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案(1、2)

时间:2019-05-15 07: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作文教案(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作文教案(1、2)》。

第一篇:高三作文教案(1、2)

高考作文训练

(一)作文要有骨有血有肉

教学设想:

1、通过本次作文训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要内容充实的标准;

2、在此认识上不断去充实自己的作文;

3、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以事写人;

2、抒写真情。教学过程:

一、展示训练重点:

1、以事写人,刻画形象有血有肉;

2、借景抒情,渲染氛围情景交融。

二、出示训练题目:

以“我,就是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三、点拨指导: 怎样写好“我”?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谈。第一,使用第一人称来组织材料问题。文题中的“我”,从人称角度看就是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来组料是我们最拿手的写作功底,它的好处我们如数家珍:我们用第一人称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文章充满纯洁的童真;我们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生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用第一人称来组织材料,可以使文章结构的自由度更大,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使用第一人称来组料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是亲身经历类,“我”的“亲身”经历事情,用“我”来叙述,我们得心应手;文中的“我”是主角。二是转述经历类,“我”的参与程度并不多,徒有主角之名而无主角之实,只是以一个旁观者或旁听者的角度去记叙整件事情,对整个事件起到一些推动作用。好多文学作品善于用用“我”来叙述。传统相声中有一个经典段子叫《扒马褂》,一人说大话,另一人就百般圆话,说大话那人就总是说“我看见„„”。其实仔细想想,三姑六婆闲言碎语之际,不是也大都是以“那天我看到”作为开头的么?聊天时候如此,小说最早的职业传播者、作者说书人大抵也是如此吧。为了吸引听众,夸张激烈之余想尽办法令听众感到自己说的是真事,以令听众更大的因窥隐僻好奇心得到满足而兴奋,想必是说书人必备的职业修养。虽然讲到前朝旧事、皇室秘闻的时候最好不要将自己牵扯进去;但如若讲到剑侠仙怪、乡野怪闻的时候,能有一个“我”在其中穿插忙碌,无疑能对作品的真实性有很大的正面意义。

第二,写自己的问题。

文题中的“我”,从写作内容上看就是写自己。中学生写自己,第一要抒写真情。充分发挥自己心灵中的动情之处,撷取自己心灵中的闪光点,将心中的感动饱蘸于笔端,流泻于笔下,。这样的文章,去伪饰,述真事,抒真情,必将使文章大放异彩。于猗的《我就是我》,选取自己少年的亲身经历,一写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写自己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写得真切感人,值得学习。

第二要弘扬个性。大凡能被人们记住的人多是富有个性的人:阿Q的“快乐”,鲁滨逊的坚毅,王熙风的笑里藏刀,奥赛罗的嫉妒杀人„„让个性伴你,站着你就是一座大山,倒下你便是坚实的路基。例如在戴惠的《我就是我》一文中,“我”热爱大自然、聪明、淘气、粗心等个性特点表现得十分鲜明,让人难以忘怀。

第三,选材要独特。在选材上要“想他人未想,发他人未发”。典型性的材料能以一当十,新鲜感的材料能以少胜多。从独特的角度去选材主意,以独特的形式来揭示你独特感悟,你的文章必将闪现个性化的亮色和富有个性的魅力。

四、计时训练

第二课时

讲评重点:

1、以事写人;

2、抒写真情。讲评过程:

一、展示讲评重点:

1、以事写人,刻画形象有血有肉;

2、借景抒情,渲染氛围情景交融。

二、回顾训练题目:

以“我,就是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三、讲评:

四、范文欣赏 〖范文1〗

我,就 是 我

我,一个普通的女孩儿,扎着独小辫,长着“四只眼”(戴眼镜)。我认为个人的外表要整洁,而不是艳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我不要别人夸我漂亮,而是希望别人说纯洁、大方。

我,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我爱去乡村,躺在长满绿草的土坡上,十分惬意。我任小草轻轻刺着我脸,痒痒的;我任芳香的泥土悄悄沾在衣服的一角,软软的。我聆听着草丛中的声音:“沙沙沙”是风儿在用小草吹口哨,“唧唧唧”是一只小虫在用小草弹琴。我幻想:这里曾有一位小女孩种下她最喜爱的花儿;这里曾有一只小狗四处嗅着主人丢失的钥匙;这里曾有过一家人在这野炊,欢笑洒满草地;这里曾有一只青虫圆了它的蝴蝶梦;这里曾有一群儿童春游;这里曾有一位画家用画笔描绘下田园风光„„我还幻想,一些小生灵,也曾在这编织过它们的故事„„我幻想我自己,插上翅膀,去与鸟儿比飞,去摘天上那闪闪的星星,去乘那弯弯的月亮船。

我,一个爱绘画的女孩。我愿时时刻刻背着画来,带着画笔。田园里,沉甸甸的麦穗,白里透红的水果,绿油油的小草,五彩缤纷的野花儿;蔚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鸟儿飞翔;黄昏时,火烧云的绚丽景象;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长城的古老壮观,九寨沟的神秘迷人,长江的波涛汹涌,西湖的浓妆淡抹,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青藏高原的广阔无垠,莫高窟壁画的天工巧夺„„我要把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画下来,让外国朋友欣赏,这就是中国!

我,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对万物充满好奇,草丛中开了一朵纯白的小花,我惊叹;布满云朵的天空透过一缕阳光,我快乐;鸟儿唱了一曲动听的歌儿,我羡慕。我常常为看一部感人的电影,而泪流不止;常常为一首优美的诗,而赞叹不已„„

这就是我,一个充满个性,爱幻想,爱绘画,爱大自然的女孩儿。我不愿改变自己,我喜欢属于我自己的天空。我,依然是我。

〖范文2〗

我,就 是 我

我就是我,一个有点调皮,有点捣蛋的女孩,一个有点嚣张,有点耍赖的女孩;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爱笑爱闹的女孩。呵呵,这就是我。

我是天生的乐观派。话被我一说,便成了笑话,动作被我一学,变成了滑稽搞笑的动作。因为有我这个开心果,所以我身边的朋友总是笑口常开,每天我都会让朋友们开心,因为我知道,朋友们快乐我也会开心!呵呵,这就是我!

我也是一个幻想派,每天都会做一些白日梦,梦想自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开开心心的日子。也真的希望自己可以在玛蒂尔德(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公)曾梦想过的生活里活着,那种高贵、典雅的生活,也是好动的我曾幻想过的,那种宁静、舒适,哇,爽呆了。呵呵,这也是我!

我是一个捣蛋鬼。喜欢捉弄人,被人发现了又装可怜。让人又爱又恨,疼也不是,骂也不是,朋友们只好自认倒霉,没办法,谁让他们栽在我手里呢!只好乖乖地接我的“阴”招!若有人捉弄了我,嘿嘿,他的下场肯定比我惨十倍!哼,这就是得罪我的下场。呵呵,够嚣张吧,因为是我嘛!

我也是一个喜怒无常的小人。有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发小姐脾气,此时,你千万不要靠近我,因为我会逮谁打谁,把心中的委屈、不如意,全都发泄在他身上,再大哭一场,把别人打得鼻青脸肿之后,别人还要反过来哄我,还以为是自己在哪里不小心得罪了我呢!不过,等风平浪静之后,自己又红着脸向别人道歉,弄得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以为我有病呢!呵呵,谁叫这是我呢? 他们都说我刁蛮,不讲理,哎,没办法,性格是天生的嘛!曾试着去改变自己,但最终以本性难移而告终!不过慢慢地和我接触之后,我的刁蛮,不讲理,也就变成了可爱之处!呵呵够臭美的了,没法子呀,谁叫这人是我呢!

我嘛就是这个样子,让人头痛,又让人不得不喜欢的女孩,我是谁?呵呵,我嘛,就是我呗,难道你不认识我?呵呵!

〖范文3〗

我,就 是 我

我有一个自己特别自豪的优点——富于创造力。只要是我驻足过的地方,都会留下精心设计、富于想象力的“求异思维”的产物。这种天赋自小就表现出来了。不满于墨守成规的小不点儿,喜欢在墙上留下自己的“杰作”,尽管涂鸦的结果是换来爸爸的一顿揍。也是在那似懂非懂的年代,我学会了用围巾把自己塑造成阿拉伯酋长或印度女孩,还会用狗尾巴草编成草裙,表演自编自导的“草裙舞”。

还是在二年级时,我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钱包,没被批准。万般无奈的我把心一横——不就是一个小钱包嘛,哼!我要自己做个给你瞧瞧!马上,我就被自己的想法迷住了。没费多大周折,一只精致的“儿童用钱包”诞生了。

人越长越大,富于创造力的心却依旧。成长中的我越来越重视对服饰的研究。我一贯的主张是:绝不追随潮流,要有独特的风格。我渐渐学会了鉴赏服饰的本领,成了妈妈的独家服装顾问。在衣服上点缀一些小饰品也成了我的拿手好戏。比如把手帕扣在皮带搭环上,立刻便成了全世界只此一件的手工艺品,戴上自己的构思、妈妈操针的“海马毛”绒线帽„„已记不清给自己带来过多少惊喜,也记不清朋友们叫喊过多少次“脱俗”。

最令人神往的是自己的创作室。喜欢原始风情,少女为她心仪的爱尔兰土著画找到一堵安身的墙;热爱大自然的芬芳,澳洲树袋熊成了照片中最佳的伴侣;热衷于观星望月听风的万般风情,风铃便成了窗前最浪漫的一幕„„

富于创造的我,会骑飞车冲到爷爷家,就为了给他看一张他家小院设计的布局图;富于创造的我,会在晚饭吃到一半,扔下筷子取出一把日本折扇,翻上椅子挂在父母床头;富于创造的我,会不顾冷风的吹打,推开窗,抄起画笔描绘出冬季第一场大雪的盛况;富于创造的我,会独自漫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思索着怎样用绿装点自己的人生„„

创造,意味着推陈出新,改变生活。她丰富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充满智慧。富于创造,是我的优点,也是每个人血液内流淌的活力。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简要评析〗

作者以自己的成长为序娓娓道来,便文章脉络十分清晰。在具体的叙述中,有详有略,有点有面,将自己“富有创造力”这个性的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结尾一段,由感而发,是自勉,也是共勉,画龙点睛之笔。

〖范文4〗

我,就 是 我

常常会追问自己:“我是谁?”因为常常会把自己迷失在浩瀚的文字中,潜入瑰丽的文字里,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领略别样的生活方式,汲取良好的思想品质。面对逐渐完善的崭新的自我,更加明白“我是谁”。

在看现代网络作家安妮宝贝的《彼岸花》时,我就是小说中的乔,在繁乱的都市里寻找开在彼岸的花,追求如彼岸花般不可求的理想。哪怕为此受伤,却依然努力追求。我跟着文字经历完乔的痛苦和欢乐后,明白了无论理想是远是近,是幻是实,都要勇敢地追寻。攀摘理想之花的道路上会有荆辣,会有崎岖,只要不气馁就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是谁?我是一个积极直面困难,朝理想不懈奋进的女孩。

在看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时,我就是大观园里的一个丫环,亲眼目睹了腐朽的封建等级制度对于宝黛爱情的迫害。读完之后,面对“堪怜咏絮才”却念叼“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黛玉的悲惨命运,我懂得要用宽阔的心胸,开朗的心情去生活,做一个除去压抑后真实的自己。面对纯洁爱情的消逝,我痛恨封建制度的三纲五常,就更加珍惜现在平等美好的生活。

我是谁?我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珍视生活的女孩。在看《珍妮姑娘》时,我就是珍妮,出生在贫穷家庭,虽然两次被爱人抛弃,伤害,却不曾怨恨,仍然感恩的心迎接每一天,对待每个人,甚至是伤害过的自己的人,因为他们的出现点缀了我的生活,帮助我成长。

我是谁?我是一个拥有善良,感恩之心的女孩。在看《斜阳温柔》的时候,我会回到一千多年前的浙东平原,我会是吴越国的百姓,每天在耕作之作,眺望万里沃野,听长辈们叙说关于国主、水近将军和当归夫人的故事。我会时常挂念已纳土归宋的国主和在异国他乡的当归夫人生活的怎样?会时常探望已出家的水丘将军?读完小说后,我明白了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爱自己,而是爱别人,不是爱一个人,而是爱全部。就像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为了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国主舍弃了他的王位,将军舍弃了他的军队;夫人舍弃了她的家,走上纳土归宋的道路。这样的舍弃成就了广阔平原的富庶,人民的安康。

我是谁?我是一个懂得爱和舍弃的女孩。我是谁?我是一叶徜徉在书海中的扁舟,在书的指引下寻找航向。我是一只游历在墨香中的小飞蛾,在文字的指引下欢快飞舞。我从书中汲取养分,塑造一个新的我。

简评:

三位小作者都在行文中尽情挥洒了自己斐然的才华,自由放纵了各自迷人的风采,自由展现了魅力十足的个性。前两篇《我就是我》在行文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总分结构架构全文,以中心句统率各段,用清新亲切的语言着力张扬个性真我,惟妙惟肖,令人过目不忘。《我是谁》一文感悟独特,小作者有较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较深厚的文学阅读功底,以“我是谁”为线索,一唱三叹,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喜爱以及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自我形象,读后令人掩卷深思。

我,就是我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每当面对别人诧异的目光,我也会自问,我到底属于哪一种女生呢。我最善良却又最邪恶;最可爱却又最讨厌;最文静却又最疯狂;最伤感却又最洒脱;最马虎却又最细心….

有人说,女孩是上帝用凝脂花做的,清清纯纯,淡雅可人。曹雪芹说“女孩是水做的骨头”,从内而外清澈透明,柔情似水。犹如花蕾之露,尽想爱之阳光,娇滴滴柔弱弱,让人动不得,摸不得。又似带刺的玫瑰,芳香浓郁,光彩照人,让人娇不得,爱难言。

但是,即使上帝法力无边,巧夺天工,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在千娇百媚、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总会有一棵小小的狗尾草,自然纯真却又野性十足。

在生活中,我是出了名的“邋遢鬼”,丢三落四,马马虎虎,什么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哈哈,我全不会。在别人眼中,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不管对方是谁,我经常会大肆开玩笑,在长辈眼中,我虽然调皮任性却又有点没大没小。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有的玩笑是不能开的,也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自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我已经伤害了别人。可以说我大大咧咧,也可以说是没心没肺。难怪会被别人当“假小子”。

按照常人的逻辑,我是绝对不可能多愁善感的,但是我却常常望残日落泪,对落花伤怀。我酷爱读书,琼瑶那《水灵》让我想入菲菲,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爱情令我眼泪花花,钢铁铸成的保尔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红楼梦》又让我牵肠挂肚……

虽然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我感觉自己还活的蛮自在。

高兴时,我会尽情欢笑,乱疯乱跑。悲伤时,我会哭个天崩地裂,黑白颠倒。我才不做那种“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呢,我不会为了博得家长、老师的喜爱而尽力约束自己改变自己,做一只他们的“小乖猫”。我就是我,要哭就哭,要笑就笑,要疯跑就疯跑,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我都只做我自己,一笑而过,照样轻松自在。

其实我表面有多不在乎都只是假的,我重视情感,朋友的失去让我魂不守舍,家人老师的不理解让我心痛如割。

不过,一切过去的都过去了。如果我一直为失去星星而哭泣,那我会连太阳也失去。不管什么悲伤我都走过来了,一切都会重新开始。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每当面对别人诧异的目光,我也会自问,我到底属于哪一种女生呢。我最善良却又最邪恶;最可爱却又最讨厌;最文静却又最疯狂;最伤感却又最洒脱;最马虎却又最细心….但我这个矛盾综合体也有自己的愿望,那就是快乐的过每一天。不管快乐还是悲伤,一天总会过去,那还不如快快乐乐的呢。

我就是我,我只是我,我只做我。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一个平凡的我;我就是我,一个无忧无虑的我;我就是我,一个魔术师一样的我。

我就是我,一个爱哭并且多愁善感的我。我在制服男生中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假哭。每当那些男生惹我,并且在我使出“九阴白骨爪”、“芙蓉惊涛掌”、“河东狮吼”等招数后他们仍不束手就擒,那我便会装哭。不是我自吹自擂,我那装哭的本领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啊!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那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可就是倔强地不落下来。(此招已“骗”过无数人,包括我自己,望大家不要传出去,否则就不管用了,呵呵!)。当然了,我有时也会真哭。受了委屈时,我会哭;看了动人的故事和电视剧后,我也哭;生气时,我要哭(用于发泄);兴奋时,我还哭;别人说我是个“爱哭鬼”,我又哭了…… 我就是我,一个坚强并且爱笑的我。我不会被任何难题打倒,就算失败了、受伤了,也不会让眼泪流出来,就像那首歌唱的“……眼泪不是我的武器……”。同时,我也很爱笑,我的笑声千奇百怪,有时是短暂的奸笑,有时是悠长的大笑,有时是憨憨的傻笑……但是,众多的笑声中却没有淑女一点儿的笑声。没法,我是一个“假小子”。我就是我,一个乐观并且爱开玩笑的我。我容易忘记烦恼,从不记女生的愁(男生惹我,我立即还手),更喜欢开玩笑,不说远了,就说说昨天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不想去玩,就在教室里写作业,由于老师留了一部分人在教室里,我就坐在后面,那些人就坐在前面。可巧,坐在我位子上的是我班“重量级”人物——刘言,我去问老师问题时,“心疼”地对刘言说了一句:“唉,你可别把我凳子压跨了啊!”顿时,笑“倒”了一片人,后来,我还不定时地去“检查”凳子的好坏,特别是在出去排队时,可谓是“一步三回头”啊!

我就是我,一个……

我就是我,一个矛盾的我;我就是我,一个独特的我;我就是我,一个能“七十二变”的我!

第二篇:高三作文备考教案1

高三作文备考教案

第一讲:怎样快速而准确确定材料作文的立意 教学重点:训练材料作文的立意 教学难点:快速而准确地立意

教学导入:今年新材料作文有可能还是出题人的选择:2012年高考全国17道作文题,新材料15道,2011年高考题17道有9道,2010年全国18道,新材料作文有9道。

新材料作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令命题人喜欢。

1、公平性:新材料的题旨具有多元性,不同人对材料有不同的解读,这就保证了人人都有话要说。

2、选拔性高考作文倡导自由的、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拒绝空话、套话,拒绝人云亦云,提倡我心写我手。因此,立意水平、表达能力与创新意识都是阅卷老师的评分膘准。3安全性:文字为作文材料。寓言故事、名人典故、大家言论、古今诗词、哲理故事都可成为作文材料,这也避免了高考泄题的可能性。新材料的题旨往往高扬主流价值观,职业道德、担当精神人文关怀、人生价值等几个方面成为高考的核心,素材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

一、快速而准确立意的方法:

1、搜寻关键词。(2012年高考大纲卷)

叙述性的材料。议论性的语句,往往是关键。议论的语句可能是故事中人物对现象或人物的评价和意见,也可能是命题人对现象或人物的评说和看法等,它一般出现在叙述性材料的结尾处。

2、提纯人格

故事性的材料,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那么就可以透过人物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人格精神,其人格精 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嫉妒的人格。考生作文立意是,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是符合题意的。

3、破解比喻。比喻性的材料,确认比喻义是立意的首要任务。而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进行确认。2012年高考上海卷。

二、训练新材料作文立意。

1、品味生活,享受幸福

2、“有用”与“无用”

3、平,本可不凡

三、阅读,别人的审题过程。

四、以上作文范文。

第三篇:高三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2

高考作文特训:表述观点与文段写作专题训练

一、训练重点:

1、领会规范文段的写法。

2、学会正确表述观点。

二、训练过程:

1、典范文段的学习:

曾有多少燃烧着渴望卓越之火的灵魂在年少时意气奋发,慷慨激昂;但却被生活的惊涛骇浪溅湿了理想的柴薪,窒息了进取的火焰。只有那些勇于追求、全力以赴的人才可以架起不沉的方舟扬帆前进,到达更广阔的天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09届高三学生刘天相,被三个国家的三所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录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的申请材料中讲述到的一次实验。一次他做化学实验时被硫酸灼伤,但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这件事为何会被名校看重呢?我想,这件事将刘天相身上的那种全力以赴的做事投入的精神体现非常充分。因为全力以赴,做事投入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甚而顶尖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专注,就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2、表述观点的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按要求练习。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世间著名的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美国的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总理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这份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尽管他们的国 土面积只有682.3平方公里,远不及我国的万分之一,旅游收入却连续多年列亚洲第三位。

生活给每个地区或每个人的东西确实不是太多。面对生活的馈赠,聪明的人是怎么做的呢?请以“生活的馈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探究:⑴这个话题作文该写什么呢?

① 如何理解话题的含义?

② 如何根据话题的含义和材料的提示确立并表述自己的观点?

观点的表述:①成功源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

②生活的馈赠是智者的粮仓。

③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

④生活的馈赠不需要太多,即使只有一点也足以令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⑤生活的馈赠虽不丰厚,但时常隐藏着许多机遇。⑥把少许的生活馈赠创造出辉煌的一生。⑦珍惜生活的馈赠。

⑵请根据以上的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一、训练重点:

1、深入理解语段的写作要领。

2、继续探究观点的表述。

二、训练过程:

1、讲评第一课时的语段练习

请分析下面语段写作的优缺点。语段展示:

①机遇伴随挑战,完整的人生需要跌宕起伏。挑战成就成功。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国家利益是当前外交的最终目的,如何能够把握主动权,显得格外重要。台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东海油田问题一个又一个接连考验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大国。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毫不犹豫选择挑战,进而抓住机遇,成就梦想。迎难而上应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淘尽黄沙始见金。假如没有勇于挑战的人,我想人类尚未能从古猿进化而来,没有各项科技的诞生,造福人类。机遇不常有,但是挑战却是无数的,善于从挑战中获得经验的人,终能成大器。

简评:没有紧扣“生活的馈赠”话题来写作,似乎是在写另一个话题了,要学会点题。②生活的馈赠虽不丰厚,但时常隐藏着许多机遇。消极的人总抱怨着得到的太少,从而怨天尤人且一事无成。积极的人却因所拥有的一丝一毫而感到高兴,从而把握机遇且获取成功。电影巨星成龙大哥,现早已是国际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红火人物。可是许多人却不知道他当年忍受了怎样的贫穷与煎熬。生活的馈赠让他成长在很贫困的家庭,他为赚钱,在戏场上跑了十年的龙套。可成龙并不为此心灰意冷,他抓住每一个机遇,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于是成就了他今日的辉煌。如果成龙打小便是一个富有弟子,那么或许会适得其反,成为一个极普通的人。所以,不论生活给予了你多少,都不应自衰自怜。而是要积极利用生活的馈赠,抓住机遇,创造你想要的明天。——高三

(四)柳曦

简评:紧扣“生活的馈赠”,只用成龙一个例证,开头是观点,结尾有分析,简单的写法包含着构段的基本规则。

③懂得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的人,是能步向成功的聪明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 芬奇,半生命运坎坷,怀才不遇,生活给他的馈赠确实不多。几年过去,达芬奇得到一个在圣母玛利亚修道院的饭厅画装饰画的机会。这本是一件无足轻重的活计,达芬奇却没有马虎应付,而是倾尽自己能力进行创作。五百年过去,世界上几乎已经无人不知这幅名 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了。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传奇,是因为他抓紧了每一个生活的馈赠,倾尽努力完成目标。——高三

(三)朱帝生

简评:写法符合语段写作的基本规则,只是分析略为简单了一点。④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它的馈赠人皆有之,但有些人觉得自己所得的馈赠太过平凡,从而忽略它的用处。只有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的人,才会赢得生活的美好。孟德尔本是一位神父,无名无利,只有一座教堂和一些花早陪伴着他,每天的阳光让他喜爱了种植,在种植豌豆的过程中让他发现了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之父。为何他会从一名普通的神父变成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因为,他懂得享受生活的给与,他善于发现并利用生活的馈赠,进而赢取了生活的美好。——高三

(四)黄敏茹

简评:紧扣确立的观点,用孟德尔的例子来证明,层次清晰,较有说服力。

⑤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给了我们生活的馈赠。蓝天白云、青砖壁瓦、鸟飞蝶舞、鱼沉雁落是生活的馈赠,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迷离之间也是生活的馈赠。这生活的馈赠,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吗?“今年,我还要送竹篮。我这回带了3000个,打算在‘两会’上给每位代表和委员都送一个,记者我也送。让他们把篮子带回家乡,宣传用篮子买菜。”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永嘉县普通农民陈飞在他的博客中写道。人大代表拎3000菜篮进京“送礼”,这并不是炒作,但是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这是由于他的家乡楠溪江山清水秀,曾是天下第一水。但后来,一条江到处都是塑料袋。因为珍惜家乡美丽的环境,所以他这样做;因为珍惜生活的馈赠,所以他这样做。我们也应该向陈飞学习,珍惜生活的馈赠。——高三

(四)连伟江

简评:能围绕观点来展开论述,而且举的是现实材料,使文段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当今高考作文的新要求。

2、作文题研讨: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许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字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请确定一个观点。

2、请写一个完整的语段。要求:①要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适当选用材料,不要大量摘抄故事。②可以只用这一则材料,也可以再用别的材料。③100—250字,可作为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审题立意提示:这个作文题很独特,说它是标题作文也可(含“三”字),说它是材料作文也行,自圆其说是这道题目最关键的要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引申出来,意为“多次”、“集体”、“反复”。“三”的含义如此之多,我们的思考也应该是发散的。或者正面写多思、多省、多问的好处;或者逆向思维,写事物发展要有一定的主观克制,例如“三个和尚没水吃”。总之,明确“三”字在特定成语中的含义,加以想象和发挥,不难写出含义隽永而有新意的文章。

一、训练重点:

1、深入理解语段的写作要领。

2、继续探究观点的表述。

二、训练过程:

1、讲评第一课时的语段练习

请分析下面语段写作的优缺点。语段展示:

词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的身边充满着各种诱惑——金钱、权力、名誉、享受等,它们其中的一小滴若在人身上滋长蔓延,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只有心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向高尚的人看齐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上。中山大学2001届毕业生申全山毕业时选择了去西藏工作,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广东省是罕见的。当记者问其原因,申全山并没有说:“开发西部,建设西藏”之类的豪言壮语,而是平静地回答:“去西藏只是我喜欢。”在金钱的诱惑下,申全山毅然放弃了奔向经济差的环境,在不仅抵制了诱惑,更使他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试问,像申全山这样品格高尚的人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学习申全山的品格,唾弃和珅的贪婪。只要我们向身边品格高尚的人学习,我们定会成功的。

简评:本文段犯了观点与材料不符的毛病,观点是“只有心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向高尚的人看齐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上。”而举的例子并没有向谁学习,反而变成我们要向他学习,有点偏离题意了。

词语:三思而后行

思考,是智慧的象征,智者是从思考出来的。大千世界,事物千变万化,怎么才能让自己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呢?这就需要我们凡事要三思后行。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诸葛亮为何能利用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令司马懿退兵?难道他真有先知?即使是,这“先知”也是他经过多次思考,反复思考得来的,他或许思考己方的形势,思考对方的弱点,思考冒险的可行性,最终诸葛亮成功了。爱默生说:“思考是行动的种子。”故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重视思考。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才可能避免出现许多可以避免的错误,走向成功的彼岸。——高三

(四)郑婷艳

简评:这个文段观点明确,事例具体,分析到位,是一个成功的文段。词语:三思而后行

观点:在反复思考,权衡利弊中,用最有利的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

生活是一个天平,利益则是砝码。当你有足够的砝码才可以平衡你所需要的,砝码过多或过少都会失衡,怎样才可以使其平衡呢?这就需要反复思考,权衡利弊。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毅然作出退学的决定,步入激烈的社会战场中。在去和留这个抉择时,比尔盖茨必定是反复在思考的,在充分的权衡利弊之后,最终才作出的选择。事实证明他的选择的正确的。如果没有经过反复的思考,贸贸然突然就作出选择,极有可能会选择错误,所以,三思而后行,在这挣扎与对比中,你终会找到一个最好的砝码放上这个利益的天平。——高三

(四)邓芳婷

简评:中心是明确的,导语充分,事例具体,分析深刻,较有说服力。

2、高考满分作文欣赏

“三”的智慧

湖北某考生

我时常听到有人沾沾自喜地说自己“三生有幸”时,就纳闷:这人只有今生,哪来“三生”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才慢慢地感觉到“三”的学问的确不小。譬如,“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等短语,其中的“三”字,既概括了社会生活现象、人生经验,或丰富的人生哲理,也蕴藏着许多智慧,的确耐人寻味,引人思考。

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出山,演绎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三” 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诚心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就必须用诚意待别人,哪怕一再被对方拒绝。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也说明智慧潜藏在“三”里面,藏在芸芸众生之中。

我们高考复习,最讲究“举一反三”。从一个具体的题解中,抽象出一个答题思路,总结出一个答题方法,再去解决类似的难题。做学问也是这样,从众多的繁茂芜杂的生活现象中去求异同,寻找规律;然后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种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交杂反复的研究过程贯穿于学问之中。

现在,国人众盼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国共两党实现第三次握手合作,这是一种双赢的机遇和智慧。它将使两岸获得更充分的信息、更便捷的运输、更畅通的资金流动和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各得其所,发挥潜能,大大提高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共同发展的速度,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全面振兴。无疑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夙愿,蕴含着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美好前景。

……

“三”中含哲理,“三”里藏智慧。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人生就是在反反复复中获得启迪,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披沙拣金,在芸芸众生中不耻下问,学知识,长才干。我们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民族也如此。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离不开五湖四海的支持,也需要天下宾朋的智慧相助。

好一个“三”的智慧啊!

【亮点展示】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厚实,意蕴丰厚,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作者从对“三”的疑惑起笔,围绕“三”的智慧给人生的启迪行文,从诚意求人、虚心求学、专心求法、合作求富四个角度阐述了“三”字中蕴藏的智慧,最后收束全文,深化主旨。3作文题研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

题目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拥有”的字面义是:领有;具有(大量的土地、人口、财产等)。综合考虑其情态、适用范围等因素,理解此词有两点需特别注意:

1、有主动意味;

2、含珍惜之意。“阳光”的字面义是:日光;属性词,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属性词,(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因为在“拥有阳光”这个短语中,“阳光”处于宾语位置,所以从语法上讲,它不能被看作属性词,只能被看作名词,即作日光解。但是,阳光在现实语境中的语义远比其本义要丰富、复杂得多。仅就它的比喻义而言,除作为属性词提供的两种理解外(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心态,公开透明的体制),还可以把阳光理解为乐观的态度、直面苦难的勇气、洒向人间的大爱等等。

如果结合提示语进行思考的话,题意自然更加显豁。“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一句道破了命题者的用意,很显然,在此处,“阳光”是取其比喻义的,当理解为乐观、积极的心态;“把快乐、活泼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一句,则既点出了阳光的普照与传递功能,也把“拥有”的境界从个人(自己)提升到了众人(他人)。写议论文,最好确立分论点,具体写作时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

(一)取“拥有阳光就是爱和温暖”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

一、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爱;

分论点

二、我们要尽己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

(二)取“拥有阳光就是乐观的心态”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

一、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也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论点

二、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快乐起来。

(三)还可以取“拥有阳光就是追寻光明、灿烂、生机”的含义立论。

3、语段研讨:

⑴拥有阳光,是要拥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激昂。法国总统萨科奇小时家境十分贫寒,经常受到同龄孩子的嘲弄与讥讽,有一天,他骑自行车穿梭于树林间,被邻家的富裕子弟们拦住,一把拽过自行车摔在了地上,说:“像你这种穷鬼,哪配骑自行车?”说罢,狂笑着离开。萨科奇并没有反抗,而是回到家里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是想当总统,而是一定要当上总统。”正是他的这种自信给他带来了无穷的斗志、动力和激情,使他在挫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勇往直前并最终取得成功。

⑵拥有阳光,是拥有“复值接舆膝狂歌王柳前”的豁达与超然。这种豁达与超然不是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南山的归隐之情,而是一种积极用世、乐观向上的心态,桑兰正值青春飞扬时期,却不甚摔落,将后半生交付轮椅。然而,她不仅没有悲痛、沮丧,反而更加乐观坚强,积极生活。现在她上了大学并且是中央电视台特约奥运记者。她的人生更加富有意义,她的阳光更加灿烂。陶潜遇到仕途不顺却只想归隐避世,逃离现实,较之于桑兰,又差矣!

⑶拥有阳光,是要拥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定的自尊与自爱。2007年11月,重庆的一群农民工写信给温家宝总理,希望他们和专家创作的《农民工之歌》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他们不仅得到了温总理的回信,并且得到了登上春晚的机会。“身上的是泥水,脸上的是汗水”、“昨天我们还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哪”、“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我们的人生一样好年华„„”如果不是他们的坚持,如果他们自己都觉得处在社会低层,受人歧视,他们就没有勇气向总理发出请愿。如果他们不珍爱自己的成果,他们的《农民工之歌》就不会震撼我们,并给他们带去诸多关爱和关怀。

一、训练重点:

1、深入理解语段的写作要领。

2、继续探究观点的表述以及学会对材料的多向解读。

二、训练过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练习。

“横扫清华、饱蠹牛津”的钱钟书

1910年11月21日,一代奇才钱钟书先生诞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基博是一位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他一岁时“抓周”,第一下就抓到了一本书不放,他的伯父因此给他起名为“钟书”,钟情于书,这个名字好像验证了钱钟书一生都嗜书如命的脾性,也仿佛就是他“平生淡泊,独钟情于书”的“书痴”生活的写照。在父亲的直接指导下,钱钟书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

钱钟书考入清华有一段佳话流传:1929年钱钟书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时,数学考试极差,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但因国文、英文两科得了特优(英文还是满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是校长亲阅试卷后定夺收下他。可以说,当年清华大学心胸的宽阔为一代才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清华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来说是数一数二的,清华图书馆书库、书架上的书,经常满满当当的几十万册,中外古今图书无不应有尽有。对钱钟书来说,进入清华真是 如鱼得水。一入清华,他就以“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气魄投身书海,开始创造一项又一项“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口出狂言第一……钱钟书28岁时被破格聘为外文系教授,这在清华园也是绝无仅有的。

1935年,钱钟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同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共赴英伦留学。在英国,钱钟书就读的学校是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牛津的藏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为了博览国内不易看到的书籍,钱钟书除了听课以外,日夜埋首于图书馆,孜孜不倦阅读了大量的图书,认真地做了笔记。两年后,他以精彩的论文《

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获得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英、法三年的学习,为钱钟书从国学到西学融会贯通,具备现代意识和世界性的眼光,以至后来成为东方睿智学人,名满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⑴请从上面这则素材中提炼出一个观点。

⑵请根据这个观点,编写一则作文提纲。要求:①拟出题目;②写出开头和结尾;③写出主体部分的关键句,以及各段的主要材料或者写法。

⑶请运用上面的素材,写一个完整的语段。要求:①要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适当选用材料,不要大量摘抄故事。②可以只用这一则材料,也可以再用别的材料。③100—250字,可作为作文的一个主体段。

2、训练成果展示:

⑴痴迷比专注更重要

观点:痴迷比专注更能导向成功 开头:钱钟书就像是为书而生,他对书的钟情,用“专注”来形容仍不恰当,非得用“痴迷”不可。也正是这份“痴迷”,使得他在文坛名垂青史。在一定程度上,痴迷比专注更重要。

第一层:专注常含主观强迫色彩,痴迷却是一种忘我的境界。(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专注于经典物理学,没有重大突破;爱恩斯坦痴迷于整个物理学,成功提出相对论。)

第二层:专注的动力有枯竭的时候,痴迷的能量源源不绝。(对比分析。半途而废者不是未专注过,坚持到底才叫痴迷。)

第三层:专注不一定走向痴迷,痴迷也绝不等于舍生忘命(辩证分析:忘我才可能痴迷。后者例:陈景润痴迷于数学却弄垮了身体,实不足取。)

结尾:不要以为痴迷是个贬义词,其实痴迷更重要。痴迷于光辉前路,必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语段:(第二个分论点的展开)

专注的动力有枯竭的时候,痴迷的能量却源源不绝。钱钟书对于书的痴迷,并不是一般人可想像的。清华图书馆书库、书架上的书,满满当当的几十万册。钱钟书进入清华并不是单纯学些知识,而是以“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气魄投身书海。进行研究。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时,又日夜埋首于图书馆,最终才学有所成,成为东方睿智学人。有很多人一开始也会专注于他所做的工作,但往往会半途而废。原因是“专注”往往带有功利性和精神强迫,使得它提供的动力有限;只有像钱钟书那样为书而生,为书痴狂者,方能几十年如一日,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⑵做学问要心如止水,淡泊名利

论点:大器,并不需要蝇头微利,蜗角虚名

开头:荣誉,只不过是成大器过程中的副产品,若想真正成大器,必须舍弃蝇头小利,蜗角虚名。

第一层:追名逐利难成大器(正面材料反面议:袁隆平、陶渊明、钱钟书)

第二层:澹泊宁静、毁誉不惊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更好的潜心于自己的事业(因果分析)

第三层:我们如何才能淡泊名利(怎么做)

结尾: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的心,对荣誉、名利,不要执着地追求。要成大器,蝇头微利,蜗角虚名并不是关键。语段:

⑴天才似乎不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但当我读钱钟书先生的书,读他的人时,我才明白,“文化昆仑”也是从一座小小的矮山成长而来。所谓“钟书”“钟书”,钟情于书罢?从一岁“抓周”开始,钱钟书先生便日日夜夜与书为伴,在父亲的书箱中度过他的童年。后来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中,又几乎天天可以看见他的身影。他的一位老师说过:“他是个最聪明的人,却要下最笨的功夫。”正是这样孜孜不倦地沉醉在书海,才有了《围城》《管锥篇》等传世名作。其实最艳丽的花朵也饱含血泪,只是深藏在众人的目光无法深入之处。正是日复一日地坚持治学,与尘世的喧嚣相隔绝,文化昆仑才成其为文化昆仑吧!

【简评】叙述事例,展开议论,都能紧紧围绕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观点。

⑵人只有耐得住漫长的寂寞,方能创造出卓尔不群的人生。不是每个人皆能忍受寂寞,许多人受不住它的磨砺,便难成大器。但是,钱钟书做到了,他坚持认为“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始终对风云变幻的外间保持高度警惕。在寂寞中他心无旁骛,专注凝思,用一颗静穆、冷峻的心俯瞰人生百态,用犀利而睿智的眼光洞察世事,终酿成《围城》及《写在人生边上》等一字兼金的作品。正如钢琴家肖邦,一路踽踽独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躁动,专注于孤寂的抒情世界,这样,从他指尖便倾泻出清冷而细腻的琴声,独具魅力,无与伦比。他们如空谷幽兰,因为经受住寂寞的磨炼,清香四溢。

【简评】正反结合,虚实并用,使议论更加充实有力。

训练重点: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四气”,奋发向上、百折不回的志气,铁面无私、令人敬畏的正气,披荆斩棘、舍生取义的勇气,求新、求好、能做善做的才气。

人生有顺境,有逆境。顺境时,不要忘了居安思危;逆境时,不要忘了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实际,以“人生的关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展示:

人生的关键

高三(4)黄敏茹

人生就像大海,一望无垠,谁也不知道前方存在什么,而我们,就像一艘轮船,各自在人生的海域中寻找方向。理想,就是我们寻找人生方向的关键。因此,人生的关键在于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一艘在大海上的轮船缺失了罗盘,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人生的关键在于树立理想,这样才能获得自己人生中的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他在九岁时便对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奥秘,将来我要周游世界。为了这个理想,他一直在做准备,终于,他搭上了“贝格尔”战舰,开始了环球生物考察并发表了《物种起源》,获得了成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他为此奋斗一生,最终成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为什么他们能获得成功,并让他们的事迹流传后世?因为他们早已树立了人生的理想,并朝着这个理想而不断奋斗,他们没有在人生的海域中迷失方向,而是早已确定了人生该航行的方向。因此,理想是人生的关键,因为理想能引你通向人生准确的方向。

人生的关键在于树立理想,创造出自己美好的人生。朱立军决心要当一名中英翻译,因此,他努力治好了自己的口吃,努力学习英语。而今,他已成为世界有名的翻译,创造了自 己美好的人生。陆琴决心要选择修脚工这个职业,为了这个理想,她努力学习这门手艺。皇天不负有心人,至今,她使这个职业发展为全国闻名的中国传统工艺,而她,也成为一名获得多项荣誉的修较大师。

假如他们当初没有把树立理想作为人生的关键并为之奋斗,如今他们怎么可能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如果当初朱立军没有自己的理想,或许他现在也只是一名工人。如果陆琴当初没有坚持这理想,或许她就不会拥有今天的荣誉。理想让他们的人生增添了一份美好。

人生或许需要很多东西,志气、勇气、信念等等,我们都需要,但人生的关键,一定是理想,因为没有理想,你的人生根本找不到方向,更不知该如何前行,毅力该为什么坚持,该为什么而奋斗,又为了什么而努力。

简评:本文观点明确,把“树立理想”作为人生的关键,这样对题目的理解是较为贴切的。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事例丰富,分析透彻,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第四篇:高三作文审题2

高三作文审题训练2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点鲜明。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1947年,他执导的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感觉良好,认定这必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甚至把握十足地说:“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并且连试映都不举行就直接进行首映。结果令他后悔莫及,拷贝出了重大事故,首映彻底失败。

第二天,他看着报纸上的影评,痛心疾首。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笑容可掬地出现了,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是的。此后,伯格曼在每一部电影的制作中,他只要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有关的一切,还学会了摄影机和镜头的知识。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起程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制,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的都是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③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你是否赞成这位朋友的见解和说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汉字评选活动”在青岛揭晓,“微”字脱颖而出。推委会认为,“微”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指的是北京暴雨中152位民工奋力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我们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指的是上升乏力、集体焦虑的弱势群体的“身微力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美国民权运动代言人、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随风飘荡》中唱道:

一个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望见苍天;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民众呼号;

多少人死后他才知道,无数的人性命已抛。

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标题,不少于7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高三作文教案

高三作文教案

议论文写作:素材加工使用五法

制作:李玉冰 时间:2013/12/9 议论文重在说理,能够以理服人、以理取胜固然很好。但对高中学生而言,事实论据的选择,也就是材料的加工使用,也绝对不容忽视。事实胜于雄辩,唯有摆出好的事实,才可能讲出雄辩的道理。事是理的基础,理是事的升华;事据理而取舍,理依事而辨析。当前同学们在议论文材料使用上主要存在着以下五大误区:

1.材料直接引用,不注重对象,材料的针对性不强。

2.只有材料,没有分析,观点和材料,油是油,水是水。3.材料虽然有分析,但是不会分析,抓不住要害。

4.材料分析不能紧扣一个中心,东扯西拉,不着边际。

5.材料分析在一个平面上展开,不能多角度、多层面的展开。

议论文中材料使用的这些误区,严重削弱了材料的价值,也影响了说理的力量。对于材料,很多同学捡到篮里就是菜,有材料已经不错了,根本不在乎材料的有效性使用。更多的同学,对材料的使用方法,竟然一无所知,最后只能是材料加观点,一凑了之。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使用和改造好材料,点石成金,使得材料价值最大化呢?下面介绍五种实用技巧。

方法一:变换叙述角度

材料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建立论点的理由,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充分地支撑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材料的过程中,要选择好材料叙述的角度,特别要注意对象,抓住材料中能够证明论点的核心要素,精心推敲,反复捶打,才能紧扣论点,以一当十。

比如要证明的论点是:闻过则喜,知错必改,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有同学直接使用《将相和》这则材料,作为例证:

蔺相如立了大功,因而官位高于廉颇,廉颇不服气就故意刁难他。蔺相如知道后不但不生气,而且不记私仇,他顾全大局,顾念国家。廉颇知道后,羞愧万分,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结果两人成了刎颈之交,共治国家,留下一段佳话。

因为材料的不加选择,直接引用,论证的效果很差。这则材料中,叙述的主体,一会是蔺相如,一会是廉颇,不断变化,而且反映在两个人身上的品质又有不同。“闻过则喜,知错必改”的是廉颇,因而要改变叙事的角度,以廉颇为主体,突出廉颇的知错必改,有错必纠的精神品质,就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廉颇对于资历浅而职位比自己高的蔺相如十分嫉妒,故意开口不逊,多次公开为难对方。但当他得知蔺相如所以回避忍让,并非惧怕,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后,马上意识到错误。他勇敢地登门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结成刎颈之交,共同效力国家,成就了赵国数十年的固若金汤。

如果观点是“以国事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就应以蔺相如为叙述主体,突出他的精神品格。

方法二:压缩、改造材料

材料运用,尤其注重精炼和贴切。所谓精炼,就是材料只是为议论而服务,叙述事实论据时,要择要交代,高度概括,切忌描写,多用叙述,把能证明观点的那部分说明就行了;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压缩”、“替换”、“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理力量。

比如对材料方仲永的转换,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材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末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可观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观点: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材料转换:才华超群的少年,哪怕是先天的天才,如果只沉浸在赞美之中,故步自封,不求进取,也必将泯然众人,一事无成。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最典型的例子。方仲永是个农家子,5岁时,“指物作诗,立就”,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结果,方仲永在20岁的时候,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方仲永本来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悬梁刺股,到了二十多岁还会平庸无奇吗?

由此可见后天的努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决定作用。

转换方法:

①摘取:根据论点的需要摘取原事实材料的要点,构成材料的核心骨架。例文中摘取了原文中的“指物作诗,立就”,来说明方仲永的天分,紧扣论点中的“先天条件出众”。

②替换:原材料中有“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作者改为“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这样一改,就把侧重点放在方仲永身上;原文中的“父利其然也”,之所以只字不提,正是为了突出方仲永“泯然众人”,乃是自身的主观因素所致。由此可见,之所以字斟句酌的“替换词语”,乃是为了与论点契合,丝丝入扣,提高论据的论证力量。

③压缩:大胆对材料进行压缩,尽量把可有可无的材料去掉。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几句话共60余字,压缩成“结果,方仲永在20岁时的候,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20余字。这种压缩,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

④概括:作者把“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一语,概括为一句话“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言简意赅,力透纸背。

⑤情感:很多人认为议论文材料的叙述,只需要客观,不必有情感。这种观点,尤其错误。事实上,在材料的叙述中,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更能够提高材料的质感,突出材料的倾向性。要知道,议论文本来就是“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我的爱憎”,增加一点情感色彩,有何不可呢?本例中,结尾的“方仲永本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到了20岁,还会平庸无奇吗?”这一反问,有力的表明了作者对这位奇才变为庸才的叹惜之情。

方法三:变换叙述方式 如果是新颖的材料,或者是陌生的材料,有时候需要我们花费一点笔墨去叙述,这种材料叫做具体例证。但如果是常见的材料,这样用墨就显得有点浪费,叙述材料要精简到极点,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这叫做概括例证。概括例证时,有时文字太少,会显得突兀,故不妨多用一些特定的句式,恰当组合,构成排比,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既能增强说理的气势,又能增强情感,加强论证,可谓一举多得。

正面概括举例,我们可用“记住”句式,“记住”句子最后的核心,一定要指向论点,多个“记住”例证后,一定要有一句话收束,这句话还要紧扣论点。比如论证“高科技带来的社会进步”,我们就可以用“记住”句式:

记住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充满艰辛的进步。记住苏格拉底的好问,记住亚里士多德的博学,记住布鲁诺的坚定和悲壮,记住牛顿的谦虚和专注,记住居里夫人的艰辛和执着……只有这样,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如果是从反面例证,最好的句式是假设句。比如论点是“抛却旧的习惯,进行不断探索的重要意义”,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如果爱迪生习惯了黑暗,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点着蜡烛;如果史蒂文逊习惯了老牛破车,那么我们今天也许还老死不相往来;如果赵武灵王习惯了宽大的袍子、沉重的战车,也许赵国早就灭亡了;如果老祖宗猿人们习惯了爬行,也许人类今天还在山洞里穿树叶。习惯,多么可怕的习惯啊!

如果你很有文采,句子非常有现场感,建议你多多使用“当„„时”的句式,这样的句子可以连缀起历史事实的某个有特定意义的瞬间、细节或情节。让人印象深刻,说理透彻。

比如探讨诚信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当“伤心桥”下的尾生在滚滚流水中久久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诚信”——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

如果例证的跳跃性很大,纵横古今,连贯中外,不妨采用“无论是„„还是„„”句式,这种句式还给人一种“舍此之外,勿言其他”的感觉,能够理直气壮地证明观点。比如要论证“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我们就可以这样来写。

无论是经过两代人之手写成《汉书》的班氏父子,还是付出一生辛劳写成《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无论是徒步穿行南极的秦大河,还是靠轮椅周游世界的李克•汉森,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拼搏才能成功。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历史人文到自然科学,多角度、全方位的证明论点,势如破竹,力透纸背。

方法四:阐释分析材料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错误就是材料加观点,给出材料之后,马上就把结论“贴”上去,缺少对材料的阐释与分析。少了这四两拨千斤的轻轻一拨,材料何以能够证明论点呢?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例如: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依然是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下面是一个缺少阐释分析的例子,看看有没有达到说明论点的效果:

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材料句)可见,知识就是力量。(结论句)

“可见”不“可见”呢?只能说依稀可见,能见度还不够高。因为一则具体的材料,往往可以证明好几个观点;凭什么就一定要证明你的这个观点而非其他呢?不作具体的阐释分析,是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的。比如上例,要是在“材料句”与“结论句”之间,加上如下的“分析句”就清晰可见了。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然后接“可见„„”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恰恰在于其中的阐释和分析。缺了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说服力、逻辑性和严密性了。

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性的材料,更需要辅之以分析。摆出事实之后,更需要讲好道理,否则再好的材料也是明珠暗投,价值全无了。方法五:翻新旧材料

论据讲求贴切,新颖。同学们由于阅历浅、课外阅读教少,加上考场上紧张的气氛,有时候苦思冥想,脑袋里里也只能浮现几个为数不多的旧事例,这时候就需要对旧素材进行翻新。比如高考中,屈原和司马迁是两个用烂了的例证,几乎是材料使用的雷区。但是艺高人胆大,张曼菱同学在《择生与择死》中,却大胆对这两则材料进行翻新,析大异,求大同,最后,化腐朽为神奇。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一一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择生与择死》张曼菱)

需要指出的是,一则材料不是抹哪都合适“万金油”,翻新旧素材要讲求贴切,决不允许生拉硬拽、牵强附会。

针对上面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下面观摩一篇作文的完成,给同学们做示范。

例文呈现:

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引擎盖和车窗都是打开的,另一辆则封闭如常,原样保持不动。

打开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车则完好无损。这时候,实验人员在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人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

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户理论”,其结论可以归结为:既然是坏的东西,那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

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有人就会去加大其损坏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惯性,我们可以由它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人生干干净净,不要在上面乱扔垃圾,更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请以“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

都台长官王廷相,曾给《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讲了个故事。一天他乘轿进城,刚好下大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一开始他小心翼翼的择地而行,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之后,轿夫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由此可见,为了拒绝“无所不至”的灾难,我们必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轻易打破生活中任何一扇“窗户”——人生的高贵,在于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论点提出一定要快,可用名言,也可用材料推出。)

为什么要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呢?(对论点发问,一定要独立成段。议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阐释和分析,注重的是逻辑力量和说理力量。先讲清道理,再摆出事实。)

首先,从人们的心理惯性来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人们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了。著名的破窗理论揭示了“墙倒众人推”的深层心理。

其次,从我们自身来看,因为人们业已产生的心理惯性,因为等而下之的社会评价,因为铄金的众口,可畏的人言,我们常常要为自己打碎的“窗户”,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而且,很可能就此一错再错,破罐子破摔,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后,从哲学上来说,任何的大错、大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了战战兢兢的第一次,很可能就会有心安理得的第二次,习以为常的第三次,理直气壮的第四次„„以致于身在恶中不知恶!(证明论点最好分层讲出理由。用首先、其次、最后来表明顺序,从个人、集体、国家;过去,现在,未来;个人,他人,社会等等入手都可以。这里的道理说得越透,后面的论证也就越有力。)

为了人高贵地活着,请守好你心灵的第一次!(论点的重申,是为了下面的论述,这一步必不可少。)

嗜鱼如命的子产做了相国,有人给他送了一条好鱼。子产坚决不接受。来人很不理解,子产说,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将来我就很可能吃不到鱼了。我们可能会问,一个堂堂的相国,接受一条小小的鱼,何至于将来吃不到鱼呢?但子产的智慧就在这里,他明白“祸患常积于忽微”,任何一扇“窗户”的打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今天能接受这一条鱼,就意味着明天能接受无数条的“鱼”;而拿了人家的这条鱼,将来人家的“银”鱼、“金”鱼就会照拿不误。如此,行贿的人就会接踵而至,自己的贪欲也会无限膨胀,多年的美好清誉毁于一旦!鉴于此,子产才一定要坚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以防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叙例要简洁。分析事例要紧扣论点,还一定要紧扣上面的原因。这里从子产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从哲学上的量变来分析他拿鱼的危害性。上文分析论据的好处,在这里得到了表现。)

还记得寓言中那个说谎的孩子吗?一句“狼来了”的戏语,打碎了他诚信的“窗户”,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于是,狼真的来了,而人们却不再相信他。最终,孩子遭到了报应。在这个童话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两个道理:第一,一旦你打碎了人生中的“窗户”,你就可能造成了破窗效应,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做错任何事,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怕你只是一句玩笑话。(“还记得”的过渡,举重若轻,反面论证了打碎第一扇窗户的危害。到这里,还只是具体的举例论证。这样的论证的力量其实还是有限的。因为,你能举出正面的例子来肯定,我同样可能举出反面的例子来否定。所以,下面的概括举例,必不可少。至少能证明我观点的普遍性。)

事实也正是如此。(过度)

如果李白不能守住心灵的傲骨,就不会“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的凛然正气,如果于谦不能守住心灵的纯正,就不会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怀激烈,如果方孝儒不能守住心灵的气节,就不会

有“死即死耳,诏不代草”的慷慨悲歌。

是啊,无论是“故将愁苦而终身”决不随波逐流的屈原,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无论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深明大义的刘皇叔,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纪如山的人民军队,他们共同的选择告诉我们——守住心灵的第一扇窗,是走向高贵的第一步。(这两段都是概括举例,常用来列举常见的、没必要展开的事例。列举熟悉的事例很有讲究,这里我们选用了“如果„„就”和“无论是„„还是„„”这两种句式。这两种句式最有力量,概括举例之后必要的一句话收束,也特别重要。)

当然,不轻易打破人生的任意一扇窗户,不等于就一定能防患未然,坚守住心灵的第一条防线,不等于就一定能守住。那么,一旦打碎了怎么办?如果失守了怎么办?(这一段老师给它一个名称叫“多说一层”。一般高考文章都有思辨性。你多说一层,就能登高一层。这是增彩的关键,也是亮色所在。比如你论述“勤奋”的重要意义。结尾就可以多说一层。如“当然,勤奋不等于一味苦干。勤奋的内涵不仅指勤于做,还指勤于思;既要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要讲方法和效率。”概念清楚了,就能杜绝疑义,自然逻辑严密,说理辩证。)这时候请一定要记住: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耻而后勇,骄傲自大的廉颇,变成了“以国为重、以民为天”的重臣;知耻而后勇,危害乡邻无恶不作的周处,变成了鞠躬尽瘁战死

沙场的英雄;知耻而后勇,一意孤行自私自利的王郅治,变成了幡然悔悟重新为国效力的男篮国手„„而

这一切都在于破窗之后的能“补”,失守之后的“追回”。陶潜说得好:失迷途其未远,知来者犹可追!

为了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我们就要做梅花——零落黄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就要做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就要做苍鹰——为了不做鼠辈的食物,宁肯把自己撕成碎片,葬在浩淼的长空„„(再次强调论点,豹尾刚劲有力。)

附范文:

成功在于坚持

依米花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穿插根茎,并一点一点的积蓄养分,即使时间漫长,即使只开出小小的鲜花,它也不放弃,坚持下来。由此可见,在到达成功的彼岸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不放弃。

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侯宝林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在他成功之前,一心苦读钻研语言学,坚持向前辈学习。在他得知语言学家都必读《谑浪》时,他四处寻找这本书,几乎整个北京城的书馆和书摊有他的足迹。后来,终于在北京图书馆找着了。当时,侯宝林家境欠佳,买不起这本书。在下着鹅毛大雪的冬天,挨着饥饿。在图书馆里,把这本十几万字的书硬是抄到手了,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侯宝林犹如依米,一点一点的坚持积蓄养分,开出了美丽的小花。

坚持是成功的动力。

欧立希是当时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和助手们忙于研究坏死病。他们发现的“阿托什尔”虽然能有效的杀死锥虫,但有着明显的副作用。于是,欧立希继续没日没夜地待在研究室里。在第606次实验后,他发现了一种有效的化学成分能有效地代替“阿托什尔”,并小心地提炼出来,这为坏死病的医治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欧立希花费了多年时间进行研究,坚持点点滴滴的积累,开出了成功的喜悦之花。

坚持是成功的“定音锤”。

盖·德弗斯是一名短跑奥运冠军,但因为甲状腺过于活跃,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因此她离开了她心爱的跑道,在治疗过程中,她德望病情日益严重,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下来,眼睛严重浮肿,双腿也不能直立了。盖*德弗斯希望能回到跑道上,每天下地练习,坚持锻炼,并积极接受治疗,情况日益好转。最后,他重回奥运赛场,夺得了金灿灿的奖牌。盖·德弗斯如果不坚持自主训练,那么 她就不能赢得奖牌,就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如果没有坚持,那么我们的人生意义又何在呢?没有坚持不懈,正如没有月光的夜晚,正如没有灯塔的航船,正如没有鱼儿的死水,最终陷入黑暗之中。

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得分:50分]

养精积蓄,绽放美丽人生

或许要几个月甚至更长吧?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能看到天边的一弯彩虹,即使很快消逝,却清新脱俗,异彩纷呈。或许要半年甚至更长吧?忍受了破茧的痛苦,才能看到空中的一只蝴蝶,即使生命只属于这个季节,却生机勃勃,楚楚动人。

或许要5年甚至更多吧?积蓄了累积的养分,才能看到戈壁滩上的一枚依米,即使只有两天的花期,却积极向上,美丽绚烂。

只有在默默之中养精积蓄,才能为成功做好必须的准备,才能绽放美丽人生。

养精积蓄,收获意外的成功。曾经有过一家资产60亿的企业与一家资产只有一亿的企业共同竞争一家外国产品的代理权。平常人都会认为这家资产60亿的企业肯定能赢。但出人意料的是事实刚好相反。原因是这家外国公司的老板在与这家小企业经理交谈时,无意间发现经理和自己一样,非常喜欢《道德经》。每天熟读《道德经》的经理便和老板谈得热火朝天,代理权应由小企业夺得了。

正是日积月累的读书,默默地积累,才成就这意外的成功。试问假如少积累,经理又怎能夺得代理权呢?

养精积蓄,收获迟到的成功。成功是扇虚掩的门,只要找到玄机,它便会为你敞开。肯德基老人毕生潜心研究烤鸡的方法。失败了再做,日复一日,终于在他80多岁的时候该研制美味烤鸡的方法。

用一生的经验,一生的体会,一生的感情去研制,终于让世人品尝到了什么是养精积蓄后的味道。

养精积蓄,收获如期而至的成功。曾经有人问过易中天对自己出的<品三国>系列丛书大赚钱的看法。易中天自豪地说:”我为此准备了30年啊!”

用30年的时间,挑灯夜读,专心苦读转眼,用现代的理念结合历史解读<三国>,这便是养精积蓄,这便是绽放美丽人生的途径。

人常有悲叹命运不公,没有命运垂青。其实这些人只会怨天尤人,庸庸碌碌,永远不知成功只垂青于懂得积累,有准备的人。

让我们像只海豚,养精积蓄,沉潜之后跃出美丽,让我们做朵依米,养精积蓄,积累之后绽放美丽。[得分:52分]

下载高三作文教案(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作文教案(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作文1:孝道

    1、什么是孝?是“长幼有序”,是““乐其心,不违其志”,是“敬”是“色”,是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李密的“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

    高三语文登高教案1

    杜甫 登高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

    陈情表 教学目标 :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 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

    高三英语unit11教案1

    Unit 11 Key to success Fast-reading 1.what is team work? ( Para. 2) 2.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are requirements for teams to function well? All team membe......

    高三1安全伴我行教案

    安全伴我行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危害安全的行为。 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觉悟方面: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2 降落伞》教案1

    《2 降落伞》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

    Recycle 1、2教案

    Recycle 1 主备人:冯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读懂 Read and say 的小短文并能完成相应的两项练习。 2、 能熟读运用 be going to 句型询问并回答自己及他人......

    2、1 整式教案

    2.1 整式 柴沟堡二中纪小钦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②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