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时间:2019-05-15 07:4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篇: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 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 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

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补充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力也完全相同的是(A.CO2和SiO2 B.NaCl和HCl C.(NH4)2CO3和CO(NH2)2 D.NaH和KCl 2.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键存在于分子之间,不存在于分子之内

B.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C.NH3极易溶于水而CH4难溶于水的原因只是NH3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D.冰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3.沸腾时只需克服范德华力的液体物质是()A.水 B.酒精 C.溴 D.水银)2

4.下列物质中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是()A.N2 B.HBr C.NH3 D.H2S 5.以下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1)氢键是化学键(2)甲烷可与水形成氢键

(3)乙醇分子跟水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16. 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碘化氢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6.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的化学组成均为C2H6O,但乙醇的沸点为78.5℃,而二甲醚的沸点为-23℃,为何原因?

7.你认为水的哪些物理性质与氢键有关?试把你的结论与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1、D

2、AC

3、C

4、C

5、(1)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教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2)由于甲烷中的碳不是电负性很强的元素,故甲烷与水分子间一般不形成氢键(3)乙醇分子跟水分子之间不但存在范德华力,也存在氢键

(4)碘化氢的沸点比氯化氢的沸点高是由于碘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

6.乙醇(C2H5OH)和二甲醚(CH3OCH3)的化学组成相同,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但乙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使分子间产生了较强的结合力,沸腾时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去破坏分子间氢键,而二甲醚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7.水的熔沸点较高,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等。

第二篇:高中化学 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3课时)

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3.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什么是配位键?配位键如何表示?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讨论交流。

1、配位键

(1)概念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2)表示

A B 电子对给予体 电子对接受体

(3)条件: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轨道。

[提问]举出含有配位键的离子或分子 举例:H3O+

NH+4

[过渡]什么是配位化合物呢?

[讲解]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过渡] 配位化合物如何命名? [讲解] 硫酸四氨合铜 [学生练习命名] [Cu(NH3)4]Cl2 K3[Fe(SCN)6] Na3[AlF6] [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练习]

1、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应含有(A、离子键和共价键 B、离子键和配位键 C、配位键和共价键 D、离子键

2、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

A、NH4Cl B、Na2CO3.10H2O C、CuSO4.5H2O D、Co(NH3)6Cl3)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⑤CO A、①② B、① 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第三篇: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1共价键(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小编推荐]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1共价键(第2课时)教案新人

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 2. 3. 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重点]: 键参数的概念,等电子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N2与H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而F2与H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引入键能的定义 [板书]

二、键参数 1.键能

①概念: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出的最低能量。②单位:kJ/mol [生阅读书33页,表2-1]

回答:键能大小与键的强度的关系?(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越不易断裂)

键能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关系?(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

① 键能越大,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过渡] 2.键长

①概念: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间的核间距 ②单位:1pm(1pm=10-12

m)

③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形成的物质越稳定 [设问]

多原子分子的形状如何?就必须要了解多原子分子中两共价键之间的夹角。3.键角:多原子分子中的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例如:CO2结构为O=C=O,键角为180°,为直线形分子。

H2O 键角105°V形 CH4 键角109°28′正四面体 [小结]

键能、键长、键角是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键能、键长决定了共价键的稳定性;键长、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板书]

三、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

如:CO和N+2,CH4和NH4 2.等电子体性质相似 [阅读课本表2-3] [小结]

师与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补充练习]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

A.H2

B.Br

C.Cl

D.I2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3.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6.由表2-1可知.H-H的键能为436kJ/mol.它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如果要使1molH2分解为2molH原子,你认为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____.能量数值____.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的程度越大,共价键的键能____,两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键长____.

7.根据课本中有关键能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N2(g)+3H2(g)====2NH3(g);⊿H=(2)2H2(g)+O2(g)===2H2O(g);⊿H= [答案]1.D 2.A 3.A 4.B 5.B

6.每2mol气态H原子形成1molH2释放出436kJ能量 吸收能量

436kJ 越大 越短 7.-90.8KJ/mol-481.9 KJ/mol

第四篇:2015年高中化学 爱护水资源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爱护水资源

第二课时

[板书]

二、改善水质

[阅读]第一段,回答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的措施。

[回答]重复利用废水,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减少废水排放量,采用革新工艺,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加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等。

[投影]

[板书]

1、污水处理工艺:一级、二级和三级。[讲解]配合流程图讲解现代污水处理技术: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

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

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污水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除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外,应用较少。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筹建和扩建污水二级处理厂,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自学]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反应及原理: 向污水中投加某中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包括电解)法。

(1)混凝法

水中呈胶体状态的污染物质,通常都带有负电荷,若向水中投加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混凝剂),可是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并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颗粒而下沉。通过混凝法可除去污水中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状物质。目前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碱式氯化铝、铁盐等。

(2)中和法

用于处理酸性废水及碱性废水。向酸性废水中投加碱性物质如石灰、氢氧化钠等进行中和,向碱性废水中吹入含CO2的烟道气或其它酸性物质中和。

(3)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中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的溶解污染物的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处理含重金属、氰化物等工业生产污水的处理。在处理含锌废水时,一般投加石灰沉淀剂;处理含汞废水时,可采用硫

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成无色澄清的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2----A.SO4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3一定在不同的工厂

+++-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D.Na和NO3一定不来自同一工厂

3、沱江特大污染事故,是近年来中国发生的最大一起水污染事故。是一起因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改项目违规试生产、青白江区政府有关领导和区环保局等部门对环保工作领导和监管不力酿成的特大责任事故。四川沱江特大污染给沿江生态环境及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1)2月份沱江污染是否是富营养化污染?为什么?

(2)若生活污水中含大量的氮化合物,通常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首先在消化细+-菌作用下将NH4氧化为NO3 : +-+NH4+O2—NO3+H+H2O

-然后,加入甲醇与NO3生成N2: -- NO3+5CH3OH—N2+CO2+H2O+OH试配平以上两方程式。

(3)5月初的沱江二次污染主要是造纸厂超标排放污水所致。我国现有纸浆漂白主要是氯气漂白方法和次氯酸盐漂白法,这种方法排出的废水毒性大,废水量多,从而使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纸浆漂白存在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现世界各国正研究用绿色漂白剂取代传统的氯气,请写出你认为可作为研究方向的几种漂白剂:________。

4、由于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会使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氯化,生成有机含氯化合物于人体有害,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这种消毒方法。建议采用广谱性具有强氧化性的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ClO2极易爆炸,生产和使用时尽量用惰性气体稀释,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

(1)在ClO2中,所有原子是否都满足8电子结构?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2)欧洲一些国家用NaClO3氧化浓盐酸来制取ClO2,同时有Cl2生成,且Cl2的体积为ClO2的一半。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盐酸在上述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A.只有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只有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4)若上述反应产生0.1 mol 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5)ClO2为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________倍。

(6)我国广泛采用将经干燥空气稀释的氯气通入填有固体亚氯酸钠(NaClO2)的柱内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欧洲的方法相比,我国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BD

3、解析:(1)不是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是指水体所含氮、磷过多,停留时间过长,将使藻类及浮游生物过量生长而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从沱江流入大量氨来分析,沱江污染应为氨的毒害所至。(2)1、2、1、2、1 ; 6、3、5、7、6(3)二氧化氯、臭氧、双氧水。

4、(1)否(2)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3)B(4)0.2(5)2.63(6)2NaClO2+Cl2=2NaCl+2ClO2; 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生成的ClO2中不含Cl2杂质)

第五篇: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二课时 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3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3课时)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元素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负性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能根据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电离能?它与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有什么关系?

2、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变化有什么规律?(3)电负性:

〖思考与交流〗

1、什么是电负性?电负性的大小体现了什么性质?阅读教材p20页表

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电负性如何变化规律?如何理解这些规律?根据电负性大小,判断氧的非金属性与氯的非金属性哪个强? [科学探究]

根据数据制作的第三周期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请用类似的方法制作IA、VIIA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图。

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示例

〖归纳志与总结〗

1、金属元素越容易失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小,电负性越小,其金属性越强;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非金属元素越容易得电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大,电负性越大,其非金属性越强;故可以用电负性来度量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他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电负性逐渐增大,表明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思考5]对角线规则: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相似,被称为对角线原则。请查阅电负性表给出相应的解释?

2.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查阅资料,比较锂和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铍和铝的氢氧化物的酸碱性以及硼和硅的含氧酸酸性的强弱,说明对角线规则,并用这些元素的电负性解释对角线规则。对角线规则

〖课堂练习〗

1、下列对电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B、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对键合电子引力的大小 C、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D、元素的电负性是元素固有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无关

2、应用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可以预测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中不正确的是()

①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②Tl能与盐酸和NaOH溶液作用均产生氢气,③At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④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⑤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⑥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总结〗同周期元素、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例如,第三周期元素:根据Na、Mg、Al与水的反应越来越困难,以及NaOH、Mg(OH)

2、A1(OH)3碱性递减,说明Na、Mg、灿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Si、P、S、形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且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以及H2SiO3、H3PO4、H2SO4、HClO4酸性递增,说明S、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电负性数值的大小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试在乙、丙两个坐标系中,按要求作出相应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趋势曲线。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甲 乙 丙

(1)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是 ;(2)元素的电负性和金属、非金属的关系是 ;(3)说出元素电负性的一些应用

4、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大小可用于衡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元素为 元素,电负性小于1.8的元素是。在短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元素,电负性最小的是 元素,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是。

5、电负性的数值能够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电负性数值 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化合价为 值;电负性数值 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元素的化合价为 值。请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化合价为正值的元素。

CH4 NaH NF3 NH3 SO2 H2S ICl HBr

6、比较下列各组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以及非金属性的强弱。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1)Al、Si、P ;(2)F、C1、Br ;(3)Na、K、Cs。

7、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果两个成键元素间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化合物。请查阅下列化合物中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判断它们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NaF HCl NO MgO KCl CH4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8、化合物YX2、ZX2中,X、Y、Z都是前三周期的元素,X与Y属于同一周期,Z是X的同族元素,Z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Y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的2倍,则YZ2为 ;则ZX2为。

9、元素X和Y属于同一个主族,负二价的元素X和氢的化合物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液体,其中X的质量份数为88.9%;元素X和元素Y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这两种化合物中,X的质量分数分别是50%和60%。确定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X第 周期第 族,Y第 周期第 族。写出X、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10、A、B、C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金属元素,A、B的电子层数相同,B、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三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之和为31,试问:(1)A 的名称 B的元素符合 C的电子排布式(2)A、B两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常见化合,写出它们电子式:(3)A、B、C三种元素也能组成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写出化学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下载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