征。然而,它又有着自己的特殊的功能,它的这种特殊价值作用是由美术的本质决定的。关键词: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 学生 人文性
美术教育不仅通过各种艺术的妹来实践,而且借助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去实践。美术是艺术学科之一,美术是研究美、创造美的,其作品多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再现。所以美术教育除对本学科知识、表现手法、形式美的传授之外,还包括学生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的观察、审美、欣赏和表现。
美术教学是美术教育的主要载体。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它是以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为基础。个人认识和社会认识之间的矛盾,就是教学过程自身运动的基础。
美术教学,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美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相互交往过程,是美术教师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
通常,传统的美术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巧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上,而忽视了美术教学对发展感觉器官、人的潜能创造等方面作用的培养。我们认为,现代美术教学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的实现:
(1)一个美术学习的氛围;(2)一定的修养和鉴赏水平;(3)基本的技巧和技能;(4)个性、品格的形成;(5)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规定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美术教学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2)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3)通过美术教学,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品德、意志;
(4)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经过一点时间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和探索,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套色纸版画》的教学视频,来浅谈美术教学。
第一,在美术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信心,信心是每个人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保障。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了然于心。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教学计划,不要强迫学生,让其自由选择。视频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不同材料的纸板还有各种色彩的油墨。教师以学生上节课的画作来把学生引入课堂,让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再以一幅学生的二色陶罐的再创作并结合版画的历史简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套色版画之拼版桃色。教师给学生们展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并让学生自我探索版画的做法,接着教师亲自制作版画来教给学生版画的正确步骤,老师再予以引导,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构思,让学生们亲手制作,尝试其中的乐趣。最后让学生们评价和解析自己的画作。
第二,作为一种重要艺术的美术,在教育中要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里要先转变自己的思想,愉快地走进美术课堂,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美术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把他们对美的切身感受认识和理解带入课堂。通过评价、讨论等形式作出对探索的归纳,并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再把美术的各种形式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丰富点缀他们的生活,使美术自然的成为学生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美术的人文性,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视频中,学生自己创作时都是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来的,而课结尾是老师把一幅作品用框裱起来,并告诉学生这样可以挂在家中当装饰。这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再把美带回到生活中,丰富点缀他们的生活。
第三,现今心与身体、头与身躯游离的状况导致人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降,它既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人类潜在的危机所在,也是现代美术教育所面临的挑战。1999年日本出版了题为《制作物品拯救日本》的著作,针对信息社会已经使日本国民的动手能力弱化,基础产业实践技术水准普遍降低的危机,著名美术教育家、原筑波大学教授宫胁理博士提出了要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加强动手表现接触各种材料的美术、工艺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方能从根本上支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现代美术教育理应在其中发挥通过手工制作独特的感性教育的作用。视频中,老师多次请同学去感受画材的纸质,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画作,就是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表现能力,把同学们头脑中的影像构想,变成现实的风景。
第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学习中,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学习也就流于表层和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问题,引导争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很大的加强。不仅如此,还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下愉悦地接受老师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视频中,老师多次让学生自我探索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加融入到课堂中,是学生的思维更加跟得上老师的步伐,更加调动了课堂的活跃度。并且老师在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是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放松心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之,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规律的过程。它既受教育普遍规律制约,又有自己的特殊规律。美术教学既是传授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又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的过程。美术教学是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相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一定的社会实践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过亲生的实践,将学习到的间接的美术知识与直接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逐步形成有自己风格的美术技能技巧。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 《美术教育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试用),1993 《现代美术教育学》 《制作物品拯救日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1 《现代教学论》 《教学论稿》 《教学论》
《小学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论·美术分册》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心得谈
初中美术教学心得谈
陈红刚
初中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美术教学,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现与同仁共勉。
第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中学美术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在应考之列,大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仅凭“三分钟热度”,无长期坚持的恒心。因此美术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其感兴趣,才愿意去学、去思考、去研究。在良好兴趣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比如在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先从自己喜欢的入手,从自己无限的想象入手,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用一些自己或者美术大家的作品,启发学生多观察、多研究,让学生从中去感受美术的美感和情趣;也可以在一些制作类的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亲自动手去完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寻找学习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也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之循序渐进。总之,有兴趣的学习,难也不难;无兴趣的学习,不难也难。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培养其兴趣,才能提高其创新能力。
第二,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巧的讲授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美术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操作仅限于简单的绘画和手工。进入初中阶段,根据其年龄心智特点和思维的发展,美术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知识的理解要从以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现在的理性认识,画面的内容、形式都要有一个全新的提高。所以,操作方法与技巧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以后,就要以正确的方法技巧作为其实践能力培养的向导,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美 1
术中的问题。学会正确理解操作方法,正确使用操作工具。
例如八年级的“黑白版画”一章,就是要求学生在正确学习黑白版画操作方法和技巧后,运用黑白版画的艺术语言,完成一副肖像作品,提高学生用刻刀造型的情趣。如果没有必要的方法、技巧的传授,学生只能“操刀兴叹”了。
第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改变教育教学模式,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式”、“实践发现式”、“讨论探索式”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
第四,因地制宜、博采众长,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美术中必备的教具、学具无法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能完整的按照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除过选学部分课本内容外还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比如《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可选用农村家庭普遍都有的五谷杂粮作为绘画的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动手进行“谷物粘贴画”。也可博采众长,根据当地民间美术工艺特色,聘请民间手工艺人,让他们走进课堂教授学生进行手工艺制作,并定期举行一些学生手工艺制作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除以上方面外,美术教学还应该注意三点:
1、对学生每次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区别作品的良莠,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美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美术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进行施教。多练习,多研究,反复实践。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提高。
3、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课堂内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课外多参与一些黑板报、墙报的设计和绘制。将课内的知识运用于课外的实践操作,将美术知识引申到其它学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教育教学行为取决于教育教学观念,而教育教学的行为程度则取决于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程度。初中的美术教学,只要教师从自身出发,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兴趣培养入手,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使美术课堂真正变的丰富多彩。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西和县晒经九年制学校:张鹏
在从事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一年级学生带着对小学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四年级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五、六年级,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小学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
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臵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六年级《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辨别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五年级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
一、荷花。
二、梅花。
三、竹子。
四、鸟。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水彩画的教学反思
水彩画的教学一直是美术教师觉得很难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美术基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先来看看教材,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江南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彩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水彩画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本课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彩风景画切入。色彩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教材和新课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水彩风景画空间立体感 2.技能目标:尝试水彩的多种技法 3.情感目标: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体验生活。我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定在重点:画面的层次与空间,难点:表现主体物的水彩画技法。课前准备需要教师:水彩工具,水彩画,各种材料学生:水彩画工
具。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一、导入新课:通过学生作业欣赏,了解作业中风景画的层次和主体物的安排,掌握风景画的通过近景远景和中景的安排体现了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同时也联系教学内容。二是展开课题:欣赏水彩风景画,分析近景、中景、远景的色彩处理,进一步了解风景画中的画面层次,具体分析就是近景、中景、远景之间有什么样的色彩关系。在绘画的技法上采用了演示法
1、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湿画法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2、教师在学生的演示的基础上用干画法演示画面主体物的表现方法说明画面中心,即画面的主题,需要处理运用干画法,中景一般都是画面的主体物,色彩相对比较鲜艳
3、水彩画中还有很多小技巧,教师演示浅颜料法、涂蜡法、对印等,相关的作业是在上节课的作业上进行修改和创新的:“校园秋色”。要求:
1、学生表现自己的感受,2、写生时注意取景、构图,3、能有一定的水彩画效果。这份作业的效果来看,基本上和上一节课的作业成绩差不多的,大家的作业都比原来的更加完整,更有内容。但是我个人不欣赏这些作业,感觉比较死板,小技法都没有使用,练习的时间也占了很多的时间,学生自己对作业也很不满意。
另外,我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的约束,在绘画方法演示部分完全采用了小技法的画法。欣赏的水彩画里加入了幼儿园孩子的水彩画作业,在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吹画时,班的学生很积极。这里,我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演示一些还没有尝试过的技法时,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不愿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学生主动要求最好了,像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同学的带领下很积极的参与学习,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话还是教师自己演示比较合理。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分析:用传统的绘画方法学生很犹豫,感觉无从下手,作业的效果也不容易出来。用小技法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从学生的作业来看,效果也要比用干湿画法更有意思。尤其是用印的方法处理画面都是一整片的,使画面比较整体,有内容。画面的主体物用吹的方法,使近景与远景有了强对比,最后在画面中撒颜料,又多了一份意境。
通过该课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跟上脚步,不能用原来的教学形式或教学理念。特别是对教材要深刻地去理解和体会,不能自以为是地随意改变教材或就用自己的一套东西。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美术教育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化人类的情感,使人们从繁琐臃肿的现实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释放激情、传播动力,为人生增彩。肩负如此重任的美术教育好比是一座金字塔,而小学美术教育便是这座巍峨金字塔的坚实基底。它肩负着发展小学生整体素质服务,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使命。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终身受益。
一、教学中渗透实践活动
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境,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学生的情感。如对《小船在水里游》一课的绘画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彩纸折叠的方法制作出各种小船的形状。教师先出示小船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再让学生分析小船的外型及制作的材料,学生说出了小船的种类及性能。运用教师教的几种方法制作出多种小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船放飞愿望的活动,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二、联想绘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一节绘画课上,同学都开心地在画画。一个小男孩却拿着笔不敢画,我走到他旁边,用手轻抚着他的头:“小朋友,你怎么不画画?”我问。他说:“我不知道画什么。”“你会画圆形吗?”我边鼓励边引导,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形,我问他这个圆形像什么?他说像太阳。
我启发他:“太阳在天空中生活,天空中还有哪些事物?”在我的耐心启发下,他在天空中添上了白云、小鸟。我又问他:“你看,天气多么晴朗啊!小鸟却匆匆忙忙的,它们要做什么事呢?”他用极快的速度在太阳的下面画了一棵大树,在树上画了一个鸟巢,鸟巢里有几只雏鸟。同时,在飞翔的小鸟嘴里添上一条小虫。我又笑道:“这棵树一定很孤单,你能为他找来小伙伴吗?”小男孩一听,很快把大树变成了一位老爷爷的形象。在大树下添加了在做游戏的小朋友等等。画面内容很快就丰富了起来。当我给予他“你画得真棒”的赞扬时,小男孩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我告诉我的学生,当你觉得不知道画什么的时候,你就通过联想,用画画语言来回答,什么人(主体物)在什么地点(背景),什么时间,和谁一起,在做什么。这样你画的内容就会丰富起来,生动起来。
三、音乐情景,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节拍、曲调、音色和音质、强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指导儿童绘画创作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
如我在上绘画课《月亮弯弯》时,讲到通过联想你能想到天空中除了月亮,还有谁的时候。
同学们开始七口八舌。
“云彩!”“外星人!”“太空飞船!”“星星!”等等。
说到星星,立刻有几个学生先唱起来:“小星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接着,我打着节拍,全班同学一起唱了起来。同学们在愉快的音乐气氛中,感受到了月亮的文静幽谧,小星星的活泼调皮,天空的丰富多彩。绘画有了内容,有了节奏。
四、电脑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在进步,电脑应用在绘画中已是屡见不鲜。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制图软件。学生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分割组合,能成功地完成美术作品。也可以修改美化自己的照片,为学习生活增加趣味。
如果美术课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多种多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生活,美术课也就成功完成了本身的目标。
五、关爱学生,认真聆听
“哈哈!瞧她画的蜗牛!大的这么大!小的又那么小!”当我像往常一样请学生上台分组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时,教室里响起这样的声音,听声音我就知道是晓川。听到同学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小洁的脸通红,默默地低头将画面朝向自己。我拿过她的作业本,仔细一瞧:她画的是一群蜗牛,只是画面最左边的那只很大,占了小半张纸,而其它的六七只都很小。这样,整个画面看起来很不均衡,的确不太美观。我明白晓川的意思,他是觉得构图不好看,反差大了些。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向学生强调构图要饱满、均衡,看这意思,我的话还是起了作用的,学生们对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小洁的这幅画显然不符合我的教学意图和审美主张。可我知道,这是个生性胆小的女孩子。于是,我一面示意其他同学继续练习,一面温和地安慰她。
“老师知道,小洁是不小心的,对吧?”
她没有说话,只是不住地摇头。
“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这么画吗?难道它是蜗牛王?”我问道。
她抬起眼睛小声地说:“不!它是老师,后面的是它的学生。它们在排队!”
带队的蜗牛老师,排队的蜗牛学生,就像我们学校放学一样。很明显,以她的逻辑,她并没有错。
“老师也没有那么大吧?”晓川依然有些不服气。
“蜗牛老师就像蜗牛的妈妈一样。”小洁看着我,依然很小声地说。
那一刻,孩子的眼神和话语令我有一种无可名状的震撼。孩子在用图画表达对我的赞美和爱,而我却险些错过了这可贵的“心灵的交流”。也就在那一刻,这个生性胆小的女孩子让我懂得,教育人这件事情可能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此后的美术课上,我更加注意用心地去聆听,聆听孩子们对图画的解读,聆听他们鲜活敏感的内心。我发现,孩子们表现的不仅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更多的是他们心中的世界以及那份珍藏在他们内心的真自我和真性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市亳州师专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