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春霞的倒数教案
《倒数》的教学设计
王春霞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4页“倒数”。教材分析:
“倒数”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从而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⒉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教具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教学方法:
倒数的学习适合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从特点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学习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倒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课,所以老师想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你们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为好朋友的? 生: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是老师的好朋友。„„
二、游戏导入
师:朋友在一起最喜欢做游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好)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如果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
师:同学们可真棒,老师奖励给大家看几幅非常漂亮的图片,请大家欣赏。看看哪位同学能用一些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图片。
师:数学王国里的一些数也有这样的特性。如:三分之二倒过来是二分之三。九分之七倒过来是七分之九。你们能根据这些数的特性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倒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
三、探索倒数的意义
⒈师:看到“倒数”这个新名词,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后出示)
⑴什么是倒数?
⑵倒数是指一个数吗? ⑶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⑷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
⒉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先来看两组口算题。小黑板(或课件)出示:(24业算一算)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
生2: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师:那么,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倒数吗?(师指名回答)
师: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二乘二分之一=1,我们就说2的倒数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倒数是2,2和二分之一互为倒数。
师: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成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
生1:互为是互相的意思。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比如:六分之五乘五分之六=1,不能说六分之五是倒数或五分之六是倒数。师:像这样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你能再说出几组吗?(指名回答)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四、探索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⒈师:你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吗?会求什么数的倒数呢?怎么求的?能举例说明吗?
生1:我会求分数的倒数。如()把分子、分母互相颠倒就是()。生2:我会求整数的倒数。如()分子分母互相颠倒就是(),所以()的倒数是()。
⒉讨论求“1”和“0”的倒数。
师:小组讨论“1”和“0”的倒数是多少? 小组汇报。
生1:1的倒数是1,1可以写成一分之一,倒过来还是1。生2:1乘一分之一=1,所以1的倒数是1。
生3:0没有倒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生4:0虽然可以写成一分之0,但是一分之0倒过来是0 分之一,因为分母不能为0,所以0没有倒数。⒊反馈练习
①完成24页试一试。(学生练习前,教师强调一下书写格式)②完成24页练一练。
五、拓展延伸
⒈师:你们会求带分数的倒数吗?如一又二分之一的倒数是多少?
生:会。一又二分之一=二分之三,分子分母互相颠倒就是三分之二,所以一又二分之一的倒数是三分之二。⒉讨论如何求小数的倒数。出示:求0.2的倒数。
学生会想出两种求法。第一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颠倒分子分母的位置继而求出倒数。第二种: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除以这个小数。⒊反馈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0.5 ⒋总结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行了。
六、闯关练习(机动题)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七、全课小结
师:我们来看看课前想到的几个问题,现在会解决了吗?
那么,老师要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学了倒数有什么用处呢?大家课后可以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二乘二分之一=1,我们就说2的倒数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倒数是2,2和二分之一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行了。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第二篇:王芳霞选修课教案
选修课:《阅读与写作》教案
王芳霞
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2.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拟人、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这样的文章,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一次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现在呢?)冬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指名)
2.看来同学们对季节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你还记得我们学的第四单元——韵味吗?韵味是什么,是啊,我们可以在语言文字之中细细体会。你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句段吗?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韵味。(指名背诵)
3.同学们真是热爱生活啊,通过你们的背诵,让我们跟随袁鹰感受了枫叶如丹,在张晓风的笔下感受到她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那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这样的文章啊?
4.老师就给你推荐《课外阅读》上的两篇文章,请你来用心读读,用心感悟。
二、指导阅读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夏日的晚霞》,利用工具书自己学会生字生词,看看文章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
①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书中有一些词语非常的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
②看来大家能够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真不错!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夏天的晚霞,你发现了吗?(指名回答:写作手法——三个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③这么美的文章,除了了解它的写作手法,还要积累其中的优美句段、词语,你准备积累哪些词语呢?在书上标注出来。谁来说说你画的词语或是句段?
④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老师也想积累几句,(课件出示)
谁想读读?(指名读)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其实《迷人的小河》也同样运用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写作手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
①请你自己读读,看看《迷人的小河》哪些地方用到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做出标记。
②指名回答
③(课件出示)请你自己读读这几句,你有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④你能带着这种恬静、欢乐再来读读这两句吗?
⑤这篇文章你想积累哪些词语?
⑥你愿不愿意把我们积累的词语和写作手法用到你的文字之中?
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老师给你准备了美丽的景物,请你用心体悟,然后选择一个景物,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生练笔,老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大作。
三、总结
同学们,我还记得张晓风说过:“我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热爱读书吧!
四、拓展推荐
老舍《济南的冬天》
朱自清《春》
何其芳《秋天》
第二课时 我和三国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三国演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1、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2、学生读三国的读书成果。
四、教学过程 :
一、观看片断,导入 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历史就好比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今天老师从中摘取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大家想看吗?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历史故事?
(播放《赤壁之战》的片断。)
2、学生回答。
自从学了课文《赤壁之战》后,咱们班掀起了读三国,说三国,看三国的热潮。男孩子不在话下,连女孩子也不甘示落,看来这“三国热”还真流行呀!今天,借着这股“东风”,这节课外阅读课,就是这(出示课件“我和三国”)
3、齐读课题。
二、《三国演义》读书成果展示。
1、像《赤壁之战》类似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吧。你们还知道哪些故事呢?喜欢的人物是谁呢?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介绍。
3、学生上台展示各自的读书成果。
形式:书海拾贝、小手抄报、评价人物事件、画画、课本剧、讲故事、地图等。
四、总结:
接下一段时间老师的阅读教学目标 是让大家越来越爱读书,勤思考,多积累,你们呢?接下一段时间打算干什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任务。)
3、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我们的口号就是: ——快乐地读书,读书真快乐!
第三课时 写景作文
一、引入:同学们,我们每天从早到晚在哪生活的时间最长?(校园)我们每天与我们的校园朝夕相处,可以说是最好的朋友了,今天我们就以校园为题,写一篇关于校园美景的文章。(板:写景)
二、回忆写景要求:
1、学生质疑:
三、四年级已经练习了描写校园的作文,为什么还要重复同一个文题呢?
2、解疑:告诉学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五年级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
按一定顺序
4、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板书:
抓特点
5、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6、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清楚
7、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颜色
形态
气味
声音 大小
„„
8、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
形象
具体
过渡: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校园的。
三、听范文、受启示、解疑团。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她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板书: 拟人
夸张
4、与小作者见面,谈心得。(小作者自我介绍,告诉同龄人写作秘诀。)
5、小结:从小作者的一席话,你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多观察
多积累
四、欣赏校园风光,感受美。
过渡:小作者笔下的校园这么美丽,如果我们学校走上电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放录像,欣赏美。
2、自由描绘校园美景,运用微机出示景点画面。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
3、讨论、分析、点评。
五、总结:
1、谈收获。
2、最后教师作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总板书: 多观察
按一定顺序
清楚
写景
形态
颜色
比喻
生动 抓特点
气味
声音
拟人
形象
大小
„„
夸张
具体 多积累
第四课时 写景要抓住特征
目标定位
1.知识和技能目标。
第一,唤醒学生对自然生活有意识的关注,带领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发现自然的千娇百媚、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有技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第二,掌握景物描写技巧。
第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素材、调用素材、整合素材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赏读中外名家名著中景物描写的精彩片段,通过一读、二品、三析、四作感受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摹写的重要性。在品读赏析的过程中积累写作技巧,在练笔评析中提高认识。
3.情感态度和审美目标。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之美、纯真之美、性灵之美,在美的熏陶浸染中净化心灵,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审美品位。
教学简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景物描写,凸显特征,注重情感。
难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会用多种手法写景。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画,请学生为画面配标题,并阐明构思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创作,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景物特征。)
明确: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
一、读概念
揣摩“格调”与“氛围”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景物特征的含义。
二、品文段
在名家名篇的精彩写景片段阅读中,琢磨感受景物特征,并用三个以上形容词加以概括。
材料1:
星星在浸透鲜血的白俄罗斯上空悲哀地眨着泪眼。漆黑的夜空像个塌陷的大坑,夜雾似烟,朦胧,飘忽。寒风把充满腐烂的落叶、潮湿的黏土气息和三月残雪的苦味撒满了大地„„
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抬起脑袋,他看见自己头顶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耀眼的黑色的
第五课时 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观察有顺序。
按题目要求,你首先要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如山川、田园、小河等,并确定观察点(立足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部分;或者相反。这样写出的片段来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抓景物特点。
掌握了一定的顺序后,观察什么呢?要仔细观察这处景物的特点,如形状、数量、颜色、姿态以及它们的变化等。要抓住这处景物独特的地方。如一位同学写道:
我爱秋天的田野,更爱秋天的树林。漫步林间,松树的、柏树的叶子还是那么苍翠,火红的枫叶燃得树林一派生气。许多树木已脱去一身绿装,露出了香甜可口的果实。秋风飒飒,黄叶纷纷落地,于是地下的树叶粉红的、金黄的、青绿的、淡紫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小伙伴们就在这大自然铺就的华丽的地毯上唱呀、跳呀,互相追逐嬉戏。秋林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
这里,小作者按照由整体(秋天的树林)到部分(各种树)的顺序,既写了四季常青的苍松翠柏、一派生气的红枫,又写了累累的果实,还用许多描写色彩的词写出了各种树的落叶,从而展示出秋林的鲜明特色。
三、要融入感情。
在细致描述这处景物的同时,还要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做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请看一位同学写《游老鼠潭》的感受:“我们乘着船游老鼠潭„„我低头看,只见水里倒映着蓝天白云,神奇的山峰,活灵活现的老鼠岩,我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妙趣呀!”小作者看到老鼠潭倒映的美景,产生了联想,表达了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四、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五、自拟题目,动笔写
第六课时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教学要求】:
1.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山坡上》。
2.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动有静。
3.观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条件的可让学生选其认为最美的几样画下来或拍成照片。指导学生结合图画和照片,按照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景物的选择(动静结合),观察顺序。
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笔下含情,把景物写美。
【课前准备】:
1.课本插图投影片。
2.例文录音。
3.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记录或拍摄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在这个凉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们走出了校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份舒畅的感觉至今是不是还令你们回味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
1.学生自读、思考:例文中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播放例文写草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草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草的?
讨论交流:草——高矮颜色(板书)
2.播放例文写花部分的录音,同时投影幻灯片。(山坡上花的图景)
学生边听边观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花的?
讨论交流:花——颜色名字(板书)
3.小结:以上这些景物都是静的,作者是从颜色、高矮等方面写的。
4.过渡:文中除了写这些静的景物,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录音,同时出现“我”、蝴蝶、蚂蚱的投影。
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讨论交流:蝴蝶、蚂蚱(板书)
小结:这些属于动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先动后静的顺序观察的。
7.读读习作指要,总结写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写出景物的主要特点。
(3)按照景物的方位远近和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要写的景物恰当的连接在一起。
四、迁移仿作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在秋游时看到的那片美丽田野。
2.习作指导。
(1)交流学生所画的图和拍摄的照片。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图画予以展示。
(3)创作的同学介绍画的意图、顺序或拍摄的角度,说说为什么画这些、拍这些。
(4)学生评议,说图意。
(5)指导学生写稻田。
A 幻灯投影稻田图片:小朋友,现在老师想请你来介绍这片稻田,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呀?
B 学生自由练说。
C 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D 出示好词语篮和好句子筐:一望无际颗粒饱满
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子随风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过一浪,非常壮观。
那颗粒饱满的稻穗仰起脸骄傲的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
(6)写好图上其它的景物,丰富习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谁在那儿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飞来飞去的又是谁呢?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还有那弯着腰,挥舞镰刀的人们呢?他们的表情如何?那轰隆隆响着的应该是收割机吧!我们也把它们搬进我们的作文簿里好吗?
(7)学生练说习作,要求把景物连起来说。
(8)指名说,评议。
(9)学生写草稿,师生评议。
(10)学生誊写习作,自主展示绘画、摄影作品和习作。
板书设计
写一处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颜色
野花——颜色名字
蝴蝶、蚂蚱——动作
第七课时 一次游览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懂得写浏览活动要写清楚人物,浏览的时间、地点,要抓住主要景物来写。
3、感受自然景物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浏览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难点:记叙时要突出重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1、启发式谈话,明确目标
本次习作的任务是把秋游活动有顺序地写下来。
2、组织讨论,明确写作方法
(1)自学课文,找出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记一次秋游活动,按浏览的过程把在秋游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讨论,怎样才能把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第一,应该把浏览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
第二,浏览中见到的景物,可以按照浏览的过程和地点变换的顺序记叙。
第三,要有重点地记叙浏览中印象最深的景物。
(3)结合《秋游景山》来体会写作方法。
①理出课文中地点变换的顺序。
走出景山大门――果园――万春亭
②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哪个景点?是怎样具体介绍的?
③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是怎样自然衔接的?
3、习作指导
(1)这次秋游的路线怎样?你打算写哪些景物,理出浏览的地点变换顺序。
(2)在你印象中,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把它具体描述下来。
(3)点拨:可以抓住景物的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变化、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描写。
(4)学生进行重点段的描写。
(5)选择1、2例重点记叙的片断交流,评议生,学生自行修改。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把秋游活动中见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感受自然景物美,提高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和方法
(1)请学生读一读本次习作要求
(2)齐读习作方法
(3)点拨:一般一个自然段介绍一处景物,自然段之间要写好过渡语,感受最深、最有特点的景物要具体写。
2、当堂书面作文。学生模仿《秋游景山》的写作方法,独立作文。教师指导。
3、评议、抄写作文。
第九课时 课外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2、懂得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要写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写得通顺、连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我们每天都参加课外活动你们愿意写一写吗?
2、、课外活动包括哪几类呢?先学习教材前的一段话。
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
分述部分把课外活动分成哪几类?用什么关联词连接?
说说你想写的活动。
二、指导完成第一题。
1、读题,说说应该围绕每个句子中哪个重点词语写/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句作为开头说一句话。
3、及时评议。
三、指导完成第二题。
1、读题。选一项活动,可以从体育活动、科技小组活动中和游戏中任意选一项。
2、学生选好自己要写的项目,先想好总起句,再轻生说说这段话。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写作。
二、讲评;
1、是否围绕总起句写。
2、是否写得连贯、通顺。
三、欣赏学生作品:
1、投影中等学生的作文,讨论修改。
2、投影油灯学生的作品,欣赏
四、同桌互相修改作文。
五、作业:抄写作文。
第十一课时 学做家务
教学目标
1、能把学做一件家务事的过程写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要点: 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 教学难点: 文章要有开头和结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做家务的经过,把事情基本说清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教学经过:
一、课前谈话,激发写作兴趣
1、聊聊自己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会哪些家务活并交流做家务的感受.在学做家务的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最有趣的是哪一次?遇到什么困难?出了什么“洋相”?是怎样克服和改进的?
2、要求写下你做家务的经过,你会怎么写? 学生自由发言
二、我们看看范例是怎样写的?(读范例,懂得写学做家务事的方法和要求)学生总结写作方法:这次作文是写什么的,要求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老师归纳
写作内容:学着做的一件家务事 写作要求;把做事的经过写清楚 注意事项:写之前要先想好
(1)写哪一件家务事?
(2)这件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做的?
(3)做的过程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了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选好内容后,请同学们自己定一个作文题目,开始动手写作
三、学生自己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对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作文,并进行适当的修改,使文章连贯通顺
2、从劳动中获得快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经过
(一)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指导,初步完成后,先同桌相互检查评论.(二)再由学生推荐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全班评议 1、用投影仪投影文章
过程有没有写清楚?开头和结尾有没有写好?学生自由提修改意见!选出你觉得好的文章,说说好在哪里?
2、各自修改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
第十三课时 我最熟悉的人
教学要求:
1、学会用一件事写一个人的方法,把人的特点或二品质表现出来。
2、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人和事的习惯。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由我来给大家上课,欢迎吗?好,我很高兴,哪个同学能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我呢?都不能啊!为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熟悉)
看来,一个不熟悉的人我们很难把他介绍给别人的。我姓孙,来自桔园小学,今天到这儿来借班上课,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能互相熟悉起来。
我,你们现在还不熟悉,哪你们熟悉的人有哪些?(板书:我、的人)
在刚才你们所说的这么多人中,你最熟悉的人又是谁呢?(板书:最)
最熟悉的人平时一定接触的多,自然了解得很多,谁来说说自已最熟悉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长得怎样,多大年纪,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点等)
二、明确要求
通过你们,我今天又认识了许多没见过面的人,不过,孙老师今天还很不过瘾,很想听听你们最熟悉的人有过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一件事)
不过,说这件事的时候有个要求,什么要求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怎样发生、经过怎样、结果怎样、怎么说、怎样做)
猜得非常好,老师想听你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要讲清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在这件事中,这个人说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三、学习例文
我们这儿就有一件按这要求说的一件事,这就是课文199页的《亮亮》,谁愿意帮助老师,站起来把课文念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亮亮是个怎样的人,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亮亮在这件事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用小圆圈有文中标出来。
(检查反馈)
四、实现迁移
你看,多可爱的小男孩,小作者这样一写,一个栩栩如生的亮亮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在座的同学们,我们也来向这位小作者学习,把你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小结:说得(),这一定是他平时注意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的结果。同学们,哪怕是最熟悉的人,我们平时也得处处留心他的一言一行,只有这样,留下的印象才会深刻,讲述起来才会生动细致。
五、学生作文
下面,大家就拿起笔。把你要介绍的最熟悉的人按刚才的要求写下来,这也就是课文中的作文要求:用一件事写人(板书:)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合作的非常好,轻轻松松就写了一篇作文,看来,作文根本没什么可怕,就是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下来嘛。不管现在同学们写好没写好,都请大家带回家仔细修改修改。把你最熟悉的人写得栩栩如生,好吗?
板书设计:
我最熟悉的人
怎样发生
怎么说
一件事
经过怎样
怎样做
结果怎样
第十四课时 爸爸妈妈不在家
一、训练目的
这篇习作的训练,目的是要打破学生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训练要求
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出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口头表达清晰明了,文章流畅自如。
三、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每天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同时都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
2.那你们告诉我,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好的,请先说说理由。
生甲: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好不容易写完了学校的作业,还没喘口气,妈妈就又布置一大堆的家庭作业。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轻松地玩会儿了。
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比如我特喜欢画一些小人,让它们打仗,可有意思了,可妈妈不让画,说是浪费时间。他们若不在家,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生丙: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经常一句话要说好几遍,我的耳朵都听出老茧了。她们不在家,我也就能做点我喜欢干的事了。
师: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生甲: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他们不在家,我自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还是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以后要多锻炼自己才行啊,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对吗?(学生点头)生乙: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剩下自己一个可就孤独了,尤其是晚上,一个人在家呆着,特害怕。我也认为爸爸妈妈在家好。
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自己不会做饭吃、胆小害怕等等。现在,请有过这样经历的同学把你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写下来,让老师看看。没有这样经历的同学可以想一想,如果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做?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写一篇想象作文,给老师看一看,好吗?
四、学生习作成文附:
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爸!妈!”“爸--妈--”傍晚我放学回到家里,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发现爸爸妈妈的影子。“噢!老爸老妈不在家,我自由啦,没有人管我喽!咚咚其锵其,„„” 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作业,又煮了一包方便面当晚饭吃。吃完晚饭,又玩玩具,几个拼装玩具被我拆了装,装了拆,折腾了两个小时。没意思了,一看表,都快九点钟了,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顺手抽了本作文书瞎翻。突然间,一个题目印入眼帘--《我的恶作剧》。对呀,我灵机一动,也来搞个恶作剧,算是对老爸老妈晚回家的惩罚。说干就干。我先找了一袋茶叶,剪开口,小心地放在虚掩着的门沿上。安顿好茶叶,我又在门沿上轻轻地摆了四个玻璃球。门上布置好了,该地下了。我接了一点水在盆里,为了保证滑度,又滴了几滴润滑油,然后均匀地抹在地上。用手试试,嗯,够滑。搞定了门厅,该来点身体上的了。我在喝水的杯子里倒上了捣碎的“抗菌优”粉末。干完这些,我长出了一口气,刚坐到沙发上就跳了起来,心想,不行,还要带点味觉的。我又煮了两包方便面,不过,里面倒了大量的胡椒粉和芥茉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便躺在沙发上等着看好戏。大约半小时的光景,门缝里传来爸爸妈妈的说话声。“吱”一声,爸爸妈妈推门而入,茶叶“哗”地撒了俩人一脸,玻璃球紧随其后,砸在老爸老妈的头上脚上。他俩一愣,被这从天而降的“灾祸”吓了一跳。“好小子,你等„„”他俩一边换拖鞋一边训我,滑腻的地板又让他们打了两个趔趄,险些摔倒。我赶紧装出一副孝敬的样子:“爸爸妈妈,锅里有饭。”俩人喜出望外,急忙去品尝我的“佳肴”,可是吃了一口,就又呛了出来。我及时递上水杯,爸爸妈妈疑惑地看看我,还是喝了一大口,太辣了,急忙去漱口。我早已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爸爸妈妈忍无可忍,我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下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该干些什么呢?
评语:
这篇习作风趣,令人忍俊不禁,把一个调皮淘气的男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语句流畅,生动形象。
第十五课时
西瓜皮回来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习作训练中,懂得要遵守公共道德。
知识技能:
1、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几段话。
2、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过程与方法:
1、出示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事情补充完整。
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调动每个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
出示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事情补充完整。
[教学准备]:
习作训练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1、“一天放学之后,芳芳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回家。可当她路过一幢房子前,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请大家仔细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图片,认真观察。
①自由练说。
②指名交流,评议。(动作、表情、语言等)
2、你看西瓜皮又到了哪里?出示第三幅图,仔细观察。
①联系题目,想想小强会怎样说、怎样做?
②同桌交流。
③指名回答,评议。
3、那西瓜皮到底是如何回去的呢?自由发挥想象,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①自由讨论、交流。
②集体交流。
4、将你刚才看到的这件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比一比谁说得认真、连贯。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那我们这次的作文的要求如何呢?读读课文,说说要求。
2、根据习作要求再次练说。
3、你能上来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4、指名上台说,根据要求评议。
三、开始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习作训练中,懂得要遵守公共道德。
2、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几段话。
3、基本完成作文,对作文的难点进行重点交流和评议。
[教学重点]:
能仔细观察画面,并发挥想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几段话。
[教学难点]: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事情发展顺序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抽学生作文进行评议。
1、学生自己上台读作文,评议。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评议:
①事情是否完整、通顺。
②想象是否合理,将人物的话语、动作写具体。
三、学生根据评议自己修改:
1、自由修改。
2、互相修改。
四、誊写作文。
第十七课时 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
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记叙一项活动的经过,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懂得写好一项活动首先要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并且在活动中留意观察这事物,从而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方法:
重点是指导学生把活动经过写完整写清楚,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活动经过写具体。教学准备:
请体育老师配合在体育课中让学生玩一些活动或游戏。为了便于评改,可将学生的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来重点讲评活动经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或一种游戏谈谈在这项活动、游戏中让你影响最深的地方
二、审题
看课题,这次习作规定了我们怎样的写作范围?这个课题是不是作文题目?(只是写作范围,题目待内容确定后再定。
三、学文。思考:
1、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学习第一自然段(要求有条理地记叙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注意语句完整、通顺。)
2、写好一项活动,有什么条件?学习第二自然段(亲自参加,留意观察)
3、习作时,要注意什么?
1)、要把活动过程分解成几个步骤? 2)、写清每一步同学们怎样活动,自己是怎样参加的?(抓住活动中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
三、选材定题,拟好提纲同学们我 活动开始经过(分几步)结果
四、动手写作。
第十八课时
教学要点:学生交流作文,指导充实,修改草稿,抄写作文。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生作文。
1、了解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抽典型的在班上交流,(有写体育活动的,有写游戏的,有中等水平的,有比较优秀的。)
2、学习范文《跳绳比赛》评评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第五册《跳高》同第七册《我和姐姐争冠军》。
二、指导修改。让学生明白哪些描写是活动中必须抓住的?
文章是否空洞? 内容是否具体?
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老师指导几篇后,学生自己讨论修改三抄写作文。
三、抄写作文
第十九课时
走进冰心
教学目的:
1、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三、回顾学习方法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第二十课时 《父母的心》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3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 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 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语文书18页、34页、77页的小泡泡有相关的提示,生不会回答时可以指导理解)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六)作业:完成阅读卡
第二十一课时 阅读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四、指导过程:
一、谈谈关于“书”这个话题
1、板书“书”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你能说说有关“书”的名人名言吗?(相机让学生说说这句名言给自己的启示)
3、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
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吗?
(1)同桌交流。(2)班级内交流。2、这么一本好书,你愿意和咱们班同学分享吗?
那么,老师就让它漂流起来。(贴表格,并说明表格的用处)
3、你也想让自己的书漂流起来吗?那得勾起大家读你这本书的兴趣,你赶快想个法子,怎样说才能吸引住大家?
(各自准备2-3分钟,准备好的举手先介绍)4、继续介绍、漂流。(大约叫上5名学生)
三、老师介绍
1、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
2、讲故事,猜情节发展,边讲边猜,直到把故事讲完。
(还有一种设计:讲一个开头,引出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发下复印好的读物。)
3、说说听(读)完故事后的收获。4、想知道这个故事来自哪一本书吗?
猜!
揭示谜底。这是一本刊物,上面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喜欢吗?想读吗?
也让它漂流起来。
四、大家还知道哪些刊物也是非常适合我们读的呢?(学生推荐)
五、总结。
第二十二课时
语文阅读课《卜算子 咏梅》
教学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的意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词的意思。
2、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交流上网收获
谁来说说你访问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在5分钟内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梅花的知识,看来网络真是个大宝藏,神奇无比。三 学习课文
刚才很多同学都去点击了一首词,老师也是点击了无数次,这就是毛主席写的这首词 《卜算子 咏梅》(出示)2 请大家反复读这首词
指名读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词分上下两阕。谁来读?
理解词意,读了这首词,刚才我们也访问了梅花的网站,你觉得梅花怎么样?(1)自由说 俏 可以组个什么词?俊俏 俏丽 梅花俏丽在哪?(2)看图 说说
是啊 颜色俏,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梅花姿态俏丽,有含苞待放的,有鲜花怒放的,姿态俏丽。读时要把俏字读好了。
(3)大家看,俏丽的梅花开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们再读上阕中的内容。(朗读可以帮助你理解。边读边想象。)
交流,是呀,春寒料峭,雪花飘飘,冰天冻地,冰冻三尺,悬崖-----。(4)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余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画面。(5)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上阕,边读边想,直到脑海中出现了画面。
(6)梅花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傲然怒放,不畏严寒。让我们再读体会。指导朗读,梅花的俏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通过来学习下阕来体会。6 边读读边感受词所描绘的情景。谈谈你的感受好吗?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是啊!梅花不仅仅俏在她的形状、颜色,更俏在她的品格,你们体会到了它是具有一种怎样的品格了吗? 学生交流。(师灵活概括,并相机板书:博大的胸怀)梅花居功不自傲、具有博大胸怀,值得赞颂,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词 词是需要好好吟诵的,听听,欣赏范读,大家自己练习朗读,谁来读读? 其实主席是读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出示 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两首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陆游词中的梅花寂寞,凋零而毛主席写的梅花却欣欣向荣,笑立枝头,读来琅琅上口,指导背诵。背诵有很多方法,今天咱们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看图想象背诵的方法,看着图,实在背不出了再看边上的提示 四 欣赏梅花,深化认识
梅花开百花之先,先天下而春,古往今来,无数人赏梅 爱梅 咏梅,留下了无数艺术作品,咱们一起再去欣赏一下。看摄影家眼中的梅花风姿楚楚,画家笔下的梅花飘逸灵动,再来听咱们的艺术家是怎么唱的?听咏梅曲。
第二十三课时
《秘密花园》
一、点击人物
你对文中的人物熟悉吗?请用谜语的方式介绍一下。
二、心心相印
1、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个?试说明理由。
2、在这些人物中,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3、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
三、读有所悟
1、你读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悟和启发是什么?
2、柯林在恢复的过程中,常说的一个词是什么?
四、精彩回放
这本书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片段,请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交流:
地球像个橙子,这个橙子不属于任何人。每个人都只能拥有属于他的一个角落,有时候,你会觉得这个角落太小,你无法自由走动,但是你们——你们所有的人——不要以为你们拥有整个橙子,否则你们会发现你们是错的,当然,不经过严重挫折你们不会懂得这个道理。要想拥有整个橙子——连皮带瓤——是荒唐的。要是你想这么做,很可能连籽儿都得不到,而籽儿是很苦的,根本不能吃。
——苏珊 索尔比
一个人要想让它们(指土豆和卷心菜)长得红红火火,就要真心和它们交朋友。它们就像动物一样。它们渴了,就给它们喝水,饿了,就给它们吃东西。它们要像我们一样生活。
——狄肯
五、推而广之
读一本好书,一定愿意和大家共享,现在,你想把这本书推荐给谁?简述理由。推介对象:为人父母的人
推介理由:《秘密花园》是一本神奇的、充满魔力的书,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经典著作。大家都知道,快乐是人生之本,人没有了快乐,就像行尸走肉一般。文中的克拉文先生就是这样,在失去爱妻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儿子缺乏照顾,致使儿子变得歇斯底里。后来,在父子连心和苏珊信的召唤下,克拉文先生才重新回到家里。其实,大人的痛苦不能转嫁到孩子身上,大人更应该正确面对生活,面对各种苦难。所以,我把这本书介绍给为人父母的人,希望他们能从阅读这本书中有所受益。
任何一个人,只有每当心中有了苦闷失意的念头时,就及时地意识到并把它们驱逐出去,重新放进一些愉快坚定的信念,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伯内特
第二十四课时 《父母的心》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3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 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 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语文书18页、34页、77页的小泡泡有相关的提示,生不会回答时可以指导理解)
(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快速默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内容大意)。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精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六)作业:完成阅读卡
第三篇:王霞演讲稿
凝望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
1.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望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在我们的凝视中猎猎招展。她凝聚着民族之魂,振奋着我们的精神。曾几何时,我们的民族、国家为着这面旗帜受过多少屈辱,蒙受多少灾难。在弱国无外交、弱肉强食之下,大清国无奈中扯出皇帝的龙袍挂上旗杆,被西方列强谈做笑柄。十七星的武昌起义旗,宣告一个历史的结束,开辟出新的天地。但是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谁的旗帜能让国人扬眉吐气。倒是星条旗、米字旗、膏药旗以及形形色色的虎狼之旗霸占了我们的土地,玷污着祖国的天空,奴役着苦难的人民。老舍先生笔下,沦陷区的学生,被身后的刺刀逼着,举起敌人的旗帜,去庆祝敌人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悲惨情景!战争年代,红红的旗帜召唤着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她无怨无悔;江姐和战友们含着眼泪绣出五星红旗,她们赤胆忠心;千千万万英烈举着红旗、冒着枪林弹雨、扑向死亡,身后只是覆盖着一面朴素的红旗。今天,祖国蔚蓝的天空中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国际赛场上,一面面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联合国大厦前,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今年五星红旗将迎来自己五十周岁的生日,它也将飘扬在澳门的上空。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们就是跨世纪的一代举旗人。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不管风云怎能样变幻,我们对祖国的眷恋矢志不移,如果对着千百种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的拥进你的怀抱。用你的风雨之声做语言;用你的自然之形做文字;以你的土地做肤色;以你的五岳做骨骼;选择你的辛劳当痛苦;选择你的幸福当快乐。国旗,我们永远的信念!
2.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啊,祖国!我是在圆明园里,认识了您的屈辱、您的悲愤;我是在八达岭上,认识了您的磅礴、您的巍峨;我是在大漠草原,认识了您的宽广、您的辽阔;我是在驿道古渡,认识了您的悠久,您的坎坷。
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尸裹马革!直到51年前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位巨人的宣言,使一个古老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你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祖国!您是土壤,我是禾苗,输出您全部血液为了我的收获;祖国!您是长江,我是小河,我愿用涓涓细流壮您浩荡的行色;祖国!您是太阳,我是云朵,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祖国!今天,我们又一次庆祝您的生日,看到您新的振兴、新的开拓!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您是希望,您是信念,您是我们一切拼搏、进取的依托。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揭开历史崭新的一页。祖国,您在新世纪太阳的照耀下,一定会更加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4.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对历史知识稍有兴趣的人都能真切地体会,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率领大军“破釜沉舟”东渡台湾海峡,完成了驱逐荷夷、光复祖国宝岛的壮举。他用短短的38年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他用全部的忠诚和激情,为人间树立了一股浩然正气,他用自己成功和失败的战例,丰富了中华军事文化的宝库,他的辉煌功业和人格魅力光彩夺目,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读着郑成功的事迹,感受着他那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我突然感到原来爱国是一种多么高尚而又平凡的情感,它可以在每个人、每一刻、每件事当中充分地体现。
爱国的前提来自于有超群的本领和技术。郑成功就是哪个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家„„由于他有着超强的能力,他才能在短短10个月里,收复那被荷军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
爱国的体现来自于必胜的决心和恒心。当年郑成功就破釜沉舟,昭告百姓:“如果不收复台湾,就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在攻打台湾城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凭着那种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信念,把它一一都克服了。
爱国的行动来自于情感的无私和无畏。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不惜“杀父报国”。为了早日把荷兰军队赶出台湾,他顾全大局毅然离开了妻子和儿子。为了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大公无私,拒收荷军总督的贿赂,与荷军斗争到底。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所谓“爱国”,顾名思义,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确实有很多的爱国志士,就说一代名将岳飞吧!从小就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字样,为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又说中国的开国功臣周恩来总理,从读书时就立下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志士多各朝各代的奸臣、奸雄也不少。像与岳飞同时期的奸臣秦桧,祸国殃民,还害死了岳飞,遭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还有一代奸雄的国民党首领蒋介石,不帮助共产党一致对付小日本,反而与自家人窝里反。被打败后夹着尾巴逃到台湾,导致了现在的中国无法使领土完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是南宋时期的民主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说的。北宋政治家范仲淹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现代人都不屑什么爱国不爱国的,都本着“事不关己,己不为人”的错误观念,认为只要认真赚钱,只要有钱了,自己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却不知,如果国家不安定,天天与别国械斗,今天被别国的原子弹打掉了大片地区,明天又要用氢弹去打别国,然后后天又被打„„这样反反复复地打来打去,个人能有安宁吗?
我曾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有一团纸屑就沃在了那垃圾桶旁边,过往的人群们纷纷从它身上跨过,„„就这样,它在那里呆了好久好久,直到有一个乡下的少年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着团纸,第一眼就把它捡了起来„„那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朴实的一个动作,却饱含了深刻无比的爱国之情,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不如一个乡下少年吗???
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爱国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国主义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正如雷锋所言:“我是祖国的,祖国是我的。”因此,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自已的人格与祖国的国格直接联系起来,这正是爱国主义真谛之所在。每当奥运会颁奖仪式上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中国的国歌通过现场直播响彻整个世界的时候,不但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在为自己的祖**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且,与此同时,祖**亲也在为自已有这样优秀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生为祖**亲争气,死为祖**亲争光,这才是一个爱国主义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无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不畏强权压迫,不畏虎豹柴狼,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在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层出不穷;爱国人物,群星灿烂。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抗英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不畏贬谪,不怕牺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这正是爱国主义力量的集中表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祖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蹂躏,山河破碎,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当此之时,无数爱国之士发誓疗治母亲躯体上的伤痕。“难酬蹈海亦英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鲁迅先生发出的献身祖国的铮铮誓言。革命前辈方志敏烈士,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从容就义,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倾吐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像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一样,欣喜若狂,置国民党特务的威胁于不顾,急急登程,从欧洲返回祖国。他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祖国!”,如上所述,这不正是不可战胜的爱国主义力量吗?这不正是无数爱国人士凝结成的的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黄子孙高尚的美德。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不论是白色恐怖的过去,还是春风和煦的今天,都是如此。任何邪恶势力,任何卖国、叛国之徒,都会败倒在它的面前。爱国主义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历史已经证明、今后将更进一步证明的一条真理。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祖国开始了新的历程。让我们每个有志气的同学,把对祖国诚挚的热爱,倾注于紧张的学习中去吧!
谢谢大家。
第四篇:王伶俐《春》教案
《春》教学简案
王伶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
2、.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4、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5、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纯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作者,识记积累课文中重要的字词。
2、有感情的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课前检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四、自主学习
1、作者作品简介。
2、字词积累
五、合作交流。
1、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说明理由。
3、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景图?迎春图和前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六、展示提升
学生就上述问题展示本组合作探究结果
七、总结
说说文章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检测
熟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1、2、3、4、文中描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的句子是: 赞美春天蕴藏创造力的句子是: 从触觉写春风的和煦的句子是: 从嗅觉写春风的气味的句子是:
第五篇:倒数 -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倒数》
【教学内容】 2013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31-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学习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发现倒数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汉字听写,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最近有个《中国诗词大会》特别火,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
师:好,那我们今天来一个《汉字听写大会》,如何? 生:好啊
师:第一组是杏林的“杏”,发呆的“呆”,两个字,第二组是吴梓鸿的“吴”和„„,大家猜猜看老师下一个会让写什么呢? 生(在练习本上写杏,呆,吴):写吞,吞吞吐吐的“吞”
师:你们真棒,都能猜出我的心思了。那你们是根据什么来猜出我的心思了呢?
生1:因为我发现每组两个字都由相同的部分组成,只是把上下两部分颠倒位置了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来呀,大家都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是的,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的汉字只要把上下两部分进行交换就能变成另一个汉字,我们数学中呢,在神奇的数之间,也存在这样奇妙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种神奇的关系,走进倒数(板书:倒数),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本节课的第一个大问题:什么是倒数?
二、口算设疑,导入新课。
(1)计算探究课本31页第一部分几组算式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第31页,完成书上第一部分内容“算一算,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先算一算,再观察算式和结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重点读出算是和结果,让学生注意观察算式,结果两部分的发现)生1:乘积结果都为1 师:观察的非常仔细,还可以再仔细,观察算式和结果,算式和结果,还有什么发现?
生2: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谁能帮老师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整合在一起,总结一下? 生3:1.算式中两个乘数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2.乘积的结果都为1 师:说的真好,我们的小听众们是不是该有所表示呢?(学生们一片掌声)
(2)请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算式进行观察 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算式吗?(学生举例,全班分享)(3)概括“倒数”的意义(代数)
师:大家举例的算式都符合要求,非常棒!这个时候我们的智慧老人出马了,他告诉我们像刚才这样的算式一样乘积的结果是1的两个乘数互为倒数,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的意义)。(黑板上板书倒数的意义),师:大家想想看在“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这句定义里那些词语比较重要,并简单说说你对这个词语是怎样理解的? 生1:“乘积”最重要,如果是和,差,商是1就不行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2:“乘积为1”里面的为1,还有“两个数”都比较重要 师:那如何理解呢?
生3:乘积只能是1,乘积师2就不可以了,还有只能是两个数相乘,三个数也不可以 师:还有吗? 生4:“互为倒数”“互为”一次很重要,因为“互为”是相互的意思,相互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一个就不行
师:他说的“互为”你们听明白了吗?其实啊,“倒数”跟“好朋友”是一样的,我们说生1和生2是好朋友,也就是说生1是生2的好朋友,生2是生1的好朋友,“倒数”也是一样的,是相互依存的,单独不存在,像我们不能说生3是好朋友一样,同样的也不能说某个数是倒数。(强调说明“互为”一词重要性)
师:知道了倒数的定义之后,那我们究竟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倒数关系呢?
生:数1和数2互为倒数,数1是数2的倒数,数2是数1的倒数 师:在说倒数关系前,是不是得先判断两个数之间存在倒数这种关系 所以我们一般这样这样的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倒数关系: 因为()×()= 1,所以()和()互为倒数,()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大家试着跟着老师一起举例说一个算式(师生一起)
2323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32322332
是的倒数。是的倒数。3223
(4)快速抢答,考察学生对倒数意义的理解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312.因为=1,所以他们三个互为倒数
5434141 3.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55553 535(×)4.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5353(√)5.因为a和b互为倒数,所以ab=1.因为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6(×)(×)
(√)
(5)通过长方体的面积来进一步认识倒数(几何)(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1页中间的表格,面积一栏不出示)
师:除了从成绩的角度认识倒数外,我们也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来进一步认识倒数,那么长方形的面积究竟跟我们的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先读表格,再进行相关的面积计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长方形的面积都为1 师:那面积为1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 生:长和宽互为倒数
师:那你们能快速的说出一组面积为1 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生:能(学生举例)
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是1.(6)通过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的已知长或宽求另一个实现对找某个数倒数的练习
三、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
师:认识完倒数后,那究竟该如何找一个数的倒数呢?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大
2问题,真分数的倒数如:真分数 的倒数是多少?55学生:
2师:那如何找呢?
生: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师:一个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带分数、小数、整数的倒数
师:那真假分数我们知道如何找它的倒数了,带分数、小数、整数的倒数的倒数该如何找呢,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将带分数、小数、整数转化成真假分数在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了 师: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我们知道,那具体如何将小数和整数转化成分数呢? 生:小数根据小数的意义转化成分数再约分,整数转化成分母为1分子是它本身的分数就可以了
师:真假分数直接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可以找它的倒数,其他的数转化成真假分数就可以找到它的倒数了
四、深入讨论、弄清特例。
1.提出问题1的倒数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多少,若不存在,理由(1的倒数是1)
师: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倒数的意义,也从长方形的面积上也进一步认识了倒数,刚才也讨论过如何找一个数的倒数了,那谁能告诉我1的倒数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小组内讨论交流,班内汇报交流 生1:1的倒数是1,因为1×1=1,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生2:因为面积为1的长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为1的话,另一条边也只能是1 生3:因为1是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是1分子也是1的分数,然后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得到的数也是1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棒,分别从各个角度找到1的倒数是1,那0也是整数,0的倒数又是多少呢?
生1:0没有倒数,因为0×()=1,没有答案,0乘任何数都为0,不可能为1 生2:长方体的某一条边长为0,面积不可能是1,所以0的倒数不存在 生3:如果把0看成分母为1分子为0的分数,分子分母颠倒过来就不成立,因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五、综合练习,强化新知。
1.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连起来(倒数意义)2.填一填。(学会找倒数)
3.下面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填一填(几何角度倒数考察)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年级数学《倒数》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除法作准备的 , 在教学中,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这节课我主要围绕“导入、探究、深讨、练习、小结”这几个环节进行。
起初通过“杏--呆”“吴--吞”两组汉字引入,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揭开倒数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接下来通过观察乘积是1的几组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倒数,再举例说出几组具有相同特征的算式,这样学生对马上接触到的“倒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在学生举例说明之后,趁热打铁直接借助智慧老人的话引出倒数的意义,知道什么叫倒数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初步对倒数的认识说出自己认为倒数的意义里的关键词,再通过对关键词“互为”、“乘积是1”、“两个数”的分析和解说,加深对倒数的印象和理解,随后再根据快速抢答环节对倒数的意义进行巩固。
接下来再借助课本上的表格从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关系角度,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总结得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是1.并作相应的练习从而进一步认识倒数。
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自己总结出求带分数、整数、小数的倒数一般先变形成真假分数,再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求倒数。并且让学生小结出求倒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规律.在探讨中,再针对个例进行探讨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纵观整堂课, 觉得整节课教得比较扎实,该传授的时候做到了适当的传授,也从代数和几何多个角度认识了倒数,完成课堂的第一个大问题,随后的快速抢答练习环节设计的很全面也很有层次感, 对于本堂课的第二个大问题找一个数的倒数,也分情况做了讨论,探究,并由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对于本节课的两个特例“1”和“0”,教学中由老师提出,在学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这就是学生学习的成果。面面俱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自我感觉处理得较好。
学生的积极性在老师听课当中也充分的得到了发挥,平时不做声的孩子当天也敢积极举手发言了,充分的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欲望。
在设计中,感觉除了给于学生的主动权还不是特别多之外,还有就是练习的设计还是缺少了难度,缺少了灵活性的题目,对“倒数”的运用练习设计不够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