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旅游系统视角构建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体系的探讨
从旅游系统视角构建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体系的探讨
摘 要 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以旅游活动大系统的综合性为基本切入点,分为“旅游需求子系统”和“旅游共给子系统”两个系列,再回归到由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影响和旅游组织的管理,形成一个该课程相对完整的体系。该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一直以来以“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三要素为主线的内容体系,从旅游系统的视角来构建旅游学概论的内容框架,结构清晰,分合有序,能使初学者更好地把握旅游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旅游学概论 旅游系统 内容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4.053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struct Contents System of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from the Tourism-system Angle of View
HUANG Yaoli,ZHENG Jianqiang,HUANG Weixiong
(Tourism Department,Foshan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 528000)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contents system of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ourism”,the paper constructs a more complete system which concludes “sub-system of tourism demand” and “sub-system of tourism supply”.Based on the compositive of tourism activity system,it considers the influences such as economy,society,environment,culture...etc,which is brought on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m.And it considers the management of tourism organization.The system breaks the conventional context system which principal part concludes three factors: tourist,tourism resources and tourism.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contents system of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from the tourism-system angle of view.The framework and consecution are clarity.The learners can more easily grasp the integrative and systematic of tourism subject.Keywords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tourism system; contents system; construct 旅游学概论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特点及地位
旅游学概论课程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大学木科专业目录中所列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之一。与其他传统的专业相比,旅游专业没有专业规范,专业目录中所规定主干课程没有全国相对权威的统一大纲。从近十年来各高校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大纲、培养计划中安排的学期和时数、以及一些重点高校出版的教材来看,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将旅游学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和新生专业入门课,旨在使学生初步建立旅游学科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发展情况、构建起旅游专业的基木概念和知识体系。按照陈才,张燕燕等对高内旅游高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划分,应属于专业理论模块中的基础理?,[1]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是在不同的院校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旅游学原理、旅游基础学、基础旅游学等。本文暂将此类课程统称为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困境
2.1 所含内容与后续课程内容的关系不清
由于在课程结构中的功能定位于专业基础理论,旅游学概论应该主要侧重原理性的知识,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但目前旅游学概论有些张杰几乎成了后续课程的浓缩版,而另一些无后续课程的章节则又不深不浅,教学中难以把握。专业概论性课程部分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会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无论是从实践还是从学习的实际效果来讲,这种重合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在大学四年里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学习呈螺旋式发展。[2]关键在于这种重复度的把握和后续定义、概念表述的一致性。笔者对比了一些重点高校的教材,一般设置的章节主要为: 历史沿革;旅游或旅游活动的概念;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业影响、旅游组织等,其他一些章节则是参差不齐。[3][4][5]这些章节所包括的内容有些是后续单独的一门课,如旅游业中的“旅行社”、“旅游住宿业(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市场”等,有些是大多数院校没有设置后续课程的章节,如旅游资源、旅游组织、旅游业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等。由于在课程大纲中没有很好地衔接以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系列配套教材,因此造成旅游学概论或与后续课程内容重复率高,或有些无后续课程的内容又缺失或蜻蜓点水。
2.2 原理性和逻辑性不强
作为基础理论课程强调的是专业的原理性东西,以及相互间的逻辑联系,但目前该课程中各章之间的学术逻辑联系没有得到体现,而是自成体系。例如旅游活动的产生、构成要素、旅游流的形成和规律、旅游业的产生、发展、类型;旅游效应等,他们之间本应该有一条主线联系,其他的概念和问题都应是在这条主脉上的支脉。但事实上各类教材中相同章节顺序前后各异、内容安排上随意增减,说明了目前旅游学概论的章节之间关系松散。
2.3 概念不严谨
一些本是旅游专业中最经典、最基础的概念恰恰成了最模糊的东西。相同的几个概念这本教材是你包含我,那本教材是我包含你,理不出个头绪来。也有的教材把众多概念罗列出来加以分析,最后每位作者都试图或增加、或减少、或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修正而形成一个新的概念,结果是概念也来越多,学生也越来越糊涂,对旅游原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产生质疑,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例如“旅游”概念的“总和”与“单一”问题;“旅游活动”是仅指旅游者的活动还是指旅游业的活动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旅游资源”是指已开发的还是未开发的以及与旅游产品的关系问题等最基本的问题首先应该得到澄清。
2.4 缺乏旅游行业从业的职业意识引导
旅游学概论课程不仅是专业的基础原理性课程。还是学生了解今后即将要从事的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领域的窗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表明,大学正从“象牙塔”走进经济社会的中心,人才的培养与就业趋向结合紧密,这就使第一门专业课程肩负着满足初进学校的大学生们的新鲜感和了解专业的求知欲望,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旅游专业的学习兴趣。但目前的课程教材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专门章节或相关内容,这一点与国外的教材是有差别的。[6]
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
3.1 确定旅游学概论教学内容构架的核心
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内容研究与教学必须注重从“旅游现象”进去,从“旅游管理”出来的整体性。理由有两个:一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是与工商管理类一级学科相吻合并由其决定的。尽管业内学者都不情愿将旅游辖于管理门中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但无论如何在教育部这一道指令性文件下,学生最终是要拿管理学士学位的。二是要紧扣旅游大系统中各子系统(或称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这是现代旅游发展的系统化综合化的现实需要。目前国内旅游学概论专著在内容的设置中都注重了旅游活动要素,也在致力于尽善尽美地阐述和研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关联的问题,但却忽略了作为入门基础课的原理性、简洁性和体系性。因此旅游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围绕旅游活动系统中需求子系统和供给子系统的各类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控制和管理等问题展开。
3.2 明确旅游学概论的性质和功能
旅游学概论的课程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属于导论性课程,由此决定了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功能:为旅游学科体系构建一个清晰的轮廓,使学生目标清晰,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第二是揭示旅游管理专业主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后续旅游专业课程的学习起铺垫作用。第三是通过对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介绍,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学。在各相关章节中穿插旅游职业生涯方面的内容。
3.3 解决其他旅游专业课程的内容衔接问题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仔细推敲的工作。概论性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往往是一门后续课程,发生重复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旅游资源、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市场等。但必须要把握一个原则:无单列后续课程的章节和内容详细讲,有后续课程的以概念和介绍体系为主,点到为止。而在制定旅游专业各课程大纲时,要在整体上进行横向对比协调,而不能各唱各的调。基于旅游活动大系统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
关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2][7]本文在总结多年的旅游学概论教学体会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热菘蚣埽ㄈ缤?1)。
4.1 旅游学概论内容设置
(1)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早期旅行、近代旅游与旅游业开端、现代旅游及旅游业发展、中国现代旅游及旅游业发展趋势。
(2)旅游的概念。包括旅游的定义(界定为旅游者的活动)、旅游的性质、旅游的特点。
(3)旅游者。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产生的基木条件;旅游者产生的心理需求;旅游者的类型;旅游者流动规律;旅游客源市场。
(4)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点;旅游产品的构成与分类;旅游供给市场。
(5)旅游业。旅游业的概念、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娱乐业及其他相关服务业。
(6)旅游业的影响。旅游业的经济影响、旅游业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业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7)旅游管理。旅游组织及其职能;制度及政策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旅游行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标准。
(8)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旅游学相关的学科领域;旅游学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学的几种方法简述。
4.2 内容设置的基本思想
以旅游活动的综合性为基本切入点,此“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业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6]而“旅游”则单指旅游者的活动,这在大的结构上与李天元相同,即旅游是旅游活动中的一部分。由此分为“旅游需求子系统”和“旅游共给子系统”两个系列,再归结到由需求和供给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影响和旅游组织的管理,同时对旅游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介绍。该体系打破了一直以来以“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所谓“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为旅游学概论核心内容的框架。从旅游系统的视角来构建旅游学概论内容框架,由个体到群体、结构清晰,分合有序,关联性强,能使初学者更好地把握旅游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经济学特征融入到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陈才,刘燕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系统分析与优化设计[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5:77-80.[2] 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合理架构的建立[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5:98-104.[3]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4] 苏勤.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5] 邹春洋.旅游学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9.[6] 黄羊山.旅游学研究之我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1-74.[7] 陈才.旅游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7(1):84-89.
第二篇: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
1.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了十九世纪末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2.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末期,并在奴隶制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活动主要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3.旅游业“三大支柱说”中的三大支柱分别指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住宿。
4.在欧美国家中,人们根据旅行社所经营的业务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零售商。
5.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分别是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6.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积极的需要,另外一种是消极的 逃避紧张 的需要。
7.国际旅游还可以根据游客的流向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另一种情况则是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8.旅游交通不仅要解决往来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中的时间距
离问题。
9.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立于1975年1月2日,其总部位于马德里。
10.按照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下分两大类,一类是
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另一类是在目的地不停留过夜,当日往返的游客,称为“游览者”。
1.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按照国际联盟的规定,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可列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
3.多中心型心理类型的人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
4.世界旅游组织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的非政府间的组织机构。(×)
5.消遣型旅游者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6.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3分)。
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因。
7.可进入性
指旅游资源的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3分)
即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离去。(1分)
8.旅游批发商
即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3分)
所谓批发业务是指旅行社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定购交通运输公司、食宿接待企业、旅游景点等旅游供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将这些单项产品组合成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向旅游消费者出售。(1分)
9.现实旅游资源
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10.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国际旅游组织。(2 1
分)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范围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某一旅游行业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2分)
11.简述托马斯·库克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1)(1分)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1)参加者的公众性(2)组织工作的周密性(3)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1)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
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
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
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2)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
B 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
C 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3)(1分)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12.比较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中又分
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1分)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境(1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分):
(1)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
(2)从便利程度上看
(3)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便看
13.简述经常用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常用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2)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
(3)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者和中短程旅游者;
(4)消费方式划分,自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5)旅行方式划分,游船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
(6)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
(7)出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14.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
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1)客观条件:(2分)
足够的支付能力
足够的余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2)主观条件:(2分)
旅游动机
(3)认识意义:(2分)
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现实的旅游者。全面认识
这些因素,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
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负担等客观因素,旅游业经营者是无法控制或者说是很
难帮助人们克服的,这意味着旅游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旅游动机,旅游经营者则可采取主动,针对目标市场所追求的需要,利用各种可能途
经去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购买动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旅游业经营者是大有可为的。
15.什么是旅游产品?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特点。
(1)旅游产品的概念(2分)总体旅游产品首先是从需求方面提出的。在旅游者看来,其外出旅游全过程中的全部必要开支等于该次旅游的价格。反之,旅游者通过这一价格的支付而获得的一次旅游的全程经历也就是他所购买的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2)特点:(4分)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二、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1.试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2分)参见下图(1分)。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2分)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2分)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
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
接触。
(1)(2分)产业的概念:指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
(2)(4分)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承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从产业管理来看,标准
产业划分中不存在这个产业。
原因分析:
• 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是:产品或基本业务大致相同或相似。(2分)中间型;(1分)近自我中心型;(1分)近多中心型。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业并非是一真正的产业。对此你有何评论?(10分)
作为旅游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各有其完全不同的产品和业务,不符
合产业划分标准,这是根本原因。
•作为标准产业,要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能清晰的界定。
旅游业的投入难以界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作为旅游上层设施的交通都
难以界定多少投入旅游多少投入其它;产出亦如此,绝对数额无法界定,尤其是散客的购物、娱乐、饮食等开支。故旅游业没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
• 客观上,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又支持和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旅游,旅游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产业。
(3)(2分)旅游业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为一项产业
对旅游业的界定标准不是根据产品或基本业务相同或相似来界定,而是根据其服务对象相同,都是
旅游者来进行界定的。由此也导致了旅游业的特点如边缘性综合性等。我国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2分)旅游业的定义
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
答案及评分标准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本大题共20分)
1.托马斯·库克的活动说明了十九世纪末期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成熟,父子公司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2.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行活动应始于末期,并在奴隶制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活动主要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而是由产品或商品交换而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3.旅游业“三大支柱说”中的三大支柱分别指、4.在欧美国家中,人们根据旅行社所经营的业务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营商和 旅游零售商。
5.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由三部分人构成,分别是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6.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积极的者说好奇心的需要,另外一种是消极的 逃避紧张 的需要。
7.国际旅游还可以根据游客的流向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情况则是出境旅游或出国旅游。
8.旅游交通不仅要解决往来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距离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其中的时间距离问题。
9.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立于1975年1月2日,其总部位于。
10.按照旅游者的罗马会议定义,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游客下分两大类,一类是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游客,称为“旅游者”;另一类是在目的地不
停留过夜,当日往返的游客,称为“游览者”。
二、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1.在旅游研究中,现代旅游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
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按照国际联盟的规定,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可列入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
3.多中心型心理类型的人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
4.世界旅游组织是世界上唯一全面涉及旅游事务的全球性的非政府间的组织机构。
(×)
5.消遣型旅游者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本大题共20分)
1.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3分)。
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因。
(1分)
2.可进入性
指旅游资源的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3分)
即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离去。(1分)
3.旅游批发商
即主要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者旅游公司。(3分)
所谓批发业务是指旅行社根据自己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预测,大批量地定购交通运输公司、食宿接待企业、旅游景点等旅游供应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将这些单项产品组合成为不同的包价旅游线路产品,最后通过一定的销售渠道向旅游消费者出售。(1分)
4.现实旅游资源
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5.国际旅游组织
国际旅游组织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国际旅游组织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国际旅游组织。(2分)
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范围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某一旅游行业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2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30分)
1.简述托马斯·库克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1)(1分)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周密性
(3)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4)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1分)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1)这次团体旅行活动的特点
A 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组织是出于纯商业性的盈利目的B 这次组织的团体消遣活动是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C 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
D 编写了一本《利物浦之行手册》
E 有全程陪同和导游
(2)同1841年组织的旅游活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A 组织工作的性质不同
B 参加者的旅游目的不同
C 组织工作的内容不同
(3)(1分)1872年托马斯·库克首创了组织环球旅游的先例。
2.比较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
国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其中又分为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1分)
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活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境(1分)。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分):
(1)从活动开展的地理范围上看
(2)从便利程度上看
(3)从直接的经济影响方便看
3.简述经常用到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方法。
旅游者的类型划分不存在绝对不变的统一标准。事实上,人们可以根据研究目的或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标准。
常用的旅游者类型划分标准:
(1)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2)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者和散客旅游者;
(3)按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者和中短程旅游者;
(4)消费方式划分,自费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5)旅行方式划分,游船旅游者和自驾车旅游者;
(6)活动内容划分,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
(7)出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
4.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
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1)客观条件:(2分)
足够的支付能力
足够的余暇时间
其他影响因素,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
(2)主观条件:(2分)
旅游动机
(3)认识意义:(2分)
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共同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一名现实的旅游
者。全面认识这些因素,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
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对于收入、时间、身体条件、家庭负担等客观因素,旅游业经营者是无法控制
或者说是很难帮助人们克服的,这意味着旅游经营者在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时
必须重视考虑这些因素。
对于旅游动机,旅游经营者则可采取主动,针对目标市场所追求的需要,利用
各种可能途经去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或本企业产品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购买动
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旅游业经营者是大有可为的。
5.什么是旅游产品?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特点。
(1)旅游产品的概念(2分)总体旅游产品首先是从需求方面提出的。在旅游者看来,其外出旅游全过程中的全部必要开支等于该次旅游的价格。反之,旅游者通过这一价格的支付而获得的一次旅游的全程经历也就是他所购买的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就是指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2)特点:(4分)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综合性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本大题共20分)
1.试述斯坦利·帕洛格(Stanly Plog)提出的心理类型理论的要点并分析其认识意义。
帕洛格将人们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多中心型、近自我中
心型、近多中心型和中间型。(2分)
参见下图(1分)。
其中处在两个极端的心理类型分别是自我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2分)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
熟悉的氛围和活动。
(2分)多中心型的人的特点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在行为表现上,这一心理类型的人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
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
(2分)中间型;
(1分)近自我中心型;
(1分)近多中心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 中间型近多中心型
2.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旅游业并非是一真正的产业。对此你有何评论?(10分)
(1)(2分)产业的概念:指其主要业务和产品大致相同的企业类别的总称。
(2)(4分)经济学家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家,从来都不承认旅游业是一个产业;从产业管
理来看,标准产业划分中不存在这个产业。
原因分析:
• 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是:产品或基本业务大致相同或相似。
作为旅游业主要构成部分的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各有其完全不同的产品
和业务,不符合产业划分标准,这是根本原因。
•作为标准产业,要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能清晰的界定。
旅游业的投入难以界定,作为旅游基础设施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和作为旅游上层
设施的交通都难以界定多少投入旅游多少投入其它;产出亦如此,绝对数额无法界定,尤其是散客的购物、娱乐、饮食等开支。故旅游业没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
• 客观上,二战以后,各个国家又支持和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入境旅游,旅游业又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产业。
(3)(2分)旅游业在何种程度上被接受为一项产业
对旅游业的界定标准不是根据产品或基本业务相同或相似来界定,而是根据其服务对
象相同,都是旅游者来进行界定的。由此也导致了旅游业的特点如边缘性综合性等。我国从七五计划期间开始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4)(2分)旅游业的定义
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第四篇:四川大学2013旅游管理929旅游学概论
四川大学2013旅游管理
929旅游学概论(回忆版—完整)
一.名词解释
1.大游学
2中间旅游者
3奖励旅游
4旅游产品
5旅游卫星账户
二简答题
1简答我国国内旅游统计口径 2简答旅游动机的类型
3简答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4简答饭店星级评定的涉及的内容 5政府对旅游干预的必要性
三论述题
1论述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论述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略)
题目: 根据材料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五篇: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旅游业的综合性意味着不同供给部门或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中个旅游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0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0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0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0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3.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一)需求管理
(1)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和宣传(2)控制游客进入量(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4)通过为
到访旅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二)供给管理
01控制土地的用途02行使建筑物管制03市场管制04实行特别征税05实行投资鼓励政策
4.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又饿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 01与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02与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
5.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和促进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0海外市场促销,包括在主要国际客源地区设立旅游办事处0确定需要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及其开发工作的监督和控制0就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0旅游调研与统计,特别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0在与旅游相关的外交事务中代表本国政府0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6.简述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设置状况
时至今日,不仅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普遍设置了旅游局或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行政辖区内的很多地区,市,县也都根据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设立了相应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也因此而主要有这三个层次组成国家旅游局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0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7.简述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目前状况
(1)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目前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等等,但由于后三者的业务工作开展都要接受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所以也可以说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旅游协会CTA
(1)地方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在地方层次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大都成立有各种名称不一的旅游协会,这些系会在性质上也都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但在工作开展上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组织的指导.8.你对WTO PATA WTTC有哪些了解?
(1)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设计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同时也是当今旅
游领域中最具知名度并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中,世界旅游组织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旅游领域中的利益
(2)WTTC是一全球性非政府间组织,是全球旅游业中唯一代表私营力量的团体.成立于1990
年,由世界上逾百家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所组成,使命:一是促使人们深入认识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二是与各国政府展开合作,一边通过制定相应的额=政策去发掘旅游业的潜力,从而实现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目的他的活动可以归纳为:1.全球性活动2.地区性活动3.经济研究
(3)PATA是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间组织,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太
平洋周边地区各国旅游,以及发展促进和便利该地区内各国居民在该地区内发展国际旅游
第七章
1.解释下列概念:旅游市场,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通常是用于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划分也称之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所谓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货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2.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必要性;01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他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02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他们客观上,可能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向国有类型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意义:有助于选择和确定理想的目标客源市场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1.简述划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
地理因素 旅游消费者特征,需求或购买行为特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旅游供给形象
2.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需求量收入水平价格同类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兴趣和偏好
1.你如何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
01距离欧美重要客源地较远02.周边国家激烈竞争03.开发旅游产品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04.目的地营销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2.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0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02.短程旅游所占比例大03.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04.消费总额增长快人均低
3.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增长速度快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拓宽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港澳游份额最大
4.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出国旅游(公民自费旅行团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旅游活动)边境旅游(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旅行团形式)港澳台旅游(港澳自由行 组团形式)
1.解释下列概念: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旅游乘数,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平衡 旅游出口: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也是一种出口
旅游乘数:使用一测定来访旅游者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程度的系数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旅游承载力: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受的最大游客活动量
2.试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正面:0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02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0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0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05增加政府税收0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07.增加就业机会000000消极:0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0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03过度依赖旅游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3.是否对一个大国经济不应过度依赖旅游业
01.有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自恋限制或者严重失业的问题,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02.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接待地很难保住扩大市场0.旅游需求还收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4.解释旅游城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公式
乘数=1/s+m或者乘数=(1-L)/(1-c+m)
5.是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积极:0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0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03.有助于促进横祸环境的改善0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05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0000消极:01不良的示范效应02.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03.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
6.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积极:01是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回复和休整02.是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03是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04是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 消极:01只是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02.只是人口密度变大交通阻塞03是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受到威胁04.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05是当地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7.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01端正认识02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03.及安全法制加强管理04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